银河科技帝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岭南仨人
如果是漠北的北方地区,那里倒是不缺水,但是漠北南方地区,就是以前常说的大漠戈壁或者瀚海,是漠北和漠南的天然分界线。
这里长年累月都是非常干燥的温带荒漠戈壁滩,本来还有一些季节性的河流湖泊。
但是今年天公不作美,从三月初开始,就没有下过一滴雨,而冬季的冰雪融水,已经消耗的得差不多了。
这种情况下,干旱已经演变成为了旱灾,大量的草场因为干旱而消亡。
而巴沙一家的牧场就是这种情况。
这些天他经常去东银水务集团的供水站拉水回来,不过这些水只能杯水车薪,牲畜只能靠一些干草来维持。
“这日子没法过了。”巴沙看着无精打采的牲畜抱怨道。
“你们不是说去找区里面了吗?他们怎么说?”他老婆问道。
“别提了,那些老爷们说得好听,说在想办法,等他们办法想出来,我们的牛羊都要变白骨了。”提起这件事沙巴愤愤不平。
这一次干旱,确实把漠北打得措手不及,他们想北水南调,奈何北方的河流都是国际河流。
什么是国际河流?国际河流就是经过至少两个国家的河流。
而漠北北方的河流,绝大多数都是和毛熊共有的国际河流,国际河流在利用上,必须经过下游国家的同意。
之前漠北想修建水电站的事情,都被毛熊拒绝了,现在他们还想北水南调?想的美!你以为你是兔子。
所以北水南调这条路行不通。
现在还有另一条路,那就是接入东银水务集团的供水管网。
问题是漠北对于兔子的防备心太大了,就和被迫害妄想症患者一样,总是想着总有刁民想害朕,对于兔子严防死守。
他们害怕引入东银水务的供水管道,一旦形成依赖性,会引狼入室。
这就是漠北的悲哀,夹在毛熊和兔子的包围圈之中,以前跟着老毛熊混日子,过得还马马虎虎。
奈何老毛熊突然暴毙了,现在漠北跟毛熊和兔子的关系都不咋地,这就彻底苦逼了。
漠北的经济本身就是靠矿产资源和畜牧业,毛熊不需要矿产资源和牲畜,兔子倒是需要,可是他们和兔子关系不咋地。
请问这个怎么破?矿产资源开采出来,总需要运输出去吧!不卖给兔子,那个运输费用可以让开采公司破产。
乌兰巴托的一处豪华别墅之中。
别墅主人盘坐在一只烤全羊面前,然后用一把镶嵌宝石的小刀切下一片片烤得外焦里嫩的羊羔肉,然后递给一旁的一个客人:
“李先生请!”
李先生接过盘子,然后笑眯眯的说道:“巴素先生,这个世界无时无刻都在变化,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这,我想要考虑一下。”巴素有些迟疑的回道
“这是我们的一点点支持,我们非常看好巴素先生,希望你可以为了世界和平,而更进一步。”
李先生将一张火星银行的支票,轻轻的放在桌子上,然后拿起马奶酒。
看着桌子上的支票,咕噜!巴素不由的挣扎起来,一个亿华元,他干一辈子都不知道有没有这么多钱。
“如果巴素先生可以更进一步,我们为了支持巴素先生的伟大事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帮助。”
贪婪的魔鬼战胜了巴素的心理防线,他拿起马奶酒向李先生:
“合作愉快。”
“为了世界和平,干杯!”
“对,为了世界和平,干杯!”
……
在一股暗流的推动下。
东银水务的供水管道顺利铺设到漠北的南部地区。
而丰都集团、中粮集团紧随其后,也进入了漠北。
“沙巴!”
沙巴一听到身后的声音,连忙站起来:
“大学,你怎么过来漠北了?”
“有好事情,照顾你。”牛大学神神秘秘的说道。
“什么好事情?”
“你之前不是说,如果漠北有联合牧场就好,现在机会来了。”
&nb
第二百九十八章 羡慕嫉妒恨
南亚次大陆。
天竺航天系统的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这里是是天竺最重要的航天发射中心。
它位于南亚次大陆的东海岸的斯里哈里科塔岛上,在马德拉斯北部100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13度、东经80度。
这里气候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影响,每年的十月、十一月份是大雨季节,但一年内多数月份阳光充足,天气晴朗,可以进行室外静态试车和发射试验。
这个发射场拥有大型多级火箭和卫星运载火箭的试验、组装和发射设施,拥有天竺卫星的跟踪、遥测和通信站。
天竺空间研究中心还在此扩建了固体助推器工厂,可为多级火箭发动机生产大尺寸的推进剂药柱。
尽管由于受到了东唐航天的刺激,他们的经费大增,但是航天基地的负责人辛巴德并没有太高兴。
他皱着眉头站在办公室窗前,眺望远方的一片片农田,死寂的枯黄色充斥其中。
五月份是南亚次大陆的雨季的开始,而南亚次大陆的雨季就是每年的五月份到十一月份,但是主要的降雨集中在十月份和十一月份。
而今年五月份的降雨量却非常少,只有往年的十分之一左右。
辛巴德拿起桌子上面的报告,这是气象卫星拍摄的卫星云图,从卫星云图来看未来一两个星期的降雨量,可能还是和五月份差不多。
或许很多人印象中,天竺的气候和耕地条件非常优越。
热带季风气候加上雨热同期,而且一年还3熟,看着还不错,但是这仅仅是纸面上的数据。
实际上的天竺降水量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一般全年的降水量500~800毫米之间,外加很有天竺特色,一年的雨,三个月就下完了。
其实看一下世界的自然带图,就可以看出天竺真实的自然状况,大部分是热带草原,只有部分的迎风坡地区是季雨林,还有少量的热带沙漠。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天竺应该大部分是热带草原气候,由于其季风性特别明显,因此归在热带季风气候里。
而德干高原等地区由于气候干旱,一般种植棉花,小麦等作物,而不是我们一般脑补的水稻,加上缺水,因此其实一年一般只有一熟。
另外天竺的降水从账面上看是不错,即使是水比较少的地方也有500~800毫米左右。
但是不要忘记南亚次大陆主体位于热带,蒸发量非常大。
比如蒙区的湿润区,满洲里才300多毫米的降水量,由于满洲里在北纬50°左右,冬长夏短,蒸发微弱,因此仍然是湿润区。
而琼州岛的东部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左右,但是由于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因此仍然是半干旱区。
天竺半岛大多产粮丰富的地区是在三块,一块是旁遮普,一块是恒河平原,还有块是孟加拉。
孟加拉是河流的三角洲地区,因此土壤较为肥沃,加之降水量多的很
恒河平原的用水也是比较充足的,加之河流两岸的土壤也比较肥沃了(其实也只是比天竺多数地区略好一点),因此农业条件相对不错。
旁遮普则是降水量稀少,位于热带季风(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的边缘地区。
具体可以脑补下撒哈拉沙漠附近的萨赫勒地区,可能降水比它还少。
但是旁遮普有天竺河加成,灌溉水源不缺的。加上气温高,昼夜温差大,单产全天竺最高。
就像东唐国内单产最高的地方,其实是在宁夏的河套平原,塞上江南,甚至可以种水稻的。
而且宁夏河套平原的西瓜,红枣,枸杞等作物,品质很好。
从整体来看,天竺的农业环境条件是很差的,涝的涝死,多雨的地方多位于山区,平原还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旱的旱死,干旱地区多位于地形平坦的德干高原上,因此这块广袤的土地算是基本废了。
由于天竺的大多数地区降水少,干旱严重,因此一般只能实现一年
第二百九十九章 如意算盘
拉夫看着底下一片安静,顿时有些不满的说道:
“都说一下,阿基拉你先说。”
被点名的技术部门负责人无奈开口:
“本来我们在大分水岭东部的水库是可以满足一部分地区的,但是今年的气候太反常了,南美洲和中非地区洪水泛滥,而亚洲和我们这里却出现旱灾……”
“停,我不想听为什么出现旱灾或者洪涝,我只想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拉夫打断了对方的长篇大论。
阿基拉顿时尴尬的笑了笑:“我建议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拉夫看向一旁的气象部门负责人卡罗斯。
卡罗斯摇了摇头解释道:“现在云量不多,就算是人工降雨,也没有多少雨。”
“听说东唐人的海水淡化技术非常强大,如果我们可以引进这种技术,说不定可以解决中部和西部的干旱情况。”一个高层突然开口提议道。
“如果可以引进这种技术,确实可以解决国内的干旱情况。”阿基拉点了点头附和道。
“听说东唐今年的海水淡化量达到了4500亿立方米,他们正在用淡水改造沙漠。”
“4500亿立方米?这也太夸张了吧?”
“情况确实如此,你们不相信可以打开网络搜索一下。”
不少高层笔记本电脑搜索了一下,顿时才知道自己坐井观天了。
看着4500亿立方米这个数字,所有人都感到了东唐海水淡化技术的强大。
要知道土澳的水资源总量才3430亿立方米,目前已开发利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为175亿立方米。
土澳的水资源有三个特点。
第一是总量少,人均占有量多。
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对世界153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土澳以人均水资源量18743立方米位居前50名,是水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
但以7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计,其水资源总量并不多。
第二是地区分布不均。
土澳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地区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带,降水主要集中在东部山脉、台地和谷地相接的狭长地带。
占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的中部和西部沙漠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
境内的6条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也分布于降水集中地带。
中部的大自流盆地富含地下水,有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源地。
尽管澳大利亚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但却与国民经济布局相匹配,所以水资源供需矛盾并不紧张。
第三是降水年内、年际分配不均。
土澳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冬春之间,五月至十二月间降水占全年总量的三分之二,这段时间是洪水多发期,也是蓄水期。
降水量年际之间变化也很大,有连续丰水年和枯水年的记录,枯水表现尤为强烈。
这种不均匀的降水时空分布,决定了他们必须通过建设水利工程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迄今为止,土澳已建水库近400座,总库容达800多亿立方米,具有很强的蓄水能力。
总之,相对丰富的水资源与较少的人口使土澳的用水问题并不突出。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局部地区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潜在影响渐渐显现出来。
新的水量分配问题、主要河流的水质问题、灌溉区域的次生盐碱化问题以及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问题愈来愈引起关注。
而今年的干旱已经让他们的水库水位下降到警戒线以下。
如果可以引入海水淡化技术,对于他们的畜牧业、种植业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拉夫听了这个建议之后,也在思考引入海水淡化技术的事情。
“拉夫先生,我觉得引入海水淡化技术是必要的,最近几年全球经常出现极端天气,以后干旱气候可能经常出现,还是早做打算比较好。”气象部门的负责人卡罗斯建议道。
“我知道,但是这个海水淡化技术有点麻烦。”拉夫当
第三百章 再次突破
葫芦岛市,东银水务集团总部。
拉夫已经带着谈判队伍到了,现在他们正在参观葫芦岛的海水淡化工厂。
看着蓄水池里面的淡水,不停的进进出出,他不得不承认东唐在海水淡化技术方面是世界第一,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
“张先生,不知道朱总裁什么时候回来?”拉夫转过头向一旁的水务集团副总问道。
“可能6月4号左右吧!确实海水淡化工厂的出售合同都是差不多的,没有必要等朱总回来。”
拉夫连忙摇摇头:“我想亲自和朱总裁谈一谈,没关系我可以等。”
“那好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