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科技帝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岭南仨人
这里是属亚热带高山气候,四季较为明显,温润多雨。
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县境各地降水量差异大
第一百六十四章 后悔
巴中市通江县南河子村。
随着七月份的分红和工资发下去,村子里面那平静的河面,被一颗石子激起一道道羡慕嫉妒的波纹。
中午艳阳高照,火辣辣的阳光让人皮肤都有些发疼。
村子大门口附近,一棵大榕树下,不少男女老少都在乘凉。
不过不少人心思都放在合作社的事情上面,没有了往日的家长里短。
“你们知道吗?孙大娘分了1850块钱!”一个肥肥胖胖的妇女大声的说道。
“切,黑炭头家才厉害,分了一万多呢!”另一个竹竿一样的妇女酸酸的说道。
“老三家的,你们家里面的地不是没人耕吗?怎么不拿去租?”胖妇女转过头向李老三媳妇问道。
李老三媳妇顿时泼妇骂街起来:
“别提了,我家那个挨千刀的,当初我劝说他把田租了,他死活不同意,现在只能看着别人吃肉,自己吃窝窝头。”
“你家老三还说人家是骗子呢!天底下有这么好的骗子?我愿意天天被骗。”胖妇女掩嘴笑道。
“哎哎,大山下班了?”竹竿妇女眼尖一下子就看到了一瘸一拐的李大山。
李大山突然听到榕树下有人喊自己,便停了下来。
“八姑乘凉呢!我刚下班,正要回家吃饭去。”
“来来一边坐,你下午四点钟才要上班,坐一会聊聊。”竹竿妇女连忙将李大山拉到一旁水泥台坐下。
李大山看着热情的八姑,只能无奈的坐一旁。
“大山,你们东家还要不要租地?”胖妇女连忙靠过来问道。
而周围的人也竖起耳朵。
“这个我也不知道,你们可以去何社长。”李大山拿着草帽煽着风回道。
“那你有没有什么内部消息之类的,合作社还招人不?”八姑连忙问道。
“我有什么内部消息?我就一个打工的,都说了你们想了解情况,就去问何社长。”李大山摇头说道。
“不知道我家老三可以不可以进入做工?”李老三媳妇开口说道。
“老三?他那游手好闲的性子,干不了这活,你们以为这个是铁饭碗啊,东家天天盯着我们干活,谁干活卖力,谁磨洋工,上面是小葱拌豆腐。”李大山摇摇头说道。
“大山,你别骗我不知道,你们东家可是在岭南,哪有空天天来我们这里看着?”胖妇女不相信的回道。
李大山笑了笑解释道:“农场和包装厂都是有监控的,小板他们就是因为磨洋工被扣工资的,不信你们可以去问一下小板他们。”
“真的假的?”
“这工作也太严了。”
“看来我家老三是没有希望了。”
“管理当然要严格,不然所有人吃大锅饭吗?走了回家吃饭去。”
李大山当然是支持严格管理的,毕竟他自己卖力干活,如果别人偷奸耍滑也一样待遇,他干得也没劲。
看着李大山走了,一群人继续在议论纷纷。
傍晚时分,山间下起了阵阵小雨,带来一丝朦朦胧胧的神秘。
李老三正在喝着闷酒,一杯白酒很快便下了肚子。
“老三你说人家是骗子,现在别人都发了钱,我们家在喝西北风。”他媳妇生气的呛了一句话。
“哼,天下会有掉馅饼的事?他们肯定是在准备坑钱,现在先给一点甜头罢了。”李老三硬气的回道。
尽管现在他有些后悔,但是之前他可是没少在村里面造谣,现在要他去求何明,他抹不下这个面子。
“你整天这样想,咱们家啥时候可以过上好日子。”他媳妇气得牙痒痒的。
嗝!李老三打了一个饱嗝,然后满口酒气的骂骂咧咧。
“他们想骗我地,门都没有!你别被何明那小子灌了汤,反正我不会同意租地的。”
“你这个挨千刀的,我……”他媳妇顿时破口大骂起来。
李老三酒气一上头,碰!拍案而起一把推倒了
第一百六十五章 跟风
“老板!这就是丰都合作社公司情况,里面有我们摸出来的情况。”
接过助理的文件,大腹便便的范清城翻了翻文件,一会之后范清城将文件递给一旁的年轻人。
“家乐你看看。”
范家乐接过来之后,仔细的翻看起来,越看他眉头就越皱。
“怎样?”
“爸,恕我直言,这种模式不仅仅需要投资大,而且回本周期可能要好几年以上。”范家乐摇摇头回道。
“为什么回本要好几年,丰都集团却在大肆扩张?”范清城疑惑的问道。
范家乐解释道:
“爸,我们和丰都集团不一样,他们绝大多数原材料和设备都是自己生产的,连电都是自己发电的。
而我们是经营煤矿和房地产的,手上还有一家酒店,一个农贸市场,两家餐厅,我们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可玩不起这种模式。”
“难道我们只能干看着?”范清城不甘心说道。
这几年煤矿行业已经不好做起来,现在清城集团只能依靠房地产度日,但是房地产今年开始也停滞不前起来。
如果再不找其他路,恐怕清城集团要就此衰败下去。
范家乐捏了捏下巴思考着,一会之后他眼前一亮:
“爸,其实我们不用搞这些温室大棚之类,直接到农村里面去采购农产品,然后卖相弄好一些,在网上直接开店,当然实体店也要有。
丰都集团不是将绿色地球超市吗?我们直接开在他们附近,就叫绿色环球城市,反正消费者不会去查验农药残留之类的,只要吃不死人就可以了。”
“没有错,家乐你说得对,我们就这么搞。”范清城琢磨一下便赞同儿子的提议。
“这样还不够,我们要雇佣网络水军在网上不停的造势,说我们的产品是绿色无公害和非转基因的,而且性价比是最好的。”
范家乐可是知道三个松鼠的情况,本身并没有干果零售生产能力的三个松鼠,直接采购了干果零食,然后改头换面成自己的精美包装。
性价比一般般,但是奈何他们故事讲得好(牛皮吹得好),经过了a轮投资和b轮投资,现在正准备上市吹泡泡(骗钱)。
范家乐也是这个打算,只要产品吃不死人,到时候拼命的吹牛皮,将故事讲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
那些天使投资人便会争先恐后的送钱过来,当然这不是那些天使投资人是人傻钱多,而是双方王八对绿豆,准备合伙坑钱。
不然你真的以为那些天使投资人是人傻钱多,他们就看不出来三个松鼠是个样子货吗?
他们对于三个松鼠的情况一清二楚,那他们为什么要投资?因为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不需要你聪明绝顶,只有有人比自己笨就可以了。
反正到时候公司一上市,就有一大堆接盘侠过来接盘,他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个牛皮吹得尽可能大,最好能达到几百上千亿的估值。
如果三个松鼠这种还不明显。
那么背背佳、好记星、一人一本、8848、小罐茶的创始人杜过瘾,能才叫智商收割机。
杜过瘾的模式验证了一句话“客户定位准、牛皮吹得好、有人会送钱”。
所以范家乐也打算使用这种模式,网络水军加广告轰炸,吸引天使投资人投资,然后营作上市圈钱。
父子俩合谋之后,便开始行动起来。
……
与此同时,我们智商收割机杜过瘾先生,也在准备将小罐茶脱手之后,投资无公害保健食品。
反正文字游戏和偷换概念这种事情,他已经玩了不知道多少次。
八位大师的大师作小罐茶,这些大师个个都是虎背熊腰的超人,一天可以炒几百公斤茶叶,还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全年无休,在下佩服佩服。
被人揭穿了之后,他还可以厚着脸皮强行解释,大师作就是按照大师的方法制作的茶叶。
不知道那些购买或者收到小罐茶的人,此时此刻是什么心情?
现在杜过瘾又将目光瞄向保健食品了。
第一百六十六章 再造黄河
8月11日。
渤海区海水淡化工程一期的海水淡化工厂正式竣工。
东唐银河水务公司的总裁朱建国、副总马常,还有过来这边指导工作的海水淡化研究所所长袁全,以及海峰风电的方平和张海峰等人,齐聚一堂在一期海水淡化工厂里面。
“袁所,现在可以试运行吗?”朱建国问道。
袁全点了点头:“可以了。”
“开始吧!”朱建国向一旁的厂长吩咐道。
厂长连忙吩咐工人,按照操作流程,开始启动海水淡化工厂的设备。
海水淡化工厂的淡化蓄水池的横截面是一个梯形,设计长度为一公里,宽度是五十米。
海水淡化薄膜设置在两侧的斜面上,斜面的长度就是公里,而宽度为二十米,一侧面积为两万平方米,两侧就是四万平方米。
整个淡化蓄水池是半密封状的,头尾可以通过海水。
每一百米有一个压水闸门,海水进入第一个闸门之后,压水闸门就关闭起来,向另一侧压过去。
一公里从头到尾压过去,95%的水就像榨汁机一样被压到海水淡化薄膜的另一侧。
而到了尾段,就剩下5%的高浓度氯化钠等溶液,这些溶液被排入一个专门的卤水蓄水池连忙,然后通过管道运输到不远处的海盐化工厂和储备库里面。
同样被榨出来的淡水,在蓄水池里面,快速的被通过管道运输向需要的地方。
目前正在运行只不过是其中一条淡化渠,单单是这一条淡化渠,一年就可以生产280亿立方米的淡水。
而这个海水淡化工厂一共规划了三条淡化渠,两条是日常生产使用的,一条是备用的。
如果三条淡化渠满负荷运转,一年可以生产840亿立方米的淡水。
当然满负荷是不可能的,不是海水淡化工厂生产不了,而是运输管道运输不了这么多淡水。
目前正在架设的输水管道,单线的年输水量是150亿立方米。
如果海水淡化工厂满负荷运转,需要六条年输水量150亿立方米的输水管道。
因此海水淡化工厂目前就投入一条淡化渠在试生产,而且运转功率仅仅是40%左右。
眼前这个面积多达十万平方米,深度三十米,可以蓄水300万立方米的蓄水池,水位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着。
不要以为300万立方米的蓄水池可以满足淡化渠的淡水生产速度,一条淡化渠一个小时生产的淡水,就可以填满这个蓄水池。
所以试运行之中,仅仅是启动40%的功率,但就算是这样,这个蓄水池在两个半小时左右,也会被彻底填满。
副总马常连忙拿着一个绑着绳子的水桶,抛到淡水蓄水池里面,不一会便提起了一桶水。
“来,大家试一试这水怎样?”马常直接用一次性杯子装了一杯水,尝了尝水的味道。
其他人也纷纷拿起杯子装水喝起来。
“还不错!”
“没有感觉到苦涩味。”
“和纯净水差不多。”
“太好了,这下子北方的用水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了。”马常高兴的将一杯水一饮而尽。
“没有那么简单!输水管道的输水量是一个问题。”朱建国苦笑起来。
众人一听也不由的笑起来,现在不是管道等水,而是水等管道的问题。
“朱总放心,我马上向上面反应这个问题,既然淡水富余这么多,我们不能让这些产能白白放在这里浪费掉。”马常连忙说道。
“那就劳烦马总了。”
“不麻烦,都是分内之事。”
马常巴不得这种事情多一点,毕竟水务公司越重要,他的职位就水涨船高,成绩也越高。
试运行了淡化渠之后,众人兵分三路。
马常去向上面打报告;袁全和厂长等人,继续在测试着海水淡化设备的情况,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而朱建国和方平等人,则去商量风电发电站建设布置的事情。
……
北平城长老院。
“长老,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水务部的部长苏德麟笑容满面的跑进入二长老的办公室。
二长老抬
第一百六十七章 瞩目成就
8月21日。
二长老和苏德麟来到渤海区再造黄河第一期工厂调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