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聊斋龙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我要的是葫芦

    在客厅内,常晋终于见到了这位在大燕王朝有着崇高声誉的大儒王九渊。

    他面容清瘦,颧骨隆起,下颚留有长须,身穿儒生长衫。粗看上去,和书院那些老夫子没什么两样,不过浑身上下流露出那种中正平和的大家气度,却又是书院夫子远远不能比拟的。

    这才是真儒!

    “末学后进常晋拜见乖崖先生”

    “免礼”王九渊此刻也在暗暗打量对面的书生,见他双目如电,脸上英气自生,让人望之不由心生赞叹,难得的少年书生。

    虽不知其才学如何,但能够在风雪中等候半个时辰,而且毫无怨言。

    单这份尊师重道之举,就让王九渊看重。

    那老仆很快送上两杯清茶,常晋品尝几口,顿时觉得浑身暖洋洋的。

    一般人初次见到王九渊这种声动天下的大儒,肯定会小心应对,生怕自己说错半句话。

    常晋倒没有拘束,初始言谈,他有问必答。

    他见王九渊,并不单单是慕名而来,更重要的是敬重对方在儒学的见解,想解开自己心中的困惑。

    ( 聊斋龙蛇  p:///4/4138/  )




第六十五章王门立雪
    问了几个问题,王九渊也暗自颔首不已,眼前这书生的确不一般,对于儒学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虽然这些见解浅薄,但至少说明他在用心思考,这和那些只知道死读书的书生有很大不同。

    想到这里,他突然开口问道:“允升,你读书识字到底是为什么?”

    一般的书生,听到这问题,估计丝毫不会犹豫,开口答案大多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类的说辞。

    常晋知道乖崖先生非常人,自然也不愿拿那些泛泛之谈搪塞,当即直指本心,将自己的困惑托出道:“今日读书识字,只为科举。至于日后,学生不知!”

    “哦?”这个回答确实出乎王九渊的意料。他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坦白的回答,顿了顿又问道:“科举得中,踏入官途,你做官又是为什么?”

    “让治下百姓吃饱穿暖”

    “那就是治国平天下了?”

    “非是治国平天下,”常晋摇摇头道。自己的想法和治国平天下相近,却又并不是如此。这想法在心头很模糊,他也不知道该如何用语言来回答。

    说到底,还是自己学问没达到境界的原因,不能讲心中的想法概括出来。

    “这样呀,你心中困惑我已经知晓……当年我也曾经历过。”王九渊却笑着捋了捋胡子,朗声道:“你心中的困惑只有三个字‘何为儒?’”

    常晋心中一震,从穿越开始,他脑海中就不断思索这个问题。到底怎么样做才算是儒生?前朝编撰的字经他也翻阅过,上边的解释很清楚“儒,柔也,术士之称。”

    在圣人之前,儒生只是有学问一类人的统称。待圣人出世,儒的定义就变具体。只有学圣人言,遵圣人训的书生才能称为儒。

    如果在道法尚未显圣的时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句就可以将儒者概括。

    可现在这番境地,道家日益壮大,神通显圣,儒生再闭门谈“治国平天下”,就有点力有不逮了。

    其实这个问题不单自己在思索,相信很多大儒都在思考。

    常晋这次上门,就是想解除心中的疑问:“不知先生是否能够释惑……”

    “你来的正好,这是我最近一段时间的思考,看看有什么感想。”王九渊说完起身,从旁边书桌上拿出一叠书稿。

    常晋恭恭敬敬的接过来,只见纸张上写满方正的楷体,他一一翻阅,感慨不已。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至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此理,亦莫不同也……”

    将一叠稿件读完,常晋低声轻吟:“儒者以本心,心既是理,道在心中。”

    这和四书中的关于儒者的解说大相径庭,反倒是带着几分禅意。儒者依从本心,不必“学圣人言,遵圣人训”。

    虽然毫无关联,但他还是想起了地球上六祖惠能大师所做的一个四句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大师这个四句偈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乖崖先生之学已经为儒家找到了另一条路,这条路是否正确他不知道,但是心中也佩服不已。

    也只有这样的人物,才能做出革新之举。

    “如何?”见对方看完那一叠书稿久久不语,王九渊开口问道。

    “先生之学别开生面、高屋建瓴,令人读罢耳目一新,允升佩服。只是……”说到此处,常晋略微沉吟了一下。

    “允升但说无妨”王九渊不以为意的挥挥手,他很想听听对方的见解。

    “儒者以本心,心既是理,道在心中。”常晋将书中提炼出纲领性的话语重新念了一遍,然后组织言语:“如果我理解没错,先生的治学方法,主要是‘发明本心’,不必多读书外求,不拘泥于形式,故所言‘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只是世人愚昧,以本心求理、求道怕是大不易,必须以术相佐……”

    常晋将自己的思索一股脑说出,要表达的意思很简单。乖崖先生所言的这套儒家学说很有新意,只是尚未到达圆满的境界,中间还有很多瑕疵。以本心求理、求道。求理容易,求道却很难,这中间还有很大的沟壑,乖崖先生并没有将它们融会贯通在一起。

    “允升所言极是,这本书乃老夫近年思索所得,并未达到圆通之境。如今被免官,有了空闲,老夫将花费数年时间将它完善,以穷其理,证其道。允升可愿助老夫一臂之力?”说完,王九渊殷切的看着他。

    最后一句意思很明显,想收常晋为弟子。

    能够成为王九渊的弟子,估计这是很多读书人做梦都想的事情。

    常晋能够感觉到对方目光中包含的期望,可他很快很坚定的摇了摇头:“多谢乖崖先生看重,只是晚辈有很多舍不下的东西。”

    他这并非搪塞,先前和青丘一族胡大海交谈,对方曾经言及大燕王朝即将倾覆,常晋虽然没能够看出乱象,但心中却也有几分相信。

    如此乱世,根本不是闭门做学问的好时机。他不是看透人世的大儒,哪能在书斋中观世间风云变幻呢。

    常晋原本不是这方世界的人,而是来自地球后世,虽然继承了书生身份,但对于儒学一道,他算半个局外人。正因为如此,常晋对于儒学的见解和很多读书人不同。

    无论是在这方世界还是前世地球上,儒学从来都是瘸腿将军,重文轻武,或者说重道轻术。在地球上无道法显圣,所以儒学缺陷尚不明显,以至于残存千年,最后被坚船利炮攻破。

    这方世界不同,道法显圣,妖魔鬼怪横行。儒学只有治国之学却没有自保的术法,没落是必然的事情。

    乖崖先生的学说虽然很新颖,但是如果不能讲术法融入其中,肯定也会走前人的老路,进入死胡同。

    就常晋记忆所知,地球儒学发展脉络也如此。无数读书人都在寻找新的出路,以至于最后大大小小足有上百儒家学派。这些学派却始终都在窠臼之中寻找,并没有跳出儒学来看自身。而且最后互相攻击,完全内耗掉。

    这些话过于惊世骇俗,所以常晋就压在心底没有说出。

    “可惜了”王九渊遗憾的叹了口气。刚才一番交谈,他已经看出常晋虽然欣赏自己的学说,但并不完全赞同。而且此人性子和自己一样,都属于坚毅果断之人,一旦确定想法,就不会再改变。

    所以他也没有出言再劝,只是和对方闲谈起来,不知不觉已经是中午。

    王九渊谈性正浓,就吩咐老仆留饭。

    常晋也不推辞,用把饭菜,这才踏雪而去,返回城中。尽兴而来,兴尽而返。

    目睹此人的身影在风雪中消失,王九渊站在驿门外又是一声叹息。

    “老爷因何叹息?是那书生……”见主人满脸枯寂,老仆试探着问道。

    “这是其一,我叹息,还是因为我这门学说还有很多缺陷,所以不能令人信服。接下来恐怕要多研究些道经和释家之言了,希望能够有所收获。”

    “老爷,你要修道还是出家?万万不可。”那老仆闻听此言,急声阻止。如今虽是道法显圣,但正统的儒生都对道释两家学说不屑一顾,斥之为异端邪说。如果老爷这般想法让其他人知道,肯定会有损名声。

    “呵呵,千年前董圣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经千年释道两家并没有灭绝,这就说明两家学说未必没有可取之处。

    圣人之学,要有包罗万象,海纳百川之心。如果能够将儒释道融为一体,去伪存精,为我所用,恐怕才能算圆满。”说到最后,王九渊又露出自信满满的神情。

    ( 聊斋龙蛇  p:///4/4138/  )



第六十六章神道仙道合一
    踏雪出门,天空依然扬扬洒洒,而且越下越大。狂风肆虐,寒意如刀。常晋信步走来,茫茫天地间,渺渺独一人。一步踏出,就是七八丈远的距离。

    远远看上去,整个人仿佛完全被风雪裹挟在其中。

    和王九渊一番交谈,他感觉受益颇多。换作以前,他或许就真的拜对方为师。毕竟走别人的路容易,想要走一条新路却很难。前方荆棘密布,又或者会是万丈深渊。

    只是现在常晋心中有自己的坚持,却也只能推辞掉。

    一路向县城方向走去,只觉得周围愈发昏暗,如刀的狂风肆虐过来,都被外放的灵气阻挡。

    周围能见度很低,抬眼望去,只看到灰蒙蒙的天空,雪花凌乱起舞,二三十丈外,已经完全被大雪笼罩。

    如果常人处在此种境地,恐怕早已经迷失方向。不过对常晋而言,有神识帮忙,辨明方向轻易而居。在神识感应中,他甚至隐隐发现自己体内灵气与脚下的地脉略作呼应。

    每一步踏出,似乎地底都有股灵气蜂拥而出,托着他向前奔走。

    嗯……诧异间,常晋心中微动,神识陡然收进体内,双目闭合。

    没有动用神识,也没用再睁眼看路。在这茫茫大雪中,他猛然发现自己的触觉变得敏锐起来。

    脚下大地在这一刻变得模糊不堪,仿佛龙蛇般扭曲抖动。恍然,自己好像踏步在云端,又好像走在踏实的地面上。

    看大地不是大地,又好像看大地依然是大地:眼前大地布满枯黄、乃至嫩绿,嫩绿很快开始发芽,一簇簇幼苗生长、开花、绽放、结果,田野里,不少农人扛着锄头,扶着犁耙,赶着耕牛,在辛勤的劳作。这些农夫,好像都是常家庄人,老五叔放下锄头歇息,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转眼绿草开始泛黄,田野里又变成一副丰收的景象……

    常晋猛然睁开眼睛,泥洹宫中存在的幻想完全消失,周围依然大雪茫茫。只是再放眼望去,却又有了些许不同。

    他了然一笑,左脚迈出。隔着厚厚的大雪,依然能够感觉到脚下厚实地脉中渗透出的丝丝灵气,正在自己足底轰轰荡荡,不断地翻腾跳跃着。

    脚下走来,越来越轻松。狂风下,大雪中,常晋浑然忘了自己身为何物。

    直到一座银装素裹的城池隐约出现在面前时,他才停下脚步。通衢县城,就在几里开外!

    这就是大地的力量吗?停下脚步,依然能够清晰感应到地脉下磅礴的灵气。这一刻,常晋终于明白了“土地爷”三个字的含义。

    这是敕符中御地的神通,以香火念力为引子,调动神域内地脉灵气相融合。说起来简单,但是想要悟出这门神通却大不易,至少前任土地不会。

    神道如此,仙道是否依然?收回敕符后,常晋心中一动,仔仔细细的感应着。良久,他脸上浮现出几丝喜意。

    果然一法通,则万法通!

    这灵气存在地脉当中,属于无主之物,并非只有神道才可以使用。

    即使没有敕符相助,脚下依然隐约可以感觉地气在涌动,一丝丝、一道道从地下冒出来,汇入自己的体内,源源不断的流淌。

    呛啷……宝剑拔出,随即猛然挥向远方。赤青气浪奔射而出,越过近二十丈远的距离,面前肆虐的大雪直接被斩断,过了片刻,才重新洒洒落下。

    剑术的威力,果然比起先前有大幅提高!

    先前常晋挥动宝剑,更多是催动体内的灵力,这次则不同,而是借助了地脉中的地气。

    双脚深入雪中,这一刻,常晋感觉周围到处都是地气。大地完全鲜活起来,仿佛一个巨人,它的脉搏在不断跳动。

    而常晋自己,在这一刻,体内脉搏和大地完全契合。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源源不断调用大地之力。

    也就是说,如果与他人战斗,只要身处大地,自己体内的灵气就会绵绵不绝,不休不息。

    心有所思,待接近城门口时,忽然听到前方有人大喊自己的名字。

    凝神望去,却是王启年躲在城门洞中。双手抱肩,瑟瑟发抖。

    见到常晋,王启年立刻跑了过来,上下打量一番,最后才庆幸的点点头:“允升,你没事就好。那么大的风雪,愚兄真的怕你迷路。这贼老天,太冷点了,你要是再不回来,我都不打算等了。”

    “呵呵,多谢清远兄挂念,我无事。”常晋抖抖身上零散的雪花回应道,心中却也有些感动。

    王启年身上或许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他对待朋友至少是真心的,这也是自己愿意和他交往的原因。

    “允升,你见到乖崖先生了吗?”见他无事,王启年又追问起来。

    “当然,乖崖先生中午还留我在驿站用饭……”

    听完他的描述,王启年后悔连连,直说自己早知如此,就是再大的风雪也要跟上。

    当然关于乖崖先生打算收徒被自己拒绝掉的事情,常晋并没有说出。很多时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两人在城中分开,等常晋回到家中,小小又是一通抱怨,连说那么大风雪,她和邢苏儿在家担心死了,生怕哥哥出什么事情。

    常晋又安慰一通,连说自己以后会注意的。

    夜晚入睡前,常晋照理阴神出窍,去土地庙视察了一遍。一切如常,他前段时间将积攒十几年的阴司案件审判完毕,如今算是彻底清闲下来。
1...3839404142...2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