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老井古柳
他们所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他们继续兢兢业业地寻找,正是因为他们在媒体上信誓旦旦地保证骚扰他们的潜艇不止一艘,甚至为此修改了一些数据,让西方其他国家也开始狐疑起来,开始慢慢接受了华国有不止一艘先进核潜艇的想法。
这个虚假的事实,在某些人的推动下,越来越让更多的人害怕,越来越让更多的人赞同拨付更多的军费,更多的将军费用于潜艇的研究,用于反潜技术的研究。
这无形中帮了华国的忙,帮了彭华鼎的忙,因为彭华鼎鼓动海军派出这艘潜艇在大西洋大展神威的目的就是引导西方国家,或者更确切地说就是想引导世界各国重视海军,重视潜艇的建设,最大是形成一个大造潜艇的高-潮。而华国自己则笑呵呵地看着他们建,不时卖一点技术、卖一些潜艇材料或零部件给别国,赚来大笔资金用于其他方面的建设,比如用于航天航空,比如用于改善官兵的生活,这都是不错的嘛。
08号核潜艇在海底的航行泛善可陈,因为北冰洋大部分区域覆盖了厚厚的冰层,没有耀武扬威的地方,也没有耀武扬威的机会,人家就是想看也难以看到啊,这个时期可是极昼极夜时候,常常一整天都是黑沉沉的夜晚,瞧什么?飞机都不敢飞过去。
当然,08号核潜艇也不是无事可做,反而有很多事情要完成,正好趁此机会大开主动声呐,肆无忌惮地测试北冰洋海底的地形地貌,趁着各国还没有太多的潜艇,趁着俄罗斯和华国的关系还不错,就算被俄罗斯发现了行踪也不会有危险,不如干脆大方一点,将北冰洋海底看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甚至还可以用雷达和专业传感器探测探测海底有没有什么矿场,有没有石油之类的好东东,看看哪里的海底有最多的金属结核,到时候派海底机器人来搜刮搜刮。
彭华鼎陪着他们在北冰洋海底下转悠了半个多月,直到潜艇冷冻室了没有了多少蔬菜,没有了多少食物,他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穿过白令海峡进入太平洋。
回到了太平洋就如回到了自家的后花园一般,官兵从艇长高建堂到普通水兵到彭华鼎这个随艇专家,大家的心情都很放松,一口气扎进太平洋海沟五百多米深的海水里,一路向南,直到沪海市的军港才上浮到三十米的深度,用长波天线发了一份简单的信:“回来了!”
彭华鼎和所有出海的官兵一起从08号核潜艇下来后,被海军送到了一个秘密的疗养基地疗养、体检。他们过着几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地主老财生活,吃的是山珍海味,喝的市面难见的美酒,还可以嗨歌、跳舞,尽情地玩游戏。
在这里足足享了一周的福,彭华鼎被军方的专机接走了,一直被军方护送到了川省一个航空研究基地,因为这里将进行新型航空发动机试验,试验这种在彭华鼎帮助下开发出来的航空发动机。
如果说海军是技术军种,那么空军更是技术中的专家军种,而航空工业更是体现一个国家军品制造业水平的最好试金石,而飞机的发动机则是这块试金石的精华。
所有人都知道航空发动机最关键的部件就是涡轮叶片盘,之所以叫这么一个怪名字,不是涡轮、叶片地叫,是因为通过技术的发展,大家都知道涡扇发动机采取了一体化性能更好,精度更高,寿命更长。
现在不但美国、俄罗斯有了一体化甚至一次成型技术,就是华国、英国、法国也有这个技术。这种技术让发动机的“均匀、纯粹、密致、轻巧、强忍、耐热、耐拉、耐压”更容易得到实现。(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 机电帝国 p:///4/4057/ )
第247章 试车
现在发动机的涡轮叶片盘已经由原来的苦苦追寻其外形,如何是它们的形状更科学,更符合流体力学原理,慢慢转变到更多地注重或者说寻找相关的材料。
涡轮叶片盘所用的材料早已经从合金钢过渡到镍基、钛基单晶合金材料,现在更是朝复合基、陶瓷基材料发展,美俄先进战机还大量使用碳纤维复合基材。
本来在材料方面华国还是弱项,不但没有大量使用碳纤维复合基材,也没有碳纤维复合基材,就算有也不敢大量使用,因为现在国产的碳纤维复合基材质量还不是很过关,他们不放心使用。
自从彭华鼎参与了发动机的研制后,经过彭华鼎的审核,他们总算在发动机上使用了国产的碳纤维复合基材。但他们依然心有戚戚,所以在组装好发动机之后没有急于试机,而是等到彭华鼎的到来。
彭华鼎不想在材料方面表现太突出,而且相对机电技术而言,他的材料知识确实也欠缺一些,所以并没有建议有关部门如何生产世界最好的碳纤维复合基材,只是在现有国产的碳纤维复合基材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对提高国产碳纤维复合基材有一些帮助,但远远不够逆天的地步,生产出来的碳纤维复合基材还是比不上世界最先进的碳纤维复合基材。
不过,他对这种改进后的国产碳纤维复合基材还是有把握的,知道国产的碳纤维复合基材能够用在发动机上。基本能满足发动机的要求。
实际上,为了安全起见,彭华鼎虽然没有对国产的碳纤维复合基材提出更好的改进建议,没有说出逆天的配方和加工工艺,但他对发动机的结构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也就是让发动机的机构适应国产的碳纤维复合基材。
看起来这个事情很荒谬,似乎有点本末倒置。因为按道理应该是材料去适合发动机,发动机需要什么样的材料,材料生产者就应该努力生产什么材料,自己生产不了就去国外买。哪有因为材料不放心而改动发动机的?
可是。彭华鼎的特长就是在设计方面,在机构设计方面远超这个时代的专家。对他而言,修改发动机结构就如喝水一般容易,如果有必要。如果有时间。他甚至可以设计出比美国、俄罗斯航空发动机高几个档次的产品。
现在准备试机的航空发动机。彭华鼎就采取了一些新的设计技术,改目前发动机常用的纵向增压为横向、纵向综合增压,也就是目前常常采取两级增压室。将进风口进来的空气通过压缩机加压一次又一次,然后送进燃烧室燃烧,温度高压力大的气流驱动涡轮叶片工作,从而产生推力。
而彭华鼎设计的发动机不但有两级增压,还将第二级增压沿涡轮叶片的中心环形分区。涡轮叶片根部的半径小、线速度慢,高热高压气体在这里做功小,气体需求量小,无需快速供气。而在涡轮叶片顶部区域半径大、线速度快,高热高压气体在这里做功大,气体需求量大,快速供气可以消除不必要的紊流。
对涡轮叶片分区供气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效率,有利于提高发动机推力,但缺点是零部件加工困难,精度要求更高。
而彭华鼎的优势恰恰表现在加工能力最强,零部件精度加工容易,别人难以加工的零件在他的修复系统那里唾手可得。
彭华鼎刚下飞机,邓国洪就带着几个人迎了上来。
“彭总工,辛苦了。”邓国洪伸出手握着彭华鼎的手笑问道,“潜艇的生活怎么样,习惯吗?”
彭华鼎笑了笑,说道:“还行吧。你又不是不知道。”
邓国洪能够当着其他人这么说,公然说出核潜艇的事情,彭华鼎知道他身后的人都是来头很大的,至少有权力得知这种机密度高的事情。
果然,等邓国洪介绍的时候,他明白除了他之前认识的人,其他人也都是大拿,比如歼10,歼15,歼20等等战斗机的总工或副总工,就是跟来的将军也是少将以上的。
其中一个总工笑着握着彭华鼎的手说道:“彭总工,我们可是等你等了好久了。我们心急啊,早就盼望这一天了。”
对于彭华鼎的称呼,大家都不知道怎么称呼好,如果是其他人,他这个年轻都会称他为小彭,可这家伙技术牛啊,其他人都得从他这里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这个小年轻可以称得上是他们的老师,谁好意思称他为小彭呢?
彭华鼎也没有矫情地请别人称他小彭,而是笑着说道:“真不好意思。其实,你们直接试车就是,我只是做了其中一部分工作,大部分的工作都是你们做的。你们来迎接我,我真的有点无地自容啊。”
旁边一个将军哈哈大笑道:“彭总工,你说话酸不酸?还无地自容,谁不知道发动机的几个关键部位是你改的,你不过来,就算试车试出好的效果,我们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与其猜测不定,还不如多等一段时间。……,听说你们把英国和瑞典海军弄得昏头转向,是不是很爽?”
彭华鼎笑了笑,没有说话。
一队豪华的小车从飞机场驶去,笔直前往某航空研究所。
两台新组装的发动机安静躺在相隔一百多米的试车台上,一些技术人员还在做测试准备工作。整个试车间都被荷枪实弹的军人包围,就连试车间外面都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邓国洪陪着彭华鼎与其他专家和将军一起步入试车间,发动机试车总指挥健步走到彭华鼎面前:“报告首长,试车前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下一步如何行动请指示!”
彭华鼎笑着说道:“你看着办。……,如果没有其他事的话,那就开始试车吧。”
这个总指挥吃惊地看着彭华鼎,试车间的其他技术人员也是面面相觑:这是什么节奏,怎么与之前的试车不一样?
在他们看来,彭华鼎的这回答太草率了吧,不管怎么说,这么重要的测试,你应该先问问情况,先看看关键数据啊,直到看不出什么问题了,你才下令开始,不是吗?哪有刚刚一下车就下令开机的?
彭华鼎笑问道:“怎么,你们还有没准备好的地方吗?”
总指挥连忙说道:“没有,没有,您不先……”
彭华鼎打断他的话说道:“既然你说准备好了,我就相信你们准备好了。……,先试车,如果试车中出现了问题,我们再谈论再解决。”
总指挥目瞪口呆,心道:哪有这样的,这航空发动机试车可不是儿戏,功率这么大,如果出事就不是小事,甚至有可能爆炸,如果爆炸可比一颗重磅航空炸弹的威力还大。
而在彭华鼎看来,他们如此精心准备肯定是完全按照试车规程、试车大纲来进行的,肯定每一个步骤、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了严格检查,都有相关责任人签字认可,肯定没有什么问题。自己对他们的试车程序并不非常清楚,自己现在就算静下心来看,也不过是装模作样,鸡蛋怎么能挑出骨头来?再说,他的机电技术水平非常高,远远高出周围的这些专家、大拿们,如果这次试车真有问题,他可以凭听发动机的声音就能听出问题来,可以马上下令停机检修,可以将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浪费时间搞花架子呢。
见彭华鼎坚持,总指挥也就没有再坚持,等彭华鼎他们都进入安全的数据观察室以后就立即下令技术人员给第一台发动机的试车台启动电源。
随着发动机的转子缓缓转动,排列在发动机进风口前面的鼓风机也开始转动,而且它的速度越转越快,很快就发出了轰隆隆的声音。
鼓风机显然是在模仿飞机在空中飞行时的风力供给。大家都知道,当战斗机开始起飞的时候,随着飞机的速度越来越快,进风口的风速自然就越来越大。而发动机试车是在地面的试车平台上进行,根本不可能让进风口移动,必须依靠鼓风机来模拟飞机飞行时遇到的气流。
很快,发动机的转速越来越快,发动机的供油通道开启,航空煤油开始通过输油管道进入发动机内,在燃烧室燃烧。
发动机开始进行的是怠速,就如飞机停在地面上还没有进入起飞程序。
数据观察室里,彭华鼎被工作人员请到主位置坐下,他面前有三台电脑显示屏,分别显示着发动机的运行数据、保障设备的运行数据、环境数据。
除了显示屏,他面前还放置了下达命令的麦克风,又强行停机的红色按钮。显然这是试车组特意为他配备的,也是赋予他这里所有人都没有的最高权力:他随时可以中断试车。
其他人或围在他身边,或抬头看着墙壁上的大显示屏。
大显示屏也对着彭华鼎的正前方,显示的也是彭华鼎面前三块显示屏的数据。(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 机电帝国 p:///4/4057/ )
第248章 不可思思议
发动机怠速转了一分多钟,总指挥见彭华鼎没有意见就下令加速。/
随着他命令的下达,发动机的轰隆声一下响了起来,虽然彭华鼎他们坐在数据监控室内,但依然感到大地的震动,感到声音的沉闷。
不但是通过摄像头传送来的画面,还是透过防弹玻璃看到的实况,发动机高速旋转的样子完全落在这些专家的眼里。只见发动机尾部的喷口喷出橘红色火焰,然后再慢慢变成蓝色。
彭华鼎看了一眼转速数据,看到显示屏上显示出转速为额定转速的百分之六十五、百分之六十八、百分之七十……
随着转速的持续增加,发动机的推力数值也在飞快增加,当转速达到八十的时候,显示屏上显示的推力数值已经超过了一百二十千牛!
站在彭华鼎身后的几个专家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眼里都是狐疑:这数据是真的吗?这都超过了美国119发动机的最大值了,更比说跟我们自己国家的太行发动机相比。
要知道这个时候发动机的转速才百分之八十啊。如果到达百分之百,那又该是多么骇人的数字。
事实上这个数字已经在专家手里拿着的资料上,只是这些资料是资料,专家压根就不信,就算事实摆在面前,他们依然有怀疑。
这时,发动机在进一步加油,进一步提高转速:百分之八十五、百分之八十八、百分之九十一……
而推力则在相应地提升:一百二十五千牛、一百三十一千牛、一百三十五千年!
当发动机转速到到额定转速的百分之百时,发动机的推力竟然到达一百五十四千牛!
发动机在这个转速下足足运行了二十分钟。而发动机的推力也维持在一百五十四千牛的数值上。
几个专家惊喜莫名,他们终于接受了这个现实:由彭华鼎指导制造的发动机确实就是牛,一举改变了我国发动机的落后面貌。
稳定运转了二十分钟后,彭华鼎亲自下来让发动机超速运转。随着输油量的增加,发动机的吼声更大了,相应的鼓风机的转速也更快,向发动机进气口吹入更多的空气,以更加模拟空中的飞机速度更快。
发动机的转速在显示屏上节节攀升:百分之一百零五、百分之一百一十、百分之一百一十五……
而发动机的推力也随之增加:一百六十千牛、一百六十八千牛、一百七十五千牛……
直到发动机的转速超过百分之三十,所有的专家都开始脸色发白,都在担心发动机会不会出现问题的时候。彭华鼎这才不再增加航空煤油的输入量。发动机的推力也稳定在二百零八千牛的数值上。
彭华鼎仔细地听着发动机发出的声音,聆听了好久都没有听到一点杂音,于是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我们的试验成功了!”
“成功了?”旁边的邓国洪吃惊地问道。其他人也不解地看着彭华鼎。
邓国洪他们不是质疑彭华鼎的声音。也不是说发动机的数据是假的。而是因为按照试验大纲。发动机必须稳定运行三小时以上才行。现在一直在慢慢提高速度,只有在额定转速百分百的时候才稳定了二十分钟,怎么就能说明它成功了呢?万一运转一个小时发动机的涡扇叶片盘因为高温而变形。因为高温而性能劣化,那试验就是失败而不是成功,只是为今后的改进提供了经验而已。
这次试车之所以拿来两台,不是为了验证它们的相似性,而是为了防止一台在高温的情况坏了后另一台接上继续试验。其目的就是为了节省彭华鼎的时间,他的时间太宝贵,不能因为一个发动机的测试就让他留在这里几天几夜,还有很多新设备、新产品需要他去指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