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九狱王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小山

    秋水轻松地说:“我们本来想找他,却没想到,他倒先找到了我们。这样最好!咱们兄弟观战,让他们斗去。”

    “就是这个道理!不过,咱们一定要好好帮帮他,否则他倒了,接下来就是咱们兄弟了。”

    “那当然!咱们兄弟说话算话,收拾完了那两个人,咱们再收拾他就是了。”

    “这样最好!”

    表面笑着,秋山却在想:“你们等着!我一定把你们一个一个都收拾了!秋水,你也不要得意,你打的是什么鬼主意,我比谁都清楚。”

    秋水轻松地看着喧闹的人群却满心阴冷,他默默地想:“你们都慢慢自作聪明!秋山,你明明是不入流,却一心想来抢,真是太可笑了。你们以为高明,却不知道,真正的好戏在后面!

    过了两天,秋莱和秋山、秋水商量好了,他派人把削减门客的奏折,送进了皇宫。得到了这份奏折,天光皇帝喜出望外,他却没立刻同意,而是发给皇子和大臣们商议。

    表面平静的京城立刻又是暗流涌动!笔趣阁88

    最恨、最慌的是秋丰、秋韵,他们养着大量的幕僚和门客,其中有不少死士。王府里有,王府外还有招贤馆、聚义楼等地方收容这些人。除了官员,这些人是他们的护身符,是办事利器,是拼命的本钱,如果没有这些人,他们就等于少了一支臂膀。经过上次的抚民之争,他们损失了大量的钱粮,却没有伤筋动骨,毕竟他们有很多产业。上次他们输得窝囊,却还能忍耐,这次秋莱拿刀来割他们的肉,他们绝对忍不了。

    可是怎么反击就成了问题。秋莱说的事有理有据,符合礼制和国法,谁敢反对就会和图谋不轨、意图造反联系。

    就在秋丰和秋韵犹豫的时候,秋山、秋水先后上奏折,表示同意秋莱的意见,却又有不同的看法。这种不同只是数目上的不同,表面上三个人的看法不一样,其实基本相同。

    秋山、秋莱、秋水三兄弟见过面,秋丰和秋韵都知道,他们都不傻,立刻断定这三个人联手了。既然是这样,秋丰、秋韵应该也联手,可是这不可能,因为他们之间的宿怨太深,根本无法调和,他们也看不起山、莱、水的联手。

    秋丰想等秋韵上奏折,结果秋韵一点反应都没有,他等不及了,于是上了奏折。他的理由是:一是,天机国是强国,当然要多养士;二是,作为嫡长子、大皇子,他理所应当为天光皇帝招募、留用各方面的人才。

    秋韵早就和官员、幕僚们想好了应对的办法,他就是不出手。他知道秋丰提不出什么好的见解,就是要等秋丰出丑后,他才出手,在天光皇帝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再说了,他还可以借鉴秋丰的意见。

    他的意见是:一是,盛世编书。他招募的门客大部分都是读书人,为的是编一本大书,献给天光皇帝,这是为国为民的好事;二是,争夺人才。各国的皇子都有大量的幕僚、门客,如果天机国不养士,就会人心尽丧,这些能人就会去别的国家。这样一来,天机国就会被其他国比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三是,有关这方面的礼制和法典已经过时,需要重新修订。

    秋莱带着人力争,秋丰、秋韵带着人力保,秋山、秋水带着人趁机搅合,三方开始了骂战,互相找毛病,互相批驳。天光皇帝只看不管,他连续几天不上朝,任由皇子、官员们去争。

    天梦殿。

    天光皇帝终于上朝了,皇子和大臣们都来了,他们都知道今天要干什么。

    天光皇帝说:“今天叫你们来,就是商量商量有关削减门客的事。莱儿,既然是你先提出的意见,你就先说。”

    “是!”秋莱高声说:“各地有灾乱,其中有些匪首就是依靠平时招募的门客造反。富贵之家养着几百上千,甚至上万人,他们养着这些人干什么这些门客不办差,不种田,不经商,只听主人的命令,完全不管皇命。这是大患!儿臣上这道奏折,就是为了保国以安,抚民以静,请父皇圣断!”

    天光皇帝说:“谢静伟,你是礼部尚书,你说说。”

    礼部尚书谢静伟是秋丰的人,早就和秋丰商量好了,他沉声说:“陛下,臣以为,忠郡王说得对也不对。的确有不耻之徒招募门客是另有用心,像这等小人,自然应该防范。官员和士绅所养门客可适当减少,各位皇子却绝不能加以限制。皇子是皇家血脉,是国家的栋梁、基石,也是陛下治国的根本。皇子养门客,这是为陛下分忧,为国家留才,只会有利于国家。这是臣的浅薄之见,还请陛下圣断!”

    天光皇帝说:“于文清!你是兵部尚书,你有什么意见”




第161章 门客的幌子毒如针03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九狱王朝 ”查找最新章节!

    兵部尚书于文清是仁郡王秋水的人,他说:“臣不敢苟同谢大人的话!刚才忠郡王说得很对,凡是富贵之家有过多门客,这将是国家的大患。皇子是国家栋梁、基石,更要作出表率,带头削减门客。只有皇子们带头,官员和士绅才会跟从。考虑到皇子们为陛下挑选人才,可以酌情让皇子多收一点门客,但是绝不能太多。这是臣的浅见,请陛下参考。”

    天光皇帝说:“乐升!”

    乐升已经到任,他一直非常低调,什么事都不沾边。他说:“臣是户部尚书,考虑的自然是人口和钱粮的事。门客多少,臣不是很懂,不敢妄言,不过臣有一个想法,还请陛下圣断。为了防止门客生变,可以将所有幕僚、门客进行详细地登记造册,以便于朝廷管理,如若发现不法之人,立刻依法惩治。同时,可以根据门客的多少进行征税,多者多交,少者少交。这样一来,即可增加赋税,又可明白各家门客的情况。臣的浅见,请陛下指正。”

    天光皇帝说:“其他各部都说说。”

    吏、刑、工三部的尚书和左、右都御使都说了各自的看法。凡是秋丰、秋韵的人都反对,凡是秋山、秋水的人都赞同。

    天光皇帝说:“各位都说了,朕的儿子们也应该说一说。丰儿,你说说!”

    “是!”秋丰冷笑说:“秋莱,你不要忘了,以前薛飞就是反贼,现在他是你府里的武官。你连这种人都能收,却说别人的门客是大患,这就太没道理了吧你的府里养着五百多不知来历的人,却说别人不能做,这又是什么道理”

    秋莱不卑不亢地说:“薛将军是我府里的武官,他更是奉国将军!大哥,父皇早就有旨,他是功臣,你却这样说,恐怕不太好吧你说我府里的人来历不明,你有什么证据我告诉你,我早已经把府里的人禀报了父皇!如果你还不信,不如这样,咱们兄弟都查一查,你把你的所有幕僚、门客都列出来,我也列出来,当着所有人的面查清楚。这样一来,即证明了我的清白,更证明了大哥的忠心。”

    秋丰气得脸更黑了,他说:“你不要当着父皇的面栽赃我!谁不知道你的险恶用心作为嫡长子,作为大皇子,我为父皇养一点门客,这有什么不对我天机国强大,多养一点能人,这有什么不对你这样挟私报复,就是祸害父皇!”

    秋莱说:“一点我听说,大哥养了一万多门客,这叫一点养这么多人,你也就是那么一点俸禄,怎么养得起你的钱是从哪来的为父皇养你说得好听!不让你养这一万多人,我天机国就不行了要不然这样,这事不用麻烦大哥受苦,这些人让国家养起来,你自在,他们也自在。”

    秋丰被说得无言以对,他只能对天光皇帝说:“父皇,秋莱是小人!他自己不为国出力,不为父皇尽忠,却尽办法挟私报复,简直是罪大恶极!请父皇明查,治他的大罪!”

    天光皇帝平稳地说:“丰儿,你不用急,朕知道你忠心。韵儿、山儿、水儿,你们都说说!”

    表面平静,秋韵却一心惊恐,他感觉到事态非常不利。他愣了一下说:“大哥和九弟他们各有各的道理,各位大人为国建言,也各有优短。父皇,儿臣的意思是分事分人。儿臣是养了一些门客,只不过是想为父皇修一本大书。文人雅士应该多养,他们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切不可被他国抢去。还有,如果真要削减门客,这恐怕会被他国耻笑,觉得我们养不起门客。一旦如此,人心必乱!父皇深谋远虑,请父皇体谅儿臣苦心。”

    秋山说:“儿臣不太同意二哥的说法。修书是朝廷的事,身为皇子,应该为父皇办更重要的事。父皇已经修了几部大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他书都比不了,也就没必要再修。不过二哥另一层意思是对的,厚养文士,裁撤武士,才能长久。儿臣的意思是,无论是谁都应该削减一定的门客,留下的门客应该文人居多,武士居少。二哥,兄弟我说话直,你不要介意。”

    秋韵说:“不会,不会!兄弟有话就说,有理没理,咱们兄弟慢慢商量,父皇自然会决断。”快眼看书

    秋山说:“多谢二哥!父皇,儿臣的话说完了,请父皇圣断。”

    秋水说:“父皇,大哥、二哥和六哥、九哥有不同的意见,大人们也有不同看法,凡事争论越大,弊端就越大,儿臣觉得应该赶紧大力削减门客!门客过多,的确是大患,有什么问题,之前各位都说过了,儿臣就不再重复。再争论下去,恐怕真会乱人心,儿臣的意思是,尽快拿出一个方案来,尽快裁剪门客。请父皇尽快决断!”

    接着,天光皇帝又问了其他皇子和大臣的意见,他听着一心冷笑。最后他平和地说:“特意找你们来商量,你们要知道这件事重要。既然这事涉及到皇子们,以后皇子们就不要管这件事了。六部和都察院商量后,给朕一个方案。朕给你们三天时间!”

    退朝后,各方就忙开了。

    六位尚书和左、右都御史吵得不可开交。乐升一反常态,他坚守自己的意见,必须对门客进行登记、交税,无论其他人怎么反对,他就是不答应。最后他扔下一句话,如果他们不同意,就到天光皇帝那里去说理。

    三天过后,经过各方的妥协,他们给天光皇帝上了一道奏折。天光皇帝看过后,他没有做任何修改,立刻下旨施行。

    一是,皇子的门客不得超过六千人,官员的不得超过两百人,士绅的不得超过一百人,商人的不得超过五十人;二是,取消、查封所有收容幕僚、门客的馆驿;三是,所有门客登记入册,按人头交税,皇子不用交税。

    天光皇帝通情达理,他给了三个月的时间,还给每个皇子发了一万两银子,作为遣散费。

    秋丰、秋韵早就在准备,他们留下最得力的人,把招贤馆、聚义楼等地方改成客栈,他们的幕僚、门客成了租客。

    山雨欲来,风满楼。

    让秋丰、秋韵没想到的事发生了。他们以为安排得很好,却有不少人走了。从门人变客人,这种心理落差和不安很有影响。谁都知道秋莱不会善罢甘休,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太子之位争夺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与其留下来经风雨,还不如坐在旁边看天晴。怕死的走了,不被重用的人走了,一些有本事的走了,跟风的人也走了。

    秋莱又下手了,他直接弹劾秋丰、秋韵窝藏门客,欺瞒天光皇帝。

    天光皇帝立刻派卫客去查那些“客栈”。不管是不是门客,登记之后,卫客把客栈里的人全都驱逐出天机国,不许他们再回来。

    这样一来,秋丰、秋韵的门客更是人心惶惶,不少人离开了。

    经过民心、门客的明争暗斗,秋丰、秋韵大伤元气,他们不仅损失了大量门客,而且还丢得了士气和名声。秋莱势头强劲,风头完全盖过了四大皇子。



第161章 门客的幌子毒如针03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九狱王朝 ”查找最新章节!

    兵部尚书于文清是仁郡王秋水的人,他说:“臣不敢苟同谢大人的话!刚才忠郡王说得很对,凡是富贵之家有过多门客,这将是国家的大患。皇子是国家栋梁、基石,更要作出表率,带头削减门客。只有皇子们带头,官员和士绅才会跟从。考虑到皇子们为陛下挑选人才,可以酌情让皇子多收一点门客,但是绝不能太多。这是臣的浅见,请陛下参考。”

    天光皇帝说:“乐升!”

    乐升已经到任,他一直非常低调,什么事都不沾边。他说:“臣是户部尚书,考虑的自然是人口和钱粮的事。门客多少,臣不是很懂,不敢妄言,不过臣有一个想法,还请陛下圣断。为了防止门客生变,可以将所有幕僚、门客进行详细地登记造册,以便于朝廷管理,如若发现不法之人,立刻依法惩治。同时,可以根据门客的多少进行征税,多者多交,少者少交。这样一来,即可增加赋税,又可明白各家门客的情况。臣的浅见,请陛下指正。”

    天光皇帝说:“其他各部都说说。”

    吏、刑、工三部的尚书和左、右都御使都说了各自的看法。凡是秋丰、秋韵的人都反对,凡是秋山、秋水的人都赞同。

    天光皇帝说:“各位都说了,朕的儿子们也应该说一说。丰儿,你说说!”

    “是!”秋丰冷笑说:“秋莱,你不要忘了,以前薛飞就是反贼,现在他是你府里的武官。你连这种人都能收,却说别人的门客是大患,这就太没道理了吧你的府里养着五百多不知来历的人,却说别人不能做,这又是什么道理”

    秋莱不卑不亢地说:“薛将军是我府里的武官,他更是奉国将军!大哥,父皇早就有旨,他是功臣,你却这样说,恐怕不太好吧你说我府里的人来历不明,你有什么证据我告诉你,我早已经把府里的人禀报了父皇!如果你还不信,不如这样,咱们兄弟都查一查,你把你的所有幕僚、门客都列出来,我也列出来,当着所有人的面查清楚。这样一来,即证明了我的清白,更证明了大哥的忠心。”

    秋丰气得脸更黑了,他说:“你不要当着父皇的面栽赃我!谁不知道你的险恶用心作为嫡长子,作为大皇子,我为父皇养一点门客,这有什么不对我天机国强大,多养一点能人,这有什么不对你这样挟私报复,就是祸害父皇!”

    秋莱说:“一点我听说,大哥养了一万多门客,这叫一点养这么多人,你也就是那么一点俸禄,怎么养得起你的钱是从哪来的为父皇养你说得好听!不让你养这一万多人,我天机国就不行了要不然这样,这事不用麻烦大哥受苦,这些人让国家养起来,你自在,他们也自在。”

    秋丰被说得无言以对,他只能对天光皇帝说:“父皇,秋莱是小人!他自己不为国出力,不为父皇尽忠,却尽办法挟私报复,简直是罪大恶极!请父皇明查,治他的大罪!”

    天光皇帝平稳地说:“丰儿,你不用急,朕知道你忠心。韵儿、山儿、水儿,你们都说说!”

    表面平静,秋韵却一心惊恐,他感觉到事态非常不利。他愣了一下说:“大哥和九弟他们各有各的道理,各位大人为国建言,也各有优短。父皇,儿臣的意思是分事分人。儿臣是养了一些门客,只不过是想为父皇修一本大书。文人雅士应该多养,他们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切不可被他国抢去。还有,如果真要削减门客,这恐怕会被他国耻笑,觉得我们养不起门客。一旦如此,人心必乱!父皇深谋远虑,请父皇体谅儿臣苦心。”

    秋山说:“儿臣不太同意二哥的说法。修书是朝廷的事,身为皇子,应该为父皇办更重要的事。父皇已经修了几部大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他书都比不了,也就没必要再修。不过二哥另一层意思是对的,厚养文士,裁撤武士,才能长久。儿臣的意思是,无论是谁都应该削减一定的门客,留下的门客应该文人居多,武士居少。二哥,兄弟我说话直,你不要介意。”

    秋韵说:“不会,不会!兄弟有话就说,有理没理,咱们兄弟慢慢商量,父皇自然会决断。”快眼看书

    秋山说:“多谢二哥!父皇,儿臣的话说完了,请父皇圣断。”

    秋水说:“父皇,大哥、二哥和六哥、九哥有不同的意见,大人们也有不同看法,凡事争论越大,弊端就越大,儿臣觉得应该赶紧大力削减门客!门客过多,的确是大患,有什么问题,之前各位都说过了,儿臣就不再重复。再争论下去,恐怕真会乱人心,儿臣的意思是,尽快拿出一个方案来,尽快裁剪门客。请父皇尽快决断!”

    接着,天光皇帝又问了其他皇子和大臣的意见,他听着一心冷笑。最后他平和地说:“特意找你们来商量,你们要知道这件事重要。既然这事涉及到皇子们,以后皇子们就不要管这件事了。六部和都察院商量后,给朕一个方案。朕给你们三天时间!”

    退朝后,各方就忙开了。

    六位尚书和左、右都御史吵得不可开交。乐升一反常态,他坚守自己的意见,必须对门客进行登记、交税,无论其他人怎么反对,他就是不答应。最后他扔下一句话,如果他们不同意,就到天光皇帝那里去说理。
1...6768697071...1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