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洪荒之石矶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一叶金
这也是别开生面。
石矶将青鸟仙子迎进了白骨洞,以茶待客。
茶过三巡,青鸟仙子取出了一张请帖奉上,石矶接过,打开一看,原来是王母娘娘手书的请帖,不知不觉,蟠桃会竟又到了。
石矶收下请帖,对青鸟仙子道:“请转告娘娘,石矶一定准时赴会。”
青鸟仙子起身作别,这次石矶送至山崖边,不曾远送。
石矶目送青鸟仙子离去。
三十六重天八景宫落下一道身影,拜倒在骷髅山山门外,久久不起。
石矶看着面色惨白,一脸痛苦的道人,叹息一声道:“你这又何苦?”
道人咬紧牙关,不言不语,也不起身,就那么跪在那里,他是来领罚的,也是来请罪的。
截教没了,师尊不在,整个截教也就琴师能罚他。
“你还不明白吗?神魔战场,你执掌诛仙剑阵出剑,你老师都看到了,整个洪荒都看到了,你不欠截教的,该还的都还了,你老师不会怪你,我更不会怪你,因为你做的够好了,去吧。”
道人泪如雨下,重重磕头。
紫气东来三千里,太上西行。
道人拜别,随太上而去。
祖地,紫气东来三千里,老子出关。
函谷关长官尹喜非常人,善望气。
观天地之气,知有圣人来,忙相迎,老子一番考教,传下了五千言,也就是《道德经》。
老子走后,尹喜苦研《道德经》并将之发扬光大,创立了道家楼观道一脉。
老子西行至印度时,太上也与多宝到了西牛贺洲。
西方灵山之上,坐在十二品功德金莲上的白衣老僧宣一声佛号,召灵山诸佛诸菩最后一次说法。
不久阿弥陀佛圆寂。
燃灯古佛奉佛旨下灵山开悟西方新佛主。
与此同时,与老子在婆娑树下论道七日七夜的乔达摩悉达多顿悟成佛。
老子也明悟了前世今生,不过垂垂老矣,他骑牛继续向西,直到寿终魂归,享年百岁。
释迦摩尼在古印度开始传道,八十岁于王舍城灭度寂灭,他躺在鲜花之中对门徒道:“不要难过,我将回去。”
这一日,多宝在大雪山顿悟,并立下了大乘佛教,天将功德,举世瞩目,太上取出金刚镯分走了一半功德,化胡而归。





洪荒之石矶 第884章 释迦牟尼
??太上老君骑牛东归。
??燃灯古佛迎多宝如来西归。
??东方有紫气,西方有佛光。
??多宝脚下生莲,身后佛光照亮佛土十方世界。
??西方众生顶礼膜拜。
??燃灯在前,多宝在后,一路无话。
??灵山脚下,诸佛诸菩萨看到无量佛光中朝他们走来的高大身影,不知多少人潸然泪下。
??三千佛陀,曾是三千红尘客,西方圣人渡他们来灵山,能镇压他们之身,却度化不了他们的心。
??以龟灵乌云为首的西方佛陀菩萨层层拜倒:“恭迎大师兄。”五个字,已是泪如雨下。
??原阐教慈航、文殊、普贤,迟疑了一下,也拜倒恭迎。
??诸佛诸菩萨皆拜,唯弥勒、药师、还有迎回多宝的燃灯三人未拜。
??万佛朝宗,他们三人感受到了一股莫可抵御的大势,压得他们不得不低头。
??他们也终于明白了阿弥陀佛退位让贤的原因,因为只有他,才能令西方诸佛臣服,也只有他才能光大西方。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四圣同会诛仙阵之前,在昆仑山,东方人教圣人便代表人阐两教与西方两位圣人定下了今日之事,或者说达成了一桩交易。
??那时候他们便决定了今日的格局,没有截教。
??东方只有人阐两教。
??其实更早在旧天庭覆灭,道祖让诸圣推新天帝时便露出了端倪,女娲推白泽为帝,道祖摇头:“妖族这一量劫不可再为天帝。”
??元始推南极为帝,道祖摇头:“福缘不足。”
??通天推多宝时,道祖的话却是:“修为不够。”
??那时候多宝不过大罗金仙三重天,如今他已是大能中人,修为够了,自能称尊做祖,其福缘之深命格之高不在天帝之下。
??灵山脚下,万佛朝宗,又似截教的万仙来朝,多宝身后佛光一暗,如他一瞬黯然的双眸,其中似有泪光闪过,刹那又似永恒……
??多宝双手合十:“诸佛诸菩萨请起。”
??听到多宝如此称呼,诸佛诸菩萨眼神也是一暗。
??燃灯、弥勒、药师,却齐齐松了口气。
??诸佛诸菩萨起身。
??燃灯开口:“请佛主上山。”
??多宝点头,诸佛诸菩萨让开,多宝登山。
??诸佛诸菩萨如潮水分开又如潮水合拢,在多宝身后形成了佛道大潮。
??不曾入主,他已是灵山之主,谁都动摇不了? 便是阿弥陀佛在,也要让位。
??佛道大势起? 因一人而成? 三千佛陀归心,因一人来。
??十二品功德金莲飞来迎接,他一步迈出? 理所当然? 八宝功德池中莲花一朵一朵绽放盛开? 菩提树结果,颗颗智慧。
??神魔战场,接引笑了,准提也笑了。
??多宝落座,灵山有主? 佛光照耀九天十地? 无限光明。
??“拜见佛主。”
??万佛朝拜? 这一次? 便是弥勒药师也拜了下去。
??“诸佛,诸菩萨? 请起。”
??“谢佛主。”
??“我在世传道时,诸佛子、比丘? 比丘尼? 以世尊称我,我自称释迦牟尼。”
??诸佛诸菩萨不解。
??释迦摩尼笑道:“我今日成佛之果,当拜前世传教之因。”
??他转世祖地,二十年修佛,四十五年传教,他灭度前,他的弟子门徒信者,已遍及那方国土,遍地开花。
??一日他寂灭归来,回归本尊,一朝顿悟,却是一世修行。




洪荒之石矶 第845章 人道圣人
??人生虽短,却有生老病死。
??未出家前,乔达摩悉达多经历了爱恨离别,出家后,释迦牟尼看遍了世间诸般苦难,也在生老病死中渐行渐悟,最后大彻大悟,立地成佛。
??在他身死的那一刻,功果方得大圆满。
??他腐朽的身体在火焰中或化灰烬,或结舍利,他的衣钵传承者迦叶与众僧团继续弘扬他的佛法,那方国土,到处都有僧侣说法的声音:
??“世尊在世时……”
??“世尊在婆娑树下悟道……”
??“世尊在王舍城……”
??这一切声音都传入了释迦牟尼佛耳中。
??他笑着结说法印,开始在灵山对诸佛诸菩萨宣讲他的大乘佛法,他从三法印讲起,再到四谛,八正道,十二缘起、三十七道品……
??诸佛诸菩萨听得如痴如醉,便是燃灯也频频失神,实因大乘佛法极低,但立意却极高,世间众生皆可修持,蝼蚁,飞蛾,亦在其中,而所能达到的高度,全凭各人修持,或者说各人有各人的缘法。
??仅此一点便超过了小乘佛法太多。
??燃灯、弥勒、药师,对高坐十二品莲台上宣讲佛法的高大佛陀产生了敬畏之心。
??立教立说,他已有称尊做祖的资格了。
??从此,西方多了一位佛祖,万佛之祖。
??其他佛陀菩萨在他面前都要以弟子自称。
??因为他们修的是他的法,走的是他的道。
??佛祖在灵山说法,迦叶尊者在印度传教的时候,在东方土地上比释迦牟尼晚出生了十年的孔子也完成了他的《春秋》巨著。
??他们几乎生在一个时代,一东一西,却是两位人道圣人,当然他们也同向另一位人道圣人问过道,那位圣人还有一个身份,便是人教教主,孔子向老子问过道,向师旷学过琴,夫子在齐向师旷学《韶》,三月不知肉味。
??夫子周游列国归来著书立说,门下有三千弟子,七十二位贤者。
??也就是孔门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人。
??这一年,孔子七十一了,他最疼爱的弟子颜回已经先他而去,这是孔子最沉痛的一件事。
??这一日,孔子依门而立,弟子搬来椅子,他却不坐。
??不久,一个青衣女子上门拜访。
??孔子岁月刻满痕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来了?”
??“来了。”
??孔子礼让女子先进,他随后入室,他门下的弟子却是大惊,不仅是因为于礼不合,更是因为孔子今日的地位。
??他已是在世圣贤,他们实在想不出还有谁能让老师久等又礼让,而且还这么年轻。
??室内,孔子与石矶对坐。
??石矶笑问:“什么时候想起的?”
??孔子答曰:“知天命之年。”
??石矶问:“本尊可有话给我?”
??孔子点头:“有。”
??石矶笑容敛去,微微坐正。
??孔子道:“看到的太多,变数也太多,既然如此,便不要执着了,顺其自然的走,尽量往远里走,最好去人道尽头看看,她会在那里等你。”
??石矶眼帘微垂,孔子看向门外,室内安静了下来。
??她来祖地的最初目的是寻根,她这一脉的根源,也就是他的祖先,再跟随他们一代一代找到未来的自己,但人道繁衍极快,一条根几代之后便会生出无数根,根与根之间又婚嫁繁衍,加上诸多变因,稍有干扰,变有了异变,两千年时间若有一点异变,结果便会全然不同,会不会有她就两说了。
??所以看似很简单的一件事,其实要维护却繁复之极,更重要的是她的修为不能超过一个界限,不然会被迫飞升。
??所以,先前即便有本尊让人带来的信息,她依旧进展缓慢。
??现在本尊改变主意了,让她不必执着于寻根,让她顺其自然随人道大流而下,回去看看,也去人道尽头,这就容易多了,她可以一路听听琴,看看花,遇到想帮的人也帮一把,遇到想杀的人给一剑,在不影响人道大势的前提下自由了。
??至于本尊为何会改变想法,又为何要她去人道尽头看看,她想不透,也就不想了。
??她只要维持这一世的长度就可以了,至少要再走两千五百年,不,还是再活五千年,再看。
??想到这里,石矶笑了。
??孔子回头,也笑了。
??“我该走了。”
??“我也该走了。”
??一样的话,却是两个意思。
??孔子起身送石矶出门。
??孔子依门目送石矶离去,笑了笑,唤来弟子。
??三日后孔子离世,享年七十一岁。
??骷髅山,天降无量功德,孔宣一日破五境,踏入了大能中期。
??“我去了一桩因果。”
??五彩神光破空而去,直指西方灵山。
??宣讲大乘佛法的释迦牟尼停下讲经,起身出灵山迎敌。
??人道之地的东西方两位人道圣人终于在此见面了,而且是一见面便大大出手。
??佛光浩瀚,五色神光遮天,万灵瑟瑟发抖,漫天神佛无不骇然,天地大能,绝顶大能,或凝重,或沉默,他们知道这两位崛起已势不可挡,天地间又将多出两个大人物。
??一坐西方,一在天南。
??一在西天做祖,一在天南称霸。




洪荒之石矶 第886章 不敢为天下先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洪荒之石矶最新章节!
一声巨响,佛光与神光乍开。
千丈佛陀金身后退,脚脚踏破苍穹,如一根根黄金天柱撞破风云,闯入众生眼中。
五色神光如五色大海倒卷,大海中央,青袍男子身后五根翎羽分割天地,天地尽染五色,瑰丽又迷离。
佛陀金身止步,不动如山,佛祖低眉,宣一声佛号,青袍男子横眉冷目,看着高出千丈的佛陀金身,是平视,不是仰视,因为他站的极高,几乎与佛祖等高,这还因为是今日,恪守了礼数。
“我与西方旧怨就此揭过。”
青年声音冷清,透亮的清明,天地众生皆可闻,堂堂正正。
石矶含笑,一直看着,看着这个傲然屹立天地间的身影,她嘴角笑容扩大,那个死不服输的小孔雀身影在她眼里慢慢与青年重合。
“原来他也没变。”石矶笑道。
凤凰台上,宫装妇人凤眸含笑,欣慰之余又多了分不清的怅然,她的儿子长大了,仿佛一眨眼,便不需要她教导了。
他的道比她的道要宽,而且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而她的道已经走到了尽头,她想起了第一次站在她面前的骄傲孩子,他桀骜不驯的眼里清楚的写着:“我会超过你的。”毫不藏掖,理所当然的骄傲。
凤祖眼里笑意扩大,眼神更加柔和,因为她已经看到了,看到了她儿子超过她的一天,就在前方,不远。
佛陀金身双手合十,佛祖颔首,称:“善。”
菩提树下,准提哑然失笑,莲花深处,接引却轻叹了一声。
仙山之上的元始天尊看向北方道宫,道宫中的道人却与道宫一样沉寂无声。
神光如海,青年如神人傲立神光大海之上,开口立下规矩:“我身前是你佛国,我身后是我儒家,如敢越界,后果自负。”
佛祖沉默半晌,只宣了一声南无阿弥陀佛。
孔宣淡淡看了佛祖一眼,转身南归,身后神光随他转身拖曳收拢。
佛祖转身,眉心展开,如拨云见日,佛陀金身回落,重归灵山,灵山佛陀菩萨起身相迎,禅音再响起时,又是一片祥和。
更多了虔诚。
因为敬畏。
八景宫,太上老君收回视线,抚须而笑,在他收回视线时,又下意识瞥了一眼骷髅崖上的那道身影,老君笑容微敛,寿眉挑动,又陷入了某种深思。
天地间一众老祖或快或慢都收回视线看了八景宫一眼。
丹元道会,太上邀请一众道人共议祖地传道一事,原本云里雾里背后的东西,到这里,终于水落石出了。
太上先行了一步,这一步,走在众人前面,也走在众道前面。
孔子向他问道,有半师之谊。
他西出化胡,与多宝也有半师之谊。
孔子向他问道,问的是有为之道。
他与释迦摩尼论道,启迪的却是无为之道。
如果说孔子的儒家有为济世之道是阳,那么释迦摩尼的无为避世之道便为阴。
如果说释迦摩尼的无为之道是阳,那么孔子的有为之道便是阴。
这里的阴阳不是互济,而是大道相争。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是儒,了却红尘,逆来顺受,是佛。儒落在实处,脚踏实地,佛在虚,在悟,在空,儒与佛,一东一西,一阴一阳,人道花开两岸,却是大道相悖,势必争锋。
老子不敢为天下先,退了一步,却合上善若水,立于了不败之地。
从此儒释道,道退居最后,将大道之争留给儒与释迦佛教。
此一时,与阐截相争,人教超然立于不败之地,何其相像。
六千年前,他先行一步,在人族传道,六千年后,他又先行一步,在人道祖地分立阴阳。
这位人教教主谋划之深远,不到水落石出,真没人看得明白。
截教没了,阐教名存实亡,佛教起,他分立佛教,又腾出地方给儒教,他自己改人教为道教再次地位超然,不管是佛胜,还是儒胜,他都立于不败之地,他的道也与世长存,一篇五百言《道德经》高居万经之首,可传万世至人道尽头。
话不多,五百言足矣,经不多,一篇足够。
后世之人,批过万经,也不敢批《道德经》。
一切皆在吾掌中,唯一想不明白的是先他一步那人,不知她落脚何处?
想不明白,所以一直会想,看不清楚,所以一直会看。
石矶站在骷髅崖,看着远方的风景,她落在别人眼中又是另一道风景。
她看得极远,别人也想得极远,她们谁都不曾打扰谁。
尽管她们看到的想到的都是人道。




洪荒之石矶 第887章 另一半琴道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洪荒之石矶最新章节!
人道祖地,孔子离世后,他的弟子继续宣扬他的儒家学说,力行他的仁、义、礼、智、信,修身平天下的思想。
孔子之后,春秋另一位人族大贤开起了非儒即墨的争鸣时代,承载着不同理念的墨翟这位墨家祖师横空出世,压住了儒家一家独大的势头。
墨,上黑,下土,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
墨家很多思想都与儒家针锋相对,墨翟这位后来者,与孔子一样周游列国,不同的,他是一人一剑,仗剑远游,他不见诸侯,路见不平,拔剑相助,他是春秋最早的墨家游侠。
他身穿粗衣,脚穿草鞋,或在市井,或下农田,他不曾想过做官,自然也不会去求官,他的思想不需要君主去支持,他的学说在弱者平民之中流传,也落在弱者身上。
如果说孔子的思想是至上而下的贯彻,那么墨子的思想便是平民智慧的开启,由下而上。
如果说儒家的君子都是彬彬有礼,那么墨家的墨者都是草鞋麻履行走市井坊间,与贩夫走卒无异。
墨翟精通木工机关之术,又善农家之事,剑术了得,是孔子之后最显赫的诸子。
他创立的几何学、物理学、光学,更是令石矶惊讶不已。
又令石矶有些哭笑不得的是,这位常年宅在五庄观的地仙之祖,喝了一碗梦婆汤变成了一个四海为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热血男儿。
而孔宣那个一看就是惹祸精的桀骜青年却转世成了一个处处讲规矩的持重之人。
真是一个地道好轮回!
石矶不曾去见镇元子,就像她不曾去见老子一样,因为她们不熟。
墨子百年后,儒家接连出现了孟子荀子两位夫子,儒家思想迎来了两个蓬勃发展的春天,而墨家思想却有些停滞不前,逐渐式微,退出了人道主流,但墨家的机关术,墨家的巨子令却威势不减。
石矶在春秋中行走,她侧耳倾听师襄抚琴,也曾站在高上流水间,听渔樵问答,千古名曲《高山流水》她听到了,也见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
她听了很久,在伯牙琴碎的那一刻,她叹息一声,转身离开。
知音难求,他们又何曾知道,他们身边一直有一个知音。
已经离世的钟子期不会知道,悲伤摔琴的俞伯牙也不会知道。
不过,那曲《高山流水》已汇入了琴道。
石矶一步一步走过了春秋,这一年,春暖花开,她故地重游回到了齐国,见到了在社稷学宫讲学的荀子,儒家第三位夫子。
石矶走进稷下学宫,又出来,她走在临淄繁华的街道上,人道春秋三百年,又是一派新气象。
行人熙熙攘攘,高冠者,绫罗者,佩剑者,背琴者。
背琴者皆是男子,穿着儒雅,他们身后背着的琴式狭而长,琴身漆黑,石矶知道这是孔子的琴式,叫仲尼。
这是继伏羲式后的另一种主流琴式,也是君子的琴,承载着儒家的乐。
她听过孔子的琴,听过孟子的琴,她去稷下学宫看了看,也听过了荀夫子的琴,都很不错,中规中矩,是大雅之琴。
琴道,人道,石矶忽然有些明白本尊的意思了,走在人道之上见证琴道,她何尝又不是在行道,人道尽头的琴道会是什么样子,她现在有兴趣了。
石矶抬头,她看到了本尊,因为本尊正好看着她。
石矶笑了。
一人观道,一人行道,两道相期,相互印证,便是证道。
她的琴道与人道同行,人道能走多远,她的琴道便能走多远,她剩下的一半琴道,将由人道承载。




洪荒之石矶 第888章 战国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洪荒之石矶最新章节!
人道,石矶收回视线,继续观道。
人道祖地,石矶止步红衣坊前,看着自己亲手撰写的匾额,仿佛过了几个春秋。
不知不觉三百年了,不知不觉春秋走入了战国。
人道进程加快了脚步,随着越来越激烈的战争。
儒家、法家、兵家、纵横家、墨家、道家、名家、阴阳家……相继登场。
人道百花齐放,思想百家争鸣。
各国君主无论贤愚都做着春秋之后战国一统的梦。
一个个思想家也为他们的抱负游走在战国之间,以天下为棋盘,展开了大道之争。
红衣坊,早已不局限于齐国,红衣坊的刺客,比红衣坊的琴更负盛名。
因为这是战国,剑比琴更入人心。
1...256257258259260...2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