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后守则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梅雨知时节
皇帝点了点头,又说起道:“你四哥有八年没有回过京城了吧?”
林嫤道:“可不是,我和皇上大婚的那一年去的西北,整整八年了。”
皇帝突然笑了笑,他想到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没想到元元嫁给他也快要十年了,他总以为元元和他大婚才不久,不得不让他唏嘘日子过得快。
在三月末的时候,林承升和林承刚从西北终于回到了京城。
程氏和石氏先带着孩子回了武国公府,而林承升和林承刚则马不停蹄的先进宫面圣,面圣之后转到长坤宫来见林嫤。
时隔八年,林嫤再次见到自己这位异母兄长。
林承刚变了许多,整个人已经没有了少年时候的阴郁之气,多了将人的疏朗和粗犷,皮肤黝黑,蓄起了胡子,看起来倒是比实际年纪要大一些。
他和林承升一起跪在地上向林嫤请安行礼,道:“臣拜见皇后娘娘。”
林嫤连忙道:“两位兄长快起来。”说着示意宫人将他们扶了起来。
林嫤笑道:“两位兄长许多年没见了,西北的风沙倒是将你们吹得变了一个模样,妹妹差点都要认不出来。”
林承升笑了一下,然后转头看向林承刚。
林承刚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倒是有些不好意思起来,道:“娘娘恕罪,臣未修边幅便来见娘娘,仪容不整,多有不敬。”
林承刚倒也不是故意要扮老成,他在西北要领兵打仗,看起来老成一些威严一些,能让底下的人更加信服,更好领兵。久而久之,自然就蓄起胡子,让自己看起来资历足一些。
林嫤道:“四哥与我是兄妹,说话无需这样小心翼翼。”
林嫤又问起了林承升和林承刚一些在西北的族人,以及他们这几年在西北的生活。
林承升和林承刚一一答了。
林承刚又浅笑道:“娘娘诞下几位公主和小皇子时,臣都不在京城,未来得及恭贺。臣从西北带了些东西,是给几位小殿下的,臣明日让人给娘娘送过来。”
林嫤看着林承刚道:“那妹妹就代几个孩子谢过兄长。”又道:“瑞儿和珺儿去朝晖殿上学了,珏儿和桓儿也被他们父皇带走了,两位兄长一路风尘仆仆的,舟车劳顿,家里祖母伯母还母亲她们也急着见你们,我就不多留你们在宫里。等兄长下次进宫时,我让瑞儿他们来见你们。”
林承升和林承刚自然道是。
林嫤最后又道:“让二嫂和四嫂过两天来见我吧,我也许多年没有见两位嫂嫂了。”
交代完之后便让人送他们出宫去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二章 程氏和石氏
程氏和石氏在回来的第二天进宫来跟林嫤请安,带着各自的孩子。
程氏如今是三个孩子的母亲,长子元郎和次子剑郎当初并没有跟着父母去西北,林嫤在宫里偶尔能见着。至于长女裪娘,则是在西北出生,如今还不足三岁。
而石氏膝下只有自己所出的袖娘,以及当初妾室所生的挚郎。袖娘五岁,而挚郎则只有三岁。
石氏的子息缘仿佛有些浅薄,自从生下袖娘出生以后,便一直没有再怀上过。而林承刚的那位妾室去世之后,挚郎则一直养在石氏身边。
挚郎对石氏倒是十分依赖和亲厚,仿佛亲生母亲一般…
石氏这么多年,除了气质比之以前变得更加柔和慈目之外,模样倒是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与程氏一起牵着孩子走进来时,面带温笑,进退有度。
程氏和石氏带着孩子跪下来给林嫤行过礼,道:“臣妇见过皇后娘娘。”
林嫤急忙让人将她们扶了起来,笑着道:“两位嫂嫂快起来,这里没有外人,两位嫂嫂不要多礼。”然后让人给她们赐座。
程氏倒是笑了笑,道:“礼不可废,娘娘慈爱,但臣妇却不敢拿大。”
林嫤没说什么,只是笑了笑。
有时候关系隔了一层,关系便会疏远一分。林承升与她是堂兄,加上程氏进门的时候她还跟着父母远在西北,等她从西北回来很快又嫁给皇帝进宫了,根本没有相处过多少时间,所以程氏会比徐氏和李氏对她更加的敬畏客气。
石氏倒是没有说话,浅浅含笑站在一旁。
林嫤又看向程氏牵着的最小的裪娘,以及石氏一左一右牵着的袖娘和挚郎,又笑着道:“这是裪娘,袖娘和挚郎吧,过来让姑姑瞧一瞧。”
石氏轻轻推了推袖娘和挚郎,含笑道:“去吧,给你们姑母请安。”
程氏也笑着让裪娘跟着上前去。
然后袖娘一左一右牵了比她小的挚郎和裪娘,一起上前跪到林嫤跟前,声音清脆的道:“侄儿拜见姑母,给姑母请安。”
看得出来袖娘在家里是大姐姐的角色,会帮着照顾弟弟妹妹。所以才会石氏让他们上来给林嫤问安时,会主动牵着裪娘和挚郎的手。
石氏将她教育得极好,小小年纪,体贴弟妹,行事端庄大方。
林嫤笑起来,道:“乖,都起来。”然后将他们牵到跟前,柔声的跟他们说话,问一些几岁了,平时喜欢什么,要不要吃糕点之类的。
三个孩子一一答了,大约是林嫤眼神慈爱,或者是年纪小还不知道害怕,倒是对她没有一丝害怕。
林嫤与他们说了一会儿话之后,给了他们一人一块一模一样的玉佩,然后握了握他们的手,道:“以后常进宫来姑母这里,姑母的三公主和四公主最喜欢热闹,她们也是你们的姐姐,以后你们和她们一起玩去。”
袖娘道是,然后牵着谦郎和挚郎的手,眉眼弯弯的笑着给林嫤行礼谢恩,道:“侄儿们谢过姑母的赏。”
林嫤忍不住笑了起来,摸了摸她的脑袋。
元郎因为时常进宫,与林嫤亲厚一些,对林嫤也更没大没小一些,笑嘻嘻的看着林嫤道:“姑母,您可不能偏心,我和剑郎怎么没有。”
林嫤笑看了他一眼,道:“你的姑母不是已经早给你了,你自己说说,你从我这里搜罗了多少好东西回去。”
程氏则是瞪了元郎一眼,似是责备他没大没小,更是警告他不许放肆,又对林嫤请罪道:“娘娘恕罪,这孩子有些让母亲宠坏了,臣妇和二爷远在西北又没有对他进行管教,所以有些不知规矩。”
林嫤笑道:“嫂嫂用不着事事谨慎,元郎与我亲厚才敢放肆些,在外人面前,元郎还是极有分寸的。”
程氏恭敬的道是。
林嫤又转头问穆清道:“瑞儿和珺儿呢?让她们出来见见她们舅母。”
穆清笑道:“皇上昨日赏了三公主和四公主一人一盆碗莲,三公主和四公主带回来之后还让人找了一些小锦鲤养在了水盆下面,所以今日三公组和四公主看碗莲和锦鲤去了。”
正说着,瑞公主和珺公主手牵了手从内殿里面,一边走一边道:“不是说外祖家的弟弟和妹妹们来了吗,快让我看看。”
瑞公主和珺公主没有见过裪娘、袖娘和挚郎,进来后,珺公主看着不认识的她们,歪着脑袋想了一下,然后指着他们道:“母后,他们是新的弟弟妹妹和姐姐。”
元郎笑嘻嘻的对她道:“我是旧的。”
瑞公主跟元郎比较熟悉的,闻言扁了扁嘴对他做了个鬼脸,“哼”了一声,道:“你上次不是说再也不进宫来了吗,怎么又来了。”
林嫤小声训斥了一声:“瑞儿!”
瑞公主嘟了嘟嘴,对元郎做了一个鬼脸,这才规矩的站在林嫤身边,林嫤无奈的摇了摇头,对瑞公主和珺公主道:“先跟两个舅母打个招呼。”
瑞公主和珺公主对程氏和石氏道:“两位舅母好。”
程氏和石氏半屈膝给她们行了半礼,然后程氏笑着道:“没想到三公主都已经这么大了,臣妇上次见到殿下您的时候,还只有现在的裪娘这么大。”又看向珺公主:“四公主殿下那时候更是还被抱在怀里。”
石氏却是第一次见瑞公主和珺公主,看着她们忍不住慈爱柔和起来,含笑道:“三公主长得真像娘娘,跟一个模子出来似的。”又看向珺公主,道:“四公主或许是更像皇上。”
林嫤生的这几个孩子里面,瑞公主的确是最像林嫤的,也是最受皇帝宠爱的,几乎是被皇帝溺爱着长大。
瑞公主向来很自来熟,在大人们说话的功夫,她已经去拉着裪娘挚郎的手问道:“我叫萧瑞,我是三公主,她们都叫我瑞公主,你们叫什么名字?”
继后守则分节阅读258
挚郎正拿着林嫤赏给他的玉佩玩,闻言抬起头来,道:“我叫林弘挚,我也叫挚郎。”说着又指了指石氏,道:“那是我娘。”再指指袖娘,道:“那是我姐姐。”然后再道:“我爹爹是林承刚。”
瑞公主被逗笑起来,道:“我只问你叫什么名字,你却将你全家人都说了。”然后又问道:“你从哪里来,我以前不曾见过你。”
挚郎又抬头道:“从很远的地方来。”
瑞公主道:“很远的地方是哪里?”
挚郎想了一下,很远的地方他也不知道在哪里,只知道他坐了很久的马车回到了这里,于是只好回答道:“就是很远的地方。”
瑞公主叹着气道:“看你自己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我不问你了,我还不如等一下问我母后去。”(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三章 姑嫂闲谈
小孩子熟悉得快,再加上瑞公主自来熟的性子,很快裪娘、袖娘和挚郎就和她玩到了一起去。然后瑞公主声称要带着他们去小花园看她养的碗莲和锦鲤,便带着她们浩浩汤汤的去了长坤宫的小花园。
林嫤正好也想好好跟程氏和石氏说会儿话,于是让慕枝和慕兰带着宫人去看着他们,小心她们摔着或者掉到湖里去。
石氏这时候才有时间认真的打量了一眼林嫤,八年的时光,岁月仿佛没有在她身上留在痕迹,反而让她变得越来越美,就像是一朵盛开的,娇艳的,永不会凋谢的牡丹花。
在后宫这个地方,也只有一直得到皇上的宠爱,才会如此娇艳吧。
当年这位小姑子刚嫁进宫里做皇后时,尽管宫里一直传出皇帝对她宠爱有加,但她还是有些为她担心。
花无百日红,后宫犹且如此,永远有更加娇艳漂亮的美人出现。皇后的模样又不是最出挑的,难保皇上不会喜新厌旧。
直到现在,她才觉得自己真的是过滤了,从来能够圣宠不衰的人,哪里又只是靠的是容貌,更多靠的是女人的聪明。
在西北时,就一直听着皇后在宫里如何得宠,从三公主出生以来,宫里后面出生的孩子都是皇后所出,可见皇后几乎是独宠后宫。
四爷跟她说,林家能够得皇上信任重用,除了林家忠烈和会当臣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皇后在宫里得宠,皇上重视皇后所以重用林家。
满朝文武,忠烈的不止林家这一家,会当臣子的也不止林家这一家,凭什么只要林家能够独得皇上的青眼,因为林家在宫里有皇后在。
只要每每想明白这些,石氏就忍不住对眼前的林嫤更加的敬畏和钦佩。
程氏正笑吟吟的跟林嫤说起西北的事,道:“……连二爷都说,去了西北这几年才算是开了眼界,明白身为林家人的责任。像是年年到了冬天就有胡人来扰境,二爷和四爷他们带兵去退敌,回来二爷就要感叹几下,从前学的这么多的兵法都是纸上谈兵,真到了实战中,才知道领兵打仗可不是这么简单的。”
说着顿了一下,又笑了一下接着道:“那些文人总爱说咱们武将之人只有匹夫之勇,真将他们扔到沙场上之后他们才知道,领兵打仗也是需要智慧的,不比他们寒窗苦读下场科举要容易。”
林嫤笑起来,道:“那些文人,连皇上都说,有时候也就嘴皮子利索。”说着顿了一下,又感觉这样说对文人有些不敬,便又接着道:“不过武将有武将的功劳,文人也有文人的用处,偌大的一个国家,需要武将保家卫国,也需要文人帮着皇上治理天下,各司其职,缺了谁都不行。”
程氏笑着道:“娘娘说的正是。”
林嫤又笑着问起道:“嫂嫂这几年跟着二兄长在西北,吃了不少苦吧?”要不然也不会突然感叹起这个来。
说到这里,程氏凝了凝眉,道:“说吃苦倒也说不上,西北的人淳朴,风气也好,倒是没有什么不好的。”说着顿了一下,又叹口气道:“只是臣妇是娇弱惯了的,到了西北几年却还是有些适应不来西北的风沙和气候,倒是有些给二爷和家里丢脸了。”
程氏自小在大长公主府长大,因为是嫡长女,一直都是父母祖母手心里捧着长大的,真没吃过什么苦。嫁到了林家,虽说是武将之家,但一直在京城,也没有吃过苦头,直到去了西北。一是与孩子的分别之苦,二是水土不服,真的是受了好一番的苦楚。偏偏到了西北还没适应过来,紧接着就怀了裪娘,程氏那时候都有些打退堂鼓,想给林承升纳个妾室在西北伺候他,自己先回来了。
只是想了想,别人的家眷都熬得怎么自己就熬不得,像是林家,上到太夫人下到婆婆大伯母三婶母,同辈的还有皇后和幼玉,哪一个不曾来西北生活过,自己还是世子夫人,半路打退堂鼓以后还怎么以理服人。
林嫤笑对程氏,道:“现在回来就好了,皇上的意思,二哥这次回来就不用再回西北了,换承正和四哥一起回西北去。嫂嫂以后也能留在京城与孩子们团聚。”
程氏自然也是知道的。
虽说这种心思有些自私,但是能回京城来,程氏心里还是有些雀跃的。
加上林家一直以来,都是一房人坐镇京城,一房人镇守西北。上一辈里,公公是坐镇京城的,三叔父则镇守西北。这一辈里二爷是世子,以后要承袭爵位,自然也是要留在京城坐镇朝中防着有人给林家泼污水的。当初自己随丈夫去西北的时候就知道,二爷不会在西北留太久,家里安排二爷去西北不过是为了历练,免得堂堂武国公府的世子爷连带兵打仗都不会而已。
但二爷带兵打仗的本事,确实不如他在朝中与人打交道来得精通。若程氏猜得不错,这一辈里林家挑出来作为镇守西北的领头羊的,应该是林承正这一房。
程氏叹道:“臣妇这些年在西北,最心心念念的,的确是家里的元郎和剑郎。”
程氏和石氏并没在宫里停留太久,在午膳之前便带着孩子告退出宫去了。
皇帝中午回来,看着坐在地上正玩着一把小弓的桓小皇子,问林嫤道:“你的两个嫂嫂出宫去了?”
林嫤嗯了一声,放下手里正整理的一些东西,然后又扭着头笑着与皇帝道:“二嫂倒是旁敲侧击的问我,皇上打算将他放到哪里去,是兵部,还是五军都督府,或者是京卫?”
皇帝抱了桓小皇子坐到林嫤旁边的榻上,有些皱了皱眉,道:“你二嫂倒是爱操心男人的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