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倾君策,隐身贵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浣水月

    蓝锦一闪身消失不见。

    赵熹道:“进来!”

    一袭蓝袍的侍卫步入房中,揖手道:“主子让小的注意今晚的诗词会,女子诗词会的结果出来了,有七位姑娘做了不错的诗词,女子组第一是沈宛沈姑娘的一首《贺寿诗》,“山外青山楼外楼,明湖歌舞几时休?华灯照得游人醉,直把咸洲当京洲。”

    赵熹身子微动,蓝袍以为他要起来,不想他只是翻了一个身,“这首诗细品之下倒颇有些意思,看似朴实无华,却自有韵味。”

    蓝袍道:“名门公子这边,三房梁左太太的娘家侄儿梁宗卿得了第一。”

    赵熹听罢,摆手道:“本王知晓了,退下吧。”

    蓝袍又道:“主子,听说北岸那边设下了豪赌,最后胜出的居然是一个小姑娘。”

    “一个小姑娘?”赵熹眼眸一亮。

    没错,这个小姑娘正是沈容。

    - - - 题外话 - - -

    亲们,求收藏!浣水月的文绝不弃坑,敬请支持!!

    ☆、第43章 赚钱

    赵熹凝神,突地忆起早前蓝锦那眉开眼笑的模样,一挥手示意蓝袍退去,突地对着屋里大喝一声“蓝锦”。

    蓝锦纵身一闪,落到榻前:“主子。”

    “你今儿是不是也赌了?”

    “嘿嘿……”他一阵傻笑,很明显,不仅买准了,而且还大赚了一笔,“小的买了三百两,不到半个时辰就是三千两银票,分了那跑腿丫头一百两,她可是乐开了花呢。”

    赵熹冷声道:“你是怎么想到买沈宛的?”

    “属下哪能想到,不过是瞧沈容小丫头太过精怪,想来她的姐姐也差不了,又看她四处借钱下注,沈容哪里认识什么姑娘太太,她们姐妹可是刚从绵州过来的,属下便猜,她一定买的是沈大姑娘,就跟着买了三百两银子试运气……”

    这一买,竟还真赚了。

    半个时辰就是三千两,真真是一本万利。

    蓝锦想到这事就乐,“今儿只得属下与沈小丫头买了沈大姑娘赢,沈小丫头比属下还赚得多,偏她年纪不大心眼特多,先拿了一百二十一两银子去买,最后又拿了一千五百两去买,一千五百两下注时她打昏了一个丫头,剥了人家的衣裳,改扮成丫头借了‘吴太太’的名头去买。

    半个多时辰后,她赚了银钱,得了一千二百一十两银子,立时就还了借三位太太的银子不说,又另帮着‘吴太太’赚了一万五千两银子……”

    这么个小丫头,一个人就能玩得风生水起,还敢打昏丫头,顶着人家的名头去领银票得了大头,又还了衣裳,这才扮成自己的模样去领那一千二百一十两银子。

    她自是怕那丫头揭发,又好心地打赏了那被打错丫头二十两银子。

    丫头虽然气恼、头疼,可得了银子,自然就乐得揭过去不提。

    赵熹笑道:“你怎不早些告诉本王,也让本王赚点银子花花。”

    “南岸这边也下了注。”

    银子又不是白送上门的,蓝锦笑着,主子想买,这边一样。

    赵熹却没买,对于这些年轻公子,他实在猜不出谁会拔得头筹。身为赵国质子,他不好与大周的名门贵公子走得太近,这可是惹麻烦的事。

    谁知道北岸那边的沈宛如此厉害,竟然拔了头筹。

    这一回,怕是最后的大赢家是淑妃和永乐公主,虽然淑妃娘娘说是陪永乐公主玩闹,可大家都买偏了。

    赵熹笑道:“永乐公主收了多少银子?”

    “淑妃娘娘拿了一万两银子给永乐公主坐庄,荣国夫人买了萧九姑娘得第一,足拿了八千两银子出来,世子夫人也拿了八千两银子,临安王妃拿了九千两银子,还有萧家的各位太太,这拿来多的五千两,最少的也拿了三千两。各家官家太太从二千两到二百两不等,另有姑娘们,还有仆妇丫头们凑钱下注,听说足足收了二十二万八千二百多两银子,除了属下与沈小姑娘赚的那部分,全都被永乐公主给赚了。”

    赵熹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永乐公主哪能赚这么多银子,还不是沈容给出的主意。

    永乐公主想赚钱,而这里面可有淑妃娘娘坐庄的份子钱,自然就不能让萧九姑娘赢,可萧家为了讨好淑妃,再示看重萧九姑娘,一面明知要赔,依旧买萧九,一面又是为了哄淑妃娘娘高兴。

    听听,不是连荣国公夫人都买了自家的孙女赢。

    荣国夫人买了,她的儿媳、孙媳、孙女们,怎好不跟着买萧九的道理。

    所有人都输了,只得淑妃娘娘母女赢了,这萧家哄乐了淑妃,又哄乐了永乐公主。

    只大半个时辰,淑妃母女就赚了二十多万两银子,何乐而不为。

    萧家的这些女眷,为了哄好淑妃、抬高萧九,可谓是把心思都做足了。

    - - - 题外话 - - -




倾君策,隐身贵女分节阅读17
    该文风格应属于新类型(是什么新类型,大家会知道哦),温馨、微甜,穿插小虐、风趣,总之是比较轻松的文风,看文的亲们敬请收藏!送咖啡!如果有打赏,当然就更妙了!!谢谢大家。

    ☆、第44章 欣赏

    蓝锦又道:“北岸那边赚的银子,听说永乐公主派了宫娥到南岸给九皇子殿下传话,九皇子在南岸开了赌局,想来荣国公听闻淑妃娘娘都下了注,也少不得多添一些。”

    “沈宛得了第一,且还是淑妃、荣国夫人、临安王妃给评的,有趣!有趣!”

    这三位萧家最有份量的女子,这样一来倒显得萧家自谦有礼,旁人就会更夸萧家门风好,甚至还会有人说“萧九姑娘的才华不比沈姑娘差”。

    女子的才华,只能起到锦上添花之效,但更看重的是女子德行。

    南岸收的银子另算,这一晚上,怕是萧家就把整个花销给赚回来了,还不说荣国公收的贺寿礼。

    有宫里的淑妃打头,坐庄的是皇子、公主,再有荣国公支持,无论是太太还是爷们,谁不支持?你不下注就是不支持淑妃提出的“与民同乐”。

    赵熹想到看似寻常,清瘦中带着两分病容的小姑娘,她居然深谙收敛,隐去光芒,一下赚了一万五千两银子,对外,世人只知她赚了一千二百一十两,这对姑娘们来说是一笔银钱,但对当家太太来说,并不算什么。

    这个小丫头,实在给了他太多的惊喜。

    懂得布局整人,懂得内敛风芒……

    十岁的沈容不知道,她现在已经被某人给惦记上了。

    而此刻,整个盛宴已进入尾声,但南岸依旧是歌舞升科,北岸的萧淑妃却已有困意,仆妇丫头摇着小船,将太太姑娘们送回南岸休憩。

    沈宛主仆五人独乘一舟,手上戴着一对漂亮价值不菲的翡翠玉镯,这是今儿作为诗词会头名的奖赏。沈宛从手腕摘下一只,笑盈盈地套在沈容手上。

    “姐姐,这个太大了,套到我手上也要滑落,还是姐姐留着吧。”

    “你真不要?”

    “这原是淑妃娘娘赏给姐姐的。”

    “也罢,我且先收着,过两年再给你戴。”

    沈容实在困乏得紧,随引路的婆子回到娇客院,一爬上床就睡熟了。

    *

    翌日,沈容睡得昏天黑地时,石妈妈与李婶子已经起来,在一侧小声地说话。

    “今儿已是腊月二十七,今年没有三十,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我听说京城梁家一早就动身回京城。”

    “要不,把两位姑娘唤起来,还得与主家辞别,我们也赶回京城吧。”

    “要唤你去唤,我可不敢唤。”

    李婶子没想到沈宛第一次露面,就在如此盛大的宴会得了个诗词组第一,还得了淑妃娘娘的赏赐,便是临安王妃也赞叹有加。

    沈宛醒得早,虽然困乏得紧,可想着大后日便是除夕,若是紧赶,许还能在吃年夜饭时赶到京城沈府,能陪祖母、父亲一道守岁。

    她整好中衣,换上昨晚穿过的衣裙,站在床前轻唤:“容儿,该起来了,我们今儿得回京城,不能再耽搁。”

    若在以往,有人扰了沈容的美梦,沈容非但不理还要骂上两句。可今儿沈宛一唤,沈容便坐了起来,伸着懒腰,“一会儿只能在车上继续补觉了。”

    沈宛笑道:“听说京城梁家已启程了,我们也得回去。”

    沈宛姐妹起来,小环、石妈妈便进屋服侍。

    李婶子去前院告诉石老爹等人,让他们准备好。

    不待用早点,沈宛便领着沈容去拜见荣国公世子夫人,世子夫人正忙着在北岸服侍淑妃,见她们的是梁氏。

    “难得来一趟,沈姑娘便多住一日。”

    沈宛答道:“多谢三太太的盛情款待,大后日就是除夕,不能再耽搁,我们姐妹特来向三太太辞行。”

    梁氏笑道:“你是个好姑娘,一路小心,我令婆子给你们备些干粮。”

    “有劳三太太。”

    寒喧了几句,梁氏笑得温和而热情。

    - - - 题外话 - - -

    凌晨更的,总是很晚才审核!如果亲们喜欢这文,敬请收藏、送咖啡,收藏离标准还好远,达不到标准不能收申请上架,求支持哦。

    ☆、第45章 变卖的嫁妆

    不到半个时辰,沈宛便领着沈容坐上了自家的马车。

    马车经过昇平街时,沈宛令石妈妈去那脂粉铺子里再买了好些玉记所产的胭脂、雪花膏等物。

    沈容吃了些点心,依在车壁继续睡觉。

    因与李婶子等人同行,原本只得几人的队伍多了几人,石妈妈坐了李婶子的马车,小环困乏的闭目养神,沈容想强打精神,怎耐这具身体就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实在抗不住,昨晚夜宴,直闹得近五更天才回来,还没睡好天又明了,被沈宛拽起来赶路。

    沈容扒在沈宛的怀里,睡得甚是香甜。

    为尽早赶抵京城,这日夜里并未停歇,石老爹换了石平继续赶车,星夜兼程。到得白日,石老爹赶马车,换了石平休息,一路上摇摇晃晃,沈容睡足了觉,精神抖擞。

    小环换去了李婶子的马车里,石妈妈笑道:“大姑娘,幸而昨晚赶了一宿路,这都走了大半了,想来明儿晌午前就能赶到京城。”打开糕点盒子,捧递到沈容跟前,沈容用帕子拭了两下手,拈了两块。

    石妈妈道:“大姑娘,先太太留下的那部分嫁妆变卖了银钱,有近万两银子,而今可都捏在老太太手里的。”

    沈宛垂头,石氏没有娘家人,虽有几个吴家表兄,又不是沈宛姐妹正经舅舅,人家也不敢招惹沈俊臣这当朝权贵,现在嫁妆变了银钱,若老太太真的不拿出来,她们姐妹还真没法子。

    沈容脑子里立时涌现的全都是穿越同仁们如何斗继母、婶娘、斗庶出姐妹等等诸多狗血情节,要她去斗,她立时觉得有些蔫气,她可以布局整人,可这宅斗,她毫无经验,对于前世是个孤女的她,在她上初中后就被挑选出来,成为特工培养对象,她可以斗一切恶势力,却独没有宅斗经验。

    让她宅斗,这不是要消磨她的斗声,雄心满怀,与男人斗、与权势斗她可是很感兴趣的。

    沈宛面露难色,“祖母最是个知礼的,她说要在京城另置了铺子、田庄给我们姐妹,想来定会做到的。”

    石妈妈轻叹一声,“大姑娘,老太太最是个看重儿孙的人,就算她如何看重你,你到底是个姑娘家。若老太太不拿银钱另置铺子、田庄,你又能如何?还有,她若真心向着你们,早前变卖田庄、店铺时就该东西托给牙行变卖,怎么也能多出二三千两银子来,可她私下卖给她娘家的兄弟侄儿,连个中人都没有,她告诉你说‘三处田庄、十家铺子都卖了,统共得了九千两银子’,早前奴婢寻牙行打听,这些怎么也得一万二千两银子,那些田庄可是极好的上等良田,建了水渠,修了储水库,这储水库可是鱼塘……

    这些田庄,一年卖水果、卖鱼的收益就得好几百两银子。早前在县城时,有几家大户得到消息都想要,出的价可比李家给的高,若她真向着你们姐妹,就该卖与价高的,怎的却贱卖给李家?大姑娘,你是长姐,万事得长个心眼。”

    石妈妈说的这些事,沈宛都知道的。

    沈容对老太太、沈俊臣母子没有半点好感,她一直记得本尊前世临死前从李婶子(李婆子)那儿听来的话,李婆子后来成了沈宝的陪房,而二太太李氏可是老太太娘家的侄女,说到底,老太太还是偏着沈宾、沈宪、沈宝三兄妹。

    沈宛无奈地道:“东西都捏在老太太手里,她若不给,我又能如何?”

    石妈妈也很头疼,进了老太太手里的东西,再让她拿出来怕是不易。

    那些东西可不是几两银子,而是近万两银子呢。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长辈,我能做的,是将母亲留下的东西保管好。”许多事,沈宛着实无奈,孝道大过天。

    ☆、第46章 良言

    石妈妈道:“大姑娘还得想法子让老太太将那笔银钱拿出来在京城置成店铺田庄。”

    沈宛也是想过这问题的,可她总不能催着老太太置补成嫁妆给他们姐妹,“如果直接点透,怕是祖母不高兴,母亲给我们姐妹留下的嫁妆不少,只要我用心打理,定能给容儿置些好的。”

    “大姑娘的意思,那笔银钱便不要了?”

    石妈妈是石氏留下的忠仆,又是奶大沈宛的,自是心心向着沈宛姐妹,况且石氏在世时也最是看重她,她也曾在石氏临终时应承过,会帮扶着沈宛姐妹,时时指点。

    “祖母说过要在京城另置,我想……她一定会做到的。”

    石妈妈不由苦笑,“另置了田庄店铺,真会给大姑娘与五姑娘?届时自是另一番计较。”

    老太太的心就是偏的,这些年他们做下人的都看在眼里,同样是儿媳,老太太处处偏着李氏,却时时挑着石氏的不是,即便石氏敬她、重她,可老太太就是不满意。

    “奶娘是为我们姐妹好,可我也很无奈,若在旁事上许有主意,可偏对长辈却不能对着来,待我入京,我委婉地与祖母提提。若她不肯,也只得作罢。这几年,我打理着母亲交给的田庄店铺也有些收益,更攒了些银钱。交到祖母手里的那些嫁妆,原是母亲在世时说过要留给二弟的,可二弟……”
1...1011121314...4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