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君策,隐身贵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浣水月
“是我长姐吩咐的,长姐说我五姐姐有时候闹腾起来比男儿家还皮,让我盯着她些,别让她惹出事来。”
张四娘将信将疑,不过,沈容说的那些事,在她们听来很是有趣。
沈家薇很是慎重的道:“好四娘,可千万另让我五姐知道,要她知道长姐让我盯她,她回去又要和长姐怄气。”
张四娘迭声道:“你放心,我明白。”
两人说到兴致处,金三娘便与沈容一道嬉笑起来,你一言,我一句,倒是说得熟络。
不多时,便近晌午时分,灵雀带着小环、侍线二人过来送午饭,这是从大厨房那边按份例取的。
“每次姑娘们会在这里用午饭,午饭的定例是照着各组的人头分派,六菜一汤,配米饭馒头。若是有姑娘吃不惯,可令丫头去桂花茶园订餐,桂花茶园的婆子丫头就会送进来。每次轮到我们侍女值日,就要负责给姑娘们取饭送饭,一个人肯定是拿不走的,但可以唤两人帮忙,都是一个组的,大家都很好说话。”
三个丫头一前一后,灵雀与小环提食盒,侍线则提了一个篮子,里面装了一桶米饭。
侍线快奔几步:“灵雀姐姐,我们是不是忘了带碗筷。”她似后知后觉一般。
灵雀笑道:“不用带碗筷,旁的衿贵院里都有呢,花厅里有个橱柜,里头放的就是碗筷,待姑娘们用完,我们得将东西送回去,我们洗好后,放在大厨房里我们组的碗柜里。待下次要用前,我们会像今日这般去厨房,用开水再烫洗一遍,如此就可以给厨房用了。”
小环也觉长了见识,这里完全和幽兰诗社不一样。
幽兰诗社很美,可那里才二十多个贵女,里面有单独的小厨房,亦有小憩室等,可这里却有一百八十多个姑娘,即便是晌午,还有姑娘坐在凉亭里玩闹说笑,树下还有姑娘在做女红。
侍线道:“灵雀姐姐,你一直与我们一起,那些碗筷是几时洗的?”
“只是值日的我去洗的。”灵雀笑了起来。
贵一组若有新人进来,她总要重复上一遍,告诉姑娘们的侍女往后要如何做。
侍女与侍女之间可以做朋友,姑娘们也是朋友。
灵雀进了东跨院,“姑娘们,用晌午了,今儿是红烧鱼、油酥排骨、香辣鸡块、麻辣牛肉,再炝炒小青菜、凉拌香椿,豆腐白菜汤。”
她一面说着,一面报出菜名。
刘三娘在一边叫嚷道:“我今儿一点都不饿,你们吃吧,我要回屋睡觉。”
杜元娘打趣道:“你在家没睡好么?”
“我大姐姐要绣嫁妆,拉了我去帮忙,昨晚绣到快四更呢。”
刘三娘亦是家中的庶女,她说的大姐姐才是刘侍郎的长女。
沈容听到这儿,问道:“石榴诗社的刘元娘,不会是你大姐姐吧?”
杜元娘吃吃笑了起来,“沈五娘,那是她大姐姐,原想一过诗词会就辞社,没想出了那事。”
金三娘道:“沈五娘,我得回富一院。你午后可小憩?”
“有幸结识你这样一个朋友,我舍不得睡,你用了午饭,记得过来与我说话。我们继续切磋音律。”
金三娘连连点头。
小环好奇地伸着脖子,见金三娘消失在门外,轻声道:“五姑娘,你可是官家千金。”
她没说后面的话,不就是告诫沈容不要与金三娘交往,官商有别,就是官宦之家也不会与商贾之家通婚。
沈容恼道:“帝王将相宁有种乎?朋友只问真心,休再说这样的话。”
午后,金三娘来了,还带了一个额黄春裳的少女来,瞧上去有十四五岁模样,据金三娘介绍是她表姐,家乡是江南人氏,姓田,人唤“田二娘”,是扬州富贾之女,家里是做脂粉生意的,也爱音律。
沈容把书房的琴抱出来,先是金三娘弹了一曲。
只是一曲很简单的曲子,沈容微蹙眉头,这真是琴弹得好?怎么感觉连她这个二灌水都不及,沈容怀疑金三娘与她结识的真正目的。
沈容的琴艺得授于沈宛,她用心学琴,只是喜欢音律,穿越前她就是个麦霸,爱听音乐,从轻音乐到乡村音乐,再到流行音乐,都得她的喜欢。在疲惫的时候,听轻音乐;在喧嚣和烦燥的时候,她就听乡村音乐;在心情特别好的时候,她就听流行音乐,随曲子哼唱,学会新曲子就改成拿着麦霸高唱。
这,大抵是她用心学琴的原因。听不成音乐,只能自己弹来听听。
金三娘问:“沈五娘,你以为如何?且说实话。”
沈容问道:“你能再弹支旁的曲子么?”
金三娘“哦”了一声,重新又弹了一曲,比上一支略繁复些,如果弹琴分几种级别,金三娘的琴艺就当是小学三年级。
沈容道:“你学了多久?”
“我六岁开始学的,到现在六年半了,我娘夸我弹得越来越好呢。”
金太太夸金三娘的琴弹得好?这根本就是睁眼说瞎话,琴曲没有一点琴韵不说,就是稍复杂的曲子就弹得干瘪无味,还弹得时不时错上一个音,又或是时不时断断续续。
沈容定定地看着金三娘的眼睛,“你学琴偷懒没用心吧?”石氏在世时,让教沈宛的先生也教她,可她根本坐不住,石氏一过世,家里辞退了琴棋先生,只留了私塾先生,别说教她,便是沈宛都搁下了,可沈宛却一直坚持不懈的练习。
金三娘有些不好意思,伸出手道:“我指头短,早前换过六个琴艺先生,她们都说我不适合弹琴。”
她的手指着实比较小,属于娃娃手类型:指指短,小手胖乎乎的,虽是十二三岁的少女,可手却生得如七八岁女童,皮肤倒是极好的,只这么小的手,用来弹琴,着实不好。许多教琴、授琵琶的师傅,都愿意挑手长得纤长,手指漂亮的学生来教。
“为什么一定要学弹琴,你也可以学吹塤、吹笛,不在乎样样会,但求一两样精就可。三娘,指头短不是你的错,选择乐器就是你的错。”
倾君策,隐身贵女分节阅读107
金三娘一本正经地道:“可我就喜欢古琴,旁的都不喜欢,每次听到有人琴弹得好,我又羡慕又敬重,就像沈五娘你的琴就弹得好,比我弹的还好。”她现在已经认定自己的琴艺是属于“弹得好”的类型。
沈容道:“若是如此,你就让你娘请乐器大师另给你打一把专用的琴,这把琴是按正常人的指头来做的,你生的是娃娃手,拨这琴弦无力,又或拨用的力道不够,皆让琴曲失了本色。”
金三娘如梦初醒一般,“对啊,我怎么没想到打造一把特制的琴。”她翻看着自己的手,拉起沈容的手一比,“你明明比我还矮些,可你的手指比我的还长,哇,你手长得好漂亮,要是我的手也长得这样就好了。我娘说,我的手长得像我外婆,说这种手肉乎乎的,最有福气。”她先是有几分气馁,只片刻,便夸自己的手生得有福气。
沈容又让田二娘弹了一曲。
田二娘选的是高山流水,曲子很熟稔,几乎没错一个音。
沈容道:“田二娘的琴技熟稔,弹得真美……”
田二娘道:“我听了你的琴音,很有琴韵,韵味便是音魂,这是我没有的。”
沈容道:“你弹这首曲子的时候,就要想着,你看到了巍巍大山,亦看到奔腾的江河,你才幻想,才能将神倾注指间,你都没看到大山江河,又怎会有人听到。”
田二娘佩服状,立时觉得寻到了知音,“要不我再试试。”
一曲弹完,沈容道:“比前面弹时好了一些,你是不是只想到大山?为甚我听到江河那段,看到的还是大山?”
田二娘立时石化,不可思议地看着沈容。
金三娘伸出手在她面前晃悠,“你怎了?”
“沈五娘说得太对了,我……我刚才只想到山,我虽来自江南,可只见过山,没瞧过水,我是在京城出生,在京城长大。”
她想像不出沈容说的江河。
沈容也会自己的感觉惊得乍然,原来感觉如此精准,她笑了又笑,“得空的时候,可以出城走走,看看山,看看水。”
闭门造车,就算本事再大,到底失了几分心境与真实。
田二娘道:“我娘不许我出门。”
她们是深闺千金,就是走几步都有一大群的婆子丫头跟着,半点都不得自由,更要守各种闺训,又哪里能由得她们去自己想去之处。
金三娘低声道:“她有个弟弟,三岁时落水没了,她娘就总是告诉她,不许去水边玩。”
沈容有些伤感地道:“我有个哥哥,三年前落水没了……他读书很厉害,不比我长姐差……”
几人一时间心情怅然。
无论是哥哥还是弟弟,未成年便意外早夭,这就牵扯着后宅的阴私。
田二娘岔开话题,“沈五娘真厉害。”
“与长姐相比,我这点才艺都不够看,我只想着,有一两样能拿出手就行。”
她来桂花诗社,就是为了打通门道做生意,她要做的是大生意,而这里云集的都是富贾家的姑娘,认识了她们,就能了晓天下各地的生意途径。
“你的对子也厉害!”
“不如我弹琴好,我想只要我经常练习,定然可以更好。”
三人在屋里说了一阵琴艺之事,过了未时三刻,就该各自回家了。
这一日,沈容因结识了新的朋友,心情好,信心高涨,顺着时间推移,她会结识更多的人,届时,她会做更多的生意。
*
回到沈府时,沈容只感觉到一种压抑:守门的婆子、门子,一个个板着脸;进了二门,迎面遇到厨房里的下人,一个个亦都全无喜色。个个如丧考妣,用这话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莫不是家里出事了?此念一闪,沈容去了漱芳阁,刚入院门,就唤道:“长姐,我回来了!”
石妈妈迎了过来,笑盈盈地道:“五姑娘来了!”
沈宛眸含笑意,掩都掩不住,面含春风,就连眼波都多了两分情意。
沈容问道:“长姐,是不是府里有事?我和小环进来的时候,总觉得府里怪怪的,下人们都没一个欢喜的,倒是石妈妈笑着。”
---题外话---亲们,加更了哦!二更合一,一万二千字奉上!!
☆、第111章 拒作媵妾
沐风福身道:“五姑娘,今晨九皇子来府里宣旨,皇上将大姑娘赐嫁赵国八王爷,着其择日完婚。”
沈容昨晚听赵熹说了,这动作真够快的。
石妈妈道:“午后,熹皇子与八王爷带着媒婆登门下定,有十八抬小定礼呢,真是阔绰得紧,六抬衣料,两抬首饰,又有六抬海货吃食,两抬摆件瓷瓶,大家都说,从来没见过这样下聘的。八王爷说,他那边会预备一百二十抬聘礼,海货吃食、瓷瓶摆件是给沈家的,衣料首饰是送给大姑娘的。”
八王爷备了一百二十抬聘礼,沈家可如何备嫁妆,最少也得和聘礼一样的抬数,否则就要被人小窥,而京城富贵人家的规矩多是女方陪奁嫁妆是聘礼的两倍,这样才算体面,有些疼女儿的人家,都置备到三倍,这更是尊贵撄。
沈俊臣一心想把沈宛许给二皇子,原是早有意的,但他想求个好名,想等宫中下旨,皇旨赐婚,与他许配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尊贵,后者就成了他攀高枝。他千般谋划,没想赐婚圣旨等来了,却是沈宛与赵国八王爷的,这简直就是一泼冷水,这岂不是说,他精心培养的和女就成一粒废子了,岂能让他痛快,这是被人狠狠地捅了一刀。
潘氏也是如此打算的,一旨赐婚,身心凉透,还想将来沈宛帮衬丈夫儿子,若是她与沈宛的关系处好了,沈宛许也乐意帮衬潘家,这下子别说帮衬,嫁到赵国做亲王妃,八竿子打不着,最多就是往后每年有份年节礼、有几封信的问候。这节礼能有多少,就算再丰厚也不过万把两银子,对沈俊臣、沈宏的前程是半点也帮衬不上了,且这赵国只是大周的附属小国,一个小国亲王妃,怎能与大周二皇子的侧妃相比。
这就像一个官家名门公子,与一个富贾公子一般,任是谁也会选择前者,而不是选后者。
沈俊臣夫妇对这桩婚事一点也不满意,就连下人也跟着唏嘘轻叹偿。
老太太那边听到这事,一听说是远嫁赵国,立时就乐了,可很快明白其间的得失,又跟着郁闷了,就算沈俊臣与她离心生了芥蒂,可她还是盼自己的儿子好,这养了十几年的长孙女说嫁就嫁,还嫁那么远的地方,往后要再见,怕就难了。
沈俊来听晓此事,连连轻叹表示惋惜,对老太太道:“大哥非要衿持,原早就想将宛姐儿许给二皇子做侧妃,我让他直接与二皇子订下。可他呢,非得等赐婚圣旨,说这样才尊贵好听。这下好了吧,皇上把宛姐儿赐嫁赵国八王爷,人家倒是欢喜,打着灯笼也寻不上我们家宛姐儿这等才貌双全的好女子,可我们沈家这不是赔了个好姑娘……”
沈宛是沈家的嫡长孙女,才貌双全,对沈家人来说,这是他们最好的姑娘,就指望她嫁入皇家,替娘家父叔兄弟谋个好前程。一纸圣旨打乱了沈俊臣等人所有的计划。
得不偿失!
如此优秀的沈宛,成废子了。
沈宝乖巧地给老太太捏肩,她没了亲娘,明白只有拢着老太太才会生活得快活,她那爹是指望不上的,李氏才去多久,人家就与名门姑娘订亲,还指望着韦家也帮衬他入仕。
老太太轻啐道:“挑!挑!早前还不如许给崔家呢,现在嫁得那么远,是指望不上了。”
沈俊来饮了几口茶,近来与崔家人打得火热,沈宝还没嫁过去,依然两家就是亲戚,说是去崔家窜门拜访,其实就是打听他入仕之事,“崔相爷那边有信儿了,替我谋到了礼部笔帖式的差事,今儿崔兄把荐信给我了,让在三日后去工部任职。”
沈宝惊喜道:“爹做官了?爹做官了!祖母,爹爹终于做官了!”
老太太名得见眉不见眼,看来将沈宝许给崔鸣礼是做对了,以后会如何她心里自有打算。“你也入了礼部?”
“大哥在礼部,我也在去礼部,上头有大哥罩着,崔家人就是会办事啊。”
他当官就是做样子,他哪会做抄抄录录的事,打小就烦读书写字的事,就他那手字根本见不得人,严格说起来,还没人沈宏写的字像回事,可他自认为书法别具一格,颇有些“我是书法大家”的样子。沈俊臣瞧过两回沈俊来写的文章,能看得吐血,着实狗屁不通。就连沈俊来的秀才功名,也是沈俊臣写信给绵州教学,走了门道,人家才给了他一个秀才,教学大人不敢给沈俊来太靠前的名次,给了个倒数第三的秀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