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驸马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萧玄武
你我兄弟之间,不必说这些没用的话了。薛绍笑了一笑,何事,说吧?
李多祚正了正脸色,说道:今日早朝之上李某得知,朝廷已经委派左威卫将军王果左监门将军令狐智通右金吾将军杨玄俭右奉宸卫将军郭齐宗分别前往并益荆扬四大都督府担任大都督府司马,主持四大都督府的军务。
薛绍眉头微皱,这怎么了?
李多祚略微一惊,看这情形,大将军是早就知情?
薛绍点了点头,我还在宫中养伤的时候,就已经有所预知,是太后主动告诉过我,将要选派心腹得力的将军前往四大都督府执掌兵权,以防生变。太后还问我有没有人选可以推荐,当时我说——没有。
原来如此李多祚顿时恍然,我说怎么朝廷派出去的四个大将并提拔了许多军镇的官将,都与我们无关。原来是大将军事先推脱了。
薛绍笑了一笑,说道:怎么,李兄有意见?
李多祚犹豫了一下,说道:在下不敢质疑大将军的决定,但是接掌四大都督府和某些军镇的兵权是关乎到边防的军国大事,如今大将军大将军执掌兵权,如果亲自委派几个信得过的能干之人上去,是在情理之中。只是在下有一点不大明白,大将军为何要事先推脱呢?
薛绍笑了一笑,说道:李兄,名义上说来我是执掌兵权的托孤大将,大唐的军事我都有权参与。但是严格来说参议军国大事这是宰相才有的权力,太后虽然也会问我,但只是出于客气。说得难听一点,那不过是在‘问客杀鸡’而已。她和裴炎的心中早就有了人选定案,如果我很不识趣的推荐自己的人去担纲,他们就会疑心我有意与之争权,从而对我深怀猜忌。或许他们会碍于颜面临时接受一两个我举荐的人选,但是迟早他们会找些借口把那些人给处理掉,换上自己的心腹。如此一来,我不是既竖敌于太后与裴炎,又害了自己的兄弟么?
李多祚一拍脑壳,言之有理!
薛绍微笑道:兄弟,现今这个非常时期,我们只需管好右卫之事,其他的事情一概不要搀合,更不要眼馋于谁的飞黄腾达与平步青云。最近是有很多人因为投机取巧而获得飞快的升迁,但是这种人今天升得很快,或许明天就会摔得特别的惨。因此,稳打稳扎做好我们的本份之事,比什么都强!
在下明白了!李多祚轻吁了一口气,抱拳对薛绍一拜,大将军心胸宽广目光长远,在下佩服!
佩服就不用了。我们是自己兄弟,我跟你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薛绍笑道,回去之后你也有必要安抚一下手下的兄弟们,千万不要因为急功近利而躁动,千万不要吃着碗里的还望着锅里的。我们的职责是护卫帝都,随时应备边患。如此任重而道远,绝不能有任何的分心!
是!李多祚郑重抱拳。
薛绍微笑点头,心里大概明白了李多祚今天的来意。以自己对李多祚的为人性情之了解,他不是那种急功近利之人。肯定是右卫里面有人看到最近有些将军因为投靠太后和裴炎而获得飞快的晋升,自己一伙人忙得跟狗似的还没有封赏没有晋升,从而滋生了一种羡慕嫉妒恨的情绪。
常言道人比人气死人,同样都是将军,右卫还是裴公留下的旧部新帅薛绍的直系如今最为炽手可热的王师,在右卫的大军里面泛滥起这种功利和不服的情绪非常的正常。军人非但不是圣人,还比一般的读书人都要耿直,他们不大会掩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薛绍要做的就是面对和重视这些情绪,并安抚手下的将军与解决他们的心结。现在李多祚都沦落到翻墙入院来求见了,显然是手下的将军给了他太大的压力让他招架不住了。如此,光是讨到薛绍的三言两语的打发是远远不够的。
思忖了片刻之后,薛绍说道:李兄,最近兄弟们都辛苦了。请你回去之后告诉兄弟们,我会即刻入宫向朝廷申请一批赏赐,好好的犒劳一下兄弟们!
李多祚顿时面露喜色而且神情为之轻松下来,抱拳一拜,多谢大将军!
自家兄弟,说什么谢。薛绍笑道,都怪我失职,全把军务压到了你和楚玉的肩膀上。过段时间等我彻底康复了就会前去亲自掌事,你就不会这么辛苦了。
大将军这话说得可就见外了,李某万分惭愧!李多祚有点不好意思了,脸都红了,讪讪的道,是我无能,约束不住手下的兄弟们。不然,也犯不着翻墙入院来叨扰大将军养伤了!
薛绍哈哈的大笑,李多祚也带着几分尴尬笑了起来。
正在这时杨思勖突然来报,说——太后的车驾,已经到了太平公主府的大门口!
薛绍惶然一惊,来得如此突然,莫非有重大军国之事?!
第557章 诛心之刃
听闻太后突然驾到,太平公主与薛顗等人连忙起迎,李多祚也准备告辞而去,并且是从哪里来从哪里回,想要避开太后。<-
薛绍留住了李多祚,说我们明人不做暗事完全不用回避,随我一同迎接太后。
今天武则天的排场不大,仅仅是让他的好侄儿武攸归带了一队千骑的兵甲开道连仪仗都不太齐全,显然是仓促出行。薛绍等人前去迎驾,武则天除了应付一些礼节未有多言,只叫薛绍单独坐下说话。
薛绍把武则天请到了安静的书房,武则天见到了李多祚,便将他一同叫了进来。
李将军明知薛驸马在卧养伤,今日前来是有重大军务求见么?武则天还是问了一句。
李多祚连忙答话,说没有重大军务,只是多日不见大将军,私下聚谈一番。
武则天点了点头没有再多问,薛绍说道:太后既然问了,李将军何妨直言?
呃李多祚犹豫了一下,只好如实的向武则天汇报了一通。
武则天听完以后,就笑了,说道:右卫的将士最近确实是辛苦了,有一点情绪也是人之常情。此等事情你们大可直接向朝廷汇报,又何必遮遮掩掩呢?
太后,臣可没打算遮掩。薛绍笑道,臣正准备进宫向太后讨要一批钱帛酒肉的赏赐,用以安抚将士们的情绪。
此事应当。武则天表现得非常大度,说道,明日本宫就会着令有司,操办犒军之事。右卫大军是镇守东都的主力王师,军队的内部情绪绝对不容忽视。薛绍,李多祚,以后此类事情你们大可以在在朝堂之上提出,或者直接到对本宫言说,不必隐讳。
是!
李多祚暗吁了一口气,心想这种讨要封赏的事情我怎么开得了口?还是大将军和太后之间有默契——看来还真不是一般的人,能够胜任得了右卫大将军这份职事!
李多祚的事情算是说完了,不久他便很识趣的退了下去。书房之内,只剩薛绍与武则天两个人。
如你所料,北方突厥反了!武则天果然开口见山。
薛绍眉头紧拧,太后,他们攻打了丰州吗?
你猜对了一半。武则天的表情非常的严肃,从袖口里拿出了一份军情驰报交给薛绍,这是一个时辰以前,本宫刚刚收到的八百里加急前方军报。除了侍中裴炎,其他的宰相重臣都还没有看过,你先看一眼。
薛绍连忙接过军报一看,顿时心中一紧神色微变!
武则天说道:你献上的疑兵之计还是起了作用,突厥人南下阴山之后未敢滋扰丰州。但是他们非常的狡猾,丰州有疑兵他们不敢靠近,于是转走一条小道隐伏而行,前去劫掠与丰州相邻不远的蔚州。蔚州兵力不多,遇敌之后以狼烟示警并派人突围向邻州求救。丰州都督崔智辩急忙出兵去救,不料中了突厥人的伏兵之计。就这样蔚州失陷刺史李思俭被杀,蔚州满城鸡犬不留,军民百姓或被屠杀或被突厥人掳掠而去。丰州都督崔智辩全军覆没,本人也被生擒而去!
薛绍一拳砸到了桌几上,既是疑兵,为何要主动出击自行暴露?突厥人明显是在围城打援,丰州兵马出击然后调虎离山——崔智辩中计战败,害人害己!
确实如此!武则天也非常懊恼的重叹了一声,如果崔智辩不出击,就算蔚州陷落,至少也可以保得住丰州的兵力不失!
薛绍再看了军报一眼,说道:太后,幸好有丰州司马唐休璟力挽狂澜,率领余下不多的人马抗拒了突厥叛军的猛烈攻击,否则丰州这块国门也要失去了!
这个唐休璟,还算不错。武则天点头赞道,此人曾是营州都督周道务麾下的户曹参军,是一员儒将。他曾追随周道务一同效力于裴公麾下参与北伐,期间立了战功因此被提拔为丰州司马执掌边镇军务。如果丰州都督崔智辩听了唐休璟的谏言按兵不动,就不会有此一败。如今突厥人正在围攻丰州,纵然唐休璟是个难得的将才,但是丰州毕竟兵力薄弱恐怕难以持久。险矣!
薛绍点了点头,唐休璟这人我还算有点印象,曾在北伐期间与周道务的短暂接触之上见过他一两次面。记得他已经五十来岁了,但仍像是年轻人一样生龙活虎而且射得一手好箭。武则天评价唐休璟为儒将倒是颇为贴切,唐休璟举明经入仕一直都是担任文职但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但是随后他调任地处边关的营州之后,就展现出了他在军事方面的特殊才能,没过几年就成了营州都督周道务麾下的一员得力战将,北伐之后更是调任丰州司马,成为了重要边镇的军事长官,肩负起了看守一道国门的重任。
思忖片刻之后,薛绍抱拳一拜,太后,没有别的办法了——臣,请命出征!
且慢!武则天说道,新君三天之后即将亲政,大唐的朝廷面临一场重大的变数。值此非常时期,镇戍帝都的主力王师岂可轻动?
薛绍咬了咬牙暂且忍耐,问道:那太后与裴相公之意,若何?
武则天眉头微拧,平静的说道:收到军报之后裴炎与来本宫紧急商议,虽未做下决断,但有了初步的想法。裴炎说,大将军精通军事不如向大将军请教之后,再作决断。于是本宫才会亲自登门,向你请教。
臣万万不敢当!薛绍抱拳而拜,心想看来武则天此来并非是想出兵,只是把我当作一个参谋那样听一听我的意见罢了,毕竟我不是谋国谋军的宰相,他们肯来问我,已经很给我面子了!
侍中之意,是废弃丰州,退守营州。武则天说道。
薛绍听完当场惊愕的瞪大了眼睛,太后,此举万万不可!
本宫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武则天的反应很平静,说道,其实本宫也知道,丰州若弃则失一国门,千里疆土尽丧敌手,从而也会极大的滋长突厥人的野心。但是现在,朝廷内部不稳难以派出军队增援丰州。就算派兵,恐怕不等王师开到丰州,丰州就已经失陷了。既如此,还不如顾全大局放弃丰州,尽早在灵州与夏州一带加强布防。
太后,这是侍中之意?薛绍问道。
武则天表情严肃的点了点头,也是本宫之意。
薛绍开始思寻,其实从大局来说,放弃丰州确实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是千里疆土放弃容易,想要再夺回来谈何容易?而且,那千里疆土上的军民百姓将要遭受什么样的痛苦和折磨,也不是武则天和裴炎这样的人能够体谅。
更为重要的是,武则天与裴炎是纯粹的政客,他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首先是朝廷与权柄,随后才是军事战略与保境安民这些事情。但是薛绍做为一名将军,他的本职就是保境安民。这或许就是政客与军帅之间本质的差距。
太后,请恕臣直言!薛绍抱拳一拜,说道,臣无法同意,侍中的意见!
武则天显然也料到了薛绍会如此回答,她平静的问道:那么,说一说你的想法。
薛绍说道:太后,臣是一名将军,臣在军在军。丰州倚黄河为天险,扼守突厥人南下的险冲要道,身后是一片坦途千里沃野,尽是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如果说胡人在边疆那些小打小闹的劫掠,只是疥癣之疾,那么夺去丰州可就比得上是砍去大唐的一只手脚了。疥癣之疾不伤筋骨,手脚若被砍去,岂能重生?
武则天眉头紧皱,丰州只是暂时放弃,以后再行夺回,不可吗?
不可。薛绍答得非常的肯定,突厥人有如强盗,如果让他们攻破丰州,他们势必长驱直入践踏千里,杀尽军民掳掠人口焚烧城池践踏田野,所到之处鸡犬不留尽成一片废墟。以后大唐想要拿回丰州,攻城掠地本身或许不难,但是要想再度重塑边防就得要依靠身后强大的国力与民力的支撑。但是千里疆土尽成废墟元气大伤,想要恢复过来非数十年功夫与百倍的人力物力投入不可。如果朝廷为应一时之急而遭百年之苦,臣以为,大不可取!
武则天听完这番话,沉默了很久。
薛绍也没有急于劝服武则天,给了她足够的时间来思考。
这时武则天还站了起来开始慢慢的踱起步子,沉思良久。
承誉,你说得非常的有道理。丰州,确实不可枉弃。武则天说道,但是眼前的危局你也了解,朝廷该要如何处决?
薛绍说道:臣也理解太后与朝廷的苦处,此时面临新君亲政时局不稳,帝都亟需大量的兵力护卫,难以抽调大军前去助战。但是朝廷绝对不可以坐视丰州被破,否则将成千古罪人!
武则天微微一怔,表情变得非常的严峻,沉默而郑重的点了点头。
薛绍的话没有挑明了说,暗中隐喻如果这次因为朝廷的不作为而导致丰州失陷,将是一次重大的军国错误,这笔帐肯定会被算到太后的头上——现在可不是二圣同朝了,而是太后代为施政的皇权更迭时期。这笔帐一算下来,太后可就是万夫所指的千古罪人了!
这样的罪名不是任何一个政治家所能承担的,尤其是武则天这种身份特殊的代理人。如果在自己的短暂施政期间就犯下了这样重大的错误,对武则天以后的发展必将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尤其是,如果她想更加向上迈一步的话!
所以,薛绍的这一句千古罪人就像是一把刀子那样,狠狠扎进了武则天的心里!
其中堪称诛心的深意,薛绍与武则天,各自心照不宣。。。
第558章 小人发迹
薛绍知道,虽然武则天主动上门来问了,但是自己的意见肯定只是一个参考。它会否被朝廷采纳,仍是未知。
但是从武则天的表现来看,薛绍知道自己的意见对她来说还算有用。虽然没有拍板表态,但是武则天至少已经认可了薛绍的两个意见。
第一,不弃丰州。第二,朝廷必须援救丰州。
尤其是第二点意见,武则天表现得比较的重视,她听出了薛绍的弦外之音——朝廷有没有出手去救丰州是一回事,救援成功与否则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朝廷出兵了但是援救没有成功,那么胜败兵家常事,那只是局限于军事层面上的小小得失;但如果朝廷不出兵坐视丰州这个门户丧失导致大唐的千里疆土沦入敌手,就将是太后代为执政期间犯下的一次重大军国错误。因为这样的事情,在二圣同朝期间是没有发生过的。现在先帝刚刚驾崩太后独自掌权大唐就出了这样的漏子,不是太后的错,还能是谁?
现在朝野上下包括宰相重臣还有太子东宫的那些人,都在盯着大肆揽权不让新君亲政的武太后。如果她在这时候犯下重大的军国错误,毫无疑问那会成为反对派攻击她的重要借口,阻止她的继续掌权。
因此,武则天听了薛绍的话以后,大有一点幡然醒悟的感觉,对薛绍说道:阁堂之内尽是儒生,少有精通军事者,险些误我!裴子隆慧眼独灼,特意让本宫前来请教于你,可见,他确是不避私嫌公心为国。承誉,以后你的心胸也要放宽广一些,不要过于计较以前的一些私忿与裴子隆为难了。你二人为国之将为国之相,若能将相和睦齐心协力,方才是国家社稷之福啊!
太后所言即是,臣知道该怎么做。薛绍拱手而拜。
至于丰州之事,本宫会于明日召集重臣会商。武则天说道,承誉现在身体若何?明日可否出席在列呢?
既然武则天都主动抛出了橄榄枝让薛绍参加重要的御前军事会议,薛绍也便不再矫情,拱手道:臣已无大恙。既是军国大事又蒙太后钦命特召,臣必当亲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