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极品驸马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萧玄武

    你是说,你的意见与我不谋而合?程务挺惊讶道。

    薛绍就笑了,英雄所见略同嘛,在政事堂里我不是也附议了么?

    程务挺哈哈的大笑,既然薛公子能与程某同心,程某也就释然了!

    薛绍却是叹息了一声,其实我也是想挂帅出征。但是现在抽不开身!

    程务挺点了点头,新君即将亲政,还不知道大唐的朝堂将会变成什么模样。薛公子,我对新君可是深怀忧虑啊,他他能管得下这若大的一份家业吗?

    薛绍用苦笑回答了程务挺的问题——你说呢?




第560章 新君上台
    次日,也就是新君李显亲政的前一天,大唐的朝廷之上再度进行了一次重大的人事调整。侍中裴炎被改任为中书令,接替了秩仕的薛元超留下的岗位。而空余出来的侍中之位,由裴炎以前的副手黄门侍郎刘齐贤接替。

    值得一提的是,刘齐贤不仅仅是裴炎的副手,还是他多年的挚交好友。

    在大唐中枢的三省六部建制之中,中书省是掌管国家机要拟定与发布皇帝诏书的最高机构。大唐所有的重要政令措施与军国大事决议以及重要的人事任免,命令都得由从中书省发布。中书令,就是大唐法定的宰相。

    门下省则是最高审察机构,中书省发布命令之后,门下省要进行审核。如果发现中书省出来的命令不符合制度与法律,门下省有权驳回与否定。也就是说,门下省对皇帝和中书省的权力有着很大的制约能力,能够有效的防止因为个人权欲的过度膨胀,从而做出有害国家的错误决定。同样的,门下省的最高长官侍中,也是大唐法定的宰相。

    现在裴炎改任了中书令,也就是说大唐国家所有的重大决定都要由他筹划或是拍板。接任门下侍中之位的刘齐贤本来就是裴炎的助手挚友和政治盟友,那么门下省对中书省的制约能力肯定会空前减弱。

    更重要的是,裴炎改任中书令之后,当天就把宰相集体议事和办公的场所政事堂,从门下省搬到了中书省。

    从大唐开国起,政事堂就一直挂靠在门下省。裴炎此举开了一个先河,首席宰相可谓是威风八面如日中天。

    毫无疑问,经过这样的一个人事调整,大唐国家的最高权力更多的集中到了顾命大臣裴炎的手中。当然,裴炎自己一个人是办不来这么浩大的工程的。他的身后一直有着执政太后的鼎力支持。

    众臣无不觉得,在新君服丧的这段日子里,太后和裴炎真是一天也没有闲着。乃至于新君亲政的前一天,他们还能做出这么重大的人事调整。如此说来,薛元超病得真是时候,无形之中帮了太后和裴炎的一个大忙。

    对于这些事情,薛绍一个南衙的大将军完全管不着。他和许多其他的大臣们一样,已经想像到了新君上台时的情景——朝野上下全都被太后和裴炎把控得牢牢实实,哪里还有他这位新皇帝插脚的份?

    新君亲政的日子终于到了。

    一大清早,薛绍穿上了正式的右卫大将军的武弁朝服,和满朝文武一样去紫徽宫含元殿上朝。

    今天来上朝的大臣极多,凡是人在东都的七品以上官员都来了,也有一些在外州担任刺史都督的李唐皇亲,不远千里赶回了洛阳参赴这一次的重大朝会。

    人们都很期待,大唐的新君正式上台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新举措与新气象呢?总而言之,新君的亲政就是如今大唐天下底下的头等大事,没有之一。

    在朝会正式开始之前,大臣们都得在东西朝堂分作文武两班,各自等候。薛绍在西朝堂这里遇到了很多军界的熟人,程务挺和张虔勖等等这些禁军大将都在,薛楚玉和李多祚今天也都来了。

    咦,薛公子今天怎么没有穿戴花钿绣服?程务挺一时好奇,问道。

    薛绍笑道:花钿绣服乃是前朝之事了。我岂能穿戴先帝特命赐许的朝服去觐见新君?万一有人说我倚仗先帝遗命做盛气凌人之态,如何是好?

    有道理有道理!程务挺哈哈的大笑,新君亲政,一切未知。我们这些粗人也该向薛公子学习,谨小慎为一些为妙啊!

    就是就是!众将军们都一同附合。

    薛绍不禁笑了一笑,心想看来大家都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觉悟。在先帝时代混得好,不代表在新君的手下也能吃得开,大家心里或多或少都是怀有一些忐忑与不安的。因此李显上台亲政之后,首要的任务就是安抚大臣稳定人心。虽然现在大唐的朝堂被太后与裴炎牢牢的把控,但只要李显沉住了气稳打稳扎,尽可能的利用手中的君权来慢慢的收买人心扩充自己的实力,其实他也是可以逆袭的!

    想到这里薛绍不禁苦笑的摇了摇头,但问题是,草包李显会有这样的耐心和觉悟么?如果光是李显个人能力不足,身边如果有高人指点与辅佐而且李显对其言听计从,这样李显也还是有成功的可能——但是孤家寡人又恰是李显的绝症!

    我该去帮他一把么?

    我又能帮得了他么?

    带着这样的疑问,薛绍和文武大臣们一起列队,走上了含元殿的龙尾道,步入丹墀上朝面圣。

    李显今天穿了一身崭新的衮冕龙袍,高坐在金光灿灿的龙椅之上接受百官的朝拜。在数百位大臣的山呼万岁声中,李显满面红光激情澎湃,摊开双手声音高亢的道——众爱卿,平身!

    众人一听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李显因为太过激动声音都变调了,和鸭公没有区别。

    谢陛下!

    众臣都站起了身来,不乏有人私下里面面相觑或是各自摇头。薛绍面不改色心里却在苦笑,李显上台之后说得第一句话居然就让群臣失望和耻笑,简直就是自墮君威!——你犯得着那么激动么?

    一番程序性的陈辞之后,李显宣布了亲政后的第一道旨令——大赦天下!

    众皆愕然,新君上台之后对朝堂内部的事情一件不管,军国之事一件不议,新政也一件也没颁布,哪怕是最基本的安抚群臣稳定人心都没有干却要大赦天下,这算哪门子亲政?!

    薛绍心里不由得叹息了一声,想道:朝廷大赦释放囚犯,这其实是一件破坏律法公正的事情。除非是国家有大灾或是大喜,朝廷才会颁布这样的特赦法令,意义在于收买民心和祈求上苍降福。比如当初高宗皇帝李治病危之时就曾经大赦天下,目的在于向于向上天祈福求寿。

    这绝对无可厚非。

    但是现在李显大赦天下,显然是把自己的亲政当成了国家的大喜事来大肆操办与庆贺,这无疑是一种以私废公又极为轻佻的行为!

    于是,李显的第一道诏令刚刚发布,就有御史想要站出来发言反对,但是被同僚劝住了。众臣心照不宣的想道,毕竟今天是新君亲政的第一天,这道诏令是新君发布的第一道命令,哪怕命令有错也应该先给新君留几分面子,回头私下再去劝阻为妙!

    众人都先按捺住了,期待着李显的下一步行动。看他还有什么新的举措,比如颁布一两条劝课农桑或是惠民利商的政令,再不济做一两个人事调整与任命也行!——总之,群臣现在迫切要想看到新朝的新气象和新君的新作为!

    这时,李显开始和群臣扯淡了。

    他开始满怀深情的追忆先帝,歌颂先帝的美德与功绩,然后大肆发表了一通继承先帝遗志开创一番大唐新天地的宏愿。

    李显滔滔不绝的发表他的个人演说,群臣全都静静的听着。薛绍从他的言语组织来判断,他简直就像是在课堂上背颂课文的中学生,时常说得忘辞了还得身边的掌印宦官提醒一下,他方才能够说得下去。

    就这样,李显说了足有半个时辰。他说得口干舌躁满头大汗,群臣听得耳朵生茧脚下发麻。

    可是,李显长达一个小时的演说,其中任何实质的内容也没有。既没有施政的新纲领提出,也没有新的人事任免决定,就连给出一点赏赐和提拔来安抚群臣这件最基本的事情,李显都没有提及!

    众卿,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满朝文武全都愕然不已,当初太后临时代为执政一小段时间,她都不忘记把德高望重的李唐皇室宗亲封为三公,并且火速提拔了很多的心腹官居要职。正是用这些手段,太后和裴炎才收买到了很多的人心,并且快速的稳定了朝堂——怎么你这位新君,就没有学到半点手段呢?

    此刻,薛绍真是有一点哀李显之不幸,怒李显之不争。如果他这位新君亲政的时候能够表现得稍稍靠谱一点,能让大家尝到一点甜头或是看到一点希望,或许很多和自己一样正在心怀犹豫和决择的大臣,都会把心中的天秤转向李显——毕竟他才是名正言顺的皇帝!

    可是现在,什么都没有!

    众臣们三两扎堆议论纷纷,无不对新君亲政第一天的表现,相当的失望。薛绍大步流云的离开含元殿,谁也没搭理骑上马就回了家。

    太平公主看到薛绍这样急冲冲的跑回来有些惊愕,问道:薛郎,今日是新君亲政后的首日大朝会,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陛下宣布散朝,我还留在那里作甚?薛绍摊开双手,苦笑。

    太平公主也愕然不已,新君难道都没有在麒德殿,设宴宴请群臣吗?

    哎!薛绍重重的叹息了一声,看来,新君的身边真是一个尽心的懂心之人都没有。别说是治国理政,就连这种为人处事的细节,他都顾全不及!

    太平公主眉头微皱忧心忡忡,低声道:薛郎,现如今你有何打算?

    几乎就在太平公主的话落音的同时,门吏匆忙来报——公主驸马,陛下与皇后驾到!

    薛绍与太平公主同时一惊,来得好快!!



第561章 救命稻草
    新君李显和他的皇后韦香儿,几乎是撵着薛绍的脚后跟赶到了太平公主府。&既然人都已经来了,再加上今时不同往日李显都已经是皇帝,薛绍与太平公主只好执臣之礼恭敬出迎。

    太平,承誉,不必多礼!李显虽然是当了皇帝了,但仍像当初那样呵呵的憨笑没什么架子,说道:朕其实很早就想来探望一下你们夫妻二人了。无奈朕要为先帝服丧,因此一直不得方便。还请你夫妻二人,不要挂怀啊!

    臣不敢!薛绍与太平公主异口同声。

    这时皇后韦香儿上前一步来,笑容可掬非常的亲切,说道:陛下,公主殿下身怀六甲,薛驸马也有伤在身,一切俗礼能免则免吧!

    对对,皇后所言即是!李显笑呵呵的道,太平,承誉,不请朕到你们的府上喝杯茶吗?

    陛下快请!

    薛绍与太平公主连忙请了李显和韦香儿进府,在正堂置茶款待。李显和韦香儿刚刚在上位坐下,就唤人抬来两口大箱子。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金银珠宝和绫罗绸缎。

    薛绍和太平公主面面相觑,这算什么意思?收买我们吗?

    太平,承誉,你二人至从乔迁洛阳之后一直租住于民宅,朝廷没有给你二人置办新居,这是朝廷的过失啊!李显说道,这里有一点俗物,你夫妻二人权且收下,就当是朕给你们的一点补偿吧!

    陛下,臣无功不受禄,万万不敢收下!薛绍连忙道,再说了,臣和公主现在住的这处宅子并非是民宅,而是我们私下置办的宅第,住得很舒服。我夫妻二人大婚之时朝廷已经按例在长安给我们修建了太平公主府。如今迁居洛阳,朝廷没理由再给我们造一栋新的房宅啊!

    太平公主也说道:是啊,陛下!如今朝廷多事,你应该把更多的精力和钱财用在要紧之处。这些钱,臣妹万万不敢收受。还请陛下收回!

    呃李显顿时愕然没有了主意,连连眨眼,看向了韦香儿。

    韦香儿仍是笑吟吟的,说道:公主殿下,薛驸马,其实这只是陛下对你夫妻二人小小的私人馈赠,与功劳无关也与朝政无关。只是兄长为妹妹与妹夫尽一分心意而已,你二人收下又有何妨呢?

    皇后,此言差矣!薛绍拱手而拜,正色道:皇族家天下,皇家无小事。正因为陛下是九五之尊的皇帝,臣才不敢无功受禄。否则传将出去,外臣会认为陛下公私不分赏罚不均,这会极大的影响陛下的威严与名声。有此一虑,陛下与皇后的美意臣心领了。但这两口箱子,臣是万万不敢收下!

    韦香儿略微怔了一怔,轻轻的咬了咬牙,暗暗的对李显点了点头。

    李显连忙打着哈哈说道:驸马不必较真,倘若当真不方便,朕现在也就不逼你收下了。但是君无戏言,朕既然把这笔赏赐给了出来就没有再收回的道理,就当是暂且寄存在朕这里。待他日你立下了功勋,朕再赏赐于你。如何?

    陛下明断,如此最好!臣谢陛下体谅!薛绍拱手而拜。

    太平公主也笑眯眯的拱手拜了一拜,还是皇帝陛下圣明!

    韦香儿的脸色略微一寒,言下之意是我糊涂么?!

    席间的气氛顿时变得稍稍有些紧张,太平公主与韦香儿好像又暗暗的较起劲。她二人早有不和,薛绍与李显心知肚明。但是今天这样的场合显然不适合被两个女人拿来明争暗斗,于是薛绍与李显各自对自己的老婆使眼色。

    太平公主与韦香儿同是会意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刚刚擦出的一点火药味迅速淡化了开去,暗战总算没有升级。

    其实,薛驸马负伤之后,陛下与本宫曾经多次想去探望薛驸马的伤情。但是把守贞观殿的千骑与薛驸马的心腹部曲,不许任何人随意出入。韦香儿说道,后来陛下又为先帝服丧守孝,乃至于拖到了今天我们才来探望薛驸马。若有怠慢之处,还请薛驸马和太平公主殿下,多多海涵!

    对,皇后说得对!李显跟着帮腔,我们去了几次,都被军士挡回来了。

    太平公主接过话来说道:陛下,皇后,当时先帝刚刚驾崩,贞观殿里一片忙乱。臣妹与驸马也是悲痛与伤病交加。若是我们有做得不周到的地方,还请恕罪!

    既然太平公主答了话,薛绍就只是笑了一笑没再多言,心想李显和韦香儿这话说得倒是不假。自己在贞观殿卧床养伤的期间他们确实来过几次,但都被薛楚玉借故挡回去了——那时正处在武则天的眼皮底下,哪能和李显夫妻套近乎?

    两个女人好像又变回了主角,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客套之极的话语。薛绍知道太平公主应付这种场面最有经验和办法,因此乐得轻闲。李显则像是有很多话想说,却又插不上话在那儿干着急。

    话说回来,承誉的伤,究竟怎么样了?好不容易,李显挤出了这么一句。

    薛绍答道:有劳陛下挂念,臣已初愈并无大碍。

    那幕后的真凶抓到了吗?李显再问。

    回陛下,大理寺丞狄仁杰正在全力追查,想必不日就会有结果。薛绍答道。

    李显点了点头,朕回头再派人催一催狄仁杰。如此重案要案,大理寺理当全力督办早日破获抓到真凶给朝廷一个交待,也是给大将军一个交待啊!

    谢陛下!薛绍不动声色的拱手谢过,心想李显这样旁敲侧击,肯定是听到了外面关于我的一些谣言,以为我身体不行了!

    承誉,其实今日朕特意登门,是有一件要事与你商议。李显突然说道。

    薛绍眨了眨眼睛,陛下请讲?

    朕观承誉年轻有为文武全才,又是朕的至亲,若不得重用,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李显说道,因此朕想正式任命你为兵部侍郎兼检校右卫大将军,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你以为如何?
1...102103104105106...4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