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极品驸马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萧玄武

    除了先锋与前部以及押运粮草的一些后军与民夫,余下大多数的军队人马都由薛绍亲自率领,督为中军。这是一个简化而紧凑的行军队型,薛绍宁可走得慢一点也不想把队伍分得太散战线拉得太长。因为这是长途跋涉的出关击敌,薛绍可不想被善长游击的突敌人,化零为整的各个击破。

    大军出发的第三天离开朔州已超百里,先锋与前部都还没有发现敌踪,战斗也就无从说起。但是薛绍派出的战场斥侯,已经悄然送回了一些重要的讯息。

    突厥人或者说整个突厥汗国,正在向北迁移。他们有不少于三万人的军队留守黑沙南牙,但是骨咄禄之前率领的二十万主力已经多数撤往了大碛,看来是想逃往漠北老巢。

    斥侯所说的大碛是指黑沙以北的那一片大沙漠。薛绍曾经到过那里,茫茫无涯很难翻越。唐人时常所言的漠南漠北,分水岭就是那个大碛。

    很显然,骨咄禄是在逃避这一场大战。这并未出乎薛绍的预料之外,甚至早在过年之前自己病重之时,得知突厥人也已经撤兵的时候,薛绍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一幕。毫无疑问,突厥的内部已经出了问题。而这个问题,很有可能是由元珍的死亡或者失踪所引起。

    得知突厥北逃的准确讯息之后,薛绍终于可以实施自己那个天机不可泄露的秘密计划了。于是,他把几个重要的将军叫到了身边,一一嘱咐。

    第一个接手这个秘密计划的,就是自称封疆大吏一方军帅的,郭元振。

    郭元振,你赚了,你要发达了。薛绍对他道,你只带了五十条壮汉来参战,现在我却要给你五千人。

    郭元振当场就大笑,快说,打谁?

    不打谁,我得让你回丰州。薛绍说道,这五千人,都是我从河陇带出来的,其中有一部分人还是你的老部下。

    回去干嘛?郭元振很是不解,大战在即,你怎么叫我回去呢?

    筑城。薛绍只说了两个字。

    众将愕然。

    薛绍道:现在突厥的主力大军已经撤往了漠北,短时间内他们难以再次占据漠南。而我们就要趁此机会巩固胜果,并将防线往北方推移。丰州横跨黄河南北,突厥南下往往最先攻拔此地。黄河上的渡桥烧了又拆拆了又烧,终究不是御敌之长策。因此,我要你在丰州以北百里左右选取良址,新造一座军镇。让它与丰州互为犄角之势。但有敌人来袭,前后夹击背水一战,务求歼敌于北岸!

    好主意!郭元振深吸了一口气大为振奋,这么说,刚才这五千号人马,从此就都归我了?

    当然。薛绍道,他们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兵,个个金贵。另外还有银川军屯与朔方旧镇的兵马也都归你了。用好他们,别把朔方军的这面大旗给弄丢了。能做到吗?

    誓死撼卫,朔方大旗!郭元振重得抱拳大声应了一诺。他很少像这样的慷慨激昂。

    新城筑起,就叫西受降城。薛绍说道。

    西受降城?众将有些讶然。

    是的。你们就当它是,接受敌酋投降之意。薛绍面带微笑的点了点头,看向站在一旁的张仁愿,心道:这原本是几十年以后,将由你来主持的一项大工程。现在薛某人不得不越俎代庖,先你一步了!

    张仁愿被薛绍看得有点不知所措,左顾右盼了一阵,仍是满头雾水。

    张仁愿!

    在!

    薛绍指着行军地图上的一处,拂云堆,知道吗?

    末将知道,它是阴山之南的兵家必争之地。张仁愿答道,突厥南下,往往取由此道。他们还在那里建了一所神祠,但逢出兵之前都会前去祭祀。再早一些,北方草原各部都由此处南下参拜我大唐的天可汗。因此这条通道也被称为天可汗之路。

    说得透彻。薛绍赞许的微笑点头,说道,天可汗之路,现在几乎快要成为历史了。因此我要你去做的这件事情,意义就会显得犹为重大。

    请薛帅下令!张仁愿很兴奋。

    薛绍道:我的五千中军越骑全数给你,另外我会拨给你三千步卒与三千民夫以及足够的军资。你去拂云堆造一座兵城,就叫中受降城。我要它固若金汤莫敢来犯,我要你一夫当关百夫莫开!

    是!张仁愿暴喝一声,脸都红了。

    不光是他,在场的人都有些热血沸腾。但是,好像除了赵义节以外。

    郭元振一双眼睛可算是毒了,嘴更是毒,当下就说道:薛帅,你把中军越骑都给了张仁愿,那赵义节可就真成了光腚将军了。要不你就派他和张仁愿一同去筑中受降城吧?

    不行。薛绍说道,赵义节,你别不高兴。我留着你自然另有大用。

    是!赵义节应诺。

    郭元振,张仁愿。薛绍再道,你二人的受降城筑成之后,相互之间的间隔约在四百里左右。在这四百里之间,我要你们多筑烽火台,彼此消息互通。

    我们之间,那是阴山。郭元振道。

    对,就筑在阴山之上。薛绍道,我要让突厥人,再也休想迈过阴山一步!如果有,你们让他来一个死一个,来一对死一双。死着死着,他们就不会再来了。

    好办法。我喜欢!郭元振嘿嘿直笑。




第902章 债多不急
    薛讷和唐休璟这两位大将也参加了会议,但他们性情沉稳一直都在细心聆听,还没有插一句嘴。

    慎言,休璟。薛绍很客气的称呼了他们的表字。唐休璟原名唐璿,以字行。

    在!两位大将上前应诺。

    我命令你们,一鼓作气打下南牙,收复单于都护府!若得必要,我会亲自率军上前与你助战!薛绍下令。

    末将得令!二将慷慨应诺。他们就等薛绍的这个命令,然后大干一场了。

    然而这还只是第一步。薛绍说道,刚才你们听到了西受降城和中受降城,肯定早就猜到了,还有东受降城。

    唐休璟道:薛帅是想重建单于都护府,并在那里筑起一座受降城吗?

    对。薛绍道,这些年来北方但凡有点不安宁,我们的单于都护府就最先遭殃,早前突厥人就曾杀害了单于都护府司马张行师。这既是仕人之伤,也是国之大辱。我不希望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我要驻军我要筑城。我要单于都护府不光是一个衙门官府,还得是一个强有力的军事壁堡。另外,我要用烽火台和精兵强将,把三座受降城连为一体,让它成为长城北面的一座新长城。我要把大唐和突厥之间的战场,从我们的边境前推百里以上!

    众将听了,都很振奋。和突厥打了这些年,胜负且先不论,大唐自己的城池和百姓总是一直遭殃。如果三座受降城真能达到薛绍预期的效果,那绝对是国家之福民族之福!

    一向沉默寡言喜怒不形于色的薛讷,上前一步抱拳:东受降城筑成之后,末将请命率军驻守!

    没人比你合适。薛绍笑了,心说我这个族兄一向木讷得能够把人急死,这回却是机灵死了!

    唐休璟本来也是想要主动请缨的,但见薛讷已然抢先,他也就没再多说什么了。

    薛绍环视众人,众将还有何疑问?

    没有!

    薛绍挥了一下手,除郭元振与赵义节留下,都散了。

    众将都走了,只剩下郭元振与赵义节。

    薛绍说道:赵义节,我要交给你一件特殊的任务。

    请薛帅下令!赵义节抱拳。

    薛绍道:我要和郭都督一同去往丰州,去干一件,你可能不大喜欢干的事情。

    赵义节直眨眼睛,还请少帅明示?

    我要你去,抱大腿。薛绍说道。

    啊?赵义节果然愣住了。

    薛绍笑了一笑,说道:当初,是我把你从千骑当中踢出来的。现在,我要你衣锦还乡,重返御林军。

    末将不是太明白。赵义节仍是满头雾水。

    郭元振在一旁笑了起来,说道:薛帅是让你去巴结讨好一下左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他现在正在丰州养伤。这就是薛帅所说的,抱大腿吧?

    对。薛绍笑着点了点头,诺真水一战羽林卫也是损失惨重,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的中层将领。赵义节,李多祚会是一条好大腿。

    可是赵义节看来有点不大情愿,小声道,末将更希望能留在薛帅身边,冲锋陷阵抵御外敌!

    郭元振一拍赵义节的肩膀,薛帅做事向有道理,以后你会明白的。现在你就不必犹豫多问了,跟我走吧!

    好赵义节有些茫然的点了点头。

    薛绍走到他身边,对他道:不妨对你透露一点机密。迟早,我们会在京城相聚的。

    赵义节眼睛一亮,末将明白了!末将这就前去收拾行囊!

    薛绍微笑点头,赵义节急忙走了。

    你这几手铺排,算是漂亮。郭元振说道,精兵强将都被你布列在了漠南,避免他们回朝之后一哄而散。

    薛绍微然一笑,说道:三座受降城和千里烽火台,再加上以后将会登场的特殊军器,这应该能够防止突厥人的轻易南下了。就算再有战争,我也把战场往前推了上百里,我们的州县和百姓不会再像以前那样,饱受战争的摧残。

    于国于民,这是你的丰功伟绩一件。郭元振皱了皱眉,但你想过没有,你未经请示就擅作主张制定并履行了这样的军国大策,还将精锐兵马滞留于外并交由心腹重将来统领。武太后,会怎么想?

    她无非是想弄死我,这个念头恐怕早就存在于她的脑海里了。薛绍双手一摊,满不在乎的道,那我再多干一两件让她不爽的混帐事,又有什么关系呢?

    郭元振愕然的轮了轮眼珠子,你还真是债多不急,虱多不痒啊!

    这些年来我,一直都在小心翼翼的隐忍。到现在,我总结出一条经验。薛绍说道,适当的谨慎,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一味的忍而不发畏手畏脚,那就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到头来,还得被人骑在头上拉屎拉尿。

    有道理。郭元振笑嘻嘻的点头,那你一直都在欺负我,我是不是也不用忍了?

    可以啊,前提是你打得过我。薛绍盯着他的熊猫眼冷笑了一阵,说道,按我朝的制度,等北伐大军归朝之后,除了少量的军队会被留下来驻守京城之外,其他的大部分人马将会被分散到各处。将军们也将回朝就职,或是奔赴不同的驻地上任新的官职。如果我不留出几手,回朝之后我就是一个光腚将军。或许会有人记得我曾经立下的功劳,或是敬重我打下的名声。但是,没人会害怕一个空有名望却手下没兵的将军。

    所以你留下了三座受降城。这既能防范突厥又能确保北伐大军的精锐不散,还能给自己留一笔家底和一条后路。郭元振点了点头,办法倒是不错。但万一你在京城有什么事,千里之外的三城又怎能救你?

    真到了那个份上,别说三城,百城都救不了我。薛绍微笑道,但你放心,这样的事情轻易不会发生。

    我还是担心。郭元振皱着眉,摇了摇头,带兵在外,你天下无敌。回朝之后,你哪是武太后的对手?

    若论权谋争斗,我的确不是她的对手。薛绍说道,但是,政治的核心是什么?

    郭元振眨了眨眼睛,治国。

    对。薛绍微然一笑:政治的核心与最终目的,是为了治国。一切权谋争斗,都只是手段而已。在这个大方向上,薛某人和武太后的目标是统一的。关键更在于,薛某既没有染指皇权的血统身份,也没有祸乱天下的野心。因此,我不会和她有根本的冲突。就算将来会有一些明争暗斗,那也是无伤大雅的细微末节。

    这也正是,武太后一再对你宽容和妥协的原因吧?郭元振问道。

    薛绍点了点头,换作是一个李家的皇子像我这么干,早就死够八百次了。再者,她可以算作是我的一个老师。我的志向我的为人,她都很了解。

    听你这么一说,我放心多了。郭元振轻吁了一口气,尽管如此,你回京之后也尽量小心谨慎一些。古往今来被君王戮杀的功臣名将,那也是不少了。

    放一百个心,我还没有活腻。薛绍没好气的哼了一句,说道:再说了,条件没谈好,不弄到一点安身立命的本钱,我是不会轻易回朝的。

    这就好!郭元振哈哈的笑,你好好谈,做大官!你混得好,我们才能跟着吃香喝辣!

    薛绍笑而不语,郭元振这是话粗理不糙。现在已经不止一个郭元振,在跟着自己混饭吃了。

    现在,我可就安心的回丰州,当我的封疆大吏一方军帅去了!郭元振道。

    去吧!

    郭元振走后,薛绍坐了下来轻吁一口气,心中想道:方才郭元振的这番话,应该是说出了很多北伐大将的心声。回朝之后我薛绍能否保命久活能否在朝堂之上立足长远,将会直接关系到他们本身的生死荣辱。

    我已经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个军武派系!

    次日,独孤讳之与沙咤忠义的两路先锋,和薛讷唐休璟所率领的主力前部,三支人马加速前进,直扑突厥南牙,黑沙城。

    战斗很快就打响了。突厥兵马虽然不是太多,但他们坐镇主场以逸待劳,抵抗十分顽固。面对唐军的三路夹攻,他们好像完全没有撤军的计划,只在拼死战斗。

    唐军占据了优势,但一时之间也难彻底取胜。

    薛绍率领主力大部稳健前行,不停收到前方送回的战报。他判定,死守黑沙的这支人马,是骨咄禄留下来断后的炮灰死士。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阻挠唐军拖延时间,好让骨咄禄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带着若干的部族与兵马撤往漠北老巢。

    于是有将军建议,我军应该速战速决拿下黑沙,然后全速追击骨咄禄主力。但是薛绍否决了这个提议。原因是,草原如此巨大又没有固定的城池,没人知道骨咄禄会逃到哪里去。就算知道了,等我们打下黑沙越过大沙漠再追上他的时候,我军已是人困马乏,敌军则是以逸待劳。那等于是,羊入虎口。

    所以,步步为营,先拿下黑沙城再说!



第903章 我的方天画戟
    黑沙之战,越打越激烈。受伤了的野兽更加凶残,驻守黑沙的突厥士兵们做困兽之斗疯狂反扑。薛讷和唐休璟所部兵马虽然节节胜利,但付出的代价也并不小。

    与黑沙之战相比,收复单于都护府的战斗就轻松简单多了。突厥人留在这里兵马并不多,薛讷只是派出了一支轻骑部队展开了一场夜袭,战斗就此宣告完毕。

    薛绍亲自来到了单于大都护府查看情况,主要是为了堪察地形选取合适的新城筑址。

    单于大都护府,是草原上为数不多的城池之一。但是和它的级别与称号相比,所谓的城池实在是太渺小太寒酸了,连一个内地的县城都远远不如。所谓墙城,不过是一圈夯土堆起来的土篱笆。薛绍一脚踢上去,就塌了一大片。
1...329330331332333...4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