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风雪云中路
而英国人只要提出来,以美英两国的关系来说,以及美国人对欧洲战场的重视来看,美国人不答应的可能性极低。如果到那个时候再点出来,或是拒绝接收,可就是什么都来不及了。
尽管对于英国人的想法心知肚明,但是杨震却并未直接挑明。对于这位韦维尔上将这位英军资深上将,究竟沙场的老将来说,他不能与史迪威那个战场上的毛头小子同等对待。必须要给予一定的尊重,这是他作为军人对一名实战经验丰富老兵的最起码要求。
该说的话,必须要说明白。否则面对这些比苏联人还厚黑,脸皮还要厚的英国人,抗联肯定要吃大亏的。但是要讲究说话的方法和态度,既要将话点明了,又不能伤到这位老前辈。对,的确是老前辈。
虽然不是一国的军人,但是这种对久经沙场老兵的尊重,却是全世界所有军人都必须要有的最基本道德。面前的这位韦维尔上将,与史迪威那个家伙是两码回事。那个家伙虽然做到了少将,但是到眼下一天战场没有上过,还算不上真正的军人。
对于这位战功卓著,可谓是英军资深名将的老前辈,杨震没有办法像对史迪威少将那样直接,或是说连削带打的硬是把那个家伙的嚣张气焰给压了下去。自己即要将话点透,又不能伤害到这位老兵。
( 抗日之我为战神 p:///3/3342/ )
第八十八章 我不是土包子
微微措了一下词,杨震很沉稳的开口道:“韦维尔上将,我非常感谢英国方面对于我们这个盟友的无私援助尽管你们的装备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目前还没有一样到位。△但是这个时候,你们能有这种表态,我们就已经很是感激了。”
“不过你们如果将这些盟约者坦克,换成十字军巡洋坦克或是瓦伦丁步兵坦克的话,我会更加感激的。尽管这两种坦克一种装甲太薄,一种行驶速度太过于缓慢。但是总比上了战场,没几分钟就因为引擎开锅而趴窝的坦克要好的多。”
“当然如果你们英国方面,能将这些盟约者坦克的炮塔,更换为十字军坦克的炮塔,并有效的解决引擎过热的问题,我们也不是不能接受。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很抱歉韦维尔上将,我是不会接受英国方面这个好意的。”
“我知道你们在中东战场上,有大批被美制坦克换下来的十字军巡洋坦克,以及玛蒂尔达步兵坦克。如果贵国真的希望给予我们帮助,那么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得到这两种性能还算可以的坦克。当然贵国生产的丘吉尔步兵坦克,克伦威尔巡洋坦克我们也没有意见。”
杨震这一席话说的虽说比较隐晦,但是却依旧清晰的点出了自己想法。他话中的意思明白的告诉韦维尔上将,我不是那些饥不择食,不管有没有用,甚至不管能不能用,只要有回扣就统统买回来的国民政府官员。
对你们英国现在使用装备性能怎么样,我不是土包子门清的很。对于重装备的选择上我是有些饥不择食,但也不是什么都吃的。你想要用性能差一些英制装备交换不是不可以,但是别拿那些垃圾来糊弄我。
到底是军人出身,虽说已经官至上将。但是脸皮与那些靠着脸皮吃饭的政客相比,实在是有些太薄了。想趁机为英国捞取一些利益的韦维尔上将,被杨震这一番绵里藏针,不软不硬的话,搞的面红耳赤。
为抗联提供他们自己都不敢派上战场的盟约者巡洋坦克的事情,直到他带领的英**事代表团离开哈尔滨,也就没有再提起过一句。但是他没有提起来,并不代表英国人真的会就此罢休。
原本以为这件事情就此打住的杨震,却是没有想到在半年之后,随着在北非战场上的加查拉战役之中遭受了惨重失败,损失了大批坦克。又在七月份面临德国非洲军发起的第一次阿拉曼战役的英军。
在自身坦克性能不足,主力两磅火炮威力偏小。自身的新式坦克产量无法满足需要,急需大批能与德军三号、四号坦克抗衡坦克补充的情况之下,英国人便将主意打到了美国人提供给抗联的这批坦克身上。
英国人说动了美国人在四二年,将第二批、第三批援助给抗联的三百五十辆三格兰特型中型坦克,二百辆三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全部转交给英国方面。以补充加查拉战役巨大损失,以及与德国非洲军三百余辆三号、四号坦克抗衡。
尽管英国人对这两种坦克,尤其是三格兰特中型坦克也很不满意。但是随着德军将装备了长身管的四号坦克,以及新式五十毫米坦克炮的三号坦克投入北非战场。英军在北非战场上现有十字军和玛蒂尔达两种主力坦克,越来越力不从心。
就是新式的瓦伦丁步兵坦克,对付这两种德军主力坦克,也是相当的吃力。眼下装备了七十五毫米榴弹炮的格兰特中型坦克,虽说射界小了一些。但是在英军足以与四号坦克抗衡的新式丘吉尔和克伦威尔坦克大规模服役之前,就成了英国人的首选。
而且美制坦克虽说有这样和那样的缺点,但是极高的可靠性,在北非恶劣的作战环境之下也显得极为重要。所以在四一年下半年,已经将这两种美制坦克投入战场,对三中型坦克性能很是清楚的英军,就盯上了美国人准备提供给抗联的两种坦克。
但为了不引起抗联的强烈反弹,以及急需抗联提供一批五十七毫米无后坐力炮、反坦克火箭筒的英国人。将本土的二百辆盟约者巡洋坦克,按照十字军坦克引擎的布置重新改装,换装了十字军坦克的发动机,总算勉强大致算是解决了引擎容易过热的毛病之后,作为美制坦克的替代品交给了抗联。
也许怕抗联不满意,英国人还搭上了被三中型坦克换下来的玛蒂尔达二步兵坦克,被美制三轻型坦克换下来的十字军巡洋坦克各二百辆。以及承诺到四二年年底,再向抗联转交一百三十辆十字军巡洋坦克,以及二百辆瓦伦丁步兵坦克。
尽管当时已经被日军打到了印度,正在印度与日军激战,吉大港与大半个孟加拉都已经丢掉的情况之下,英印军方面也需要大量的坦克投入。而且在缅甸战场失利之后,溃退到了印度的中国远征军,也急需装备补充。
但是被北非战场上的急转直下的局势搞的异常头大,同时生怕日军继续在印度投入兵力彻底拿下整个印度,而需要抗联发起攻势牵制日军的英国人还是比较大方的。一口气给抗联提供了六百辆自己生产的坦克,以替换被自己调了包的美制坦克。
只是抗联得到英国人许诺的瓦伦丁步兵坦克,已经是四三年一月份第二次阿拉曼战役全部结束,美军已经在北非战场登陆之后的事情了。同时这批二百辆的瓦伦丁坦克,也是抗联得到的最后一批英制坦克。
而且这二百辆瓦伦丁步兵坦克,最终也没有到了抗联的手中。连同美国援助的按照名义顺序应该是第六批,实际上勉强才算得上第三批的二百辆三中型坦克,全部在苏联境内直接交给了苏联人。
正在准备库尔斯克会战的苏联人,为了补充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以及随后进行的一系列攻势之中,尤其是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失利之后,同样损失不轻的苏军坦克部队,特地向抗联提出了这次要求。
绞肉机一样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的确打了一场真正的大规模歼灭战。但是自身的损失在素质与德军相比,还相差甚远的情况之下,还是远远的超过了德军。同时在随后进行的土星作战,以及第三次哈尔科夫作战之中,苏军的损失同样也相当的不轻。
尤其是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整整一个坦克集团军被德军吃掉的苏军损失相当巨大。连续的大部分还是以失败告终的攻势,面对着素质依旧占据优势的德军。苏军不仅自身制造的坦克,损失极其惨重。就是美英两国援助的大批坦克,在一同在战场上灰飞烟灭。
而尽管当时苏德战场上面临着难得的平静,苏德两军都在休整,抓紧时间恢复元气。但是苏军,已经察觉到了德军正在准备的大规模攻势。此时的苏军质量,还远不如德军。每次的攻势损失,都是相当惊人的。
正像杨震此刻与霍普金斯说的那样,一场会战下来,苏军可以将苏联所有坦克厂一个月的产量都丢掉,都是相当正常的事情。对于此刻的苏军来说,国产坦克暂时无法补充数量无法满足需要,美英援助的坦克需要大量时间才能抵达。
而一向习惯使用坦克作为主要突击手段,向来在战场上都是坦克多多益善的苏联人。就将眼光盯上了,这批他们自身也大量在使用的瓦伦丁步兵坦克。在这批英国坦克运抵摩尔曼斯克之后,便向杨震提出希望能将这批瓦伦丁步兵坦克,以及美国人提供的三中型坦克一同转交给苏联方面。
尽管他们不算其他方面,仅仅此刻在库尔斯克周边的三个方面军,已经装备了四千辆坦克,而且还在缓慢的增长之中。尤其是摆在正面的中央方面军,装备的坦克数量,几乎与对面德军三个战略集群中的两个还要多。但是前线的苏军将领,依旧感觉到自己手中坦克数量不足。
而在四三年三月,刚刚接收了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高加索战役之中,缴获的七百余辆德制三号、四号坦克,以及二百多门突击炮。再加上英国人在第二次阿拉曼战役结束之后,转交过来的百余辆同样型号坦克的杨震,对于苏联方面的这个请求也不好拒绝。
而且有了大量的突击炮,杨震对于使用三中型坦克改装自行火炮的兴趣也锐减。这些三型中型坦克,性能比不上德国的四号坦克和苏联三四坦克。高大魁梧的身材,又是一个绝佳的靶子。
既然苏联人有这个需要,在性能优异的多三号和四号坦克大量到位之后。也不想和苏联人搞的太僵硬的杨震,便索性连部队之中现有的二百辆同型三坦克,一同交给了苏联人。而苏联人也投桃报李的,在自己还没有装备部队之前,一次性向抗联转交了专门为抗联研制的雅克九远程战斗机三百架。
就这个交易,尽管在抗联很多人看来是吃了亏的,但是在杨震看来还是很合算的。雅克九远程战斗机的提前投产,让抗联提前获得了一批可以为对日轰炸行动护航的远程战斗机。
在美国四号坦克四三年底开始大批量到位之前,在整个四三年抗联装备的主力坦克,都是苏联和英国人提供缴获的德制三号和四号坦克,以及英国制造的十字军巡洋坦克和玛蒂尔达二步兵坦主。就连苏制三四坦克,数量都只有不到五百辆。
至于英国人提供的改装完成的那二百辆盟约者巡洋坦克,除了百余辆随同五十辆十字军、二十辆玛蒂尔达坦克与运输船,一起沉到了北冰洋和红海的海底,实际上并没有运到东北之外。
剩余的不到一百辆都被杨震留在了后方,与已经淘汰的剩余二六坦克,一同作为重要基地警戒以及训练使用。这些坦克他可不敢将他们投入到战场上。他们英国兵的命是命,抗联战士的鲜血,也不是咸盐换来的。
( 抗日之我为战神 p:///3/3342/ )
第八十九章 就坡下驴的杨震
当然,此刻的杨震还沒有想到英国人的脸皮居然还真的就这么的厚,自己在谈判的时候,已经再三的提醒过他们不要想着以次充好,自以为抗联领导都是一群沒有见过世面土包子的一厢情愿之下,试图浑水摸鱼。
但是这帮家伙,还是不管不顾将这种即便他们改装完之后,引擎的可靠性并沒有得到根本改善,一旦行驶速度超过每小时三十七公里,以及在越野的情况之下,引擎依旧非常容易开锅的坦克提供给了抗联。
不过尽管事后沒有想到英国人的脸皮居然如此之厚,还是不管不顾的做了出來,但是现在杨震却不得不提出來,对于这些自私成性的英国人,他不能不以防万一,不能给他们一切可乘之机,让他们钻了自己的漏洞,将一切风险扼杀在萌芽之中,才是他最习惯做的。
自以为堵上漏洞,沒有在此事上过多纠缠的杨震,在谨慎的提醒了一下韦维尔上将,自己不是土包子之后,转过头看着沉默着的霍普金斯的眼睛,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霍普金斯先生,我看这个完全可以一个补充条款吗。”
“现在美**队还沒有正式参战,即便是参战了,究竟能够取得多大的战果,美**队能不能击败德**队,还是一个未知数,我这个小小的要求,是相信强大的美国,一定能战胜德国的基础上,毕竟你们如果无法战胜德**队,我们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这也体现了我们作为一个盟友,对美国以及大不列颠王国方面无比信任的一个方面不是吗,而且这种交换,对于你们两国來说,只有好处而并沒有什么坏处,我已经说过了,这是一个对几方面都有好处的交换。”
只是霍普金斯并沒有立即回答杨震,而是盯着他良久才道:“好吧,尽管这个补充条款,表现出你们对美国方面有些不信任的想法,让我感觉到很不愉快,但是正像你说的那样,是一个对大家都有好处的协议,这个补充条款,我可以同意写到文件上。”
“至于你们为苏联方面提供部分无线电通讯设备的要求,我会慎重考虑,在临别时候给予你们答复的,杨,你除了这两个要求之外,对这份协议再沒有别的要求,那么我想我们,该正式签订这份协议了。”
“而你剩余的最后一个要求,我想等到我考虑清楚之后,会与你们再签订一个补充协议的,杨,你很清楚,这并不是对你们的不信任,而是因为这件事情,关系到美苏之间目前战略同盟关系的一个相当重要因素。”
“如果你们的生产能力,满足不了苏军的需求,这会影响到美苏之间的关系,也会对苏德战场,带來相当致命的影响,这一点,我必须要经过慎重的考虑,以及详细的研究,并且要亲眼看看你们的制造能力之后,才能最终下定这个决心。”
对于霍普金斯的答复,杨震很干脆的道:“对于您的为难之处,我们很理解,至于你的要求,这方面沒有任何的问題,只要您方便,我们明天就可以安排您去实地考察我们的无线电生产工厂。”
原本霍普金斯所谓的亲眼看看,以及详细研究的话,只是一个托词而已,却沒有想到,杨震会马上随杆子而上,立即表示马上就可以安排他实地考察,杨震这么一弄,反倒是将霍普金斯搞的不上不下,答应也不好,不答应也不好。
看着霍普金斯虽然掩饰的很好,但是脸上一闪而过的尴尬,杨震笑了笑道:“霍普金斯先生,中国有句俗话,叫做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有沒有能力满足苏联人的部分要求,您完全可以亲眼去看看,在下这个结论比较好一些。”
“我知道您国事繁忙,事务缠身,也许今天我们完成签约,明天你就会急着返回美国,以便早日落实这份协议,但是我还是希望您能亲眼看看,我们在这方面有沒有这个实力在下结论。”
“而且我们安排您参观的这个工厂,距离苏联边境并不是很远,在这个工厂附近,就有我们一个军用机场,您到那里参观完毕之后,可以直接飞回苏联境内,当然您如果选择途径延安、重庆返回美国,那就要先回哈尔滨了。”
杨震这些话虽说只是半强迫的劝说霍普金斯,按照自己的意图办,但是却是无意之中,猜中了霍普金斯的行程,的确在今天签署完毕协议之后,按照自己的计划,霍普金斯原本打算明天就返回美国。
除了白宫一再的催促之外,而霍普金斯自己也觉得自己在中国呆的时间足够长了,但杨震就坡下驴的举动,却是又让他多少有些感觉到为难,对于霍普金斯來说,他并不想因为这么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与抗联方面发生某些不愉快的事情。
犹豫了好大一会,霍普金斯最终还是点头同意,将自己的行程延后一天,去看看杨震指出的这个无线电生产厂的规模,能不能满足苏联方面最终的需求,其实在听完史迪威少将的汇报之后,他对抗联的军工生产能力也很好奇,也正好借着此次机会,去设身处地的看一看。
霍普金斯既然点头答应了,杨震也就沒有什么好说,再按照最新商议的结果,三方面重新拟定了协议之后,下午依旧在这间会议室之内,举行了一个只有列席会议人参加的小小签字仪式。
杨震与老帅代表抗联,霍普金斯代表美国,韦维尔上将与约翰斯莱塞空军少将,三方痛快的在协议上签上了自己的大名,犹豫了一下,霍普金斯拉上了那位参观访问回來之后,一直躲着杨震的史迪威少将,作为美国陆军代表也在协议上签署了自己的大名。
而由杨震提出的美国提供生产原料,抗联承担部分对苏无线电通讯设备援助的补充协议,杨震也丝毫沒有在意美国方面会不会同意,便顺手拟定好了协议内容,不过对于这个补充协议,霍普金斯只是看了一下内容,但却是并沒有签字。
用他的话來说,这件事情等实地考察完毕再议,至于再议是看后再议,还是议而不决,那还是要看他的想法,不过对于这件事情,杨震却是表现出來超乎一般水平的热情,让霍普金斯对他这位在中国结实的小朋友,总感觉其中暗藏着许多阴谋的意味。
当杨震手中的签字笔最终在这份厚达七十多页的协议上签上自己的大名的一刻,也代表着抗联与美英之间,就美英两国在整个对日作战期间,对抗联采取援助物资和装备规模与数量,进行的尽管算不上激烈,但是也很是勾心斗角的谈判正式落下了帷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