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风雪云中路
将手中的钢笔,重新插回军装上衣兜内的杨震,看着这份厚达七十多页的文件,心中再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却是知道这仅仅是万里长征迈开了第一步,至于这份协议在实际的执行之中,还会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暂时还不得而知。
尽管总算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但杨震很清楚的意识到,美国人所有答应的装备和物资能不能落实到位,还需要抗联和自己在战场上的表现,以及自己去一点点的争取,针对美援物资的明争暗斗,会贯穿整个战争期间。
掌握着自己生命线,却是性子极其贪婪的苏联人,一贯自私成性,什么东西都想往自己兜里划拉的英国人,还有胃口极佳,认为只要是给中国的物资,哪怕是一个铜板都应该是自己的重庆方面。
都会与自己在争夺物资和装备方面,产生大大小小的冲突,尽管美国人将对抗联的援助物资,掩耳盗铃的并入了对苏援助之内,但是以重庆方面的嗅觉,他们不会一点察觉都沒有,为了争夺至少在他们看來应该属于自己的物资和装备,势必会搅合起一滩浑水來。
相比较苏联和英国方面带來的麻烦,自己国内的内斗使得形势更加复杂,也会在整场战争之中给自己带來无穷无尽的麻烦,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已经有了既成事实,在这么多方面搅合之下,等到战争结束之后取得的结果,究竟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眼下还只能拭目以待。
至于在这场被杨震私下称之为分赃大会的盛宴之中,重庆方面究竟能够分到多少的物资,杨震一个字沒有问,他沒有询问,心领神会的霍普金斯自然也不会说,在这个时候与这段时间之内,重庆两个字不约而同的被在座所有人都遗忘。
尽管霍普金斯自抵达东北开始谈判,到今天正式签约,这么多天一句都沒有提起重庆两个字,但是杨震心中也明镜一样,作为整个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相当重要的一环,美国人不会一点不考虑到重庆方面的。
在这场争取美援的盛宴之中,重庆能够得到多少外界援助,就看他们在未來几年之中在战场上的表现了,还有在那位史迪威少将的挥霍之后,究竟能够剩下多少,而装备的方面,美国人肯定是会给的,差别只不过是在多少而已。
只是如果眼前这位史迪威少将,还按照自己所熟知的那段历史,负责美国对华援助事宜的话,恐怕重庆方面所有的期待,最终恐怕得到的只能是残汤剩饭,美国人就是给重庆多少援助,都不够这个家伙在缅甸的热带雨林之中浪费的。
而如果自己的部队,在今后几年战场上的表现不佳,达不到美英两国的期待,美国人也不会有丝毫犹豫的,中断对抗联所有军事和物资的援助,自己最终恐怕也会像重庆方面一样,到头來竹篮打水一场空。
美国人是极端现实的,既然你在战略上帮不上什么太大的忙,那么他们不会比葛朗台大方多少的,毕竟人家的装备和物资,也不是大风刮來的,更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是需要投入大把的美元换來的。
整个亚太战区,在美国人的战略棋盘上,本身就是排在欧洲战场之后的,在租借法案的名单上,中国甚至还排在连本土都丢了的法国后面,如果你在战场上的表现,让他们感觉到有沒有你们一样,他们会吝啬的一个美元都不会给你的,
( 抗日之我为战神 p:///3/3342/ )
第九十章 杨震的异样平静
谈判桌上耍嘴皮子,只是代表着别人对你实力的认可,或是认为你还有利用价值,才会坐下來和你谈,真正的尊严,从來就不是在谈判桌上能够获得的,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眼下的局面正是这样的一个生动写照,要饭吃也要靠本事,如此而已罢了。
并沒有被开局的胜利冲昏头脑的杨震,在脑海之中始终保持着一个清醒的认识,相对于边上喜笑颜开的李延平,以及尽管强行压制着心中的喜悦,但是脸上的表情,却是依旧出卖了自己内心想法的老帅來说,对于这样一个相当值得庆贺的事情,杨震却是异常的冷静。
不仅冷静的异常,在想想自己后世了解到的重庆方面,在整个对日作战之中,与苏联和英国相比,获得的甚至可以用杯水车薪來形容的援助,在想到眼前厚厚的一摞子美国援助抗联协议内的内容,杨震的嘴角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带着讽刺意味的笑容。
他的这丝讽刺,并不是在讽刺重庆方面,对于一支面对着一个强敌,已经孤身浴血奋战了整整四年的军队,即便这支军队丢掉了大半壁江山,但杨震知道自己沒有资格去讽刺这支军队。
高层是高层问題,体制是体制的事情,无论怎么说,这支军队在整个抗战期间的表现,仍旧可以说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敬佩,因为对于他们來说,已经是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了,他们中的大多人还在继续战斗,沒有放下手中的枪。
在现代化立体战争的条件之下,在战场上究竟能打到什么程度,是身后国力所决定的,而并非是军人沒有尽力,当然他们之中在战场上保存实力有之,避战者有之,一触即溃者也不少见,但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还是在战场上尽了自己的全力。
不管后世如何的评价,但毕竟他们在正面战场上抵抗了整整八年,虽说是屡战屡败,整个抗战期间打的胜仗屈指可数,但是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还是在坚持着抵抗,并沒有向强敌屈膝投降,而失败的原因之中,很多并非是战之过。
装备的严重不足,包括坦克和飞机在内所有重武器的匮乏,军工生产能力低下,连基本必须的步枪和子弹都无法满足需要,再加上相当一部分高层的腐化和不作为,军队训练上的严重缺陷,军队内部派系众多。
以及最关键丢掉了所有最富裕地区之后,以异常匮乏的财力,勉强支撑着庞大军队和巨大军费消耗,都严重的制约并削弱了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你不能指望一支连饭都吃不饱的军队,还能有着你想象那样强大战斗力。
他嘴角的那一丝讽刺,是针对英美两国这次的大方而來的,到今年,中国人面对着一个实力远远超过自己的对手,整整已经独自血战了四年,这期间美国人除了少量的贷款之外,沒有给过一个美元的实质上援助。
而英国人非但沒有给过援助,期间落井下石的事情还沒有少干,但眼下在日本人对他们形成了真正的威胁之后,便表现出來的罕见的大方,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如果他们在中日战争爆发之初就出手相助,而不是在一边袖手旁观,又岂能让日本人做大到如此的地步。
沒有人让他们直接去参战,公开的卷入战火,但是他们哪怕在日军在南京挥舞屠刀的时候,对日本人仅仅实行石油和废铁禁运,而不是在其中大发其财,恐怕依靠吸允中华血肉养足了力气的日本人,也就不会壮大到如此地步。
看着眼前的一幕,杨震尽管强行压制住此刻心中强烈的鄙视感,但在嘴角那一丝怪异的笑容,却依旧透露出他此刻心中的真实想法,沒有办法,对于这些眼中只有利益,而从來就不知道什么叫做正义,但张嘴闭嘴却满嘴都是正义的家伙,他不能不这么想。
就像在几十年之后,还是满嘴都是所谓人权、正义的他们,只是这个人权和正义,只是在他们认为他们需要的时候,才会是人权,否则就算摆在他们面前的大屠杀,他们也会当做沒有看到一样。
人权和所谓的道义,只不过他们用來达成自己目的的一块遮羞布而已,无论是现在,还是几十年之后,还是这几个国家,唯利是图的作为从來就沒有变过,说的历來都是冠冕堂皇,做的历來都是无耻下流。
那边在分别代表本国签字之余,一直也在仔细观察着杨震的霍普金斯与韦维尔上将,看着杨震冷静,甚至有些严肃的表情,却是都看到了对方眼中那一闪而过的惊讶,而杨震嘴角上那一丝显得有些怪异的笑容,却是让两个人多少有些不知所以。
两个人都沒有想到,在取得对任何一个国家來说,都可谓是巨大的成果之下,杨震这个还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居然能够表现的如此沉稳,而沒有显露出哪怕是一丝的喜色。
杨震此刻表面出來与年龄不相符的老练,让两个人都感觉到这个人要远比自己见到的难缠的多,对于霍普金斯來说,虽然他在谈判桌上已经见到了杨震的难缠劲头,但是杨震此时的表现,让他感觉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要远比自己在谈判桌上见到的还要难以对付。
而对于韦维尔上将來说,依靠多年从军在战场上养成嗅觉敏锐的察觉出來,这个该死的,眼睛比鹰隼还要毒辣,什么都瞒不住他的家伙,将远比他们重庆的那些同胞难以对付,将会是一块极其难啃的硬骨头。
首相阁下想让眼前这个家伙改变原有的主意,出兵东南亚配合英军保卫英属东南亚殖民地的想法,恐怕会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这个人不会轻易的因为一些利益,就会轻易的改变自己主意。
当简短的签字仪式完毕之后,杨震让人马上着手安排了一桌丰盛的庆功宴,虽说一向极其现实的美英两国人,并不是太讲究这个,但是作为东道主,杨震觉得自己总得多少得意思、意思。
昨晚为下去考察的美英高级军官举行的接风宴,自己都沒有出席,今儿这个庆功宴会,如果再不意思一下,会让认为自己缺乏必要的礼节的,自己不能让人家说,自己粗茶淡饭的就将人家打发走了。
至于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不是像他嘴上说的那样,是因为这个协议的签署完毕,意味着美英中三国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建立的联盟,正式宣告成立,而这个协议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笔,将会以光辉和正义的形象,永远的载入人类发展的史册。
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包括全世界有正义感的人,都将会为这个协议诞生而自豪,如果这样的一个将会在人类历史上重重书写一笔的事件,如果不能庆祝一下,那将会自己终生遗憾的这个又臭又长的借口,恐怕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原本想要推辞的霍普金斯与韦维尔上将这两大巨头,在杨震别有用心的鼓动之下,最终还是点头答应杨震的安排,毕竟对于久居高位的二人來说,都很清楚这是宴请是一种外交礼节,如果轻易的拒绝,对别人是一种侮辱。
虽说这个杨震口中的庆功宴,无法与国宴相比,杨震所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也不是现在的中国政府,但是毕竟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外交礼节,连续的拒绝是相当不礼貌的,原來倒还是好说,还可以以谈判为借口推脱,但现在协议已经基本上签署完毕,再拒绝就有些过了。
杨震的那个借口虽然说的冠冕堂皇,但其实对这二位來说连糊弄都算不上,但杨震有一句话,却是说的沒有错,今天的这个协议正式签署,意味着美、英、抗联三方对日作战组成的战略同盟正式宣告成立了。
尽管抗联代表不了中国政府,只是中国为数众多的地方势力之中,最为强悍的一股,但这个协议的签署,毕竟也算是值得庆祝的一件事情,至少现在看,与抗联结成盟友,对于美英的总体战略來说,是有益无害的,既然出大头的美国人都点头了,那边的韦维尔上将尽管有些心事,但是也无法拉下脸來拒绝。
杨震的这个安排,明显是包藏祸心,但对同样别有用心的韦维尔上将來说,尽管急着就两军在必要时候在战略问題上配合的事情,想要与杨震进行进一步探讨,但面对着闭口不谈,总把话題往别地带的杨震,他也不好过于暴露自己的意图。
尽管为人很现实,但是作为英国陆军上将,这位韦维尔上将内心中的那种老牌强国,在面对一个积弱近百年的民族,所固有的高傲还是一样有的,尽管眼前的战略形势,是英国有求于抗联方面,但是这个家伙内心的所谓英**队荣誉,让他也无法太过于主动。
他不想因为上赶着表现出來内心的想法,以免给抗联尤其是杨震本人,一种大不列颠王国主动去求人的感觉,尽管内心比谁都着急,但是面对着不紧不慢的杨震,只要想保留着内心所谓的大英帝**人骄傲,他也只能顺势而为。
这二位美英代表团的两位掌舵人,一个不好意思开口拒绝,一个想说什么,却又放不下自己心中所剩无几的所谓矜持,对于杨震庆功宴的邀请,两个人稀里糊涂的也就同意了,至于他们的随同人员,他们两个都同意了,别人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而那边陈泊的手脚相当的麻利,这边杨震劝说这二位接受自己小小庆祝一下的邀请,那边的陈泊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就搞出了两桌子丰盛的酒宴,实际上也不用杨震特地交待,灵活性很强的陈泊早就有了准备。
所有的食材,就在距离这间别墅不远的一个地方储备着,当今天谈判开始之后,那边陈泊已经督促人手脚麻利开始准备,反正用杨震的话來说,今天即便不用举行庆功宴,但是美英代表团这么多人也要吃饭,早点做好准备,也不代表着浪费,
( 抗日之我为战神 p:///3/3342/ )
第九十一章 一语双关
相对于昨晚为美英代表团准备的颇具俄式风格的冷餐会,今儿这顿庆功宴可全套的都是地道的中餐,而且清一色的都是地道的东北菜,至于酒水则是以哈尔滨本地名酒为主,加上一些洋酒而已。
只不过对于杨震來说,那些洋酒只不过是摆设而已,真正应该喝的,还是度数让那些所谓的洋酒绝对相形见绌的本地酒,开玩笑喝那些重要一样的洋酒,不将这些洋鬼子喝多了,自己哪能舒服一些,舒缓一些心中的不忿。
陈泊手脚很麻利,接到杨震的通知,沒有用到半个小时,两桌丰盛的席面已经摆好,特地从哈尔滨最著名中餐馆调过來的厨师手艺很是不错,时间虽然短了一些,但是半个小时之内,两大桌丰盛的酒菜已经预备好。
用早上才从窗外的松花江上打上來的,极其新鲜的胖头鱼炖的豆腐、四喜丸子、锅包肉、梅菜扣肉、小鸡炖蘑菇、红焖牛肉、糖醋排骨、土豆焖芸豆、尖椒干豆腐、爽口双丝等一桌地道的东北菜,已经摆上了桌子。
其实杨震知道西方人吃猪肉是只吃肉的,别说内脏和头蹄,就是排骨都不吃的习惯,今天如果不是考虑到有霍普金斯在场,不好意思太过于恶搞,就冲那个史迪威,他也会给这帮家伙來上一桌诸如溜肥肠、熘肝尖、手撕猪心、酸菜炒肺子、外加蒜泥血肠等一系列东北特色全下水菜。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每桌上十二个菜之中,只放了一盘猪皮冻与鱼鳞冻的拼盘,连杨震最爱吃的东北菜,酸菜五花肉炖血肠都沒有上,看着一桌子地道的东北美食,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杨震还是感叹自己太过于善良了,沒有恶心死这帮家伙。
不过考虑到这些沒有完全开化的家伙,在本国的生活习惯,相对于中国人吃饭简单的餐具之外,每个人面前还特地摆了一副刀叉和两个勺子,沒办法,让这帮家伙用筷子,那是明显在难为人,他杨震是不会做那么不开眼的事。
至于酒,每一桌上摆的都是双城地产名酒天德兴烧锅,只是这些白酒沒有用原來简陋的酒坛子装或是玻璃瓶,而是用明显具备中国古典风韵的瓷瓶包装着,每张桌子上放了几瓶到是很养眼。
这批明显包装很高档的白酒,还是当初抗联打进哈尔滨的时候,在伪满哈尔滨市政府缴获的战利品,还是是当初伪满滨江省政府,准备送给关东军司令部的所谓礼品酒,而且这批酒,都是窖藏在二十年以上的老酒。
至于什么后世被传的很牛的哈尔滨啤酒,伏特加,以及红白葡萄酒一类的西方风格的酒,只是摆了两瓶当样子而已,皮尔逊送给抗联某些领导人的洋酒,也明晃晃的就摆在酒桌边上的小几上,至少现在看,压根就沒有往上上的意思。
考虑到西方人喝酒的习惯,杨震让人在每一个人面前都是一个高脚杯,沒错,是那种喝葡萄酒的高脚杯,用这种杯子喝中国高度白酒,别说不习惯中国酒的美英两国人,就是东北当地人,恐怕沒有一定酒量,也不敢拿这种一杯酒正好三两三的酒杯,去喝东北地产高度白酒。
拿着这种喝葡萄酒的高脚杯,來喝中国的高度白酒,在后世自然不算什么事情,但恐怕在眼下,也就是杨震能做出这种相当杀风景兼浪费的事情來,至于正儿八经喝中国白酒的酒盅,压根就沒有往桌子上边摆。
在杨震看來一钱左右的小酒盅,一口下去嘛感觉都沒有,那还喝着有什么意思,用酒碗去喝,又似乎有些不太讲究,毕竟这二位身份在这里摆着那,人家不是梁山好汉,做不出來大碗喝酒的不绅士举动,正好喝葡萄酒的高脚杯,代替了此时还沒有的,后世很流行的口杯。
看到酒桌上这么一副架势,再看看杨震又找來陪酒的几个人,其他人不明所以倒也是罢了,而在哈尔滨待了一段时间的皮尔逊,却是一副哭笑不得的表情看着杨震,他实在搞不清楚眼前的这位并不嗜酒,甚至可以说几乎不喝酒的老兄,今天究竟想要做些什么。
在东北已经生活了一年多的皮尔逊,对桌子上摆的这种高度的中国白酒并不陌生,他甚至还亲自喝过,他在抵达哈尔滨的时候,杨震曾经送过他几瓶,当初只不过喝了小半瓶的他,就整整醉了一天一夜,那次还是第一次如此醉酒的他,可谓是记忆深刻。
这个家伙在庆功宴上,摆上这么多的烈性酒,他究竟想要干什么,难道他想把霍普金斯先生灌醉不成,想到这里,皮尔逊多少有些紧张,杨震灌别人对于他來说无所谓,但他可不敢让霍普金斯真的喝醉酒,皮尔逊知道霍普金斯的身体不好,如果大量饮酒是要出事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