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风雪云中路
这是一架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空袭莫斯科迷航而降落在苏军机场上,被苏军缴获的飞机,虽说德军到目前为止,在地面上大部分的时间之内都保持着胜利,而苏联西部的天空,眼下还控制在德国人的手中。
但并不代表德军的飞机,不会因为这样和那样的原因落入苏联人手中,这架飞机与它目前并不多的落入苏联人手中的飞机一样,都是因为深入苏联后方空袭时迷航,或是因为负伤迫降被而被苏联人缴获。
这架飞机与它五架战友,被苏联人当做搭头与叶二轰炸机一起,用來交换回原來出售给抗联的苏二轻型轰炸机,只不过这架飞机是五架被苏联人用來作为搭头的飞机之中,最为完好的一架,至于其余的四架,只能当做零件提供者。
原本航空兵是准备出动一架四七作为这三位特殊乘客的座机,用來执行这项特殊的任务,但是四七运输机毕竟是运输机,航程虽说足够,但是飞行速度与伊尔四轰炸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一旦加入到轰炸机群全程参与此次轰炸,那么会拖延整个机群的行动速度,这无疑会额外增加不必要的风险,但是如果轰炸机群率先脱离,那么在捅了马蜂窝之后,这架最基本的自卫能力都沒有的运输机,根本就无生还的可能性。
而伊尔四轰炸机的数量有限,航空兵又不愿意浪费一架飞机,专门从事这个任务,最后拔拉來拔拉去,选定了这架航程足够,又有少量的自卫火力,最关键的是速度够快,不会拖累整个编队行动的德制轰炸机。
早就准备好的航空兵,等待的就是这道命令,接到杨震通知之后,方子翼立即赶往东宁亲自坐镇,在他抵达东宁之前,已经接到命令的东宁、宁安两大机场上的地勤人员,便立即开始了最后的准备。
尽管不知道此次集中这么大的机群,作战目标是何方,但是还是第一次见到抗联一次性集中这么大机群的地勤人员,心中也清楚这肯定是一次大的行动,甚至很多人心中都有一股子隐隐的期待,幻想着这些飞机的最终目标是日本。
尤其是上级要求,将这些飞机的油箱全部加满,更让一些心思机灵的人坚定了这种看法,要是空袭东北本土的目标,是不需要加这么大的油量的,应该尽可能的多加挂一些炸弹,而不是浪费那些根本沒有必要的燃油。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让东宁基地的地勤人员干劲相当的充足,技术人员忙着给参战飞机做最后一次检查,通信人员忙着最后一次调试飞机仪表与通讯设,而军械人员也在忙着给炸弹加装引信。
而为了保证此刻堆满了凝固汽油弹与油料,以及抗联所有轰炸机的两个机场的安全,别在最后关头被日军抽冷子偷袭,在东宁与宁安机场周边的几个高炮连,所有的地面炮兵人员,都在瞪着眼睛警惕的望着天空。
机场周边的上空,两个作战中队的p四零战斗机也在空中游弋,他们接到的命令是,任何未接到地面指挥所通知,擅自闯进机场周边上空的飞行物,都可以毫不留情的击落,这其中也包括了抗联自己的飞机,此时的机场上空,可以说连一只麻雀都飞不进來。
而那些突然间干劲大增的地勤人员究竟在想着什么,这不是方子翼现在该考虑的,他一抵达东宁之后,就与带队指挥的黎明最后一次研究作战计划以及航线,作为航空兵的司令员,这些出动的伊尔四轰炸机,几乎是抗联中型轰炸机的所有本钱,方子翼可谓是相当的慎重。
而与他随机同來的,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么的那几位摄影干事,却被关在了一个单独的房间之内,他们沒有被允许拍摄战前准备的任何镜头,甚至连这个房间的门都不允许出去。
这几位政治部的干事,无法忍受这种变相紧闭想要提出抗议的时候,他们的话还沒有出口,就被跟着他们同來的军区保卫部,一路上一言不发的两位干事,用冰冷的眼光瞪了回來,无奈之下,这三位只能老实的待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对手中的器材一遍又一遍的进行检查。
方子翼制定的计划相当的严密,除了几个领航机组之外,所有的参战人员直到现在还不清楚,此次他们的行动目标会是日本的首都东京,原本以为只是一次夜航训练的他们,当看到机场上堆积如山的实弹之后,才知道今晚的行动不是训练。
到六时吃过晚饭后所有的作战计划与航线图,才下发给各个参战机组领航员的手中,而这一刻到行动全部展开,已经不足三个小时,也就是说直到现在,所有参战的机组才知道此次轰炸的目标究竟是那里。
晚七时,杨震乘坐一架四七运输机,悄无声息的抵达东宁机场,这个时候,杨震抵达机场的來意不言而喻,就是为了鼓舞士气,以及为所有参战轰炸机群送行,而在杨震在与在宁安机场,李延平也在进行着同样的事情。
來到机场之后,杨震与方子翼一同在机场食堂接见了所有参战机组,当然还有那几位來到东宁之后,为了保密而被关了紧闭的摄影干事,杨震这个全军一号的到來亲自为他们送行,让本就因为此次出击的目标,居然是日本东京而士气极度高涨的参战人员,更加的热血沸腾。
眼下所有准备已经完全就绪,行动开始的时间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无论是东宁机场的杨震,还是宁安机场的李延平,谈话的时间都很短暂,只进行了半个小时便结束,剩下的就看这些飞行员,究竟能做到什么地步了。
但杨震却坚定不移的相信,这些从抗联航空兵轰炸机飞行员之中挑选出來最好的飞行员,一定会圆满的完成此次任务,会首开得胜的,因为他从这些与自己一样年轻的飞行员眼中,看到了一股子自信。
到了八时二十分所有参战飞机已经全部加挂完毕炸弹,所有的飞行员已经全部登机就位,地勤人员也开始进行最后一次气象检查,并撤出飞机机轮前后的阻隔物,所有参战飞机,已经启动发动机,滑行陆续开始进入跑道。
( 抗日之我为战神 p:///3/3342/ )
第一百五十九章 突袭开始
晚八时五十分,机场跑道两侧的汽车全部在同一时间,打开车前大灯将机场跑道照的一片雪白,机场周围的几个大功率探照灯,除了必要对空警戒的两盏之外,其余的也将所有的灯光都聚拢在停机坪和跑道上。
整个东宁机场被照射的一片雪白,几公里之外都能看的清清楚楚,而所有参战飞机发动机同时启动的声音,响彻了整个机场,一架架满载燃油和航空炸弹的伊尔四飞机,整齐的排在跑道上,已经做好起飞的最后准备。
这一刻几乎所有的不用在岗执勤的地勤人员,甚至就连食堂的炊事员都赶到跑道两侧,为轰炸机群送行,尽管他们中所有的人,都几乎不知道此次轰炸的目标是那里,但是一号的亲自赶來,无疑在某些方面证实了他们的猜测。
他们当地勤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以前轰炸机群出动的时候,一号可沒有亲自來送行过,无论在重要的任务,一号也沒有亲自出现过,这次能让一号亲自來送行,只能说明这次轰炸目标的重要性。
对于那些脑袋瓜子转的快的人來说,更加印证了他们这次轰炸的目标只能是日本本土,甚至搞不好还会是东京的猜测,当然很多人也不单单是为了参战部队送行,还有一部分人是为了看杨震这个一号。
毕竟与全军一号近距离接触的机会,现在对于这些一线人员來说,已经很少、很少了,部队的越來越壮大,杨震已经很少有机会再去像以前那样与一线作战人员接触了,尽管他一旦有机会和空闲,都会选择下部队,但是毕竟对于他來说,现在有下部队的时间太少了。
能有这个机会看到他们心中神一样的一号,这些地勤人员那里会放弃这个机会,大家都來为出战的轰炸机群送行,可基本上绝大部分的人,却都有意无意的围在杨震的身边,这么一举两得的事情,谁会那么傻去放弃这么难得的机会。
对于围过來的干部、战士,杨震笑了笑沒有理会,他喜欢和自己的部队呆在一起,但是眼下却不是机会,等这些轰炸机群起飞之后,他会好好的和这些干部、战士待上一会的,尽管总部那边,他现在实在不应该离开太久。
当杨震手表上的指针准备指向九时的时候,随着杨震向方子翼点头示意,方子翼身边的三名作战参谋,丝毫沒有犹豫的打开信号枪,向天空打出了作为行动开始命令的三发红色信号弹。
而随着这三发红色信号弹的升空,黎明驾驶的第一架飞机快速的腾空而起,跟在他身后的其余轰炸机群,也陆续的依次升空,而此刻就站在机场跑道旁的杨震,不顾飞机螺旋桨带來的强大气流,与方子翼就站在跑道边上,向着陆续起飞的轰炸机敬着标准的军礼,杨震的举起的右手,一直到最后一架轰炸机离地才缓缓的放下。
就在东宁机场参战轰炸机群陆续升空的同一时间,从宁安机场起飞的轰炸机群也全部的按时升空,而之前方子翼亲自带队训练,所下的苦功并沒有白费,在地面雷达的协助之下,两组机群准确的于珲春上空汇合后,转向东南方向飞越图们江口。
在图们江口与负责导航的飞机汇合之后,在导航飞机的引导之下,全体爬升至六千米的高空,以避开海面上的日军警戒舰艇,编成一个密集的队形,向东面一千公里外的日本本土直扑而去。
而两个担负导航任务的大功率电台,也在通信部部长和政委的分别亲自坐镇之下,在同一时间开启,强大的无线电波,在日本本州岛东边海域交汇,为抗联参战轰炸机群,指出了进入日本本土的方向。
茫茫的夜色虽说给轰炸机群汇合和飞行,带來了一定的不便,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掩护了,途径被日本牢牢控制的日本海上空的轰炸机群,当抗联的轰炸机群途径日本海上空的时候,日本海军部署在图们江口以及日本海上的警戒舰艇,并未发现这批以最高升限,横穿图们江口以及西朝鲜湾,进入一向被视为日本内海的日本海的轰炸机群。
安全的进入日本海,沒有遭遇图们江口担任封锁的日本海军舰艇的火力拦截,预示着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但黎明并沒有敢有任何的掉以轻心,因为他知道真正的危险,还远在后面,从能登半岛进入日本本土,那才是真正的迈入险关。
而为了尽可能的节省油料,最大限度的保证参战机群油料可以返航,即便是在日本海上空飞行,他的轰炸机群必须要以一千米以下的高度在海平面上飞行,这样才能尽最大可能的节省油料。
而在宽度达到一千余公里的日本海面上,还有大大小小的日军警戒舰艇,以这个高度飞行即便在夜间,也很难不被发现,只要有一艘日军警戒舰艇发现了自己的轰炸机群,那么进入日本之后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一张火网。
只是让黎明感觉到意外的是,在率领轰炸机群以一千米的高度,经过五个小时的飞行,于九日凌晨顺利的从能登半岛与佐渡岛之间进入本州岛后才迅速的爬升,在横穿整个日本海的时候他和他的部下,一路上沒有遭遇到任何的拦截。
其实黎明是相当幸运的,从來都沒有想过会从东面受到袭击,而将重点都放在了西海岸的日本人,自己的过于大意给他们创造了机会,日本海上虽说也部署了一定的警戒舰艇,但是都由渔船改装的小型舰艇不说,数量上也不多,而且部署的位置,也太过于靠近日本本土了。
不过即便是数量不多,但随着黎明带领的轰炸机群,越來越接近日本本土,那些部署在本州岛东海岸的日军警戒舰艇,也曾经不止一次的发现了这些轰炸机群,但是所有警戒舰艇几乎都沒有将这批轰炸机当回事,并未发出任何的无线电信号。
伊尔四轰炸机与日本陆军的九七式轰炸机相比,大小体积都相差无几,仅从机身下面看二者的区别,不看机头和飞机上刷的标志,即便是专业人员也很难辨别,而在夜间单靠肉眼,又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快速的区别伊尔四轰炸机与九七式轰炸机之间,本就细微的区别。
而这批为数不少的飞机,又是从东面朝鲜方向飞來的,那个方向除了驻扎在朝鲜的陆军航空兵之外,根本就沒有敌人有能力利用远程飞机偷袭大日本帝国,苏联人眼下自顾不暇,根本就沒有能力在与帝国
很明显发现抗联轰炸机群的日本海军警戒舰艇,将这批飞机当成了从朝鲜飞來,进行夜间飞行训练的陆军航空兵的九七式轰炸机群了,而日本陆海军传统上的隔阂,让两个军种之间相处的很是不愉快,相互之间几乎不通报任何情况。
负责警戒的舰艇,在发现这批接近本土的飞机之后,在睡梦之中被唤醒的负责人只骂了一句这群陆军疯子之后,什么都沒有做,甚至连向陆军追查一下这批飞机究竟是不是他们的都沒有做。
不仅海岸上的警戒舰艇沒有将这批轰炸机当做一回事,即便是进入日本本土防护最严密的本州岛之后,此时正处于沉睡中的本州岛也沒有任何的反应,沒有想象中的对空探照灯,沒有漫天高射炮火,等待他们的只有寂静的天空、地面和曾经经过的海洋。
缺乏雷达等现代化观通设备,只能依靠地面观察哨肉眼观察的日本本土防空力量,对这批从西边飞來的不速之客,沒有任何思想或是行动上的准备,本州岛冬季上空浓重的夜色,也使得地面的防空观察哨,无法准确的判断这批飞机究竟是敌我。
而即便是听到空中的发动机发出的声音,地面上的防空观察哨与海面上的警戒舰艇一样,也许将这些飞机都当成了从朝鲜半岛飞來的陆航九七式轰炸机,并沒有当做一回事,毕竟海上的警戒舰艇,都沒有发出警报,他们有什么可着急的,要是敌机,海面上的那些警戒舰艇早就发出警报了。
日军在东南亚的胜利,使得整个日本本土此刻正处于最松懈的防备之中,也许整个日本本土,也许压根就沒有人会想起此刻最远距离也在一千公里以外的敌军,会出动轰炸机对自己本土实施轰炸。
因为缺乏有效的观瞄设备,留守本土的战斗机群几乎沒有夜战能力,而压根就不相信抗联会出动轰炸机群,从西边的日本海突入日本,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东侧太平洋沿岸的高射炮群也几乎沒有准备。
如果说防备,他们的重点都放在了更有可能遭受到航空母舰突袭的西海岸,在日本人的思维之中,眼下能威胁他们本土的就只有航空母舰,至于路基轰炸机,苏联人自顾不暇,中国人沒有那个本事,所以其本土的防御,重点在西面,而东面可以用马马虎虎來形容。
毕竟眼下已经开始南下作战的日本军队,在面对多条战线的情况之下,兵力和装备都已经使用到了极致,留守本土有限的防务力量,要放到更容易受到袭击的方向,当然几年前挨了一顿纸片轰炸的北九州这种比较靠近中国的地方,还是要戒备一些的。
而日本人既然沒有当回事,为了进行严格保密,抗联随同空袭机群行动的无线电干扰机,也自然不会主动暴露目标,按照计划要求,这架无线电干扰机在沒有发现无线电信号的时候,要始终的保持静默。
他们最终发挥作用的时候,是被轰炸机群被日军发现之后,切断日本本土与海上警戒舰艇之间的无线电联络,保证轰炸机群能够顺利的完成任务,以及安全的退出,如果日军沒有发出警报,他们是不会主动暴露目标的。
日本人不是傻子,一旦无线电干扰全部展开,那么日本人很容易判断出有异常情况,原本稀松的防务,会立即警觉起來,既然日本人沒有当回事,那么抗联自己更不会去主动暴露目标。
因为即便无线电干扰能够切断日军的无线电通讯,但是其本土还有有线电话和有线电报等无法干扰的手段,如果引起日本人的警觉,那么对黎明带领的轰炸机群,那才是最致命的影响。
( 抗日之我为战神 p:///3/3342/ )
第一百六十章 东京的火海
日本人在东海岸自身防务的松懈,反倒是帮了抗联参战轰炸机群的相当大的一个忙,黎明带领的轰炸机群,不仅在日本海上空沒有遭遇到拦截,甚至自进入日本本土后沒有遭遇到任何的拦截。
此刻还在沉睡中的日本本土,无论是空中还是地面,都是静悄悄的一片,除了导航机偶尔在电台里面,收到日本地面明码询问信号之外,几乎沒有遭遇到任何的麻烦,即便唯一的一次询问,也被早就有准备的导航机,巧妙的给予回答而蒙混过去。
当东京时间九日凌晨二时三十分,黎明的轰炸机群沿着关东山地在抵达富士山,这个日本本土最明显的地标后,看着机翼下,即便在夜色之中也清晰可见山顶上一片银白的富士山。
知道自己距离东京已经不远,已经到了奔向东京的转折点的黎明,再一次确认罗盘上的指针方向后,带着他的机群降低高度,擦过富士山的东北山脊,以两千米的高度快速的向东北方向的东京直飞过去。
不过在飞过富士山后,黎明很仔细的看着地图和仪表,他可不想将紧邻着东京,两地相邻极近,只有不到五十公里的横滨当做东京轰炸一气,他这一行的主要目标是日本首都东京,不是那个叫做横滨这个港口。
在执行此次任务之前,为了更好的执行此次任务,黎明临时恶补了许多日本的地理知识,老红军出身,原有文化水平并不高,除了去苏联培训之外,还从來沒有出过国的他,还是第一次知道日本最高的山叫做富士山,日本的首都是东京,原來的首都叫做京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