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的心尖毒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瑾瑜
这样学了十来日后,又淘汰了十余个实在没有天赋,或是心实在不在这上头的学员,接下来诸事便越发走上正轨了。
简浔的这番动作,自然引得太医们都好生不满,连带百官也颇有微词,尤其一些自诩忠君爱国,只拥护大道正统的,摄政王妃这样替摄政王收买军心和民心,到底打的什么主意?说来摄政王已经权倾朝野,万万人之上了,难道还不满足?!
可这话又不能公然说出口,这事儿是摄政王妃牵的头,打的旗号也是感谢菩萨保佑,为儿子积福,一片慈母心肠,谁也不能说摄政王妃这样做不对,必须立刻停止了罢,——倒是让宇文修给说中了,这事儿的确得打着女眷的旗号来最好。
百官不好公然指摘此事,也的确不敢得罪宇文修,便都只能憋在了心里,将来的事,谁能说得准呢?太医们却是自身的利益眼睁睁看着已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将来还注定会受到更多的冲击,哪里忍得住?
只是他们也没胆儿真挑战宇文修的权威去,便将矛头对准了王太医钟太医,说二人是杏林界的叛徒,就算真要传道授业,也该正正经经的开班收徒才是,如今这样不伦不类的,教的还全是下九流的奴才,算怎么一回事,不是生生坏了规矩吗?逼着二人不许再去医学司授课了。
只可惜王钟二人都不买他们的账,他们的主子是摄政王,当然是摄政王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索性告了病,不再去太医院,日日都待在医学司里,让太医院的人们一拳头打在了棉花里。
偏宇文修也发了话,如今宫里主子就那么几个,用不上那么多太医,且派些到前方去,弄得太医们人人自危,终是不再闹腾了。
简浔一边坐月子,一边关注着这些事,倒是不至于被些许挫折和不和谐就影响了心情,只是觉着,将来再甄选太医时,一定不能只看医术,还得看人品,看有没有救死扶伤悲天悯人的天性,看有没有想将医术发扬光大,真正造福万民的胸襟和格局。
不过想也知道,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真正任重而道远。
昀哥儿则又长开了些,越发的粉嫩白净,一笑便有两个小酒窝儿,不知道多可爱,简浔每每觉得就算有再多烦恼与不开心,只要他对着自己笑一笑,便什么都不重要,心里只剩下幸福与满足。
在此期间,平隽带着百来名官员幕僚和护卫,出发去了云贵一带收集采买药材,沿途所见的十室九空,饿殍满地,让所有人心里都是沉甸甸的。
平隽心里尤其不好受,他以为自己已经够努力,已经做了那么多事,多少总会改变减轻一点百姓们的不幸和苦难了,然而现实给了他响亮的一巴掌,百姓们还是那么苦,就算知道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目标,甚至可能会穷尽他毕生的时间和精力,他心里依然不好受。
这一日,一行人快马加鞭进了湖南境内,照例是在傍晚时分就地停下,安营扎寨,埋锅造饭。
奈何平隽却是半点胃口都没有,哪怕能分明的感觉到肚子的确饿了,两湖已是大邺仅次于江浙一带的鱼米之乡,不然金斐也不会想到来这一带筹措军粮了,也亏得她这个决定明智,这两个多月以来,前方的将士们才不至于饿着肚子上阵杀敌。
可就是这样的鱼米之乡,在如今草长莺飞万物复苏春种秋收的三四月,一路上却几乎难见人烟,田地也几乎都荒芜了,十块里能有一块是种的庄家,而非野草,就已是好的了,长此以往,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希望可言?
必须尽快平息内乱,发展生产,让老百姓们能真正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爷,您中午就没吃什么东西,这会儿多少吃一些罢,不然还没到云贵呢,您身体倒先垮了,还怎么做事?”小厮清风端了碗清香扑鼻,正适合平隽的面条奉上,一看就知道是单独给他做的。
平隽却仍是没什么胃口,不过到底接过碗,慢慢的吃起来,待一碗面见了底,漱了口后,才与清风道:“以后别单独给我做饭了,大家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百姓们什么吃的都没有,他哪还能跟以前似的,讲究什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连自己长这么大,从来都挨过饿,都快要觉得是罪过了好吗?
------题外话------
感谢凡云玲亲9月26日的9朵鲜花,么么哒o(n_n)o
☆、第二百二七回 心系苍生 巧遇
清风是知道自家爷说一不二性子的,什么都没说,只应了一声“是”,端着碗下去清洗了。
平隽这才吐出一口气,望着越来越黑,很快就要黑透了的远处发起呆来,他们今夜扎营的地方是在一个颇具规模的村庄附近,为的是要找水源什么的都更方便也更安全,可现下分明已过了饭点,整个庄子却只升起了两三道孤独单单的炊烟,只怕其他人家根本就没有吃晚饭的打算,或者直接说,根本就很长时间没有过晚饭吃了罢?
他心里霎时越发难受了。
这么个千疮百孔,破破烂烂的国家,真的还有救下去的必要吗?反正做什么、做得再多都是白搭,他索性任其以烂为烂下去,什么都别做了!
可如果他也不做了,只剩宇文修一个人孤军作战,万一他哪日也跟自己似的,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了,百姓们是不是连现在的日子都没有,真正只能听天由命,全部在苦难与绝望里死绝了?
念头闪过,平隽立时将自己心里消极的想法和念头都压了下去,任何事总得做了才有希望,不做,可就真是连希望都没有了,那不是他的作风,他也绝不会容忍自己变成那样的懦夫!
“……大爷,天都黑透了,您还是早些洗漱了歇下罢,明儿还要早起继续赶路呢。”冷不防一个声音拉回了平隽的思绪,他定睛一看,才发现是自己的幕僚戴宗权。
本来平隽是没有幕僚,也从来不打算用幕僚的,幕僚的作用是什么,就是为主子出谋划策,可他不是狂妄自大,这天下有几个人能聪明得过他的?
然架不住平西侯说,谁说幕僚只是帮着出谋划策,难道做主子的,什么事都自己拿主意,什么事都自己亲力亲为不成?那他且等着累死罢,连用人都不会,也趁早别想更多更远的了。
还把自己跟前儿一个颇能干得用的幕僚给了他,也就是戴宗权,平隽却不过祖父的好意,见戴宗权到了自己身边后,也的确本分能干,能帮自己分不少忧,这才真正留下了他,这次南下也带上了他。
平隽“嗯”了一声:“我这就歇下了,戴先生也早些歇了罢,此行你辛苦了。”
戴宗权一介文人,连马都是此番决定南下后,临时赶着学会的,这一路上自然颇为艰辛,可主子都没叫苦,哪有他叫苦的余地。
忙笑道:“大爷言重了,属下并不觉得辛苦,倒是京中近来传来的消息,就是有关摄政王妃设医学司,培养大夫送往前方的,不知道大爷有什么想法?属下冒昧的多嘴一句,摄政王妃此举,只怕非是她想出来的,倒更像是摄政王授意她做的,摄政王也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大爷不得不防啊……毕竟一山不容二虎……”
平隽闻言,半晌才玩味的笑了起来,道:“戴先生既知道自己冒昧,又何必再说?还是你受命于人,不敢不说?这一路走来,百姓们过的什么日子,只要不是眼睛瞎了的,都能看到,戴先生竟看不到不成?不想着怎么为百姓们做点儿实事,怎么能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一点,哪怕只能救一个人,都不枉你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书,反倒只想着争权夺利,排除异己,爬得更高,你就不怕爬得越高,就摔得越痛吗?”
说着,眼神渐渐犀利如刀:“‘一山不容二虎’?哼,等我斗败了宇文修以后呢,是不是又该劝我,自古以来权臣都是没有好下场的,与其等着被逼得退无可退,倒不如主动出击,出其不意,成为这天下名副其实的真正的主人?不怪大邺落到如今这副民不聊生的惨样儿,就是因为像你这样的人太多了!你哪怕等那只大雁已经被射下来了,再来与我说想怎么吃呢,如今大雁毛都还没捞着,已经想独吞了,我这个庙太小了,容不下你这尊大佛,你明儿还是跟我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别再碍我的眼了,否则休怪我不客气!”
一席话,说得戴宗权汗出如浆,双腿一软,便“噗通”一声跪到了地上去,这才知道了眼前的爷小小年纪便做到首辅的高位,绝非天上掉下来的,他就站在那里,什么都不说,只消气场全开,已足以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了。
可他有什么办法,这都是老太爷让他说的,说是他说的次数多了,大爷便是立场再坚定,也多少会有几分动摇,只要他动摇了,天长日久的,他们平家不就可以与前朝王萧高朱那样的大世家一样,岂止名垂青史,连史书都将由他们家书写了吗?
这些日子,戴宗权一直在找机会向平隽谏言,只可惜几乎没找到过机会,至今也没切入过正题,万万没想到,终于有机会切入主题了,平隽的态度却是如此的厌恶与决绝,若他真被大爷送回去了,老太爷一定不会轻饶他,他以后在平家一定再没有立足之地了罢?
戴宗权只得低声哀求道:“大爷,属下知道错了,以后绝不会再犯,绝对,会以大爷的意愿和吩咐为要,再不敢有二心,求大爷再给属下一次机会,别打发属下回去,属下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平隽当然知道这些话不是戴宗权想劝自己,而是祖父想劝自己的,事实上,自他当上首辅以来,这样的话,祖父就亲自与他说过不止一次了。
在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尊荣的诱惑下,向来在人前德高望重,淡泊名利,一心为公的祖父,也变得有些让平隽陌生了,不过,也有可能不是他老人家变了,而是他一直都是这样的,只不过自己现在才发现而已。
平隽不好对平西侯疾言厉色,到底是自己的祖父,便只好对其阳奉阴违,不管怎么说,都坚持自己的态度和立场了,譬如这次他下云贵,祖父就百般反对,说他离了盛京,不是把自己首辅的职权,也拱手让给宇文修吗?
但他依然出发了,倒是没想到,他态度都这般明显了,祖父还不死心,还打着日日让幕僚对他耳提面命的主意,真当他还是几岁时呢?他不能对自己的祖父不客气,难道还不能对他养的狗不客气了?!
平隽因冷笑道:“说来戴先生做我的幕僚也有这么长时间了,却一直到今日才认识到,你已是我的幕僚,而非祖父的幕僚了?只可惜你认识得太迟了!”
‘我的’两个字,被他有意咬得极重,明明白白在告诉戴宗权,他给过他机会,给他留过余地的,奈何他一直没意识到,如今看来,他不是没意识到,而是觉得,自己看在他是祖父给的面子上,终究不会将他怎么样,他终究还是将自己当做祖父的人,那他更得不留余地一次,好让祖父彻底明白自己的决心了!
“清风——,清风——”平隽扬声叫起清风来,待其小跑至自己面前后,冷声道:“安排两个人,明儿一早送戴先生回京去!这一路上有多不太平,戴先生是亲眼看见了的,只可惜我实在抽不出多的人手送你回京了,你自己路上小心罢!”
后面的话,显然是对戴宗权说的,说完便拂袖离开,径自进了自己的营帐去。
余下戴宗权面如土色,实在很想求清风帮自己说项一下,但想到平隽的性子,知道此事已绝无回圜的余地了,到底还是把已到嘴边的请求咽了回去,慢慢的自地上爬了起来,跪首辅大人也就罢了,还要跪他的小厮,那他就真是太丢天下读书人的脸了!
可一想到回去后平西侯的雷霆震怒,还有路上时不时的就要遇上一群拦路剪径的,他又忍不住腿软,怎么算他能平安回京,继续在侯爷面前保有几分体面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要不,他再去求求大爷,什么面子里子的都不要了?他说得好听是幕僚,蒙侯爷和大爷都叫一声‘先生’,可说白了,不过是平家养的一条狗而已,都做狗了,还要什么颜面与尊严?
平隽回了自己的营帐里,脸色仍很是不好看。
他的另一个小厮明月见了,知道自家爷正心情不好,虽然一路上爷心情好的时候就几乎没有过,这次却显然更生气,明月不敢多嘴,只轻手轻脚去外面打了热水进来服侍他梳洗。
平隽梳洗一番后,觉得心里稍稍不那么压抑得难受了,便除了外衫,只着中衣,躺到了简易搭就的床上去,以手枕头,想起方才戴宗权的话来。
要说他真一点野心都没有过,那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他离那个至高无上,对全天下所有男人都有着致命诱惑力的位子,可真只一步之遥了,他也有自信,他有那个能力,他可以做得比本朝大多数皇帝都好,他想让这天下在自己的治理下,变得海清河晏,处处是春天,他还想,证明给……表妹看,他真的一点都不比宇文修差……
可他的这点野心,在经过了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后,已经消弭殆尽了,他和宇文修若真斗起来,必定两败俱伤,各自的心腹家族也都得参与其中,本来朝中如今就全是些尸位素餐的东西了,届时岂非越发没人肯做实事,百姓们的日子岂非只能越发的苦难了?
从来神仙打架,遭殃的都是百姓,从来城门失火,殃及的也都是池鱼。
那是平隽绝对不愿意看到的,作为当朝的首辅不愿意看到,作为最基本、最纯粹的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更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若真有朝一日宇文修想上位了,他绝不会与之相争,争到最后,只剩一个奄奄一息,再也好不了的空壳子,又有什么意思?他想要救国救民,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名垂青史,多的是法子,他总能凭自己的能力和本事,让自己名扬千古,让后人心悦诚服的为他写下专属于自己的《平公传》的!
平隽这般一想,觉得心里又好受了一些,谁说老天爷既生了瑜又生了亮,瑜亮就只能斗个你死我活,不死不休了,瑜和亮,完全可以惺惺相惜,共同携手,实现一致的目标与理想。
他长长吐出一口气,觉得有些倦了,便想睡了,连日快马加鞭,连吃干粮喝水都是在马上的赶路,饶他是练家子,一开始也有些吃不消,还是过了好几日才渐渐适应,但仍得抓紧一切时间恢复体力,保存体力才是,不然谁知道他能不能坚持到云贵,再从云贵将他想要的东西带回去。
“谁?大家戒备!”
“立刻把整个营帐围起来,快——”
外面冷不防传来一阵喧哗声,平隽猛地睁开眼睛,叫起清风明月来:“是看看是怎么一回事?”
这一路上他们遇上的打家剪径的人已是两只手都快数不过来了,虽然大部分都是老百姓们饿得撑不下去,十来个人拿了锄头棍子,就拦在路上,看能不能剐下路人一层油来,结果反被他们兵强马壮,人数也数倍于他们的人吓得立刻四下逃散。
但也不是就没遇上过硬茬子,只是再硬的岔子,说到底也不过就是流民难民们而已,哪是他的护卫们的对手,何况平西侯惟恐他这一路上有个什么好歹,还把自家养的死士派了二十名暗中保护他,自然更出不了事了。
不过,就算如此,他的心也是一直悬着,一刻也不敢掉以轻心,尤其担心遇上如今这样的突发情况。
好在清风明月很快回来了,行礼后清风先禀道:“爷,不是什么歹人,是两个过路的客商,因为路上遇上了歹人,其中一个伤得尤其重,他的同伴背着他一直赶路,却怎么也找不到村庄,好容易远远看见我们这边有火光,就求助来了,周护卫让我请示您,要不要将人留下?”
“过路的客商?只有两个人?”平隽沉吟道,“那就留下罢,给他们一个营帐,再给些热水金疮药什么的,安排人整夜盯着他们,以防他们打别的主意。”
清风忙应了,明月却道:“爷,我方才远远瞧着,那个受伤的客商,生得倒颇像咱们家那位金表小姐,您不是说军粮是金表小姐的远房亲戚在为您筹措吗,如今又是在湖南境内,那位客商,别不正是金表小姐那位亲戚罢?”
这话说得平隽心里一紧,清风明月不知道为他筹措军粮的人不是别个正是金斐,他自己却是知道的,说来如今哪哪儿都不太平,就算金斐再神通广大,也不是就没有遇险的可能……念头闪过,平隽已批起衣裳来:“带我瞧瞧去!”
清风明月便带着他,一路去了这会儿那两位客商被团团围住的地方。
就着周围的火光,平隽一眼看到了地上躺着一动不动的人,那张脸不是属于金斐的,又是谁的?这世上还真就有这么巧的事,怪道有那句话“无巧不成书”呢!
不由攥紧了拳头,面上却不动声色,吩咐周围众侍卫:“都散了罢,这两位正好是我的熟人,绝对信得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