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要离刺荆轲
虽然敌人很弱。
所有的情报和信息都表明,他所要面对的对手,乃是一群乌合之众,散兵游勇组成的西匈奴骑兵。
那些曾经在河西走廊活跃过,或者曾经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可怕万骑,在今天早已经灰飞烟灭了。
唯一能够对汉军稍微构成威胁的,也就是西匈奴现在的唯一支柱——折兰骑兵。
但折兰骑兵,在马邑之战就已经被汉军覆灭。
现在的折兰人,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镇压世界,鞭笞世界,号为单于之鞭的可怕骑兵。
汉军当年在武周塞下,连全盛时期的折兰骑兵,也可以覆灭。
何况今天的折兰骑兵?
然而……
剧孟很清楚,自己不能大意。
汉军此番,乃是劳师远征而来,而自己的对手,则是以逸待劳,占有地利。
地利的优势,足以弥补其战力的不足。
“派出使者了吗?”剧孟对着身侧一位校尉问道。
汉军此战,能出动的兵力,最多不过一万步骑。
与之相比,西匈奴可以动员数万军队,又占有地利优势。
远道而来的汉军,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作战,必定会有些水土不服。
所以……
剧孟将注意力盯上了这合黎山周围的羌人以及在合黎山身后五百余里游牧的休屠、浑邪旧部。
高阙之战时,休屠人临阵投降,浑邪部则跟着匈奴人撤退到河西。
战后,投降的休屠部族骑兵和牧民,被汉家安置到了九原故土附近游牧,作为汉室的仆从。
休屠部族的大部分精锐,则选择加入了忠勇军,被编为了忠勇军的休屠骑。
燕蓟一战后,且渠且雕难反水,元德七年,西匈奴割让合黎山。
于是,休屠部族得以重返其故土——姑臧城。
并且在汉军支持下,并吞了留在姑臧一带的其他诸部氏族。
但,汉室不是慈善家,扶持起休屠部族,自然不是为了学雷锋做好事。
而是为了在今天,当汉军对河西发起攻击时,让休屠人当炮灰。
另外,合黎山周围的羌人和其他游牧部族,也同样的必须做出抉择。
汉军出击前,这些部族,只能在毁灭和臣服之间做出自己的选择。
攘外必先安内。
汉军是不可能在合黎山周围的威胁还没有清除前,就贸然出击的。
“将军,已经派出了十余位使者,前去通传诸部头领来合黎山议事……”那校尉答道:“休屠候金忠也已经带着其本部骑兵启程了……”
剧孟听完,点点头,满意至极。
休屠人是很合格的炮灰,而且,熟悉地理和环境,有他们带路,汉军在这一带的行动就将畅通无阻。
至于休屠人会不会耍什么心眼?
剧孟倒是无所谓。
因为,但凡休屠人胆敢刷心眼,那么,姑臧城就等着被毁灭吧!
汉军从北地郡出发,骑兵只需要两天,就可以兵临姑臧城。
况且,休屠人也不敢跳。
休屠候金忠的子嗣和兄弟,都在长安为质。
但凡他敢耍心眼,就等着被灭族!
倒是这合黎山附近的羌人,让剧孟感到有些头疼。
羌,无比古老的民族。
早在殷商时代,羌方就已经是方国之一。
周武王伐商,羌人也曾经出过大力。
氐羌人甚至曾经列为诸侯,今日的中国姜姓,既与氐羌关系密切,甚至就是从氐羌发展而来的。
在春秋之际,羌人无比活跃。
犬戎、义渠等多个重要民族,都与羌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甚至有人推测,犬戎就是羌人之中的游牧民。
而在今日,羌人在中国基本消失了。
但在这河西之地,羌人却依然兴盛无比。
保守估计,河西的羌人部族的人口,大约在三十万左右。
仅仅是在这合黎山附近,就越有十余个羌人部落,人口约在两三万之间。
这些被汉室称为‘西羌’的古老民族,迄今依然与数百年前甚至千年前的羌人部族没有什么区别。
他们刀耕火耨,被发衣皮,或以牧羊维生,或以耕作为主。
愚昧和顽固,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假如汉室想要彻底控制和经营好合黎山乃至于居延、河西之地。
那么,羌人的问题,就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汉室,决不能重蹈匈奴人的覆辙,让羌人成为河西的定时炸弹和麻烦。
汉室需要在河西之地,建立稳固统治。
羌人的臣服或者配合,就是重中之重!
无论是用诗书礼乐,还是用铁和血。
羌人都应该出山,接受文明的熏陶!不然藏在深山之中,神出鬼没,而且行事随性妄为的羌人,就可能成为汉室在河西统治的最大威胁。
此番,剧孟来此,也身负着探索寻求汉羌共存或者说汉羌一体的未来的使命的。
当然,无论如何,都是以诸夏为主。
羌人,应该主动融入诸夏。
若是计划顺利,百十年后,羌人如同氐羌一样,化为诸夏,这就是万世之功!
但他也知道,此事极难!
羌人要是好对付,匈奴人早成功了!
以剧孟了解的情况来看,当年,老上单于在位时,甚至亲自前往羌人的部族,招抚和奖赏羌人的贵族。
结果……
这个部族就老实了三年,就旧病复发,继续出山抢掠和攻击匈奴的部族。
老上单于勃然大怒,命令匈奴右贤王率军严惩羌人。
屠灭了十余个部族,杀死了上万人。
但,也就震慑了一年,让河西太平了一年而已。
事实证明,羌人是软硬不吃的。
从那以后,匈奴人对于羌人的态度,就彻底改变了。
匈奴人遇到羌人,必定痛下杀手。
羌人如同惊弓之鸟,只能选择隐匿于群山之间,借助地利,躲避匈奴人的围剿。
其后更与小月氏人搅合到一起,成为了匈奴在河西统治的最大麻烦。
“要解决羌人桀骜不驯的问题,还是得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移风易俗,化羌为夏……”剧孟想起了离京时,天子给自己的指示,在心中已有计较。
羌人诸部之中,愿意配合的,自然可以为他们选择一块好地方,教授他们先进的耕作技术和方法、种子,授予他们土地和宅子。
而不愿意配合的……
运河工程和工商界,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呢!
………………………………
一个时辰后,剧孟抵达了合黎山脚下的汉军营垒。
说是营垒,其实已经是一座小型的要塞了。
这座要塞依山而建,虽然简陋,但却也是有模有样,城墙高达三丈,以坚石筑成,城墙之上,设有数十个箭楼,还摆放着数具床子弩。
考虑到汉军得到合黎山控制权,不过一年,就已经能在此建设出一座这样的营垒,这确实很了不起!
剧孟望着此城,点了点头。
此番他先期来此,首要目标,就是先在合黎山周围建立一个稳固的控制区。
有了这样一座营垒,就有了一个立足点。
“北地郡合黎山校尉陈武,见过将军!”
对于援军的到来,陈武和驻守于此的合黎山守军,非常高兴。
他们受命天子,驻防于此,孤单和寂寞,充斥了他们的身心。
距离他们最近的一座汉家边塞,还在数百里之外的大河之侧。
如今,一下子迎来如此多的手足同袍,自是人人欣喜不已。
更重要的是——援军的到来,说明了朝堂已经决定对河西下手了。
他们甘愿远离家乡和故土,不远千里来此,为国守土,等的就是今天。
陈武更是兴奋的脸色涨红。
他知道,自己赌对了!
作为一个寒门子弟,出身并不好的他清楚,这一战,足以决定他和他的家族的未来!
……………………………………
数千里外,迎着塞外的风沙。
陈须的大军行进在一望无垠的荒原之上。
在经过了数日的行军后,此刻,陈须的军队已经抵达了后世的西辽河流域,科尔沁草原。
这里是一片之前诸夏军队所从未踏足的富饶之地。
水草丰盛,草木繁荣。
陈须将大军驻屯在一座无名的山谷之侧,等待着斥候回来报告侦查的情报。
在一天前,陈须的军队派出的斥候,在此地与一支胡人部族遭遇,一箭未发,这个小部族就投降了。
通过此部,陈须得知,此地本属于匈奴右贤王的秋季牧场。
自匈奴北撤后,为林胡所占有。
林胡人的势力很强大,足足有数万部众,其部在一个月前,向东撤退,如今也不知道撤去了哪里?
但这些人供出的另一个情报让陈须和他的军官们血脉偾张,兴奋不已。
这就是——此地曾经生活的部族,是农耕和游牧相混合的部族。
换句话说,这里的人,既会种地,也能放牧!
这可太好了!
种植园里的雇佣工,可就缺这样能够熟练伺候庄稼的能手!
必须拯救这些在化外蛮荒不毛之地,茹毛饮血,不识王化的夷狄,将他们引入中国王道的正确道路!
至于那个所谓的林胡?
嗯,正好作为大军在此行动的资粮!
此番出征,陈须没有携带太多军粮。
他只带了大约一个月左右的干粮和草料,这是为了能够更快速的追踪敌人,也是他早就打算好了,从敌人那里抢夺粮草的战略。
作为一个优秀种植园主,陈须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浪费!
( 我要做皇帝 p:///2/2993/ )
第一千五百四十节 最后的林胡王 1
林胡,一个无比古老的部族。
林胡人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殷商早期,成汤时代。
在春秋战国之际,林胡人一度非常活跃。
他们曾经甚至对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边防构成了严重威胁,至李牧时代才被摆平。
不过,今天的林胡,早已经与过去的古老部族,没有了什么关系。
如今的林胡部族,基本上大部分的成员,都是旧匈奴人,尤其是以尹稚斜父子的铁杆为主。
当代林胡王儋林蛰带着自己的部族,在一段河畔,暂时扎下营盘,好让牲畜和部众都能喘一口气。
没办法,在草原上,一个部族的迁徙,从来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尤其是对于林胡这样有着数万人口的大部族来说,选择向哪里迁徙?迁徙过程之中保持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是决定部族生死存亡的关键。
对于部族首领来说,带领部众,找到一个水草丰盛,适合放牧的天堂,就是他们的全部职责。
但,今年有些例外。
在往年,各部在此刻都会从西到东或者由北至南进行迁徙,以追逐水草。
但,如今,林湖人不得不逆常理而行,选择了向东方的草原深处撤退。
他们放弃了在南池一带的牧场,一路跋涉上千里,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到此地。
其实,就是在赌博。
赌汉朝人不可能追这么远!
赌此地必定会有肥美的草场和青青绿草。
儋林蛰,赌对了第二个。
此地,确实是一片繁荣的草场,水草丰盛,河流密布,甚至还有许多的小池塘和沼泽湿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