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我要做皇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要离刺荆轲

    颜异来抓这个事情,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颜异的地位,在儒家内部很高。

    至少在现在,他依然是儒家各派系都认可的‘贤士’。

    他站出来呼吁,最起码可以影响齐鲁吴楚一带,满脑子理想和热忱的儒生们。

    特别是楚诗派、鲁儒派和齐诗派这几个‘国际主义’派系。

    尤其是楚诗派,在过去数十年,楚诗派的学者和门徒,暴霜露,跋涉数千里,深入南越、闽越和西南夷之中,传播王化,他们将中国文明带到了群山之间,沼泽之中与丛林深处。

    今年春正月,西南夷各国朝觐长安,使者们,都是一口顺溜的中国雅语。

    还有人甚至对《春秋》典故可以信手拈来,于《论语》名句,甚为了解。

    简直可怕!

    至于鲁儒派,这个学派,现在但凡想要复兴,想要有所作为,他们唯一的突破方向,就只有幕南各部了。

    也独有幕南各部的牧民和贵族,才有可能会信他们的那一套了。

    至于鲁儒未来会不会因此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刘彻一点都不担心。

    因为,等到鲁儒派在幕南培育好基础了,公羊派和谷梁派,必然会兴高采烈的去摘桃子。

    即使鲁儒顶住了公羊与谷梁的压力,他们想要重回巅峰,也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而鲁儒派学者,虽然迂腐、落后,固守成规,没有进取心。

    但是,作为传道者和传教士,他们是合格的。

    就像后世的西方殖民者,他们最犀利的传教士,恰恰是最保守的天主教传教士。

    因为,唯有保守,才能有信仰和热情。

    放鲁儒出塞,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可能会有傻缺,跑去北匈奴,要做卫律赵信。

    不过无所谓了。

    就算有这样的傻缺,跑去北匈奴,想做卫律赵信,以鲁儒的能耐,也只能是带崩北匈奴。

    北匈奴现在需要的不是儒生。

    他们得要一个法家大能,来主持改革,并且制定百年计划,他们得要一个墨家高徒,主持各种技术开发和改进,来奠定一个庞大的军工制造业的基础。

    他们还得要一个孙子吴起,来重组军队,训练士卒,奖励军功。

    最后他们还得幸运的找到一个苏秦张仪一样的纵横家大能,为他们纵横捭阖,拓展生存空间,争取发展时间。

    他们最不需要,对他们最没用的就是儒生。

    倒不是儒生无用。

    而是儒生不能救世。

    能拯救世界的,也从来不是儒生。

    正如中国历史上,每逢国难,儒生都是打酱油的。

    站出来拯救文明,救天下于水火之间的,不是朱元璋这样的草莽英雄,就是李世民这样的世家贵胄。

    独独没有一个儒生,曾经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

    看清楚这一点,刘彻就对儒生可能会投靠北匈奴的事情,毫不担心。

    他们爱去就去呗。

    颜异却是非常兴奋。

    他最喜欢和最爱的就是这样的工作了。

    教化夷狄,救民于水火之中,这很符合儒家的理念,更对他的胃口。

    更重要的是这个事情,不需要靠行动,只要带个嘴巴就好了。

    论嘴炮,颜异还未怵过谁!

    当下,颜异就拜道:“臣谨奉圣命!”

    “善!”刘彻满意的点点头,对颜异道:“爱卿去告诉诸生,能去幕南,教化夷狄者,皆授以两百石博士之官,期满五年,归来者,皆入太学受教,朕当亲临而嘉勉之……”

    支教老少边穷地区的人才,当然要给待遇给地位了。

    总不能,让人家拿着理想当饭吃吧?

    况且,这是国家行为,也是为了刘氏统治的稳固。

    所以,刘彻也毫不吝啬。

    左右,现在博士官已经泛滥了,再泛滥一点也没有关系。

    最好搞一个博士不如狗,六百石满地走!

    “另外,凡自愿前往幕南教化者,朕会命少府和宗正,铸一铜符,以嘉其劳,执此铜符之家,可岁免役两人,免田税一百亩,免口赋三年,可列市贾肆……”刘彻想了想,补充了一个优惠政策。

    这是为了免除这些儒生远赴塞外后的后顾之忧,使其家族即使没有了他,依然能够生存,甚至能过得更好!

    这是为了激励后来者,使他们前赴后继,前往四方,前往万里之外,传播诸夏文明,建立一个超级文明圈,辐射整个亚洲!

    颜异闻言,却是非常高兴,有了这些政策,那么,儒生们的热情必然高涨。

    尤其是鲁儒一派,一定会特别兴奋!

    颜异知道,鲁儒一系的存残者,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一块全新的沃土,以此求存。

    毕竟,他们现在日子特别难过。

    在鲁国,不仅仅受到了鲁王刘端的刁难,更遇到了谷梁派和公羊派的排挤与打压。

    公羊派和谷梁派,对于鲁儒这个过去的老大哥,落井下石,极尽一切打压。

    就差没有告诉鲁儒诸生:死掉的鲁儒才是好鲁儒!

    在这个压力下,鲁儒诸生,曾经寻求前往安东发展,结果被杂家一巴掌拍回来了。

    他们又想去南越和闽越求存,结果被人家嫌弃了。

    南越王赵佗甚至直言:吾国不需尔等庸碌无为之辈,图扰士民清净。

    连西南夷的夜郎王也表示:鲁儒什么的,太没有逼格了,俺们要学就要学荀子儒。

    ( 我要做皇帝  p:///2/2993/  )




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五百五十六节 周亚夫致仕(2)
周亚夫与郦寄又闲聊了一些朝中事务、坊间流言,直到夜幕时分,郦寄方才告辞。
郦寄刚刚出门,就看到了有宫中使者乘车而来,连忙立在一边。
“是太皇太后的亲信长秋宫郑全啊……”郦寄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在先帝时期,一度权倾朝野,代表了东宫脸面的大宦官。
自元德五年以后,这位曾经影响力举足轻重的大宦官就低调了起来,甚少再出现于人前。
但郦寄丝毫不敢有所懈怠,连忙上前问礼,拜道:“故人郦寄见过郑公……”
郑全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宦官,长着一副慈眉善目的容貌,皮肤白皙,说起话也是细声细语,他见到郦寄,连忙从马车上走下来,还礼拜道:“刑余之人,不敢当君候之礼……”
郑全根本不敢在郦寄面前托大。
谁不知道,今日的曲周候虽然早已致仕,甚至很少参与朝政了。
但,他曾经连续三年出任武苑祭酒,总监武苑内外大小事务和教学安排。
直到去年方才因病请辞了武苑的职务。
自武苑创立至今,这个武苑的元老,先后带出了数百名将官。
其中不乏有着食邑五千户的列侯!
有着这个背景,曲周候纵然身无半职,但其影响力,却已经超越他在朝之时。
每年节庆、郦寄生辰,曲周候候府前那排的长长的队伍,就是这位老将地位的证明!
“郑公今日来长平侯府,可是奉了东宫的懿旨?”郦寄试探着问道。
作为老将军,郦寄与东宫的关系一向很好。
甚至可以说,相当的好!
这也是汉室政治的传统了,致仕老臣,常常都会依附于东宫羽翼之下,而东宫也会关注和保护这些老臣。
两两相合,互为依靠。
也就是这几年,东宫隐于幕后,不再干政,老臣们去求见和请安,也只是与东宫方面打个照面就各回各家。
但,双方的情分和香火情都在。
所以,郑全也没有瞒郦寄的意思,也不需要瞒,他笑着道:“不瞒君候,奴婢确是奉了太皇太后的懿旨来长平侯的……”
“太皇太后要赏长平侯什么东西?”郦寄笑问着。
周亚夫即将致仕,依照传统,天子一定会委托东宫给与致仕老臣无数赏赐和荣誉。就像当初郦寄和韩颓当、栾布等人致仕前一个月,每天都有东宫使者过府借着各种名目送东西送女人甚至送田宅。
郦寄很好奇,作为帝国历史上第一位到点致仕的丞相,同时还是政绩与声望,都直追开国名臣们的丞相,长平侯周亚夫能得到些什么样的赏赐?
郑全呵呵笑道:“长平侯受命于先帝、太宗,佐天子以治元元,功高劳苦,太皇太后甚为感激,故遣奴婢来传达懿旨——以长平侯府前之街为长平街,以长平县境内之漕河为长平河,并赐长平侯几杖,许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君前直奏等诸殊荣……”
郦寄听完,整个人都是懵逼的。
以长平侯的封号为街道之名?河流之名?
这是预示着,未来周亚夫死后必受封为神的节奏?
而且,名川大泽,甚至星宿之神,都有可能!
更夸张的是,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以及剑履上殿、君前直奏这些特权!
在今天以前,大汉帝国独有一人,享有过这些特权。
此人就是汉兴第一功臣,高祖肱骨、发小,被高帝赞为:国士无双的瓒文终侯萧何!
就连平阳侯曹参、曲逆候陈平、绛候周勃,都不曾有过这些殊荣。
而今天,周亚夫成为了萧何之后第二人。
郦寄的心里,既为老朋友感到高兴、欣慰,同时,也是酸溜溜的,很不是滋味。
他这个曲周候,特进元老,辛辛苦苦,给刘氏卖命,黑锅、白锅,好的坏的,统统背过。
但,却连个赞拜不名的待遇也没有捞着。
他心中自然有些不是滋味。
但,郦寄这些年在武苑之中,到底是锻炼了些城府出来,不再像以前一样,大大咧咧,他将这些酸楚味埋在心中,对着郑全一拜,然后乘车离开。
………………………………………………
翌日,全长安都知道了。
丞相长平侯,成为了既萧何之后,第二个大满贯得主。
很多人闻言,都是羡慕嫉妒恨。
汉家的大满贯,极为不易。
当初,北平文侯张苍辅佐太宗皇帝十五年,政绩斐然,天下崇敬,尚且只能得到一个赞拜不名的殊荣——黄龙改元之事后,这个特权被太宗收回……
而周亚夫,现在却包揽了三项最高人臣殊荣,有了这三项殊荣,周亚夫的实际地位,其实已经位于诸侯王之上,仅次于天子。
而周亚夫有了这些殊荣,毫无疑问,必定可以在青史之上,与萧何齐名,甚至说不定能与管仲相行!
“周氏富贵,恐怕将终汉不休……”章武侯窦广国闻讯,也是感叹不已,羡慕非常。
虽然说,当初高帝分封功臣,与开国元勋们刑白马盟誓:非有功不得候,非刘氏不得王,不如约,天下共击之!
而高帝则对天发誓: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爰及子孙!
可惜……
根本等不到大河如带,泰山变成一块石头的那一天。
甚至,不过数十载,那些许诺与汉室同存的侯国,就一个个消失了。
除掉因为绝嗣这样的不可抗力因素而失国的列侯外。
其他大部分列侯,都是被刘氏天子亲手废黜甚至处死的!
开国列侯一百五十余,惠帝功臣、太宗功臣、仁宗功臣累计以两三百。
但能够活到现在的,最多四分之一。
其他人都已经风吹雨打去,再无消息。
但,有一个家族,无论子孙如何作死,永远可葆富贵。
这就是瓒候萧何家族。
自高帝迄今,老萧家内部的击鼓传花戏码已经玩了四次了。
如今,很有可能,长平侯周氏家族,也将成为类似的存在。
真正的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爰及子孙!
不管子孙犯了怎样的错误,长平侯的香火和祭祀以及封国永存!
而这,是所有贵族都在追求的地位。
“吾老朽,恐怕是不可能有机会,为窦氏争取到如瓒候、长平侯这样的地位了……”窦广国在心里想着:“但,至不济,吾也得为家族,留下一个可以复家的底蕴!”
汉室传承至今,列侯勋臣和皇室之间的关系以及游戏规则都已经固定了。
一般来说,只要不是某人过于逗逼作死,惹怒了皇室,不然的话,即使其子孙不肖,坐法而死。
但凡其家族之中有人能找到宫廷贵人游说一二,一般都可以得到一次机会。
甚至,某些除了逗逼和作死之人的家族,也获得了一个改过自新的几乎。
譬如,舞阳侯家族,就是一个明证!
但,窦广国知道,这是列侯功臣和皇室之间的游戏规则,跟外戚列侯没有什么干系。
一朝天子一朝臣,何况一个不知道与自己有什么干系的外戚?
窦广国明白,自己老了,太皇太后也老了,护持不了窦氏几年了。
而窦家这些年来,颇为不顺,有些流年不利。
他原先看好的窦婴,甚至遭遇了滑铁卢,从大将军的位置上,变成了白身。
直到前不久,晁错找到了窦婴,想与之联手。
结果,天子很不爽,一道圣旨下来,窦婴被打发去了济南国,做济南王刘彘的太傅去了。
这很明显,当今天子,并不想让窦婴重回朝堂。
而现在,窦氏就一个能撑起门面的人了——南皮侯窦彭祖。
但问题是,窦彭祖只是中人之姿罢了。
守成可以,但想要他中兴窦氏,甚至在逆境之中坚守窦氏基业……门都没有!
而其他年轻一代,更统统都是歪瓜裂枣。
窦广国实在有些担心,一旦他与窦太后西去,如今这偌大的窦氏恐怕就要风吹雨打去了。
所以窦广国知道,他必须给家族留点什么遗产,以备将来。
想到这里,窦广国就忽然站起来,对左右吩咐:“去,给吾将吾家三十岁以下的男丁都召来……”
“诺!”左右立刻领命。
对于窦广国来说,他已明白,若想保证家族不衰,唯一的途径,其实只能是分散风险,分散投资。
窦氏家族,直系和旁系子弟加起来,二十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男丁,差不多有二三十人。
这么多人,天天窝在长安,斗鸡蹴鞠,或者修仙炼丹,或者游手好闲,屁事不干。
窦广国不满他们很久很久了。
他早就想将这些渣渣扔到塞外,扔到蛮荒之地去锻炼锻炼了。
如今,长平侯家族得此厚赏,刺激了窦广国。
终于促使他下定决心,不再怜悯和心软。
“没道理,陈须和陈嬌能吃的了苦,受得了罪,还能有成绩,我窦氏诸子就不行了……”窦广国喃喃的说着。
在他看来,窦氏子弟,再怎么着,也比陈须兄弟强一点吧!?
而且,二三十人里,只要出一个陈须就足够了!
为了家族基业,窦广国知道,自己必须狠心!
现在,幕南和合黎山那边,不是都要打仗,而且都需要人手去管理和治理吗?
就把这些纨绔子丢过去,让他们凭自己本身去奋斗。
奋斗出来了,那就全力扶持,趁着自己和太皇太后还在,给窦氏留下一个坚固的基础!
不止一个窦广国这样想,基本上,这一日,整个长安的列侯勋臣们,都在盘算着这个事情。
于列侯们来说,传续家业,是至关重要的。
而这些年来,列侯圈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当今即位以来,八年间,超过一百位列侯消失了。
已经没有人希望自己成为下一个了。
但没有人能保证,毕竟,刘氏天子思路广,这是人所共知的。
万一哪天,自己倒霉,正好撞上枪口了呢?
所以,无数列侯,忽然就派人去将自己的子侄,统统叫到了身边,几乎是不约而同的,许多人都打算将自己的子侄,扔到幕南或者合黎山那边去。
理由也是出奇的一致:陈须、陈嬌都能成才,都可以做成大事?你们为何不行?
但纨绔子们,如何肯答应?
各种撒泼打滚,各种使歪传,总之就是死活不答应,拼死也要赖在长安。
在纨绔子们眼里,别说让他们去幕南或者合黎山那样的危险艰苦之地了。
便是离开长安,去关中做事,也是不行的。
长安多好啊!
长安有天下美人,有天下美食,更汇聚了天下娱乐之事。
这里,可以入花街柳巷,潇洒快活,也可以与狐朋狗友,彻夜狂欢。
心情好了,就去茂陵赌马,观看赛马和马球比赛。
感觉有力气了,就去上林苑打猎,去渭河之滨游玩。
在长安,要什么有什么!
而长安之外,尽皆乡下!
就连雒阳这样的大都会,在长安贵二代们眼里,也是一个乡下集市而已,没有什么好的。
1...13291330133113321333...135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