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洪荒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心如磐石
第四百一十八章 商朝
洪荒历一万八千年,子天乙做《汤誓》,登高一呼,天下王侯响应。定国号为商,南征夏桀。偌大个九州,超过一半的土地宣布脱离夏朝统治成为商的蜀国。而剩下的那不到一般的土地,亦是人心不稳,波谲云诡。
《汤誓》之后,商都发兵,大军南下,士气高涨。商国几十万精锐大军,都是杨帆海按照当年兖州营的方式训练出来,虽然不曾修炼玄功仙法,但无论是战斗力还是纪律都超出其他部队。
这是昔日他领导北军作战的方法,用兖州营带动其他大军的信心和士气,有这样一支大军做前锋,那些各地王侯的人马亦是战斗力大增。
昏庸统治下的军队战斗力本就要大打折扣,尤其是在这人心不稳的情况下,又如何是商国大军的对手。一路南下,所向披靡,正如昔日公孙轩辕领着有熊国大军北上征伐一般,杨帆海用近乎同样的路线一路南下。
同一时刻还分兵将冀州、雍州尽数吞并,大军绕行,从三面夹击郑城。没有人想到商国的大军进攻速度竟是如此的快速,等到夏桀反应过来的时候,发现除了豫州,各地都已经失控。
哪怕是不久前攻下的荆州也改旗易帜,虽然还不曾归入商国,但已经不再以夏国属地自居。而如梁州所在,则是握兵不发。
杨帆海知道这些地方在等着什么,都想等着子天乙和履癸的军队决一死战。若是两败俱伤,他们则也是有了入主郑城的机会,毕竟他们也是公孙轩辕的后人,留着圣皇的血。
可惜,杨帆海为了这一战暗中谋划了太多年,就如同他昔日的弟子一般,用了几十年做规划,根本不会给他人半点机会。
一路南征,将各地王侯的人马超过九成都编入大军。此时子天乙风头正盛,加上这出兵本就是各国国书邀请,诸多王侯完全没有拒绝的理由,只能服从。
千军万马从南北两个方向而来,最终汇聚于豫州鸣条。这是自南营军变之后,九州内发生的最大一场战争,双方兵马加起来,超过了三百万。
这样的战争对于杨帆海毫不陌生,他经历过太多。如今从冲锋陷阵变成运筹帷幄之后,他有了很不一样的感觉。
曾经的他,只要看着前方,也只能看着前方。一个冲锋陷阵的将军在战争开始的时候是不会去考虑后方的,要做的只是击败前方的敌人。
而作为一个统帅之后,则是犹如一个神站在高空俯瞰整个战场乃至九州。他需要考虑支援、考虑后勤、考虑各方面的补给,还要能看到敌人的动作,乃至敌人的一切,从而发出可以对敌人造成最大攻击效果的命令。
履癸亲自出征,意图击败商国大军,可惜在杨帆海面前,他就跟一个小孩子一般,完全不是对手。承载了昔日兖州营的战斗方法,商国的大军就一个字:快。
杨帆海只会百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冲击夏**阵,更是令最精锐的十万大军直取履癸中营。
只知道花天酒地的履癸何时见过这等阵仗,等到缓过神来的时候,发现大势已去,仓惶南逃。
这场战争已经毫无悬念,杨帆海让子天乙亲自率领最精锐的大军追击,其他人马负责接收各地。
子天乙一路追杀,到扬州南巢终于将履癸拿下。不过他并没有杀死这个夏朝的故主,而是令人在南巢附近建了一个行宫,将履癸软禁在了里面。
鸣条之战结束,商国兵力天下再无人可比,梁州、荆州纷纷请求归顺,在夏朝的废墟上,子天乙晋位新的帝皇,号“成汤”,建立起了新的国度:商朝。
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杨帆海终于成功的培养出了一个自己想要的帝王。但这一次他没有轻易的功成身退,而是接收了子天乙给的封赏,以丞相之位留在了国都。他需要继续看着这个国家,不要让商朝重蹈夏朝的覆辙。
尽管他将治理国家的大权都分了出去,但无人敢轻视他。人人都知道这商朝的天下可以说完全是他打下来的,而那些最精锐的大军也是以他的命令马首是瞻。
明明不搀和政事,可所有人有什么问题的时候都会将奏折送到他这里来,便是子天乙也默认了此事。
杨帆海为这些事情无奈,因为他的确不想去管治理国家的事情,只要那些人不是包藏祸心,哪怕是个庸才也无妨,商朝总会慢慢进步,他所要看着的只是帝君而已。
但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哪怕你无心,可你在这个位置上就不能操心。杨帆海并不希望事情如此发展,可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这个身份,伊尹,已经成了华夏一统九州以来第一个,也是最大的权臣。在威望上,甚至超过了成汤子天乙。
商朝建国不过三年,履癸郁郁而终,子天乙将他名字做了他的谥号:桀,是为暴君。
人族的元气再次开始恢复,然而正如启之后气运受影响了一般,夏朝的大王寿命都不再很长,商朝的也是一样。子天乙在位不过十几年,便寿终正寝,因其长子早逝,因而由其二子外丙继位。
外丙比子天乙寿命更短,竟是只做了三年帝君便一命归西,其弟弟中壬继位。中壬虽然比外丙好些,可惜依然短命,不过四年又是寿终正寝。
更为麻烦的是,中壬死去的时候,并没有定下太子,令商朝一下群龙无首。而且子天乙之后的继任者一个个短命,令天下生出谣言,说子天乙这一脉并非公孙轩辕血脉,承受不起帝皇之位。
天下一时间又是暗流涌动,波谲云诡,各地王侯都有了反意。朝中大臣无奈,只能尽数聚集到了杨帆海处请他出来主持大局。
杨帆海本是没有插手天下局势的想法了,因为不想太过干扰天下,所以哪怕看着子天乙和两个儿子死亡也没有做什么,甚至他自己还有了离开的打算。可商朝这般局势实在不是他想要的,继续下去的结果怕是不亚于一场九州大战,无奈之下,又是站了出来。
立子天乙长子之子太甲为天子,定下大统。调遣最精锐大军驻扎在昔日建木断绝之处,威震雍州和荆州王侯。这两处王侯不反,天下其他各地王侯绝不敢起兵。
又是拿出弑神枪再次导演了战神旨意之事,借自己的话证实了子天乙圣皇血脉的事实,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商朝纲常再次恢复正常。
杨帆海本以为自己可就此停下,可没想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继位的太甲并非贤能之人,而是个纨绔。前两代帝君乃是他叔父,似乎有心让他没有君王之能,更有利他们自己的地位稳固,因而将他宠成了一个极为任性的家伙。
虽说不至于如夏桀一般昏庸,但也差不了太多了。杨帆海也不客气,直接将这叛逆的小子罚去面壁思过了三年。
一个臣子,敢罚大王去面壁,连杨帆海自己也想不到会有这样的一天,然而没有人敢说什么。这样的一个四朝老臣,而且还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权臣,谁敢说道。
三年的面壁效果不错,太甲终于老实下来,杨帆海又是让他回来继续做帝君。
重掌大权,太甲第一件事便是命令天下各处建战神庙,供奉战神。面壁思过对他影响很大,他第一次感觉到了原来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
过了叛逆期后,变得成熟起来,更是认识到自己这一脉能当上帝君不是因为自己的爷爷多有能力,而是因为战神的庇佑。自此开始,商朝上下除了敬天敬地敬圣皇,就只敬战神。
看着整个九州都在供奉自己,杨帆海有种说不出的异样感觉,但他没有阻止,并非是要贪这些虚名,而是因为这种供奉不仅仅能让自己的信仰之力更为强大,还能压制截教和阐教,转移信仰,令这两教无法影响商朝政事。
太甲似乎打破了父辈的宿命,虽然并非长寿者,但不再如他们那般短命,在位了二十多年方才驾崩,其子沃丁继位。
杨帆海感觉自己伊尹这个身份实在是活了太久了,再看到天下稳定,便佯装寿终正寝。但并没有就此离去,而是换了其他身份继续活在商朝的官场上。
太甲之后的帝君似乎都继承了先祖的短命,或是几年,或是十几年,只有寥寥几个达到了二十年的。
几百年时间,帝君一个换一个,便是商都也因此改变了好几次。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帝君的更换令皇权变得不再如曾经那般让人敬畏。各地王侯如此,百姓亦是如此。
因为消息传递不够通畅,甚至还出现过今天得到消息某个王室继位,几天后又得到消息,帝君再次换了。
杨帆海一直在暗中看着,天下虽乱,但并非民不聊生,各地的治理也并不昏庸,最多就是帝位不稳。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他不会直接插手,只是在暗中推动一些事情而已。
本以为可以一直这般,直到出现一个贤能帝君再重整朝纲,可没想到麻烦事情还是来了。
( 征战洪荒 p:///3/3921/ )
第四百一十七章 暗中经营
听说伊尹是带着战神决定而来,子天乙终于改变态度,请其上座。⊙
又是躬身一礼:“还请先生明说。”
“君上请坐!”杨帆海也不客气,直接一屁股做了下去。这一族,除了公孙少典和公孙轩辕,其他人都是他的晚辈,就连乾荒也是他的弟子,他没有太过故作姿态的必要。
等到子天乙坐下之后,便开始与他说自己心中所想。
各方王族血脉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启开创的家天下制度,令九州兵权高度集中在了王室手中。哪怕各地的人马全部加在一起,也仅仅能与履癸手中的大军持平。
履癸手中的人马只有他一个首领,而这一半人马却是有着几十上百个首领。杨帆海已经不再是曾经一腔热血的少年,他知道将希望寄托于那些首领毫无私心的拥立子天乙是不现实的,也是愚蠢的。
这将是一场军事政变,上一次类似的事情是发生在大禹之后。启用这样的方式杀死了伯益,从而开创了夏朝。
不同的是,那个时代并没有家天下的思想,启的威望和手中的兵马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超过伯益的,而如今的子天乙与履癸还差了太多。
这反抗的第一步就是积威望,积仁德,只有得到了天下百姓之心,才能得到军队之心,才能更顺利的坐下这华夏正统的帝位。
第二步则是吞并,既然其他王族弟子不会毫无保留的相助,那就将他们的地盘吞并。就如同昔日有熊国吞并各州国家,最后足以与朱国和巫族对抗一般。
这一步说来简单,但做起来却是比第一步还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更多的势力,但同时也不能引起履癸的警觉,一旦他忌惮了,局势就危险了。
……
杨帆海说的很详细,子天乙也听得很认真。其间除了让人送来吃喝,再无人来打扰,这一场会谈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夜方才结束。
本就心有壮志只是不敢表现,如今得了战神旨意,子天乙感觉自己梦想终于看到了希望,对于这个叫伊尹的也是极为欢喜。会谈结束后的第二天,就宣布拜伊尹为相,直接将自己的整个封地交给了他管理。
杨帆海虽然昔日是个将军,但这些年来下见多了世间勾心斗角,尤其是南营军变被乾荒狠狠地上了一课后,更是放下姿态,认真学习。这治理天下之本事,虽然是比不得公孙轩辕、昌意和乾荒等,但也不是一般君王能比。
开良田,拓荒地,高筑墙,广积粮,期间暗中用了不少神通,令兖州风调雨顺,使得国泰民安。
等到时机合适,又是开仓济世,借助各地难民。消息传开,天下百姓闻风而动,令兖州人口充实,远胜相邻各处。
同时还让子天乙造势,在部下以网捕猎之时,刻意撤去三面,只说那些猎物愿意向左逃的向左逃,愿意向右逃的向右逃,只有那些只知道向前死不悔改的才会被捕猎回去。
此事传开,天下人皆传言子天乙乃是天下最有仁德之人,连禽兽都受他庇护,何况是人。有心造势之下,此事越穿越开。
仁德汇聚,开始着手吞并之事。此事并不容易,只因为各地王侯皆是公孙轩辕的后人,一旦开战就是手足相残。除了当今姒姓王室可名正言顺,其他各处都是逆谋不轨,谁也不敢落下这等罪名。
杨帆海正是思索如何行此事的时候,一个叫做葛的部落给了他机会。这个部落的首领也是公孙轩辕后人,不过时运不济,被封在了北荒苦寒之地。
洪灾过后,其他地方都恢复了生产,只有这等地方依然一塌糊涂。以往这种情况,都是王室调拨钱财物资过来,可如今的帝君乃是履癸。这个暴君不仅没有拨钱财,反而还大肆搜刮。
对于各地王侯而言,祭祀天地祖先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谁也不能例外,包括履癸。而祭祀是要花费很多东西的,葛的首领也是无奈,自己都养不活了哪能干其他,竟是停止了每年的祭祀。
杨帆海让子天乙前往责备葛的首领,再调拨了大量物质前来相助。
本是想让葛部落的人用这些物质来祭祀天地祖先,可没想葛部落的人却是将送来的牲口都杀了吃了。
子天乙再次前方责备,眼见葛部落的确艰苦,又是调拨了大量物资前来。
身处苦寒之地,民风彪悍,葛部落的人不仅没有感恩,反而让族中勇武暗中扮成强盗,半路将子天乙送来的东西给抢劫了。
这正是杨帆海想要的结果,立刻发兵,一举将葛部落给灭了。
葛部落并不大,对于子天乙而言,重要的是王室的态度。这番出兵本就名正言顺,与预料的一般,履癸那一方果然是没有什么反应。
杨帆海又是找了各种理由,继续出兵,将整个北荒之地的部落尽数吞没,不过五年时间,兖州青州以北已经尽归子天乙所有。
这般动作很快还是引起了王室的注意,履癸发来圣旨宣子天乙入朝。
此事人人看出凶险万分,子天乙也是犹豫不决,但杨帆海还是劝说他遵旨入朝。与预料的一般,刚到郑城,子天乙就被履癸着人拿下,关入大牢。
杨帆海一路暗中保护,子天乙虽然吃了不少苦头,但并没有生命危险。又是派使者入朝,贿赂宫中大臣。
什么样的大王就有什么样的臣子,尤其是那妹喜,本就是有施族人,带着对履癸无限的恨。内外一起,一番蛊惑之下,履癸果然是将子天乙又放了回去。
一切似乎又恢复了如常,履癸继续他的昏庸。只是他没有发现的是,因为这一次关押子天乙,天下各地的诸侯都已经对他无比忌惮了。可以如此关押子天乙,自然也是可以如此关押自己了。
杨帆海又着人暗中造谣,说履癸对各地王侯极为不满,有收回封地之心,子天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如此令天下诸侯更为恐慌。
兖州,子天乙府。
马车停住,子天乙下车,见得府前等候的伊尹,立刻躬身一礼:“多谢先生了!”
这一路来回,他遇到了太多次的暗杀,每一次都是有人暗中相助。子天乙不是蠢人,自然知道这暗中相助之人定然就是伊尹了。
杨帆海微微施礼,笑着说道:“有劳君上亲身犯险了。”
子天乙摇头说道:“若不是先生你再三保证不会有生命危险,我定然是不敢去的!不过若能以一次犯险来换取这九州天下,倒是值得的。”
“君上放心,此事已经完成一半了。”杨帆海微微一笑:“只等履癸招各地王侯入朝,战争就开始了。”
“战争啊……”子天乙叹了口气:“怕是又要死很多人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