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神纪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本天成

    驻守的印度人虽然剩下几十人,但面对本多忠胜和瓦西里的疯狂攻击,并没有取得什么优势,托勒密猜想他们之中武力最强的定是防守小路,被击落深渊的那些人。

    他终于又时间缓上一口气了,向下望去,亚历山大的步兵军团已经密密匝匝地攀登上来。

    先头部队已经直达小径之上!




第一百五十一章:波鲁斯的实力
    第一波抵达的士兵是弓箭手,进入唯一的通路的同时,也同样代表印度人已经进入了射程,他们立即开始射击。

    这次确实该这些家伙们倒霉了,他们纷纷中箭倒地。

    随着一些步兵跟上,登上阿尔诺斯之岩的伙伴们越来越多,十几名马其顿精锐步兵就抵得上上百人的战斗力。

    驻守的波鲁斯士兵眼见地利已经丢失,再顽抗下去定是死路一条,手上未染血的一些人扔掉兵器,跪下来投降。

    更多的人望风而逃。

    自登上山顶之后托勒密便累得瘫倒在地,喘了好大一会气,再下望去,那无尽的黑黝黝的深渊仿佛恶魔向上的一张巨口,让人不寒而栗。

    妈的,鬼才知道我是怎么上来的。他庆幸到。

    不到三天,整个大军近半数登上了大力神赫拉克勒斯都未曾征服之地。

    这令亚历山大十分振奋。

    在山顶举目望去,狄阿底斯设计制作的杠杆绳索搬运起,数十座伫立微风之中,彷如一条条巨人的手臂,将大量战略物资和武器运上绝壁。

    自亚历山大征服阿尔诺斯之岩后,附近奈萨城和太克西拉城立即派来使臣归降,表示愿意臣服于伟大的征服者。

    的确!如此天险都抵挡不住的大军,即使是多个部落王国联合,也绝对无法抵挡强大的马其顿军队。

    见到不必在诸多的小城邦上浪费宝贵的时间,亚历山大十分高兴,在接受了两座城邦进献的塔兰特银币和提供的五百名骑兵和五千名步兵之后,仍然依照惯例命令原来的首领阿卡菲和太克西利斯为当地总督,驻守原来的城镇。

    并留下一部分波斯弓箭手和战斧步兵驻守阿尔诺斯之岩。

    自己则迫不及待地带领大军继续向着印度腹地挺进。

    他决定一定要在夏季到来之前抵达海达佩斯河,与整个泛印度大陆上最为强大的波鲁斯王国进行决战。

    当前的整个形势便是,亚历山大已经征服印度的一半以上土地,以印度河为分割线。

    河西之地已经基本全部臣服于西方征服者,河东则是波鲁斯国王的地盘。

    他是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国王,拥有三百头战象四百辆弯刀战车六千名骑兵和至少五万名步兵。

    和亚历山大完全相同,波鲁斯本人并不待见守城作战,他认为这是消极保守的缩头乌龟打法。

    一场会战应该是即将发生的强烈碰撞。

    每一个人都十分清楚,只要在一场会战之中击败波鲁斯的大军,就能够完全征服波鲁斯王国,而整个印度就会完全落入亚历山大的统治之下。

    随后要进行的只不过是零星的进行少数不肯屈服的部族的镇压。

    即使军中主张继续东进的派别,还是希望返回故乡的派别,此刻重新握手言和,将心灵凝聚在一起,因为大家都完全清楚,只有在这场即将到来的战斗之中取得胜利,才有接下来再次阐述自己观点的可能。

    快速行军十天,远征军在六月抵达海达斯佩斯河西岸。

    虽然已经算得上是迅速无比,但仍糟糕地没能避开印度这该死的潮湿的雨季。

    大雨滂沱而下,使得不带头盔的人几乎完全看不清前方。

    几乎所有人的盔甲都进了水,全身的衣服湿漉漉地紧紧贴在身上,每一步都陷入泥泞之中,更是让人大为光火。

    经过一日一夜,不逊于作战的斗争士兵们才在湿滑的泥地上完成艰难的扎营,在整个营地之中,即使掺杂着哗哗作响的雨声,还是能够清晰可闻海达佩斯河轰鸣奔流的咆哮之声。

    亚历山大带领主要将领对整个河流进行观察。

    海达佩斯河水在汛期上涨的十分厉害,河面之上宽约一千腕尺,深度不可测量。

    冒着雨雾,将领们仍能看见波鲁斯王国的大军已经在河的对岸进行了布防。

    虽然印度人拥有本土作战之利,却仍然被糟糕的天气和泥泞的地面所困,依稀能见印度战象的身影和嘶吼之声,对于与他们的骑兵,能够推算得出体型相当庞大,远远强于波斯人的战象。

    和料想之中的完全一样,波鲁斯早已命令将一切可供渡河的船只全部焚毁。

    而亚历山大随军携带的牛皮伐完全不能够在如此湍急的河水中使用。

    必须运用划桨船的动力拖拽,才能使得皮筏稍有用处。

    塞萨里人狄阿底斯的战船仍然在陆续抵达之中,这些庞然大物被拆成三截,用马车进行运输。

    其中有几艘竟然是拥有三十支大桨的大船。

    在这种天气之下,是无法进行作战的,无论是亚历山大还是波鲁斯,起码需要等待地面稍许干燥之后。

    亚历山大无法想象自己的伙伴骑兵的马蹄陷在泥地里打滑的感觉。

    好在在充足的后勤给养之下,亚历山大并不急于发动一场伊苏斯式的生死一搏的战斗。

    相对于平原作战和攻坚的攻城之战,马其顿人不得不承认自己最不擅长的,风险系数最高的就是渡河作战。

    从水路进入到陆地之时是最为凶险的时刻,这档口,无论是马其顿大军最为擅长的伙伴骑兵的突击,还是无坚不摧的马其顿方阵都不能立即发挥作用。

    此刻波鲁斯的大军若能好整以暇地全力进行攻击,面对战象和弯刀战车组成的混合部队,将马其顿士兵逼回河中,那边成了灭顶之灾。

    这在现在已经并不遥远的炎黄大地之上早有一名名震千古的人在著作中说过: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这就是孙子兵法的行军篇。

    这一点宋襄公和韩信应该都深有体会

    可以说亚历山大的大军现在就是所谓的客,只要稍有闪失,千万士兵的尸骨就在永远留在这里喂鱼了。

    于是伴随着亚历山大营帐之中,滋滋作响冒着欢快油花的烤肉和当地土著酿造的烈酒,怎样避开波鲁斯的围堵,登上东岸,在最短时间内展开阵型进行打击,成为了诸位将领在填饱肚子的同时必须解决的第一难题。



第一百五十二章:亚历山大的疑兵之计
    抵达海达斯佩斯河的第三天,阴云逐渐散去,暴雨停息。

    这片大陆的奇热再次发挥它的作用,气温使得水汽快速蒸腾,尽管带走一些热量,却很快再次进入酷热难当的节奏。

    隔着河岸望去,波鲁斯的部队在河岸处整齐排列,士兵穿着轻甲,甚至是完全**上身,大概防守三公里的正面。

    显然波鲁斯对待整个河流的地理环境更为了解,他选择河流几折之后,水速较为平缓的的地带设防。作为假想的登陆地点。

    由于河岸两侧的地势较为平缓,几乎完全没有遮挡,对方的行动均在侦查部队的眼里暴露无遗。

    波鲁斯那巨大的战象部队,矗立在阵列之中,弯刀战车显然隐藏在阵列之后,作为机动打击部队。

    敌人的布阵,留给马其顿远征军一部分潭头阵地,这恰恰证明了波鲁斯的老道,设想就是留给反击部队清晰的视线,其次是保有冲锋的适当距离,最后则是打上亚历山大的登陆部队一个立足未稳。

    面对好整以暇,守株待兔的对手,硬拼显然是不明智的鲁莽之举。

    于是亚历山大开始尝试命令抢渡部队进行机动移动。

    他先是带领伙伴骑兵向河水逆流的北方移动,波鲁斯的部队见状,也同时向北方移动,亚历山大立即命令整个部队向着相反的方向,顺流的南方移动,敌人也赶紧掉转头同向封堵。

    很快,聪明无比的亚历山大就看出其中的学问。

    波鲁斯的部队最为依仗的战象和战车部队,也恰好是他的软肋。

    大量的步兵和弓箭手完全依靠战象作为自己的攻防依托,但是移动缓慢的战象和战车在机动中成为拖累速度的累赘。

    亚历山大一直信奉的进攻优势也能在此发挥作用。

    在冷兵器时代,军事将领们往往认为防守的一方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优势,显然波鲁斯就是如此。

    温泉关斯巴达人封堵波斯帝国百万大军的壮举太过深入人心。

    但可惜那仅仅是极为特殊的情况之下的真理。

    条件就是唯一的狭窄的交战地点。

    而主动进攻的优势则体现在,宽阔的正面战场之上。

    举例说明:就是假使敌人拥有三个方阵的兵力,但是他却需要防守两个登陆点。

    亚历山大一方虽然只拥有两个方阵的兵力,却能自由选择进攻的方向。

    敌人只有集中全部三个方阵的兵力才能较对方形成优势,但这样做的代价就是放弃另外一个地点的防守,如果一旦押注失败,代价则是绝对的惨败。

    若采取折中的防守办法:每个地点均布置一个半方阵的兵力,则面对敌军两个方阵的全力进攻就会处于劣势。

    换而言之,战争进攻的主动性利用了时间和空间上不可跨越的藩篱,形成了优势。

    防守军团的空间差距,实际上造成了时间的差距,援军赶到之时,往往一场战役的胜败已经确定了。

    亚历山大正是运用这种铁则的高手。

    而在托勒密脑海之中突然有一道闪电掠过:如果有一天,人类可以通过一种神奇的办法能够快速到瞬间转移自己的部队,整个战争的理念就会被改写!

    仅仅只是一瞬间!托勒密不由自主地笑了笑,这显然是只能在神话故事中才能办到的事情。

    一个计谋立即在亚历山大的脑海里产生了,他命令阿明斯塔作为临时的指挥官,继续带领两千名伙伴骑兵继续沿着海达斯佩斯河西岸来回移动,半天之后又由其他将领接替,所属部队也逐渐暗中进行替换,达到全天来回折腾疲惫敌军的目的。

    剩余的将领则全部返回营地饮酒或是休息。

    直到折腾至第三天,波鲁斯终于忍不住了,眼不见心不烦,率领绝大部分士兵后撤扎营。

    远远望去,那匹最为豪华装饰的高大战象抽身而退。

    仅仅留下不足三分之一的步兵和稍许骑兵在河岸处担任警戒。

    印度人被马其顿牵着鼻子走,显然会耗费更多给养。他们的数百头战象,每天凭空消耗的食物无以计数。

    从渡河作战的预判来看,亚历山大从船只下水,登船,再到渡到河岸,至少需要半日的时间。

    波鲁斯认为自己完全没有必要一直陪着马其顿人所谓的疑兵之计玩耍。

    他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对登陆敌人反击。

    就在此刻,远征军才开始真正的布置抢渡战术。

    塞萨里工匠之王狄阿底斯的五十艘三十桨的大木船,足以将两千五百名伙伴骑兵一次性渡过河去。

    步兵和弓箭手则可以用八桨小船进行渡河,加上大量牛皮裹住谷壳的筏子,一次性登陆的士兵完全可以形成可观的战斗力。

    亚历山大将全部大船隐藏水草丰茂的地方,尽管印度人观察哨,完全清楚对方必有船只用以渡河,却完全不知道集中在何处。

    整个海达斯佩斯河的水草丛简直太多了。

    抢渡点的选择成为了整个战役胜负的关键。

    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公开阐述自己的办法,而只是命令将全部渡河工具拖进一个海达斯佩斯河的一处岬角后面,之前勘测河流沿岸对抢渡有利,只有这个岬角和河中一个非常小的岛屿,上面生产一些繁茂的树木,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遮蔽作用。

    整个大军极力开始准备渡河,营地之上顿时喧闹起来,河对岸的印度人自然看在眼里,但之前亚历山大的不断折腾却使得他们无法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对手是否是真的要渡河;要在何时何地进行渡河。

    尽管托勒密深信不疑:皇帝仍会取得这次战役的胜利,但似乎更多的人显得毫无把握。

    对于亚洲象的恐怖印象,远远胜过波斯帝国的高加米拉决战。

    印度人的大象体积更大,数量更多,训练也更为有素。

    马其顿将士面对的困难还有东岸敌人的阻击,这让习惯列好阵型作战的士兵们十分不适。

    一言论之,大多数士兵似乎已经不那么坚定相信亚历山大会给他们带来不可思议的胜利了。

    亚历山大大帝本人也清楚此次战斗绝不会像之前那样以极小的损失换来敌人的惨败。

    大量的牺牲和损失在所难免。

    在托勒密整理自己的作战装备的时候,皇帝来到了他的面前。

    我们午夜开始进行渡河准备,拂晓时分开始渡河作战。亚历山大说道。

    完全清楚,我的陛下。托勒密说。

    亚历山大点了点头,一挥手,三位侍从官员捧上两个巨大的布包。

    正在托勒密不知所以的时候,他掀开了包袱的一角,一副纯白色的胸甲,和高高的红缨头盔显露出来。

    这不是你的盔甲吗?托勒密惊讶道。

    一点没错!你的主要工作就是穿着这幅盔甲进行作战!亚历山大说道。



第一百五十三章:海达斯佩斯会战
    在此之前,托勒密丝毫没有想到自己能够成为亚历山大在本次会战之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亚历山大所用的办法正是分散兵力,以起到迷惑波鲁斯,使其判断主攻方向的失误,从而起到奇袭求胜的作用。

    不得不说亚历山大之所以成为亚历山大大帝,不仅仅只是因为他的勇气和智慧,在很大程度上他对于大战的把握天赋在于利用自己些许的优势进行一场豪赌,幸运的是他竟然是每次赌博中的胜利者。
1...7172737475...1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