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时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老老王
——此言一针见血、直捣核心,让王秋就此沉默下来。
然而,虽然赵桓对这云上城市的建筑式样、花草风景等等都甚是满意,但也有一点略嫌不足。
“……真人,此等天上宫阙、云中街市,实在是美轮美奂。只是此地颇为冷清,缺少人气,实为不美。不知朕可否带些宫人和近臣上来,以备日常洒扫,随身服侍?
“……呃……这个……此等小事,陛下请自便。这云上地方广阔,容纳几千人也不成问题。”郭京答道。
“……多谢真人!只是这当中又有一桩难事。如今宫中只有朕一人修成大道,能够腾云驾雾、飞翔苍空……所以,总不能让朕亲自担当脚夫,把内侍和宫女们一个个抱上去再抱下来吧!”
“……哦,原来是为了解决这云中都市与地上皇宫的交通问题?陛下无需多虑,贫道早有准备!”
郭京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然后取出一堆鸟头帽子,塞到赵桓手里,“……这里是五十顶鸟形帽(见大雄和长翅膀的勇士们),只要戴上它,就能从背后长出翅膀,自由飞翔……还请陛下选拔心腹之人,装备此物,训练飞行,以便于日后上天服侍。但切记要妥善保管,千万莫要落入歹人之手……”
“……多谢真人,朕知道此事之轻重……”皇帝笑着点头应道。
但是再接下来,关于这座云中都市的命名问题,众人又起了争执。
“……空中花园?”郭京提议道。
“……不好,‘花园’二字不够贴切——这座云中都市怎么可能只有这么小?”王秋立即反对说。
“……天空之城?”哆啦a梦随口说。
“……太直白了,不够文雅,毫无仙风。”皇帝赵桓皱眉摇了摇头,“……此事还需召集文臣,查阅经典,集思广益,细细推敲,才可最终定论。至于在此之前嘛……就暂时先叫‘新东京’吧……”
※※※※※※※※※※※※※※※※※※※
另一方面,大宋的太上皇,宋徽宗赵佶,却站在另一座截然不同的“仙人居所”里面,傻傻地发愣。
——四四方方的巨大地下室,毫不透风的密闭空间,除了一个通往地面的精钢小门(保险防盗门)之外,没有一扇窗户或天窗。不过这个地下空间却并不阴暗,因为洞顶散发着明亮的白光(发光苔藓)。
虽然以北宋时代的建筑能力,这样塞得进一个村子的巨大地下室可说是堪称奇迹。但问题是,这个所谓的仙人洞府,居然当真犹如雪洞一般,既无飞檐斗拱,又无雕梁画栋,更无字画陈设……只是在地下室的中央,铺了几张地毯,草草安置了一些桌椅床榻,外加火炉一只、水缸数口,以供太上皇日常起居之用。
“……这就是我那皇儿为朕修筑的仙人洞府?居然这般寒酸简陋?”宋徽宗不可置信地惊呼道。
“……正是,这就是官家为太上皇精心准备的仙人洞府!”押送太上皇来此“修仙”的那位太监,皮笑肉不笑地答道,“……陛下尽可以在此隐居避世,远离红尘,修习仙道,绝对勿须担心会有外人打扰!”
“……岂有此理!这等粗陋地洞,算得上什么仙人洞府?说是地牢还差不多!”
宋徽宗立即就理所当然地怒了,“……快把那不孝子给朕叫来!”
“……启禀太上皇,官家正在天上的云中仙府设宴作乐呢!一时半会儿怕是没工夫来看您。”那位宋钦宗的心腹太监,却是冷笑着答道,“……还请太上皇安心在此修道,莫要再想着外面的世事纷扰了!”
于是,伴随着宋徽宗的愤怒咆哮,唯一通往地面的那扇小门缓缓合拢,将他彻底关在了这地下深处。
——而在这地下洞府的入口内侧,则矗立着一方小小石碑,上书一列金字:“第二新东京”……
接下来,在王秋的穿越之书上,则又显示出了一排闪烁的金色字符:
“……为宋朝首都汴梁增添地标性建筑(天宫和洞府)两座,获得奖励点1000点……”
( 大穿越时代 p:///2/2490/ )
第二十三章、跨越时空的收破烂
随着“新东京”和“第二新东京”的相继完工,如何收账的问题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嗯,虽然这两项传奇性工程的费用,其实并不算高——天上的“新东京”,用的是当初野比大雄建造“云之国”的剩余器材,全部成本不过3万日元;至于地下的“第二新东京”,则是埋下爆炸式地下室,轻轻一按起爆器,再用喷雾器往洞顶喷上一层特制发光苔藓就了事,从开工到竣工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但还是不妨碍如今穷疯了的哆啦a梦开出30亿日元的天价,而钦宗皇帝赵桓也点头认可了。
唉,这就是相距一千多年的技术和生产力水平差异啊!
眼下的最大问题,则是如何才能将这30亿日元的天价工程款给兑现出来?
——很显然,宋金两国激战一年多来,宋朝节节失利、大败亏输,军费开支空前浩大,再加上贪官污吏上下其手,国库早就已经被打空了。因此,钦宗皇帝赵桓实在是拿不出太多的铜钱或金银绢帛来付账。
但皇帝也不是空口白话吃霸王餐,让仙人做白工——郭真人之前不是说了吗,只要是值钱货色,什么宝石美玉、上等花木,他都愿意收下。反倒是对铜钱银锭之类的俗物,似乎不怎么看得上眼(主要是因为没有古董属性,卖不出大价钱)。虽然眼下朝廷没什么钱,但在朕的宫里,各种杂七杂八的零碎玩意儿可是不少,貌似也蛮值钱的样子,只可惜不太好变现……如今就请护国真人统统拿去抵账好了!
——大宋开国一百六十余年,那些外国使者、地方州县、内附蕃部送来的贡品,每年都络绎不绝。其中大多数所谓的贡品,都派不上实际的用场,又碍于礼制,没有皇帝发话,就不好随意处理,于是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在皇宫里日积月累,堆积如山,如今已是塞满了整整一排仓库。眼下正好一次性清仓!
嗯,在扣掉那些长了绿毛的蜜饯,生了虫子的干花,夹杂着老鼠屎的蘑菇干,发黄霉变的宣纸,还有堆放了不知多少年,发干发硬得好似红木,可以打磨成观音坐莲塑像摆到神龛里供奉的金华火腿……等等一系列令人作呕的奇葩玩意儿之后,剩下的那些贡品之中,好歹还是能翻出不少值钱玩意儿的。
而且,历代皇帝有的崇佛,有的修道,根据他们的不同爱好,收集的欢喜佛、铜漏壶、西域钱币、古剑名刀、水力天文仪器之类的奇怪玩意儿也是不少。由于皇帝的兴趣多变,历代皇帝的爱好也各不相同,这些东西在被收集进宫、把玩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被丢到角落蒙灰尘。偏偏为了天家体面,那些御用之物又不好随意乱丢,只得找个仓库堆放……长年累月下来,也是积压了相当的数量。
到了此时此刻,钦宗皇帝赵桓索性命令太监打开全部仓库,任凭哆啦a梦和王秋等人搬运。
——望着这些荒芜倾颓,不知多久没人打理的库房,早已杂草滋生、老鼠出没的庭院,还有落满了尘埃的一排排箱笼箩筐和木架……王秋在恍惚中感觉自己好像成了满街蹬三轮车收破烂的。
当然,就算是皇家的“破烂货”,跟一般百姓家相比,也是绝对称得上不同凡响。
“……纯天然龙诞香一盒,作价六百万日元;大马士革刀两把,作价一百万日元;马来西亚蛇形剑一把,作价四十万日元;象牙八根,作价六百万日元;缅甸宝石一箱,作价一亿日元;辽东貂皮十捆,作价四百万日元;御用建窑黑釉天目油滴斗笠茶具十套,作价八万日元……西域藏红花一袋,作价二十万日元;陈年胡椒八十石,作价……才只有三万日元?哎,这自动典当机的折扣度,还真是够黑的呢!
青铜镂空炼丹炉二十具,作价五百万日元;吐蕃牦牛角和牦牛皮三箱,因虫蛀鼠咬、褪色掉毛,作价十万日元;龙凤团茶十盒,作价三十万日元;伪称为犀牛角的水牛角六根,作价三千日元……啧啧,原来宋朝就已经有这样的假冒伪劣产品了啊!还有这张黄花梨打造的‘合欢椅’,根本就是一张刑床嘛!不过居然做得这般精美,连手铐脚镣都是镀金的,还挂了一排木锥子和皮鞭……莫非宋朝也有s≈ap;ap;爱好者?”
站在犹如垃圾堆一般杂乱的庭院里,王秋一边跟着众人把一件件东西丢进自动典当机,一边嘀咕说。
然而,虽说宫里堆积的贡品数量很多,但质量却是参差不齐,其中固然有一些价值连城的好东西,但同样也有许多一文不值的破烂垃圾,整体价值并没有最初预想的那么高——很多最珍贵的玩意儿,都被那些宠妃和大太监给弄走了,留下的都是些看不上眼的劣等玩意儿。
所以,在搬空了全部的积存贡品之后,王秋他们又搜集起了皇子后妃、太监宫女的旧衣服,皇帝的旧龙袍,宫殿里换下来的旧帘子,御膳房的珍贵食材……但即使是这样刮地三尺,依然还是凑不出三十亿日元的天文数字,因此又不得不拆起了那些闲置冷宫的梳妆台、博古架、香木屏风……甚至还有雕花窗框和门扇,最后干脆拆了大殿,把高级木料打造的房梁和柱子都拆走抵账!如此简单粗暴的处理手段,让王秋等人感觉自己仿佛成了暴力拆迁队,又像是日本鬼子下乡扫荡……
一直等到扫荡完原本软禁宋徽宗的龙德宫——这位太上皇如今被关到地下的“第二新东京”去“修仙”了,原本的软禁之处自然暂时没了用场——把紫檀木房梁和鎏金琉璃瓦都拆下来塞进自动典当机之后,这建造天宫的三十亿巨款才算是收齐了……啊?你说还有个哆啦a梦用爆炸式地下室在地下鼓捣出来的“第二新东京”?哦,那个粗制滥造的玩意儿,基本上算是添头和附赠品,就不用再另外收钱了……
另一方面,正当王秋他们把一处处宫苑扫荡一空,然后蹲在拆卸一空的宫殿里,累得直喘粗气之时,大宋朝堂上的衮衮士大夫们,则正在为出兵北伐、收复失地的重大问题而展开大讨论。
——自从郭大仙人祭炼出来的“神器”一炮糜烂数十里,将十余万气势汹汹的攻城金军尽数烧成灰烬以来,朝中的主和派士大夫就不得不偃旗息鼓,而主战派士大夫则欣喜若狂,占了绝对的上风。
无论对护国真人郭京抱有怎么样的看法,当前的满朝文武都一致认为,眼下金军主力尽灭,再无实力弹压境内各族,只要大宋王师一出,自然就能摧枯拉朽,一举光复河山!
但问题是,当他们真正开始策划反击战的时候,才发现了一件极为尴尬的残酷现实:
这个偌大的宋帝国,到得此时居然已经无兵可用了!
( 大穿越时代 p:///2/2490/ )
第二十四章、大宋已无可战之兵
一个社会体系由散漫的和平状态转变为紧凑的战争状态,就象是电脑的操作系统从p升级成了sa,是一个充满痛苦的经历。死机、崩溃、信息丢失等等各种不兼容的问题都会纷至沓来。
如果能够挺过来,那么一套严密高效的战时体制,将会把每一分社会资源都合理地用到战争上,对赢得战争起到极大作用。但是如果挺不过来,就有可能在敌人攻来之前,已经被自己人从内部打垮了。
很遗憾的是,宋朝自始至终一直是处于被自己人从内部打垮的状态,从来也没有过一个能够维持运转的战时体制——在整个升级过程中,绝大多数掌管键盘的程序员(文人士大夫),出于自身的短期利益,都在努力地帮倒忙,企图让电脑永远地陷入死机状态,让战时体制永远不要出现。
于是,这个文化灿烂的懦弱帝国,就注定只能从一个崩溃走向另一个崩溃,直到最后的覆灭为止。
比如说,此时的钦宗皇帝赵桓就惊愕地发现:即使入侵的金兵已经覆灭,朝廷依然没有办法收复失地!
具体来说,就是连派出几拨人去那些失陷的州县当“接收大员”都办不到!
“……真是岂有此理!眼下的朝廷居然满打满算只有一万兵马可用?而且还是连守卫皇宫的御前班直都算上了?朕到底是统辖千万百姓的中原之主,还是什么偏僻番邦小国的酋长啊?”
汴梁皇宫的御书房内,刚刚从“新东京”宴游作乐归来的钦宗皇帝赵桓,异常愤怒地敲着御案,十分不悦地呵斥道,“……汝等难道不知,若是河北之地久久不得恢复,则天下从此难安吗?”
“……启奏陛下,此事虽然难以启齿,但朝廷确实是只剩下一万兵马,只够勉强守御都城了。”
宰相何粟一脸无奈地回答说,“……臣等虽有心北伐,但朝中已无可用之兵,如之奈何?!”
——读过水浒传的同志们应该都知道,北宋有所谓的“八十万禁军”,其常备兵力规模在中国历朝历代之中首屈一指,远胜汉唐。但是这战斗力嘛……就有点惨不忍睹了。
在北宋的军事体系之中,禁军相当于国家正规军,厢军相当于地方武警部队,乡兵就是民兵武装了。
与以往的朝代不同,北宋的“禁军”并不是指代皇家御林军,而是所有国家常备正规军的统称。从理论上,禁军是不从民间招兵的,而是从厢军之中选拔精壮入伍。但从宋代中期开始,有关这方面的法令成了废纸。不仅开始从民间大量招兵,而且兵员的来源和招兵的目的,在后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
——跟其它的封建王朝一样,北宋时代也常有灾荒发生,并且一发生灾荒必然会产生大量灾民、流民。这些人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如果处理不善必定会爆发农民起义。在其它的朝代,对饥民大多是拨粮赈济或划分土地安置,但宋朝则完全不同。一旦某地发生灾荒,皇帝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放粮赈灾,而是派官员插旗招兵,把灾民中的青壮年男子都招入禁军。结果每次灾荒后,宋朝禁军的数量都会大幅度增加。
宋朝的皇帝为何要如此做呢?因为在皇帝看来,聚集起来的大量灾民是对统治秩序的巨大威胁。如果只是单纯的进行赈济,肯定会有疏漏。如官吏贪污作假帐等等,万一救助不利就会激发民变。既然如此,还不如趁机将其招入军队。因为军队的组织性是最强的,而且有专门的营房、经费保证。如此一来,既安抚了灾民,避免了民变,又趁机吸收了大量青壮年,扩充了军力,堪称两全其美。即使有人想要趁机作乱,因为灾民的精壮男子都已经被抽走入伍,剩下的老弱病残都是不能打的,就是想造反也闹不起来。
在这种思想下,宋朝的禁军迅速从国家的精锐武装力量,蜕化成了安置各种人生失败者的难民营。
——从仁宗时代开始,北宋禁军的数量急剧膨胀。到北宋末期,全国禁军数量已经达到了空前的一百万以上!加上厢军和乡兵之后,整个北宋全部军队数量达到了恐怖的二百万!!光是在首都汴梁驻扎的禁军,就爆发到了足足八十万……这就是水浒传等作品中所谓“东京八十万禁军”的由来。
更可怕的是,这个“八十万”还仅仅是军人数量,实际上还得再算上更多的随军家属——因为禁军招募了大量灾民,而灾民中的青壮年大多拖家带口,有家属要安置。于是不可思议的一幕就因此发生了:堂堂大宋都城开封,本应金戈铁马戒备森严的禁军军营,居然整天跟家属区一样鸡飞狗跳,充斥着大量老弱妇孺!禁军的士兵就在军营中跟老婆孩子过日子,甚至还开起了饭铺、茶肆等等!而这居然是合法的!!
——像这样急速膨胀的军队,很快就超过了朝廷的财政承受能力。再加上各级军官对军饷的大肆贪污,导致很多禁军官兵活不下去当了逃兵。为此,朝廷不得不允许军队做买卖或务农来自己养活自己。
由于连续一百多年没有战争,加上经济高度发达。导致京师汴梁的禁军根本没心思练兵习武。而军官整天忙着搂钱,更没心思整顿军队。士兵开小作坊,军官就开黑砖窑;士兵攒钱买地种小菜园,军官就强占土地开大农场;士兵经营靠自己和家属,军官则直接驱使士兵当苦力干活……整个京师禁军从小兵到军官,全军上下都不再习武,而是比着搞买卖种地挣钱!
发展到后来,“大宋军队企业”已经覆盖了从粮食销售到妓院的各个方面,每年都给官员们的私人腰包创造出巨大的收益,也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军费开支……但却导致了军队战斗力的彻底毁灭。
由于士兵地位低下,军官们普遍大量克扣军饷、侵吞士兵财产乃至强占士兵妻女,甚至自己将士兵的妻女****后再卖到自己开设的妓院!结果就引发了大量的逃兵。一开始,朝廷还追捕逃兵或征兵来补充兵员。但军官们却发现,自己可以趁机通过报空额来贪墨军饷!于是便纷纷隐瞒逃兵、上报虚名,甚至主动把士兵从营房里撵走,然后胡诌些假名字报上去……甚至还有死了三十多年的幽灵依然在朝廷的俸禄单上领饷之类的怪事,以至于造成了汴梁禁军严重缺员,但账面上却是一个都不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