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与殖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回忆破天
倒不是没有,而是在听闻北京沦陷,崇祯殉国的时候,多数大明忠骨已经结伴殉国了,苟活的极少。
单说北京城中,殉国名单记载,苟活的也就一个李邦华,一个高文采,之后就没了。
第一次享受到这种待遇的监国朱慈炯,还有新组的临时内阁侯询、李邦华,在高兴的时候,一时忘了郑恩,在未经郑恩同意的情况下,监国当场升这个县令王元为六品员外郎。
李邦华这个次辅兼户部尚书,更是将王元县令拉到了他麾下的户部,为户部员外郎。
之后才发现没有征询郑恩的意见,李邦华自认为自己是老师,又是扩大大明忠臣的队伍,自然不会多想。
监国朱慈炯却不是这么想的,想着没有郑恩就没有他的现在,加上自认为跟郑恩是同龄人心心相惜,总觉得这样做对不起他,眼睛一个劲的往郑恩看。
郑恩倒是跟没事人似的,明君赏忠臣,忠臣谢明君一套走完之后,郑恩走到了十几位刚刚还病殃殃,这一下被“三十万”大军差点正吓病了的人面前。
看着身材魁梧,铁甲武威的郑恩,十几位吓的跪倒在地,额头如捣蒜:“拜见王师!恭迎王师!”
恭迎王师成了他们唯一的救命稻草,心里更是将县令家人问了个遍,要不是沾亲带故,还犟不过王元,谁还来迎接这个过气了的残明啊!
现在还被吓了个半死。
郑恩知道这些人对自己也没按过什么好心,不是香河的百姓有多爱慕大顺,北京的人间地狱,谁不知道。
他们愿意迎接还是因为这个呢,只是前脚刚听说北京光复,还没来得及高兴,光复北京的监国又逃到香河来了。
对于这个临时朝廷势微,大顺虽残暴不得人心,但毕竟势大,这个临近北京、眼界更高的香河百姓,还是看的清的。
对于香河的百姓来说,更多的还是一个处于中立的状态,即不想大顺进城劫掠加残害士绅,也不想投靠大明而引来顺军的攻打。
郑恩知道他们的心思,说真的,对于原毓宗等几位天津看不清形式,还支持的失去民心的大顺很费解,毕竟时下北方府县更多的还是想保持一个名义上拥护大顺,但不让大顺进城的中立态度。
不过只要大顺再丢一次北京,这二次丢失北京之后,谁也不会再觉得大顺势大,那么大顺在天下人的眼中又成了闯贼,那么原毓宗这种人也要绝种了。
何况这第二次丢北京,极有可能是丢给了清虏这些异族,这可就是民族问题了。
只要南明不倒,天下之心就是在明不在清。
看着这些想中立的香河百姓,郑恩问了一个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问题。
“青狼,你麾下的夜不收营可有打探到顺军的情况”
夜不收营又是一个新编的营,编制是按骑兵营来的,两千两百人马,也就是一千一百骑。
郑恩从六万大军中筛选出来的擅骑之士,南船北马,北方会骑马的还是很多的,自元以来,退耕放牧,北方骡马也是极多,这也是流寇为何会动不动就拉起数万、十数万,那么多的马卒的原因。
 
104章 为何会不一样
香河县城外空地,郑恩身后是万余十二到十五岁的少年亲兵簇拥着,前面是数千香河百姓对着郑恩作揖。
香河是临近北京的一个县,又在运河要道,按前些年的标准,那是响当当的大县,一个县的人口和繁荣要超过偏远地区的一个府。
不说别的,时下的海南岛,近四万平方公里的岛屿面积,设琼州府领3个州、13个县,人口不过25万,繁华程度更是不能跟前些年香河最辉煌的时候比。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从毛文龙死后,后金没了后顾之忧,从崇祯二年开始,后金先后五次大摇大摆的入关,每一次都要经过香河,香河先后被劫掠了五次。
后金所过之处,又都是带走一切金银珠宝加粮食,还有就是人畜。
这里的人畜可不是说人和畜生,后金记载的人畜是指同一物体,什么呢可以回想一下五胡乱华的时候,那个时候也有一个类似人畜的名。
老幼和抵抗的青壮都不小心死亡了,剩下的就都是人畜了。
五次地毯式的劫掠过后,香河除了房子还依旧拥挤繁多,其它的是很少了。
数千立于郑恩的百姓,就是远近能赶到的、香河的全部百姓了,不知道有多少会在一两月后,因为头皮硬而丧命。
郑恩看着这些仅剩的百姓,心中是有些内疚的,无比的纠结要不要做接下来的事情。
“算了,死道友不死贫道,况且闯贼虽然残暴、投顺的原明军虽然不仁,有着贼过如梳兵过如篦的名气,但这梳的篦的都只是钱粮而已,一般不会要你的命的。
何况这钱粮还是自己给的,再说留在这香河,死的百姓铁定还会更多。”
郑恩小声的自语,之后下定了决心,虽然内心愧疚,面上却是无比的和蔼,始终保持着微笑。
“父老乡亲们啊!你们这是折煞我也,我郑恩不过是一黄口小儿,见乡亲们实在过的艰苦,不少已经在饿死的边缘挣扎。
才从军粮中拿出一部分给大家,又从我郑家自掏一些银子给大家。
只想大家能在这清虏与流寇交替为祸的艰苦时期,能活下去!
况且乡亲们都是忠于大明的义民啊!自监国东猎以来,香河是第一个开城迎接的。
这一年的粮食,十两纹银又算得了什么况且还有不少以文钱代替只要乡亲们能过的好……”
下定决心的郑恩说着半真半假的话,也不脸红,因为他知道,如果说话有丁点漏洞,要玩完的就是麾下的三十万人了。
没了自己,历史可能还是历史,惶惶大清,可能还是天朝上国了。
至于铜钱哪来的这还是郑恩知道麾下六万大军加一万少年亲军,及二十余万的军队家眷,竟然还有带着铜钱出逃的。
自己银子都搬不过来,还大把大把的撒,你们还带着重的要死还不值钱的铜钱,为此郑恩发动全军,将所有铜钱及破铜烂铁,全部花银子买了过来,之后一转手,送给了香河的百姓。
按人头算,总共是一年的口粮,价值十两的银钱,对于穷困潦倒,易子相食的香河百姓来说,这就是天大的恩惠,谁授与天大的恩惠,谁就是天大的恩人。
哪有不感谢天大的恩人的道理
这其中还包过不少读书人,被劫掠五次之后,读书人也是穷书生。
“父老乡亲们!我们的大军妇孺已经提前出发,我这身边只有这上万的孩儿,就不能久留香河了。
记住,拿着钱粮赶紧跑,三角淀就在不远处,如今又是春夏季节,芦苇丛生。
往芦苇里面一藏,一年的口粮再配上嫩芦苇、野菜、淀里的鱼虾,藏个三五年都没问题。
除非是我再
105章 热身之战(一)
“一味的跟实际相差悬殊的强敌交战,起到的练兵效果有限,还有可能留下阴影。
一味跟弱敌……”
说到弱敌,郑恩看了看自己麾下的七万大军,不得不跳过这个话题了。
实在是没有再比这群乌合弱的敌人了。
一群老头加小孩,两百多守一个瓮城,上万人都打不下,还有更弱的弱敌吗
“咳咳~”
郑恩用力的咳嗽一下,之后道:
“所以,这次这旗鼓相当的一万敌军一定要好好利用,争取让六军都过一下!”
“父亲,那少年亲军呢”
出身顺军孩儿兵的少年亲军代理把总、已经被郑恩收为继子的少年问道。
这一问,万余少年亲兵都是交头接耳,之后跃跃欲试,初生牛犊不怕虎,哪怕他们很多是当初那帮右安门大街上的贰臣族人,都一副想参战的模样。
谁说从小读圣贤书的少年,不喜欢男儿的热血
郑恩想一口回绝他们,又怕打击他们幼小的心灵,最后道:
“少年亲军可以上战场,不过一定是在战斗结束之后,目的是为了让他们体验一下战斗的生死存亡。”
“可父亲孩儿……”
可孩儿我上过的战场不下八十,蚁附攻打城头都有十一次,杀过的敌人十九,亲眼看着死去的身边孩儿兵不下一百,好不容易上个战场,还只是体现一下生死存亡
原孩儿兵、少年代理把总,很想这么说,可这大多数死在他手里的都是官兵,自己现在也是官兵了,再这么说好像不好。
少年代理把总话说一半不说了,郑恩哪里不知道他的想法,伸手将他搂到怀里:
“我的好孩子,我知道你们以前吃过很多苦,但是你还有很多兄弟、师兄弟,却是不知道战场的残酷。
并且战场是大人们的事!等你们十六之后,算大人了,我会让你们在战场上好好建功立业!”
孩儿兵是从死人堆里出来的,本就话不多,郑恩这一解释,还有一个温暖且满是安全感的拥抱,让孩儿兵们无法反驳。
——
华北平原大地上,地势一马平川。
临时朝廷及军属在后军的护卫下绕过战场继续前进,万余原毓宗带领的附顺军刚要追击,就被同等人马的燕云骑军挡住了路。
论人马,是同等,论人数,燕云骑军只是原毓宗大军的一半。
双方都是鸳鸯战袄,只是一方以白布裹头,其中还有不少是白色毡帽,同时这些“白头”还打着“顺”、“闯”、“原”、“娄”、“金”、“杨”等旗号。
就在这上万“白头”大军之中,原毓宗一身蓝袍,头戴白色毡帽,还别说,真有点老营兵将领的意思。
现在他也是以顺官自居,手往拦路的燕云骑军一指。
“娄总镇,金副将,杨指挥,残明逆贼真是可笑,派一些毛驴兵就像拦住我们三万大军,且不说残明溃逃之军是不是我们三万劲旅的对手,单单是身后亳侯数万老营铁骑,就能要了他们的命。”
原毓宗的万余附顺兵是好号称三万的,是不是劲旅,这个不用问,肯定不是,也就四位麾下加起来不到一千家丁还算过得去。
“你们说说,这前面的毛驴兵有多少能不能挡住我们的一次冲锋,对付这些毛驴兵,三位有没我什么高见”
还别说,一位总兵,一位副总兵,一个指挥使,看了又看,都看不出对方是多少人马。
不过远远看去,在这平坦的华北平原,还是能看到边际的,之后回头一看,已方并没有边际,对方
106章 热身之战(二)
附顺兵一方不知兵,却敢领军出战,为什么因为都知道李过的号称两万的老营骑兵近在咫尺,且感觉自己人多。
郑恩为何敢安排诸军轮流跟这些附顺兵交战,因为知道李过的实数一万老营骑兵已经劫掠南逃三角淀的香河百姓去了。
再加上原毓宗挡在了面前,随军的军属又有老弱,拖家带口的是跑不过完全没有拖累的原毓宗附顺兵的。
所以不得不战,并且郑恩还亲自指挥,当然这个亲自指挥是挂名的,指挥大权还是在骑军主将参将郑青狼手里。
战略眼光他郑恩有,论战术,或许会有一些出乎意料的鬼点子,但全程指挥,他是做不到的,为了防止意外,主要还是怎么都有些不信任一个没有历史留名的大将。
郑恩将老行伍邓世忠也请了过来,名义上与自己一起居于中军,实际上是为了意外发生的时候,接管收拾残局。
郑青狼没有去留意这些,眼下他要做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遵守郑恩的命令,吞了附顺兵的上千家丁骑兵。
对方也不知道什么是上路下路,干脆没有分路,一涌而出,之后家丁骑兵更快,与后面的步卒越拉越远,给了郑青狼一个骑兵对骑兵的机会。
郑青狼是南方人,又是郑家海师出身,通海战,通步战,但对于骑战只是略懂,不过麾下名字响亮的燕云骑军,其实就是一群骑着毛驴骡子的步兵。
本就不是当骑兵使的,最少现在不是,在有足够的战马前,不是。
一方是上千真正的骑兵,身后还有上万跑的大喘气的步卒,一方是五千五百骑马步兵。
双方在快速接近,骑兵一方看起来气势还更足一些,主要是速度更快一些。
郑青狼领着五千五百骑倒是不急不缓,还有意拖延时间,慢吞吞的走,这下娄光先来劲了。
“残明毛驴兵怕了!将士们,加紧冲锋!抓朱贼!擒郑奸!”
“抓朱贼!擒郑奸!”
附明军口号喊的响亮,气势也是不凡,就是阵型不知道忘到哪里去了,什么双龙出海,就是一窝蜂,还是稀稀拉拉首尾不接的最低等一窝蜂。
郑青狼与娄光先的区别体现出来了,虽然娄光先当了好些年的总兵,郑青狼当参将不过几天,双方对麾下将士的控制力度都有限。
但是郑青狼一直不急不缓的控制前进速度,为何只为一点,控制阵型,保持阵型。
五千五百骑马步兵看似行动缓慢,但一直保持着紧密的阵型,并且郑青狼也可以借着行军速度不快,在队伍中穿梭。
做着战时动员,给大家打气。
“将士们!我们身后就是对我们有再造之恩的郑帅,是我们大明的监国,还有我们的家人!
这一战,为的是忠国,是报恩,是保卫家人!
上一次在北京,我们没能护全自己的家人,让不少至亲蒙难,那是因为闯贼势大,无力抗拒!
这一次!我们是敌军的六倍!战力远远高过对方,而对方又要想北京一样,为祸我们的君父、恩主、家人!
并且将我们的家人再次送到北京的那群流寇手里!将士们!告诉我,你们同意吗”
“绝不同意!”
“除非我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