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与殖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回忆破天
太子三少还好,大明历史上当上的不多,但也不少,再往上升就是太子三师了,太子三师一般都是首辅的加衔,哪怕是戚继光都没有授予过。
所以现在的郑恩为了大明的威信,只能暂时做到太子三少。
总兵,正一品,武将实权至高,再无可升。
世袭的爵位也是珍贵之极,贸然升只会有损朝廷威信。
这不符合郑恩的利益。
不过作为右都督,有了一个特点,就是可用都督府及营兵制度,给麾下的私兵——郑家军加官。
就如专管后勤的邓大继,加后勤分舰队提督。
朝廷在监国继位第二天就开始论功行赏,前军右都督柱国荣禄大夫太子少保直隶总兵南安伯,就是现在郑恩的官。
第152章 “换骨不换皮”改革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伐清与殖民 ”查找最新章节!
朝廷论功行赏,郑恩成了前军右都督柱国荣禄大夫太子少保直隶总兵南安伯。
朝堂其他人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曹友义因为御下无方,麾下副将、参将等叛乱却不能平定,且又丢失了兵权,这点是最重要的,放在崇祯朝,曹友义再证明了他的忠心,也少不了一个死。
是凌迟还是腰斩或者扒皮实草,死法不同而已。
这也是大节凛然,却因为深居宫中、无良师教导等等原因,而造成了崇祯的一个极大缺陷,那就是——只能胜不能败,甚至不能打平。
不过监国才十三岁,朝廷上下在郑恩的有意推动下,表面上由首辅侯询为首,次辅李邦华为辅,维持朝廷政令。
这是大明惯例,但实际上,侯询是坐牢坐怕了,没了棱角,成了郑恩的传话筒。
加之言官在郑恩的暗中推动下,慢慢从空谈、盲目的啥都管、非专业乱管乱发言,开始往实干、分工监管、分专业发言等方面发展。
同时保留了言官对于百官的监督、举报权,当然这个举报是有限制的,并且听不听在于监国与内阁。
最大的特点是,言官在专业对口的情况下,有一定的决策权。
具体表现在,郑恩的推动下,按照大明惯例,国家政令由皇上,没有皇上由监国、内阁、司礼监掌印太监三方同意了才合法。
皇上或者监国掌握最终决定权,注意是最终,内阁掌握掌握票拟的权力,可以驳回皇上或者监国的决定,司礼监掌印太监有批红权。
皇上或者监国下达令旨交于内阁票拟,内阁票拟通过之后,交于司礼监由掌印太监批红,盖上玉玺印,才算是合法的圣旨。
没有内阁的票拟、或者掌印太监的批红,那些皇上下达的令旨,只能算不合法的中旨,是随时可以抵赖作废的。
当然,最终决定权在皇上或者监国手里,皇上不同意,哪怕有票拟、批红,也不能通过,别说圣旨,连中旨都不算。
由此可见明朝皇帝权力之大。
不过权力再大,碰到一群不怕死,不守规矩的文官,依旧让你形同虚构。
如今监国才十三岁,自然不能由他来真正的掌握最终决定权,只是走过程的签个名,或者代签。
由掌握票拟的内阁,及司礼监掌印太监,“为了防止”内阁、太监联合欺骗监国,由步入实干趋势的言官参与以监督为名的下级票拟。
什么是监督为名的下级票拟,这是郑恩暗中推动百官提出来的。
就是说内阁票拟、太监批红之后,因监国年少,可能被奸臣蒙蔽,因此再多一道工序,就是由拥有下级票拟权的言官,再进行监督性的票拟一次,下级票拟超过百分之五十一,则算通过,成为合法的圣旨。
明代言官主要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大部分品秩不高,甚至很低,但其政治地位却极为突出。
拥有着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纠察百司、百官,巡视、按察地方吏治等等权力。
大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衙门,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言官都能管,并且是合法的监察和言事范围。
可想而知言官的权力有多大,可偏偏这群权力极大的言官,品秩很低,拿着微薄的俸禄,在明初货币购买力足的时候还能糊口。
到了明中后期,随着西洋人带着大量金银的涌入,及天灾**,几百年不长的俸禄,上这些权力极大的言官连全家糊口都难。
想象一下自己监督的人,每天花天酒地、妻妾成群,嘴角漏出的东西都够他们一家子一年的正规收入还多,这些言官心里是何感受
想象一下当着高风险、握大权,人前耀武扬威的言官,父母妻儿却在饥寒交迫,随时可能饿死,这是何感受
以至于,当了明后期,为了家人,为了自己能吃饭穿衣,为了孝道,言官身陷门户,沦为走狗,党同伐异,朋比为奸,置国家命运于不顾,加速了大明的灭亡。
才有了大明亡于党争。
这样的言官,自然是不能将掌握国家命运的下级票拟权交给他们的。
而且言官管的太宽了,什么都能管,又偏偏什么实干的职位都没有,很多更是什么都不会。
就好比让一个不会炒菜的人来管理炒菜,不按他的要求来就一哭二闹三上吊,动不动还要死谏,可想而知这盘菜是什么样子。
一盘菜都管不好,怎么管天下
不过这下级票拟权,交与的是经过郑恩暗中委婉改革的言官,这些言官还是以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并在地方各行省设给事中。
这些言官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代表的只能是自己所在部门的监督事宜。
如兵部给事中,只管专业对口的兵部监督事宜,直隶行省新设各科给事中,监督本省本科监督事宜。
依旧可以直达天听的上谏,但只能上谏本部本科或者本省本科的谏书。
而不是之前的上天入地无所不管,偏偏还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
这样就极大的控制了瞎指挥,毕竟隔行如隔山,就像是仁道等,就不适合用来管理监督军队,信道就不适合用在敌军身上。
当然,像彻底将言官改革成心目中的类似议会议员,还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
没错,郑恩要做的,就是让言官继续披着大明惯例祖制的外衣,骨子里将言官改革成,类似的十九世纪的列强议会议员。
最理想的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德意志帝国议会议员。
至于二十一世纪的议会,这跨度太远,容易成为王莽第二,不在郑恩的考虑范围之类。
至于言官“总部”都察院御史,将成为只管反贪的官署,并将在在地方直达县级设立御史,以负责地方反贪。
不过都察院言官的“换骨不换气”的改革,还在计划中。
心里吃不上热豆腐,包括大理寺向单纯的最高法院,并下设地方高中低级法院;明内阁向德帝内阁;明刑事向德帝司法、执法等等的“换骨不换皮”改革。
都还在计划中。
第153章 荒岛暂休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伐清与殖民 ”查找最新章节!
行政改革在进程中,哪怕流通性只有天津,不过这温水煮青蛙,并没有太大的反对。
何况朝堂暂时还在郑恩的掌控之中。
至于军事的改革,这个郑恩只打算在自己的私兵,郑家军实行,郑家军实郑恩私兵,只要不逾越,郑恩想怎么改怎么改。
至于除郑家军以外,实际已经沦为军阀的明军,郑恩还有一套拉拢的政策,不过一样还是计划。
而想将计划化为行动,那么就需要巨大的实力及威望,缺一不可。
这还只是开启计划,如果想加快计划进程,完成明朝国家制度向十九世纪末一战前德意志帝国国家制度转变,那每一个0.01%进程提升,都需要巨大的实力及威望做后盾。
现在要做的就是提升这些。
军议结束之后,郑恩正在无名荒岛上给军官团军官上课,如今的军官团有大量经验丰富的随郑成功而来、如今又并入或者暂时并入福建郑家军官担任普通教师。
同时还有郑家军中、其他明军中甄选出的一些老军伍,担任普通教师。
连一些说书先生都被征战入伍,还做上了低级技术军官、专科教师,所负责的就是给学习疲劳的军官团军官们说书,说书的内容就是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战例。
普通教师,官名称之为掌教或者训导和专科教师之上还有官名教谕的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上面还有博士,博士之上就是相当于校长的祭酒了。
祭酒就是郑恩。
当然说书离不开小说,《三国演义》就是在说书课时,最常拿出来说的一本。
另外还有一些文学家被郑恩征召为郑家军高级技术军官,授大明现成的武散官三品到五品不等,工作只有一个——就是将深奥难懂的兵书、战争相关的史书,改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说。
在郑恩上岛,来到这荒岛临时授课广场的时候,迎接的军官团教学领导显得很意外,当郑恩提出去听课时,教学领导还扭扭捏捏的。
说是教学广场,其实就是分割成几块的露天教学片区,因为雨停了,所以连棚子都没有搭建。
三五百人围着“讲台”张开马扎一坐,就是一个片区。
最多就是将几个片区分开的远些,防止坐在后面的军官听差到旁边的课去。
郑恩就是步入眼前的一个教学片区,才让教学领导扭捏的。
人还没到,就听到全靠吼的教学声音。
“凡军队行军作战和观察判断敌情,应该注意:在通过山地时要靠近有水草的谷地;驻止时,要选择“生地”。
诸位学生,你们知道这些是谁说的吗”
这是一位教师的声音,下面的四百余军官学生都是摇头,他们99%都是文盲,哪里知道这些。
教师也不生气,光从这点,郑恩感觉挺好的呀!教学领导扭捏什么
教师的话又传来了:
“学生们呀!这可是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孙子说的。
孙子是谁《孙子兵法》的作者,这就是我们的张大家刚刚将孙子兵法中行军篇翻译过来的。
那你们说说生地是什么“
两千上岸的军官多还没从晕船中缓过劲来,本就大脑疲惫,何况本就没有这水平。
““生地”是什么,这可了不得,这里有个典故,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
翻译过来的孙子兵法行军篇,被征召的文学家翻译了过来,又被这位原本的说书先生,现在的专科教师,改成了通俗易懂的说书方式教学。
郑恩一直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对,可这专科教师上课不停,旁边的教学领导就扭捏不停。
郑恩突然问道:
“先生之前是做什么的”
虽然自己是军官教学祭酒,但不是每位教师都很了解,有组建时间短的原因,也有本就有很多教师不出自郑家军的原因,或者干脆只是最底层。
这位陪同的教学领导回到:
“禀告大帅……”
“学区叫祭酒即可。”
“是,回禀祭酒,卑职之前是武举人出身,后入了曹总镇麾下幕僚,再后来成了祭酒麾下的教谕。”
想想现在的武举人实际上跟文举差不多,跟军事基本扯不上关系,倒是正规出身,郑恩就释然了。
正规武举人出身,不习惯酒楼说书的成为武科教师,这个很正常。
这个时候已经有军官学生发现郑恩了,对方连忙起身,一句“见过大帅”,让这个片区的师生全部起身参见。
郑恩挥挥手,前往“讲台”,护卫统领郑大力、二副统领吴鹏自然是不离身。
一块还算平整的大石头就是讲台了,郑恩刚刚站上去,那说书出身的专科掌教就要下去。
掌教是最低级的教师,训导也是,而专科掌教更是“矮小半截”。
教谕、再上级的博士面前,这位专科掌教都拘谨,何况郑恩这个直隶总兵南安伯兼祭酒。
郑恩一把拉住了他,看着这诚惶诚恐的专科掌教,拍了拍他的肩膀:
“不错不错!教学方式别具一格……”
“祭酒赎罪!小的有辱教学严谨……”
好吧,自己一开口,他就要认罪了,旁边那位武举人出身的教谕还有给这个专科掌教求情的意思,台下学生晕船的后遗症也没了,一个个欲言又止。
“咳咳!”
郑恩用力的咳嗽一声打断了所有人,全场安静下来,拉着专科掌教的手依旧没放,还再次鼓励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的意思是你的教学方式很不错!
掌教,还有教谕!”
“卑职在小的在。”
“纠正一点,你们都是大明正式官吏,注意自称。”
郑恩的提醒让这位专科掌教激动的不行。
“卑职听命。”
哎!时下的人总是一点小恩小惠,哪怕是名誉上的,都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看这位掌教激动的,也是说书先生说是先生,其实都是身份低下落魄的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