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唐天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殷扬

    “楚王,此战把契丹斩杀殆尽,契丹幸存者有没有一万人都成问题。”张说笑呵呵的道:“东北方向的边患总算是解除了。”

    自古以来,中国的边患主要集中在北方,而北方又分为三个方向:西北、北方和东北。

    在这三个方向的边患中,威胁最大的是北方,其次是西北,再次才是东北方向。

    北边的威胁在秦汉时期是匈奴,三国两晋南北朝是鲜卑,隋唐是突厥。

    在秦汉时期,西北的边患主要是羌,到了隋唐时期主要是吐蕃。

    东北方向在秦汉时期的威胁微乎其微,主要是东胡。到了隋唐之际,来自东北的威胁就比较明显了,第一个威胁就是高丽。

    隋唐之际的高丽,并不是指现在的朝鲜半岛,而是指朝鲜半岛北部和辽宁吉林一带的朝鲜族建立的国家。这个时期的高丽,妄图统一现在东北之地,一旦实现了的话,对中国北方的威胁就会很大。

    正是因为考虑到这点,隋炀帝这才数次出兵东征高丽,欲要平定高丽。从战略层面看,隋炀帝这一举措很有远见,可惜的是,他在执行时犯了天大的错误,他出动的军队太多了,调动的民夫太多了,最终导致天下动荡,隋朝因之而灭亡。

    唐太宗继位后,亲征高丽,最终把高丽给征服了,这才解除了这一潜在的威胁。

    高丽之后,紧接着想要坐大的就是契丹了。到了唐末宋初,契丹真的坐大了,成了北方的主要威胁。

    如今,契丹被灭,这一威胁就不复存在了。

    “契丹被灭,北方的边患就还剩一个吐蕃了,朝廷只要大举出兵,就能重创吐蕃。”陈玄礼几乎是唱出来的。

    吐蕃也是唐朝的主要敌国之一,依据高山密林,对唐朝制造了天大的麻烦了。尤其是在大非川一役,打败薛仁贵,得到现在的青海湖一带,其实力大涨,其野心也臌胀了,想要夺取河西之地。

    以前,唐朝要多个方向作战,不能把力量集中起来,对吐蕃的打击不大。如今,突厥被灭了,契丹不复存在了,对付吐蕃也就容易多了。

    “祖父,您听见么?朝廷对吐蕃用兵的时间不远了!”薛直激动不已,口中喃喃有词,向薛仁贵的在天之灵祷告。

    “我们先在这里休整,派人昭告辽东各部,前来归顺。若是敢说个不字,灭之!”李隆基眼中精光闪闪,杀气腾腾的道。

    “没错!”众将齐声附和。

    李隆基一声令下,唐军在松漠之地驻守下来,派人昭告东北各部。

    这些部落得到消息后,不敢有异议,立即遣使前来称臣,愿接受唐朝的控制。更有不少部落首领亲自前来,携着厚礼,说尽好话。

    李隆基把那些势力稍大,具有潜在威胁的部落肢解了。若是被肢解的话,部落的势力就会一落千丈,可是,这些部落没人敢不同意,整个事情推进起来异常顺利。

    一个月之后,东北的事情处理好了,李隆基道:“东北之事已处理妥当,我们该班师回朝了!”

    “班师回朝!”众将大是喜悦,个个欢喜难言。

    此次出兵,收获之大,远远超过唐朝的任何一次出兵,先是平定了突厥,再把东北平定了,就是李靖夜袭阴山也是比不了,要众将不欢喜都不成。

    李隆基一声令下,大军开拔,朝内地进发。

    先到幽州,与在这里驻扎的唐军汇合,李隆基率领要回洛阳参加庆功宴的勇士,直奔洛阳而去。

    ( 大唐天子  p:///2/2267/  )




第六章 李显回京
    神都洛阳,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传开了。

    “你知道么?庐陵王要回京了。”

    “真的假的?庐陵王十几年没有回京了,他怎会回京呢?”

    “碛口大捷,陛下心中欢喜,没准就让庐陵王回来了。”

    “庐陵王回来,真是太好了!这下好了!皇嗣坐镇东宫,再有楚王立下大功,皇嗣的地位大涨。庐陵王再回来,整个李氏的地位就高了很多,陛下要立子为太子了吧?”

    “要是在以前,陛下立侄子为太子还有可能,如今嘛,却不太可能了呢。要是没有楚王,就不会有碛口大捷,就不会有屠尽百万突厥的大胜之仗!人心本就思李,如今对李氏更加感恩戴德,陛下要是不立李氏就是对不住百姓。”

    “没错没错。无论如何也要陛下立李氏为太子。若是陛下要立武氏,我等无论如何不服。”

    “武氏甚玩意儿!武氏除了会作威作福,祸害百姓外,还能有甚能奈?听说那个武三思贼子,此次去北方,就没有立过功呢。”

    “武三思那贼子不仅没有立功,还打了败仗。这一仗,诸将皆立有大功,唯有武三思这贼子吃了败仗,没有立功,真是丢人!”

    茶坊酒肆中,关于李显回京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百姓把这事与立太子一事扯到一起,对李氏大力支持,对武氏大加贬损,无不愿立李氏为太子。

    因为唐太宗的关系,人心本就向着李氏,想要立李氏为太子。再加上李隆基此次大战的表现特别抢眼,可以说李隆基左右了整个战局的走向,若是没有李隆基,就不可能有如此大胜之仗,就不可屠尽百万突厥。

    这消息一传开,百姓对李氏的拥戴之情大涨。

    武承嗣的魏王府里,武承嗣和他的心腹张嘉福、王庆之等人正在商议。

    “魏王。你听说了么?大街小巷都在传扬李显回京的消息,百姓兴高采烈,跟大过年似的,这不是好兆头呀。”

    “是呀。李旦因为李隆基此次大战立有大功,其地位已经异常稳固,再有李显回京,立太子一事李氏占了上风呀。”

    “更别说。还有太平公主这个女足智多谋的女人从中运筹,武氏的情形不妙。”

    爪牙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着眼下严峻的情势。

    “我本想阻止李显回京,无奈李旦这蠢货极力支持,竟然用亲情说动了陛下。”武承嗣脸色难看,很是不爽。沉声道:“李旦,你就不怕李显夺你的太子之位?”

    “魏王,眼下不是说这事的时候,我们得想办法呀。”张嘉福脸色很不好看,道:“我们不能阻止李显回京,也得让李氏颜面扫地。”

    “你说得对,可我们该如何做?”武承嗣眉头拧得很紧。

    要想阻止李显回京。已经不可能了,若是能让李氏颜面扫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造谣。”王庆之想了想道。

    “对!造谣。有道是众口烁金,只要我们造谣,就不信不能让李氏颜面扫地。”这些爪牙齐声附和。

    武承嗣想来想去,也是没有好办法,只得同意了,道:“好!多派人手,要他们四处宣扬李氏的丑事儿。我会多出金的。”

    只要武承嗣愿意出金。这事儿就好办多了,一群人兴冲冲去造谣。

    “李显、李旦、李隆基、李令月,我要你们名声扫地!”造谣是很好的手段,武承嗣很有信心。

    然而,他很快就遭到了打击。

    没过多久,张嘉福、王庆之,以及一众爪牙垂头丧气的回来。而且,还是个个鼻青脸肿,一身的血污。

    一问之下,方才得知。原来这造谣也没用。不仅没用,还惹怒了百姓,对他们大打出手,要不是他们跑得快就被打死了。

    武承嗣的爪牙就有不少人被愤怒的百姓活活打死了。

    “这……”武承嗣彻底抓瞎了,没有了主意。

    东宫,喜气洋溢,一派喜庆气氛,比起大过年还要热闹。

    李旦红光满面,走路如同在飘似的,四处奔走,叮嘱下人。

    “七哥就要回来了,我向陛下请旨了,七哥暂时住在东宫。你们一定要把七哥照顾好,不容有失。”

    “七哥喜食鱼脍,你们一定要善选鲜鱼,好好做鱼脍。”

    “七哥喜食鲜果,你们也要准备好。”

    李旦前奔后蹿,给佣人作指示。

    “成器,你七伯就要回来了,你督促兄弟姐妹,做好准备,一定要好好迎接你七伯。”李旦笑呵呵的,对李成器道。

    “父王请放心,我一定办好。”李成器忙道。

    “嗯。”李旦对李成器还是放心的,闻言大为安心。

    洛阳城南的定鼎门,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到处都是伸长脖子,踮起脚尖的百姓,个个红光满面,一脸的期盼。

    今儿是李显回洛阳的日子,百姓早早赶来,想要一睹李显风采。

    “得得!”急促的蹄声响起,只见一队护卫策马而来,正是李旦的车驾到了。

    “皇嗣来了!皇嗣来了!”百姓看见车驾,齐声欢呼,如同看见老祖宗似的。

    李旦虽然软蛋,没有过人的才华,没有强势的性格,却是谦恭孝友,为人谦和,更不会仗势欺人,百姓对他本就很爱戴。

    再加上这次李隆基异常出采,使得他的地位大涨,百姓见到他要不跟见到祖宗似的就不对了。

    来到城门前,仪卫停下来,李旦从车里下来,站在城门口,眼睛瞪得滚圆,死死盯着前方,一脸的期盼。

    “见过皇嗣。”一队官员快步而来,冲李旦见礼,个个脸上泛着笑容。

    “免了。”李旦问道:“你们也是前来迎接七哥的?”

    “是呀。庐陵王回京。我等岂能不前来迎接?”

    这几个官员重重点头。

    “见过皇嗣。”就在这时,又有一群官员到来,向李旦见礼。

    李旦要他们免礼,站在一起,等待李显到来。

    就这样,不断有大臣到来,没多久功夫。就来了上百官员。而且,这不过是开始,还有更多的官员到来,不过半个时辰,到来的官员就有五六百了。

    “人心向李!”有心思灵活的人已经明白了。

    李显被废十几年了,而且。这十几年他不在朝中,对朝廷没有什么影响力,按理说,他回京的话,不会有这么多人前来迎接。这么多百姓和朝廷官员前来迎接他,就在于“人心向李”四字。

    “国老来了!国老来了!”人群爆发出一阵欢呼声,个个眼睛放光。如同看见老祖宗。

    只见狄仁杰、张柬之、宋璟这些朝廷重臣也来了。

    狄仁杰才干非凡,是国之栋梁,百姓对他很是爱戴,见到他自然是欢喜不已。

    狄仁杰冲百姓挥挥手,引得百姓更加高兴,欢呼声响彻天地。

    “见过国老。”李旦忙迎上去。

    “见过皇嗣。”狄仁杰忙还礼。

    群臣见过礼后,站在城门前等候。

    狄仁杰把眼前热闹情形看在眼里,微微点头。一脸的欣慰。他一力主张立李氏为太子,李显回京能有如此多的百姓和大臣前来迎接,这是天大的好事,这说明人心向李,他反对起来更加有力。

    “太平公主来了。”百姓又是一阵欢呼。

    只见太平公主的香车到来,太平公主从车里下来,冲狄仁杰见礼:“见过国老。”

    “公主请免礼。”狄仁杰忙还礼。

    “八哥。你真够早的。”太平公主脸上泛着笑容,快步朝李旦而来。

    “小妹,你也来了。”李旦脸上泛着笑容,极是开心。

    虽然上次太平公主想要除掉自己。这令李旦极是伤心。不过,太平公主今天能来,这说明她还是顾念兄妹之情的,注重亲情的李旦不能不喜。

    “七哥多年未回京了,我怎能不来?”太平公主笑呵呵的,道:“十几年了,我们三兄妹终于要相聚了。”

    李显对太平公主这个小妹很是疼爱,只要不涉及权力之争,太平公主还是很认同这个哥哥,一想到三兄妹即将团聚,就是一阵欢喜。

    “七哥回来了,我们三兄妹一定要多聚聚。”李旦满脸喜色,道:“这些年,七哥在外面,可苦了他呀。”

    “可不是嘛!”太平公主也是满心欢喜。

    “来了!来了!庐陵王来了!”百姓爆发出一阵惊天的欢呼声。

    “七哥来了!”

    “走!迎接七哥!”

    李旦和太平公主同时说出来,两兄妹撒丫子就跑,也没有看前面有没有车马。

    两兄妹一边跑,一边睁大眼睛打量,只见前面出现队人马,一面王旗上书“庐陵”二字,正是李显的车驾到了。

    “七哥!七哥!”李旦和太平公主欢呼着,飞也似的冲了过去。

    李显一颗脑袋正挂在窗口,打量洛阳城,一脸的感慨。突然间,看见李旦和太平公主飞奔而来,心头一阵温暖,大声吼道:“停车!停车!快停车!”

    李显虽然是个昏庸的皇帝,其人却是注重亲情,对于兄弟之情、兄妹之情很是看重。这点在他重新继位之后得到验证,他再度当上皇帝后,对李旦是大加封赏,给李旦的权力很大,这引得韦皇后不满,想要除掉李旦,最终导致了李隆基发动政变。

    “八弟!小妹!”李显手忙脚乱的从车上跳下来,飞也似的冲了上来。

    “七哥!七哥!”李旦拉着太平公主的手,两兄妹飞奔而来,扑在李显怀里。

    “八弟!小妹!想煞七哥了!”李显张开双臂,把两兄妹紧紧拥在怀里。

    “呜呜!呜呜!”三兄妹未语先落泪,相拥而泣。

    ( 大唐天子  p:///2/2267/  )




第七章 英雄归来
    上阳宫,甘露殿。

    武则天头戴皇冠,身着皇袍,在太监宫女的簇拥下,大步而来,步态安稳,威仪四射。

    今天的武则天与往日大为不同,脸上泛着笑容,一张嘴哪里合得拢,笑呵呵的,扫视群臣,只见群臣喜笑颜开,比起大过年还要欢喜。
1...116117118119120...2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