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殷扬
“传张说。”武则天把奏章看了一阵,下旨。
很快的,张说前来见武则天,施礼之后,问道:“敢问陛下,召臣何事?”
“张说,三思告你贪脏枉法,败坏律法,你可有话说?”武则天脸色平静,没有丝毫见怪的意思。
对张说的风骨,武则天很清楚,她不相信张说会做出这等事儿。
“臣无话可说。”张说的眉头一挑,瞄了一眼武三思,随即开口。
“甚?”武则天一脸的诧异,眼瞪猛的瞪圆了,盯着张说。
“这……”武三思以为张说要辩解,他也准备好与张说好好辩论一通,却是没有想到,张说竟然不辩解。
“你再说一遍。”武则天好不容易回过神来,冲张说道。
“陛下,臣无话可说。”张说很平静的道。
“张说,你风骨凛然,朕很信任你。你若是有委屈,你尽管道来,朕自会为你作主。”武则天赞赏的打量张说。
对张说,武则天打从心里赞赏。
“谢陛下好意,臣无话可说。”张说仍是没有辩解的意思。
“你……”武则天好看的眼睛瞪得老大,好半天这才道:“罢免张说。”
( 大唐天子 p:///2/2267/ )
第十三章 张说来投
张说的家并不大,总共不过三五间房。+乡+村+小+说+网 手*机* annas.r家里的人也不多,算上张说,以及张说的妻子,和两个使唤丫头以及三个佣人,总共七口人。
家里的布置更是清一色的简朴,没有丝毫奢华之气,只是收拾得很干净,很清爽。
张说的妻子正在忙碌,收拾家里,额头上挂着晶莹的汗水。
就在这时,只见张说一步跨进来,张妻大为惊讶,把张说好一通打量,道:“你今儿怎回来得这么早?你是不到深夜不归家的呀。”
张说勤于公务,每天都是天黑很久才会回来,今儿回来得这么早,还真不多见,他的妻子不得不好奇。
“我罢官了。”张说很平静的道。
“罢官?”张妻一愣,继而就是失笑出声,道:“你真会说笑!陛下那么信任你,赏识你,你会被罢官?升官还差不多。”
张说策论天下第一,更是风骨凛然,武则天善于识人,对张说特别赏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儿,要张妻相信张说被罢官了,还真有些难度。
“我真罢官了。”张说解释一句,道:“武三思告我贪脏枉法,收受贿赂……”
“格格!哈哈!”张妻先是矜持的笑,后是不顾形象的大笑,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笑出来了。
“笑死我了!笑死我了!”张妻一边笑,一边捂着胸口,道:“你会贪脏枉法?你会收受贿赂?他就不会找个好点的籍口?你是甚么样的人,我还不清楚?你要是贪脏枉法,收受贿赂,我们家会成这样儿?”
张说是出了名的清廉,在朝中有口皆碑,作为张说的妻子,张妻更是清楚张说的为人。
“武三思这籍口太烂,你一辩就明,何难之有?”张妻捂着胸口道。
“我没辩解。”张说的话很是惊人。
“甚?甚?甚?”张妻的眼珠子差点掉出来了:“你能说会道,怎不辩解?”
“我不想辩解。”张说接下来的话更加绕,足以把明白人绕糊涂。
“为何不想辩解?”张妻糊涂了,好看的睛睛在张说身上瞄来瞄去。
“我正想辞官,武三思就告我,我就顺势而为。”张说笑道。
“辞官?为何要辞官?你可是胸怀天下呀,为何不做官?”张妻的下巴差点砸中脚面。
张说才华盖世,更是胸怀天下,辞官了还怎么安定天下?
“胸怀天下,不一定非得做官。”张说岔开话题:“给我一盏茶,我歇会就去求见楚王。”
“楚王?你见楚王做甚?”张妻很是贤惠,道:“我给你备点礼物。”
“要甚礼物?”张说摇头,道:“要是带上礼物,反而为楚王瞧轻了。”
“礼多人不怪,带点礼物。”张妻坚持。
“礼多人不怪,这话固然有理,可也要因人而异。对于楚王,没用。”张说很是笃定。
张妻见张说如此笃定,也没有坚持。
张说喝了一阵茶,歇息一会,离开家,直奔东宫而去。
东宫,李隆基居住的东殿,挤满了人。
除了李隆基外,还有陈玄礼、薛直、苏凡、李宽、裴孝恪、张小飞这些护卫。他们出身千骑,是李隆基精心挑选的将才,这次去打突厥,肯定少不了他们。
“今儿把你们召到这里,就是要告诉你们,我已经向陛下请准,可以去打突厥了。”李隆基扫视一眼众人后,大声宣布。
“嗥!”李隆基的话刚落音,只听一声嗥叫声,如同打雷似的,突兀的响起。
李隆基寻声望去,不是别人,正是张小飞,正扯起嗓子嗥叫。
“又可以打突厥了!嗥!嗥!嗥!”张小飞一脸的欢喜,神采飞扬,仿佛战场并不是让人害怕的地儿,那是摆酒设宴的地儿,只等他入席似的。
“嗥!打突厥了!”
“嗥!打突厥了!”
陈玄礼他们个个欢喜不已,一脸的振奋之色,摩拳擦掌,瞧他们那样儿,恨不得立时奔赴边关似的。
“好!”李隆基看在眼里,大为欣喜,重重点头,在心里赞叹不已:“唐朝武功极盛,灭国数十,不是幸致,而是有陈玄礼他们这样的猛士!”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多的王朝,灭国数十,更是一路往西,打到中亚去了,压着阿拉伯帝国打了数十年。最终,打出了一个梦幻似的王朝,让无数后人为之赞叹。
这不是天下掉下来的,而是有陈玄礼、薛直、张小飞他们这样的猛士,把上战场当作吃肉喝酒这样的美事儿。
有了这样的猛士,唐朝要不强盛,要不成为梦幻王朝,就没有天理了!
“你们身经百战,战阵经验丰富,需要何种准备,我就不多说了,你们自个儿去处置便是。”李隆基等到他们嗥叫过后,这才道。
他们身经百战,对战场比起对自己的家还要熟悉,叮嘱之类纯属多余。
“请楚王放心,我们明白。”陈玄礼代表众人道。
“这事儿,就由陈玄礼来督促。”李隆基对陈玄礼是绝对信任的,把重任交给他。
“楚王,我们少一个出令的司马。”陈玄礼想了想,道。
“司马?”李隆基眉头一挑,道:“这倒是。可我没有合适的人选,就从你们中选一人担任吧。”
“多谢楚王信任。”陈玄礼话锋一转,道:“弟兄们虽能胜任司马之职,可弟兄们更善于杀敌,率军冲杀。”
司马相当于现在的“参谋长”,主管发布命令这些细务。
陈玄礼他们战阵经验极为丰富,他们更善于率军冲杀,而不是发布命令,这的确是有些难为他们。
“杨思勖倒是挺合适,只是他是我在宫中的眼线,不能动用。”李隆基对杨思勖的军事才华很是赏识,要是能带上他的话,这事儿就解决了。
只是,杨思勖是李隆基在宫中布下的暗棋,不能动用。
“楚王,张说求见。”就在这时,人精高力士快步进来,冲李隆基道。
“张说?他来做甚?”李隆基很是诧异,眉头一挑,道:“叫他进来。”
高力士应一声,忙去领张说。
很快的,张说进来,冲李隆基见礼道:“见过楚王。”
“张说,你来有何事?”李隆基把张说一打量,只见他一身常服,没有穿官服。
“张说此来是投楚王的,还请楚王收留。”张说也没有绕弯子,而是直道来意。
“投我?此话从何说起?”李隆基很是讶异。
张说大才盘盘,是开元盛世的重要推手之一,他要投李隆基,李隆基当然欢迎。只是,他现在是朝中官员,投奔李隆基的话从何说起?
陈玄礼他们也是诧异。
“是这样的……”张说择要把罢官经过说了。
“哈哈!”一片大笑声响起,陈玄礼他们开心的笑了。
“太好了!正缺一个司马,张说就来投我了,这是想睡觉就有人给递枕头,这种感觉很美妙!”李隆基在心里暗道,满脸的笑容。
( 大唐天子 p:///2/2267/ )
第十四章 奔赴边关
第十四章奔赴边关
张说大才盘盘,他的到来是天大之喜,陈玄礼他们个个美滋滋的,以为李隆基会爽快的答应,哪里想得到,李隆基竟然拧着眉头,半天不说话。+乡+村+小+说+网 手*机* annas.r
“楚王。”陈玄礼小声提醒,赶快答应,张说这等大才若是错失了,会后悔莫及的。
“这……可难办了。”李隆基沉吟了好一阵,这才缓缓开口,道:“你策论天下第一,很得陛下信任,虽说陛下眼下罢了你的官,谁知甚时间想起了你,又召你回去了。”
“楚王但请放心,张说本就有心辞官,武三思告我,张说不过是顺势而为。”张说忙表忠心道:“张说以为楚王少年英雄,前途远大,故而心向楚王,前来相奔,恳请楚王收留。”
“我只是有点儿小小的聪明,前途远大更谈不上。”李隆基依然没有收留的意思。
“楚王虽然年少,却是天纵神武,英明果敢,少有人能及。若能追随楚王,鞍前马后效力,那是张说的幸运。”张说忙道。
“是么?”李隆基淡淡的道:“可我这里没有合适的官位呀。”
“怎么没有?司马,司马呀。”陈玄礼他们在心里大叫,却不敢说出来。
“楚王言重了,张说此来非为求官。”张说有些急了。
他不愿辩解,顺势而为,被武则天罢了官,就是为了追随李隆基,李隆基竟然有不收留的意思,他不得不急。
“那好吧,我就收下你。”李隆基一副很为难的样儿,道:“那你就做马……”
声调拖得长长的。
“谢楚王!张说愿为马夫,为楚王牵马坠镫。”张说脸上泛着喜色。
“张说,你胡思乱想甚?本王说的是司马。”李隆基脸一肃,沉声道。
“司马?”张说很是讶异,他听李隆基的意思,还以为李隆基要他当马夫呢,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司马。
司马相当于“参谋长”,是李隆基的左臂右膀,非李隆基很信任的人不会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张说要不惊讶都不成。
“没错,就是司马。”李隆基重重点头,肯定一句。
“谢楚王!”张说的声调有些高,眼中泪花滚滚,很是激动。
张说和李隆基之间没有什么交情,李隆基给他如此重要的位置,这说明李隆基很器重他,张说不能不激动。
“司马这位置,陈玄礼他们都挺合适,你既然来了,就当司马吧。陈玄礼他们,就冲锋陷阵吧。”李隆基一副给了张说天大恩情的样儿。
陈玄礼他们齐翻白眼,这司马的位置,陈玄礼他们固然能胜任,但他们更适合率军上阵冲杀,张说是司马的最佳人选,咋又成了专门为张说腾出的位置呢?
“楚王厚恩,张说谨记在心。”张说把陈玄礼他们一打量,大为赞成李隆基的话,很是感激,声调有些高。
“如此一来,你就会对我更加忠心了。”李隆基把张说激动的话语听在耳里,大为满意。
李隆基此举,是为了坚定张说的心,是一种手段。
历史上,不乏此类记载。比如商鞅入秦,明明是想让秦孝公重用他,商鞅却是装傻了两次,第三次才露出峥嵘之角。再比如,范睢入秦,为了坚定秦昭王之心,一番装模作样之后,秦昭王不得不跪下请教,他这才献上“远交近攻”这一奇策。
张说的风骨没得说,李隆基早就见识过了,只是不如此做的话,直接把司马位置给张说,是不是太容易了?
有了张说这个盘盘大才加入,准备事务进行得非常顺利。
这期间,有一件事不得不说,那就是李成器见李隆基要去打突厥了,他心眼也活了,准备去边关,就去向武则天请命。然而,没过多久,他就垂头丧气的回来了,武则天不准。
很快的,就到了奔赴边关的日子。
龙光门,是皇宫的北大门。
一大早,这里就是人山人海,赶来为王孝杰送行的百姓多不胜数,不下数万之众。
百姓聚集在这里,高声议论。
“可恨的突厥,又犯边了,这次,一定要打得突厥绝种。”
“突厥是我华夏大敌,数百年来掳掠我边关,杀我百姓,不知有多少百姓冤死在突厥的屠刀下。幸得我华夏有太宗皇上这样的明君,还有李靖这样的盖世名将,一举而灭突厥。”
“可是,突厥并不死心,一心想要复国,纠集数十万之众,滋扰我边关,再杀我百姓,每每想起这事,就是心如刀绞,痛不可挡。”
“听说了么?这次突厥犯边甚于往昔,凶狠残暴,大加杀戮,边关百姓死伤甚众。”
“突厥这是犯下滔天杀劫,当我大军破其众时,也当大加杀戮,这叫以牙还牙!”
突厥在南北朝时崛起,威胁北方,多次进攻中原,杀戮甚多,这本就令华夏痛恨。而这次,突厥犯边甚于往常,大加杀戮,边关百姓死伤甚众,这激起了百姓的仇恨之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