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再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兰彻二世

    南平国地处要冲,没有足够的政治智慧,是无法驾驭的,况且,三州之地,有甚好争的,又不是整个天下。

    封闭的江陵城门,在三日后,终于打开了,留守多日的商贾们终于松了一口气,连忙挂起白绫,为南平国主的逝去,进行哀悼。

    身处于乱世,南平并没有禁制食肉吃酒等规矩,只是要求三日内,不得婚娶罢了,酒纵饮,舞照跳,商家贾往来如旧,整个江陵,继续这种繁华的日子。

    天下列国,为了聚敛财富用于养军,皆重商,但却比不上南平,南平的商业极其发达,坊市的界限早就被打破,无眠之夜,早就成为了现实。

    而且,农村乡镇,也出现了大量的草市(定期的集市),繁荣了乡村的经济,再加上便利的地利位置,各地的商品在这里汇聚,然后再运出,光是抽税,就有一大笔钱财。

    高保勖一向善于治国,虽然南平的军事不断地衰落,但经济却不断地发展着,长久以来的和平,滋养了大量的人口,从而造就了这个繁华的小国。

    正是秋收时节,南平的商贾也一日胜过一日,条石路上,来往的商队络绎不绝,或操着蜀地的话,或是江南软语,亦或者中原的糙话,让整个江陵城人声鼎沸,摩肩擦踵,挥汗成雨,几乎成为了事实。

    在这个乱世,江陵城自有商业基因,让它的人口膨胀到了三十万,几占国之半,商人们都喜欢这座城市,它虽然没有东京汴梁的广阔,但却有自己的和谐,安全,这是遭受缺粮、兵灾、洪涝、火灾的东京给予不了的。

    “站住,来自何处”江陵城守卫瞧到一对数百人的大队伍,马车华丽,兵甲俱全,比往日所见的牙兵还要精锐,他不由得心生胆颤。

    “我等乃大唐国使臣!”一只南地少有的骑兵从队伍中走出,居高临下地说道,一脸的傲气:

    “快快让开,不然有你的苦头吃!”

    “诺——”听到是个使臣,城卫立马放行,弯下腰,一脸的恭敬之色,其他人还帮忙隔开人群,让出来一条大路。

    “大哥,这大唐又是哪一国”一旁的城卫瞧着这支华丽的队伍,不由得心生好奇之色,连忙问道。

    “我哪里知晓,这天底下那么多国家!”城卫一脸无所谓地说道:

    “但,不管是哪个大唐,都比咱们南平厉害,咱们都称臣,恭敬一些,总是不会有错的!”

    身边的城卫也是一脸的叹服。

    “不愧是十余万人多日修建而成的,城高而阔,其不下于长沙,乃更胜一筹!”方泽山掀开车帘,望着繁华的江陵城,不由得感慨道,第一次出使南平,未曾想竟然是如此繁华地界。

    “希望南平国主,能够识趣,不枉我走一趟!”他笑了笑,这座繁华的城池,将是大唐最北的城池。

    得知这个消息,节度幕府从事孙光宪眉头紧锁,连忙收拾一番,然后来到王宫,准备觐见南平王。

    孙光宪服侍了三代南平王,受梁震嘱托于高从诲,高从诲很信任梁震,于然后所有的政事都托付于他,信任有加。

    高从诲一直羡慕楚王豪华奢靡,对官员说:“如果像马王(应该是指五代时楚王马殷的之子),可称大丈夫了。”孙光宪说:“天子与诸侯,按礼制应有等级差别。他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只知道骄奢淫逸,僭越礼制,只求一时的快乐,不知何时危亡,又哪里值得羡慕呢”

    高从诲忽然醒悟了,说:“孙公的话是对的。”南平在高从诲时,达到鼎盛。

    高保融继位时,对于这样的老臣,也是信任有加,从不曾有过怀疑,从而使得南平的政坛一直稳定,保证了高氏的富贵。

    高保勖继位数日,也按照惯例,国事一应托付于孙光宪,王府上下对于这个南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孙从事,一向敬重,待得知其觐见后,连忙小跑而去,禀告国主。

    然后,有一人在前带路。

    这时,高保勖正带领着自己的姬妾,享受着自己的乐趣。

    在殿中,从军中筛选而来的强壮兵卒,正赤身裸、体,与从青楼中召唤而来的娼妓,正在进行着激烈的肉搏,殿中的毛毯上,一个个身体缠绵在一起,呻吟声、喘息声,在整个殿中响起。

    而高保勖带着姬妾,在一幕垂帘外,正饶有兴致地观看着,兴致勃勃,生怕错过。

    这时,一个宦官走了进来,对于这一幕熟视无睹,这位国主在登位之前,也是如此的乐此不彼,这属于他的独有乐趣,任何人也阻止不了。

    “什么,孙先生来了”高保勖大惊失色,眉毛瞬间就皱起,此时正是激烈之时,让他离开,那是万分不舍的,而且,若是被孙先生看见,一番直谏那是在所难免的,想起这些,他瞬间兴致全无。

    “散去吧!明日再来!”挥了挥手,正处于激烈碰撞到殿中男女,自然不敢违背,哪怕正在兴头,也只能散去。

    “走,去书房——”鼻中嗅到殿中留下的如此味道,高保勖怀恋地深吸一口气,搂着自己的姬妾上下摸索一阵,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国主,唐国来使,恭贺国主登位,还带来了册封诏书!”孙光宪很快地就见到了国主,微微行了一礼,就直接说道。

    “可带有礼物”高保勖眉头一皱,问道。

    “数百人,上十车,极为丰富!”孙光宪对于这位疑问,已经习惯了,这是南平国的传统,南平太穷了,一到战乱就商贾奇缺,收不到税,而关键是,这个乱世,天天打仗,尤其是中原。

    对于王室而言,就指望各国的赏赐舒服一些。




第360章 为难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再起 ”查找最新章节!

    “对了,是哪个唐国”高保勖这才问道。

    “占据岭南、湖南之地的唐国!”孙光宪没好气地说道。

    “既然如此丰盛,先生还有疑问”既然有赏赐,高保勖就放下了心,这才继续说下去:

    “先主去后,不过数日,唐国如此之速,可是另有所图”

    看到国主还有头脑,孙光宪这才缓了口气,这位国主在继位后,还是如之前那般荒淫,身材又如此的瘦弱,若不是头脑一向聪慧,又对政事处理得当,他是绝对不会让这位国主登位的。

    “探子来报,赵氏占据中原后,上党、淮南相继而叛,尤其是扬州李重进据淮南而守数月,让禁军损失惨重,赵匡胤对此极为愤慨,发布诏令,凡献李重进人头者,可得钱万贯。”

    “且中原还派使者去往唐国,让其献李重进的头颅,而唐国却视之无物,堂而皇之的收留李重进,并封之为沧州伯,两国之争,已然大起——”

    孙光宪感慨道。

    “如此一来,湖南与中原,必定有所兵动,而我们江陵正处两国之中,必须择一国而处,若是如往日一般模糊处之,对于江陵乃是大祸!”

    高保勖苍白的脸上,更显得白上一分,他退了几步,缓缓坐下。

    “蜀国前些时日,已被郭荣败之,正惊恐不定,江南李璟犹甚之,连淮南之乱时,更是对李重进毫不理睬,已然吓破了胆子。”

    “如今,两国纷争,虽然不知李嘉何来的胆子,但其不自量力之争,对于咱们南平而言,就是极大的祸事了。”

    孙光宪一脸的赞同,脸色越大的严肃,他沉声道:

    “若是不出乎意料,几日后,中原的使臣也会来到江陵城,到时候,就是棘手了。”

    “难道,咱们南平必须要做出选择了吗”高保勖叹了口气,对于南平而言,中立就是最好的选择,而中立在偏向中原,就是立命之本。

    “中原赵氏虽然新立,但其中原禁军,可是丝毫未变,仍旧是郭荣在世时的那些攻略无数的禁军,咱们南平一直奉中原为主,先主在世时,还曾从军郭荣而攻李璟。”

    孙光宪目光深邃,看着国主,颇为感慨地说道。

    “先生是说,咱们南平与往日一般,事从中原,而下湖南”

    高保勖有些讶异,他起身,踱走了几步,不断地思考着,然后沉声道:

    “不行,若是事从中原,禁军南下湖南,必定经过江陵,赵匡胤腹黑至极,孤儿寡母都不曾放过,假道伐虢之策,定然会用之,祖宗传下来的江山,绝对不能丢在我的手里。”

    “可是,国主,若不随从中原,待两国纷争,战事一起,咱们必定要做出抉择,或唐,或宋,而于宋较之,唐国必不如也!”

    孙光宪吸了口气,说道:“中原混元一统之势,在郭荣时早就分晓,如今不过是早晚罢了!”

    “咱们南平享国数十年,迟早会面对如此抉择!”

    “哎!”高保勖叹了口气,对于如此境界,真的是左右为难啊。

    “若是顺从中原,必然会惹怒湖南,听闻唐国收纳淮南精兵,日夜训之,而咱们南平不识兵事多年,怎能敌过”

    “罢了罢了,多熬一些时日罢了,如今乃秋收之时,中原又经过战乱,想必是不会动兵了,若是招惹湖南之兵,咱们可就受苦了,先推诿一些时日,对于唐国虚以委蛇,然后遣使往中细言之,说明咱们的境况!”

    “诺——”孙光宪想了想,也只能这般了。

    方泽山拜见了南平国主,然后将圣旨以及赏赐的东西留下后,就明里暗里对于高保勖进行示好,然后再说一下与中原的对峙,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而对此,高保勖不动声色的推诿着,言明难处,然后再说一下南平国的苦楚,对于大唐的忠心,希望能得到一些赏赐啥的。

    “南平国左顾言他,把我当做白痴不成讨要兵器,战马,咱们大唐的战马本就不多,哪能再与他”

    方泽山一回到使馆,心情就是不痛快,此次见面,并没有达到他的目的。

    “南平国主果然如尔等所言,里有聪慧,与前任完全不同!”他叹了口气,对于眼前这个肥头大耳的商人,述说道。

    “自是如此!”商人抬起头,双目明亮,说道:

    “高保勖在之前,一直深受其兄高保融信任,国之要事皆与他商议与其说是高保融当任国主,倒不如说高保勖为国主,所以其刚继位,南平国政事平稳,不见丝毫的波动!”

    “南平国一直持有事大原则,对于中原一向恭敬有加,不敢有丝毫的违背,尤其是前国主,高保融对于郭荣一向敬佩,赵匡胤夺得中原之后,生怕赵匡胤南下,一年三使,犹惊恐难安!”

    “看来,让南平国归顺,并无可能咯”方泽山叹了口气,然后问道。

    “那么,江陵城有多少军队”

    “江陵城位置极其重要,是高氏的亲兵守卫,统帅将领是复州团练使——梁延嗣,其对于高氏一向忠心,而且历事四帅,人称其忠荩!高保勖对其信任有加,不下于孙光宪。”

    “看来你们射声司的确厉害,不知对于此人可曾劝归美色金银子嗣”

    商人斩荆截铁地说道:“绝无可能!”

    “何解”

    “梁延嗣原为后唐将领,被高季兴所获。高从诲继任后,提拔他为大校,授归州刺史,如今又为复州团练使,乃是高氏的心腹大将,已然六十有五,心思极为顽固。”

    “而且他一向喜欢读书,以出身武人为耻,对于忠义极为看中,若是劝降,他就不是梁延嗣了!”

    “可用间”方泽山再次说道:“如今主事者,乃是孙光宪,若是让其文武不和,想必南平必然生乱,对于咱们而言,也是足以。”

    商人摇摇头,无奈地说道:

    “孙光宪与其倒是有些龌龊,但是却有分寸,再加上南平国主主持,两者倒是相安无事!”



第361章 道观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再起 ”查找最新章节!

    江陵,这一曰清晨,丝丝细雨淋漓而下。街道上,行人繁多,行路的人们,也是举着油伞快步而走。

    直到了午后,点点细雨才停歇下来,街道上渐渐热闹起来。

    城东处的一座道观,名唤三清观,在附近很是灵验,再加上道士们又会几手医术,比看大夫划算太多,所以香火一向旺盛,来往的信徒极多,香雾缭绕,檀香的味道直冲云霄。

    而在道观前门车水马龙之际,在其后门,也同样的热闹,一辆接着一辆的马车,载有许多的新收粮食,行至后院,一群农夫们正在搬运着。

    “监院师兄,今年虽有暴雨,但看来收成不小啊!”有的道士走了过来,看着一袋袋的稻谷,不由得双目放光,感慨道。

    “那是自然,咱们的田地都在半坡上,暴雨再大,也与我等无事,道君保佑,才有这些收成!”

    胖乎乎的道士头发扎起,为人很是和善,虽然是监院,但甚得观内道士的喜爱,人人都知晓,如今三清观容纳数十名道士修行,多亏了监院的主持。

    “去往方丈说一声,就言有道友前来拜访,稍后就到!”

    “是——”几名年轻的道士连忙应下,看着一袋袋散发着稻香的稻谷,心中极为欢喜。

    “放心,这些新收的稻谷有很多今日我会煮上一些,你们可以敞开肚子吃了!”望着恋恋不舍的众道士,胖监院笑容满面地说道。

    “多谢监院师叔!”

    “道友稍等片刻,待一些稻谷卸下,贫道就会带您去见方丈,滋生事大,贫道做不了主!”

    他回过头,对着以农夫打扮的中年人,歉意地说道。

    “不碍事,应该是我们麻烦才是,惊扰了贵观!”中年人淡淡地说道,虽然穿着破衣,但难掩他的卓越气质。

    等待了些许时间,中年人这才被胖监院左转右绕,来到了方丈的房间,敲响了门。

    “请进——”一个年迈的声音响起,两人缓缓而去,有礼有节,见见到了一位须发花白的道人,正坐在蒲团上,闭目养神,一派得道高人气象。

    “想必这就是三清观的方向了!”徐元杰心中欢喜,脸上若是一脸的敬佩,他连忙弯腰行礼,说道:

    “贫道乃广州岱宗派青云观徐元杰,见过方向。”

    三清观是子孙庙,由师徒之间代代相传,庙产可以继承,有专属的门派。其他门派的道友可以暂时居住,且不能插手庙务。一般新出家的弟子都在子孙庙。
1...9091929394...1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