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再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兰彻二世

    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一个个庄园主们携家带口地离去,为繁荣朗州与澧州而做贡献,重新努力成为一块好基石。

    南平三州,首重江陵府,摆平了这里,自然就任凭摆布了。

    “澧州、朗州,本就隶属于荆南节度使,如今不过是重新回归罢了!江陵府改名为荆州!”

    李嘉的声音很清脆,也有些活泼,毕竟比较年轻,老气横秋的话语不适合他。

    这话听着孙光宪一楞,澧州与朗州是楚国夺取荆南辖下的州县,已经有数十年了,如今又重新一统,着实令人惊讶。

    其中的信任,简直令人难以言表,这种信任他不过是没有经历过,但他的身份可是降臣,如今却一朝重用,其中的襟怀,令人万分感慨。

    “如今这五州之地,百万丁口,就全在卿家手里,不可辜负啊!”

    “必不负陛下所托!”孙光宪浑身一震,话语中颇有些老当益壮的样子,李嘉瞬间就笑了:

    “我自当相信先生!”

    “设荆南府,辖下共有归州、峡州、荆州、澧州、朗州,五州二十一县,户约十六万,设知府一名,正四品,统辖一府大小事务;通判一人,从四品,掌管一府刑名按劾、诉讼之事,亦协助知府政务;又设府转运使衙门,从四品,专事于赋税之事!”

    “设巡检司衙门,巡检一名,从三品,副巡检若干,兵五百,隶属于知府衙门!”

    “以江陵伯李信为首,领兵一万,为一卫,为都统,驻荆州,以备北患!”李信攻伐南平有功,被等江陵伯,而且他还新设了一个军(两千五百人)以上的作战级别——卫。

    如果按照常规,军以上是厢,领十个军,两万五千人,规模太大了,而且常规作战,万人就差不多,再多就灭国之之战,李嘉不放心两万多人在别人手里。

    李嘉拿出早已经计划好的稿子,这些东西他想了一夜,终于拿出来述说。

    府,这一级地方机构,其实并不罕见,在唐时基本上是首都与陪都设府,五代如是,去开封府,江陵府,以及南汉的兴王府(被李嘉改为承天府),名义上与州平级,但地位却高一筹,而李嘉准备让其再升为地方最大的机构,位于州之上,相当于省。

    此时虽然规模有些小,但过几年兼并一些州县,在合并就是了。

    荆南府的设立,还享受了洞庭湖之利。

    知府名义上权势很大,但赋税之权被转运使夺走,领兵之权被都统(卫军)把持,再加上判官掌弹劾、诉讼之权,知府的权力受到了很明显的限制,名义上的一府之主,并不好当。

    之前四分湖南的策略,明显的被篡改了,李嘉也需要再次调整。

    大小制衡,才是中央集权的正确部署。

    孙光宪很显然仔细地听了下去,对于这些制衡他不以为意,这是朝廷的正确想法,他有把握掌控荆南的局面,毕竟是当家了几十年,这些制衡暂且难不倒他。

    这些东西,则是为后来者而设的。

    而且,皇帝没有常规的设置节度使藩镇,这令他甚是欢喜,南平可也算是他的第二故乡,如果被那些节度使剥削,他可不忍心。

    “不知这判官之属,在于何人”孙光宪直接问道。

    “朗州刺史李怀恩,素有抱负,让他担任判官,正可以一展身手!”李嘉淡淡地说道。

    此人孙光宪倒是听说过名声,名声不错,如今为他副手,倒也算妥当。

    “既然荆南府设立,那么还需要一些善政,方显大唐之恩!”

    皇帝的话,让孙光宪一激灵,改变了那么多,还不够吗他心里打定主意,若是这些改变并不适合荆南,他绝对会顶过去。

    “江陵城位于长江北岸,土地肥沃,良田无数,平年多而灾年少,但凡预则立,不预则废,饱饭吃多了,饿肚子的滋味可不想再受,朕属意,设常平仓,以备粮荒!”

    “此乃善政,自当有之!”孙光宪听到这,心中甚意,看向李嘉的眼神中,似乎还带着光芒。

    常平源于战国时李悝在魏所行的平籴,即政府于丰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贱伤农,歉年卖出所储粮食以稳定粮价,后来汉武帝时,桑弘羊发展了上述思想,创立平准法,依仗政府掌握的大量钱帛物资,在京师贱收贵卖以平抑物价。

    汉之后,基本停掉,直到隋唐再次设立,五代人都吃不饱,哪有余力再设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打仗,自然废弃。

    “常平仓之粮,须有一府所食三年之粮,转运使须以赋税总数十之一以作常平粮,中央地方各半之!”

    “设常平使一人,从四品。”

    也就是说,朝廷和地方以七三分税,再各用半成纳入常平仓,赋税以后是朝廷六成五,地方两成五。

    孙光宪听着自然心中欢喜。

    “再设军仓,乃供应军队之粮仓,须备一年之食,辎重营与地方共管之!”




第376章 流传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再起 ”查找最新章节!

    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保证军民与百姓的口粮,乃是一个朝廷必须做到的,尤其是目前乃秋收之后,正是粮价低迷之时,设立常平仓与军仓,正是时候。

    趁此时,李嘉按照功勋,开始赏赐大量的土地、钱粮下去,由于庄园主大量搬迁,粮食自然带不走,李嘉又花费大肆购粮,然后洞庭水师带会长沙府,那里还有嗷嗷待哺的兵卒。

    这一番奖赏耗费,又是安排官吏,排查地方的地痞流氓,来了一番严打保证秩序的完善,缴获的物资,耗费了三分之一。

    剩余的这些,也是一笔庞大的收入,少府寺的人立马奔袭而来,为皇帝掌控这片财富。

    军中庆贺气氛很重,将士们兴致很高……战胜回朝,归期总是令人高兴,至于谁留守下来,他们目前并不喜欢,只是及时行乐罢了。

    此战灭国财富收获很大,朝廷会给将士们论功行赏,这也是人们很快忘记战阵的残酷,虽然本来就不怎么残酷,这也是兴高采烈的原因之一。

    而李嘉最后做完对于南平各军的整合,就准备回师长沙了。

    南平各州县兵马加在一起约有三万,其中江陵城就有两万,死掉一些,再剔除一些老弱病残,流氓地痞等,最后还剩下两万人,加上两万人的禁军,共有四万兵马。

    两万南平军将会整训两三个月,然后在暂且接受江陵伯李信的领导,李嘉突然觉得,一万人有些不够,所以又添了五千人,一卫兵马就是一万五千人。

    归州驻兵五千,由淮南军都指挥使马东驻守,防备后蜀。

    峡州驻兵五千,由五百兵乱南平的侯鹏驻守,与荆州相互策应。

    至于李信,则领兵一万五,驻守荆州江陵,防御北宋。

    攻陷江陵城五日后,城门大开,不再限制出行,滞留的商贾们终于可以出城透气了,忙不迭地将消息穿透出去。

    天下大震。

    最先知晓的,却是东京的赵官家,得益于襄州的慕容延钊的报信,快马传鞭之下,不到两日的功夫,他就知道了南平的沦陷。

    “李嘉小儿,胆大妄为!”赵匡胤看到这封密信,着实脑壳痛,直接摔在了桌子上,立马站立,来回的走动着。

    “让赵枢密过来!”赵官家揉了揉脑壳,说道。

    “诺——”一旁的宦官很有眼色劲地上去帮忙,另一人则快步出宫,去寻觅圣宠在身的赵枢密。

    “南平已下,果然被他得逞了,可惜慕容老儿胆小怕事,未能及时阻止,大宋的方向又在何方”

    很快,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响起,赵普再次见到了赵官家,瞧其脸色,越发的阴沉起来,他瞬间心中一动,想起了前不久关于南平的讨论,心中瞬间思量起来。

    “臣见过陛下——”赵普弯腰行礼。

    “卿家坐下吧!瞧瞧这封信!”赵匡胤让宦官传递密信,心情突然地平静了些许。

    赵普心中已经有所猜测,仔细地阅览了一遍,心中有底,虽然不善军事,但却对军略有所知晓,江陵城一向雄伟,之前高氏抢夺了马楚的贡品,被八万大军围困,坚持了许久也不曾破之。

    “回禀陛下,臣已知晓!”赵普放下信件,说道:

    “江陵城被迫,两日功夫也未曾支持,高氏虽然无赖,但驾驭百姓倒是有方,依托雄城而守,不说数日,哪怕数月也是当的,恐怕伪唐另有他法,恐对朝廷不利!”

    “我不管他怎么攻陷江陵城,禁军也能攻下,无非是时间长短罢了,但却忧虑,南方有此一患,对于天下一统大业,着实不利!”赵匡胤沉声说道。

    “有一个南唐也就罢了,若再添一个唐国……”

    “陛下放心,伪唐之兵,不过是岭南、楚国之弱卒,一向非中原之敌,哪怕加上淮南等溃兵降将,也不过如此,自古以来,中原乃沃土,等过上些许时日,养民而用之,必能统一天下!”

    赵普坚定不移地说起了自己先南后北的策略:

    “江南已然胆寒,伪唐不过是溃败弱卒,不值一提,况且一年灭两国虽然威风八面,但根基不稳,只须灭其精锐,其余的之地必然望风而降!趁其声势,再破江南,必然一统!”

    “慕容将军老当益壮,又谨慎小心,至于让他严防死守,伪唐不足为虑,乘着这个时机,陛下内合藩镇,与民修养,不消数年,就如出山之猛虎,势不可挡!”

    听到赵普的话,赵匡胤瞬间就自信起来,的确不错,伪唐所持的,不过是兵将罢了,但征战南北,他还不知晓有哪个能对敌禁军,哪怕是契丹人,他也敢去碰一碰。

    而且自古以来,南兵羸弱,而且缺乏战马,所依赖的不过是船只罢了,只需养精蓄锐,定能灭其国。

    伪唐灭国虽然威风,但根基不稳,在外力之下,必然倒塔,他多虑了。

    “哈哈哈!”赵匡胤大笑之,豪爽地说道:“听得先生一言,咱茅塞顿开,来,摆一桌酒食过来,我要与赵先生喝个痛快!”

    一时间,压抑的气氛瞬间被缓解了,宫殿中的宦官宫女们也脚步轻快了些许。

    江西,洪都。

    自从迁徙到了洪州,并改名洪都之后,李景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安生,反而越发的烦躁起来。

    岭南突然冒充大唐后裔,然后称唐国,有心教训一番,又攻陷了虔州,掳掠了军民而返。

    之后又听闻这个伪唐又攻陷了湖南,该死,派兵去浑水摸鱼,结果却无功而返,折损了些许兵马。

    咱们国主本来就心情不好,这洪都王宫又狭窄,而且还经常漏水,潮湿,这一下子,李景越发的想念起来金陵。

    而且,九月,他的太子李弘冀去世了,这下子,他就躺在了病床上,忧郁难受。

    他仰着头,回忆起了金陵城。

    那里虽然危险,但却繁华,有许多漂亮的小娘,宽敞的宫殿,吟诗作赋的文人。

    随后,有一份军情传来,李景瞬间皱起眉头,忍不住一看,五脏六腑瞬间颠倒,喉咙一甜,瞬间就吐了一口血:

    “李嘉小儿,竟然破了江陵城!朕不甘心!”



第377章 归程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再起 ”查找最新章节!

    从十月初待到了十一月初,一个月的时间,秋老虎已然散去,空气中中稻谷之香,也渐渐消失,天气又转凉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袭来,李嘉知晓,自己是时候回家了。

    这些时日,李嘉就待在江陵,一直忙于对于南平三州,以及荆南府的运转,可谓是劳心劳力。

    禁军原本有六军,三万人,再并入了西北军一万人,淮南军两万人,湖南兵一万人,南平军两万,大唐兵马总数达到了九万之巨,若是加上海军和水师,十万雄狮不算夸张。

    此次北上南平,左羽林军基本上也凑人数的,左神弩营也是如此。

    留下来的一万人,加上五千的南平军,被命名为南平卫,归州、峡州又分几千出去,李嘉再把剩余的南平军打包回去,使其成为禁军。

    回去的路上,荆国公高保勖一家也是同行南下。

    朗州城外,杨师璠与朗州刺史、新任荆南府判官李怀恩一起,恭候皇帝的到来。

    此次归程,皇帝并没有再坐船回长沙,反而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来到朗州,似乎在查勘民情,但杨师璠却总觉得没那么简单。

    城外,却是尘土漫天,嘈杂不已,杨师璠站立在此,不动如山,面无表情,谁也看不出他在想什么。

    “将军,皇帝又是什么心思”自诩为杨师璠亲信大将的张崇富,吃了一嘴的灰,他不由得问道。

    “能有甚事,巡查罢了!”杨师璠淡淡地说道,不以为意。

    “上万大军莅临朗州,是福是祸,难以预料!”张崇富眼眸中有些忧虑,他预想,待在朗州的快活日子,似乎不见踪影了。

    “挟灭国之威,我等又岂能抗衡”杨师璠叹了口气,说道:“皇帝不是那种心狠之人,服从差遣吧!”

    一年两国之威,哪怕皇帝再年轻,也会让人敬畏,尤其是精兵强将相伴,他手下的几千武平军,还真的不敢有丝毫的动作。

    说是武平军节度使,但不过两州之地,澧州又因梅山蛮散乱,那些蛮军镇守,讨不到好处。

    而朗州刺史李怀恩也是滑不溜手,对于民政等事,干涉不了分毫,这节度使当的着实憋屈,他不想再干了。

    大军已经临近朗州,李嘉披着甲胄,骑着马在众人簇拥中沿路向前面的城楼方向行进。

    他的脖子、头发里全是灰,极为难受,嘴里沙沙的,骑着马,迎风而来的就是灰尘,行军打仗,果然非常人所为……

    这条路是官道,但久不修葺,已然变成了泥土路,由于常年有商贾经过,又成为了商路,上万人行走,加上马匹骡子,人马众多,晴天的空中难以避免沙土飞扬。

    骑兵虽然有一万,但大半都是骡子组成,真正的马匹只有三千,左、右羽林军不过是步骑罢了,留下一千余骑术不错的在南平,其余的骑兵都带身边护卫。
1...979899100101...1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