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宦海沉浮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舍人

    赵翠娥说:“其实不少教师还是好的,只是他们不愿意把麻烦惹到自己身上而已”

    杨陆顺打断她的话说:“嫂子,你也别劝我了,都是我一时不慎给你带来了这么多麻烦,我真是白读这么多书了,还以为只要拼命工作搞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了,没想到都不是这样的。嫂子你放心,我会忍下这口气的,再不会给你招惹来闲话闲气了。只是对不起胡大哥的托付,没照顾好你们娘俩!嫂子,时间不早了,你休息吧。”

    那边赵翠娥很听话地熄了灯,杨陆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觉得有必要那情况告诉胡大哥,免得到时候说不清道不明,怀着深深地歉意给胡拥军写了封详细地信。

    打这晚以后,杨陆顺就不再住宿舍,而是买了辆永久牌自行车,不论刮风下雨都回建华村自己家,除了上好自己的几节语文课,余下的时间都花在了文化站的业余活动中,他不但继续搞文学写作,也学会了二胡、手风琴等乐器,没事到侯勇家喝几杯酒看看电视,日子倒也过得蛮逍遥。

    大学同学们的信渐渐也少了很多,毕业时的豪言壮志大多被现实生活所磨灭,刚进社会看什么都新鲜,说什么都激动,可时间一长了,心情也就归复平静,写信也只是应付一下,有时候正好手头有急事,看了信没什么紧要事就放在一边,一不留神就忘记了,只有袁奇志的信总是厚厚的,有次不经意地问她什么时候有宝宝,她居然说不想要,又不说原因,弄得杨陆顺一头雾水。

    没曾想胡拥军接到杨陆顺的信后,愤怒异常,他觉得自己在边疆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老婆孩子居然在单位上受气捱苦,叫他怎么安心得下,就请假回了家。

    胡拥军回了南平县,先找到县委县政府武装部反映情况,说是新平学校的马校长不服气把房子腾给他爱人赵翠娥住,利用校长职权强迫他爱人赵翠娥又搬回了从前破旧的宿舍,把家属房自己占去住了,还让他老婆造谣生事,弄得赵翠娥在新平学校声名狼籍,请各级领导替他做主。

    这下还了得,竟敢不服从领导安排,还迫害有军功的军属,县委领导非常重视,马上派了调查组去新平,有的教师巴不得出事,把马银满、杨菊仙那些鸡皮蒜毛的事添油加醋地反映给调查组的同志,本来事情基本属实,何况还有那么多落井下石的人提供线索,几天后马银满被撤职调离了新平中学,重新安排去了其他乡镇的中学当普通教师,马银满没想让杨菊仙的泼辣粗俗害得丢官离乡,痛骂了那婆娘也无济于事,匆匆收拾家当去了新的学校。只有副校长叶盛最高兴,凭白无辜拣了香饽饽,被任命为新的联校校长兼新平中学校长,自然对赵翠娥关心有加,只是对杨陆顺更加的怀了戒心,杨陆顺才是搞走马银满的元凶,新平的教师们都这样认为!

    胡拥军对杨陆顺是感激不尽,没有他的信,还不知道赵翠娥要受多少苦,胡家更把杨陆顺视为贵客,正是因为他的通讯稿才让他们家又得了政府不少的补助。可这一结果是杨陆顺没有想到的,虽然杨菊仙的行为令人憎恨,可马银满也不至于受到撤职调离这样大的处分,毕竟马银满这个校长没有坏到那样的地步。

    胡拥军又邀了杨陆顺一起去马坡子乡看望了卫副书记,把杨陆顺在卫副书记面前好好的一顿夸赞,说杨陆顺为人正直够朋友,卫副书记本就喜欢杨陆顺这有文化的小伙子,听自己的老部下这么推崇,自然也是另眼相看,再次提出要调杨陆顺进乡政府工作,但杨陆顺不想离开新平乡,卫副书记大为惋惜。

    时隔不久,南平县各乡镇班子大调整,卫副书记提了一格,调到了新平乡当党委书记,又再次提出要杨陆顺进乡政府。

    杨陆顺自己还拿不定主意,便去找叶祝同商量,叶祝同住在学校,对杨陆顺的情况算是比较了解,一听杨陆顺找他问意见,就笑着说:“杨老师,你在学校当教师确实也委屈了,换个环境也可以。”

    杨陆顺说:“叶站长,你支持我进乡政府工作?可我大学里一位倍受我尊敬的老教授却始终是不愿意我进政府单位的,他一再强调政治是可怕的东西。”

    叶祝同异样地看了看杨陆顺,说:“杨老师,你进乡政府究竟是为了当官还是其他原因?”

    杨陆顺想了想说:“我暂时还没考虑那么多,卫书记几次三番地想调我去他身边工作,说我有能力当个好干部,可我一想到老教授的话又在犹豫,自己真拿不定主意。叶站长,我认识你这么久,感觉你看什么事情都比较深入,道理也讲得很透彻,所以才来请你参谋参谋。”

    叶祝同无声地笑了笑说:“你的大学生,你应该清楚什么是政治,那你谈谈你对政治这词的理解和看法吧。”

    杨陆顺心里默默想了想,说:“政治就是阶级、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国内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是经济集中的表现,任何阶级的政治都是以维护本阶级的经济利益、建立和巩固本阶级的统治为目的的。”他说到这里,见叶祝同一副似笑非笑的模样,又说:“叶站长,要说对政治的看法,我就一窍不通了,既抽象又难懂,政治太空洞,太遥远,太博深,很难一下子对它加以想像和把握,我实在是真不理解什么是政治!”

    叶祝同微微点点头说:“你这倒不是谦虚,古往今来,真正又谁能正确理解政治一词的精确含义呢?政治的范围很广,政治离我们很近,政治的问题非常具体,政治就在我们身边,归根结底,政治就是治人之术,至少在中国就是这样,你说你大学的老教授认为政治是可怕的,虽然片面了点,实则也说了出其中的实质,我也经历过不少,阶级斗争、群众运动都是政治下的产物,有的人能籍借政治飞黄腾达,有的人却在政治运动中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现在党和国家把重点放在了经济建设上,搞改革开放,这同样是政治,如果你把心思精力集中在工作上,不谋求升迁不想飞黄腾达,那政治也就不可怕了。”

    杨陆顺似懂非懂,搔搔后脑勺说:“叶站长,我是越听越糊涂了,看来政治这玩意儿与我无缘,我还是懒得费神去搞清楚了。要说当官,从小到大我都除了大学在学生团支部当过一年支部委员,再没当过什么官了,也对当官没兴趣,管自己都成问题,怎么去管人。你说,那我到底去不去政府工作呢?”

    叶祝同哈哈笑了起来,说:“那就去得,只要不想着当官,扎实搞自己的本分工作,什么地方都去得!”

    于是杨陆顺就答应卫书记进了乡政府,一来有卫书记亲自到有关单位跑动,二来叶盛巴不得他这祸害早点走,调动手续很快就办理齐全,离学期期末考试还有半个月,杨陆顺就拿到了调令,谢绝了学校的欢送会,收拾好行李铺盖离开了新平中学。

    出了校门,杨陆顺回头看了看生活工作近一年的学校,心里百般滋味全涌了上来,更感觉命运弄人,早知道要进政府机关,何不当初一步到位,生生受了那么多腌臢,不觉涩涩一笑,头也不回地离去。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 宦海沉浮  p:///1/1988/  )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三章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国**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乡+村+小+说+网 手*机*阅#读 annas.r》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加强

    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重新评价了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全会还增选了中央领导机构的成员;决定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文革时期的基层公社机构是很不完善的,基本是革命委员会(革委会)担负起全部的日常工作,也就是党管一切,政府部门形同虚设,公社的干部队伍也就规模很小,一般也就是二、三十名正式脱产干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精神,新成立的乡政府要搞政社分开,乡人民政府建立后,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行使职权,领导本乡的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建设,做好公安、民政、司法、文教卫生、计划生育等工作。当前,应着重抓好社会治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发动群众制订乡规民约,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促进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这就需要大量的干部来维持政府部门的正常运作,切实完善各部门的机构,乡政府大量扩充干部队伍。基层领导班子也日益完善,党委设立书记和三名副书记;政府设立乡长和三名副乡长。而且还要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当时的干部队伍素质在总体上是不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虽然有部分干部有工农兵大学文凭,但都知道那种文凭是不含文化水平的,顶多也只能叫政治文凭。不少乡镇干部本就是社员抽调进公社的,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这些社员干部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自家的责任田,甚至有的直接就辞掉公社的工作,专心务农,刚开始的政策确实给农民带来了实惠,是要勤快肯做,会经营副业,农民的收入比当干部的还要多得多。

    杨陆顺是贫农家庭出身,又有高学历,完全符合新形式干部的四个标准,一进乡政府立即就作为梯队干部培养,就给他添加了信心。

    刚进乡政府,杨陆顺是单身,本来是没地方住的,政府里不少干部包括副书记、副乡长的住房都比较紧张,老旧的家属房子早就住得满满当当,很多干部还是住在下面村里的,卫书记刚来,家属都还在马坡子的,就临时安排住在乡政府的招待所里。

    说是招待所,其实就是一排新簇点的平房,离乡政府的食堂很近,里面按照县招待所房间的布置,有两间只搁了一张床,摆了点家具什么的,县里来了领导要过夜就住一宿,其他几间都是搁了两张床,放两小柜,条件很简陋,哪会有什么县里的领导来住呢?倒是不少乡政府的干部家里来了客没地睡,出点钱当旅社住,卫生就归食堂总务的爱人打扫,浆洗被窝铺盖,送送开水什么的。

    卫书记嫌一个人住没意思,就叫杨陆顺也住在招待所里,挨着他的房间,说是闷了也有个人聊天,不过说是这么说,还真没找杨陆顺聊天,晚上老是关着房门不知道干什么,不到十二点后从没黑过灯。

    两人有过一次长谈,是杨陆顺刚住进他隔壁,在杨陆顺眼里,卫书记这人说话豪爽直率,作风刚硬,也许是在部队摸爬滚打二十多年,言行举止还带着浓厚的军人味,比如平常他都是穿曾经在部队留下的旧军装,风纪扣总扣得严严实实;腰板笔直,走路也是大步流星;说话嗓门挺大,习惯边说边挥舞着右手,左手学**一样爱叉在腰眼上;不喜欢规规矩矩坐在食堂的饭桌上吃饭,喜欢捧着饭碗蹲在食堂外的坪里吃,跟人边吃边说话,一般是谈工作,也有一些干部没事喜欢凑热闹,渐渐成了乡政府的一景。总之卫书记平易近人,虽然到新平乡不久,但跟干部们很快打成一片。

    那天刚把房间收拾妥当,卫书记就进了门,把房里布置好好打量了番,见了贴在墙上的“陋室铭”,先是夸赞杨陆顺的大字写得好,不愧是读书人,杨陆顺非常客气地请卫书记坐下,倒了杯水。

    卫书记笑着:“小杨啊,我文化水平不高,高中只读一年就参军入伍了,但在部队的大熔炉里锻炼了二十二年,也学了不少知识,你写的这篇大字,我虽然不记得是古代那个文化人写的,可我还是知道诗词的意思,大概也就是一个封建时代的落魄文人表明心志的吧,他那不贪图富贵,不与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同流合污,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可你看这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用在现在就很是不妥,我们当乡镇干部的,往来接触的全是农民老百姓,都是些被读过书没文化的白丁,你不与农民老百姓接触,就是脱离群众,离开了群众,我们好比鱼儿离开了水,就蹦达不了几天了!”

    杨陆顺脸腾地就红了,连忙检讨说:“卫书记,您看我真的糊涂,糊涂已极,我这就取下来。”说着手忙脚乱地取下字幅,准备折叠好藏,转念一想又三下两下把字幅扯得稀烂,丢在书桌上。

    卫书记哈哈大笑着,说:“小杨,不管怎么样,你也是想学古人不贪恋富贵荣华,淡泊名利,主导思想还是好的,要搞好革命工作,首先就要抛开一切名利思想,轻装上阵,这样才能实心踏地的为农民老百姓谋福利。”说着他脸上的笑慢慢消失了,棱角分明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严肃,浓眉下的眼睛里也隐隐透出股子威严,缓缓说:“小杨,我之所以几次三番要调你到政府工作,也是了解你这小同志虽然文化水平高,可不象有些人那样长了见识忘了老本,能主动放弃省城

    那么好条件和环境,回贫瘠落后的乡镇来工作,这是许多知识分子做不到的,你看上去文文静静,可心里也确实有股豪气,象小胡说的那样,是性情中人,对劳动人民是有深厚情感的,所以我才一再要调你进政府,要当好乡镇干部,成为农民老百姓发家致富的领头人,第一就要具备对农民的深情厚意,再就是要有扎根农村的决心。”

    卫书记看着杨陆顺那双澄清透亮的眼睛,里面充满了坚定地信念,心里暗暗高兴没看错人,语重心长地说:“小杨,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八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十年动乱几乎让新中国倒退了几十年,农民缺衣少食,生产力非常落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也十分清楚国家目前存在的大问题,那就是十亿人口吃饭的问题,要解决吃饭问题,就要首先解决农村生产力落后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乡镇干部目前首要的任务之一啊!我是农民子弟,你也出生农民家庭,我们都非常清楚我们面临的困难,你是国家培养的新时代人才,你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为民众排忧解难,你、我都任重道远啊!”

    杨陆顺激动得热血沸腾,他没有说话,他只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竭尽全里使农民过上好日子!

    杨陆顺刚到乡政府工作,事事都很新鲜,抱着从头开始学的想法,对同事们笑脸相向,对领导很尊敬。政府的工作其实说白了也就是执行县委县政府的指示和决定,上面叫安排这期间搞农业生产,就下到村组里督促农业生产,上面安排那期间搞文卫工作,就到各村组搞文卫工作,没什么大事也得天天下村,就是没闲的时候。每次下村都是跟卫书记一组,几个人骑着自行车按事先的工作计划,到分配的村组,传达精神,检查执行情况。

    杨陆顺跟着卫书记跑了几天村组,大体摸清楚了卫书记的工作方式:到村委会听听村干部们的情况汇报,然后根据村干部提供的基本情况,先慰问村里的五保孤寡户,嘘寒问暖,切实解决温饱问题;再走访村里的贫困户,找出贫困根由;接着去看村里的富裕户,强调要遵纪守法勤劳致富。最后随意地抽选农户了解情况。

    杨陆顺虽然出生农民家庭,对农业生产却是一窍不通,当然也与他是家中的幺儿有莫大的关系,当时他也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学习里去了。通过几天深入农户挨家走访,大致也有了点了解。

    当时的农村生产力极为落后,还一直是延承中国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古老耕种之法,生产资料也非常匮乏,基本上没有农用机械,全凭劳力。联产承包责任制分配田土是按照家中的男子数量来划分的,男性多分的田土也就多,田土多自然收获多,家庭情况也就相应好点,这也就是农村为什么要多生儿、重男轻女的主要原因了。家中劳力充足,发展农副业也就的基本条件就相对要好,男人管田土,女人在家养鸡喂猪,有头脑的还能搞点运输等行当,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就象杨陆顺家,虽然男劳力不足,但五姐妹齐心,到了农忙时集中几家的劳力,几个出工日就搞熨帖。反之,如果几亩责任田也没人手种好,吃饭米都成困难,还有什么精力搞其他呢,象杨小标家,只有一老一小没有劳力,分的责任田都只能请邻里代劳,日子自然的苦不堪言。村干部们也有自家的一摊子事,也没什么精力去扶贫帮困。

    从七九年分田到户到目前,农民渐渐也就有了贫富之分,穷的家徒四壁,温饱问题都没解决,富裕的盖起了红砖瓦屋,甚至还有了点闲钱,但农民们还是放不开手脚,生怕政策有变,今天还好好的说不定明天就被扣上一顶帽子,今天还被树成模范典型说不定明天就成了反面教材。农民对国家的政策了解得也实在不够,本就文化说破低素质差,加之通讯落后信息不畅,完全是靠公社领导村干部传达解释中央的精神,到了下面难免会残缺不齐,不少干部本身素质也不过硬,还承袭了文革作风,诸如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等等,也让农民们不是很信任。

    不过农民天生对领导干部有种说不清楚的敬畏,不论对公社的小干部还是县里的大干部都一律恭敬已极,微红着脸憨厚地笑着说些他们认为最尊敬领导的话,手忙脚乱地抽椅子拿板凳热情过分的招待,这些都让杨陆顺心里有种莫名的兴奋,他活这么大何曾受到过如此的尊敬呢,看着那些比自己父亲还要苍老的农民满脸虔诚一口一个杨干部地叫着,让他心里有种非常神圣的感觉,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的一心为农的决心:他绝对不能让尊敬他的老人孩子再受穷受苦!

    天天下村走户是辛苦的,有时候一天骑自行车要跑上七、八十里地走上好几十户人家,屁股磨痛了,大腿酸得站都站不稳,但看到卫书记和其他同志年龄比他大得多也毫无怨言,咬咬牙也就忍了过去,但奇怪的是,杨陆顺的脸好象永远晒不黑,反倒脸上红酡酡的格外好看,搞得卫书记半玩笑半当真地说:“小杨这同志太帅气了,不怎么适合走村串户的,太招惹人。”杨陆顺莫名其妙,还是同行的老张一语道破了天机:“卫书记的意思很明白不过了,你这样帅气的小伙子天天往人家屋里跑,不把人家屋里的小媳妇大姑娘看得眼睛冒绿光啊!”

    一星期之后,卫书记交待杨陆顺把一周来走访农户的情况写份调查报告,只要求言简意劾。杨陆顺知道这是卫书记考察他能力的时候,便把几日所见所闻写了出来,加上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对存在问题也提出了解决方案,第二天就呈交给卫书记。
1...2021222324...1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