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秦有荷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唐小鱼是姐姐

    阴影处,站立着一个素服女子。见到郑芙,她立刻从阴影里走了出来。她眉宇间的意气风发已经荡然无存,不施粉黛,但头发依旧是一丝不苟地盘起来,即便身处困窘之地,亦不曾有半分懈怠。

    郑芙微微点头示意:“许久不见了,燕太子妃。”

    鞠想疾步走上前来,一改之前盛气凌人的态度,好言好气地说道:“当时太子囚禁你,是他不对,可我们身为燕国人,只能这么做别无他法。求你,让我们回燕国去吧。”

    郑芙侧头看了看殿内,问道:“太子丹呢?”说完,迈步朝内殿走去。

    鞠想心下一惊,急忙小跑着越过郑芙,结果姬丹自己从屏风后走了出来。他额下是星星点点的胡渣,两眼有些浮肿,神色无光。见到郑芙,姬丹没有太过特别的神色,面色平和地说着:“你来了。”

    郑芙弯起眉眼浅笑,一如儿时看他的神色一般。

    “丹哥哥,你可以离开这里了。”

    鞠想睁大了眼,双手颤抖着搭在郑芙的肩上,说道:“是燕王下旨,派人前来秦国议和换取我们回国了?”姬丹整个人愣在原地,似乎是不敢相信。

    王贲正要抬手拉开鞠想的手,郑芙轻轻摇头,不着痕迹地后退一步,避开鞠想的动作,说道:“燕王忙着对赵国攻城略池,怕是顾不上二位的安危。只不过是有人以性命相挟,换取丹哥哥的自由之身。”

    说到这里,姬丹再也忍不住了,迈步朝郑芙走过来,王贲先一步挡在他的面前。

    接着,郑芙的话音犹如给鞠想泼了一盆冷水:“但不包括太子妃你。”

    “什么……”鞠想无力地跌坐在地上。

    倘若姬丹走了,那么便只余她孤身一人住在这秦国质子宫里,情境该是何等凄惨?当初嬴子楚逃回秦国,赵太后在赵国为质,可起码还有一个儿子赵政相伴,而她,却是什么都没有。

    可燕王根本不关心姬丹的处境,姬丹双手握拳,微微低着头,眼中是显而易见的犹豫与挣扎。

    只要放弃鞠想,他便能离开这个令他挣扎多年不得离开的秦地,再次筹谋划策卷土重来向嬴政复仇。可是若放弃了她,便等同于背弃自己老师鞠武的托付。

    鞠想眼神空洞,良久,仿佛下了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缓缓抬头看向姬丹。

    “太子,你走吧……”

    姬丹猛地低下头去,不能理解她会说出这样的话。

    鞠想热泪盈眶,几乎是用尽身的力气扯出一个微笑。

    “我等着你,救我回去。”

    姬丹蹲下身,双手搭在她的肩上,皱眉问道:“为什么?”

    鞠想闭上眼睛,两行清泪自眼角滑落,苦笑着摇头。

    见此情境,郑芙不由得被鞠想染上几分伤感。倘若不是在乱世,鞠想这样的女子,应该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爱到深处,一往情深,便是如此吧。

    今日,暂且就由她做一次恶人,反正……

    “太子,该走了。”

    姬丹起身,兀自往殿外走去。王贲紧跟其后,吩咐殿外的侍卫好好看住姬丹。

    宫门之外已经准备好一辆马车,姬丹上车之后,王贲便令侍卫们都退下,自己充当了马车夫。郑芙则骑上白兔,跟随在马车左侧。

    约莫一个时辰之后,三人终于到了约定的地点,姬丹走下马车,王贲提高警惕,跟随在他的身边,又让郑芙站在自己的身后。

    “你们倒是守时。”

    夜色之下的长亭中,楚轲背对着他们,抬首遥望。

    郑芙并未走入亭内,在距离亭子几丈远的地方就停下了脚步,说道:“密诏呢?”

    (iishu)是,,,,!




第二百三十四章 进军邯郸
    【】(iishu),

    ()楚轲转过身来,从袖中取出一个竹简,外部拴着赵国王族特有的微小玉坠。

    郑芙将双手环于胸前,倨傲地说着:“若你又拿假密诏忽悠我怎么办?”

    楚轲看向姬丹,而后撇了撇嘴:“若你拿假太子戏弄我怎么办?”

    郑芙轻笑一声:“我要先看密诏,你才能带走姬丹。”闻言,楚轲上下打量着王贲,郑芙知道他在想什么,于是说道:“无妨,他打不过你的。”

    王贲十分不服气地瞪着郑芙,郑芙微笑着示意他稍安勿躁。

    楚轲轻瞥王贲说道:“他自然不是我的对手,不过未免他耍花招,你让太子先上我的马。”

    郑芙眼神示意王贲,他便放开了姬丹。

    楚轲将马牵到郑芙面前,将竹简抛掷给郑芙,接着向姬丹抬手作揖:“太子殿下受苦了。”

    王贲上前一步拉住缰绳,郑芙则迅速打开竹简仔细查看。

    楚轲趁着她分神之际,电光火石之间攻击王贲拉着缰绳的手腕。王贲下意识翻身躲开他的攻击,反手再握住另一边的缰绳。接着,楚轲从袖中抽出匕首刺向王贲,王贲俯身躲避抬腿飞踢,却见楚轲嘴角一勾,变更攻击方向一举斩断缰绳。

    仅是一瞬间,马儿抬蹄朝前奔去,险些将姬丹颠下去。王贲疾步向前想追上马匹,却被楚轲拦住去路,二人登时就打了起来。

    接着,楚轲一记飞刃,直击王贲心口,幸而他反应不慢,滑步躲过,楚轲抓住他调节身位的空挡,翻身上马逃之夭夭。

    王贲正要上马去追,被郑芙拦住。只见她眉心紧锁,说道:“大王这次,只怕是凶多吉少了……”

    “怎么回事?”王贲接过她手中的竹简,只一眼,便大为震惊,“事不宜迟,我们即刻回咸阳安排相关事宜,速去救驾。”

    楚轲骑上马后不断往回看,确认无人跟随才松了口气。方才王贲持剑与他搏斗,手肘处被他重伤,若是真追上来,他便拦不住他们了。还好姬丹先行,才不至于被拦下来。

    等他远远离开后,处在暗处的宋城隅才带着几个人走了出来。洛青空扛着被击晕的姬丹,尽星火则跟随在宋城隅之侧,说道:“老大,你当真要放过楚轲?”

    宋城隅看着楚轲已经远去的道路,轻叹一声说道:“他毕竟于我有恩,此番我未辜负言蹊之托截下燕太子,这次放过他,便算是报恩吧。将来若他仍执意处于秦国的对立面,我便亲手杀了他。”

    漆黑夜色下,是潜伏良久,是蠢蠢欲动,是杀机四伏。由渭水蜿蜒至漳水,是由多少人的血与泪凝结而成的大秦疆土。

    这一夜,宜安城外尸横遍野,而城内,是气势汹汹入驻巡行的秦军。城楼之上,身着黑色衣衫的君主负手而立,微眯着眼远眺城外连天的战火。

    身着铠甲的桓倚信步走上城门,待至嬴政身后数步的位置停下,抬手作揖,说道:“禀大王,城内赵军已经清理完毕,降者五千,斩杀八百。”

    “很好。”嬴政略微侧头,复又说道:“邯郸守将是何人?”

    “是赵葱。”桓倚说完,心念微动,单膝下跪高声说道:“大王,此刻我军军心正盛,邯郸距宜安不过二十里路,不如即刻发兵进攻,一举拿下邯郸!”

    嬴政皱眉。

    虽说长平一战之后赵国已无太多兵力能够抵挡秦国的攻势,但自赵武灵王施行胡服骑射之后,赵军的战斗力大增,绝对不可小觑。如今已经临近邯郸,虽说守将并非战绩卓绝之辈,但万不可掉以轻心。

    嬴政不说话,桓倚便激越几分,问道:“大王有何顾虑?”

    “先观望几日再说。”

    桓倚不解,着急地上前两步说道:“现在是最好的时机,若等到赵国将其余军队调遣至邯郸,大秦会损失更多兵马!”

    嬴政淡淡地说道:“除邯郸城军以外,半年来抵抗大秦的赵军,已是赵国能够调集的所有兵马了。”

    虽然知晓这件事,可桓倚仍然心中不甘。大胜在即,只要就此攻下邯郸,他便是秦攻赵国的第一功臣,怎能因嬴政莫名其妙的忧虑而半途而废!

    桓倚立刻单膝下跪,大声言道:“臣愿立誓,此战若无法攻取邯郸,臣便自刎于漳水之畔!”

    见此情境,周遭站立的守将们皆是士气振奋,纷纷单膝跪下,齐声说道:“愿大王一鼓作气,攻取邯郸!”

    赵国已然颓然,或许,是他太过谨慎多虑了?

    嬴政思索半晌,说道:“尔等率军三十万,由宜安下行攻入邯郸后方,若遭偷袭不可恋战,即刻退兵。”

    桓倚大喜,长拜于地:“臣领命!”

    得到嬴政的允准,桓倚率领秦军趁夜向邯郸挺进,嬴政骑在黑马之上位于队伍之前,绛黑色的秦国战旗随风飘扬,昭示着秦国铁骑的锐不可当。

    天色逐渐变亮,若隐若现的火光照亮了军队前行的道路。

    见状,桓倚抬手示意军队停下,派一名探子至前方探明情况。

    没过多久,士兵便骑马而归,说道:“前方有赵军设下的营垒。”

    “多少人?”嬴政问。

    “二十万之众。”

    桓倚大怒:“不可能!”

    “不,有可能。”

    众人纷纷看向嬴政。

    嬴政注视着因天色变亮而暗下去的火光,说道:“赵国举国之兵已不足十万,但仅是用于制衡中原六国的部兵力。诸位要知道,赵国位于中原北部,需抵御北方胡族。”

    闻言,位于前列的主将及副将都明白了嬴政话中含义。桓倚恍然大悟:“大王的意思是,赵王将用于抵御北部胡族的十万兵马一齐调集至与大秦的作战?”

    “不错。”

    秦军刚刚走出宜安,若就此返回,岂能甘心?桓倚说道:“赵军不过二十万,而秦军有三十万。过去半年二十万赵军迎战,大秦以破竹之势歼灭半数以上,如今不过是再来一次,大秦更该继续进军!”

    “庸夫难敌军师用计。兵马数量并非觉醒胜败之因,最关键的,是军队将领。”嬴政的面色沉了下来,“既然赵国匈奴军在此,那么李牧亦在此处。”

    李牧是七国混战史上最为出色的抗胡将领,他曾率领数万赵军,短短十日的时间便歼灭匈奴入侵军十万之众,威震边疆,可以说是赵国战斗力最强的军队。

    匈奴生于草原,骑射战斗能力并非赵国可以抗衡,然李牧用兵神武,一战威慑,实力不容置疑。

    (iishu)是,,,,!



第二百三十五章 战场博弈
    【】(iishu),

    ()如今赵王已经放弃对匈奴的抵御,秘密将李牧调往宜安之前,可以说是处于无计可施、走投无路的困境才会出此下策。比起家国灭亡和受李牧威慑不大可能入侵的匈奴,赵国必然是选择抵抗前者。

    虽然秦军从未与李牧军正面作战,但嬴政考虑到其抗胡能力之强横,打算不再冒进,于是下令道:“撤军,返回宜安。”

    桓倚虽然已然不满,可君命不可违,只好听从命令带兵回撤。

    连续半月,秦军每日都会派遣千人到赵军营垒阵前挑衅,赵军要么不做理会,要么从营内发射箭支驱逐,从不出营迎战。

    此间桓倚几次亲自带兵前去邀战,几日下来不仅连李牧的面都没见上,就连守在营垒之外的小兵都寥寥可数,但只要一靠近,漫天的箭支便会袭来,若不攻破这个堡垒,秦军就无法直取邯郸。

    桓倚看着嬴政每日坐在帐中批阅由咸阳送来的奏章,并没有要发兵决战的意思,于是愈发心急,几番找下属讨论之后,终于得到一个详实的策略。一日趁着天色正好,走入嬴政帐中献策。

    “过去大秦攻赵,廉颇以坚垒拒王龁,如今李牧亦用此计拒我大秦铁骑。秦军远征,不宜久战,而该速战速决。然大王担忧正面迎战秦军会不低李牧的兵马。故臣以为,大王可以派臣率主力之师进攻肥下,诱使李牧率领赵军前往救援,等赵军主力脱离营垒,大王再命我的副将率余下秦军追击,两路相袭围困赵军于肥下之途,遂破敌。”

    嬴政停下手中的毛笔,仔细思索片刻,道:“不失为良计。”

    桓倚抬头,双手作揖:“请大王下令发兵!”

    嬴政对蒙毅说道:“后撤十万秦军入武遂。”

    “遵命。”蒙毅行礼后走出大帐。嬴政起身,看向桓倚:“寡人给你十五万兵马,进攻肥下,另留五万守营,伺机而动。”

    “是!”

    次日,一个士兵迅速跑入了赵国营垒,片刻之后,副将赵葱疾步走入主将帐内。

    李牧站在被悬挂在营帐之内的地形图前,手中拿着一支带羽细刃。

    赵葱面露急色,作揖说道:“大将军,十五万秦军攻向肥下,如今我赵国所有兵马都在营垒之内,肥下不过一千守军,势必不敌这虎狼之邦啊……还请大将军下令拨调兵马前去援救!”

    闻言,李牧先是一顿,眸子一转微微侧过头来,问道:“宜安城内还有多少秦兵?”

    “不足五万。”赵葱答道。

    接着便是一声轻笑:“统军之人是谁?”

    “秦将桓倚。”

    “哦?”李牧说道,“秦军接连取胜,士气正盛,得知我领兵抗击之后又不急于举兵冒进,先调离十万兵马后撤,的确不错。”

    赵葱突然觉得李牧的重点抓得不太对,于是出言提醒:“大将军,眼下头等重要的大事,是解除肥下之危啊!”

    然而李牧对他的话恍若未闻,自顾自地继续说着:“佯装攻城,这招倒是有些高明,不过我若就此中计,有何颜面担下这大将军之责?”

    “大将军……”

    李牧一挥战袍,高声而呼:“传我命令,军立刻自北撤出营垒,由漳水上游绕道宜安后方,夺回此城。”

    一刻钟后,赵军倾巢而出,宜安的兵马立刻出城,向肥下方向进发,然久未见前往肥下支援的赵军。

    半日之后,突然传来宜安失守的消息,五万秦军即刻后撤,却遭到赵军的中途拦截,突陷困境。得知消息时,桓倚率领的十五万秦军还未到肥下,迅速原路返回以期救下被围秦军。
1...7980818283...1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