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西州制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爱太阳的向日葵

    刘范笑了笑,道:“其实这治理地方也没什么难的。咱们大汉地大物博,百姓精明强干,只要官员们都奉公廉洁,国家不过分地剥夺人民之财富、降低赋税、减少徭役,与民休养生息,多多发展对人民有益之业,何愁大汉不兴何愁治理不成”

    刘诞点点头,对刘范虔诚地拱手,道:“兄长高见,小弟受教了!”

    刘范笑道:“高见谈不。等你在凉州任了职位,你也会和很快懂得这个道理的。只要你肯勤勤勉勉,肯吃苦耐劳,大事不难成矣!”

    刘诞闻言,来了兴趣,好地问道:“那兄长,小弟的职位究竟是什么”

    刘诞见黄氏也在看着他,目光如炬,想要直接告诉刘诞,但却有害怕黄氏反对,于是对刘诞道:“不急不急!等回了家,兄长为你接风洗尘之后再说也不迟!咱们先回去吧!”

    刘诞只得放下好心,道:“喏!”

    不一会儿,一行人到达了州牧府前。州牧府大门口,挺着个大肚子的蔡琰正带着糜贞、甄脱、马云鹭、任红昌四个妾室,站着等待黄氏和她们的三个叔叔的到来。老远地黄氏看见蔡琰了,只见蔡琰始终面带微笑,肚子高高地隆起,额头出了些汗水,两个侍女搀扶着她。黄氏心疼蔡琰,更心疼她的孙子,黄氏立即叫停了马车,在刘诞的搀扶下,快步向蔡琰走去,越走近,黄氏脸的笑意更加浓郁。刘范也急忙下马,并把刘瑁和刘璋也抱下来。蔡琰命侍女放开搀扶着她的手,便要对黄氏行礼。黄氏眼疾手快,立即伸出手扶住了正要艰难地弯腰的蔡琰。

    黄氏心疼地道:“琰儿啊,你怀有身孕,身子骨虚弱,以后不必多礼了!”

    蔡琰出身于香门第,自然不答应,笑道:“这怎么行母亲是长辈,琰儿不仅要给您行礼,琰儿肚子的孩子也要给祖母行礼啊!”

    黄氏满意地道:“好好!琰儿真是越来越乖巧懂事了!”

    “谢母亲夸奖!”蔡琰像吃了蜜糖似的欢喜。

    &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诺千金
    刘范见黄氏吩咐完了四个新人,便道:“母亲,这该说的也说完了,咱们赶紧进府里去吧!孩儿已经备好了宴席,为母亲和三位弟弟接风洗尘!”

    黄氏一路舟车劳顿的,又在阳光下站了许久,身体也有些疲乏了,便点点头,道:“好!进去吧!”于是刘范和五位妻妾、三个兄弟还有一大群侍女便簇拥着黄氏进了州牧府,当夜,刘家便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宴席之后,刘范让蔡琰带着四位妾室两个年幼的弟弟下去玩耍,黄氏和刘诞留了下来,他们知道,刘范肯定有要事相商。

    黄氏坐在面,刘范和刘诞坐在下面。三人饮茶。刘诞笑道:“兄长,你要给弟安排什么职位现在可以说了吧”

    刘范闻言,放下了手的茶杯,黄氏也很关心到底刘范要给刘诞什么样的工作。刘范笑道:“这个职位,正如我在信所说的那样,对我非常重要,连我的两个军师也不能胜任,非你莫属。”

    刘诞闻言,心脏“怦怦”地跳动。刘范知道,他必须要告诉刘诞,而且锦衣卫指挥使确实也只有刘诞为他掌握了,于是便狠下心,笑道:“这个职位,是锦衣卫的指挥使!”

    “什么兄长你说什么”刘诞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新的官职。

    刘范解释道:“是这样的,兄长我在凉州,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既能掌控整个凉州地庶政,也能统领一支有十万军士的虎狼之师,更能命令不少商贾为我所用,几乎凉州已经成为我的国土。但凉州离原太过遥远,道路交通近乎断绝,消息往来十分闭塞。往往州发生了震惊天下的大事,我在凉州皆是在大事发生后的两三个月才能获知,我既不能干涉,也不能从趋利避害,对我十分不利,甚至这还造成了战略计划的失败。”

    刘诞一丝不苟地听着。刘范道:“如说之前的五官郎将董卓之事。董卓其人与我有过节,我与他可以说是不共戴天之仇,在他出任将军之前,他还只是父亲手下的一个小小的属官——五官郎将,那时他还不能对我造成威胁。但不料休屠贼入侵并州,其人趁势鹰扬于并州,势力急剧膨胀,对兄长我十分不利,而我却在事情发生之后才从官府的邸报获知,并对他的做大做强一无所知,也对他无计可施。若我消息灵通,或许还能早些阻止,但因凉州的地势过于偏远,手下亦无可用之手段,才把他从雒阳那个牢笼里放走!董卓此人颇有些才干,掌握并州之后,势力也很快提升,竟能与我争锋,这是因为消息不同的缘故。”

    刘诞越听略懂几分。刘范喝了口茶,又道:“故而,有鉴于此,兄长我打算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为我专门收集和传递情报,这个机构叫锦衣卫,是愚兄给起的名字。”

    听到这里,刘诞好像知道了些什么。刘范紧张地看了看黄氏,黄氏的脸色还算正常。刘范艰难地张开口,继续说道:“锦衣卫不仅执行收集与传递情报的任务,其主要职能还有执行刺杀和卧底任务、监察凉州全体官员和凉州军各级军官,意义和作用十分重大。”

    黄氏对此惊讶不已,她立即双手支撑起半个身子,口气严厉地道:“什么你想要诞儿为你带领锦衣卫是不是”说着,黄氏身仿佛升腾起一股怒火,正在熊熊燃烧。

    谁也不能轻视母性,为了孩子,母亲或许能付出一切。刘范知道,这一刻他总是要经历的,于是刘范硬着头皮,望着黄氏那如同火炭般赤红的眼瞳,怯生生地道:“是!”

    刘诞闻言,脸露出了惊之色。黄氏则是



第一百七十二章 驷马难追
    “真的!”刘范闻言,欣喜若狂,一下从椅子蹦起来,双手扶住刘诞的肩膀。(¥)刘诞毅然决然地迎刘范那期待的眼神,平日里温润如玉的眼瞳此刻却坚硬如钢。刘诞坚毅地对刘范点了点头,道:“弟愿做锦衣卫指挥使,辅佐兄长成大业!”

    刘范听完刘诞的话,发自肺腑地感到感动!锦衣卫指挥使这种官职,说的不好听点,是个小偷,是个奸细,平时做的事都是偷窃、偷窥、埋伏、刺杀、欺骗等损人利己的卑鄙龌龊的事,在普世价值观里,起低贱的商人还要低贱,因为商人好歹还能为国家做一些贡献,而这种职业却是损人利己的。锦衣卫指挥使,这个职业起刘诞原来的出仕做官的理想,不知道要差得十万八千里。

    刘范想到刘诞时,觉得不可能说服他、说服黄氏,只是抱着尝试一下的心理,刘范这才敢开口。但没想到刘诞竟然敢接下锦衣卫指挥使这个注定是烫手山芋的活儿,刘范真心感动。刘诞为了帮助他完成大业,甚至能放弃自己所热爱的理想。刘范觉得,这一点事很多人都做不来的。

    刘范笑道:“好好好!有二弟助我,我便如虎添翼、如鱼得水了!哈哈!”刘范兴奋地拍了拍刘诞还很柔嫩的肩膀,刘诞低头微笑。一心想让刘诞出仕做官的黄氏见状,还是不能理解刘诞的决定。黄氏惊讶地道:“诞儿,你可是决定好了你不再多想想吗”

    刘诞对黄氏作揖,淡淡地道:“是的,母亲,孩儿已经决定了!”

    黄氏还是难以置信,道:“那个工作如此低贱卑鄙,你怎能接受一听母亲的话,勿要听你兄长胡言乱语,你还是要出仕做官的好!”

    刘范紧张得不行,若是刘诞又被黄氏所劝服,那空欢喜一场了。刘诞道:“母亲,兄长是真的需要孩儿,指挥使这个职位,非兄长之亲信不可为,再没有人能孩儿合适了!母亲也说了,兄长和孩儿兄弟手足,那兄长此刻正需要孩儿的辅佐,孩儿怎能推脱”刘诞的语气坚定而自信,带有一种不可抗拒的能力,刘范听他这么说,总算是放心下来了。

    黄氏还是觉得指挥使太过于卑鄙龌龊了,忧心如焚地道:“可是……”

    刘诞立即打断了黄氏的话,道:“母亲,孩儿心意已决;且古人云: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孩儿已经答应了兄长,不可再改了!”

    对此,黄氏给刘诞一副瞠目结舌的表情,心的失望和忧虑之情久久不能平复下来。刘范看着黄氏,觉得黄氏十分伟大。大堂之又陷入了安静。一会儿,黄氏颓然地从座位站起来,脸色不好,也不看刘范和刘诞,默默地转身,要走向后堂。刘范急忙伸手,道:“母亲”

    黄氏便叹了口气,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几岁。黄氏道:“好吧!既然诞儿已经同意了,那为娘也没意见了,你们干自己的去吧!不必再来找为娘了!”语气哀怨。

    刘范笑道:“母亲别啊!您是我们的母亲,孩儿怎敢不劳烦母亲”



第一百七十三章 锦衣草创
    锦衣卫本是洪武帝设立的十二个亲军卫之的一个卫,卫是明朝的一个军队的编制。 明朝的军事制度是卫所制,所以锦衣卫不论后来怎么发展,身仍然留存有军队的影子。这也影响到了锦衣卫各级官职的命名。锦衣卫的官职从到下分别是:指挥使(一人)、指挥使同知(两人)、佥事(两人)、镇抚(两人)、千户(十四人)、百户、总旗、小旗、力士,最低的力士是普通的特务,在执行任务时也叫作缇骑。

    刘范在后世生活时,特别喜欢看有关于锦衣卫的影视剧,尤其是喜欢锦衣卫身那华美威武的飞鱼服和他们腰间的绣春刀。爱屋及乌,所以刘范决定锦衣卫的各级官职还是秉承着明朝的名称。

    但刘范已经把锦衣卫讲给刘诞管理和带领了,于是刘范便让刘诞阵,他在背后教导他一二。

    首先,刘范要教刘诞学一些武艺,但武艺这种东西要经年累月才能练成,从没有一蹴而的,所以刘范只在每天早晨带着刘诞练习一些简单易学的武艺。第二,刘诞要学习管理之道,这不仅包括管理学,更包括位者的气势的培养,在注重人治的国,决定一个位者的成败与否的一个关键是个人魅力。对此,刘范特意带着刘诞先在州牧府里的各个衙门参观,让他看看包括贾诩和田丰在内的大官小吏是怎么管理的。

    刘范又觉得儒学让刘诞变得太过于谦恭,身的气质像个儒雅的士大夫,而非锦衣卫指挥使那种杀气腾腾的官,所以刘范又给他一本《韩非子》和一本《法经》。这两本不仅宣扬“势”、“术”的思想,还强调主的培养。这么强悍的,刘范是想用它们来抵抗刘诞脑坚固的儒学思想,太善良的人不适合锦衣卫指挥使。

    刘诞像一株盆栽的牡丹,本来花开的好好的,但刘范却又要裁剪他的花叶,让他长成梅花。在刘范的裁剪下,刘诞一天一天地变化了,身体不像以前那么虚弱消瘦了,变得粗壮起来,白皙如雪的皮肤也变为小麦色;嘴里不再整日碎碎念诗云子曰、之乎者也,而是《韩非子》坚硬刚强的字句。刘范觉得这样行了。

    于是刘范丢给刘诞三千万钱,让他自行建立起锦衣卫,可以运用所有手段,然后甩手走了。面对这仅有的三千万钱,刘诞最初的心情都是崩溃的。虽然三千万钱不少了,但只有钱也不能建立起锦衣卫那么复杂的机构,必须还要刘范提供的其他的支持,但刘范不管,只给刘诞这三千万。刘诞看着摆在他眼前的一大堆钱币,平日里养尊处优没见过大风大浪的他,是真的慌了。刘诞甚至还想过要放弃,但最终还是没有那么做。

    刘诞便整日沉迷于酒肆之,用酒精来迷醉他混乱迷惘、一片空白的头脑。刘范在刘诞身后看着他,他的一举一动刘范都会感到心惊肉跳。最终,刘诞想开了,他想,终究他是逃不掉的,那还不如拼一拼,说不定还会成功;如果失败了,面对兄长也能有个交代,心里也解脱一些。

    于是刘诞开始干了,第一步是要招募锦衣卫的人员,招兵买马。但这个麻烦了,锦衣卫的要求是隐秘,除了刘范、刘诞、贾诩、田丰之外不能让别的人知道,至少在草创之时不能。如果像刘范招兵买马、选贤举能那样大张旗鼓,完全违背了刘范的要求。刘诞想了很久,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想既然用软的不行,那只能硬着来了!

    刘诞便暗在刘家仆人挑选了二十多个可靠的,在白天时观察人群谁较适合加入锦衣卫,然后在夜里,由刘诞亲自带头,带着二十多个仆人前去绑架那个他相的猎物。将目标绑架到刘家之后,刘诞软硬兼施,先用酷刑消磨掉目标的锐气,然后再好言相劝,许以重金,最终拿下此人。依靠这样的手段,刘诞在三个夜里得到了七十多个锦衣卫。

    但总是这样也不好,刘诞又把目标瞄准向逃亡进凉州的流民。流民有一些人,全家丧尽,了无牵挂,正适合加入到锦衣卫。还是绑架的老办法,刘诞在进入街亭的要道



第一百七十四章 董卓发展
    每一个部负责一个州的行动,如凉州部只负责凉州的行动。 因为东汉的政治重心、经济重心、人口重心、商业重心、农业重心都集在国北方地区,所以刘诞目前只在北方的十个州安排了锦衣卫,虽有荆州部,但其实锦衣卫只能在荆州的长江以北的辖地活动,益州也是如此。徐州、扬州、交州,锦衣卫都没有在那里扎根。十个部,以凉州部和并州部的锦衣卫探子最多,凉州部有五千人,并州有六千人。凉州部的锦衣卫探子还被安插进凉州军去,为的是刘范对全军都了如指掌,并预防叛乱的出现。

    但为了锦衣卫,刘范可是花费了不少钱,三千万钱都不够锦衣卫花的,刘范后来又追加了五千万钱给刘诞,主要是锦衣卫的工资太高了,甚至凉州军士兵的粮饷还多一些,足足每人一个月赏两百钱。有些特殊岗位要求的职业素养更高,所以工资更高,例如要求最高的刺杀司,能为刺杀司效劳的刺客,都必须拥有过三年的游侠经历,轻功好,心理素质好,精通下毒、飞镖等杂活,所以刺杀司的刺客工资为一千钱。

    为了传情司传递情报方便快捷,刘范海忍痛割爱,给传情司配备了战马,并提供经费让他们训练鸽子和鹞鹰;为了刑讯司,刘范还准许刑讯司对贪官等采用酷刑;为了卧底司的卧底潜伏到重点人物身边,刘范给他们买衣服装身花费颇巨了。

    锦衣卫的台子建立起来了,那刘范的心思也活泛了。之所以并州安排了如此之多的人员,是因为,刘范想要董卓……

    ……

    大汉平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并州,太原。董卓当并州牧、掌握并州之后,在太原安家落户,州牧府也设在太原。这一天,董卓正在与他的麾下武商讨大事。董卓高高地坐在面,下面是济济一堂的臣武将。董卓还是老样子,肥胖得走起路来晃晃悠悠的大肚子,满脸的横肉,满脸的络腮胡,被肥肥的脸夹着的一双细小而炯炯有神的小眼睛,红红的酒糟鼻。不同的是,董卓现在心情总是大好。

    董卓在平定黄巾起义时被刘范欺负,气早已憋了一肚子;后来好不容易班师回朝准备得高升了,能打击打击刘范的气焰了,结果吝啬的朝廷只封给他一个等军官——五官郎将,却不想竟然是刘范的父亲——刘焉的属官,所以当董卓在雒阳为官时又被刘焉欺负,曾几何时,董卓都想要告老还乡了。但他没有。

    董卓还想着要报复刘焉刘范父子呢!他曾会如此轻言放弃董卓在刘焉手下等着,等一个时机,他可以打翻身仗的时机。结果没想到,和刘焉唱反调的何进主动来勾搭他,董卓知道这是个机会,于是董卓投靠了何进,果然,投靠了何进之后,刘焉也要对他让三分了!

    最让董卓自豪的是,当匈奴的休屠部落入侵并州,何进为了保护自己的羽翼——南军,便提议朝廷不必理会休屠人时,他自己看准了这是个好机会,所以大胆地向何进毛遂自荐,去并州驱赶休屠人。何进见他是北军的郎将,不在南军的序列,于是放心地向皇帝举荐他,由此,他终于逃出了雒阳城,进入到并州这更广阔的新天地。

    董卓此人也有很大的能耐,他不仅用一支临时在北军凑齐和在并州各地抓壮丁来的军队,运用自己的指挥才能和超凡的眼光,打败了穷凶极恶的休屠骑兵,还趁势收复了长期被匈奴部落和鲜卑人占据的并州北部郡县,一举成名,震惊天下。时人纷纷拿他与刘范相,称他为民族英雄,董卓每每听到这种评价,都会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超过刘范,更要夺取汉家的天下!

    不错,董卓心里对天下的**早有了,身为男人,谁又不想称孤道寡、君临天下呢现在,摆在董卓面前的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看出了汉朝已经疲惫衰老了,并敢预言不出几年,汉朝一定会倒塌



第一百七十五章 力量对比
    董卓深知,刘范的凉州军,不仅普通军士都是万里挑一的西凉勇士,而且凉州军的军纪严明,训练严苛,他的董家军,可不是换一个响亮的名字:并州军,能一下子超过凉州军。(#……)乱世之没有一支强大忠诚的军队,等于吃饭不用筷子,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机智如董卓怎会不知他将并州军交给吕布一干武将和他的三个弟弟整改,他在背后统筹安排,宏观调控。

    并州军的士兵,都是地地道道的并州人。在国的大地,总有这么一个规矩:越是穷乡僻壤、环境越是恶劣的地方,那里的人民越发的彪悍、刚强、泼辣、坚毅!由于并州主要处在后世的黄土高原和太行山,环境恶劣,土壤贫瘠,水源稀少,农业落后,又有黄河的摧残,导致并州人也很彪悍。但凉州人的彪悍程度是并州人无法企及的,更何况,凉州军还有很多羌人和氐人,他们即使是被汉化了,但身还留存有蛮族的习性,身体也更健壮。性格彪悍,打起仗来更加卖力气,甚至爱杀人之感。董卓知道,他在兵源的素质先输给刘范一大截了。

    在军纪,并州军也无法和凉州军相。董卓军建军时,朝廷一分钱不给他,没有粮饷,董卓怕军队哗变,于是放纵他的士兵去抢劫普通百姓和一些世家大族,这给并州军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后来董卓急剧扩军,又缺钱花了,他没得办法,又放纵并州军去抢劫,杀人越货、杀人放火的,什么罪都敢犯。所以并州军的军纪十分败坏,动不动全军出动去抢劫,所有的并州军士兵,活脱脱地都是抢劫犯!
1...3738394041...1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