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临诸天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日浴东海
曾独自率军,击溃有着万人敌的关张二将的刘备大军。
建安三年,曹操东征吕布,围城三月,吕布众叛亲离,诸将开城投降,其中包括了吕布最信任的内弟魏续。吕布势败被俘,张辽见大势已去,率领部曲投降,臧霸只身逃亡,而高顺则被降将所俘。
白门楼上,各自演绎着不同:吕布多方乞命,自然不足道;陈宫慷慨就义,然死前不免挂念老母妻小;张辽破口大骂,与其说胆略,更不如说是明知必死后的破罐破摔。而真正潇洒的是高顺,在曹操问起时一言不发,从容就义。无言中透出来的那种轻蔑,真正有些郦食其死前而公不为若更言老子不屑与你说话的气魄。
高顺沉默寡言,胆魄过人,军事素养卓绝。
这样的人物一旦收服,就是最为忠诚的部下!殷昊转着念头,他盯着高顺,过了两三息,这才说道,高祖开创大汉,历经四百载,曾有霍去病越千里大漠大败匈奴,封狼居胥而还;亦有汉宣帝时期发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等等,然而近年来宦官乱政,外戚专权,黄巾起义,董卓把持朝政,让我大汉王朝风雨飘摇,即将分崩离析!就在今日,董卓逼迫母后,逼迫朕退位,他要独掌大权,操控权柄,甚至要取而代之。
朕不甘!
然而又如之奈何?
绝望之下,高祖他老人家显灵,出现在朕脑海之中,质问朕:真的要眼睁睁的看着大汉王朝分崩离析,传承就此断绝?要眼睁睁的看着神州大地,五千万子民历经水火劫难,再次衰败?要眼睁睁的看着神州倾覆,匈奴入侵鲜卑践踏我中原皇朝,让百姓流离失所,妻儿不保?
朕咆哮:如之奈何?
高祖就赐朕力量,赐朕胆魄,赐朕智慧,赐朕重建大汉之信心!
朕醒悟之后,在无所畏惧!
如今诸侯分割天下,董卓把持朝政,大汉已经走入了末路,哪怕局势再坏又能坏过眼前?
朕,就赌一把!
当场杀了董卓,杀了李儒!
吕将军深明大义,忠心大汉,忠心朕,这才让眼前局势有了一线之机!
高顺,你可忠心大汉?你可忠诚王朝万千子民?你可忠诚脚下这一方养育之土地?你可忠诚于朕?朕能相信你吗?
殷昊一字字一句句,响彻大殿,铿锵入耳,直达灵魂。
就连跪在地上的众臣,也无不振奋。
陛下之改变,原来是高祖所为,怪不得,怪不得陛下改变如此之大啊!
肯定是高祖看我们大汉王朝即将传承断绝,不忍之下,这才显灵,传法于陛下,重整山河,恢复我大汉皇朝昔日荣光!
昔年,光武皇帝中兴大汉,今日,有陛下重整山河,我大汉不绝,我大汉有望啊!
一位位老臣哭泣拜下。
大汉皇朝,早已深入人心。
哪怕近年来祸乱不断,这依然是正统,依然不希望就此衰亡。
大汉有望,大汉有望啊!
蔡邕也泣拜。
真的是高祖显灵?角落处,有一俊美的年轻人,望着殷昊的背影,眼睛迷离,先前陛下,唯唯诺诺,没有丝毫胆魄,别说杀董卓,就连顶撞一句都不敢。可随后,就杀董卓,举长剑,斩侍卫,不声不响,令吕布臣服,又对言李儒,刚才一番言论,这分明是果断之辈,看透人心之象,内有城府智慧,外有霹雳王霸之手段,这是明君之相啊!
我在陛下身边时间不长,可深知,陛下乃手无缚鸡之力,可短短时间,就有如此巨大变化,莫非,真是高祖显灵?
不管是不是,眼前的陛下,有王者之相,霸者之威,确实有扭转山河之机会!
青年男子想着,心中潮涌翻腾,热血激昂。
大殿门口。
高顺听罢,脸色潮红,身躯摇摆,过了片刻才平稳下来,他以头促地:臣高顺,忠于大汉,忠于万千子民,忠于脚下的土地,更忠于陛下。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好好好,有高爱卿这等忠诚之臣,朕又岂惧天下宵小之辈!殷昊大为高兴,又道,高顺听奉!
臣在!
封,高顺为羽林中郎将!
臣,谢陛下隆恩!
高顺颤抖。
这个官职,太高太高了。
在大汉朝,将军非战时而不设,中郎将一般就是最高官职了。
羽林中郎将,秩比二千石,掌宿卫侍从。换句话说,也就是掌管宫中安全的大管家,非皇帝忠臣,根本不可能得这一官职。
高顺原先不过是一个小校尉罢了,如今提升到这种程度,让他都差点晕乎。
以后,朕的安危,就交给你了!
殷昊双手将他掺扶起来。
臣,不死不退!
高顺两眼发红。
好!守好宫门,非吕将军和朕之手谕,任何人不得出入,违者杀!
臣,遵旨!
高顺退下。
殷昊这才松了口气,转过身来,往里走去。
左右群臣,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他们彻底的怕了。
哪怕袁槐,也哆嗦个不停。
殷昊连看都没有看他一眼。
他直接来到了龙椅之下的阶梯上,一屁股坐了下来,冲旁边的青年男子招了招手,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荀彧荀文若,我的黄门侍郎,眼前局势,朕该当如何?
第五十六章 先杀太傅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他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为其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年五十。获谥敬侯,后追赠太尉。
守宫令,就是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物品,是皇帝近臣。注:前文将官职写错了,现已改正!
殷昊知道,荀彧是荀子后人。
荀氏一家,满门良才。
荀彧是年初时举孝廉,成为他身边人,还有一个荀攸,是荀彧的亲侄儿,年纪却比荀彧还大,也是年初时候,被大将军何进征辟,成为黄门侍郎,如今在大殿的角落处。
殷昊又怎能错过这两人?
陛下,太傅等人该当如何处置?
荀彧行礼过后,稍微沉吟,就反问道。
殷昊看了看他,又扫视一眼大殿群臣。
他岂能不知道,看似轻飘飘的一句反问,却是在询问他接下来的主政方向。
太傅袁槐,士人表率。
然而刚才之言,明显大逆不道,一个处置不当,就会引来巨大的后患。
至于外面有何能出现的动乱,荀彧似乎不担心。
黄门侍郎,你来说说,该如何处置太傅?
殷昊看向了荀攸!
荀攸从人群中走了出来,他也仪表堂堂,比荀彧这个叔叔年长五六岁。
他的成就,丝毫不亚于叔叔荀彧。
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又策奇兵,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献策乌巢,立下大功。平定hb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
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荀攸在曹操伐吴途中去世。
荀攸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
如今董卓提前被杀,他也没有了牢狱之灾。
陛下,如今董卓伏诛,当平内乱,定天下!
荀攸行礼之后说道。
言外之意,董卓手下势大,太傅言行是小,不能因小失大,要迅速平定祸乱,放过袁槐,稳定天下。
这不失为老成所谋。
你说,我大汉皇朝还有救吗?
殷昊盯着此人询问。
高祖显灵,陛下奋勇,当庭斩董卓,除国贼,此乃中兴之兆也!
荀攸躬身回答。
谁才是真正的国贼?
殷昊站起身,站在台阶上,手中拄着长剑,询问道。
这!
荀彧抿了抿嘴,没有回答。
荀彧,你来回答,谁才是真正的国贼?
殷昊转过身来,看向了另外一位。
陛下,不可啊!荀彧抬头,看到殷昊眼中的冷酷之色,额头上立即冒出了冷汗,跪拜了下去,如今我大汉皇朝,千疮百孔,风雨飘摇,经不起任何折腾了!
修修补补,又能如何?
殷昊再问。
这!
荀彧失声。
宦官乱政,外戚专权,黄巾起义,董卓入京,如今天下,千疮百孔,已经危如累卵。即使修修补补,又能勉强维持多久?土地兼并,农民流离失所,这个根子不解决,早晚大汉要迈入历史的魔咒之中。殷昊说着,附身询问,荀彧,都说你是王佐之才,那你来说说,如何才能建立一个长盛不衰之王朝?
陛下,真想建立一个长盛不衰之王朝?
荀彧还没有回答,荀攸却眼睛一亮,忍不住询问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殷昊感叹,昔年,先皇诸多皇子早夭,为了避免朕也早夭,就送往宫外养育,以保全性命。也是那个时候,朕见过百姓的苦楚,百姓的心酸,百姓的无奈,百姓的悲哀。辛辛苦苦一年到头,却食不能果腹,衣不能蔽体。有一次,我见饥饿之百姓,为了活命,冲击一个为富不仁的乡绅家里,他们啊,平时温顺可欺,只要能活命,就如耕地之老牛,可一旦绝望,就如汹涌之潮水,能淹没一切。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黄巾起义就在眼前,百姓为何跟随张角反叛?他们真的想?非也,因为不反,就会饿死,就会被欺压死。有时候我就反思,若是百姓家中粮满仓,衣暖身,他们还会反吗?荀攸,你来告诉朕,他们还会反吗?
肯定不会!
荀攸两眼爆发出了炙热的光芒,深深的拜了下去。他心里却振奋,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看透了世道变故;又一句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看透了历史变迁,天下之本质。
这是明君,真正的明君啊!
他心里万分激动。
他们不反,天下还会有动乱吗?
殷昊声音高了几分。
肯定不会!
荀攸再拜。
百姓不反,岂不是长盛不衰之王朝?你来告诉朕,要如何,才能让百姓粮满仓,衣暖身?
殷昊的声音,几乎能冲破天际。
陛下,如今当务之急,是平内乱!
荀彧急了,连忙说道。
有些大臣感觉出了苗头,无不色变。
袁槐露出惊恐,又闪现出了一抹喜色。
殷昊摆了摆手,不让荀彧说下去。
他只是盯着荀攸。
荀攸豁然抬起头,他看着殷昊,身子颤抖,双臂哆嗦,嘴张了又张,嗓子里憋着的话想要吐露出来,可兴奋之中,内心中也升起了恐惧。
殷昊盯着他,不言一语。
他知道,荀攸好谋善断,果敢异常。
做为荀家子,他却幼年失去双亲,寄人篱下,自然知道百姓苦楚,也思量过大汉衰亡的根由。
即使有几分明悟,又岂能讲出来?
荀攸与荀彧一样,对大汉十分忠诚,胸有报复,想要振兴王朝,重现大汉之辉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陛下,敢吗?
荀攸眼睛通红,声音嘶哑。
你敢吗?
殷昊低头。
臣,誓死追随陛下!
荀攸拜下!
哈哈哈!殷昊大笑,畅快之极,我大汉皇朝,已经病到了骨子里,血液里,积重难返,即使修修补补,维持平定,又能坚持多久?既然如今风雨飘摇,烂到了骨子里,那就推到重来!
说到这里,他身形一纵,就来到了袁槐身前,面无表情,神情冷漠,一把将这个老家伙提了起来,声音幽幽:当年大将军和宦官对持,以大将军之威势,调集京中之军,可轻易的将他们镇压。可袁绍却提议,招天下之军入京清君侧。黄巾大乱,平定之后,诸侯分割天下,若是率领大军,岂能不祸乱朝廷?皇权衰微,地方强势,大军一旦进京,即使没有董卓,还有袁卓曹卓!果然,董卓进京,挟持朝廷,为所欲为,行废立之事,天下共厌之,接下来会如何?天下诸侯共逐之,不管能不能杀得了董卓,这个天下,就真正的分崩离析,诸侯割据,共逐天下,大汉王朝也就彻底的亡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