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抽奖大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八月风起
一万个高三学生?
还是智商最高的那种?
智商最高的通常成绩都很优秀,不是市状元,也是前三,这种学生每个双一流大学都在盯着,教育部虎口拔牙肯定惹众怒。
有的还会去国外顶尖大学就读,怎么保密?
再说,要那么多高三学生干嘛?
他们又没有能力搞研究,难道为了搞个天才学校试验学习头环的效果?
那也用不了那么多啊!
秦部长觉得自己正抱着一个马蜂窝,丢也不是,抱也不是,难受到了极点。
他回头看看自己的下属,其他三名副部长都低着头死死盯着桌子上的纹理,好像要看出朵花来。
秦部长无奈地道:
“院长,两周实在是完成不了......我至少需要六个月,毕竟人太多了,而且学生家长那边很难解决。”
院长微笑道:
“那是你的问题,六个月不行,我给你三个月,我们命令各部门领导秘密配合你们。对了,不允许强迫学生。好了,秦部长快去工作吧,你们接下来的几个月会很忙。教育部的工作还是很重要的。”
最后这句话意味深长,秦部长浑身一凛。
工作重要意味着院长重视,意味着如果如果做不好的话也要去下棋喝茶了。
不论如何,这件事必须办得漂漂亮亮的!
四人暗下决心,表情凝重地离开了办公室。
科技抽奖大亨 第420章 学习辅助器
研究时间过得飞快,一晃,半年过去了。
6月的花鸟岛气候又开始炎热起来,李晴瑜花巨资建设的植物园经过两年的繁育郁郁青青。
无数植物分布其间,木本、草本、灌木错落有致,据专门负责花鸟岛植物园的园林专家和植物专家介绍,这里至少有上万种珍贵植物,其中不少都是濒临灭绝的。
除此之外,专家们还在花鸟岛上放生了不少无害的野生动物,一到夏天鸟语花香。
江远不太懂这个,只是觉得很漂亮,仅仅这个植物园李晴瑜就投入了近十亿美元,金钱的力量让人迷醉。
江远上身穿着宽松的t恤,下身一件纯棉白色休闲短裤,脚上穿着慢跑鞋,悠闲地在人造小溪旁的人工步道上慢慢散步。
武宫带着几名保镖远远跟在后面,没有过分靠近,给自己的老板留下独处空间。
花鸟岛很安全,整个岛屿周围上百公里都覆盖在军方的雷达监控之下,确保没有任何危险靠近,岛屿上分布着300多名保镖,布防在每个关键的位置上。
看似鸟语花香的森林,实际上到处都是眼睛,无数监控措施布满了每个角落。
江远最喜欢的人工步道,更是安全警戒的重点,步道沿途布满了摄像头,向外上百米都在24小时监控之下。
如果这样都能让刺客无声息的靠近江远,武宫就可以自杀了。
江远慢慢走着,刚才被三个婴儿几哇乱叫吵的脑袋疼,现在总算轻松了不少,边走边思考思考学习头环的制造问题。
不得不说,一百多年后的科技已经超出了这个时代的极限,哪怕是江远出马,也无法在完美副科出来。
对学习头环进行随本追远后,江远一次性获得了十几个新知识。
幸亏有了三级溯本追源,第二个特效‘替代方案’生立了大功,对这些知识降低了难度,形成了地球上可以实现的替代解决方案。
即便如此,学习头环的复制工作也很不理想。
到上周为止,学习辅助器终于完成了第一个版本的原型,这是一台重达15吨的电子设备,已经远远不能称之为学习头环了,想起系统给自己的那个可以轻松捧在手心的学习头环,江远只能感叹100年后的学生们真是幸福。
不仅体积已经远远称不上一个头环,足足达到一个房间大小,连速度都比学习头环慢了两倍还多。
一旦开动起来,功耗达到了500k,噪音大得如同拖拉机。
这个设备实在无法称为头环了,已经被江远重新命名为学习辅助器。
这台学习辅助器原型机造价高达1.6亿美元,不仅仅是一台电子设备,还必须与专门升级后的scv1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江远庆幸自己已经拥有大量关于脑科学的知识,如果没有前面的脑控、dt系列、scv1的前置技术,江远认为就算有溯本追源他也是无法重现学习头环的。
还好完成了。
不过,1.6亿美元倒是比之前想象的还要低了不少,江远起初估计可能会突破3亿,另外,这只是第一台所以成本很高,后续生产多了成本自然能降低下来,估计能压到一亿美元以下。
江远决定建造一千台,这样就够那1万名高智商学生使用了。
由于江远这边研发速度不理想,秦部长找学生的工作用了四个多月总算是完成了,幸好没有耽误江远的测试工作,算是涉险渡关。
江远搞不清他们到底用了什么方法,把1万多名超高智商的高中学生集中起来,却没有引起外界注意的。
到目前为止情报部门反馈的结果都很正常,似乎全世界都没有注意到华国这两年的高中生智商水平似乎下降了不少。
江远也不关心这个,他还有更麻烦的事要解决,降低学习辅助器对大脑的负担。
经过反复测试后江远发现,学习辅助器并不能无限使用,它对大脑有很大的负担。
具体表现为智商越高承受能力越大,智商越低承受能力越小。
以江远开启学霸时刻之后的变*态智力,每天能够接受教育的时间大约在十个小时,再长就头昏脑涨。
智商在150左右的学生,每天可以接受两个小时的学习,否则就会用脑过度,第二天学习效率就会大幅度降低。
这个应该是学习辅助器特有的问题,应该是因为当前地球技术不过关的原因导致的。
按照理论来看,学习头环似乎没有这种限制,但是江远没法把学习头环给其他学生使用,所以暂时不能确定是否真的如他猜想的一样。
按照每名学生2小时估算,一千台学习辅助器,规划好使用时间的话足够1万名天才学生使用了。
江远一边在森林中呼吸着新鲜空气,一边在dt3中检查着昨天实验的结果。
到目前为止,学习辅助器的测试都一切正常,已经抽取了5名智商高低不同的学生进行实验。
学习科目是英语这种偏记忆型的知识,结果都很不错,江远还发现了教师的重要性。
从全国筛选出的顶级英语老师们,他们提供的英语知识的组织方式远远比江远脑中的要优化很多,更方便学生学习,不仅数据量小,学习时间也减小很多,学习辅助器系统估算零基础学生大约只需要24小时左右,比江远当初测试的72小时好了不止一筹。
要知道这还是在盗版的学习辅助器比正版的学习头环效率低很多的情况下。
这就说明了优秀老师在那个学习头环的年代依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不过那将是一个赢者全赢的世界。
只要一个老师产出知识,就可以给无数人进行学习。
所以必然导致一种情况出现,只有最顶尖的那一批教师才能获取超额的回报,能力普通的教师必然失业。
在未来,教师将变成一种极为高端、专业的职业。
另外,由于高中生其实都有一定的英语和数学基础,所以每个人最终只花了大约十个小时就学完了英语,而不是学习辅助器系统估算的24小时。
最终,第一批五名学生每人每天接受2到3个小时的学习,在五天之内完成了英语学习。
五天!
这个消息震惊了所有的知情者,并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执政院。
科技抽奖大亨 第421章 一万计划
五天!
五天就让高中生完成了英语学习,达到可以与外国人正常交流而水平,这太难以想象了!
哪怕那些是有基础的天才学生,哪怕这个速度比江远说的目标还低,当成功真正摆在众人眼前的时候,整个国家的上层都震动了。
零基础学习其实是一种理论状态,绝大部分人都不会是真正零基础的。
在如今这种信息社会,就算是没有上过英语课的农民工,他们大多也是知道简单的ok yes no之类的常见词。
现在这种非零基础学习才是真正的常态。
张远满意地笑着,半年来甚至获得系统之后第一次真正地放下心来,悠闲地在步道上散步。
这么多年来,虽然深思集团在商业、科技和影响力上狂飙猛进,但是他从来没有感觉到最终任务实现的可能性,现在终于看到了曙光。
借助思维通信大幅度缩短教育时间、提高教育质量,再用学习辅助器让华国的天才们急速成长,这就是江远帮助院长给华国规划的教育五年发展规划。
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所有学生都从小就开始接受学习辅助器的帮助,那么华国将很快得到一批10岁以下、知识水平却远远超出现代大学教授的儿童。
这将是一副多么恐怖的场景?
他们能在未来做出多少科技上的贡献?
等他们真正成长起来,华国可不可以在二十年内碾压全球科技,甚至实现‘世界上只有一个华国’的终极梦想?
这些狂想都让每名知情者兴奋不已。
不过,这些美好的想象注定是暂时无法执行的。
基本上,在华国没有以一己之力压服全球军事、经济、科技的实力之前,全面推广学习辅助器、甚至仅仅是公开学习辅助器的存在,都必然直接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立即爆发,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
现在鹰国还能保持镇静,主要是鹰国人的骄傲和自信。
他们承认,江远确实是个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但是华国只有这么一个天才,堂堂白头鹰国绝不可能被一个人打败!
只要鹰国把注意力重新投放到科学研发上,华国就算能在江远从事的几个行业保持绝对优势,鹰国也有绝对的自信在其他绝大部分领域彻底碾压华国。
凭心而论,鹰国有这个实力。
没办法,在综合国力不差数量级的情况下,现代科技竞争其实就是拼谁更有钱。
有钱就可以建立更好的大学和研究所,有钱就可以给科研人员更好的待遇吸引全球的顶级人才,有钱就可以反复地做华国科研工作者做一遍都心疼的实验,有钱就可以用比华国质量高出一层的试剂、材料......
现实是鹰国比华国有钱,但学习辅助器将抹平这一切。
这是鹰国绝对无法接受的,现在的左右为难是因为他们还能看到胜利的希望,而且几率不小。
当鹰国上层觉得坚持下去必然失败时,很有可能选择拼一把。
当然,也许鹰国的两党执政态势能避免最糟糕情况的出现,但是华国不敢拼这个概率。
华国上层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估计大洋对面那群罪犯移民的后代。
毕竟他们的祖先们可是做出了把帮助他们的印第安人赶尽杀绝然后还发明了感恩节永远地嘲笑对方愚蠢的无耻家伙。
同样,华国不敢拼概率的另一半原因也在自己身上,我们自己清楚自己其实也不是什么好鸟。
几千年来,华夏民族得势的时候,也没少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兴王道’‘教化蛮夷’之类的龌龊事,何谓教化,不服的杀光咯~
然后还要挂上一层让‘征服他们就是让他们沐浴文明’的伟光正口号。
嗯,对此江远总结为只有流氓才能理解流氓,大家大哥别笑二哥......
所以如今最靠谱的方法就是用学习辅助器偷偷集中一批天才学生悄悄培养,然后埋头发展科研实力,让鹰国觉得华国正憋足了一口气准备跟自己拼内力,要搞和平突破,从而麻醉在无止尽的科研竞争中。
最多一年,第一批一万高智商学生就能拥有基本的科研实力和前无古人的知识储备量,作为顶级预备科研人员充实到国家新建的机密研究机构中。
这批潜力难以估量的生力军将在顶级科学家的带领下展开科技攻关。
同时,源源不断的新学习辅助器生产出来,源源不断的新学生培养出来,预计最多三年就能攒出十万人的顶级预备科研人员,足以让华国逆天改命了。
不出意外的话,一周足够国家智囊团做出正确的判断,十天之内院长就会派人来江远这边。
江远慢慢地走着,欣赏着外界难得一见的草木,享受着最近半年难得一遇的休闲。
这时,dt3显示有人呼入,一看居然是院长。
反应真快!
江远暗叹,他马上走向路边的一个休息长椅,对身后不远的武宫挥挥手,慎重地道:
“我要进入军方的虚拟会议室,绝密级别,你警戒一下。”
武宫立即点点头,沉默地走上前来,观察了一下附近的情况,然后在dt3中跟花鸟岛的安全中心沟通了一下,这才一挥手,几名保镖以江远为核心呈弧形散了开来。
在众人看不到的地方,整个花鸟岛包括网络信道在内都进入了最高级别的戒备状态,如同一根默默绷紧的弦。
江远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然后进入了会议室。
视野瞬间一变,入目是一个古香古色的中式红色小亭,院长正负着手站在小亭子边沿,凝望着碧绿的水潭。
“院长你又年轻了!”江远呵呵笑道。
“你啊!”院长看见江远进来,哈哈大笑,两人握了握手。
院长这才郑重的道:
“江院士,祝贺你,学习辅助器成功了!这是比scv1还要重要的战略性技术,可惜短期内绝不能公开,这次要委屈你了,国家绝不会忘记你的贡献。”
江远也是表情严肃,他情真意切地道:
“这是我应该做的!”
到了江远现在这种程度,钱和商业成功对他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完成终极任务才是他最大的心愿。
这么多年来,他第一次看到了成功的曙光,为此暂时对外界雪藏一个技术又算得了什么!
院长点点头,拍拍江远的手,问道:
“学习辅助器还有什么需要立即改进的地方吗?”
江远正色道:
“后续改进不影响使用,我们可以开始了。”
院长深深地看着江远,许久才凝重地道:
“既然如此,那么......一万计划正式开始!”
科技抽奖大亨 第422章 经验的意义
一万计划中的一万个高中生从某种意义讲其实只是个幌子,一万这个词也是用来迷惑敌特用的。
科研搞不搞得好,不仅需要足够的知识积累,更需要大量的经验。
学习辅助器确实可以帮助高中生们快速积累知识,但是并不能帮他们弥补跟成熟研发人员的经验差距。
科研狗只是个戏称,是那些刚刚进入研究单位的学生们对自己的自嘲,不过他们非常清楚,没有足够的实验经验就不可能成为合格的研究人员。
因为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有了知识就能搞出科研成果,但是实际并非如此。
很多学科在学习理论时,课本上讲得头头是道,一到联系实际你就会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跟实际根本就是两个维度!
甚至还有一些学科,连课本上的理论都讲得云里雾里,无法让人信服,给人一种为了解释实验结果强行编出理论的感觉,这种学科大多称为玄学科目。
比如化学,催化剂简直都可以成为巫术了。
鬼知道某个催化剂为什么会对某个化学反应起那么大的作用,经常的结果是‘既然我们不知道原因是什么,但实验做出来的结果确实如此,那我们就来编个机理解释它吧!’。
再比如流体力学,一门经典的玄学。
飞机为什么要有风洞测试?
按照理论上说,有了流体力学我们应该能算出最优的的飞机外形,就算运算量大,我们有超算啊?
实际上流体力学常常无法解释结果......
飞行器内流风洞实验的可重复性差到了姥姥家,就像三流电子系学生按照老师讲的步骤绝对焊不出来一个可以响的收音机一样,ns方程对初值的敏感性犹如孕期女人的脾气,完全不可捉摸。
所以飞机外形设计通常是由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先按照经验和感觉进行设计,然后再放到风洞上反复吹出来的。
类似的玄学科目还有很多。
比如大炼金术-材料科学、物理哲学-弦理论、自说自话-心理学、我连感冒都治不好-医学(不论西医和中医),晶体你肿么长成这个模样-结构生物学,万物靠查表-土力学......
这些学科的课本上要么充满了天才们的灵机一动、要么经验公式乱飞,要么一切参数靠查表,完全没有靠谱的理论。
至于这些公式为什么是这样,参数为什么是这个值,鬼才知道!
但是,你只要照这个值做,基本上就不会出错。
如果这样还不算玄学那什么才叫?
其实人类的科学还是非常落后的,无法解释的东西太多了,甚至连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都无法自圆其说。
比如,自行车为什么不会倒?
没人说得清。
但是经验告诉我们,你只要会骑车,就很大概率不会摔倒。
这就是经验。
经验在科学研究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除了麦克斯韦和牛顿这种狗逼绝世天才以外。
他们完全可以靠笔,或者一个苹果,或者其他什么鬼东西,直接空想出理论还计算出运公式,然后在卸载教材上,跟一代又一代后世学子的发际线过不去。
嗯,在如今世人的眼中,江远也加入了狗逼的行列。
除了他们,大多数的科研工作者都是靠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实验总结出规律,然后再编一个看似靠谱或者脑洞大开的理论,刷几篇论文。
如果以后有其他实验室通过其他测试证明了理论正确,大家皆大欢喜,名利双收。
如果证明理论错误,那也没事,继续蒙就是了。
总之,这1万个学生和以后的学生们,还需要更多的经验积累,而这些经验积累需要在不断的做实验中才能养成。
前段时间,学习辅助器开发组想要研究‘能否把经验也做成一种知识输入给学生’的课题,但是被江远否决了。
因为,把经验做成知识是有很大的负作用的。
不论如何,课本上的知识大多是经过反复测试,正确率极高的信息,哪怕是经验公式,我们只是不知道原因而已。
经验就良莠不齐了。
同样的实验做下来,每个人获得的经验都不同,我们该以谁的为准?
以研究所主任的?不合适吧。
以团队里名气最大的科学家的?似乎也不太合适。
每个人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同,大家自然而然地探寻着自然的方方面面,这才造就了科学界的百花齐放和不断前进
如果用一个模子,培养出一批知识和经验都完全相同的学生,就很有可能会让华国的科研走上死路。
江远认为这非常危险。
除了这一万个学生之外,还有一批来自华国顶级军校的学生和官方科研机构的年轻骄骄者。
之所以都是年轻人,原因说出来可能非常冷酷无情。
国家一方面考虑到年纪大的人可能接受不了学习辅助器的对大脑的冲击,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验证,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各个科研机构的中老年科研人员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不敢那拿他们做实验。
尤其是那些国宝级科学家,包括江远在内,都被绝对禁止使用学习辅助器。
在没有得到百分之百无害的结论之前,国家绝对不会把这种技术使用在顶级学者身上。
江远自然知道这是很不必要的担心,他完全按照系统给的学习头环理论进行的复制,基本上不可能有害处。
只是他没办法说服上层,因为不能暴露学习头环的存在。
而且,他自己也没有必要用学习辅助器学习知识,在华国的科研体系中,他最大的作用在于为科学开创新的领域,就像是大军的前锋一样,而不是重复学习旧的知识,学习辅助器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就算江远需要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学霸时刻也足够使用了,基本上浪费不了几天时间。
......
某军区的地下研究所,来自各个军校筛选出的的1200名优等生集中在一个大礼堂中。
他们无比期待地互相交流,对这次秘密任务充满好奇。
“我是华南第一军校的,哥们你哪的?”
“我是华国国防大的,韩雁行,你呢?”
“有京都市的老乡没?”
“你们都是什么系的?有没有发现,这里似乎没有指挥专业的?”
“我们不是要去虚拟会议室开会吗?干嘛还要集合在一起?”
即使都是军校学生,这些刚刚加入军队的年轻人还没经过严格训练,依然保留着大学生的单纯和散漫。
正在他们热火朝天地聊天时,广播中一个严肃的声音响起:
“各位同学,会议马上开始了。请回到各自位置,进入10889虚拟会议室,一次性密码已经发到你们的dt3收件箱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