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科技抽奖大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八月风起
“这是真空光电藻研究室所有人努力的成果,跟那个白人老头可没什么关系。”
“哈哈哈。”老院士哈哈大笑。
江远转回头继续望着这个新生命,为了适应在太空中生长,他足足消耗了5次科技定向升级。
为了改造芭蕉叶的形状,他先制造了最基础的雪花芭蕉茎脉,然后强化了‘生长形状控制’。
为了让茎脉可以给叶片输送养料,传回电能,他还是制造了最基础的版本,又强化了‘内导管传输’。
为了防止真空光电藻被太空垃圾击穿死亡,他强化了‘高速自愈’。
为了让真空光电藻能以种子形态送上太空,然后快速成长到成熟期,他强化了‘超速生长’。
最后,为了用最小的重量覆盖最大的面积,他还不得不强化了‘轻量化’。
除此之外,再加上使用学霸时刻研究时触发的触类旁通特效,获得了多项技术,比如强化茎脉支撑的‘强化茎脉’、不浪费一点重量的‘高效营养液’、以免万一的‘致死剂’等等......
这才有了眼前的绿色奇迹!





科技抽奖大亨 第426章 5300吨
江远又仔细看了一阵,问道:
“王院士,击穿测试做过了?自愈没有问题了吧?其他数据如何?”
虽然太空光电藻发电站上安装了简化版的天基光盾,来防范太空垃圾,但是还是要尽量强化自愈特性以策万全。
一旦太空光电藻发电站开始运作,它将给华国提供大量的能量来源,如果发生意外造成断电将会引起极大的损失,而且维修也非常麻烦。
自愈才是更好的解决方案。
“做过了,结果非常不错。”这时跟在王院士身边的张晋站了出来,他一直在负责光电藻的研究,真空光电藻研究项目启动就被调来了。
张晋着从dt3中调出一份表格,共享给三人观看。
江远一边看,张晋一边道:
“我全面介绍下吧。首先,生长速度达到要求,只要专用营养液充足,两个月内可以生长到10平方公里,然后进入高速生长期,在两个月内成长到100-105平方公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保证它以雪花状平衡生长,保证任何时刻各个角度重量平衡度超过99.5%,再辅助以发电站的姿态调整系统,已经满足了设计需要。”
江远点点头,重量平衡还是很重要的。
“其次,密度问题。江院士你的茎脉和叶片轻量化设计非常有效,根据茎脉密度不同,每平方米的重量大约在50克到75克不等,整体平均大约53克。按设计的100平方公里计算,整体重量大约在5300吨。这个重量已经远远低于您要求的6500吨以下,但是这个重量是不是还是有点太大了?”张晋说到这里有点担心,他虽然不是搞火箭的,但是对于简单的火箭理论还是理解的,在他看来5300吨有效载荷太大了!
江远笑着解释道:
“足够了。你们也是有足够权限知道的,可能太忙了没注意兄弟单位的文件。我直接告诉你吧,华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会提供新型的1500吨级银河一型电推进运载火箭,有效质量高达75%,也就是说一次可以送上去1125吨有效载荷。真空光电藻营养液不能全部吸收,会浪费5%的重量,再加上发电站本身设备的重量,不会超过6000吨,六次发射就足够了。”
一次送1125吨的电推进运载火箭!
张晋很惊讶,不过想想这个项目是江远负责的,再联想到江远之前在新型锂电池上的成就,他就基本猜出来估计江远又在电池上又了重大突破。
能够达到运载火箭要求的电池,这能量密度简直逆天了!
现在外面毫无声息,要么是为了国家战略考虑,要么是新型电池造价过于昂贵无法商用。
“太棒了!”王院士为国家又添加了一个利器开心,但也不会继续追问这种明显就是高度机密的事情。
张晋继续介绍道:
“然后是自愈方面,只要一次损伤的面积不超过20%,光电藻就可以以高速生长的速度自愈。如果超过20%,恢复速度会降低最多一倍。如果达到80%,光电藻可能会直接死亡。当然这一切都是在营养液充足的情况下。”
江远比照了一下他用科技定向进化强化的技术,基本上已经达到了设计数值,他对此表示满意。
“最后,是发电效率。真空光电藻的光电转换率比光电藻稍低,82%,不过太空中太阳能没有经过大气,密度远远高于地表,综合计算将达到每平功率1k以上!理论上,100平方公里真空光电藻全部展开的话,功率高达1亿千瓦!”
这是个极为恐怖的数值!
2017年末,华国发电装机容量17.8亿千瓦,也就是说,江远只需要在太空部署1800平方公里的真空发电藻,就能满足2017年全国的需要!
真空光电藻的极限生长面积是500平方公里,换算一下,1800平方公里就是四座太空发电站而已。
太空太阳能可不像地面,还要受到天气的影响,甚至没有昼夜之分。
按照设计,真空光电藻发电站的轨道将垂直于黄道面,说白了就是竖着旋转,基本沿着南北极绕地球,稍微斜一点。
真空光电藻的叶面则平行于自己的轨道,同样垂直于黄道面,这样就能时刻充分接受太阳的光照,还不会影响地球人类的生活。
当然,由于它面积如此巨大,又离地球那么近,如果夜晚恰好经过我们的头顶,就可以看到一颗极为明亮的人造星星。
除此之外,还要发射一组地球赤道面上的同步卫星,时刻保持在华国上空作为无线输电的中继卫星,接收发电站的能量,再把能量传输到地面的接收站中。
整个工造造价高昂不说,涉及到的研究部门多如牛毛,真空光电藻研究、营养液研究、新型电推进运载火箭研究、超远距离无线输电研究。
再加上制造,随随便便一算,涉及到的研究人数和技术工人人数都超过20万。
也就是说这种太空太阳能技术,技术工人人数在20万以下的小国就不要幻想了。
哪怕他们获得了技术也玩不起,因为没人。
现代科技就是这么坑爹,随着顶尖科技越来越复杂,涉及到的技术人数越来越多。
以华人最喜欢的航母举栗,毛熊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曾经明确解释过造一艘航母到底有难。
那时1993年,红色毛熊刚刚自爆变成一堆小毛熊的苦逼日子,马克洛夫同志就在一次工作会议上说:“瓦良格”号航空母舰永远不能完工了。
当场就有人问到:完工它工厂需要什么条件?
马卡洛夫回答:
“红色毛熊、中*央、军事委员会、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还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它,可这个国家已经不在了。”
嗯,这是什么意思呢?
其他人都不算,就算最简单的技术工人,按8000家配套厂家一个厂500人算,这就需要400万人技术工人!
也就是说,没有400万技术工人的国家,想都别想造现代航母的事。
这仅仅是400万技术工人吗?
不是,大学刚毕业的学生你不敢让他实际操作去制造航母的配件吧?
所以,这是400万成熟的技术工人。
另外,一个国家不能所有技术工人都去造航母吧?老百姓吃什么?用什么?
所以,一个国家没有上千万技术工人,根本就挤不出400万技术工人造航母。
上千万技术工人需要多少人口?
先扣掉老人和儿童,再扣掉其他各行各业的人数,再算上技术工人大部分都是男性,千万技术工人基本也要这个国家的人口不低于一亿。
也就是说,人口不足一亿的同学可以出门歇着了。
如果不是太穷兵黩武的话,这个数字甚至是两亿。
翻开全球人口排名,符合要求的只要五个国家。
先排除一个jc连毒贩都打不过的神奇足球国度,再排除一个口味独特非要吃蝙蝠的垃圾国家,只剩下华、鹰和阿三。
(当然兔子是绝对热爱和平的!哪怕造到了004号,那也都是试验舰!大家都坐下,尤其是你,鹰酱,快坐下,试验而已,不要担心!)
现代顶尖科技的要求就是那么苛刻,一个人口门槛就过滤掉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人口小国想都别想,技术再先进都白扯。
没人口还搞个毛线?
所以毛熊技术和军工堕落成现在这幅模样,根本不是缺钱,而是自爆后大毛直接分走了它一半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甚至连人口都凑不够了(只剩下1.3亿)。
江远拍拍手道:
“大家做得好!这里基本已经准备就绪,收尾工作我就不参与了,张晋你好好配合王院士完成剩下的工作。现在就看超远距离无线输电那么,进度有些拖后,我马上去那边参加技术攻关。”




科技抽奖大亨 第427章 戴森球狂想
“走吧,去无线充电那边看看。”江远上车之后吩咐道。
“好的,江总。”前排副驾驶的武宫点点头,然后沉默地用意念在dt3上吩咐了几句。
整个车队缓缓开动,离开了研究所。
江远在dt3中连入了无线充电项目组的数据库,查看了一下最新的进展,确实很不理想。
说起来,超远距离无线输电进度慢还真不怪这些研究人员,因为江远对‘2036年ipr 2.0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方案’的输电距离进行了三次定向升级才达到目的。
科技定向进化推演的未来科技时间是随机分布在1~100年之间,第一次进化只得到了2058年的无线充电技术方案,距离只有18公里-大气层至少高达300公里以上-这达不到要求。
太空光电藻发电站最简单的模型是三个设备:垂直于黄道面轨道的真空光电藻发电站,平行于赤道面的同步卫星中转站,以及地面接收站。
18公里连同步卫星中转站到地面接收站的距离都满足不了,对于真空光电藻发电站和中转站之间的距离来说,更是远远不够用。
地球半径就高达6000公里以上,根据发电站和中转站的相对位置不同,两者之间的距离在5000公里~12000公里之间徘徊。
所以,江远不得不对无线充电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升级,结果得到了一个怪物般的技术:
“2333年ipr 5.0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方案:利用超高频恒定幅值交变磁场发生装置,产生23.7ghz的谐振磁场,实现超远距离无线充电,在大气中超过1500公里,在真空中可以传输2000万公里。该技术安全可靠,使用的载体为空间磁场,能量不会像电磁波那般发射出去,所以不会对人体造成辐射伤害。该技术支持一对多同步通信,同时还具有过温、过压、过流保护和异物检测功能。”
2000万公里的真空传输距离是在太夸张了!
江远由此想到了一种理论可能,戴森球。
戴森球是一名叫戴森的物理学家在1960年提出的,简单来说就是制造一个把太阳包住的人造球体,从而完全收集太阳能。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疯狂又瑰丽的幻想。
有了戴森球,人类就能完全收集太阳辐射出的全部能量,这也是戴森想象的宇宙2级文明的标志科技。
对于一个科技文明,能源是重中之重。
作为当今时代最重要的能源-石油,鹰国的石油大棒举世闻名,科技极为落后的产油国们也靠这种黑色黄金以葛优瘫的姿势享受着全人类的供奉。
不论是石油,还是煤炭,又或者是潮汐能、风能之类,绝大部分人类正在利用的能量,本质上都是太阳能转化后的二次能源,地球可以看成一个大号充电宝。
在太阳-九大行星系统中,绝大部分太阳辐射能源都被浪费掉了,目前太阳系各行星只大约接收了太阳辐射能量的 10亿分之一。
戴森认为,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必然有能力将太阳用一个巨大的球状结构包围起来,从而使得太阳的大部分辐射能量被截获,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支持这个文明,使其发展到足够的高度。
本来戴森球距离人类还是十分遥远的,但是现在江远却看到了一缕希望。
以江远手中的技术,建设真正的戴森球确实很难非常难,但是他可以建设一个个近日真空光电藻发电站啊!
只要眼下的这个太空光电藻发电站建设成功,江远就能获得引力屏蔽技术,那么最麻烦的运载人力和物资上太空的问题就解决了,建设太空站将比现在简单、廉价一百倍!
现在再加上这个真空传输距离高达2000万公里的超远距离无线输电,江远终于可以触摸到戴森球的边。
简单地来说,就是沿着地球到太阳的路线,每隔2000万公里放置一颗与地球同步绕太阳公转的中转站卫星。
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个椭圆,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所以日地距离是时刻变化的。远日点最大距离为15 210万千米;近日点最小距离为 14 710万千米。
也就是说,最多8个中转站就能将太阳附近采集的太阳能输送到地球上!
当然,把太空光电藻发电站部署在太阳附近,将产生更多的技术问题。
比如真空光电藻的吸收太阳能效率是有极限的,而距离太阳越近,光照强度就越高,光照强度与离开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叫做水星,它与太阳的距离与地球相比大约是1:2.5,因此水星上的太阳照射强度大约是地球的7倍!
以目前真空光电藻的吸收太阳能效率,最多只能承受到这个数值的2倍,也就是基本上0.7个水星-太阳距离。
再近,真空光电藻就要被太阳烤死了。
不过这也是极为可观的数值了,江远不可能无限增加真空光电藻的面积,同样的面积,在0.7个水日距离可以达到目前14倍的功率!
就算只有10倍,以真空光电藻的极限500平方公里计算,一座真空光电藻发电站就能达到50亿k的发电功率,是2017年华国发电厂总装机功率的三倍!
当电能无限会发生什么?
免费用电?
还是gc主义?
江远很期待。
不过,如此巨大的大量能量聚集到地球上,必然导致一系列问题。
比如无限制用电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更严重,甚至地球高速升温,如何解决就是另外的问题了。
技术向来都是双刃剑。
除了江远,这些未来研究方向只是执政院长等几人知道,他们非常支持。
长寿研究、基因科技、生物芯片、使用思维通信降低教育时间、万人计划、超级航母、天基光盾、真空光电藻、纯电推运载火箭、超远距离无线输电,同时开展那么多研究项目,个个都是资源和人力消耗巨大,哪怕以华国的体量也有点捉襟见肘起来。
毕竟在保证这些新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华国还要在其他科技领域全面加速追赶鹰国,就算追不上,也要拉短距离。
如果再加上未来的近日太空光电藻发电站,华国也要难以支撑下去了。
但是再难也要挺住,和平崛起哪有这么简单?
华国难,鹰国更难,现在就看谁能顶过这口气了。
江远默默地望着车外,斜落的夕阳下,车队拖着长长的影子慢慢驶入研究基地的大门,在一堆名哨暗哨中又开了几分钟,才进入真正的核心地点。
几名穿着军装和白大褂的人正站在门口等待自己,众人脸色严肃。
江远视力不错,甚至能看到研究人员脸上羞赧惭愧的表情,显然他们也对于自身拖了整个工程的后腿非常愧疚。
车停下来,武宫观察了一下拉开车门,江远深深吸了口气,微笑着下了车:
“大家好!超远距离无线输电的现状我了解了,研发速度还是不错的,有些地方怪我没有说清楚,下面一段时间,我就住在这里跟大家一起解决问题......”




科技抽奖大亨 第428章 仿佛华国
“这里是......海深威?”皮肤被晒得黝黑的郑勇为好奇地望着车外。
刚离开四季炎热、人声鼎沸的海角省,就来到北方邻国的海港城市,9月底的天气还算炎热,路边到处是薄薄的积水,昨晚下了小雨。
江远呵呵笑道:
“是海深威。华人那么多,是不是很像华国的小城市?”
郑勇为赞同地点点头:
“这根本就像是东*北三省一样,除了老毛子多了点外。”
自从海深威一号井和二号井开采,海深威就不可避免地从军港转变成一个新兴的石油化工城市。
随着产能一天天放大,不仅在海洋上有深思集团建立的海上工厂,海深威周边的也进驻了不少石油化工企业。
由于深思集团拥有这两座海底油气井,更倾向于招收国人工作,来自华国的淘金者涌入了这座城市,整个城市热闹了起来。
华人打工者多了,海深威当地经济就开始变好,连带着游客也变多了。
现在在海参崴旅行,不管是在金角湾、海参崴火车站、海参崴港口、十月革命广场、二战潜水艇博物馆、东正教堂、鹰巢瞭望台、列宁纪念碑这些景点,还是在餐厅品尝帝王蟹、鱼子酱的时候,人们总能一队队的华人游客成群结队地走过。
海深威本地人口不到60万,来此打工的华人已经高达20万,再加上街上络绎不绝的游客,几乎把这座城市变成了华人的领地。
这也是江远少数敢亲赴的外国城市,为了保护深思集团的利益,在华国政府的斡旋下,毛熊同意华国少量军舰以定期出访的形式不间断地往来。
随着亚历山大成功登顶,在毛熊君临天下,这个条件更加放宽,甚至允许华国海军军人轮流下船进入海深威临时休整。
“看,那个就是托卡内夫灯塔。”江远已经来过多次,开始充当导游给郑勇为介绍经过的景点:
“托卡内夫灯塔已经有100多年历史,或许是海深威最为浪漫和温情的地方,也是那部《七月与安生》末尾场景的取景地。”
郑勇为远远望去,一个灯笼形灯塔孤悬在港入口处一条狭长的半岛上。
再远处的海面上,就是乌压压的一片海上平台,看到海上平台上高低不齐的工厂,郑勇为心中充满了自豪。
这些海上平台使用的技术就是以深思区为原型的,自己亲自跟着深思区两年,亲眼看到这些技术是怎样一步步变成现实的。
这就是郑勇为一直留在深思集团的原因。
自从深思区建设完成之后,他就成为国内众多造船企业心中的最佳厂长候选人。
不论多高的收入和股份承诺,不论深思集团的工作多累,郑勇为也一直没有动心。
去那些工厂企业,他只能赚钱。
跟着江远,他却可以亲自参与进大国的崛起。
何况钱上面,江远也从没亏待他,这种亲身参与历史的成就感却是其他地方无法提供的。
郑勇为有这种想法很正常,当初建立深思海洋时,江远就对ceo人选进行过遴选。
江远悠悠地看着灯塔道:
“涨潮之时,通向灯塔的小路会被海水淹没,仿若海的尽头,很漂亮。可惜......”
郑勇为不由自主地接道:
“可惜这座城市现在叫符拉迪沃斯托克。”
江远看了郑勇为一眼,微笑道:
“是啊,现在叫符拉迪沃斯托克。”
他故意加重了‘现在’两个字。
“现在......”郑勇为感叹着,又回头望向远处的灯塔。
车子驶入了伊万诺夫家的庄园,无数媒体记者已经在大门外等候,这次合作协议具体内容是保密的,他们只能在门外等待结果。
大厅前,一名高挑苗条的斯拉夫美女缓缓走了出来,她看着车队,身后跟着一群北冰洋天然气公司的高管们,准备迎接他们的新大老板。
江远下了车,看到有些清减的玛利亚,心中有些尴尬,上次她去华国自己避而不见,实在有些过分了。
他轻咳了一声,微笑道:
“好久不见,玛利亚小姐。”
玛利亚率先走了过来,伸出右手展颜一笑:
“好久不见,江先生。”
两人握手,江远感到玛利亚的小手冰凉,她的指甲重重地在他掌心划过,火辣辣的。
江远刚想说点什么,玛利亚就放开江远的手,对他身后的郑勇为笑道:
“郑总你好!非常感谢你的来访,以后的工作多拜托了。”
郑勇为一惊,他听说玛利亚华文好,但没想到好到这种程度,这个女人对老板野心不小啊。
“哪里哪里,我们互相帮助。”郑勇为笑道,心中暗思,但对玛利亚的小动作熟视无睹,表面礼节更是丝毫不缺。
......
“昨天上午10点30分,深思集团董事长江远、深思海洋公司ceo郑勇为等一行人与北冰洋天然气公司ceo玛利亚.伊万诺夫小姐签订了股份转让合同,双方自今年年初开始进行了长达10个月谈判,最终达成了这笔合作。交易后,深思海洋获得了北冰洋天然气公司的控股权,玛利亚.伊万诺夫小姐则进入深思海洋公司董事会,双方没有公布具体金额和合作条件,不过专家估计现金部分至少超过130亿美元......”--《纽约时报》
1...146147148149150...1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