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公子許
世界清静了……
李承乾眼角狂跳,这人,还真敢下手……
赶紧指挥带来的禁卫前去救人,这要是给房俊一下子打死了,他也得跟着吃寡佬挂落……
几个禁卫赶紧淌着水跑过去,七手八脚的查看一番,现只是额头肿起一个鹅蛋大小的包,连血都没流。
李承乾苦笑道:“何必出手这么狠?”
房俊随意道:“谁知道他反应那么差,力气都使到女人肚皮上去了。”
李承乾楞了一下,狐疑的看了房俊一眼,尴尬的摸摸鼻子。
这话怎么听都有些指桑骂槐的味道,最近御史弹劾他宠幸男乐,已然闹得纷纷扬扬,整个关中无人不晓……
房俊指着一个东宫禁卫说道:“你……对,别看别人,就是你,去庄子里传个话儿,就说某跟太子殿下要在这溪水之畔赏景吟春、畅谈风月,让家仆赶紧的美酒佳肴全都置办过来。”
那禁卫愣了愣神,心说老子东宫禁卫也是你能指使的?看了看李承乾,见到李承乾无奈点头,这才转身去了。
那边杜荷也不装死了,淌着溪水又回来,脱掉湿透的衣服,把一个东宫禁卫的衣服扒下来穿到自己身上,不顾那禁卫幽怨的眼神,将一堆湿衣服塞入他怀里,骂道:“不情不愿的干啥?没见过世面的怂货!知道本少爷这一套衣服值多少钱不?就算拿去当铺当了,也能当个三五贯!”
那禁卫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庄子的家仆闻听太子殿下来了,岂敢怠慢,立即在房全的带领下,呼呼啦啦出动了二十几号人,迅整治了一桌席面,桌椅板凳碗盘杯碟全都搬到小溪边。
太子再是不受待见,那也还是太子,招待档次自然不能太差。
李承乾喝了一口“烧刀子”,火辣辣的酒液像是一把小刀子似的刮得喉咙生疼,却又火烧火燎的过瘾!
张嘴吐出一口酒气,赞道:“果然好酒!以往便曾听说二郎府上这‘烧刀子’乃是天下第一等的烈酒,尚且不信,现在才知传言不虚,可谓冠绝当世矣!”
限于酿制工艺,没有蒸馏法提纯酒精浓度,唐朝的酒大多是甜甜的,顶了天十几二十度,哪里见过此等经由蒸馏而出的烈酒?
只是因蒸馏酒需要耗费大量的粮食,房俊生怕被李二陛下所恼,所以一直都只是小打小闹,只是自家饮用,不敢大肆生产。
杜荷抿了一小口,辣的直吐舌头,这娘炮本来就没什么酒量,如何受得了这酒?
不过见到房俊必是的眼神,杜荷臊得脸红,眼珠子转了转,问道:“刚刚不是说什么赏景吟春么?这景也赏了,为何和却迟迟不吟一诗来听听?”
被房俊先是抽了一顿又砸了一鱼篓,现在又被鄙视一番,杜荷心中不忿,便想扳回一城。
赏景吟春,不过是个情趣而已,谁个非得真的吟诗作对?
李承乾不知怎么想的,也附和道:“二郎可有腹稿?”
房俊斜着眼睛看着一身禁卫装束不伦不类的杜荷,笑吟吟说道:“小杜啊,真的让某来一?”
“呃……这个……”
天唐锦绣 第二百二十章 渔翁
闻听房俊叫自己“小杜”,杜荷很是不满,待要反驳,但是听到后半句,顿时卡住了,不知如何是好。
房俊的诗词,每一都是上佳之作,这已是公认的。
但令人蛋疼的是,这货的每一诗词,都是有内涵的。
他骂人……
想想《卖炭翁》,想想《望江月》,想想《静夜思》……
杜荷有些心虚,吱吱唔唔道:“这个……”倏地眼睛一亮,说道:“殿下纡尊降贵,给你送来慰问以及赏赐,作一应应景提提情趣,不为过吧?”
你这棒槌敢不敢再作一诗骂骂太子殿下?
李承乾也是听过房俊作诗爱骂人这事儿,顿时冒汗,恨恨瞪了杜荷一眼,对他这手祸水东引极其不悦。
房俊见二人神色,颇为得意,哥也能成为以笔为刀的大文豪?
想了想,便道:“即是如此,殿下,房某便送您一词吧。”
李承乾吓了一跳,他可不想如同自家兄弟李泰那般被一诗骂得不敢出门,再说,他的“斑斑劣迹”可一点不比李泰少,这要是房俊揪着一件事弄出一词,自己还活不活了?
正待婉言谢绝,便见得房俊望着流淌的溪水,已然漫声吟道:“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快活如我有几人?”
……
李承乾顿时愣住。
溪中水流翻滚着泛起泡沫,望之如雪;岸边的桃林落英缤纷,桃燃似火;一壶浊酒,一杆钓竿,清风流水,逍遥快活……
既是一副优美的画卷,又是一种脱的境界。
李承乾却唯有苦笑。
自他出生开始,伴随着锦衣玉食、贵极天下而来的,便担负起承祧衍庆、懋隆国本之重任。
他也曾努力的去学习,努力的去体悟,力图做到父皇心目中完美储君的标准。
但是,太难了……
他必须压抑着本性,循规蹈矩,不敢有一丝轻忽,否则必将招致文臣御史毫不留情的诘责弹劾;他必须一丝不苟的完成学业,不然既会被师傅们责怪,更不敢去看父皇失望的眼神……
不仅如此,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那几个弟弟越来越优秀,诗词歌赋文韬武略,没有一样比他差!
而父皇愈来愈暧昧的态度,更让他如坐针毡,近乎崩溃!
他不能将储君之位拱手让人,因为他明白,如果他的那位才华横溢、聪敏绝伦的好弟弟李泰上位,必将他除之而后快!
谁会留着一个当了十几年太子的人在自己身边?
所以,李承乾害怕!
他后退无路,只能硬着头皮向前冲!
然而前面,依旧是迷雾重重,一片迷茫……
杜荷啧啧嘴,品味一番,有些不服气。
你若是词藻华丽引经据典也就罢了,可偏偏就是一些寻常的词句,可以说是平白如水,拼凑到一起咋就立马意境悠然,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简直见鬼了!
李承乾愣愣出神。
面前美酒佳肴,身边风景如画,却是食不甘味。
半晌,才长长叹息一声,说道:“确是好词,只不过孤心有羁绊,万万舍不下周遭一切,做一个快活的渔家翁。”
房俊笑道:“殿下以为,微臣在劝您放手一切,归隐山林?”
李承乾愕然道:“难道不是?”
又是浪花又是桃花,又是酒壶,又是钓竿,不就是要孤放掉一切烦恼,做一个快活的渔家翁?
房俊老神在在,呷了一口酒,吐了口气,又吟道:“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这比之刚刚那,如何?”
一样的格律,一样的意境,张口就来……
李承乾可不认为房俊早早做好了词等着他上门,然后好生显摆一通。人家这是真的出口成章,真的才高八斗……呃,据这货“自谦”的说辞,是七斗半……
可是李承乾品了品,细细琢磨一番,还是刚才那的意思啊,不就是描述放弃俗事置身江湖,快意逍遥吗?
见他依然不懂,房俊微微叹气,略带失望的说道:“殿下,已入巢臼矣……”
杜荷对房俊神神叨叨扮演诸葛亮很是不爽,嗤笑道:“别特么装神弄鬼,你还能把这两词解释出来别的意思?”
房俊伸手去拿酒杯,杜荷正防着他呢,“噌”的蹦出老远……
房俊鄙视的看看杜荷,嘴角一扯:“胆小鬼!”
杜荷满脸通红。
李承乾却是不理两人胡闹,正色道:“愿闻其详。”
房俊叹着气,说道:“殿下认为,渔翁长年生活在青山绿水之间,看起来自由自在,所以在世人的眼中,是潇洒、脱俗的典范,是隐士的标准,对也不对?”
李承乾愣愣道:“难道不是?”
房俊说道:“可惜的是,这词中的渔翁,却是很难在现实中存在的。有钱的人,都有自己的事业,没有时间去享受如此写意的生活,他们想休息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始终摆脱不了世俗的纷争和压力;而真正的渔翁,他们有着很重的苛捐杂税,打鱼是他们的劳动,他们必须辛勤劳动才能换取食物、衣服、还有娶媳妇养孩子的本钱,再说了,一个人偶尔打鱼觉得很悠闲,但是如果当成是一项一辈子的工作,还能觉得这工作愉快吗?就算是当地风景如画,天天看也会审美疲劳没有感觉的。”
李承乾和杜荷仔细想想,还真是有道理。
偶尔钓一次鱼,那是陶冶情操、亲近自然,可要是一辈子钓鱼……
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可房俊到底是什么意思?
房俊见他两人依旧不懂,并没有耻笑。
他想起当初他的老领导,在开导因为失去升官名额而懊恼的他的时候,念的这两词,自己也是久不知其意。
“其实,微臣这两词的真正意思,是想要告诉殿下一个道理,人,不能总是不满足,而且,不能总是羡慕别人的好……就像渔翁一样,在我们看来,是快活如我有几人,是万顷碧波得自由。但是事实上呢?他依然要为生活所迫。反过来,渔翁会不会羡慕我们的生活?”
会不会?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锦衣玉食、妻妾成群,谁不羡慕?
李承乾茫然不解其意。
房俊耐心说道:“殿下总是以为自己很苦,很压抑,兄弟觊觎您的位置,陛下对您失望,朝臣对您苛刻……是也不是?”
李承乾有些不自然,默不作声。
这是默认。
房俊点点头:“可是殿下您想没想过,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对您呢?”
为什么?
李承乾咬咬牙:“因为有人不安分,想要把孤拉下来,他自己当太子;因为父皇总是将他的标准套到孤的身上,可是孤的资质,不如父皇多矣;因为那些大臣要么想把孤塑造成一个千古圣君,要么就是搞风搞雨,作为自己幸进的资本……”
可以说,李承乾从未在人前这般吐露心声。
他压抑得太久、压力太大,他的神经就像是一根常年绷紧的弓弦,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可是今天,不知为何却毫不犹豫的将心底话泄出来。
他也想得到承认,更想得到同情!
本殿下,其实也很苦!
然而,房俊的脸上没有一丝一毫同情的神色,有的,只是无尽的嘲讽……
李承乾勃然大怒,咤道:“房俊!实在戏耍于孤么?”
房俊摇摇头,他终于知道,为何小时候那么优秀的李承乾,会在成年之后做出那么多不可思议的脑残事情。
不是源于压力,不是源于陷害,而是源于心态。
他根本就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
房俊悠然道:“殿下可否听过这句话: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李承乾茫然,这是哪位先哲的话?
啥意思?
只听过皇冠,皇帝冠冕嘛,这王冠是个啥?
亲王冠冕?没听过……
天唐锦绣 第二百二十一章 十渐
“欲达高峰,必忍其痛;欲予动容,必入其中;欲安思命,必避其凶;欲情难纵,必舍其空;欲心若怡,必展其宏;欲想成功,必有其梦;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房俊娓娓念道。
无论是李承乾,还是李泰,亦或者李恪,甚至是李治……对于房俊来说,这些人无所谓善恶,只是历史将他们推上那条必定荆棘密布的道路。
为了自保也好,为了欲|望也罢,都不过是人之本性。
李二陛下制霸天下、光耀一生,可惜十几个儿子,却没有几个得了善终,一个比一个冤,一个比一个惨,不得不说是个悲剧。
别提武则天,这一切的根源,其实都在“储位之争”,与旁人无关。
即便没有武则天,看似人畜无害的李治,在自家兄弟有可能危及到他的宝座甚至是生命的时候,会坐以待毙?
武则天只是李治的一个枪手而已,只是他没有料到,在他死之后,这个枪手把老李家一枪全部撂翻,改朝换代,一统江湖……
可以说,在李二陛下动了“易储”心思的那天起,悲剧其实就已经注定。
“殿下只会抱怨,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可您是否想过,这一切的根源,其实就只是在于——您是太子?”
李承乾悚然而惊。
房俊续道:“这世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咳咳,微臣是说,从来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您既然是太子,既然注定了要继承这个伟大的帝国,又怎么可以不去付出,只想着坐享其成呢?”
李承乾额头的汗水涔涔而下。
他终于明白房俊的意思……
既然你是太子,那么就应该面对兄弟的觊觎,谁叫你是太子呢?
既然你是太子,那么就应该体会陛下的严苛,谁叫你是太子呢?
既然你是太子,那么就应该接受大臣的诘责、苛刻、甚至是打击,谁叫你是太子呢?!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既然你是太子,那么你就得承受这一切!
不要去怨这个怨那个,那些兄弟一生出来就得管你叫大哥,想要这个位置得想破脑袋去计算、去谋划、还要担着天大的干系,可你只是一出生,便什么都有了……
他们去怨谁?
既然命中注定你是太子,那么就所有的一切便都是必然!
李承乾有些懵懵的,双眼无焦距,手里紧紧握着酒杯,满脸惶然……
*************
神龙殿内,李二陛下捂着额头,一脸惨白,双眼无神,冷汗涔涔而下。
太医们跪了一地,各个面色惶然,心惊胆战。
陛下临朝之时气疾作,胸闷头疼几欲晕厥,此乃故症顽疾,然此次病情况极重,一众太医却束手无策。
好半晌,李二陛下才算缓过神来,摆了摆手,把惊慌失措的太医们统统撵走。
他这病已有些年月,名医延请不少,药方换了无数,却始终不见好转,可见必是顽疾,毋须对这些太医撒气。
房玄龄立在堂下,见李二陛下缓过气,这才稍稍放心,温声道:“魏徵直言,天下皆知,陛下何必与那老货一般见识?江山万里,社稷千秋,陛下还应舒缓心率,保重身体才是。”
李二陛下气道:“某岂会不晓得这道理?可某就是气不过!”
就在刚刚朝会之上,魏徵那老儿呈上一份奏疏。
《不克终十渐疏》!
“臣奉侍帷幄十余年,陛下许臣以仁义之道,守而不失;俭约朴素,终始弗渝。德音在耳,不敢忘也。顷年以来,浸不克终。谨用条陈,裨万分一。陛下在贞观初,清净寡欲,化被荒外。今万里遣使,市索骏马,并访怪珍。昔汉文帝却千里马,晋武帝焚雉头裘。陛下居常论议,远希尧、舜,今所为,更欲处汉文、晋武下乎?此不克终一渐也……”
洋洋洒洒上千言,列数李二陛下今年“不克终十渐”!
这一份直言进谏的名篇《不克终十渐疏》,指出李二陛下的志业与贞观初年相比,在十个方面都出现了今不如昔的变化,求治之心锐减而骄逸之心渐萌。
若是单单如此,李二陛下尚不会大动肝火,让他怒不可遏的,是这道奏疏的最后一段话!
“夫祸夫祸福无门,惟人之召,人无衅焉,妖不妄作。今旱之灾,远被郡国,凶丑之孽,起于毂下,此上天示戒,乃陛下恐惧忧勤之日也。千载休期,时难再得,明主可为而不为,臣所以郁结长叹者也!”
祸福不是天定,全是人自己招来的。不犯错误,不吉祥的现象不会生!现在旱灾遍及全国,佞臣在陛下身边蠢动,这是上天出的警告,这也正是陛下提高警惕努力治国的时候。千载一时的好机会错过了就不容易再遇到了。像陛下这样圣明的君主,本应该有所作为,而现在不去努力,这怎能不使我忧虑苦闷,叹息不止呢!
这简直是将李二陛下今年的所作所为批判得一无是处!
最近魏徵身体不佳,鲜有声,李二陛下惬意得不行,终于没有这老货在耳边聒噪,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
可特么谁知道,这老货不是不吱声,在家等死了,而是在憋大招!
一道奏疏,便惊天动地!
差点没把李二陛下给气死!
太过分了!
“此田舍翁,眼中只有正直之谏名,岂有朕乎?”
李二陛下暴跳如雷。
房玄龄默然不语。
李二陛下蹦跶一会儿,翻来覆去将魏徵骂得狗血淋头,却现大殿里唯有自己的声音,房玄龄连附和一句都欠奉,不由渐渐冷静下来。
“爱卿莫非也以为魏徵说的有道理?”
李二陛下神情不善,你房玄龄也要跟魏徵学,跟朕做对不成?
房玄龄微微沉默,沉声说道:“其实,陛下心里是很清楚的,何必问老臣呢?”
李二陛下说不出话来。
魏徵所言,一针见血,他又岂会不知?
问房玄龄,实则也只是寻一个台阶下,谁知房玄龄竟然视若无睹,装聋作哑,就把他放在那里晾着!
李二陛下真的震惊了!
魏徵一直以来就是个炮筒子,两天不放炮他就不舒坦,没事儿被他喷上几炮,李二陛下几乎一句习惯了。之所以表现得如此恼怒,其实不过是面皮被魏徵扇得有些疼,想要自己给自己转圜一下。
但是房玄龄不同!
一直以来,房玄龄都是诚谨君子,是厚道人!
可是现在,连厚道人都不站在自己这边了,这……
难道朕的错真的那么严重?
李二陛下捂着额头,坐回榻上,沉默不语。
他依旧生气,但更多的却是在反思。
大殿里沉默无声。
君臣相对,相顾无言。
最后,还是房玄龄打破沉寂,缓缓说道:“其实,最近几日,微臣一直在思索一件事。”
李二陛下闻言,沉声问道:“何事?”
房玄龄轻叹一声,略显落寞,说道:“微臣侍奉陛下身边几十年,一直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夙夜难寐,不敢说什么功劳,起码当得起恪尽职守,不负陛下托付。”
李二陛下闻到一丝不好的味道,沉声道:“爱情可是也在怨某?”
房玄龄苦笑道:“陛下何出此言?魏徵之言虽然老成谋国、并无虚妄,但微臣深知,陛下心中始终未曾忘记初衷,只是一时放纵,终会反思过来,魏徵,有些杞人忧天了。”
李二陛下心里舒坦了!
还是房玄龄贴心啊……
谁知房玄龄续道:“但老臣近年确是觉得精力渐渐不济,政事之上多有疏忽。前些时日,吾家二郎也曾言,既是年老体衰,心有余而力不足,何不早早放下朝政,即可含饴弄孙颐养天伦,亦可为后进让路,老臣亦能在一边敦促教诲。否则将来老臣一旦不测,这如山政务,岂非要出岔子?”
他说的情真意切,李二陛下却只是关注其中一句话!
不由得恨恨咬牙道:“房二,焉敢怂恿某之肱骨,生出淡泊隐退之心?简直可恶!”
房玄龄愕然,这是……给儿子招骂了?
天唐锦绣 第二百二十二章 科研
“犯阙”那一夜,房俊所受之伤着实不轻。索性都是皮肉之伤,脏腑虽有损伤,并不严重,宫内太医日日前来诊脉察看,各种名贵药材天天赏赐,加之房俊年纪好,体质绝佳,恢复起来很快。
自打太子李承乾来了一次,被房俊的心灵鸡汤灌得晕晕乎乎之后,房俊便躲到庄子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可他也不是个闲得住的性子,闷极无聊,便开始摆弄各种“明”,为大唐帝国的科研事业添砖加瓦光热……
这一日春光明媚,房俊正在后院,带着一群“学徒”烧锅炼油。
没错,他打算跟“猪油”耗上了……
上学的时候是做过这个“猪油”的实验的,只不过年代太过久远,当时只是当个乐趣,之后再也未曾接触过,所以忘得差不多一干二净,但房俊总是觉得这猪油除了做肥皂之外,还有不少用途。
所以今日重拾“炼油大业”,打算试试“触景生情”会不会勾起一些记忆。
当然,以房二少今时今日的地位、官爵,能动嘴指使家仆的时候,那是绝对不会亲自动手的……
支好锅,架上火,开始炼制猪油。
再拿来生石灰,溶水制成石灰浆,再把小苏打倒入其中,这玩意自打被房俊第一次弄出来,随着肥皂产量的增加,存货很是不少。
乱七八糟的东西加入锅中,锅中的猪油已经开始了反应,最上层的油黄色皂质开始逐渐凝固。
?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猪油皂,会带有一股子油腥味,就算做完肥皂,也没人愿意用它弄得一身猪油味。
所以最近肥皂的销量虽然不错,因为确实好用,但是诟病也不少,毕竟都是富贵人家才得起这东西,这些人间爱都是讲究品质的,大多嫌弃这玩意儿有味儿。
???家仆把还未完全凝固的皂质挑纯净的,最大面的一部分撇出来,加入事先准备好的胭脂粉搅匀静置。
这也算是一次改进,不过不是房俊研究出来的,而是作坊的工匠自己想出来的。其实道理很简单,既然有猪油味,那就加进去点别的东西,将这股味道掩盖住不就行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