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朝好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看着秦伯扭身走进府中,崔善福气的心中滴血,可还不敢表示。最终只能把这腔怒火发在了崔琮的头上。
“瞎了你的狗眼,连翼国公府也敢惹?”
“郎君,我...我...我当时真不知道那张三郎居然有这来头啊。”崔琮哭丧着脸回道。他心中也是委屈万分,自己辛苦为崔家做牛做马,可到头来却什么责任都是他的。
崔善福也是一肚子火气,偏偏还发作不得。
这边丢了一百两黄金,那边还他娘的得罪了秦王的三位红人,偏偏这三人中秦琼还是他的上司呢。
可这事情怪谁?
若不是崔琮要强买强卖,不也没有这回事情?
秦府内。
秦叔宝依然不想见崔善福,正要让秦伯去回话。张超在一边忙道,“义父,既然这崔善福与义父同在秦王府为官,日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不如今日就让他进府,把事情说开,以后也好相处。”
崔善福的官职是不高,但张超也弄清楚了这人身份。那可是北方第一豪门清河崔氏啊,哪怕中落了,但千年世家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们的声望依然很高,尤其是这些豪门历代相互联姻,他们的关系人脉网是极强大的,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的影响力很大。
隋朝的独孤皇后是崔善福的表姐,而大唐皇帝李渊的老娘正是独孤皇后的姐妹。因此李渊的曾外祖父其实也就是崔善福的叔祖父,论辈份亲戚,李渊还得喊崔善福一声表叔呢。
估计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崔善福才能进入秦王府做一个库真。
说来,崔善福其实也算是皇亲国戚,只是李渊老娘早死了,两家又隔的有些远了,所以这亲戚也不算太亲。特别是崔家以前在隋朝时跟杨家关系向来近,因此本朝皇家和他们不亲也算正常。
但张超也不愿意无故结怨,现在崔善福主动来道歉,若是能把这事情化开,当然是最好的。
“既然三郎这样说了,那秦伯你就去带他们进来吧。”秦琼道。
崔善福终于进了秦府,但却不是从大门进的。那个老门子如同一员大将镇守秦府大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秦伯领着崔善福沿着围墙绕了半圈,最后从个角门进的府。
一进入大厅,崔善福就看到秦叔宝、程咬金和牛进达三位同僚,另外厅里还有一个独眼的老汉,和一个白俊的少年。
不用说,这定然就是那狠狠坑了他一把的张铁枪和张三郎了。
牙一咬,崔善福上前两步就往地下跪去。
张超忙上前扶住,真让他跪了这一下,这崔善福心里肯定就真要把他牢牢恨上了。今天他只想了结这事,便宜他已经得到了,拿了崔家一百两黄金,他便也不想再怎么样了。
“崔郎君,一场误会而已。今日我在福满楼已经与崔掌柜的尽释前嫌,重新缔结了契约,交易非常愉快。”
“小郎君真是大人大量啊,这次事情是我们福满楼做错了,都怪我平日疏于管理,驭下不严,才出现这种事情。今天我亲自登门,就为负荆请罪,小郎君,这是你的黄馍馍配方,现在原方奉还,我福满楼不敢占用。另外,为表歉意,我将福满楼做为陪礼送给小郎君,还请小郎君收下。”
东市的福满楼是栋三层的酒楼,位置很好,在东市四条主干道交叉的四个十字大街的东十字街口。
开店最讲究位置,一条街面上,位置最好的就是十字路口,然后就是街道两端,这些路口两端,一般都是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因此客流量大。街道的中段,往往都是位置最差人流最少的。
福满楼就占了东市四个十字街口中的东十字街口,这片也都是酒楼饭店集中区,算是高档餐饮区。
福满楼不论是地段还是装修都很不错。
这样的一家高档酒楼,就算如今是初唐,商铺房价便宜,可最起码也能价值一千贯。若是过几年,大唐统一天下,四海归一,天下太平,这酒楼的价值还会节节高升,涨个三五倍十倍都不成问题。
崔善福一出手,就是一座酒楼,不可谓不大手笔。
张超都被震惊了一下。
一座酒楼啊,三层酒楼。
不过只是惊讶了一下,他立即就拒绝了。
拿个黄馍馍配方坑了崔家一百两黄金,足够了,再贪心,就过之不及了。崔善福也不大是真心的要送酒楼,他真要,这事就有趣了。
张超坚拒,这让那边暗中观看的秦琼程咬金几个都暗中赞叹。一般的人面对这样的好处,可是难以拒绝的。之前秦琼听说张超拿个配方要了崔家一百两黄金,还觉得张超有些过于爱财。但现在看来,张超爱财,但也有底限。
张超不但没有这酒楼,而且还把崔善福送还的配方又给了他。
“崔郎君,这配方是咱们公平交易买卖的,现在你退还配方,是不是对这交易不满意想反悔啊。如果崔郎君真要反悔,也没关系,我这就把那一百两黄金退还给崔郎君。”
崔善福不由苦笑,这配方还送不回去了。
“崔郎君请放心,既然是公平自愿买卖,那就是你情我愿的事情。我把配方卖给了你,那以后你们就能做黄馍馍卖。其实长安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就算我们两家一起卖黄馍馍,也不会影响对方生意的。至于做馍馍的面碱,以后我也会供应给你们家,一切都按市场价,绝不会故意要高价的。”
一百两黄金卖给崔家一个黄馍馍配方是一次性的买卖,但如果崔家以后也卖馍馍,那张超还能长期卖给他们碱面呢。
他甚至在心里都想好了碱面的售价了,就按一个馍馍的碱量收一文钱的价卖给他们。一石糜子面,配上一升左右的面碱就行了,比例差不多是百比一。
一石糜子面配上其它的材料能做成两千个黄馍馍,张超可以按这个比例卖面碱给他们。一升碱面,张超收钱两千文。
若是以后福满楼一天卖一万个馍,那张超就能卖面碱钱一万文,他卖两万个馍,张超就能赚两万文钱。
提炼面碱可比自己做馍馍卖还简单,利润还高。张超巴不得以后崔家多卖点馍呢,就算他拿面碱做其它面点也没关系,反正他们用的面碱多,张超就越赚钱。
想比起配方的一锤子买卖,这个才是细水长流,更赚钱。
这就跟后世收取专利费一样的赚钱啊。
就在秦家大厅里,张超跟崔善福又达成了一个买卖。
以后福满楼每天向张超购买五升面碱,价格为十贯。崔家按张超的黄馍馍配方,这五升面碱能和五石糜子面,做出一万个黄馍馍。若是崔家需要更多,需提前预订。
张超做黄面馍馍一个利润起码两文,现在崔家按张超的配方做,面碱每个得多支出一文钱,不过依然还有的赚,只是肯定不如张超赚的多就是。况且,崔家有了面碱,还可以制作出其它好吃的发面面食。
张超很注重契约精神,特意与崔善福又白字黑字的写下了新契约,各自签字按手印。崔善福签完契约后,立即拿了十两黄金出来,算是提前预订八天的面碱预付款。
又十两黄金入帐,张超脸上满是笑容,对崔善福客气无比。
这可是金主啊,当然得客气点。
只不过秦琼他们却依然很是淡淡的,没什么好脸色。那边都已经开始上酒菜了,秦琼却没说一声留用的客套话。
崔善福倒也是有眼色的,见状连忙笑着告辞。
“其实没必要跟他们客气。”等人走了,秦琼说道。
“我只是对顾客客气。”张超笑着说道。崔善福这样的客户,他还真希望再来两打,以后崔家用他们的面碱,那可是要把一半利润送给他,这样收益,再客气点都没关系,逢年过节,他都愿意给崔家送点礼物什么的。
反正,羊毛都出在羊身上。





唐朝好地主 第三十五章 部曲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秦琼府上吃过午饭之后,张超便跟老爹逛起了长安东西两市。手里有钱,自然得花。张超虽然知道随着大唐逐渐统一天下,以后粮食布匹牛马等生活物资价格会不断的下跌,回归正常价格。而房屋商铺金银等物却会不断升值。
一百两黄金,都不用去投资,只要挖个窖藏地下十年,再挖出来,铁定能升值二十倍。不过张超可不是守财奴,有了钱就得花。而且钱只有不断的流动起来,才能发挥最大价值。尤其是对张超来说,十年时间,足够他让手里的黄金翻个几十倍上百倍,比存地窖里坐等升值更划算。
秦琼等人都是朝中勋贵,爵显品高,按朝廷的法令,他们是不能进入市场里的。这也是唐朝法规中相当奇怪的一点,特别是对于那些高级官员,更有明文规定,“五品以上,不得入市”,“禁五品以上过市。”
如果五品以上官员进入东西两市市场,御史就可以弹劾。
张超估计这奇葩的规定,可能是朝廷当政者担心这些高级官员进入市场,会扰乱市场秩序,发生诸如强买强卖欺压商民的事情。
不过这样一来,秦琼他们便不能陪着他们一起逛东西两市了,只能派了几个仆人赶着马车送他们去逛市场。
老爹只是个从九品下,倒是不受这禁令影响。
东西两市非常热闹,因为朝廷下令,长安城内不得在两市之外的里坊内开设商铺买卖,所有的店铺都集中到了两市,因此两市逛起来就跟批发市场一样的热闹。
东市甚至有一个专门的出租车公司,不,这个时候叫赁驴人。反正就是专门划了一块地,有一个大院子,里面就有好多有驴的人,在里面等生意。想要租驴代步,或者驮东西,就可以找他们了。
这些驴子骑乘简单方便,既能驮人又能驮货,价钱还便宜,因此在两市是相当的受欢迎。这些出租驴子的人也负责赶驴牵驴,他们也叫赁驴人,就跟后世的出租车司机一样。与他们一墙之隔的,则是车马行。
车马行相当于货运公司了,他们承接的是运货卸货的买卖,也兼做些载人的服务。但价格,比起赁驴人就要贵的多。
在他们旁边,还是东市有名的杂耍班子,琵琶名手的戏院。
张超爷俩在东市逛了一圈,也没买什么,就又往西市去了。
“店还是要开到西市,我打算先租不买。”
马车上,张超跟老爹商议。这次逛西市,张超有几项待办事项。第一个就是看店面,不过他只打算租不打算买。虽然说现在店铺便宜,正是入手的好时机。不过他还是打算先租,等遇到合适的铺面出售的时候再买入。
手里虽然有一百多两黄金,可要用钱的地方现在也多,钱还是得先用在刀刃之上。
本来按张超的想法,应当是开早餐店或者是面馆,而且最好是多开几家。但考虑到长安城的奇怪规定,只能集中在两市做买卖,因此张超还是打算老实的先在西市只租个铺子开家店面先。
“也行,听你的。”老爹现在对张超很是信服,尤其是做生意,张超总有这么多的鬼点子。
“敢哥,如果我在城门外搭一个铺子,能行吗?”
张超总觉得大唐的这种市场模式不太好,吃个早餐还得跑到东西市去也太麻烦了。在后世,做餐饮的,那可是专门在那些人多的地方开店。什么小区门口学校门口市场门口。
可规矩就是如此,他也没有办法,但他想起了早上他们进城卖馍,崔旅帅帮他们在城门口搭的那个临时棚子。
城门口可也是一个人流量很大的地方啊,每天早上进进出出那么多人,很多人都没空赶到市场去吃早餐,只能饿着肚子或者带着干粮上路。
若是张超能在城门外搭个铺子,专卖这种方便路上吃的馍馍馒头包子,岂不是会生意很好?这两天他卖的馍,可不就都是在城门口卖掉的。
不过现在城门外根本没有铺子,也有一些头脑灵活如他的人挑着东西来城门附近叫卖,但也都是摆摊或者挑担叫卖,还没有一个铺子呢。
这不科学啊。
他记得看历史书,宋明之时,那些城池的城门外,往往相当的热闹,建有无数的房屋商铺,简直比城内还要热闹的多。
甚至北宋的东京城,城外十里都已经遍是民居商铺了。
像长安这么大的城池,晚上又宵禁,天黑闭城。城里城外的人每天进进出出,这城门外算的是黄金商业地段啊。
若是能在城外搭个铺子,做早餐面点,生意肯定好。
秦敢是秦叔宝的部曲,或者说是家将。早先是秦琼在山东征战时,朝廷赐给他的奴隶。秦敢是造反的农民军,被俘后成了秦琼的奴隶。
大唐的奴隶非常多,数量惊人,甚至能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奴隶来源各式各样,其中主要一项来源就是战争俘虏。
秦琼对秦敢还不错,秦敢也就没逃跑。几年后,秦琼放还秦敢自由,但隋唐时的律法却又规定,就算主人放还了奴隶的自由,可奴隶并不能马上就成为良民,他们只是从奴隶变成了部曲,实质上依然属于贱民的一种。
只是相对于奴隶要待遇好上一些。
部曲初由投靠而来,且多从事战争。到了隋唐,变成了贱民,形同奴隶。但根据唐律解释,部曲,谓私家所有。
部曲有三个特点,一是不同畜产,二是转事无估,三是妻娶良女。因此从这三个特点来说,部曲其实是平民,但又不是良民而属贱民。但比起律比畜产的奴隶来说,他们又好的多,起码他们还能够娶良家之女,而奴隶是不能够娶良家之女,也不能跟良民结婚的。
唐律,良民不得娶奴婢为妻为妾,违反者还要判徒刑,也就是劳改。
部曲由奴隶放免而来,高于奴隶,但依然低于良民。他们能有自己的私财,却没有独立的户籍。如果伤害了主人,更要罪加一等。就算经过放免,对旧主人仍人主从名份。
部曲在唐朝连均田的资格都没有,朝廷的均田制,没有他们什么事情。但也正因此,这些部曲,也不承担课税任务。
在大唐,有课户和不课户之别。课户,一般都是良民,但不是所有良民都是课户,良民中的皇亲国戚,官员、府兵都属于不课户。另外那些守节寡妇,残疾人,也一般是不课户。至于奴隶、部曲等,都属于不课户。
大唐还有编户和不编户之分,编户也都是良民。不编户都是贱民,奴隶、僧道、部曲、客女、女伎等。
秦敢原是良民,但因造反被俘成了奴隶,又因表现良好被秦琼放免,成了部曲。从此就生是秦家人,死是秦家鬼。
而且部曲跟奴隶的身份一样是世袭的,他是部曲,他儿女也部曲贱民。
法律虽然规定,部曲和奴隶不一样,不能明码标价的买卖,但却又说可以转让,转让时是可以以衣食的名义收些补偿费的,其实也就是变相的买卖。另外部曲虽然能娶良民,可部曲的女儿却不能嫁良民。
还有一个更要命的,主人若奸别人家的部曲妻女,得杖一百,但奸自己家的部曲妻女,不坐,就是没有事。
甚至法津还规定,降非是主人犯了谋逆大罪,否则部曲不得告发自己的主人。
部曲比长工还不如。
秦琼府中有不少的部曲,也有不少的客女和奴隶,但秦琼对这些人都很不错。如秦敢,如今甚至成为了秦琼的家将,亲卫队长。
大唐的奴隶制度也算是一大特色了,有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意思,前后朝代都没他厉害。一个大唐的奴隶,就算遇到一个好的主人,给他放免,他也不可能马上变成良民,他依然还是贱民。
一个私属奴婢,经主人放免,成为部曲、客女,地位比奴婢好些,但依然是贱民。
而一个官属奴婢,就算放免,就成了官户或称番户。官户不是什么官员之户,而是官贱民,他们依然是贱民,只能本色为婚,比部曲还不如。
官奴婢再免,就成了杂户,比官户稍高些,依然是贱民。
官奴婢一免为番户,再免为杂户,三免为良人,从奴隶到良人,得经过三次放免。成为了番户、杂户后虽是不纳课,但却得上番服役。
番户一年三番,杂户二年五番,番皆一月,计杂户一年上番七十五日,番户一年上番九十天。年十六以上当番,若不上番,可纳资代役。
部曲、客女,杂户再免之后,才能成为平民,如果没有放免,他们的子女就会世袭他们的身份。
部曲娶了良人女之后,他的妻子身份也要从良人女变为部曲妻,身份与部曲相等。
部曲也不是主人想放就能放免的,得有很复杂的手续,甚至有不少限制。总之,一入贱籍,想再回良籍,可能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此外,还得遇上好主人。
秦敢也就二十多岁的样子,实想不到他的人生却如此曲折。
“要在城外搭棚子也行,但必须得离城门远些,起码得在二百步外,这样才不会影响城防。”秦敢答道。
张超点头,他听出来了,一般人想要在城门外搭棚做生意肯定不行,但张超背后不是有几位国公嘛,城外搭个棚子的小事情,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




唐朝好地主 第三十六章 新店入手
张超要在西市租一个店铺,并不需要直接跑到西市各街巷去找店铺租赁信息。
秦琼府上的一个采购管事对西市很熟,直接带着张超几人先去了西市的中心区域。西市九大区域的中区,这里也是西市的市场管理机构市署所在地。
西市和东市一样,都有自己的管理机构,称为市署、平准署和常平仓。三个机构都隶属于太府寺,其中市署主管商铺登记、市场管理。平准署则主要负担的是物价管理,还负责京城百司的物资采购,以及多余物资的出售,有调控市场的功能。
常平仓则是粮仓,但又不是一般的粮仓,而是专门进行和粜,以平衡调节京师粮食的机构。当市场上粮价过高时,他们会平价出粮,当市场粮价过低时,他们又会收购粮食储存。
张超要租铺子,既不需要直接到街面上去找租赁信息,也不用找牙行中介。秦管事直接带着他们去了市署,这里竟然也有中介的性质。
市署有市令一人,六品,市丞二人,八品。
每天两市都是先等晨鼓敲响,城门坊门市门依次打开。然后市署敲钟三百下,两市正式开门营业。到了傍晚,街鼓响起后,市署再敲三百钟,市场店铺关门。平时,市署还有派人巡视市场,巡查商家有无缺斤短两,检查货物真伪好坏,管理市场秩序。
居于西市中心的西市市署,衙门占地不小,来往办事的人也有许多。秦管事似乎与这里的人很熟,有署内的吏员直接给他们开了后门,都不需要排队就直接进去办事。
“饼肆那边倒有恰好有几家铺面有要出租的。”
听明来意,负责接待的那名八品市丞立即笑着说道。
饼肆,也就是卖饼的行。隋唐,肆也称行,可以理解为一个经营相同产业的商业区,比如饮食街、服装城之类的。饼肆,其实就是指卖面食的饮食行业,因为唐人基本上把各种面食都称为各种饼。
西市二百二十行,四万多家店,其中饼肆也正是其中一行。
听说张超是翼国公秦叔宝的义子,要在西市租店开一家饼店,因此市丞很是热心。直接把手里掌握的出租店铺都拿了出来,甚至连几套要出售的店铺他也拿了出来,位置都是比较好地的地段。
张超选来选去,最后看中了一家饼店,不是那种只有一丈来宽的小店面,而是要大上不少的一家铺面,还是两层的,后面带了院子厢房。
只不过这家铺面只售不租。
“位置确实不错。”张超有些心动。这家铺面处于一个大十字街口,北边是炭行、磨行,南面是酒肆、米行,东边是胡商区和衣肆。在西面,则都是各种饮食行业集中区。
从商业上来说,这种同行业集中一起的做法,确实能大大提高抱团效益,形成专门的市场效应,吸引更多的该类顾客。
在这样的地方开店,人流量肯定是不缺的,而且会有许多客人都是抱着消费目的来的。就跟饮食一条街上开家饭店,肯定比单独在一条街上开餐馆强。
市场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把潜在客户吸引过来。
“这个店铺只卖不租吗?”
市丞笑道,“其实买下来更划算。你看这家店铺这么大,还是前店后院,有上下两层,前后七八间屋子呢。因为这店铺东家告老还乡,因此打算搬离京师回籍,便打算将这铺子出售了。这铺子只要三百贯钱。”
“小郎君,同样的铺面,可是再难找第二家了。不论是地段还是铺子大小,都是非常不错的。三百贯绝不会吃亏,若是寻常情况下租赁,每月起码得十贯。”
一月十贯,一年租钱一百二十贯,租两年半的租钱就相当于把店盘下来的钱了,确实买更划算。
只是这与张超的计划有些不太一样,但思来想去,张超又觉得现在这么位地段的店铺确实很便宜,若是错过了,以后肯定会涨价的。
就如市丞说的,也是这家人急着要离京,才会这么便宜急着出手。要不然,肯定不会这么便宜。
市丞也是看秦琼面子,刚好那铺面主人过来登记要出售。他都还没有把这消息放出去,要不然,肯定会有很多人愿意买进的。
“这铺子原本就是卖饼的,现在小郎君你也恰好是准备来开饼店的,这不是正好嘛。店东家说了,店铺售卖,连店里的一应家什也是通通附赠的,那些桌椅锅碗蒸笼什么的,你们买了店,正好用的着,还不需要另外购置,很划算咧。”
确实划算。
张超心动了,问老爹,老爹也觉得还不错,让张超自己做主。
1...1213141516...6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