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朝好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张家的肉包子,大肉包子一个的肉馅就有一两,其它的几种大小的,肉馅也不少。算下来,张家面点一天怎么也得需要个不下二百斤的肉。这二百斤肉还是不带骨不带下水的,因此算下来,一天怎么也得杀两头三百来斤的大肥猪才能满足。
若是每天去长安屠肉铺买肉,二百斤肉就得两万多钱。而且还得赶早往来长安城,要不就没有新鲜猪肉可用。
而如果张家自己买两头生猪来杀,六百来斤生猪得近两万钱左右,看似多花一点钱,还得自己动手。但是,用完二百斤猪肉后,还能剩下一百多斤的排骨、龙骨、腿骨、猪蹄、猪头等,还有那么多的猪下水呢,更别说那几十斤板油、网油、猪肥膘,也能值不少钱呢。
只要张超能消化掉这些骨头下水等,那就是赚的。
张超随便一算,自己杀也不会亏,起码两头猪的几十斤油,就得值几千钱。
剩下的那些猪头猪蹄排骨猪蹄猪下水等难道还不值几千钱?
当然,光自己吃,肯定消化不了,又不是几天杀一回,天天要杀呢。因此最好的还是想办法把这些卖出去。
张超觉得要把这些不值钱没人要的东西卖出去也不难,就好比后世有道名菜,夫妻肺片,来历就很传奇。一对贫穷的夫妻,每天低价把人家杀牛摊上的牛下水买回去,然后经过一番调制,就成了夫妻肺片,卖的很好,成了一个很赚钱的买卖。
再比如,毛血旺,据说一开始也是一个屠户的妻子,因为猪下水卖不出去,就把猪血等下水一起加工烹饪成毛血旺来卖,反而大火。
就好比后世的什么鸭头啊、鸭脖啊、鸡爪鸭爪啊,甚至鸡屁股啊,都本是没人吃的东西,可经过特别加工后,就能成为美味,甚至卖的比肉贵多了。
张超打算开发卤肉卖,什么卤猪头肉、卤猪耳朵、卤猪舌、卤猪蹄,卤味猪心、卤味猪肝、卤味猪肺、卤味猪肚、卤味肥肠、清水猪肺、清水猪肚、清水猪肥肠等等。
他在长安仔细观察过,这年头有卖熟食的,但卖的是羊肉,没人卖猪肉的。有烧鸡烧鹅,没酱牛肉也没有卤猪头。
酱牛肉张超也卖不了,朝廷禁止私宰耕牛呢。
但卖卤猪肉没什么限制,没人卖,只是一直以来富人不愿意吃猪肉,认为猪肉贱肉,跟狗肉一样上不得席面。
但是张超认为,最关键的还是这时的人不太会烹制猪肉,缺少烹饪手法。
就好比到了宋时,猪肉也是贱肉,但苏东坡就爱吃猪肉,他发明了许多种猪肉的吃法,比如东坡肉这道菜,就是最有名的。宋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吃猪肉,甚至富贵人家也不再拒绝猪肉了。
就如眼下,程处默堂堂国公府嫡长公子,不也拿着根猪筒骨啃的没心没肺,还说出要是以后天天能吃就好的话嘛。
而张家的猪肉包子,现在长安不也卖的很好。能吃的起猪肉包子的,可都不是什么真正的穷苦百姓。
“以后我们每天杀两头猪,天天都有大骨头汤喝,你想喝多少都有!”
“真的?太好了。”程处默高兴的喊道。





唐朝好地主 第八十六章 摇钱树、聚宝盆
“可惜没酒。”马周吃饱喝足,拍着肚皮遗憾的道。
“马账房还会喝酒?”张超笑问,这年头酒可不是一般的东西,普通人家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喝酒了。而且乱世之时,朝廷一般都会禁止私酿,以免浪费粮食。因此市面上虽会有酒,但酒价却往往极高。
能喝的上酒喝的起酒还能常喝的,无不都是有身份之人。
听马周那话,很明显人是喝过酒,而且常喝的人。他不由的对这个马账房的身份有些好奇,秦敢说这马账房是常何推荐给秦琼的,原是马周的门客。
这年头,不但世族大家喜欢养一些门客,就是官员武将,只要级别到了,也喜欢养一些门客。这些门客,其实就跟后世的明清时的师爷一样。
对于许多出门寒门的文人来说,有时投奔勋贵官员门下,做一个门客也是他们的一个不错出路。
初唐很多制度都沿袭周隋,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高级的官员,是能够开府的,也就是能够自置幕僚。
就好比今年刚被加封为天策上将的秦王李世民,他得许可在洛阳开天策府。这个天策府,就有好几十个幕僚职位,这些天策府的幕僚,品级虽然不高,但却可以由李世民自己选拔任命。
而李世民除了是天策上将,他还担任着很多职位,比如他还是尚书令,这是尚书省之首,按制,这个职位也是能够有一个幕僚班子的,若用后世的话,可以简称为某办。这个班子的幕僚,基本上也是由李世民自己选拔任命。
此外李世民还是秦王呢,秦王府的幕僚班子更大,甚至还有两三万军队。
基本上,三品以上实职官员,以及二品以上的勋爵,都是还会有一个幕僚班子的,这些幕僚,有些是有品级的,有些无品级。但是能够进入其中,也是许多寒门子弟的入仕之途,表现的好了,那么有可能就能得到恩主举荐,直接出仕。
马周就是一个寒门子弟,幼时父母就双亡了,孤苦伶丁。不过他十分好学,自幼苦读,通读了许多史书,加上天资聪颖,因此不到二十岁就满腹经纶了。
不过马周生性豪放,豪放的有些放荡不羁了,他好不容易当上了邻郡的一个小吏,可他总觉得有些大才小用,做的很不开心,整天饮酒为乐,不务正业。
这点有点像三国时的庞统,三国时庞统号为凤雏,得诸葛亮推荐,来投刘备,结果刘备却嫌他丑只给了他一个小官做。庞统就天天喝酒,不务正业,但后来刘备知道他是庞统,立即就尊为军师了。
可惜马周的上司却没发觉马周的才能,反而责骂训斥他,说他不是做官的料。马周一怒之下,干脆挂冠离职了,然后周游山东,最后来到长安。
不过这年头周游各地也是要钱的,马周本是个穷人,做吏员又没呆久,没什么积蓄,最后在长安郊外盘缠用尽了。
只能欠着房钱呆在一家小客栈里,受尽店主冷眼。
有一天,马周又受店主奚落,无比郁闷,正好遇到常何经过,在这家小店吃饭。常何见马周这人气质不错,便跟他聊了几句,还请他喝酒。
结果马周直接叫店主拿来一斗八升酒,然后菜也不吃,一人就把这些酒全喝光了。
常何是个武将,最喜欢爽快人,见马周如此豪气,又得知道他困境,便帮他结清了店钱,然后将他带回府上,让他做了个清闲的门客。
在常何府上,马周还是很清闲的,每天基本上无所事事。时间一久,也呆的有些无聊,毕竟常何只是个大老粗,两人也没太多共同语言。
马周觉得常何根本用不上他,他呆在常府,不免有些像是寄人篱下,受人施舍。他提出告辞,恰好秦琼托京中老友们找账房。常何见留不住马周,便推荐他来张家做账房,马周倒没嫌弃这差事,欣然前来。
张超倒想不到,这个马账房来历会如此奇特。
“不知马账房可饮过葡萄酒?”张超笑问。
“在中郎将府上喝过,粟特人自高昌国贩来,确实美味,就是价格有些昂贵。”
唐朝有葡萄酒,但基本上都是西域胡人贩来。西域的高昌国,就是葡萄酒的著名产地,高昌的葡萄酒,用的是特有的马乳葡萄,这种葡萄颜色青绿,形像马奶-子,用独有的方法酿造出来后,兼有红酒和清酒的美味,在长安城,是相当高级的洋酒,深得富贵人家喜欢,卖的很贵、很火。
张超摇摇头,其实葡萄酒配制的方法对唐人来说,也许是一个秘密,但对于张超来说,却不是秘密。
酿酒是个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的事情。
说简单,是因为只要知道方法,谁都能酿出酒来。说复杂,是因为酿酒有时跟做画一样,画个形不难,但要画出意来,却难。
酿酒不难,但要真正酿造出顶级佳酿却不容易,这就好比贵州有那么多的酿酒厂,但茅台却只有一家。
把酒酿出极致,这点很难。
不过张超不需要做一个酿酒大师,他只要知道葡萄酒的酿造方式,再有材料就能酿造出葡萄酒了,哪怕他的葡萄酒不是最佳的,可也一样能火。毕竟胡人从遥远的高昌贩酒来长安,路途数千里之遥,而张超在长安酿酒,这成本无疑低了许多许多。
“我听说长安也有一些富贵人家园子里有栽种从西域高昌传来的马乳葡萄?”
“马乳葡萄和葡萄酒有什么关系吗?”马周问。
“实不相瞒,我手里恰好有一个高昌葡萄酒的酿造秘法,是当年一个西域番僧与我师父交谈时告之的,高昌葡萄酒,正是以马乳葡萄酿造而成。若是我能得到这马乳葡萄苗,那么等我把那十里荒沟买下来后,我就在那里种上大片的马乳葡萄和猕猴桃,到时就能酿造猴儿酒和葡萄酒了。”
马周有些目瞪口呆。
少东家花一千贯买那十里荒沟,原来是打算用来种葡萄和猕猴桃,将来打算酿酒啊。
“可是朝廷禁止私酿。”
张超笑笑,“朝廷禁止私酿,是因为酿酒会浪费粮食。但会浪费粮食的酒,只是粟米酒、麦酒、糯米酒甚至是高粱酒,而我要酿造葡萄酒和猴儿酒,并不需要粮食。”
猕猴桃和葡萄酿酒,都属于果酒了,并不需要粮食。张超相信,自己有几位国公在幕后支持,等过几年,应当能够拿到一张酿酒许可。毕竟过几年,天下也都统一了,朝廷估计也不会再一直禁止私酿。
等买下鲸鱼沟,种葡萄、猕猴桃不但能用来酿酒,还能直接卖呢。
毕竟是京师郊外的地主,光种粮食那就太蠢了。谁都知道,一个几十万人口的京城,不但粮食需求量大,蔬菜副食品甚至蛋禽肉制品也是需求量极大的。
粮食还可以远距离从关东,从东南运输入京,虽然粮食从遥远的关东、东南、甚至巴蜀等地运来成本很高,但毕竟关中无法自足,必须得运,成本再高也得运。
不过果蔬和新鲜的蛋禽肉类就无法从关中以外地方运来了。
这年头可没有冷藏运输,关中以外地区的水果,除非是制成果干,要不然是无法卖到关中来的。
唐玄宗那么宠爱杨贵妃,为了能让心爱的儿媳妇吃上新鲜荔枝,也只能用加急快马从岭南送来,这成本,比空运都贵不知道多少倍了。
除了皇帝,也没有第二人了。
蔬菜也是一样,长安几十万人,不可能只吃饭不吃菜,不能只吃咸菜。就好比后世一样,各个城市周边,甚至就是个小县城小镇边上,都有许多农民不种粮而种菜,这就是需求。
有需求就有市场。
在大城郊区种菜卖,肯定比种粮食更赚钱。
因为粮食还可以从其它地方运来,但新鲜的蔬菜却不行,只能周边供应。还有一样商品,就是薪炭,也是如此,薪炭价格不高,但运输成本大,把薪炭贩运到百里之外,运输的成本会使得买卖毫无利润,因此京郊伐木砍柴卖的,烧炭卖的,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买卖。
新鲜的蔬菜,甚至是鸡鸭鹅,以及各种禽蛋,几十万人口的长安,那都是需求巨大的。
京郊种粮绝对不如种菜,关中也算是北方了,但也能种藕。
张超觉得,自己把十里荒沟买下来,前期可以先种藕。种藕比较简单,有水就行。而且藕既能生吃还能当菜卖,还不像是有些菜只有那么几茬,莲藕能卖挺长时间的。
甚至莲子都能卖钱,莲叶晒干了还能卖给商铺做包装用。
种莲藕还能养点鱼。
“少东家想法很多啊。”马周感觉信息量有些大,但细想想,这些又不是什么胡说八道,不论是准备买荒沟种水果酿酒,还是打算在沟里种莲藕养鱼,水边上种菜养鸡鸭之类,都似乎又挺好有道理的样子。“我觉得不错的样子。”
“我也觉得行。”程处默也表示支持。
张超靠在那消食,“那咱们得先把这十里沟坡给先买下来才行。”




唐朝好地主 第八十七章 大舅子,咱们讲道理
冬日清晨大地染着一层白霜,路冻的硬实。
张超脖子上围着条狐狸皮围脖,连脸都围的只剩下了一双眼睛。一大清早,他就被老爹拎起来先是练了趟枪,然后就被赶着出门去长安。
今天是张家新窖打窖的开工之日,也是敬神摆席之日。虽然长安城里的秦程罗各家早已经通知了,但为了表示郑重,老爹还是让张超大清早的再亲自跑一趟。
“一定记得亲自去趟崔府,马上就是一家人了,不能失了礼数。”
不管张超愿不愿意,张超和崔家小娘子的婚事都已经按步就班的在进行着。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
有翼国公秦琼亲自出面做媒,又有一千两黄金做礼,这桩婚事议的很顺利。唐人结婚,讲究六礼,三书。
第一礼就是纳采,男方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纳采为六礼之首,还得送大雁。
纳采之后是问名,也就是合八字。媒人出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唐人女子,未出嫁前大名是不会对外透露的,平时仅用出生三月时的小名。正式成亲前,就要问名,问名也得送大雁。
据说问名的目的有二,一是防止同姓近亲结婚,二是合生辰八字,占卜婚姻是否适宜。不过一般情况下,合八字总能合出适宜结果的。
问名之后就是纳征,也就是下定送娉礼了。
纳征和纳吉这两项礼是并在一起进行的,纳征送娉礼,纳吉就是下定了。纳征纳吉同时还要下娉书和礼书,娉书就是定亲之书,也就是婚约了,礼书就是下娉时的礼物清单。
老爹和秦琼还有崔善福的动作非常迅速,三书六礼,张超完全没参与,就已经完成了四礼和拿了两书。
现在就剩下请期和迎亲二礼和结婚迎亲当日接新娘的迎亲书了。
从唐朝律法角度上说,张崔两家已经都已经交换了婚书,因此崔家小娘子就是张超的未婚妻了,崔善福也成了张超的未来老丈人。
两家现在都已经可以算是亲家。
一想到连面都没见过,就已经成了未婚妻,张超心里是相当的苦涩啊。万一对方长的不好看,性格也不好,那岂不是要坑自己一辈子?
可秦琼把婚书都拿回来了,老爹现在藏的严实呢,张超根本不可能去退婚。他敢提,老爹和秦琼肯定要揍死他。
“你说,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能见崔家小娘子一面呢?”
张超问身边的几个跟班,程咬金的嫡长子程处默还有牛进达的长子牛见虎,李世绩的弟弟李感,加上秦琼的家将秦敢,张超的账房马周,以及柯八柯十三还有张栓子,如今九人出行,倒也有点纨绔出行的感觉。
牛见虎和李感都是十六七岁的少年,如今做为董事代表被他们的父亲兄弟扔到了张家,美其名曰是锻炼,反正张超觉得他们老子挺没心没肺的,堂堂国公却把儿子扔到乡下里来锻炼。
不过张超跟这几个家伙倒挺合的来,尤其牛见虎,感觉很有几份中二少年的感觉,不像牛进达儿子,很像是程咬金儿子般莽撞。李感也差不多,丝毫没他大哥李世绩的满满算计。
这几个家伙,在张家沟一顿饭后,就喜欢上张家沟,喜欢上张超了。
“咱们翻墙进去就行,我知道崔府在哪。”牛见虎骑在马上,立即出了个馊点子。
谁会不知道崔府在哪,崔家虽落魄不如从前,好歹也是皇亲国戚,士族豪门啊。但随随便便就要翻墙进人家里,你真当崔府没看家护院,就算没有,见到崔小姐后,人家会什么想法?
“要我说啊,三哥就是太过瞎操心,这谁娶亲不都是这样。有秦伯伯和张伯伯为你做主,肯定是不会害你的。你没见过,可秦伯伯这个媒人是肯定见过的,他既然没说不好,那肯定就是不错的了。”程处默倒觉得张超过于担忧了。
本来正常情况下,如果两家议婚,都是会在正式决定前,要找个机会,带男方小郎君一起去女方家,然后中间,女方会安排姑娘露个面,也会是让互相有个初步的印象。
可张超这事,却是秦琼和张老爹一手包办,完全的包办,根本没让他上过场。
“三哥,我倒想到一个办法,参旗军的崔旅帅,我跟他认识,他就是崔小娘子的哥哥,咱们可以找他帮忙啊。”李感一语惊人。
“什么,参旗军的崔旅帅,是这段时间守延平门的崔旅帅?”张超惊问。
“对啊,就是他,崔琰,三哥莫非认识他?”
张超感觉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他根本没想到,崔琰居然是未婚妻的兄长。
“真是兄长?”
“同父异母,崔小娘子的母亲是荥阳郑氏女,崔库真的第一任嫡妻,而崔旅帅的母亲是崔府的一个婢女,他是庶子。”
婢生子,这可是连妾生子都远远不如了。
妾生子,还是庶子,但婢生子,其实连庶子都算不上,这年头,叫奸生子。在隋唐,封爵制度是以嫡继承,无嫡国除,庶子想要继承,叫绍封,得看皇帝心情。
普通人家,妾生子是无权继承家族的,至于婢生子,算奸生子。
唐时,奴婢生子都属于奸生子,唐律法规,毋以妾为妻,毋以婢为妾,良贱不婚是基本原则。
而无功勋爵职的普通百姓,是连纳妾的权力都没有的,因此很多普通人家,或者说是一般的富人,他们都无权纳妾。而且就算有权纳妾了,良贱不婚的律法下,奴婢也不能纳为妾,因此奴婢首先得放为良人,在官府过了文书,才能纳为妾,前提还得是他的夫君得有纳妾的资格,有勋爵官职。
唐朝律法在父亲财产的继承上,有一大改进,不分嫡庶众子均分父亲财产,但这里的庶子只包括被正式承认的妾所生的儿子,奴婢生子都是排队在外的。
在一些家族中,如果妻子愿意接受这个庶子或者奸生子挂在她名下,那就能拥有继承权,前提还得是妻子自己没有儿孙,要不然,奸生子依然是没有继续权的。
崔琰在外头看上去还蛮风光的,豪门子弟,实际上却只是崔家的婢生子,他在崔家的地位极低,经妾生的庶子都要低很多,更别说正妻生的嫡子了。这也是崔琰出身关东士族豪门,却投身军伍的原因,崔家的家业他是没有半点继承资格的,未来出路只能靠自己挣取。
“崔旅帅能帮我?”
“听说崔旅帅跟崔十三娘关系不错的,崔旅帅出生后,他娘就病逝了,十三娘的母亲郑氏养育了他。”
这么一说,张超倒是明白了。虽然崔琰是婢生子,但小时却是十三娘的母亲郑氏带大的,只是郑氏也死的早。说来,崔琰跟十三娘关系好,倒很正常了。
崔琰已经没守城门了,城门也是轮着守的。
张超九人在城外的参旗军营地找到崔琰,多日不见,崔琰还是那副笑呵呵的平易样子。
“真想不到,你会娶十三娘。”
张超笑笑,“我也没有想到,崔五郎原来是十三娘的哥哥。”
“哈哈哈。”崔琰一阵大笑。
“我也是昨天才知道的,我常在军营难得回去一次,还是十三娘来信告诉我说起这事,我才回去。谁知道,家里给十三娘找的夫婿居然是你。我真的很意外,非常意外,我以前想过,十三娘以后会嫁给郑家、王家,或者李家、卢家,也想过可能会嫁给关陇的裴韦杨柳杜等豪门,却怎么也料不到,家里会把十三娘嫁给一个灞上的乡民。”
张超也点点头,“我也怎么都没想到,居然会高攀上崔家。”
“崔家早不如当初了,谈不上高攀什么的。”崔琰对崔家似乎也没太多好感。
崔琰再次认真的打量着张超,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你就是我妹婿了。以后可要善待十三娘,若有半点委屈了她,我可就要打上你张家沟去。”
张超无奈笑笑,摊上这么个当军官的大舅子也是没办法。
“五哥,一会我要去崔府请崔叔父去我家做客,五哥给我带路吧。”
“今日还有事,没空回去。”崔琰摇手道。
张超笑道,“五哥,实不相瞒,其实这桩婚事,完全是由我老爹和义父他们一手包办的,如今婚书也拿了,可我却还连十三娘究竟什么样子都没见过呢。我呢,是想请你帮个忙,看能不能安排我跟十三娘见一面。”
崔琰眉头一皱,“什么意思?莫非你还担忧我家十三娘是个残疾还是个聋哑,又或者担心她长的无盐丑母一样难看?”
崔琰一边说,一边已经把一对沙钵大的拳头给抬起来了,两只拳头对砸,大有一言不如,就要猛揍一顿的意思。
“哎,咱们讲道理好不好,这盲婚哑嫁的总让人不踏实啊,我相信现在十三娘子肯定也一直在忐忑不安的猜测着我长什么样人品怎样之类的吧?不如你就帮个忙,安排我们见个面,若是十三娘到时觉得我入不得她眼,这不也有个转圜的余地嘛。”
“是你小子有其它想法吧?”崔琰面色不豫。
“五郎不如先问问十三娘的意思,或许十三娘愿意一见呢?”
崔琰沉吟,“也罢,你跟我一起回崔府,我会问下十三娘的意思,若是她愿意与你一见,我会帮忙安排。若是她不愿意,你也休得再罗里八索。”
“好!”
推荐一本书:《我在三国打直播》,我在三国打直播,收名将,纳美人,带你装b带你飞!




唐朝好地主 第八十八章 初次遇见
1...3435363738...6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