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朝好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刀上的锈迹全去,刀光逞亮。
柯老伯拿手指在尖刀上刮了刮,对锋利度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回头喊了一嗓子。
“装猪血的盆好了没?”
“好咧好咧。”栓子连声应道,一面提着一个大号的木盆走了过来。
“高粱秸杆呢?”柯老伯放下尖刀,拿起子自己的长钩子又问。
“也好咧。”回话的是栓子的大妹钱大丫,她抱着一大捆高粱秸杆也过来了。
柯老伯就如同是一个战场上检阅三军的大将,他满意的点了点头,一切就绪,可以开始了。
村里头虽然养猪多,但平时却是很少杀猪的。猪缺少饲料,只靠些草料等猪食,因此养的时间较长,普遍得一年半以上才出栏。而且养肥了的猪,村人自己是舍不得杀了吃的,多是卖给来收猪的猪贩子。
村里只有到了年底时,柯老伯才会联合好几家人一起杀头猪,然后附近村里走村串户的卖出去,大家难得的会在年底的时候,割上几斤肉过年。
柯老伯杀头年猪也只赚几斤猪下水吃而已,是赚不到钱的,有时许多人家还要赊欠,有时一欠可能得欠两三年都有的。
今天重操屠刀,柯老伯精神焕发。
那边架子已经搭好了,两条长凳,上面摆了一个木架。
柯老伯提着自己的钩杆,如同一位大将军,仗马持枪。
四位张家沟壮汉已经把那只尖叫不止的猪抬到了木架前,“一二三。”四人齐声发力,将大肥猪抬上了木架。
柯老伯围着猪转了几圈,脸上露出非常满意的神情,还伸手不时的在猪身上拍打几下。
“这猪不错,肥,五指膘,上等。”
这年头吃猪肉,越肥越受欢迎。一般的肥猪,都是喂养近两年,有巴掌厚的肥膘,也称为四指膘,但还有一种更肥的大肥猪,能有五指膘,被屠夫们称为肥猪中的肥猪,是极品上等。
这样的大肥猪可不容易遇到,一个屠夫遇到这样的大肥猪,那是相当兴奋的。
满意的拍打了几遍肥猪后,柯老伯终于把自己的长钩挥动了。他一钩钩在猪的下巴,稍一用力,便四力拔千斤,一只三百多斤重的大肥猪,居然就被他巧妙的移动摆正了位置。
这一钩,让猪的颈部刚好处于架子边上,这样一会他下刀的时候,猪血就不会洒到架子上,而是能够直接流到下面接血的盆里。
“让开。”
柯老伯放下长钩,转身提起了杀猪尖刀。他走到猪前,大喝一声,也不需要其它人按着猪,直接一脚踩住猪头,然后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一刀下去,相当精准的就正中位置。
长长的尖刀捅出一个口子,刀子拔出,鲜血喷涌,下面早放好了木盆,正好接上。
老伯一边淡定的放血,一边还有闲情对围观的几个孩子道,“都站远点,别溅上血了。”
一面说着,他一面还拿着根长秸杆搅动着冒着热气的新鲜猪血。
等血流尽,这里下面的木盆里已经装了小半桶。
“大丫,把血拿去煮了。”
钱大丫连忙小跑过来,跟哥哥栓子把血盆抽出,端着去厨房了。
“拿大盆来。”
杀完猪,就到刮猪毛的时候了,这时得动用一个大木盆,在大木盆上放个架子,把猪放在架子上,然后把烧的滚烫的开水提来,一勺勺的把开水浇到猪身上,然后用铁刮子趁热刮毛。
刮一遍,浅一遍水,如此反复,直到把一头猪刮的白白净净的。
一大群人齐上阵,你浇水我刮毛,倒是配合无间。张超就站在一边看着,也不动手。他爱吃猪肉,但让他亲自上阵刮毛什么的他可不干。
就算站的很远,这猪身上也确实有一大股子骚臭味。
程处默站在他身边,一直捂着鼻子。
“买几只羊宰来吃多好,这猪肉是贱肉,又骚又臭。”
张超笑笑,“你吃肉包子时怎么不说猪肉是贱肉,你不吃的挺香嘛。这猪看起来确实骚臭,但关键还是在于烹饪手法,做好了,这猪肉可一点也不比羊肉差。”
“三郎,要剥皮不?”
柯伯他们已经把猪刮完了毛,这时转身问张超。
以往他们杀猪,都是习惯要剥皮的。猪皮也是一种不错的皮鞋,制鞋、制衣都不错,剥下猪皮来,会有专门人收购,价格还不错。
“别剥皮。”张超连忙道。
猪若是没了皮,那可就不好吃了,尤其是好些菜,都得要有皮才好吃的,比如说红烧肉,没皮的红烧肉还能叫红烧肉吗?还有,猪皮还能做皮冻吃呢。
小炒肉、回锅肉、梅菜扣肉,这些菜若是用的猪肉没有了皮,那可就少了那份味道了。
猪皮剥下来卖虽然能卖的比肉贵,但张超又不差那几个钱。
“好类。”柯伯得了张超的意思,也不废话,直接拎起那把重重的大屠刀,沉重的大屠刀在他手里却十分轻快。
屠刀在猪颈上一划,再猛的扬起狠狠的几万砍下,大猪头就给卸下来了。
“把猪挂起来,开膛。”
于是几个大汉一起动手,将刮净毛的大猪挂到早已经立好的木梯子上。
柯伯放下屠刀,又换了一把刀,锃亮的刀子从颈往下划,最后再用屠刀,一顿组合下来,大肥猪已经开膛破肚了。
再次换上一把快刀,柯伯熟练的摘下猪的五脏六腑。
三百多斤的大肥猪,下水也很多,尤其还肠胃里还残留了许多食物和粪便等,也都有二三十斤了。
一个大木盆装着这些下水。
猪的下水一般是卖不出的,只能是搭头。买斤卖,送段肠子,或者买斤肉送块猪肺这样。猪肝和猪心,倒是还能卖钱的,但也是按副买,也非常便宜。
不过张超知道,这些东西处理好了,烹制的好,那就是美味。
酸辣肥肠、炒猪肝,甚至猪肺汤等,好吃的很。
一群人摘肠子的摘肠子,摘网油的摘网油,肠子摘净后,便拿到一边去顺肠子,将肠子翻过来,冼净。
一样样的内脏被分摘出来。
红通通的猪肝,椭圆的猪心、猪腰子。
柯伯那边则在摘去猪下水后,开始在猪内膛上启猪油。厚厚的猪板油附在猪内膛上,很轻松就能撕开取下。
完整的一块猪板油,起码有十来斤,不愧是三百多斤的大肥猪。
对于穷人来说,这肥肥的板油,简直就是无比的诱人。猪油比羊油便宜多了,但做菜却很好吃。
猪板油平时买的比猪肉价格还高。
按张超的要求,柯伯相当熟练的分割着猪肉。
猪头、猪前腿、猪后腿、猪前肘子,猪后肘子、猪蹄,五花肉、前腿肉、后腿肉、里脊、小里脊、中方、还有肥膘。
一块块的不同部位的肉,经他手娴熟的分割了下来。
其实唐人百姓吃猪肉是不会分的这么细的,可张超却要求很多,肉分的更细,烹饪时也能根据不同部位做出更好的味道。
龙骨、颈骨、排骨,还有去肉的后腿骨和前腿骨,大排、前排、肋排。
那边的猪下水也处理好了,猪心猪肝猪肺猪腰猪肚猪肠猪血,以及猪肝沿的罗汉肉。
罗汉肉是猪肝边沿的部份,是猪胸腔和腹腔的一块平滑肌,整片呈圆形,这块肉非常细嫩,同时夹杂筋膜,有韧性,而嚼。是猪身上一块非常难得的美味,最是难得。
猪头上的猪耳朵、猪口条、猪喉骨、脑花等也都一一分出。
“血豆腐好了,杀猪师傅辛苦了,吃豆腐。”
老爹端着盆已经煮好凝固的血豆腐走了过来,招呼着杀猪的众人趁热吃。
新鲜的猪血非常好吃,刚忙碌了半天的大家正好也饿了,于是乎你抓一大块,他抓一大块,吃的不亦尔乎。
程处默还犹豫不决的样子,张超捞了两块,自己吃一块,另一块直接塞他嘴里。
“怎么样?”
程处默点头,“还不错。”
“好了,现在猪也杀好了,猪血也吃了,接下来就该轮到我们出马了。”
“啊,我们出马?干什么?”程处默不解的问,难道三郎还会杀猪。
“当然是做一顿杀猪饭了。”
上次在王庄也做了一次杀猪饭,但那次其实有些很简便。
今天,张超打算好好的一露身手。
“把这个猪前腿骨和后腿骨都装到筐里,咱们提到厨房去。”
杀猪饭第一道菜,猪腿肉炖汤。
猪腿骨也称为筒子骨,这是很有营养的骨头,不需要什么技术,大锅加满水,把砍断的猪腿骨扔进去,慢火久炖,一锅大骨头汤就出来了。
最后再加上新鲜的萝卜块,再放点干香菇,那真是能顺风香十里。
一想到,张超嘴里就已经全是口水了。





唐朝好地主 第八十二章 管家、账房
老爹和窑匠们忙着准备敬神的事情,张超则忙着做饭。
蒸棚那里已经垒好了不少灶台,张超直接让小八小十三抬着大骨头来到这里,洗好几口大陶锅,往锅里加满清水。
“多加点大柴,不要麦秸杆,那火力太小,得加劈材。”
张超指挥着七女和八女、九女这三个丫头烧火,三丫头到了张家沟有段时间了,目前还属于学徒工性质,不过比刚招的这批学徒工享受的待遇要好的多,能拿两升粟米的日薪,不过做事还是得从烧火丫头做起,边学着蒸制。
大块的杂树劈材架在灶膛里,新式的灶膛很好烧,不用风箱助燃,大片木柴已经在灶里呼呼的燃烧着。
已经斩好的大骨头,甚至洗都不用洗。用村民们的话说,洗掉了血水,那就没那么甜了。反正也都很干净。张超本来还打算过水淖一下,可大家更舍不得,觉得那样太浪费油水了。
叫钱大丫和二丫把准备好洗净的姜蒜葱拿来。
“把姜拍碎,不要切,蒜苗和葱都直接打结。”
张超手把手的教着两个丫头,张超无法把两丫头培养成一个女秘方,便打算把她们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女厨子。
以后再想吃各种美食,就可以只动口不动用了,这才是地主的舒爽日子。
七女一边烧火,一边羡慕的望着钱大丫。那大丫不过一奴婢,长的也是干干瘦瘦的,还不如自己好看呢,可现在却能跟着三郎哥哥挨这么久,三郎哥哥还手把手教她做菜,自己却只能坐在灶膛前烧火,烟熏火燎,想想就觉得心里苦。
都怪八女这个死丫头,要不是她坏事,自己那天就能把三郎生米煮成熟饭了,现在自己说不定就成了地主娘子了。
恨恨的把一块松木送进灶膛,七女狠狠的往妹妹八女身上瞪了一眼。那边八女立即不甘示弱的回了一个白眼。
新式的灶台烧开一锅水很快,尤其现在还用的都是大块的劈材,这种柴火火力最旺,烧起来很快。
火在锅中翻腾,水汽升腾。
“水开了,把姜蒜葱放进去,再把大骨头放进去。”
“七女,继续大火。”
骨头放入,张超把锅盖盖起,只留了一点点缝隙。
炖汤重要的一点,就是先猛火烧开,然后改成文火慢炖。
等锅里烧开后,张超便让七女抽掉一些木柴,保持小火炖。炖的时间越久,味道越浓厚。
“就这样盖着锅盖用这小火炖两个时辰,记住不要老揭锅盖,不用担心会烧干水,这一大锅水小火炖两个时辰不会干的。”
大骨头汤最忌的就是总揭锅盖,更忌中途加水,尤其是加冷水。
一锅水一直炖上几个小时,就足矣,也不要先加盐,等到炖好后再加盐,那样才能炖出一锅颜色奶白味道浓郁的大骨头汤,出锅时再撒点葱花,就相当完美了。
张超在盖锅盖前,往每口锅里加了一小勺的醋,这样能使骨头中的磷、钙等溶解于汤中,并能保存汤中的维生素。
“你们记住,煮大骨头汤,最好用冷水煮,这样才能让骨头充分煮出味来。还有,不要放盐太早,盐放早了,肉里的水分就会很快跑出来,也会加快蛋白质的凝固,会影响到汤的鲜味,葱、姜、酒可以适量加点,但不要放太多,要不就影响到汤本身的鲜味了。”
“蛋白质是什么?”二丫问。
“额,就是骨髓。”张超随意的解释了一句。
“我们人多,因此还可以等炖到一半的时候,再放切成大半的萝卜进去,既能添份量,也能提鲜。”
“对了,你们每过一刻钟左右,要记得把汤上的浮沫撇去,这样就能保持汤奶白的颜色。”
“我们还可以加点枸杞。”
本来还可以加点其它香料的,不过这年头香料太贵了,许多香料都是胡商带来的,不少香料甚至是与黄金等价,一般人真的吃不起。
把大骨头汤交待给几个丫头后,张超便又去处理其它菜了。
杀猪,少不了血豆腐和血肠,这两样菜是肯定得要的。
猪血配上新鲜的豆腐,红白相间,再加点菘菜煮,红白绿三色,好吃又好看,这也被称为杀猪饭的头刀菜。炒猪面,豆角干烧猪肠,再来个回锅肉,炖猪头骨。
菜式不需要太多,而且多是猪身上不值钱的,好肉是要留着的。
正式敬神是选在明天,流水席也是明天,不过今天就要把猪先杀好,各种菜的料先配好。现在是冬季,倒也不用担心提前杀猪肉会坏。
柯伯那边已经杀完了第二头猪了,钱贵已经带着人把第三头也收来了。
钱贵看到张超,一脸谄媚的跑过来,跟张超汇报新收两头猪的重量。
“嗯,管家你一会带两家人来结钱吧。”
一声管家,把钱贵叫的脸都笑成了菊花。他本来是马夫兼门子,但现在张家也这么红火了,张超便给钱贵升职为管家。
其实做的还是过去那些事情,只是薪水涨了。虽说钱贵是张家奴仆,但张超还是给他们一家定了月钱,钱贵做为管家,月钱是九百钱。这个是和粮价挂钩的,实际就是月粮一石,标准是一石粟米。
因为现在大米降到了斗米一百五,粟米也降到了九十,因此一石粟只有九百钱了,钱贵的薪水便是九百。若是什么时候降到八百,那他月薪就只八百。
荣升为管家之后,钱贵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请求改姓。
不再姓钱,改姓张。
其实钱也不是他的本姓,钱只是他上家主人的姓,至于他本姓什么,他自己也有些搞不清楚了。这年头,很多奴仆都是跟主人姓的,但也不是每个奴仆都能跟主人姓,能跟主人姓,那相当于朝廷中皇帝给大臣赐姓一样,是很荣耀的。
现在钱贵就已经改叫张贵,他儿子钱栓子也改叫了张栓,两个女儿自然也就成了张大丫和张二丫。
张贵觉得自己现在的日子过的很不错,不但得了主家赐姓,还涨了月钱。一月一石粟米呢,妻子儿子女儿四个的月钱加起来也有两石,一家人一月就有三石的月钱,只要节省点,都能存下来。
张贵希望将来攒够钱,能给儿子女儿赎身,脱了这奴婢身份,起码也能得个部曲客女身份。
张贵觉得张家父待他们一家真的不薄,一家人住着一个窑洞,主家还给他们盘了炕,每天吃的也很不错,一天三餐,那是以前不敢想象的,小郎君还经常给他们家赏一两个菜。
现在张家产业这么多人做事,那些村民们对他都十分客气,小辈的见面还得叫声贵叔。
整个人都年轻了二十岁的感觉,腰都挺直了许多。
“对了,一会有账房先生从长安过来,你等下负责给他安排下住宿,就你旁边那孔旧窑,你先帮着收拾打扫一下,叫村正安排人盘个炕。”
账房是托秦琼找的,秦琼也是托人物色,当年瓦岗的老友,如今的中郎将常何向秦琼推荐了一人,姓马,读书人,落魄的书生。秦琼便介绍他来张超这里做个账房。
说曹操曹操就到,秦敢带着新账房已经到了。
秦敢骑着马,新账房则骑着头毛驴。
新账房看着年纪不大,估计三十不到,但考虑到这年头人普遍显老一些,张超估计他只有二十出头。
一身白布长衫,有些单薄,头上一顶软脚幞头。
人很高瘦,起码有一米七五以上,留着长须,也没怎么打理,看上去但不算落魄,反而有些不羁模样。
“三郎,我给你介绍下,这是秦公推荐来的,姓马,他愿意来你府上做账房。”
马账户从毛驴上下来,对着张超拱手行了个拜手礼。
“见过张小郎君。”张超的年轻,让他惊叹。来之前,秦琼已经跟他说过张家的情况了,知道张家主人是秦琼的老兄弟,家里现只有一个小郎君,还是收继的嗣子,听说还是个刚下山还俗的小和尚,但人很有本事,秦琼还收他做了义子。
来前就听说张家虽是个车骑府的队副,但家业不小,家里五百多亩地出租,还经营着餐点等生意。
现在到了张家沟,进了村后,他才感受到张家确实产业很殷实。村里不是一般的热闹,数以百计的人在做事,而这些人居然都是在为张家做事。
“马先生,你也看到了,家里有点产业,平时材料采购、货款往来较多,这要没有一个专门的账房还真是让我焦头烂额,现在你来了,可真是解了我的大麻烦。”
张超笑着对他道。
“马叔,你看这样行不,你若是愿意来我这里做账房,包你三餐食宿,另外每月两石粟米,年节还另有些馈赠,你看可否?”
账房可是一个技术工种,做账房的人还都是读书人,更何况这还是秦琼和常何两人推荐来的。
张超也拿出了诚意,一月两石,薪水不低了。这年头,一个九品的官员,年禄也不过五十来石。当然,官员还有其它很多收入,比如职田、官人永业田,以及各种补贴之类的福利。但张超给马账房一月两石薪水,确实不算低了,起码张管家才一月一石呢。
马账房一拱手,“月薪两石粟,小郎君非常大方了。但请放心,马某定不负这二石粟米。”
看着他那自信的样子,张超觉得挺喜欢这个新账房的。




唐朝好地主 第八十三章 我要把这里全买下来
晒场上杀猪热闹无比,蒸房里几口大灶也在炖着萝卜大骨头汤,村头张家的新窖前也一群人在准备着明天的敬神。
马周跟张超聊了一会,拒绝了先休息几天的好意,表示马上就可以干活。张超便叫管家带他去那个旧窑里,那处旧窖便将暂作马周的住所兼做张家的账房。
这时,太阳偏西,散发着暖洋洋的日光。
张家沟村里到处都是忙碌的人,村里公用的磨坊里驴着拉着碾子碾米,拉着石磨磨面,几个汉子拉着一车粮过来卸下,然后把磨好的糜子面、面粉拉走。
马周注意到,粮食运来和拉走的时候,他们都还要在一张纸上画押按手印。这很明显是一个交接手续,他有些惊讶,没想到一个小村子里,居然还有这么严格的手续,竟然还能用纸,怪不得张家雇佣了这么多人,可他却没有看到村里的半点混乱。
有意思,马周微微一笑。
他的那间旧窑,已经打扫过了,屋里还盘了炕。
进屋,屋里却已经有一人在那里了。
“马账房,这位是程郎君,宿国公长公子,现在暂任张家的账房。”
程处默抬头,“你就是新来的账房?”他长松一口气,太好了,整天跟着各种进项出项的明细打交道,还要习惯那什么阿拉伯数字和复式记账法,程处默头都大了。
现在终于有人来接手了,他都想要放声大吼。
马周笑笑,他发现屋里也没生炉子,可却非常暖和,身上的单薄衣衫也不觉得冷。
“这就是账房,以后我也住这?”马周认出屋里盘着的那个是暖炕,他在常何家做门客的时候,也见常家新盘了炕,暖炕没有火炉的烟气,干净还暖和。听说这暖炕就是张家的产业,没有想到,张家连账房里也盘了炕。
程处默跳下炕,拉着马周上炕。
“马先生是吧,可把你盼来了,咱们赶紧交接一下账目吧,以后这些可就都交给你了。其实账目虽多,但都很简单明了。你看,这是我们的账本,有分类账本,也有总账本,都是采用复式记账法,每项都有借、贷、余额三项,另有各个项目,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还有这个阿拉伯数字,其实看起来有些怪,但做账记数很方便,尤其是配合那乘除法算式,有个沙盘就能快迅算好许多帐了,根本不用一根根的摆算筹。”
程处默急着把这些天张超教给他的复式记账法、阿拉伯数字,以及乘除算式等一古脑儿全转告马周。
马周伸手接过程处默捧过来的大堆账本。
他放到一边,对这蓝色封面的账本有几分好奇,面上第一本账本上写着采购账本。
不是卷轴不是册页,居然是用线装订的,外面用硬纸壳做封。
封面上的字把这册的名目写的清楚,一目了然。
翻看,映入他眼睛的是许多横竖线组成的一个网格,上头一排有年月日期、科目等名目。字不是从右到左,不是竖写,而居然是横写的,还是从左到右顺序。
虽有些奇特,但难不到马周。
马周很快就适应了这种写法,然后只用了片刻,他立马看明白了这个表格的神奇之处。
这是一种非常简洁了明的帐目表格,这就是所谓的明细账本,上面的记账手法更加了得,是所谓的复式记账法。
1...3233343536...6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