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李世民,昏君!暴君!他的残暴不会久的,他会后悔的。是他自己,自绝于人民。”
王承恩又气又惊。
“把他的嘴给堵上,赶紧,别让他再满嘴喷粪了!”
魏征嘴被堵上了。
南城外聚集的无数百姓,目瞪口呆的看着刚发生的一幕幕。
他们完全料不到,居然如此跌宕起伏。
堂堂翰林院长,居然被皇帝给抓去大理寺坐牢,还被拿布堵了嘴,就为了不让他再喊出李世民昏君暴君。
“王公公,李琳的尸首怎么处置?”将军问。
“把头砍下来,再挂上去,那尸体,拿去喂狗。”王承恩气极。
“王公公,这是否不好?”
王承恩怒瞪向他,将军不敢再说话。
王承恩看着禁军士兵把首级给重新砍了下来,又挂了城门,才骑马离去。
“都散了散了,有什么好看的。”
神策军士兵驱赶着围观的人群。
“将军,这尸体真要拿去喂狗吗?”一名神策军士兵小声的问。
“喂你个头,悄悄的运到一边去,挖个坑比埋了,记得在那做个记号。”将军交待。
唐朝好地主 第1250章 立晋王治为太子
九嶷山下。
厮杀声冲宵震地,狭窄的山岭道路上,南征军前仆后继。红色唐军战旗下,持续进攻。
“大帅,太难攻了,将士们伤亡很大。”
山下,大纛下,李世绩面色难看。
他冷冷吐出一句话。
“继续进攻!”
号角声再次吹响,本已经疲惫的士兵勉强打起精神,继续喊叫着冲锋。
鼓声已经有些迟缓,鼓手的手臂又酸又胀。
李绩大步过去,脱下自己的铠甲,夺过了鼓槌。
“咚,咚,咚!”
战鼓激昂起来。
主帅亲自击鼓,督战的军官挥着剑怒吼。
“冲!”
山上。
崔琰身披板甲,亲自坐镇前线。
山上关堡前,还有一道道壕沟,壕沟前垒着胸墙。
一排排的民兵正站在壕沟里,手持着火枪。
“预备!”
“放!”
“预备!”
········
民兵排长们指挥着自己的一排士兵,连绵不绝的对着往上冲的士兵们放枪。在他们的后面,则是由南洋佣兵和岭南府兵组成的弓手,这些兵训练更充足有素,习练弓箭多年。
此时布置在火枪阵的后面,利用弓箭更远的射程优势,对着山下射出连绵箭雨。
而在弓箭手的后面,是弩手。
弩手的后面是炮手。
护法军占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
兼之火力凶猛,给南征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不论怎么冲,都无法冲上南军的阵地。
伏尸阵阵。
·······
“大帅,不能再这样打了,硬打我们打不下来。这样下去,将士们只是白白在送死啊。”李大亮看着一营营士兵冲上去,然后根本就回不来,心都在滴血。
都说南军弱,乌合之众。
可是他现在却真正见识到了南军的厉害。
南军有丝毫不弱于他们的武器装备,他们的民兵装备的不是木杆长枪,而是火枪。看他们利用地形,顶在最前面的壕沟里,组成了三十步距离的弹幕攻击,根本就是冲不过去的死亡地带。
而南军的弓弩手、炮手,也相当强悍。
他们的弓弩射的很远,箭支也很厉害。
都说看一国的军事力量强弱,看他们的弓箭手数量,看他们的箭矢质量,就知道了。
草原上的游牧部族,虽然战马众多,可他们的弓箭却很弱,尤其是箭矢,多是由骨头磨制而成。
而南军射来的箭,那些箭头却是精钢箭头。
比官军的箭头还要好,哪怕是冲锋的士兵穿着胸板甲,也一样顶不住那破甲箭的伤害。
刘弘基也沉默着不说话。
南军的装备太好了,数量也多。
打了半天,还只是让对方的火枪民兵、弓弩手在还击,他们的炮甚至都没有打过几下。
更别说,山上那蓝旗下影影绰绰的铁甲步兵和骑兵。
连城堡下的那几道壕沟和胸墙都突不破,又谈何去攻下那几座连堡。
“大帅,南军的虚实已经试探出来了,收兵吧。”
李绩停下了手里的战鼓。
山上冲锋中的士兵心头一松,那催命鼓终于停下了。
大家放慢了脚步,喊杀声也减弱了许多。
李绩看着这些,知道军无战心了。
“鸣金收兵吧!”
虽然无奈,李绩还是承认了,他有些低估了南军。他们不仅装备好,也训练足,兵力众,还士气高。
他想不明白,为何叛军在面对官军的时候,没有丝毫的气势弱。
“收兵。”
九嶷山下。
鸣金的铜锣已经敲响。
官军如潮水一般的拼命往回跑。
山上也下达了停止攻击的命令。
如飞蝗的箭雨停下。
那震天的枪声也停止了。
战场上,只剩下了随风飘荡的硝烟团。
还有那无数的尸体。
崔琰站在山上,手持着望远镜,看着山坡上,不住的摇头。
本是同袍,如今却战场操戈。
“将军为何不高兴?”
“同袍相残,有什么可高兴的,这是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悲剧。杀的人再多,也是耻辱。”崔琰道,“老师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把内斗的力量对外开拓,我们会成为汉家的功臣。而把力量用于内斗,只会是耻辱。”
“发信给张枢密使,我们打退了李绩的第一次猛攻!”
后方,贺州城。
张仲坚收到消息,仔细询问了一下战况后,也是长叹了一声。
一天的大战,南军射出百万支箭矢,打出了十多万发子弹。
而北军,一天进攻,在五嶷山坡上,留下了超过一千具尸体。
南军损失了很多军械,北军死了很多战士,双方都亏。
“给广州发信吧。”
广州。
枢密院接到军情后,立即禀报内阁,李超拿着战报去见承乾,亲口告诉了他。
“我们击退了李绩,打赢了?”承乾惊喜。
“殿下,我们打赢了第一战,不过是暂时击退了李绩。李绩只算是小挫吧,没有伤筋动骨。不过我们既然能击退他一次,就能击退他第二次,第三次。现在看来,正面战场上,我们南军,也丝毫不弱于北军。尤其是将士们的士气很高昂,这非常好。”
承乾很兴奋。
“老师说的对,打赢了第一次,我们就能打赢第二次。”
“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军事上我们已经不惧了,按部署守好五岭一线。现在只需要防着从海上来的水师,不过水师我们更不惧他们。臣以为,我们应当马上把这捷报宣传出去,告诉岭南的商民百姓,让他们也鼓舞一下。”
“好!”
“殿下,还有一件事情内阁要请示殿下。如今齐郡王和洛国公在燕北起兵,已经攻下营州。罗士信和单雄信、牛进达等在漠南起兵,攻下了张家口。而苏定方和平阳长公主以及程咬金他们,也联合了苏毗,攻下了兰州,还劫下了李泰、李佑、李恪三兄弟。”
“请问殿下,关于这三位皇子,我们该如何处置?”
承乾皱眉。
“父皇曾经想立李泰为太子,上一次被宰相们拦下了。这一次,他又让人去西域接回三位皇弟,不用说,肯定是准备立李泰为太子了。”
这个确实不用猜,肯定就是如此。
“老师,关于十三郎的事情,我非常抱歉。我实在想不出,皇帝居然如此丧心病狂的那样对待他。”
李超摇了摇头。
“李琳福浅命薄。”
“老师,孤把李泰三人交给你来处置。”
李超意外。
“殿下?”
“此事就交给老师和内阁处置吧。”
李超点头。
回到内阁,李超召集次相马周和其它几位辅相。
“诸位以为,该如何处置那三位皇子?”
马周看了眼李超。
“某以为,虽然陛下杀了李琳,可我们不能学他。如果我们把三位皇子也杀了,那么对我们对监国朝廷对太子殿下也不利。不如,先暂时扣押三位皇子,也让皇帝有些投鼠忌器。等以后北伐成功,到时再放了三位皇子也行。”
其它几位辅相也都觉得不能杀,现在杀,那太子的名声就不好了,
李超沉默着。
“既然几位相国如此说,那就这样决定吧,给平阳长公主去封信。”
汉京。
李世民收到了张超来信。
张超让李世民停止搜捕他的妻妾家眷,并将李琳下葬。
“陛下须记得有三位皇子在臣手上!”
这是李超的威胁。
看完信,李世民面色铁青。
“逆贼!”
“枉朕这么些年来,居然从来没有看出来张文远长有反骨。枉朕这么多年来,还如此信任于他。乱臣贼子,不得好死!”
“王承恩,抓紧追捕张贼妻妾儿女,如有拒捕,就地格杀。”
怒气冲冲的下完这道命令,李世民拿起笔给李超回了一封信。
“李芳华还在朕手上!”李世民的信只有这一句话。
信让人送出。
李世民独自一人坐在大殿里,倍感心痛。
如此局面。
心力交悴。
他从御案上拿起一个锦盒,打开,里面摆着几颗乌黑黑的丸子。
这是之前有道士所献丹药,说服食之后能益寿延年,长命百岁。李世民吃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丹药确实没什么问题,吃过之后还能让人忘记烦忧,心灵放松。
甚至,他还有一次看到了长孙皇后。
拿起一颗丹药,李世民用酒送服,然后靠着龙椅上,闭上了眼睛。
片刻后,他感觉算快的灵魂在飘,云里雾里,终于,他又见到了观音婢。
“陛下!”
“观音婢!”
李世民扑上去,拥住长孙皇后。
········
再睁开眼,天已经黑了,殿里昏暗,没有宫女敢来打扰,依然还没有点灯。
李世民揉揉脑门。
长孙皇后已经不见了。
相聚见面总是如此短暂。
“承乾啊!”李世民长长叹惜。
他不会屈服的。
拿起御笔,蘸上朱沙。
李世民亲自拟诏。
“废太子承乾为庶民,立···晋王治为太子。”
“诏薛延陀可汗夷男发兵,征讨大唐漠南叛臣罗士可、单雄信、牛进达。诏契丹可汗、库莫奚可汗发兵征讨燕北叛臣张铁枪、秦琼。”
·······
一道道诏书写下。
“来人。”
外面有内侍进来。
“陛下。”
“把这诏书拿去中书门下,交给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
唐朝好地主 第1251章 脱离父子关系
中书门下。
长孙无忌和房玄看看到皇帝送来的诏书,都愣住了。
立李治为太子?
就算陛下要废承乾,可另立太子也轮不到才几岁的晋王治啊。李治是嫡子,但只是嫡三子。上头还有一个李泰呢,秦王不是一直很受皇帝喜欢吗?
去年皇帝还要立李泰呢。
“陛下这是不打算救秦王出来了吗?”长孙无忌怔神。
“那也得能救出来。”房玄龄最近很疲惫。
马周等十几名宰相离职后,新补上来的宰相,本就有些不太合适,不是年纪太老了,就是年纪太轻了,缺少经验。
偏偏李靖和魏征先后也去相,李靖是辞职,魏征是被捕入狱。
中枢现在越发的是缺少能稳定大局的重臣了。
李泰被平阳长公主劫走,还搭上了李恪和李佑。
不管李泰是落到平阳手里,还是程咬金手里,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都等于落到张超手里。
皇帝杀了张琳,还那般辱尸,张超现在抓了皇帝三个儿子,不说马上报复杀了,但起码不会轻易的放还了。
李泰确实是最好的新太子人选,可现在在张超手里,皇帝也只能立嫡三子李治了。
晋王李治今年五岁了,看似聪慧,但这么小的孩子,谁知道以后会是什么样的呢。
“这诏书,要通过吗?”
房玄龄问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不仅是中书令,也是李泰、李治的亲舅舅,甚至也还是承乾的舅舅。
发生了如今这样的事情,承乾肯定是无法继续当太子了。李泰,可惜了,只能说这孩子命不好。
两次当太子的机会,两次都错过了。
上一次,宰相们反对。
这一次,宰相们倒是不反对了,可他却被张超给劫了。
“通过吧,总不能还让承乾当太子,没有这样的事情。”
“那好吧。”
当天,汉京进行颁下诏令。
“废承乾为庶民,立晋王治为太子。”
“解散议会两院!”
········
一石激起千重浪。
汉京上下,舆论纷纷。
“看来没和解可能了。”
“这还怎么和解,皇上都把张超的儿子杀了。”
“怎么是立晋王治啊?”
“听说张超把秦王泰给截了,在他们进京的半路上,还顺便把兰州攻占了。”
“啊?秦王泰不是封在西域吗,张超不是在广州造反吗?怎么劫了兰州?”
“你这消息得是多不通畅啊,如今又不是张超一人造反,漠南燕北还有陇右,造反的多了去了。”
·······
本就混乱不堪,饱受打击的汉京工商界,又遭受了重大打击。解散议会,那么民议会里的工商议员,自然也就被取消了议员资格。
市场被朝廷搞乱了,钱被朝廷抢了,现在居然连议会也解散了。
这岂不是又回到过去了?
甚至还不如过去,起码,过去大家手里的钱还在的。
“昏君,还不如去南边。”
一名议员在家里愤怒的骂道。
骂出这样话,说出要去南边的很多,很多。
“这中原呆不下去了。”
“是啊,生意难做了。”
几个同做生意的亲戚坐在一起,都不由的长吁短叹。
“我的工坊已经停工许久发,订单不足,材料成本大增,开工也赚不了钱。”
“我这次纸钞上损失的钱,让我手上流动资金赔光,还搭进去好几家铺子。”
“不知道太子什么时候能打回来,希望早点回到原先啊。”
······
凉州。
驻守凉州的是大将郭孝恪,他带着两万兵马以及城中青壮守城。
每天都在纠结之中。
他跟城下的程咬金那是瓦岗时的老兄弟了。
当初在秦王府又共事许久。
谁能料到,如今却成了攻守双方呢。
“父亲,汉京来信。”
郭孝恪儿子郭待诏进来。
“哦,又是什么消息。”郭孝恪接过。
看完,面色沉重。
“陛下废除承乾太子之位,立晋王治为太子。还解散了议会!”
“解散议会?”郭待诏疑惑,“陛下这个时候解散议会是何意思?”
当初设立议会,可是为了保证贵族们和工商各阶层的利益。可是现在解散议会,是什么意思?
“父亲,汉京有派援军来吗?”郭待诏比较关心这个。
凉州城被五万大军围困,仅凭他们这两万人马守城,可是有些困难的。若没援军,他担心守不了多久。
“陛下只让我们坚守,不但没有援军,而且陛下给我们下了一个死任务,必须击溃叛军,救回三位皇子。”
“父亲,为何没有援军?长安的援军呢?”
“长安的援军要守长安。”
“狗屁,这是哪个做出的决定,太愚蠢了。若是凉州守不住,到时叛军攻占凉州,就彻底把河西与关中隔绝,甚至他们能把河套隔绝。那个时候,他们分割包围,先夺河西,再破河套,攻陇右,围西域,整个西北,剩下关中又岂能守的住?”
“朝廷认为我们有两万,对付程咬金他们的五万兵马足够了。他们认为府兵比他们的民兵强。”
“民兵?民兵个鬼,那是苏毗骑兵和吐谷浑的骑兵为主。”
郭待诏越说越气。
“干脆咱们也投太子算了。”
郭孝恪没有说话。
但他确实在考虑。
“爹,我感觉陛下如今变了,不再是过去那个英明神武的皇帝。倒是太子,很有年轻时陛下的风范。又有赵王的辅佐,深得天下各阶层的拥护。如今甚至有许多童谣,说什么迎太子,太子来了日子好。
郭孝恪沉吟。
“我刚听到的消息,李绩南征,在九嶷山兵败。”
“李绩败了?”郭待诏惊讶。
“想不到李绩这么快就败了,那我们也没什么可犹豫的了,改投太子吧。”
“李绩只是小挫,不过他的兵败,确实让人意外。想不到,太子和赵王不仅得人心,而且也确实有很强的实力。”
“那咱们还等什么?”
“大郎,你今晚悄悄的出城去拜见下长公主和你程伯父与苏师兄。说来,你当初也是跟着赵王读过书的。试探下他们的态度,若是能谈好,那我们父子也就改投太子。”
·······
凉州城下。
秦王李泰倒是没受到虐待什么的,跟另两位兄弟一起,被礼遇。
好吃好喝,还有一座专属的帐篷。
不过帐篷就立在大营中军,外面是五万叛军。
刘师立和他的一千禁军骑兵,则被关押在距离很远的俘虏营里。
“秦王,父皇会派人来救我们的,对不?”宜城郡王李佑惊惶不安的问。
李泰坐在那里,倒是很沉稳,不过他心里其实也好不到哪去。
他可是要当太子,将来要当皇帝的人,怎么能就在这里玩完。
“放心吧,凉州城里有郭孝恪大将军在,这可是一员悍将,他肯定能击败叛军。”
汉中郡王李恪背着手,在帐中走来走去,不时的掀开帐篷一角往外看。可是都只看到一队队的士兵,若是帐篷掀的大点,还会有士兵直接端着长矛过来。
“我看难,叛军五万,郭将军守城都有些不足,若说击败叛军,不可能。”
李泰厌恶的盯了算快的兄弟一眼。
一阵脚步声传来。
帐篷被掀开。
平阳长公主进来,后面还有程咬金和苏定方等几人。
“军营里的饭菜用的还习惯吗?”平阳扫过三个侄子。
李泰三人不安的站起来,靠到一起。
“姑母。”
“这位是郭孝恪大将军的儿子郭待诏,他从凉州城来,带来了汉京最新的消息。”
李泰一听,胖脸开花。
“姑母,是不是陛下让人来接我们离开。”
郭待诏上前。
“秦王,陛下日前刚颁下诏令,已经正式下诏废除了承乾的太子之位。”
李泰听了差点要蹦起来。
李承乾终于被废了,那新太子肯定就是自己啊。
“陛下已经下诏立晋王治为新太子。”郭待诏继续道。
李泰愣在那里。
“立晋王治为太子?”
“这不可能。”
“我才是新太子,晋王李治才是个小屁孩,他凭什么夺我太子之位?凭什么?”
小胖想不通。
不论怎么说,都轮到他当太子了。
上一次,他被宰相们拦着,没能当上太子,还被承乾威胁。这一次,又不是他。
为什么?
就因为我长的胖,胖有错吗?胖就不能当太子吗?
“秦王,你难道还不明白吗,你已经被陛下抛弃了,就如同陛下抛弃了汉中王和宜城王一样。在陛下的眼里,你们三个,已经是死人了。”
“不。”
李泰发出撕心裂肺的呐喊,绝望的呐喊。
“都是你们,若不是你们截我,我现在就是大唐太子!”李泰状若疯狂。
苏定方不屑的冷笑。
“秦王,请你冷静一下。皇帝都已经抛弃你了,若是你再这样,那我们留你也没有半点价值了。”
李泰停止了咆哮。
他虽愤怒,可依然聪明。
“秦王果然聪明人,现在,请秦王配合下我们,拿出你的诚意,表现出你的价值,那么,以后就算当不了太子,可在我们监国朝廷,你也依然还能保住你的秦王之位。”
“你们要我做什么?”李泰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