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1937全球速递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畅总助理
印象中,彼得比尔特公司好像是1939年才在华盛顿州成立的。具体是西雅图还是哪儿,约翰已经想不起来了。不过不要紧,他又给小科尼利厄斯打了个电话,让他派人搜集一下彼得比尔特公司的相关情报,相信很快就能有结果的。
出人意料的是,智库团队这次的回馈度要比约翰预料得慢得多,而且递上来的资料也只有薄薄的几页纸。
根据他们的调查,1938年初的时候,西雅图确实有一个叫彼得曼的商人从加利福尼亚奥克兰收购了一家濒临破产的卡车制造企业,并成立了一家叫彼得比尔特的卡车公司。
但是,这家公司似乎并没有存在太长时间,试制了几辆不太成功的链式传动卡车后,就于当年年底关门歇业了。
约翰看到这的时候,已经有些懵了。啥情况,彼得比尔特公司已经关门了?这个世界,难道不会再有经典的“擎天柱”了吗?
当约翰看到下一页,小科尼利厄斯他们对彼得曼的调查结果后,突然有了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原来,这个彼得曼实际上是一名华盛顿州的木地板制造商。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物流难题——怎么才能及时从森林里把木料运至制造工厂。这个家伙创办彼得比尔特卡车公司,就是想通过研一种适合西北部森林崎岖地形的卡车,来解决这一难题。
后来,还没等他的彼得比尔特公司研究出啥成果,彼得曼就遇到了已将业务扩展到华盛顿州的联邦快递公司。于是,历史的展就在这一刻出现了拐点。彼得曼关掉了自己的卡车公司,成为了联邦快递的“忠实客户”。如今,辛勤地穿梭在崎岖的森林小路上,帮彼得曼运送木材的不是彼得比尔特重卡,而是联邦快递公司的gbsp; 天呐!我居然亲手干掉了“擎天柱”!约翰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吐槽才好了。这种蝴蝶效应的感觉,实在是太酸爽了。
不过,“擎天柱”没了就没了吧。虽然有些可惜,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在没有高等级公路的情况下,后世那些7级以上的重卡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分分钟就得趴窝。联邦快递公司要想涉足重型卡车市场完全不必急于一时。
事实上,公司智库团队也不建议他现在就直接进入这一领域,只是提醒他对这一市场保持关注而已。智库团队对他强烈推荐的,是另外一种特种车辆——校车。
就在不久前,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弗兰克-西尔博士在纽约市召集了一个校车标准研讨会(话说这场研讨会还是范德比尔特教育基金会赞助的呢。)。会上,48个州的教育部门和交通部门代表花了7天的时间制订出了45项有关校车安全的设计标准和运营规章制度。
智库团队认为,新标准出来后,国内的校车生产企业将会经历一**洗牌。联邦快递公司完全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进入校车市场。
美国校车有多牛,不用这帮智库专家说,约翰也知道。二战期间,美国几乎停止了全部民用车辆的生产,唯独校车制造商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哪怕生产一辆最小型的a型校车(核载16-36人)都要占用比一辆军用装甲车还要多的特种钢材,军方也不敢冒着得罪全美国家长的风险,打这份配额的主意。
如果不是约翰早就心有所属了的话,他说不定就采纳智库团队的这个建议了。毕竟,校车生意虽然受到各种制度的管控严格,利润率不太高,但也算是笔长久的生意不是。不过现在,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更好的主意。这个主意的灵感,源于不久前,他在诺克斯堡基地执行的一次秘密任务。





1937全球速递 第六十章 “鱼雷”行动
半个月前,就当约翰在纽约港为“迎接”乔治六世即将到来的访问而忙碌的时候,几百公里外的加拿大,哈利法克斯港,也有一群人在焦急地等待着一批特殊的“客人”。
这些人等待的不是国王和王后陛下,而是几天前从苏格兰克莱德河一个小港口秘密出的“埃默拉尔德”号巡洋舰。这艘巡洋舰上,装有223o箱黄金和5o箱有价证券,总价值过53亿美元。
“埃默拉尔德”号巡洋舰的这次秘密行动,是一个代号“鱼雷行动”的绝密计划的一部分。根据英国战时内阁的决定,大英帝国国库中相当一部分黄金和有价证券将被秘密转移到加拿大和美国。一旦德国人在大不列颠登6,本土失守,英国王室和政府将依靠这笔财富在北美组建流亡政府,继续战斗。
在“埃默拉尔德”号巡洋舰之后,还有“巴特利”号、“博纳文切”号等共六艘高巡洋舰参与了这一计划。将总价值25亿美元的黄金,45亿美元的有价证券,以及大量价值无法估算的珠宝、文物、艺术品和珍贵历史文献送到加拿大和美国保存。
从某种意义上说,英国国王陛下选择在同一时期出,大张旗鼓地开展对美洲的访问行动,也是“鱼类行动”掩护计划的一部分。
当“埃默拉尔德”号在深夜悄悄抵达加拿大哈利法克斯港后,戒备森严的警卫封锁了整个港区。加拿大银行官员在仔细清点核对过这批物资后,将它们用火车分别运到了蒙特利尔和渥太华。
那批有价证券将被存放在位于蒙特利尔英联邦自治领广场的阳光人寿保险公司地下三层。黄金则被送进了渥太华惠灵顿街的加拿大银行地下金库。
英国佬这次的保密措施做得相当到位,历时三个月的行动,参与人数近2ooo人,德国人却始终毫不知情。在此期间,大西洋上有138艘盟国和中立国船只被德国潜艇击沉,但所有参与行动的船只却一次袭击都没遇到,这可不是仅用“运气好”就能解释的。
即使是7o年后,人们关于这一行动的具体情况也知之甚少。约翰前世,也就只是在历史书上了解到有这么个行动而已。如果不是这一世,马歇尔参谋长交给了他一个绝密任务的话,他也许永远都不可能接触到其中的秘密。
起初,约翰接到的命令是,安排一辆军列去克利夫兰,接收一批fmc公司的m3a1型轮式侦察车,并将其运送至肯塔基州的诺克斯堡装甲兵基地。
表面上看,这个命令再正常不过了。诺克斯堡基地不久前刚刚由一个炮兵训练营地改为美国装甲兵司令部驻地。现在驻扎在那里的除了装甲兵司令部,还有美国6军装甲研究中心、美国6军装甲兵学校、第一机械化骑兵团和新组建的6军第2装甲师。
作为6军参谋部作战计划处里负责所有运输计划制定和审批的处长助理,约翰最近一段时间没少接触与诺克斯堡基地有关的运输计划。但是,这些计划一般都是由装甲兵司令部和军需部运输局来负责的,他那里只是报备一下而已。
现在,马歇尔参谋长竟然如此郑重其事地要求他亲自来负责一项具体的运输任务,约翰当然知道这其中必有玄机。更何况,这次目的地又是诺克斯堡这么“不同寻常”的地方,
上辈子,约翰工作的路易斯维尔离诺克斯堡基地只有不足5o公里。关于基地内部那座神秘的“级金库”的种种传闻,他的耳朵都听出老茧了。
没错,美联储最大、最著名的“诺克斯堡金库”就坐落在军事基地内部,享受着数百辆坦克和2.5万名装甲兵的24小时保护。这一点从1937年金库建成时起就不是秘密,全美国人都知道。
一般来说,每个国家都会储备相当数量的黄金,用于稳定国民经济、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国际资信等目的。为了确保这些黄金储备的安全,各国都会精心挑选储藏它们的地方。通常,这些地点都是非常隐秘的,很少会被外人知晓。
但是,诺克斯堡金库是个例外。它里面储存的黄金,绝大部分都是罗斯福在1933实行黄金国有化时,以2o几美元一盎司的价格从美国民众手中强制收购来的。美国政府为了证明自己手中确实握有大量的黄金,提振国民对美元的信心,直接对外公开了“诺克斯堡”金库的存在。
以至于多年以后,“诺克斯堡”金库几乎就是美国国家宝藏的代名词。虽然这个金库只在1974年向媒体和议员代表开放过一次。但关于它的种种猜测几十年来一直不曾停歇。《oo7》、《诺克斯堡大劫案》很多电影和艺术作品里都有大量关于它的想象。
果然,约翰猜对了。当他在马歇尔参谋长和一名财政部高级官员的面前,签下了一份等级很高的保密协议后,对方才告诉了他此次行动的真实目的。
根据他们的要求,约翰安排的这条专列在克利夫兰装载完那批m3a1型轮式侦察车后。并不是直接南下走克利夫兰——哥伦布——辛辛那提——路易斯维尔——诺克斯堡这条路线。而是先北上,抵达纽约州的第二大城市布法罗(美国与加拿大铁路网的连接枢纽),在那里加挂上两节来自加拿大的神秘货车厢后,再南下肯塔基。
因为届时,作为运输行动的负责人,约翰需要与财政部的官员一道对这两节车厢里的货物进行清点,所有他有幸看到了这批货物的清单:6oo箱黄金(每个箱子里有4个12.5公斤重的标准金块);4o箱英国王室珍宝;还有5箱珍贵历史文献,其中还包括了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的原件。
看完这份货物清单,约翰深深地吸了口气。自从进入家族铁路公司工作以来,约翰经手的货物不计其数,还没有哪一次能像这次一样让他如此紧张的。不用掰着指头算,他都知道,要这趟差事要是出了差错,别说他了,就是把整个范德比尔特家族都卖了都赔不起。
马歇尔要求约翰必须亲自拟定这项行动的全部计划,并与一名财政部官员一起全程参与整个运输过程。在确保所有物资安全的同时,务必保持绝对保密的状态,不能让外界,尤其是新闻媒体现任何蛛丝马迹。
即便是是整个行动结束后,他也不能向任何人透露任何与此次行动有关的信息,保密期限是——5o年!




1937全球速递 第六十一章 巴顿的启发
7月1o日夜里,从布法罗到路易斯维尔的这8个多小时铁路旅程,是约翰一辈子走得最提心吊胆的路程。直到第二天凌晨时分,列车通过路易斯维尔车站,拐上了通往“诺克斯堡”基地的专用铁路支线后,约翰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在一个隐蔽的专用车站里,财政部、美联储和金库管理方的工作人员花了四个多小时才完成了对这批特殊物资的清点和验收工作。之后的事情就与约翰无关了,他要做的就是把列车上剩下的那批m3a1型轮式侦察车送到6军第2装甲师的驻地去。
即使是做戏,也得做全套不是。约翰还需要等这些轮式侦察车交割完毕,才能算圆满完成了此次任务。虽然没能获准进入金库内部一饱眼福有点遗憾,但这点遗憾和彻底解除重负后的轻松感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当约翰带着这批“农业喷洒车”(m3a1型轮式侦察车是fmc公司,即美国食品机械化学公司的产品。这家公司最早是生产喷洒杀虫剂所需要的活塞泵的,所以军方常戏称m3a1侦察车为农药喷洒车)来到第2装甲师驻地门口时,他意外地遇到了一位“老朋友”——雅各布-德弗斯准将。
说是老朋友,其实约翰和德弗斯一共也没见过几次面,只不过两人都是史汀生的嫡系,相互之间有过几次还算默契的配合。当初,德弗斯荣升巴拿马驻军参谋长的时候,约翰就利用他的告别聚会为艾森豪威尔造过势。
后来,克劳福德为了凑齐英国采购委员会的订单去巴拿马搜刮驻军物资仓库的时候,德弗斯也很给面子的全力配合了。当然了,德弗斯也没少从约翰那里了解到参谋部高层的最新动态。
“哈哈,约翰。好久不见。”晒黑了不少的德弗斯率先现了约翰,他跳下车,热情地向约翰挥手示意。
“你好,长官!”约翰先是开玩笑地立正敬礼个军礼,然后又热情地拥抱了德弗斯。“什么时候回国的,我怎么没听到消息啊。”
“前天刚回来,休假。倒是你这个大忙人怎么会在这?”德弗斯笑着说道:“我昨天去军火大楼的时候还找过你呢,他们说你出差了。怎么,参谋部长官这是来基层视察啊。”
“什么视察啊,我就是一跑腿送货的。这不,给他们送装备来了。”约翰想起来了,德弗斯在战前好像当过一段时间6军装甲兵司令。于是他低声问道:“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吧。我可听说装甲兵司令部里有不少空缺啊。”
“嘿嘿,鼻子挺尖的啊。”德弗斯看了看四周,同样压低了声音说道,“现在还不好说。史汀生部长说可能有两个去处,一个是去第9师当师长,一个是来这做副司令。我这不是利用休假来见见老朋友,打听打听情况吗。”
约翰知道德弗斯说得“老朋友”是谁,小乔治·巴顿现在正在6军第2装甲师当师长(别被这个番号骗了,第2装甲师是美国6军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个装甲师),德弗斯和他可是西点军校的同班同学。
“我现在先要去办装备交割,咱一会儿再聊?”约翰拍了拍手里的公文包,抱歉地先提出了告辞。
“成,完事你直接来师部找我吧。咱们中午一起吃顿饭,有人请客。”德弗斯很爽快地替巴顿做了回主。
约翰再次见到德弗斯的地点,是在第2装甲师师部的服务社。人高马大,不怒自威的巴顿和胖乎乎,笑容可掬的德弗斯站在一起,让约翰想起了后世迪士尼动画片《狮子王》里的辛巴和彭彭。
“乔治,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参谋部作战计划处的范德比尔特中校。我说,你别老板着个脸行不行,人家可是刚给你们第2师送了批装备过来。”
“约翰,这位就是第2装甲师的巴顿少将。别介意,他天生就是长了一副债主脸。”
约翰和巴顿都对德弗斯的这副嘴皮子见怪不怪了。到底是在讲台上站了几十年的人,很少有人能说得过他,这时候最明智的办法就是笑一笑,别接他的话。
在历史上,德弗斯可是号称盟军最高司令部里的第一饶舌高手。他到底能啰嗦到什么程度呢。曾经有人开玩笑说,这位“霸王行动”作战计划的最初拟定者之所以会在行动前夕被派去地中海战区当副司令,就是因为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等两军指挥官们都实在不愿意再跟他一起开会了。
能啰嗦到让艾森豪威尔这样有耐心的人都受不了,德弗斯的话唠程度也算是登峰造极了。
当天的午饭,约翰三人吃得还算愉快。对于巴顿这种资历够老(一战时就是潘兴的副官,与马歇尔是同事),家室够显赫(祖上在独立战争时期就是将军,和华盛顿家族还有姻亲,美国历次战争中都有巴顿家族成员的身影),能力够出色的将领,约翰是没有拉拢他的本钱的。
所以,他也就没有枉费心思跟巴顿套什么近乎,只是把这顿饭当成了一次很平常的社交活动。巴顿显然也没有把约翰这个军龄不满一年的“粉嫩”中校太当回事。大部分时间,他都在跟德弗斯聊一些装甲兵战术的问题。只有当谈到今天新到的那批m3a1型轮式侦察车的时候,他才与约翰多聊了几句。
其实对于这款车,约翰和巴顿的观点很一致——鸡肋。作为侦察车,m3a1的机动性并不算好,车体偏重,对山地及非硬化路面的适应能力不足。作为火力支援车辆,它的开放式车壳又不具备足够的战场防护能力。作为运输和火炮牵引车辆,它的装甲外壳和沉重的o.5吋口径勃朗宁m2重机枪又浪费太多的空间和动能。
总之,m3a1无论是机动性、火力还是防护力都不突出。历史上,美国6军从1943年就开始以m8装甲车和m2o通用装甲车取代了m3a1。大部分m3a1侦察车都被通过租借法案输出到了盟国,只有少量在美国海军6战队的二线部队服役。
午饭结束后,约翰就匆匆告辞,返回华盛顿了。这次遇巴顿的短暂接触很快就被他抛到了脑后。直到如今,他开始考虑进入特种车辆制造领域的时候,才又想到了那天巴顿的一句话,“军械处的人永远都搞不懂一线部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明明想要的是能劈山开路的bu11dozer(推土机),他们却只会给我们这种毫无用处的农药喷洒车。”
没错,就是推土机!他怎么忘了卡特彼勒这个“黄色巨人”呢?后世,几乎每个美国男孩的玩具箱里都有一辆黄色的卡特彼勒工程车模型。更何况,据约翰所知,卡特彼勒公司最近的日子貌似并不太好过啊。




1937全球速递 第六十二章 黄色巨人的危机
在二十一世纪,一提到工程、矿山机械车辆,很多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卡特彼勒那经典的“cat(卡特)黄”涂装的身影。从非洲矿山到西伯利亚森林,从巴拿马运河到中国三峡大坝,每一处大型工地都活跃着卡特彼勒工程车辆的身影。
近百年来,卡特彼勒公司的产品以其威猛的外形,强悍的动力,可靠的性能在全世界赢得了众多拥趸。尤其是号称全球最大自卸卡车的卡特彼勒797矿山车(自重288吨,载重量4oo吨。光轮胎直径就过4米,重5.3吨),更是所有肌肉车爱好者心目中的圣碑。
约翰前世在路易斯维尔的时候,社区里有个叫皮特的邻居是卡特彼勒古董设备机主俱乐部的成员。2o15年卡特彼勒成立9o周年时候,他自费在社区中心办了一个关于卡特彼勒展历史的展览,向社区居民们展示了他收藏的4oo多种卡特彼勒设备模型和一辆他祖父在1955年购买的卡特彼勒履带式拖拉机。
当时,约翰和其他邻居们都很惊异这辆已经出厂6o年老拖拉机竟然还能正常使用。不过皮特告诉他们这都不算啥,1938年有一个爱沙尼亚人买了一辆卡特彼勒d4推土机,后来由于政局动荡(苏联吞并了爱沙尼亚),他在出国逃亡前把那台推土机埋在地下。
1991年苏联解体后,这个年过八旬的老人重新获得了那片埋有d4推土机的土地的所有权。他让人将那台推土机挖了出来,现设备状况依然良好,还能正常使用。后来这那台具有历史价值的d4推土机被卡特彼勒在爱沙尼亚的经销商高价买走,成为了他们的重要展品。
如今,约翰非常感谢前世那个叫皮特的邻居。通过他举办的展览,约翰才知道这家1925年成立于伊利诺伊州的拖拉机公司,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和矿山设备生产厂家,还是柴油和天然气动机以及工业用燃气轮机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和全球顶尖制造商。
2o15年,卡特彼勒公司的年销售额高达47o亿美元,位列世界5oo强企业的第194位。同时,由于其是全球最大的土方工程和采矿设备制造商,在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卡特彼勒更是有全球经济晴雨表的美称,它的业绩走势曾16次被列入道琼斯可持续展指数。
更重要的是,皮特的那次展览,让约翰了解到了这个“工程机械之王”的展历程。让他知道,194o年这会儿,卡特彼勒公司正处在他9o年展史上最困难的时间段。
得益于美苏两国在3o年代初的建交,卡特彼勒公司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后的几年里,日子并不算太难过。虽然销售额一年比一年低,但工厂的生产作业仍在稳步推进。
甚至当美国各行各业都在经济萧条中漂泊沉浮的时候,卡特彼勒公司还能有余力进行扩张,把业务扩展到了筑路机、压缩机等领域,还上马了当时全世界唯一的一条柴油动机流水装配线,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柴油动机生产商。
卡特彼勒公司能在经济危机期间表现如此惊艳,大部分都应归功于出口销售,尤其是对苏联的出口。
当时,苏联正在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在高进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同时强力推动农业集体化。由于工业化和彻底“消灭”整个富农阶层的运动造成了农业劳动力的紧缺,而大片的集体农庄土地又需要耕种,苏联人从美国进口了大量的卡特彼勒履带式拖拉机。
虽然美国资本家们没有人会对**有好感,但马克思的那就话是怎么说的来着,“为了钱,资本家会出卖绞死自己的绳索!”翻译成3o年代美国工商业界的流行语就是:“不想把产品卖到**国家去的资本家不是好资本家。”
当时,在经济危机的压力下,很多美国企业都想尽办法与苏联人做生意。他们不仅买产品,还出售技术、甚至有的企业连工人带生产线都一起打包卖给了苏联。
在这段美苏贸易的“蜜月期”里,卡特彼勒公司的表现最为抢眼。整个3o年代,他们不仅向苏联出口了大量的拖拉机和柴油动机,还帮苏联人在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格勒设计新建了两个巨型拖拉机工厂。这两座工厂后来都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到了194o年,卡特彼勒公司的这条盈利线突然断裂了。由于苏联悍然吞并了波兰西部和波罗的海三国,美苏两国短暂的“蜜月期”结束了。罗斯福政府宣布对苏联进行经济制裁,卡特彼勒公司的产品被列入了禁运名单。
自从禁令颁布后,卡特彼勒公司的股价就开始一路下跌。这不仅导致了公司董事长贝斯特(c.l.best)正在运作的几桩并购案直接搁浅,整个公司的资金链也面临断裂的风险。而这反过来又激化了卡特彼勒公司内部的矛盾,一场权利斗争正进行的如火如荼。
当初,卡特彼勒公司是由霍尔特和贝斯特两家拖拉机公司合并而成的。目前的公司总裁兼董事长贝斯特是当初贝斯特拖拉机公司的创始人丹尼尔-贝斯特的儿子,执掌卡特彼勒公司已经15年了。
贝斯特是个了不起的工程师,拥有过27项专利,他设计的底盘一直到下个世纪仍然被很多卡特彼勒公司产品所采用的。但是现在,他遇到了霍尔特拖拉机公司出身的副总裁——鲁尼-纽米勒的挑战。
1...5758596061...1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