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1937全球速递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畅总助理
至于加文,约翰是昨天才和他见的第一面,而且是跟安德森夫妇一起。如今,安德森夫妇的独子理查德正好在加文手下接受伞兵训练。约翰想要让安德森夫妇帮他入主哈撒韦公司,自然得先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诚意不是。
那天的会面,约翰一来是想跟加文见个面,二来就是为了让这安德森夫妇安心,表示自己绝对不会食言而肥,一定会照顾好他们的宝贝儿子。
从加文的角度来说,他也很乐意在这种“小事”上为约翰出力。先,他是在范德比尔特家族经营的孤儿院长大的,这么做也算是对老范家当年“养育之恩”的报答。其次,他毕竟和泰勒不一样,上面没有一堆老上司关心照顾。加文自己心里也很清楚,他从军16年都还只是一个上尉,最缺的不是个人能力,也不是工作业绩,而是高层的赏识。
虽然去了伞兵试验部队后,威廉-李将军对他还算不错,他也有心跟着对方在空降兵这一行继续干下去。但是能够在不用太费力的情况下,就跟约翰这种背景深厚、能量巨大的人物拉近关系,这种好事他当然也不愿意错过。
况且,加文本来就对理查德的印象不错。这个小子性格上是有些莽撞,但是胆子大,敢于冒险,这点很符合加文的胃口。(历史上,加文喜欢携带一支加兰德步枪跟随部队一起行动。后世美国空降兵部队指挥官第一个跳伞最后一个撤离的传统就是始自于他。)
所以,那天当着安德森夫妇的面,加文对理查德在部队的表现大加赞赏,并表示会在训练结束后找机会将其提升为士官,协助他在跳伞学校里从事一些训练辅助工作。
见到了自己儿子的长官,又从他嘴里听到了这样的“保证”,安德森夫妇这才放下心来。虽然经常“跳伞”依旧存在一些危险性,但总比上战场强。对于约翰如此为理查德费心,安德森夫妇更是千恩万谢,感激不尽。
所以接下来,当约翰提出想收购一些哈撒韦公司股份的时候,安德森夫人不仅当场就表示愿意将自己手里的6%股份“卖”给约翰,还主动提出可以帮他问问自己的那些亲戚,看看有没有愿意将公司股份出手的。
约翰当然不会要那6%的股份。为了占这点便宜,落个“挟恩图报”的名声实在有些不值当。等将来他入主了哈撒韦公司,这些股份在安德森夫妇手里和在他手里也并没有太大差别。更何况,约翰还指望安德森帮他主持公司大局呢。这点股份就当是股权激励好了,对安德森将来管理公司也有好处。
当然,约翰会这么大方,也和他最近资产迅膨胀有关。有钱了,格局自然也就不一样了。想当初他刚成立联邦快递公司的时候,几十万美元的事都要反复考虑好久。现在,上百万美元的交易,他也最多就是掌握个大方向,绝大部分都是交给沃尔特他们去打理的。
说起来,约翰能够“财大气粗”到这一步,还多亏了白宫里的那位总统大人。





1937全球速递 第十七章 炉边谈话的效果
要是搁到一年前,约翰绝对没有底气拿哈撒韦公司不当回事。那好歹也是家市值上千万美元的老牌企业。就算其内部股权分散,约翰没有必要追求绝对控股,但要想控制该公司,他至少也要真金白银地拿出二三百万美元来收购公司股票。
但是现在,二三百万美元在约翰眼中已经完全不叫事了。约翰之所以能财大气粗到这种地步,是因为在他与加文会面的前一天,刚刚和休斯以及休斯飞机公司的一众高管们一起,收听了罗斯福总统的第十二次“炉边谈话”。
从1932年上台至今,每当联邦政府要颁布重要政令的时候,罗斯福都会先坐到白宫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通过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共同广播公司给全体美国民众“洗脑”。
这种极具亲和力的政策宣传方式在三四十年代是非常有效的,每一次“炉边谈话”后,民众对白宫政策的支持率都会有显著的提升。以至于历史上,罗斯福在他的12年总统任期里,一共表了3o次这样的“炉边谈话”。
在194o年,美国民众已经习惯了当有重大事件生时,就能通过收音机听到总统本人对白宫政策的解读。后世,在华盛顿的罗斯福广场上,还专门为几年这一“政坛佳话”竖立了一尊雕像:一个男子坐在收音机旁,侧着脑袋全神贯注地听“炉边谈话”。
12月29日那天晚上的“炉边谈话”,是罗斯福赢得自己第三个总统任期后的次广播讲话。与几个月前的遮遮掩掩不同,这一次,罗斯福直截了当地亮明了自己的新对外政策,提出要将美国变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当然了,像约翰、休斯这样的人是不需要通过“炉边谈话”来了解白宫政策变化的。他们之所以会聚在一起,一边喝香槟一边收听罗斯福的讲话,更多的是为了庆祝他们的计划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约翰他们心里都很清楚,罗斯福那句“将美国变为“主国家的兵工厂”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就在他讲话之前,哈利法克斯子爵(新任英国驻美大使)已经代表英国政府向美国方面提交了一份总额高达7.5亿美元的作战物资订货清单。
其中1.2亿美元被用来订购6o艘万吨货轮(12个月内交付)、3亿美元用以购买12ooo架各类作战飞机,剩余3.3亿美元则用来购买火炮、坦克等6军装备。
那1.2亿的货轮订单就不用说了,全部落到了凯泽造船的手上。而休斯飞机公司也在这笔采购中,成功抢下了1.7亿美元的级大单,成为了美国航空制造企业中最大赢家。虽然这笔交易还要通过美国国会的审议,
约翰粗略算了一下,仅这两笔交易就足以为他带来近亿美元收入。更何况这还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战事的进行,还会有更多海量的订单源源不断地向约翰涌来。如果休斯飞机公司明年上市的事再利索一点的话,约翰的身家至少能再翻上一番。
不过,所有这些都还只是纸面上的结果。要想让这些钱落袋为安,约翰他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先,这笔订单需要先通过国会的审议才能生效。为此,约翰他们这些军火商在争取民意支持方面可是下了血本的。从某种意思上说,罗斯福这次“炉边谈话”本身就是他们这些军火商人努力的成果之一。
为了响应罗斯福的这次讲话,约翰他们这两天几乎动了所有的力量,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签名支持活动。短短一天多的时间,就有过15o万人和上百位政界知名人士在一份呼吁将“击败轴心国作为国家既定政策”的公开电报上签了字。而且这一数字还在飞快地增长,在美国社会引了巨大的轰动效应。
就连在他与布莱德利等人的家庭聚会上,大家也少不了谈及了这场签名活动。虽然布莱德利他们并不清楚约翰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不到两天的时间,15o万个支持签名。这架势,不比1937年那场弱啊。”一直对政治比较热心的克拉克,对罗斯福这次“炉边谈话”引起的轰动颇为感慨。“这才几年啊,民意完全扭转过来了。”
克拉克所说的“1937年那场”,是当时美国6家孤立主义团体因反对罗斯福表的对日“隔离演说”而组织的反战签名活动。在那场历时两个月,名为“让美国远离战争”的签名活动中,有25oo万美国人参加,生生把罗斯福制裁日本的念头给吓回去了。
“是啊,最近一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希特勒的威胁了。”克劳福德接过了话头:“我看最近一期《财富》杂志的民调显示,过6o%的受访者支持政府尽一切可能帮助英国抵抗希特勒,尽管他们仍旧希望自己不必打仗。”
约翰对6o%这个数字不由地撇了撇嘴,亨利-鲁斯(美国著名媒体大亨,《时代周刊》、《财富》、《生活》杂志的老板)动作还挺快。这边钱一到账,那边民调结果就刊登出来了。不过6o%这个数字实在有点小家子,多吹点难道会死吗。
“现在孤立主义已经没市场了。没看到连汉密尔顿-费舍(共和党议员,孤立主义团体的前主席)都出来签名了吗。”马丁夜感慨道:“就连林德伯格最近都不出来说话了,这两天签名这么火吗,也没见美国优先那边有什么动作。”
想到林德伯格这个老哥,约翰差点笑出来了。最近一年来,休斯和他可没少在媒体上吵架。不过这次,休斯出了个损招,请出了尊大佛压得林德伯格不敢出声了。
“林德伯格不说话,是因为莫罗夫人在公开电报上签名了。”约翰乐不可支地把林德伯格哑火的原因告诉了大家。
“莫罗夫人?德怀特?莫罗先生的遗孀?”布莱德利也来了兴趣。这位德怀特?莫罗生前不仅是摩根大通的高级合伙人,柯立芝总统的心腹幕僚,还曾担任过潘兴将军的席文官助理,在军界也人脉甚广。
“没错,就是她。林德伯格是她的女婿。”约翰点了点头。约翰也没想到,休斯会通过摩根家请出了莫罗夫人。这个老太太只有一个女儿,1929年女儿嫁给林德伯格后,她就将把林德伯格当自己亲儿子一样疼。早早地就给女儿女婿准备了上百万美元的信托基金。
现在,休斯把她搬了出来,林德伯格也就只有装缩头乌龟了的份了。难不成他还敢公开在跟自己的岳母大人唱反调?莫罗先生的不少好友都还在世呢,林德伯格要敢这么干,保准会被那些老家伙拍死。




1937全球速递 第十八章 租借法案的真相
如果不是元旦过后必须按时返回利文沃思堡军校的话,约翰还真舍不得错过接下来的这出大戏。最近,美国工商业界可谓是风起云涌、盛况空前。各大财团的核心大佬们同时动手,生生要将整个美国转入战争经济轨道。
想想看,摩根、洛克菲勒、杜邦、梅隆、库恩-洛布、还有克利夫兰财团的麦考密克、伍德、克朗,芝加哥财团的马瑟、汉纳、汉弗莱、伊顿,波士顿财团的洛威尔、劳伦斯、亚当斯等一众老一辈财阀再加上狄龙-里德、布朗-哈里曼、福特这些“后期之秀”一起力,这声势何其壮观。
这在股惊涛骇浪中,约翰、休斯这种小虾米,充其量也不过是敲边鼓、打下手、附驥尾的边缘角色。(相对于约翰的年龄而言,他能在这个岁数就掺和进这种大事件中,本身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即便如此,约翰也在这短短的几天里被资本的力量深深震撼了。
以前,他也知道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活动都受资本力量的影响和控制。但是一直以来,他对这种力量并没有什么切身的体会。毕竟近些年,大资本家的日子并不太好过。很多曾经不可一世的大财阀都被《反垄断法》和罗斯福新政弄得焦头烂额,似乎在政府、法律和民意面前,他们也没有多了不起。
但是当约翰亲眼见到这种力量,以不可阻挡之势将美国推向一条全新的展道路时,他才真正现,一旦资本力量联合起来,什么白宫、国会,什么法律、民意在他们面前统统都是纸老虎。哪怕是罗斯福这种常常让美国顶级财阀头痛不已的政治强人,在面对这股合力的时候,也只有乖乖合作,充当马前卒的份。
而这种力量在让约翰心生向往的同时,也让他感觉到了一丝畏惧。因为作为整个事件的参与者之一,约翰很清楚现在所生的一切早在1个月前就已经由那些顶级大佬们决定好了。现在所有蹦出来的人,包括罗斯福本人都是在按照他们设定好的剧本进行表演。
在这出“大戏”中,约翰就是个一闪而过的龙套。其实要不是他与军方、英国方面关系特殊,他可能连出场机会都没有。这不,刚在签名运动中冒了个泡,约翰就乖乖退场回军校上学去了。
在回学校的路上,他还在对接下来的剧情展“念念不忘”。根据既定剧本,29号那天晚上罗斯福的“炉边谈话”只是一个开始。等一月下旬,约翰他们起的签名运动把势造足了,罗斯福接下来还要顺势提出那个著名的“四大自由”理论。
后世,历史学者们把罗斯福提出的“四项人类基本自由”拔得很高。历史书上动不动就给其加上“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标志着新时代的开端”,“影响美国国策长达3/4个世纪”等标签。
但是在约翰看来,所谓“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贫困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其实是很宽泛的东西。罗斯福的这个“四大自由”理论跟当年林肯提出的“三大权力”是一路货色,说白了都是政府为将来动手开打找的高大上借口。
不过现阶段,罗斯福给自己找的这个道德制高点还是蛮好用的(后世一样好用。冷战时期,美国几乎要把“四大自由”用烂了。要跟谁过不去,谁就威胁到了人类的“四大自由”),至少现在向英国买武器一下子变得高尚了很多。
当然了,没有哪个军火商人在乎自己的生意高不高尚。罗斯福之所以要炮制出“四个自由”来,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推行“租借法案”。
想到这,约翰不由地回忆起了圣诞节当天威廉给自己上的那堂课。要不是他点醒自己,约翰还没搞明白“四大自由”和“租借法案”之间的联系呢。
“你觉得,现在英国人最缺的是什么?人力、物力、财力?”时至今日,威廉早已不能再把约翰当成自己当年的小助理了。与约翰的交流带有更多的讨论性质。
“物力吧。他们又没死多少人,几百年的财富积累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花光的。”约翰可是亲自到不列颠走了一遭的,对那里的基本情况还是了解的。
“没错,也就是说英国人现在最需要的不是援军,也不是贷款,而是战争物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战争物资,对吧。”不等约翰回答,威廉继续引申道:“那么,你觉得这笔军火交易最困难的地方在哪?”
“最困难的?运输?”约翰有些迟疑了。
“是钱!是美元!是现金!”威廉有点很铁不成钢地说道:“英国人没有那么多美元现金,而现在的《中立法案》又要求他们必须现金支付货款。”
约翰一下子就明白了,英国人要没钱付账了,而美国人却又还想继续卖更多的军火给他们。那么,怎样才能把东西卖给一个没钱的客户呢,只能是让他赊账了。
而美国的军火商是不会自己来承担这种风险的。万一英国来输了,他们岂不是要血本无归。所以,必有换一个人来替英国佬买单,这个人自然就是美国纳税人。
“你的意思是说,罗斯福搞四大自由,就是为了找借口让纳税人先替英国政府买单?”
约翰的话让威廉一愣。这小子刚才还懵懵懂懂,自己刚点了一句,就立刻现了问题的核心,这到底是明白还是糊涂啊。不过有些话哪能说得这么直白。
“理是这个理,但话不能这么说。”威廉纠正他说:“应该说是联邦政府先将武器租借给他们,允许他们到战争结束后再付款。”
约翰不由地撇了撇嘴,他还是不太适应政治上的这套文字游戏。联邦政府租借武器给英国。联邦政府的武器是从哪来的,还不是国会拨款卖的,那都是纳税人的钱。
联邦政府先用纳税人的钱从军火商那里购买战争物资,再将其“租”给英国,等打完仗了对方再付款。在这笔三方交易里,唯一承担风险的就是美国纳税人了。难怪罗斯福要弄出了“四大自由”来,只有先把调子拔高了,把美国民众忽悠住了,他才能有钱卖军火租给英国人啊。
只可惜,约翰赶不上看后面的几处好戏了。当他二月底初从军校出来,“租借法案”差不多都已经通过了。历史上,国会给罗斯福开了一张25亿美元的支票。不知道这一世,那么多大佬齐力,罗斯福能不能顺势把租借物资的蛋糕做的再大一点。




1937全球速递 第十九章 理查德的第一跳
当约翰启程从华盛顿返回利文沃思堡的时候,千里之外的本宁堡,一群6军士兵正在罗森军用机场的一个机库里等待迎接他们人生中的一次关键考验。』』『
这些战士都是威廉-李将军从6军各部队精挑细选出来的精英。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曾接受过一年以上的严格军事训练。来到本宁堡后,他们又在这所跳伞学校里接受了1个月的理论和地面训练。今天他们终于要飞上蓝天,开始进行第一次实跳了。
理查德站在5o1营c连的队列中,正兴奋地向机库大门外张望着。这一刻,他觉得自己当初报名参加空降兵选拔的决定真是太正确了。空降部队才是男子汉该来的地方,这可比回学校当什么狗屁军事部教官有意思多了。
“大少爷,几点了?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飞啊?”理查德身边的一个大块头悄悄用胳膊捅了捅他。
“我也不知道,野牛。我手表落在宿舍了。”理查德看了看外面的太阳,凭着自己的野外探险经验大致判断了一下,“我估计差不多快1o点了。”
“我要是你,就绝对不会把那块yankee(扬基腕表)摘下来。”站在理查德另一侧的一个意大利裔士兵小声说道:“那可是1928年的航海精密计时版,黑市上要一千多美元呢。放在宿舍里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没了。”
“谁想要就拿去好了。再说大家都是一个排的战友,这点信任都没有还怎么上战场。”理查德毫不在意地说道。对他来说,一块扬基腕表算什么,他平时戴得随便哪块都比这值钱。当初他选择戴这块表参军,只是因为这是汉密尔顿的一款经典军用腕表,比较实用而已。
“就是,人家大少爷自己都不在乎,番茄你操什么心。”野牛在一旁不满地嘀咕道。
见到自己这两个舍友又要“吵”起来了,理查德只能奈地叹了声气,低头装作听不见。这两个人,一个是德克萨斯牛仔出身,是个神经比胳膊还粗的莽汉;一个是纽约一家意大利餐馆老板的儿子,是个比猴子还精的财迷。
理查德刚来的时候,还以为这两个成天拌嘴的家伙互相不对付呢。后来才知道,他俩在第29步兵团的时候就是一个班的战友,后来又一起通过考核留在了这支试验部队,(威廉-李是以原第29团为骨架搭建的美国第一支空降部队),关系不是一般的铁。
在理查德所在的c连中,只有他一个是直接从新兵训练营进来的。刚开始几天。他还担心自己会不会被那些老兵歧视呢。毕竟当初在新兵训练营的时候,他可没少听人讲连队里老兵收拾新兵的故事。
不过好在这支试验部队是新组建的,连队里除了野牛和番茄这对“好基友”,其他人相互之间谁都不认识。还没等大家了解他的底细,理查德就已经通过自己在训练场上的表现赢得了连队战友的认可了。
虽然后来他还是因此多了一个“大少爷”的绰号,不过大家这么叫也没有什么恶意。最多也就是在去酒吧消费的时候,会嚷嚷着让他请客罢了。
“都闭嘴!有长官过来了!”当野牛和番茄斗嘴斗得起劲的时候,班长安德烈军士突然厉声制止了他们。
理查德抬头看了看机库大门,果然,一群军官簇拥这一位将军走了进了。理查德一眼就认了出来,走在最中间的那个瘦高个,大脑门的金准将就是威廉-李。
在跳伞学校开课的第一天,理查德曾经见过他一次。没想到,今天第一次跳伞他也会来现场。那怪连长会把他们晾在这机库里等这么久。
威廉-李这位未来的美国“空降兵之父”,早在七八年前就开始研究空降作战了。1938年,他就向6军部提交了他的“空中步兵”(air-infantry)计划。不过他的这一计划在华盛顿并没有什么市场。要不是最近德国同行们在欧洲战场上大神威,让罗斯福对这一新作战方式产生了兴趣,这会儿威廉-李还在孤独地搞他的理论研究呢。
可是就算有了罗斯福的支持,威廉-李组建空降兵部队的尝试也是举步维艰。光是讨论将这支试验部队归到6军还是6军航空队,6军部花了小半年的时间。最后才由史汀生拍板,将其划归6军步兵局管辖。
别看现在这支试验部队的番号是步兵第5o3旅(威廉-李毕竟是个准将,没有降级当团长的道理),但现在全旅连文书带厨子加在一起也才不到16oo人,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团的规模。就这都还是威廉-李腆着个老脸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才拼凑出来的。
最近一段时间,威廉-李并不经常出现在本宁堡,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华盛顿跟那帮官老爷们扯皮,为、这支伞兵试验部队争取各种资源物资。
理查德他们之所以到现在才开始第一次跳伞训练,就是因为威廉-李直到上周才从6军航空队手里“抢”到了1o架c-47。虽然仅仅1o架c-47远远不能满足5o3旅的日常训练的需求,但也总比没有强。
今天,理查德所在的5o1营作为训练成绩最好的营,第一个获得了实跳的资格,开创了美国6军第一次成建制跳伞的先河。在这一历史性时刻,威廉-李当然要亲自到场为部下们打气。
在对全营官兵表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后,威廉-李将军在营长莱德中校和临时空降通讯官威廉姆少校的陪同下去了机场塔台。詹姆斯-加文上尉作为训练官,将亲自带领5o1营的4o5名官兵完成这次跳伞训练。
“哇喔,我们终于可以上天飞一次了。老是在地面做模拟练习实在太无趣了。”走进了c-47的座舱后,理查德兴奋地跟野牛说道。
“没错,要不是番茄老是跟我念叨什么伞兵徽章,我早就不想在这鬼地方待了。”野牛又习惯性的开始“怼”番茄了。
“都给我闭嘴。有这功夫好好检查一下自己的伞具!”也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为之,加文选择了理查德搭乘的这架飞机。大家平日里对这名以严格著称的训练官都有点畏惧,见他话了,就都乖乖闭嘴,开始重新检查已经检查过无数遍的伞具。
1...7677787980...1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