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小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再干就有可能把本都折在这了,见好就收吧,明天就开始把奴隶往登州赤山浦送。争取三天内把人全运走,五天后我们全部撤离皮岛。”李逍有些艰难的做出决定。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逍遥小地主 第353章 广而告之
长安。
城南长安报社。
代社长玉濑正在修稿,修的是封神榜的稿子。李逍虽然离京了,但长安新闻报却依然还是每旬一刊,十天一到就得刊印一期这是不能断的。而现在封神榜在长安已经是妇孺皆知,口碑极好,尤其是还有楼观道在后面推波助澜,更让封神榜成为了神作。
如今长安城里靠着封神榜吃饭的人都有了一大堆,这些人专门在茶楼酒店青楼里说封神榜。
长安新闻报十天才出一期,封神榜也是十天才连载一回,每次只更三章一万字。对于好多喜欢封神榜的人来说,这个连载更新速度也太慢了一些。
城南的长安报社如今天天有人来催更,甚至有土豪愿意一掷千金就为能够先睹为快的。
当然这个目的是无法满足的,虽然他们确实出手大方,可就是玉濑也没办法赚这钱,因为封神榜的作者是李逍,而李逍在外地,虽然一直会送稿子回来,但每次都是勉强赶上发刊而已,根本没什么存稿可言。
最近这个家伙甚至更懒了,送来的稿子都不是他自己笔迹,明显找人代笔的,更可恨的是写的很乱,好像是他口述有人记录,然后根本没有整理修饰过。每次拿到稿子,她还得费力的整理修饰。
若不是如今她也成了封神榜的书迷,想要第一时间看到最新的稿子,她才不愿意做这苦差事呢。
今天的稿子里写的是哪闹海,哪吒在海边嘻戏,正好遇到东海龙王三太子出来残害百姓,哪吒大怒,打死了三太子还抽了他的筋,东海龙王大怒,降罪于哪吒父亲,兴风作浪、口吐洪水·······
看的正爽,后面却没了,未完待续!
简直是气死人不偿命。
玉濑已经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回这样的事情了,每次一看到未完待续这四个字,都能让她气的跳脚。
可气归气,却又无可奈何。
书都在李逍脑子里呢。
“社长。”
一名编辑在外面敲门,在报社里,玉濑更喜欢大家称呼她为社长。玉濑抬起头,“何事?”
“大慈恩寺、大兴善寺、青龙寺、卧龙寺、净业寺、草堂寺等长安六大寺庙的人又来了。”年轻的编辑有些无奈的道。
长安新闻报依借着封神榜的火爆而销售大火,发刊量不断增长,如今已经稳定在了每旬三千份的稳定销量,十分喜人。
不过封神榜虽火,也让长安报社有了楼观道这样豪爽的广告大客户,但同时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封神榜是道家喜欢的故事,这对崇道很有帮助,但却无形之中在贬佛。
佛家自然是不高兴了。
在佛家看来,封神榜不过是又一本老子化胡经,只是相对而言,这本封神榜写的更加的平易近人,更加的通俗易懂,也更得普通百姓喜欢,传播更广。但也正是因此,也对他们佛家的伤害更大。
一个非常直观明显的表现,就是现在长安城里各大佛寺的香火不如从前旺盛了,而大街小巷,大家开口闭口谈的都是封神榜,谈的都是截教阐教大仙。
断人香火,这好比挖人祖坟啊。
和尚们哪里肯?
长安城中佛寺众多,虽然说大唐更尊敬道教,但佛教其实也依然还有不少忠实的信众,依然拥有许多香火旺盛的寺庙,甚至规模极大。
长安城里有楼观道的宗圣观,同样也有许多佛家大寺。
那位编辑说的六寺,就是如今长安城里最有名的六大佛寺。
比如这大慈恩寺,在城南静昌坊,与长安报社相隔不远。这座佛寺里有大雁塔,虽然这座寺庙兴建的时间不长,但如今却很有名。
因为这座寺庙的住持是三藏法师玄奘,八年前还是太子的当今皇帝李治为追念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而创造了慈恩寺,还特意请来了三藏法师玄奘总持寺务。
大慈恩寺也是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是现长安城里最有名也最宏丽的佛寺,玄奘法师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还创立了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唯识宗,让这里成为唯识宗的祖庭。
其它五寺也都很有名,比如大兴善寺那是密宗的祖庭,也是长安三大译场之一,这座佛寺位于城东靖善坊内,原建于晋武帝时,原名遵善寺,后来隋文帝建大兴城,迁入新城,占城内靖善坊内一坊之地,取城名大兴二字,取坊名善字,赐名大兴善寺。
这座佛寺,如今是长安城中寺殿崇广,为京城面积最大的佛寺。
其它几座寺庙,几乎都差不多,名气大同时也相当的宏丽庞大。
和尚们看着各家寺庙如今香火大受封神榜影响,于是联合起来,一起来找长安报社了。
若不是因为长安报社如今的代社长是玉濑长公主,只怕和尚们早就不客气了,虽说唐初更尊道,但佛的地位也还是很超然的。
一般人还真不敢硬惹他们这些方外之人。
但玉濑不一般,她是皇帝的妹妹,而且很得宠。
玉濑一听是秃驴们很不高兴,她年轻的时候,曾经迷恋过三藏法师的弟子辩机和尚,有过一段情。那个时候,她爱乌极乌,也毕竟喜欢佛家。
但后来辩机被斩,玉濑也就不喜欢和尚们了,她现在已经是入道家门下,是个修行的女道。
“你去跟他们说,我们长安报社只是连载封神榜这本,书中的观点并非我们报社的态度,我们是中立态度,无意介入佛道之争。”
“上次我们就这样跟他们说过了,可这次六大寺一起前来,只怕是不肯善罢甘休啊。”
玉濑冷笑,“不肯善罢甘休?那他们还想怎么的?六大寺围攻我长安报社吗?谅他们也不敢,你可以这样跟他们说,若是他们有本事找到一个家,也写本崇佛的来,只要写的好,有人愿意看,那我们长安报社也可以刊印连载的。”
年轻的编辑苦笑,心道一本如封神榜一样的好哪那么容易写呢。自封神榜火了后,确实也有不少书生开始仿写,但送来的稿子都是不堪入目,没几个真正值得一瞧的,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没一个写出这种形式的真髓来。
“对了,这里有个广告,你拿回去写个广告词登在这期报纸上。”
“什么广告?”年轻的编辑有些惊讶,谁家的广告居然能够直接让长公主出马?
“社长的广告,他要在报纸上打个广告,广而告之在登州的赤山浦港,现有八千名高句丽奴隶,数量巨大,价格低廉,欲购者请从速至登州赤山浦,介时登州赤山浦将举行一场盛大的高句丽奴隶拍卖会!”
“啊?”年青编辑目瞪口呆。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




逍遥小地主 第354章 唐三藏的西游记
大慈恩寺。
“长公主拒绝了我们的提议?”三藏法师的语气听起来很平淡。
“嗯,她说封神榜书中的观点只是作者的,连载并不代表报社的态度。她还说,我们也可以找一个作者写本崇佛的,只要写的有封神榜一样好,那么长安报社也一样可以刊印连载。”大慈恩寺的知事和尚有些不安的说道,住持交给他的这件事情,他已经先后去了长安报社几次,可一次都没谈成。
三藏法师名为玄奘,俗家名为陈祎,玄奘是他的法名,而三藏法师是别人对他的一个尊称。
在唐朝,三藏法师是对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又叫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略称三藏,对来自印度、西域的佛典进行汉译的僧侣,都常尊称译经三藏或三藏法师。
玄奘只是经较有名的三藏法师之一而已。
今年五十四岁的玄奘,曾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一百五十粒,佛像七尊,经论六百五十七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他与弟子翻译出大量佛曲,其中有名的译典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
“写一本有关于佛的吗?”
玄奘若有所思。
他主持大慈恩寺以来,创立了法相宗,一直以来都在积极从事着翻译当年取经带回来的经典,对于寺中的俗务,并不太过关心。
可最近封神榜的火爆,还是对佛家有了很大的影响,甚至都影响到了大慈恩寺的香火了。
做为一个出家人,再淡然,也无法淡然到看到信徒的流失。
更何况,玄奘也看过已经连载的封神榜章节,觉得这就是本神魔志怪,根本不是什么事实历史,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这本写的很精彩,可其中确实夹带私货严重,居然把佛家的许多大佛,都写成了他们道家神仙的弟子,这就太过份了啊。
“住持,小僧觉得玉濑长公主还是记恨当年之事。”知事僧道。
所谓当年之事,自然就是当年玉濑还是高阳公主时,跟玄奘的徒弟辩机和尚的那一段荒唐之事。本来两人的事情虽然满城风雨,但也不至于闹到最后那个地步,可是后来他们佛家里有人看不惯此事,做了些手脚,于是乎,高阳送给辩机的金枕头被一个小偷偷去了,再然后这个小偷偏偏就又被雍州府给抓住了,金枕头便扯了出来,于是最后公主和辩机的偷情上了公堂,最后让玄奘的得意弟子辨机被斩,公主被幽。
本来辩机和尚是玄奘的得意弟子,协助他翻译了很多佛经,甚至玄奘那本根据自己西行求经经历而写的大唐西域记,也是由他口述,辩机记录整理而成的。
玄奘曾经把辩机视为自己的接班人,未来大慈恩寺的下一代住持。
当年那件事情,是佛家自己人在里面搞的鬼,辩机被杀了,大慈恩寺名声大损,玄奘痛失爱徒,而高阳也受了很重的责罚,被幽禁府中数年。
长公主有怨气也很正常。
“我这有辩机所写大唐西域记十二卷,是辩机当年据我口述而整理写成的,时面记述的是我当年西游亲手经历的一百一十余个国家及传闻的二十八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这书不是佛经,但也写的不错,你拿去给长公主看,就说我们大慈恩寺想在长安新闻报上连载这本游记。”
“听怕他们未必肯刊印连载。”
“你是处理这些俗务的知事僧,你难道就不懂得变通吗?楼观道宗圣观当初花了很大一笔钱买下了封神榜的版权,并且还在长安新闻报上花重金买广告位打广告,我们也可以。楼观道出钱李家的印刷坊印道藏,我们也可以印佛经,这印刷术印刷经籍,确实是快捷又低廉,我们也可以印。”
唐僧当年取回来那些真经,足有六百多部,这些年陆续翻译出了七十多部,有一千三百多卷。这些取回来的经书,多年来也只抄写了几份,译出来的经书同样只抄了几份典藏。
而人家楼观道现在却开始大量印刷道藏,动不动就一本道经印几千本,到处散发,这种影响力的扩散是巨大的,人家还通过报纸打广告、连载崇道,玄奘认为这些都是值得借鉴学习的。
大慈恩寺是当今皇帝建造的,因此规模很大,香火很旺,也有足够的钱财支撑。宗圣观能做的事情,他们当然也可以做。
他们印道藏,那大慈恩寺可以印佛经。
他们刊封神榜,那大慈因寺可以连载西游记。
长安报社不是说自己态度中立吗?那就砸钱,只要有足够的钱砸下去,他们自然会中立的。
佛家的影响力也可以用钱买来的,比如说有钱可以修建宏丽的寺院,有钱可以翻译更多的经书,可以做更多法事,可以更广泛的宣传佛家思想,争夺更多的信徒,甚至是可以结交朝中的权贵,为他们在朝中多说话等等。
毕竟是曾经行走过五万里的高僧,玄奘不是那种只知念死经书的人,他是个知道变通之人。
知事僧如醍醐灌顶。
“住持,说到广告,今日我在长安报社里听到一个消息。据说安东经略安抚使、武珍州刺史李逍要在长安新闻报上打一个广告,说是在登州赤山浦港,下个月将举行一场盛大的奴隶拍卖会,介时将会有八千名奴隶进行拍卖,让天下各地有意者可前往竞拍。”
玄奘听完,眉头一拧。
这确实是个比较惊人的消息。
“消息属实吗?”
“千真万确。”
“如此的话,你可以亲自走一趟登州,若是价格合适,可以多买些奴隶回来。”
别以为佛道都是出家人,就真的超然世外。
事实上是,佛道两家,都没有真正超然世外的。有些道家还超然一些,但佛家却没几个是真正超俗的。
唐代的僧院里普遍蓄养大量奴婢,一般僧人与奴婢的比例超过二比一,而一些有名的大寺,其僧人与奴婢比例甚至是一比二以及一比十及更高。
普通寺院,平均约有奴婢二十人,而做为皇家寺庙之一的大慈恩寺,虽然立寺不过八年,但因为是皇帝所建,因此从一开始就寺庙规模巨大,拥有极大的寺产。
被赐有大量的田地、奴婢,再加上有玄奘主持,名气大,引得大量信徒进献香火,让这座大慈恩寺这些年的钱财源源不断的大量增长。之前玄奘亲自设计建造了大雁塔,但也只花费了九牛一毛而已。
一般的寺庙有几十个奴婢,而如大慈恩寺、大兴善寺这样的知名大寺,却拥有上千的奴婢。
曾经为隋朝皇家寺庙的大兴善寺据说最兴盛之时,拥有奴婢三千多名。
而现在的大慈恩寺,也有一千多名奴婢,这么众多的奴婢不仅在寺院内从事一些杂活,更有大量的在寺外的寺田、寺坊里从事生产劳作。
虽然佛教内律禁止蓄养奴婢,但寺院却用文书变通一下,把奴婢改称为净人。
那些佛家就用这种偷换概念的方式来役使奴婢,对外称寺皆净人,无可役者。但实际净人,就是奴婢。比如贞观十九年,太宗赐西明寺净人百房,一次就赐了一百户几百口奴婢。
寺庙需要奴婢种田耕地,需要奴婢做工,需要奴婢们打扫役使,越大的寺庙寺产越大,对奴婢的需求就越大。
各寺的净人除了来自于朝廷的赏赐外,便是主动在外购买了。长安城有牛马市,里面就有奴婢买卖。
不过近年来天下相对承平些,奴婢来源大减,价格上升,奴婢买卖就没那么容易了。
而李逍要在登州搞个奴婢拍卖会,一次拍卖八千奴婢,这个消息是惊人的。哪怕是平时不太过问俗务的玄奘,也在惊讶之下亲自做出了指示,让知事僧亲自去趟登州买奴婢。
“如果价格合适,比长安的低,那就多买些。”
大慈恩寺有钱,也有很多田地,甚至拥有不少自己的作坊,他们虽有净人千余,但还是远远不够。大兴善寺可是拥有净人三千余,远超大慈恩寺。
长安新闻报还没有正式刊印出售,但这最新一期上的一条广告,就早已经被广而告之了。
登州赤山浦有八千高句丽奴婢要发卖的消息不径而走,转眼间就已经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听到这个消息,许多人都蠢蠢欲动。
这年头,奴隶是有极大市场需求的,有价无市,奴婢什么时候都有需求,但市场供应量一直不足,尤其是这些年,是越来越供不应求。
一下子出现八千奴婢,这怎么不让人轰动。
如同闻到腥味的鲨鱼一样,长安的勋戚权贵之家都已经在到处求证这个消息了。
连太极宫中的皇帝李治,都被这个消息惊到了。
“谁?李逍要在登州拍卖八千奴隶,高句丽奴婢?他哪来的八千奴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皇帝惊问百骑司统领张大师,一脸懵逼的样子。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逍遥小地主 第355章 皇帝不明白
大明宫的宫殿工地上,李治背着手,低头踱步。
在十几万以工代赈灾民的努力下,大明宫正在迅速的成型,这座宫殿很宏丽,李治看着这座全新的宫殿心情每天都在变好。住在太极宫里,似乎总能感受到父亲太宗皇帝和祖父高祖皇帝的存在。
他很迫切的想要摆脱这种感觉,就如同他当初很迫切的想要把长孙无忌等元老赶出政事堂一样。
宫殿盖的很急,钱花的也很多,但他觉得值了。
“朕始终想不明白,李逍现在不应当还在长江上行船吗?”
算算时间,李逍出京到现在都不到一个月时间,一个月的时间,从长安出发,走的慢点差不多还没到扬州呢。
可现在万骑司报上来的消息,是李逍人在登州。不过,是已经先到登州海对面的高句丽平壤转了半月然后又回登州了。
百思不得其解啊。
“陛下,李逍乘的船是改进过的木兰舟,速度极快,而且他一路上都没有怎么停歇,扬帆而下,一路都是日夜兼程,因此只花了不到半个月就已经在登州赤山浦出海了。”张大师如实禀报,他从下面人那里拿到这消息时都好半天不敢相信呢。
“从长安出发,半个月时间就到了平壤浿江口,李逍的船真有这么快?”
“轻舟快进,倒是可以的。”
李治捋了捋须。
“就算李逍这一路驾船赶路,可从登州到平壤起码也得一两月吧?”
“陛下,李逍不是从登州港出发,而是自登州东南的文登县赤山浦港出发,采用的是直航平壤浿江口的方法。往年我中原征讨高句丽之时,也曾经发水师自登州直攻平壤的,眼下正好是秋季,可以顺风直航,只要方向不偏,其实仅要三日便可抵达平壤浿江口。”
李治点了点头,不由觉得李逍胆子很大。不过他还是马上抓到了一个细节上的问题。
“你说李逍是乘季风直航平壤的,但他现在又回来了,那总不是顺风的,他又是如何回来的?”
隋朝唐朝确实都曾几次发水师从登州直航高句丽,但去的时候都是顺风,回来的时候可没这么轻松,不顺风的时候还是得绕海岸航行回来的。
可现在李逍明明是直航过去,半个月后又直航回来了。
“陛下,臣这个还没有查清楚,但可以知道的是李逍确实直航到平壤后,仅半个月后又直航回来了。而且他去的时候只用了几个时辰就到了,回来的时候也是仅用只个时辰就到达赤山,他的船来来回回好多趟,把在平壤抢到的奴隶和财货都运回来了。如今奴隶和财货,全都规程在赤山浦。”
“李逍是怎么做到的?”
李治真的是想不明白了,唐朝有两条重要的水上航线,一条是广州通夷海路,一条是登州渤海新罗海路,不论是南还是北的航线,基本上是要沿海岸线航行,并且得等季风。
乘季风出航,回来的时候,有的时候要等风,便只能在港口等上大半年才能回来。
以前隋军、唐军都派水师攻过高句丽,虽也能乘季风直航平壤,但却无法这么原路返回。
但现在李逍做到了,而且把过去几天一趟的航程变成了几个时辰,他是如何做到的。
太多的疑惑了。
“李逍真的从高句丽抢了八千人口回来?”
“现在看来,是的。据臣得到的消息,李逍自赤山出海,直航到达平壤浿江口外,在那里寻了一处隐秘的荒岛驻足,然后派人乘船至浿江口沿岸突袭劫掠,半月时间,行动多次,来去如风,劫掠了数十村镇。”
“高句丽人都是蠢货吗?怎么就能任李逍在那里来去自如,为所欲为?”
“陛下,李逍真的是为所欲为的,他的船又大又快,而且他人也不少。他自己招募了一支部曲,另外程、薛两家这次也各有一条大船随李逍同行去百济,船上也还有荥阳郑清河崔等好多家的人,李逍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在浿江口沿岸到处劫掠,高句丽人到现在都还没弄清楚到底是哪来的一群人,一直以为是一群海贼在劫掠呢。”
李治无话可说了。
怎么听起来就这么简单呢,出海半个月轻松抢了八千多高句丽人口,在那里为所欲为一番,还能全身而退。
要是都这么容易,那高句丽岂能在朝鲜撑了七百年?不早就亡了?
隋炀帝杨广在地上若有知,只怕扬州的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吧?人家前后数次兵发辽东,甚至曾经发兵一百一十万,举国之力都不曾灭掉高句丽啊。
可现在李逍就带三条船,却能在平壤附近为所欲为,折腾半个月高句丽人连他们屁都没捞着一个,任他们攻破人家近百村镇,劫掠人口八千余。
整个高句丽才多少人?
官方统计六十九万户,但考虑高句丽是个明显的奴隶封建社会,会有大量的奴隶等,那些贵族酋长们可能会有很多隐户奴隶,多算一些,那也绝不会有一千万人口,估计六七百万就是到头了。
李逍一次就劫走了人家八千啊。
“陛下,其实李逍所为倒也不是那么了得,这就跟以前草原上的突厥人南下劫掠我们北方边疆,掳夺人口一样。不过是打了个措手不及,李逍至始至终都没有攻过大城,也没跟高句丽军交过手。”
“越是如此,才越是了得了。以前李逍献的平辽策中,也曾说过要从沿海袭掠高句丽沿岸,但朝廷始终没有真正的重视这一条。而现在你看,李逍自己把这条做到了极致,不伤一兵一卒,就取得如此大的战果,让人佩服啊。”
1...119120121122123...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