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小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开始每隔个半个时辰,老王就会仔细的计算一番,然后与罗盘验证一下,可当如此几次之后,他发现每次罗盘都没问题后,老王也懒得再这样小心了。他开始改为一个时辰才用一次牵星术计算方位,其余都只是看罗盘。
“有点无聊啊!”
赵持满慢慢的适应了海上的颠簸,站在甲板上无聊的道。
确实很无聊,除了蓝天就是蓝色的海浪,虽然初看起来很美丽,但看久了,便觉得视觉疲劳了。
已经好久没见到一只海鸟了,这说明他们已经深入大海。
“是挺无聊的。”
虽然也曾听说过,在登州入朝鲜航线上,其实有时是会碰到海贼的。可这次他们跑的这条航线,是直航深海的航线,以前只有老王这样作死的人试过几次,但还没人成功过。
李逍他们这次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深海直航,又哪里可能会在这里遇到海贼呢。
“我去睡觉了,等见到了高句丽的海岸线再叫醒我。”赵持满打着哈欠道。
“可以,你先去睡吧。”
李逍倒更喜欢这甲板上,木兰舟虽然说挺大的,可这次足足装了近八百号人,其实已经有些超载了,要不是因为直航路程短,时间短,所以不用装多少物资补给,是根本不敢这样的。
若走老航线,一走得近月,就得带上许多补给物资,沿途还得进港补给淡水蔬菜肉食等。
可这趟航线最多三天,因此根本不需要多少补给。
几十个船员水手,然后二十部曲亲卫、二百佣兵团战兵,五百辅兵,再加上些物资,满满一船。
船舱里很满,船员们睡吊床,底下躺一排,上面再吊一层,挤的跟个鱼罐头一样,空气也差。
还是这甲板上舒服的,虽然甲板上还有个艉楼,是船长室,但那地方也不大,还是甲板上吹风晒太阳舒服。
李逍吹着海风吹着吹着就不由的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老王唤醒了他,这时天色昏暗。
凌晨天明出发的,此时竟然已经跑了一天了。
“到哪了?”李逍问。
老王有些兴奋的指着在船只上空盘旋的海鸟。
“我做到了,我真的做到了,从登州到高句丽,仅一天时间,我就到了。”
“到了吗?”
“看那些鸟儿,多么可爱的鸟儿啊,它们这是在迎接我们呢。前面不远就会有海岸线了,我们真的到了。”老王激动的都有些手舞足蹈了。
这是他第一次成功的直航抵达高句丽,上一次他也试过,但他从登州出发,历经了整整七天才在高句丽的海岸边醒来,他的船沉没在海中,船员水手们在风暴里丧生,葬身鱼腹。
而这一次,仅仅一个白天,他就抵达了。
仅仅用时五个时辰而已。
“你创造了历史!”李逍拍了拍老王的肩膀,笑着对兴奋不已的老王道。虽然李逍并没多少激动,十个小时航行了三百来里,还是乘着季风,这速度很一般的。
“我做到了,我做到了,我真的做到了。”老王喃喃的念叨着,眼神迷离,整个人如痴如醉。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逍遥小地主 第348章 杀进平壤城,活捉宝藏王
海鸥盘旋,阵阵鸣叫。
暮色之下,前方果然已经出现了起伏不平的海岸线。
甲板上涌上来许多的人,大家兴奋的看着喊着叫着,这一次出海虽然李逍一直拍着胸脯说老王经验丰富,他还有航海的法宝,可是大家心里还是有几分忐忑的,尤其是那些来自关中的汉子们,一路上晕过来的。
没想到,这么快居然就到了高句丽海岸了。
一个脸上有条刀疤的关中刀客佣兵忍不住拍着船舷感叹,“记得十三年前,老子跟随太宗皇帝陛下征讨辽东,在长安应募为志愿,初夏时随军出发,一直到入秋之时才到达辽东城下,一路上整整三个月啊。”
虽说三个月时间并不是一直在行军走路,可从长安到辽东确实用了三月时间,其中也有近半的时间是在行军走路。
可如今呢。
昨晚一觉睡醉,早是天蒙蒙亮的时候上的船,一路上摇啊晃啊,吐啊晕啊,人还晕乎着呢,结果就听说到了。
好不容易挤到这甲板上一看,可不是吗,那前面的山和地,不就是陆地吗?
也有人怀疑的。
“这么快,不是做梦吧。”
结果他马上被旁边一个来自山东的响马佣兵打了一拳,痛的直咧嘴。
“他娘的你做甚咧?”
“你不是说做梦呢吧,小子知道不是做梦咧。”
“咋这么快咧,我脑子还晕着呢,就到了?”
“可不,这船跑的贼快,一路上风又大,没停过呢。”
五个时辰跑了三百多里,其实一个时辰也就是跑了六七十里路,比徒步行军自然是快的多,但快点的轻骑,一日夜也是能跑个三百里的。
“会不会是咱们方向跑错了,又跑到登州附近海岸了?”有人提出疑问。
太快了,快的让人不敢相信。
老王一听怒了。
你怀疑我老王其它的可以,但你不能怀疑我的航海技术,我老王可是出身在海船上,在海上漂了一辈子的人。
“他娘的,你们若不是对面就是高句丽,他娘的老子一会找个海浦停船靠岸,你们上去一瞧不就知道究竟了?”
那些响马刀客水贼们,早在船舱里熏的难受挤的憋屈,巴不得上岸透透气呢,于是一起起哄说,上去瞧瞧去。
还有人大言不惭的道,“若是真到了平壤附近,咱们干脆来个出其不意,杀进平壤城,活捉高句丽王高藏呢。”
“平壤城王宫里,肯定会有很多金银财宝,到时大家就发了。”
“美女肯定也多。”
一群家伙在那里意淫,李逍在旁边听的也不由的呵呵。
这时赵持满也从舱里睡醒出来。
“要不一会找个地方靠岸登陆,我们上去透透气?”
李逍看他不似开玩笑的样子?
“二哥有何打算?”
“既然路过,总不能真的过门而不入嘛。咱们现在跟高句丽可是战时,虽说朝廷主要用兵百济,可高句丽人是敌方嘛。我们此来,高句丽人绝对是意料不到的,这里距离平壤很近,附近的江口有不少城池村镇,人口不少,也挺富裕。你说我们有这三条大船,加起来得有三千人,突然而至,一般村镇那是绝不能挡,就算是些小城,措不及防之下,都可能让我们给破了。”
赵持满毕竟是曾经徒手打死老虎,靠两条腿都能追上敌人骑将的牛逼将军,他的胆子可是很大的。
那些佣兵们还只是在意淫,他是真的有些打算。
一直以来,不论是唐船还是高句丽或百济新罗东瀛的船只,那都是沿海岸航行的,大唐虽然在高句丽的对面三四百里外,但得先从北方过来。
因此,高句丽沿岸肯定也是盯着北方防范唐军水师,或者现在盯着南方百济上的唐军水师,他们是绝想不到李逍他们能够不从南也不从北来,而是直接从对面来的。
这在军事上,就拥有了奇袭的条件。
一个优秀的将领,遇到好的机会,哪里愿意错过呢。
况且如他所说,他们有三条大船,船上有三千来人,其中还有不少佣兵部曲,凑上一千武装不成问题。
一千战士出其不意下的进攻,攻座把城真是没问题。
“三郎,何不试一下,反正我们此来东海,也没打算闲着啊?”
组建佣兵团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混水摸鱼,在敌战区捕奴吗?
现在大好机会在前,有何理由放过呢。
“平壤是高句丽都城,只怕周边防御很严。”李逍道。
“三郎错了,如今高句丽的防御集中在南北两面,一在辽东千里山城防线,重点防着我大唐程老将军的十几万大军。另一支重兵集结在南面,既要防御新罗人的反攻,又要协助百济防我大唐水师北上,平壤附近确实还有兵,但已经不多。”
况且赵持满又没真打算去打平壤,只是打算在平壤附近海岸干一票就走。
“船都满了啊。”李逍又道。
“这个不是问题,这里是海岸,还怕找不着船?到时我们干他一票,抢些金银财宝人口女子,装上附近找到的船上,跟着我们的船队一起南下就是。反正现在开始,要沿着海岸线南下,不用惧怕深海里风浪大的问题。”
看着赵持满那两眼放光的样子,李逍知道自己没有理由再拒绝的。
况且这个提议确实让人很心动啊。
“找个合适的目标,突其不意,攻其不备,咱们干他一票,见好就收,打完就撤!”
“没问题。”赵持满痛快的一挥拳头。
“那我先让老王找个合适的隐密地方先靠岸。”李逍道。
赵持满点头,“今晚我亲自挑一队人上岸,先侦察一下,找个合适的目标。”
简单的商量过后,李逍跟赵持满就定下了要干他娘一票的大胆决定,先在附近海岸找个隐蔽的地方停靠,然后赵持满带人去侦察适合的袭击目标,先个离海岸近,不大也不小的城池,最好是没什么防御力量且还比较富庶的城镇。
“船靠岸后,我带佣兵们上岸先休整,等你找好目标回来,正好有力气干活。”
“干他娘的。”赵持满兴奋的道。




逍遥小地主 第349章 浿江口
赵持满乘着夜色走了,带着一支五十人的侦察小队,一群由关中刀客、山东响马和江南水贼组成的狠人小队。
三条大船停在一座小岛边。
这是一座无人的小岛,但却也不小,只是不见人烟。
船只停在岛上的一处湾内,隐蔽起来。
在船上摇摇晃晃了一天的船员们,高兴的踏上了坚实的大地。有些人已经习惯了船里的摇晃,结果下了船,踩到地上后,还感觉天地都是摇晃的,倒不会走路了,走几步结果自己摇摔跤了。
做为船队的最高指挥,李逍派出一队佣兵负责搜寻岛上,然后安排其它的人寻找水源、捡拾干柴。
老王经验丰富,他带着几个人划了条小船出去半天后回来了。
“我知道这是哪了,浿江口附近。”老王很激动,他划着船在夜色下靠近了陆地海岸,很快就找到了参照物。做为跑了一辈子朝鲜半岛航线的老家伙,他马上判断出了自己所在的位置。
李逍也知道浿江的位置。
事实上,大唐有许多人知道这个浿江口,不因为其它,而是当年隋朝一百一十万大军征讨高句丽久攻辽东城而不下,于是杨广派出了一支三十万人的偏师绕城深入直攻王城平壤。
当时杨广要求他们快速进攻平壤,结果士兵携带的粮食器械等太多,负重多行军却要快,于是许多士兵偷偷的把粮食器械给埋了以减轻负担。
谁料狡猾的高句丽人却来个避而不战,故意诱敌深入,隋军长驱直入,结果最后就是在浿江口遇到高句丽人的埋伏,半渡而击,眼看就要到平壤城下了,隋军不免轻敌大意,结果被高句丽军埋伏。
隋军失利退却,结果这个时候出现了大麻烦,他们来的时候太快,都以为可以直攻入平壤,于是纷纷嫌背负的粮食辎重太累全都扔路上了。
这个时候遇阻浿江,距离辽东城大本营足有千里之遥,孤军深入,无粮可用,大军成了一支饥军。
向平壤进攻已经无望,浿水河成一道天险,高句丽军以江为阻。最后无奈隋军只得后撤,这个时候高句丽人便开始尾随追击,隋军断粮,再无战心,结果就成了溃败。
最终,三十万隋军崩溃,最终撤到辽东城下的,不过几千人而已。
浿水,也因此一战成名。
后来隋唐两个王朝数次征辽,隋唐几度派水师直攻平壤,都是从浿江口登陆的。
因浿江口上游不远就是高句丽王城,因此这条江也被称为王城江,历史上这条江后来也名大同江。
在汉书地理志上还曾记载过汉朝曾在这里设置了乐浪郡浿水县,地界在浿水西至增地入海。
隋书高丽传,高句丽都于平壤城,亦曰长安城,东西六里,随山屈曲,南临浿水。
在半岛历史上,汉朝曾经在此设立过乐浪郡。
后来浿水为百济所有,两百多年前,百济与高句丽在浿水发生大规模的战斗,高句丽人彻底的占领了汉江以北的地区,从此高句丽人大举南下,进而迁都平壤,建造了长安城。
而也是在那一战后,百济不再单独对抗高句丽,开始与一直觊觎半岛的倭国结盟,而新罗则实行了依附高句丽的策略,半岛在很长时间内形成了高句丽新罗与百济倭国两大集团的对抗。
再到后来,高句丽称霸半岛北方,最后百济又与新罗联盟对抗。再到后来,新罗依附大唐,而百济转而依附高句丽,形成了一个新的对抗集团,唐新罗同盟,对高句丽靺鞨百济倭同盟。
今晚的月色不错。
月光如水银泄地,微风徐徐。
李逍听着老王的汇报,一边悠然的烤着一串烤肉。
肉是刚才搜岛的人猎回来的鹿肉,这岛挺大,上面有许多飞禽走兽。浿江虽然如今成为高句丽的腹心之地,但这里毕竟是江口外的海上。
据史载,高句丽历史上被唐灭亡之时,统计有户口六十九万余户。近七十万户,不到五百万人口,听起来好像挺少的。
但要知道,在大唐初立之时,全国的户口其实也才一百多万户而已。此时唐立国几十年,户口恢复到三百八十万户,但距离隋朝强盛之时的八百九十万户还是相差很大的。
高句丽立国数百年,人口也不少,不过在与隋唐持续百年的战争里,损失了大量的人口。仅太宗贞观末年亲征辽东,攻破十座城池就获户六万,口十八万。
在隋唐两朝对高句丽的战争里,高句丽的人口损失是极大的,损失以数十万计算。
不过高句丽数千里之地的疆域,才几百万人口也确实不多,再加上浿江口又曾是隋唐时水师进攻平壤的必经之地,导致这里的江口海岛基本上无人。
鹿肉很肥美,想当年这岛荒岛也许曾经有过许多渔村渔民,但因战争最终让这里成了一座无人荒岛,成为了野兽的自由之地。
大滴大滴的油脂滴下,引的炭火扑哧扑哧的更加旺盛。
李逍拿出自己的烧烤料包,从里面取出孜然粉、辣椒面、胡椒粉、芝麻、细盐等撒上。
老王使劲的嗅了嗅鼻子,以前跑老航线,经常许多天才会靠岸补给一次。在船上吃的差是常事,甚至喝的水都经常是发绿臭了的。
哪有条件如李逍这般讲究啊。
“阿郎这佐料好神奇,加入之后,这鹿肉真香。”
“那可不,对吃我可是很有讲究的,你现在看到的还只是简单的烧烤料,我船上还有更厉害的烧烤酱料呢,各种味道的都有,直接拿酱料腌制要烤的食物,然后烤制,更加入味。”
有烤肉再来点酒,那真是爽快。
李逍把一串烤的外焦里嫩的鹿肉烤串递给老王,结果这家伙一点也不怕烫,抓起来就是一撸到底,虽然很烫,却是呼噜噜的连吞带咽,一下就给干没了一串。
“你这样吃能品到味吗?”李逍皱眉问。
“好吃,确实好吃。”老王舌头伸出来一抹,还不忘记把嘴唇上的油脂给舔掉。
“老王啊,我觉得这个岛其实很不错啊,你看啊,这里距离大同江口不过百里左右,最近的海岸才三十里。这岛挺大,上面还有山有溪流的,不缺淡水,甚至还有许多野兽可猎,又有不错的湾可停船避风。”
老王眼睛依然盯着李逍烤架上的鹿肉,眼睛也不转一下,“郎君有什么想法?”
“想法自然是有一点的,我觉得这岛条件不错啊,距离赤山不过五个时辰航程而已,我想在这里修个寨子,然后多干他几票。”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高句丽人虽然也有船,但没真正的水师,就连唐军都没有什么真正的水师。虽然历史上,隋唐军队都曾几度浮海东渡,偏师直攻平壤,但那都是乘着夏季之时的季风,算好没风浪,然后就扬起帆顺风吹过来,所谓水师其实不过是各种大大小小的船,主要是以载人载物为主。
船上也没有真正的水师军队,都是些上船的陆军,作战方式也是下船上岸打仗。
在这种情况下,以前中原军队虽然能渡海东征,但来容易回去难,来的时候直接借风吹过来,而回去就得沿海岸线慢慢的走了。
唐朝都没有真正的水师海军,高句丽人自然更没有。
李逍也没水师,但正因此,李逍认为自己占住这座离海岸几十里的海岛,高句丽人也奈何不得他。
不说高句丽人能不能知道他藏身这座岛,就算知道了,高句丽人又能奈他几何?靠几条小船过来攻打他吗?
不能封锁、不能拦截,强攻当然也没多少条件,因此李逍短期占据此岛做为他的临时根据地,多干几票理论上是可行的。
等到高句丽人摸清了他的位置、虚实,真的调集许多船,带着许多兵马来攻,那时他大不了拍拍屁股一走了之啊。
“我觉得这想法可以。”老王是个胆大的人,胆子不大也不敢驶入深海。“这荒岛长久经营不行,但临时用用还是可以的。我愿意多跑几趟,反正这里到赤山也就五个时辰而已,正好白天跑,晚上休息,头天去第二天回。”
老王现在有了几样航海宝贝,正跟个得了新玩具的孩子一样,巴不得整天往返黄海两岸呢,哪会嫌累。
李逍把一串烤好的鹿肉拿起递给老王,老王高兴的接过,又一口撸掉了。
据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奴隶制度发展的巅峰时期,最厉害的时候,长安城里,奴隶的数量占据了总人口的四分之一,长安百万之家,每四个人里就有一个是奴隶。
长安城有名的奴隶是昆仑奴、新罗婢,以及不少倭女和波斯胡女,有钱的富贵之家,家里若是没有几个长的黑屈屈的昆仑奴和新罗婢、胡姬,那都没面子。
唐朝奴隶的地位也是极低的,律比畜产。法律规定了他们卑贱的地位,各地都有专门的奴隶交易市场,和牛马是在一起交易的。
李逍准备抢点人送到赤山去卖,赤山现在空荡荡的,但如果有大量奴隶在赤山出售,那赤山肯定会马上热闹起来。




逍遥小地主 第350章 新罗婢
大唐的奴隶交易都是在牛马市里,但奴隶买卖却比牛马买卖赚钱的多。唐人对奴隶需求极大,尤其是长安这样的都城,但凡有点家业的人,家里肯定要有奴婢的。
蓄奴役奴,这是唐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唐人的奴隶,甚至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有专门服侍人的,也有专门从事生产的。
奴婢也分三六九等,按照市场所需不同的奴隶价格也不同,贵重的奴隶有的如同宝马一样值钱,而一些老弱奴隶却又便宜的惊人。总的来说,那些有技术的奴隶、或者有姿色的奴隶,又或者强壮有力的奴隶是比较值钱的。而一些年幼条件不错的幼奴,也比较受欢迎。
奴隶制度是残酷的,把人当成牛马。
大唐做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强盛最开放的朝代,却又同时是畜奴最多的朝代,不得不说其中也是有点关联的。
其实说白了,这就是赤果果的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唐人尚武,就如狮子猛虎一般是吃肉的。
没有谁觉得拥奴哪里不对,在大家的认知里,人从来就没有什么生来公平可言,人生来就有三六九等。生在帝王家,那便出生就是王,生在公侯之家,将来必定能够蒙荫入仕为官,而你若生在奴婢之家,那打小就只能是卑贱的奴婢。
唐人的奴隶来源五花八门,有战败的敌国俘虏,有叛乱的士兵,犯罪的官员家人,还有贩卖而来的外族。
甚至在岭南、西南等地,有许多汉人豪强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捕西南蛮夷为奴,贩卖到中原。比如说在岭南数代为土皇帝的冯氏家族,他们虽是汉人,但与俚人联姻,形成强大的当地豪强势力,他们就喜欢攻打一些不听话的俚越小部落,击败后就把别人全都发卖为奴。
天色将明的时候,赵持满回来了。
出发时的一个小队完好无损的回来了,他们去的时候只划了三条小船,回来的时候却驾着十来条船,而船靠岸后,发现舱里满满当当的都是战利品。
“看样子收获颇丰?”李逍笑着迎上前。
赵持满也很兴奋,“我们一路洗劫了三个渔村,其中有个还不小,因此收获还可以。”
他的还可以其实已经是很谦虚了。
经过一番清点,赵持满光船就抢了十三条,有大有小,其中十条渔船,另有三条商船,渔船不大,但商船不小,这是高句丽人自己的商船。从百济回平壤的,结果在浿江口的一个渔村歇息补给的时候,被赵持满顺手牵羊了。
抓了三百多个俘虏,清一色的年轻女子。
“抓的人多,带不了太多,所以我只留了年轻女子。这些女子虽是高句丽女子,但送回中原,可以充当新罗婢女卖,能卖个好价。”
新罗婢是大唐很火的一个奴隶品牌,比后世的菲佣还火,长安城里的富贵人家,都以拥有新罗婢为有面子。
据说一个优秀的新罗婢女,价格比一匹马还贵,能卖到四到五万钱。而一个普通的岭南蛮奴,却只值万钱不到,这还得是个年青健壮的青年男奴。
1...117118119120121...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