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小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这是一种相当奢侈的行为,牙刷倒不贵,关键是这盐贵。如今许多百姓普遍还吃的是大块的粒盐,里面很多杂质,过滤提纯不过关,颜色也难看。而李逍用的盐,可是买来上好的井盐,然后又多次过滤提纯脱色之后的上等盐,洁白细腻,还略带着一丝青色。
这样的盐,只有贵族之家才享用的起,一升盐起码能换一石米。李逍刷个牙用的盐,一个月都能换到几石米,可知有多奢侈了。
不过李逍倒不觉得什么,他向来觉得,能够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那就是值得的。
钱嘛,不就是赚来花的嘛。赚了钱不花,那人岂不成了钱的奴隶了?只要他不故意铺张浪费就成了,就好比他刚研究出来的香水,那还更昂贵呢。但李逍一样用起来,一点不小气。
揉搓毛巾,先抹了把脸,把脸上刷牙后的沫子擦掉,然后李逍拿起一块香皂开始在手上打泡。
这香皂也算是做香水时,顺便开发的一项商品,用来替代家里那死贵死贵的澡豆。
家里的澡豆在长安的大药铺买的,价格昂贵不说还不太好用,李逍是瞧不上的。闲时自己研究了下香皂,香皂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并不复杂,但就是费点功夫。
成本还是极低的,起码比起那掺了许多香料、药材在里面的高级澡豆便家的多。
做香皂时还能做点肥皂,香皂洗脸洗手洗澡,肥皂用来洗衣服,十分好用。
脸上涂上香皂泡,双手在脸上涂抹按摩五分钟左右,然后洗掉。
顿时神轻气爽。
摸摸一点也不油腻的脸,李逍觉得这香皂的去油效果是真的强,不过好像有点太强了,好像长久用也会有点伤脸啊。
洗完脸,旁边侍候的丫环,赶紧小心翼翼的拿起来,放进一个专门打制的木盒里,这盒子下面还有专门滤水,确实很实用。
“阿郎,官府把赵持满一家送来了,等阿郎去接收。”管家过来禀报。
因为赵大夫如今又得管着街的医馆,又得兼管着新开的生药铺子,两头忙碌,家里这边李逍便又找了一人担任管家一职。
毕竟现在家大业大了,新管家是李家的一个远房亲戚,是李逍母亲的一个表弟,因此李逍得喊声表舅,姓钱。
四十来岁,读过点书,家里算是地主,不过他是庶出,家产跟他没啥关系,以前在长安一家商铺里做账房。
如今到李家做了管家,倒也算是合适。
老钱个子不高,但挺胖乎圆润,满面红光,安排起事情来挺有规划。
“赵二哥来了吗?赶紧跟我去迎接。”
昨天李逍出狱,但赵持满没放出来。皇帝旨意,将赵家满门赐给李逍为奴,今天是来正式交接的了。
李家庄大门口。
大理寺的一个官员亲自带队,还有一队官兵,押着赵家一百三十八口,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这次,赵持满这支算是连根拔起了。虽然当年八柱国之一的赵贵还有好多支后人,但起码赵持满这一支现在是全成了奴隶。
赵持满与家人手脚都拴着绳子,串成长长的一串。
“李太监。”
大理寺的官员笑着上前,拱手问好。
李逍皱了皱眉,他知道对方是礼貌称呼,但他真不喜欢太监这个称呼。
你才太监,你全家都太监呢。
“叫我李主簿就好,人都送到了吗?”
“都到了,赵持满一家一百三十八口,都在这了。”那位官员拿出一本名册,递给李逍查验。
“我在上面签字画押,那就算交接完了?”
“对,对,对,签字画押后这一百三十八个奴隶就都是李主簿的了。不过这些人可都是皇帝钦赐,李主簿得严加看管,切莫弄丢了。”
李逍面无表情的赶紧签字画押,办好了交接手续。
“钱管家。”
“阿郎,我在。”
“把这位王狱丞和其它人请到庄上用茶,好好招待一下。”
“好的。”老钱笑着上前,把那位王狱丞一行请入庄中。
李逍待他们走了,上前几步,来到赵持满面前。
“二哥,委屈你了。”李逍上前帮赵持满解开绳索。“到了这,就是到了家了,以后不用担心了。”
赵持满神情有些萎靡,他看着李逍,又看了看李家庄,这是一个让他悔恨万分的地方。
若是他不曾来这,也就不会有赵氏一族被贬为奴的下场。
‘三郎,之前我对不起你,带兵来围庄,可你不但不计前嫌,还如此待我,我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谁能无过呢?一时之过,能够改过就是好的。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以后我们往前看,到了这里,二哥就把他当成自己家就好了。”
赵家一百三十八口,倒不全都是赵家人,他的父母俱早亡,因此这行人里的长辈也就是他父亲的几个侍妾,然后是他这辈里的几个兄弟,然后是他的儿女和子侄,剩下的,其实都是赵家的奴婢。
对那些赵家奴婢们来说,其实除了点紧张外,倒没什么。反正在哪里都是做奴隶,只是以前在赵家做奴婢,赵家家规还不错,对待下人也好。如今到李家来,不知道李家如何。
可对赵家人来说,这确实是个天大的打击了。过去是贵族豪门,如今却成了别人的奴仆。
他们见到李逍那般态度对赵持满,惊讶之余满是欣喜。
解去了绳索,李逍把赵持满一家人安排进了庄。
原来的赵家奴仆,过去在赵家做什么差事,如今也都安排了差不多的工作。剩下的二十余口赵家人,李逍自然不可能把他们当奴仆使唤,特意让人收拾了一座院子给他们一家人居住。
“那宅子也是新建好的,就委屈你们暂时在那里安置了。”
“三郎,你别那么客气,我现在是御赐给你的奴仆,你给我安排个差事。”
‘这怎么能行,你忘记我们之前在大理寺已经喝过血酒,我们可是结义的兄弟,你到了我这,就是到了家里。”
赵持满对李逍是既感动,又愧疚。
“我这人也没什么别的本事,也就是一身骑射本领,可惜这辈子是不可能再上战场了,要不,以后我就给你赶车、护卫吧,也算是物尽其能。”赵持满道。
见他这样坚持,李逍也不好劝说。
“那就先委屈下二哥,替我好好操练下咱们庄上的家丁,训练下他们赶车骑马的本事,再教他们一些棍棒拳脚功夫。”
“可以。”赵持满点头。
“给其它人也安排个差事。”赵持满又指着自己的兄弟、妻妾们道。
李逍无奈,这人有点太死板较真。
最后只好简单做了点安排,让赵持满的妻子陪着婉娘,让他兄弟们跟着钱管家他们做事,勉强安排了下去。
这边刚安排好,李元芳来了。
李元芳是权知玉米监副监,今天刚到衙门上班,司农寺卿就找他去谈话,让他抓紧把玉米试种一下安排下去。
可李元芳哪懂得种玉米,这不只好赶来蓝溪找李逍了。
见到赵持满在,李元芳赶紧叫了声二哥。
赵持满只是点了点头,然后就走到一边去了。
“我就在那边候着,有事叫我,不打扰你们谈事。”赵持满离开。
“哎,赵二哥这人太古板了些了。”李逍无奈的道。
李元芳看着他的背影,也叹气道,“赵二哥当年可是长安游侠儿们最尊崇的人物,想不到如今却落这下场。”
“不是还有我们吗,我昨日已经为赵二哥写了一道求情奏章上去了。”
‘我也写了,不过我估计这事一时半会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两人聊好几句,李元芳说明来意。
“其实玉米我已经开始试种了,另外也还写了一些章程。你现在来了,正好给我帮忙。”
“已经种下了?”
“种了一点。”李逍拉起李元芳往外走。
玉米这东西不像是水稻,基本上哪都能种,而且春夏都可以种植,虽说不能连续种植两季,但种一季玉米再种一季其它的还是可以的。上半年种玉米,下半年就可以种麦子。若是上半年种粟,那下半年可以种玉米。
当然,玉米还可以在那些间隙里种植,什么田间地头,什么院坝边上,都能种。
李逍带着李元芳走了几步,前面就是大院场。
在院场四周的廊下,便有一小垄一小垄的土,边上还插了树枝条围拦起来。
“看到那绿苗没,那就是玉米苗,已经发芽了。”
廊下枝条围起来的小土垄上,一棵棵的小绿苗是那么的嫩绿。
“这是玉米苗?这屋院里头也能种?”
“当然能种,连窗台上都能种呢,有点土就行,玉米是最好种的。”李逍笑着说道。
成片成片的种植当然好,但其实把田间地头的碎地种上玉米,也一样可以。一亩地充其量也不过只能种上三千株左右的玉米,但田地地头哪个犄角旮旯的,也能咱上三五棵甚至是十来棵的。
积少成多,也一样不是少数。
当然,玉米最大的特色还在于,他耐旱,适合在那些肥力不高且缺少的山地坡地上种植。
“这院里种了多少?”
“一百棵,我刚才查看了,全部出苗了。”李逍自豪的说道。
逍遥小地主 第223章 员外郎
李家大院的廊前,玉米芽刚刚从泥土里探出个头来,三两片嫩绿的叶子,随风轻轻摇摆着。
若不是李逍说这就是玉米,赵持满根本不敢相信。
可李逍二十一岁就封为蓝田县男爵,一个农家子白身封爵,可知当今天子对玉米的重视程度,甚至他也就是因为这玉米,才让自己和一家人都被打为奴隶。
赵持满从没见过玉米,对玉米却是既爱又恨。
“这就是玉米?”
“是的,这就是玉米,不过现在还只是刚出的嫩芽。”李逍一株株的仔细查看,并且在数数。
把玉米种在院子里,这也算是让人意外之事了。
其实就是李家大院里的人,也没人知道这就是玉米。
老钱站在一边,瞪大着双眼,“阿郎,这就是玉米?”他还以为这是李逍心血来潮在廊前种的花花草草呢。谁能料到如此珍贵的玉米,居然就种在院子里呢。
幸好这土垄围起了篱笆,要不然被鸡啊猫啊狗的伤到一株半株的,他可就担当不起了。
“粮食不都种地里吗,怎么种院里呢?”
“方便照看啊,再说这是我秧的苗,等长大点再移栽到地里去。”李逍终于数完了,一百颗苗,一颗不少,他撒了一百颗种子,居然全都发芽成活了。
这可是相当难得的数字,要知道一般情况下,田里的精种的玉米,也顶多百分之九十的发芽率,一般成片大田粗种甚至只有八成的发芽率。
或许这是因为这些种子是从空间里带出来的吧,那神秘空间里出的东西总有些灵气。
“玉米还要育秧移栽?不是直接播种吗?”
老钱是管家,虽说多年在长安的商铺里掌柜,但对于农事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
他只听说过水稻要移栽的,还没听说比如粟、麦也要移栽的。
“正常是可以直接播种的,不过眼下咱们这种子珍贵,自然得小心点。先育秧再移栽,能提高成活率和产量。”
这玉米虽是种在院子里,可这土李逍却是很精心的弄过的。普通的黄土,但是却掺了柴灶里的土木灰,又加入了发酵过后的牛粪、鸡屎,怕土壤结板,又还特意弄了些枯叶木屑掺入其中。
最后这些土可不一般,灰黄颜色,而且土比较松。一长垄土,李逍就撒了一百颗玉米种子,还撒的比较稀。定时的浇水,其中还泼过一次加水稀释后的尿。
正是因此,这玉米秧才能长的这么好。
“育秧移栽的话,我们就能提高玉米种的成活率和利用率。”
李逍挽着袖子,伸手去拔开垄土,查看玉米秧的根茎。直接播种玉米种,一亩地大约是需要三到四斤种子,玉米采用的是一行行的种植法,跟麦稻粟都不同,倒是与甘蔗其实差不多。
种一行得隔一段距离。
直接播种的话,虽然方便,但发芽后肯定还需要一次间苗,保证株距间隔不太密,有时还得补种没发芽的空地。间苗的话是大田种植的必然程序,但现在毕竟种子少,到时间苗就不免浪费。
李逍在自家院里育了一百颗玉米苗,在空间里还育了一百颗。
试种,关键还是试验,得出各种数据,为大面积做好数据支持。
“再长几天,就可以移栽了。”
“一亩地能种多少株啊,阿郎?”老钱盯着这些宝贝一样的玉米苗问。
一亩二百四十步。
古者百亩,止当今之四十亩,今之百亩,当古之二百五十亩。
唐朝的一亩田,比之先秦之时那是大的多。不过比之后世的一亩地,却又要小点。大致来说,唐代一亩,仅相当于后世0`87亩左右。差不多九成左右,稍小一些。
一般来说,玉米播种平均行距为0·57米,株距则为0·3米。后世一亩地667平方,精量播种的话,一亩地大约有三千五百株玉米。
一分田就是三百五十株,而唐朝一亩也就后世九分地左右,则为三千一百五十株。
唐朝一分地,能种三百一十五株苗。
一百颗玉米苗,能种三厘多点地。
这么点地,其实也就是一间房大小,长六米宽三米左右的一块地,可以种上十行玉米,每行隔三十厘米一株,一行能种十颗,刚好一百株玉米。
这么三厘多地,其实李家大院后面的那片空地上,李逍已经划量好了一块。长两丈宽一丈。
大唐一尺合后世30·7厘米,这样一块差不多刚好种一百株玉米,也就三厘地多点。
“一亩地玉米能产多少?”
李逍大致算了算,按后世来算,高产的一亩能达一千公斤,高海拔地区低产的也有五百公斤左右,大面积平均亩产是六七百公斤。
不过他也曾经看过一个数据,据说明朝刚引入玉米的时候,那时候许多地方的玉米亩产也就一百公斤左右,但依然令当时的官府和百姓十分高兴。
不过李逍觉得自己这个玉米不是一般的玉米,毕竟空间里出来的,相当于优良种子了。空间那颗玉米结了八个穗,就算到了外面,按正常的只留两穗,那产量也不会少。
他知道有些玉米大面积种植,只保留一穗,但许多百姓菜园里种植玉米,也会留两穗,这关键还是得看肥力跟不跟的上。
水和肥跟的上,那么一株留两穗是能保证产量的。
哪怕一株只留一穗,一个大玉米也有二三百克,晒干脱粒后也能有一百七八十克,那一亩也能有六百多公斤的纯玉米粒收获,这起码是近六石的产量了。
如何能够保双穗而不减产,那就是奔着亩产十石去。
李逍把这个数字一说出来,还是把老钱和赵持满他们深深震惊了。
这个时代,若论主粮种植,种的最多的其实是粟,然后是麦,再然后是稻。水稻虽在后世种植最广,但在唐朝,因为南方开发不够,所以产量比不上北方的粟稻。
北方农物,粟比麦多,粟也称小米,长的跟狗尾巴草一样。粟的产量比麦其实要低,但自先秦到唐朝,北方粟一直是种植最多的作物。
其关键原因,就是因为一来粟更抗旱,二来也是因为粟有一壳坚硬的外壳,极易储存,能储存时间更久,易储存和耐旱,这在古代是极为重要的,使得粟一直远超小麦种植。
毕竟小麦虽不比稻子需要水田,但小麦也比粟更需要水。
而现在,粟比麦稻更适合北方,尤其是关陇地区的一些优点,李逍的玉米也都有,耐旱、易储存,而且还有比粟、麦甚至是稻都更强的一个优点,产量高。
亩产六石,甚至是十石啊。
哪怕就是减一半来算,亩产三石也是不得了的,要知道关中缺少,山地坡地多,一些地方的粟产量只有一石左右产量。
老钱颤抖着道,“五谷之中,唯粟耐陈,这玉米也耐陈易储吗?”
粟有一层硬壳,这层硬壳可以防霉变虫蛀和腐败,可以长年储存,保存的好,甚至存上十年也没问题。隋朝的几大粮仓里当年存的粟,就有的到贞观朝时都还是好的。
关陇地区除了粟种植广,还有黍也种植许多。黍的优点在于极强的耐旱性,这种作物也称糜子,又称为大黄米。他在水源不足的地区很容易成活,而且成长期只有两三个月,还适合在气候寒冷、植物生长周期短的河东、关中等地种植。
因为黍煮熟后粘性大,又极适合用来做糕点和酿酒。
而麦的优势在于它和粟、黍的生长周期不同,在粟、黍粮食青黄不接的时候,能够提供救命口粮。尤其是自汉代解决了麦的灌溉和磨粉问题后,小麦的种植越来越广。
粟、黍耐旱,易储存。麦产量高,与粟、黍生长周期不同,可以填补青黄不接时的空白。
而现在,李逍的这个玉米,居然身兼多种作物的优势。
比如玉米产量高,甚至比南方产量最高的稻居然还高,玉米又耐旱,不怕水,山地坡地都能种,不比粟黍抗旱能力差,且又好储存,玉米那层外壳,一样耐陈易储。
还有一个极大的优势在于,南北皆宜,特别是能在大田上成为与小麦、春粟、高粱等轮作倒茬的一种重要作物。
适应性强,易栽培,春玉米还比其它春播植物成熟更早,最能填补每年青黄不接的空白期。
尤其是对于山区的农民来说,这将是最好的作物。
赵持满也终于明白这玉米为何会如何重要,为何褚遂良他们想抢玉米了。
“三郎啊,说到可要做到,切莫说大话啊。”
院外传来一道声音,一袭春衫的李治走了进来。
“你来做何?”
李逍问。
“某刚换了个差事,由工部调任户部,如今是仓部员外郎,以后跟司农寺免不了事务往来。”李治笑着说道。
仓部员外郎,就是户部下仓部司的次官,户部下有四司,分别为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司,各司以郎中为主官,员外郎为次官。
仓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库储、出纳租税、禄粮、食禀之事。
仓部对应的这块,其实正好就是司农寺管的这块。只不过仓部跟司农寺不算上下级,一个是政令机构,一个是事务机构。说白了,户部其实相当于皇帝的会计,而司农寺相当于皇帝的出纳,只不过会计只一个,出纳有好几个。司农寺管粮食,卫尉寺管武器、太府寺管钱。
李治说完,径直摇摆着走到李逍旁边,看着那一株株的嫩苗,“若真能如三郎所言,关陇山区干旱少水缺肥之地,也能亩产三石,那真是天降祥瑞。”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逍遥小地主 第224章 对赌
李逍对于这老王调职的事情不感兴趣,哪怕他调到了与自己对口的仓部司做员外郎,他也懒得鸟这人。
对这家伙,他始终不怎么感冒。还不如赵持满对他胃口,虽然赵持满还带兵来打过它,可不打不相识。但老王这人老是阴阳怪气,他看着就不太爽。
“玉米先育秧再移栽,倒还是有点复杂啊,我看这玉米和高粱种的也差不多,可高粱就不用育种再移栽。”
“高粱能跟玉米比吗?高粱一亩才产多少?而且高粱饭能好吃吗?除非是灾荒之年,否则谁愿意吃高粱饭?那是喂牲口的,岂能跟玉米相提并论啊。”李逍头也不抬的怒怼老王。
“玉米高产那也不过是你现在的一家之言,究竟如何,还得看结果呢。”
“百日之后就见结果,老王啊,要不咱们来赌一赌,我也知道你是王家家主,家大业大,我李家是跟你比上的。但小赌一把还是可以的,要不咱们赌个一百贯,就赌我这一百株玉米,也就三厘地,到时要收三斗粮。”
三厘地收三斗粮,那三分地不就得收三石?一亩,不得收个十石粮?
“脱粒后的干玉米粒?三厘地三斗?”老王神情有些激动,李逍敢把这样的赌,说明他很有自信。可老王却很高兴,哪怕自己跟他赌输了不过是一百贯钱,但万一李逍真做到了,那可就不得了了。一亩十石脱粒后的干玉米粒,天啊,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好,我赌了,不过为了防止你做弊,我得派人来你府上看着,盯着你的这一百株玉米,从种到收,得全有我的人盯着。”
“你愿意派你就派,哪怕一天到晚盯着都行,只要不搞破坏,随便他们怎么看。不过事先说好,看归看,但他们的吃食住宿我可不管。若要来我这搭伙也行,交房租和伙食费,一人一月就收你二百钱吧。”
“还收房租和伙食费?一月二百钱?太贵了。”李治大气。
“嫌贵你可以不要来啊,或者你自己派人来送饭也行。”
李治突然笑了。
“不就是一月二百钱嘛,小意思,一言为定,回头我就派人过来。”
李逍拍拍手回厅里,老钱赶紧招过来几个家丁。
“你们几个,就在这里盯着这里,别让天上的鸟啊,院里的猫狗啥的祸害了这玉米苗,盯死了,玉米苗坏了半点,都唯你们是问。”
几个家丁都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猛的点头应声。
“都看好了,晚上我再安排人过来值夜换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