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枭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高月
此时,清风酒楼总店四周已被开封府衙役封锁,不准闲人靠近,两边挤满了数千名赶来看热闹的民众,指指点点,但目光中却大多有点幸灾乐祸,不过这也难怪,像清风楼这种高档的酒楼被烧,对于普通的中下层民众而言,未必会同情。
李延庆赶到潘楼街,翻身下马,他一眼看见了几乎被烧成白地的清风酒楼,旁边清风茶馆也被连累,烧掉了一半,说起来清风酒楼最初还是曹家的产业,后来转让给了潘家,老爷子听到这个消息,不定心里多难过。
这时,新任开封府尹聂山匆匆走上前,躬身行一礼道:“参见都统!”
聂山在李延庆出任开封尹时担任少尹一职,曾是李延庆下属,虽然他现在已经高升,但对李延庆还是颇为敬畏。
李延庆拱手回一礼,问道:“聂府尹,这是怎么回事?”
聂山叹了口气道:“已经查清楚了,昨晚一群人喝酒到半夜,影响了清风酒楼打烊,和酒保发生了口角,双方动了手,这群人喝醉酒打不过酒保,全部被扔到大街上,结果这群酒鬼怀恨于心,就在半夜纠集百余人纵火烧了清风酒楼,有人亲眼目睹,正好成了人证。”
李延庆眉头一皱,居然纠集了百余人,难道是东京的无赖地痞?
“那这群人抓到没有?”李延庆问道。
“抓到了十几个,其他人都躲起来,不知藏到哪里去了!”
李延庆重重哼了一声,最近京城治安比较混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官府抓捕不力,对肇事者比较纵容,如果不杀一儆百,京城治安不知还会乱成什么样子。
李延庆当即立断道:“我派五千军队进行全城搜捕,一定要把纵火者全部抓获斩首示众。”
“全部斩首示众?”聂山有点愕然,半晌道:“是不是严惩首恶就足够了?”
李延庆摇摇头,“要治顽疾就得下猛药,不狠狠震慑一下,京城还会再乱,内部不靖,严重影响守城啊!”
“我明白了,李都统是要杀一儆百。”
就在这时,一名宦官在几名亲兵的陪同下匆匆赶来,“终于找到李都统了!”宦官激动大喊道。
李延庆认识这名宦官,是天子赵桓身边的心腹宦官张保廉,李延庆微微笑道:“张公公有事吗?”
“当然有急事,官家召见李都统,快随我进宫!”
李延庆点点头,回头嘱咐两名偏将配合聂山率军搜城,他这才跟随宦官匆匆向宫内而去。
赵桓的御书房位于紫微殿的左殿,也就是他父皇赵佶御书房的隔壁,李延庆来到紫微殿台阶前,却正好见到李纲也匆匆赶来。
“李相公,好久不见!”李延庆笑着放慢脚步,他对李纲多少有点歉意,李纲一心想抓住金国情报斥候,却被自己截胡了。
“李都统是去见官家吗?”
李延庆点点头,“李相公也是一样吧!”
李纲向左右看看,低声道:“官家最近烦躁得很,说话要千万注意。”
李延庆顿时想起最近被连续罢免的开封尹,便问道:“是为治安之事?”
“那个只是官家的发泄,原因不在那里,而是.....战争。”
李延庆顿时明白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不仅给京城军民带来巨大压力,连天子赵桓也承受不住了,他沉吟一下问道:“他召见我,就为这事吗?”
李纲点点头,“估计和这事有关。”
正说着,宦官张保廉快步从后殿走出,对他们道:“李都统,李相公,官家召见,两位请进吧!”
李延庆和李纲走进了御书房,只见赵桓负手站在窗前,看得出他心情十分沉重,说起来这个新皇帝比他父皇勤勉得多,每天早早来到了御书房,很晚才离去,且不说现在有没有什么大事让他决策,但这种态度还是不错的。
在御书房内还有一人,正是相国吴敏,只是他比较沉默,象雕像一样站住一旁,一言不发,也没有和进来的两人打招呼,李延庆忍不住看了他一眼,李延庆忽然有一种直觉,今天赵桓召见自己,一定有大事。
“微臣参见陛下!”
两人行一礼,半晌,赵桓才缓缓道:“李都统辛苦了。”
李延庆一怔,这话感觉似乎不太对劲,他还是恭恭敬敬道:“这是微臣应尽之责。”
赵桓转过身,深深看了一眼李延庆,这才叹口气道:“太原已经失陷了!”
“什么!”
李延庆和李纲同时大吃一惊,李纲急道:“陛下,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就是今天上午!”
赵桓取出一卷鸽信递给李纲,“朕在太原有一个联络人,这就是他发的鸽信。”
李纲颤抖着手接过鸽信细看,旁边李延庆心里却十分不舒服,什么联络人,分明就是赵桓派去的暗中监视人,说不定自己身边也有一个这样的人。
尽管李延庆心里不舒服,但他现在也同样很关心太原的情况,太原陷落,那他的诸多手下如何了,韩世忠有没有事情?
李纲把鸽信给了李延庆,李延庆连忙展开鸽信,信中说同知王鼎在城破时阵亡,韩世忠率数千残军退出太原向南撤离。
看到这,李延庆稍稍松口气,其实也知道,抗金名将怎么可能早早阵亡,只是他关心则乱,毕竟他改变了历史,也改变诸多人物的人生轨迹,韩世忠就是其中之一。
这时,赵桓犹豫一下,低声道:“金兵攻打京城已有一个月,始终拿不下京城,李都统觉得宋金双方有没有议和的可能?”
‘议和?’
李延庆愣住了,就像被人迎头重重敲了一记闷棍,赵桓昔日做太子时,无论对辽还是对金,都是最坚定的主战派,登基还不到两个月,就想和金国议和了。
李延庆心中就像吞了一只蟑螂般难受,半晌,他强忍着对赵桓的反感,缓缓道:“陛下,虽然金兵攻打京城不利,但他们已经攻下太原府,士气应该大涨,微臣觉得他们妥协的可能性不大。”
赵桓的脸上顿时有些不高兴,半晌冷冷道:“真的这么肯定?”
李延庆也感觉到了赵桓语气中不满,但这种议和之事,他不想让步,除非金兵自己提出来议和还差不多,怎么能让大宋主动议和,何况还是自己已经守住京城的前提之下。
李延庆果断地说道:“微臣认为,现在还远未到议和之时。”
这时,一直沉默的吴敏终于开口道:“李都统,陛下是担心金兵攻陷太原后,会继续南下攻占整个河东路,再向西进攻陕西路,如果太行以西全部失陷,那我们就是大宋的罪人了。”
李延庆沉默片刻道:“京兆府还有三万精兵镇守,又有种帅坐镇,微臣相信金兵攻不破潼关和蒲津关,至于河东路,微臣倒觉得完颜宗翰现在会率军进河北,无暇顾及太原府以南地区。”
“为什么?”赵恒目光锐利地注视着李延庆,“你给朕一个理由?”
寒门枭士 第七百四十四章 主战主和
李延庆不慌不忙道:“启禀陛下,微臣在金兵围城前派了一支约三千人的骑兵出去,据卑职得到的消息,他们在河北袭击零散金兵,屡屡得手,使金兵后勤极为被动,而现在金兵又一时抽不出军营去对付这支宋军骑兵,卑职相信完颜斜也一定会调部分太原金兵进驻河北。”
“但太原金兵有十万之众,攻下太原我们算他伤亡两万,那还有八万之中,我估计最多调两万人进驻河北,其他六万金兵呢?”这是吴敏在一旁反驳李延庆,议和就是他的提议,他自然不希望赵桓被李延庆说服。
李延庆淡淡道:“我刚才也说了,金兵攻下太原城,围困东京的金兵必然士气大涨,这不是一个消息那么简单,而西路金兵会赶来与东路军汇合,有了军队支援,金兵士气当然大涨。”
吴敏脸色一冷,又不以为然地摇摇头道:“李都统此话未免有些想当然了,你又不是金兵主帅,怎么知道西路金兵一定会过来支援?”
“我虽不是金兵主帅,但金兵的都元帅就在城外,他攻城不利,当然会让西路金兵过来支援。”
吴敏还要再反驳,李纲却躬身对赵桓道:“陛下,既然李都统这么肯定,那我们不妨再等上几天。”
李纲属于中间派,他并不反对议和,但他希望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大宋的利益,最好是金国主动提出议和,现在金兵明显攻不下城池,再过段时间,黄河就该解冻了,他认为金兵一定会在黄河解冻前做出战或者和的决定,所以李纲便考虑尽量拖延时间,让金兵主动提出议和。
赵桓沉思片刻,他明白李延庆是坚决主战派,在这件事上,他倒不好和李延庆翻脸,李纲提出的方案也算是一种折中之计,先等几天再说。
“好吧!就再等上几天。”
........
从紫微殿出来,李延庆的脸色阴沉到了极点,他最终忍不住发作了,他咬牙恨道:“混蛋,老子非宰了那个姓吴的不可!”
李纲从后面赶上来,却正好感受到了李延庆的怒火,他吓了一跳,连忙道:“李都统,请息怒!”
李延庆霍然转身,盯着李纲的眼睛问道:“这件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李纲眼光有些闪烁,躲避着李延庆锐利的目光,半晌,他叹口气道:“这件事不仅仅是吴敏的意思,他只是牵头人罢了,这其实是众朝臣的意愿,至少知政堂一致同意了。”
李延庆眼睛眯了起来,但目光却更加犀利,“那什么我不知道?”
“这一个月,李都统也并没有关心朝政啊!五次知政堂议事,李都统只有第一次来过,后面都没有参加,不知道这件事也很正常。”
“我就不相信,所有的朝臣都同意?”李延庆目光变得有些疑惑了。
李纲摇摇头,“这件事上分为三派,有主张主动提出议和要求的,叫做正议和派,有主张等待金兵提出议和的,叫做反议和派,还有主张坚决和金兵作战的,叫做主战派,正议和派人数最多,占了七成,其次是反议和派,大概占了两成多,以我和张叔夜为代表,而主战派的人数最少,只有寥寥数人。”
“主战派的代表是谁?”
“宗泽,或者再加上你。”
李延庆摇了摇头,“我真的不明白,我们严防死守,金兵一个月攻城不下,束手无策,明明我们占据了上风,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主和派?”
李纲苦笑一声说:“一个多月的煎熬,大家都有点支撑不住了,毕竟都是文臣,不像你那样意志坚定,其实官家也快撑不住了,否则今天不会这样失态。”
“这只是借口罢了!”
李延庆丢下一句话便扬长而去,李纲望着李延庆远去的背影,不由长长叹息一声,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难以避免,李延庆和官家之间恐怕出现裂痕了。
..........
金兵大营内忽然传来了不急不缓的鼓声,这种鼓声连城头上的宋军也十分熟悉了,这是金兵的得胜鼓,金兵每次攻城结束,都击得胜鼓回营,以掩盖攻城失利。
但这一次却是真的得胜鼓,完颜斜也已经得到了攻下太原的消息,令他欣喜若狂,立刻下令击鼓庆贺。
大帐内,完颜斜也真负手来回踱步,脸上怒容未消,他怒视低头站在一旁的完颜宗望道:“在你们心中到底什么是第一,是我大金的事业,还是你们的个人恩怨?”
完颜斜也只所以转喜为怒,原因就在于他想把完颜宗翰的军队调来开封府协助攻打宋京,结果完颜宗望却极力反对,便引发了完颜斜也的滔天怒火。
他挥舞着手臂吼叫道:“你们有什么狗屁宿怨我不管,我只看结果,完颜宗翰攻下了太原,而你呢?一个月来损兵无数,还是攻不下一座城门,你好意思和他比吗?”
完颜宗望一咬牙硬着脖子道:“那是因为这次他没有遇到李延庆,上次在太原他一样惨败,这只是他的运气好,和他能力何干?”
完颜斜也勃然大怒,狠狠一拍桌子,怒视完颜宗望,“既然如此,你怕他什么?你不让他来,不就是承认自己不如他吗?”
完颜宗望愣住了,半晌,他点了点头,“既然都元帅认为他可以攻下宋京,那我没有任何意见,一切由都元帅定夺!”
完颜斜也狠狠瞪了他一眼,转身快步出去了。
..........
卫州黎阳县,从隋唐以来这里便是中原地区最重要的粮仓之一,黎阳县的格局为双城,一座是县城,一座是粮城,两座城之间相距只有五百步,中间有一条狭长护城河通过水门相连,不过冬天河水结冰,这条水道也失去了作用。
黎阳县目前已经没有粮食储存,但金兵却又将黎阳县的粮仓利用起来,用来囤放草料,一百余万担草料堆满了黎阳仓,是金兵除了大名府外的另一个补给重地,草料对金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金兵在黎阳仓也部署一万重兵,加上黎阳仓城高险要,没有五万以上的军队,想攻下黎阳仓基本不可能。
不过黎阳县的防卫就差远了,只有两千金兵镇守,或许是因为黎阳仓比较重要的原因,金兵没有洗劫黎阳县,降金汉军也不敢打黎阳县的主意,使黎阳县罕有地保持了旧日的繁华。
中午时分,黎阳县北城门前熙熙攘攘,一群菜农挑着担进城卖菜,数十名士兵守着北城门,不停地推攘争先恐后想进城的菜农,其中一名士兵用力过大,将一名菜农的担子倾翻,几十个萝卜掉到了护城河冰面上。
菜农心中恼怒,连忙下去拾捡萝卜,嘴中骂骂咧咧,“没卵子的人也好意思嚣张,投降了女真人,祖坟都要被老天劈烂!”
士兵听他骂得恶毒,心中大怒,挥老拳冲上去要打,却被旁边的士兵一把抱住,“刘三,算了,算了,和他们计较什么,这些乡下人的话就当是放屁!”
菜农心中也有点害怕,连忙挑起菜快步跑进城了,就在这时,一支商队从远处走来,约十几人,牵着百余只头毛驴,毛驴身上驮着沉重的货物。
“站住!”
守城士兵快步走上前,“哪里来的商队?”
若是在从前,没人会关注一支商队,但现在商队可是稀罕物,自然是士兵们关注的对象。
为首年轻商人躬身行一礼,“各位军爷,小人是大名府人,来黎阳县赚点小钱。”
年轻商人说的是大名府土话,和黎阳这边口音有点相似,为首士兵上前打量一下毛驴身上的货物,又问道:“里面是什么?”
“是一点....盐!”
众士兵面面相觑,都大笑起来,“小子,会赚钱啊!”
这些天,黎阳县严重缺盐,盐本是官府专卖,但盐的供应体系已被摧毁,导致库存的盐吃完后,就没有了来源,所以这些天食盐价格大涨,没想到私盐贩子这么快就闻到了商机。
士兵上前搜了身,确认没有兵器,便一挥手,“进城吧!”
商人们赶着毛驴,不慌不忙地进了城。
寒门枭士 第七百四十五章 重大事件 上
商队来到了距离城门不远的一家客栈,客栈叫做汤记客栈,不用说,这是汤怀家开的客栈,汤家在河北路各地开了不少客栈,但现在也仅剩下几家在维持营业。
伙计见有客人到来,连忙热情地迎了出来,“欢迎来汤记客栈住宿,小店干净整洁,饭菜味美,价格低廉,保证各位客官满意!”
为首年轻商人笑眯眯道:“汤掌柜可在?”
“客官认识我家掌柜啊!”
“我一个朋友是汤掌柜侄子。”
伙计连忙回去禀报,片刻,一名四十余岁的肥胖男子走了出来,他叫做汤正德,是汤怀的四叔,也是汤家留在河北的少数几人之一。
“你们是......”汤正德疑惑地看着商队。
“在下燕青,是汤怀的朋友,我们要不要进去谈?”
掌柜顿时醒悟,连忙将燕青等人让进客栈,又让伙计关了门,挂上客满的牌子。
“几位住后院吧!不瞒各位,小店目前没有客人。”
掌柜汤正德将他们迎入后院,几名伙计去安排牲畜,房间里,汤正德请燕青坐下,低声问道:“客官是宋军吧!”
燕青点点头笑道:“我和汤怀同帐为将,都是在李都统帐下,汤叔应该认识我们李都统吧!”
“当然认识,他小时候我们叫他庆哥儿,现在已经成大宋的栋梁了,听说他率军守卫京城,令金兵无计可施?”
“确实如此,李都统目前任东京防御使,我们被派到河北相机行事。”
汤正德顿时恍然,指着燕青道:“我知道了,你们是飞骑!”
飞骑是最近一段时间活跃在河北西路的一支宋军骑兵,他们袭击金兵连连得手,名声已经传遍了河北西路。
燕青微微笑道:“我们正是飞骑,而且我们飞骑首领汤叔很熟悉,就是王贵。”
“啊!原来是贵哥儿。”
汤正德惊呼一声,又连忙问道:“那我家汤怀呢?”
“汤哥目前在东京,跟随李都统保卫京城。”
“原来如此。”
汤正德忽然狡黠一笑,“我知道了,你们这次的目标一定是.......”
汤正德指了指西面,西面就是黎阳仓。
燕青点了点头,又问道:“不知汤叔了解黎阳仓多少?”
“我也知道得不多,听说守军有上万人,守卫十分森严,里面草料堆积如山,反正我从未进去过,金兵进驻后,更是严禁任何汉人进入。”
燕青也并不指望汤正德能告诉他多少情报,他目前更需要的是兵器,他沉吟一下问道:“城内能买到刀吗?”
“城内原本有两家兵器铺,都已经被勒令关门了,不过其中一家兵器铺的掌柜我很熟悉,如果燕将军肯出高价,或许他愿意冒险出售。”
“价格不成问题,就麻烦汤叔了。”
说着,他将两块各五十两重的黄金砖放在桌上,“这是我们的住宿钱,银子不多,只是一点心意,请汤叔务必收下。”
虽然汤掌柜和他们有点关系,但若不给人家一点好处,怎么能让别人安心替你做事。
汤正德眼睛都直了,一百两黄金等于一千两白银,在黑市可以兑换到八千贯钱,而住宿费最多几贯钱就顶天了,他喃喃道:“这....这实在太多了,要不了这么多?”
燕青这次带了三百两黄金进城,黄金都是金条,藏在盐砖内,燕青微微笑道:“这其实也是我们从金兵手上缴获的黄金,汤叔能替我们联系到兵器就是大功,怎么能没有奖励呢?请手下吧!”
汤正德怎么可能不想要黄金,在战争时期,这可是保命的好东西啊!他哆嗦着手收下黄金,起身道:“我这就去联系兵器。”
他转身便匆匆去了........
下午时分,燕青跟随汤正德来到了一座院子里,已经有一个中年男子在这里等候了。
“裘掌柜,这就是我侄子,我可以替他担保,他绝对和金兵无关。”
裘掌柜看了一眼燕青,面无表情道:“跟我来吧!”
这位姓裘的中年男子是聚金兵器铺的掌柜,兵器铺已经被金兵勒令关闭,店里的兵器也被金兵收罗一空,但兵器铺毕竟只是商铺,所以金兵也没有太细究,便留下了一丝漏洞。
众人来到后院,裘掌柜搬开几张破烂桌子,露出一扇小门,他取出钥匙打开锁,推门走了进去,汤正德回头对燕青笑道:“贤侄进去吧!我在外面等候。”
燕青低头走了进去,门虽然很小,但里面却很狭长,房间最里面有两口大木箱。
“这是宋军的铁甲铜盔,一共二十副,每副盔甲配一把战刀,如果你还想要长矛弓箭,我也能搞到。”
“有弩吗?”燕青问道。
“只有五张弩,但不是神臂弩,只是普通的军弩,弩矢齐全的。”
燕青点点头,“再给我弄二十支长矛和十五副弓箭,连同弩一起,我都要了,一共多少钱?”
裘掌柜伸出一根指头,“一千两银子,不讲价。”
燕青点点头,取出一块五十两重的金砖递给他,“先付你一半,另一半见货给钱,我今晚就要,没问题吧!”
裘掌柜接过黄金,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晚上我会送去客栈。”
........
深夜的城楼上挂了两盏破旧的灯笼,在风中忽明忽暗,几名汉军士兵蜷缩在城楼下的一处背风墙下,在凛冽的寒风中冻得直打哆嗦,此时正是乍暖还寒之时,风力更强,寒意更浓,令这些士兵难以抵挡。
“女真人还......真把我们当成牲畜了,连张毯子....毯子都不给!”一名士兵抱着双臂,牙关打着颤说道。
一名年长士兵撇撇嘴道:“刘三,你们家不是汤阴县的地主吗?怎么连床毯子都没有?”
“别提了,家里被女真人抢光了,房子也被烧掉,家人逃去南方,什么都没有了。”
“我记得你好像还有十两银子,可以买张毯子啊!”
士兵嘟囔一声,“全输光了。”
就在这时,一声厉吼从旁边传来,“谁让你们睡觉,统统起来!”
几名士兵吓得连忙站起身,只见一名金兵快步走上前,皮鞭劈头盖脸向他们抽来,士兵们低下头挨鞭子,一动不敢动。
“一群死猪,还不去巡逻,再敢偷懒,全部斩首!”
几名汉军吓得战战兢兢,连忙列队巡逻去了,金兵在城根下撒了一泡尿,又打了哈欠,转身继续回城楼内去睡觉。
“狗娘养的女真人,不把老子们当人,老子想造反。”叫做刘三的汉军士兵骂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