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枭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高月
“朝廷当时没有从地方税赋中补贴你们?”李延庆问道。
岳飞摇摇头,“那是因为京兆军一直在作战,所以才把三川的税赋给你们充军费,中原军队就没这个运气,已经和金国签署了停战协议,朝廷肯养我现在手下的军队就已经不错了,怎么可能再把地方税赋给我,连经商权都没给。”
“那后来呢?”李延庆又问道。
岳飞叹口气,“后来我们意识到,朝廷是想削减我们的军俸开支,让我们自己解决差额不足,我们便集体和朝廷协商,官家最终答应给足我们目前军俸,我们放弃自募军队。”
李延庆没有多说,他心里明白,这是朝廷又后悔让地方大将自筹军费,所以削减现有军费,逼大家主动放弃自筹军费的权力。
李延庆又笑着问王贵道:“你家不是在京城买不少土地,怎么又想买宅?”
王贵指指牛皋,“是老牛想买,他娘子是江南人,在京兆住不惯,看见我妻儿搬回京城了,他们也想搬回京城。”
牛皋的脸胀得通红,连忙道:“京城的房宅太贵了,实在买不起,要不就租一座宅子。”
李延庆想了想道:“或许会有官宅!”
王贵大喜,连忙问道:“不是说非驻京官员不提供官宅吗?”
李延庆笑道:“现在临安城的常住人口已经突破一百五十万人,还在继续增加,居住太拥挤了,所以我考虑向东扩城,向东扩四里,到宦塘河边,现在的东城就变成了内城,然后我会专门在新城划出一块地,修建军队官宅和官舍,凡统制以上都有机会分到官宅或者官舍,象老牛是一级统制,至少可以分到一座十亩官宅,将来打仗立功,这座官宅还能转为私宅,传给子孙。”
牛皋欢喜得咧嘴大笑,“那俺就不用再去买宅了?”
“不用去买了,我解决了文官的住房,不能不管武将吧!”
这时,岳飞也忍不住问道:“延庆,这官宅制度什么时候施行?”
李延庆微微笑道:“扩城方案过几天就会宣布,下个月京兆府会提交新城修建计划,那时军方官宅土地就会定下来,我估计年底前会完成军宅修建。”
李延庆又笑道:“到时五哥也把老母妻儿送来京城吧!我给五哥安排一座二十亩的官宅。”
岳飞叹口气,“其实我母亲一直念念不忘家乡,毕竟父亲的墓还在那边,她想百年之后和父亲合葬。”
王贵劝他道:“就算我们收复了河北,想恢复从前的光景,至少也要几十年时间,还是让老娘搬来京城住,我父亲和祖父也会搬来京城,老汤家也会来,到时我们家人一起坐船回去扫墓,路上也不辛苦了。”
岳飞点点头,“如果京城有宅,搬过来住也无妨,按照惯例,我们这些领兵大将的家眷最好在京城,朝廷也不会猜忌我们,延庆现在应该也深有体会了。”
李延庆沉吟一下道:“中原驻军倒问题不大,但边疆驻军确实需要一种制衡,我准备实施监军制度,同时边疆大将的家眷必须在京城,这倒不是针对谁,而是一种制度,另外还有将领轮换制度,一名主将在某地统兵不能超过五年,将走兵不动,这三项制度配合起来,就可以逐渐扭转文官领兵的弊端。”
岳飞默默点头,半晌,他又低声道:“延庆,现在地方上对你当监国摄政王议论很大啊!”
李延庆微微笑道:“这个我知道,但你们可能想不到,朝廷文官却非常支持我。”
“这是为什么?”王贵不解地问道。
“因为相权增大了,现在朝廷的一般政务我基本上已经不过问,盖上中书门下大印就可颁行,我只管重大军国事项,只管任命或者更换相国,如果相国做得不好,或者名声太差,我就会再换一个新相国,所以现在相国们都做得很舒心,范致虚说他年轻了十岁。”
“可是如果天子长大后呢?”岳飞又问道。
李延庆端起酒杯笑道:“那是十八年后的事情了,我们把眼前之事做好,以后事情顺其自然。”
:。:





寒门枭士 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统
次日一早,李延庆在知政堂议事厅内举行了第一次军国议事。
所谓军国议事就是由军方大将和相国一起参加的一种联席会议,商议重大军国事项。
这次李延庆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名义召集刘錡、王贵、吴阶、曹晟、岳飞、韩世忠、张浚、刘光世等统兵大将齐聚临安,其中曹晟是江宁知府兼沿江防御使,不是都统制,但因他有统兵权,所以也被召来参加议事。
当然,还有一些都统制未到,像潼关都统曹性、灵夏都统刘子羽、河西都统吴磷,川南都统汤怀等等,他们因为路途遥远,也无法离开军队,所以暂时来不了。
参加军国议事的还有五位相国,范致虚、高深、曹俨、郑望之、李纲。
这次军国议事是由枢密使高深主持,他见众人都已就坐,便起身笑道:“今天军政大员济济一堂,恐怕大家都猜到会有大事,今天确实有两件大事商议,第一件大事是军队制度改革”
李延庆观察着众将的脸色,当高深提到‘军队制度改革’时,众人基本上都面不改色,神色平静,唯独刘光世的脸色为之一变。
李延庆心中暗暗冷笑,只有这个刘光世最心虚啊!
高深又继续道:“摄政王殿下也提出,军队改革需徐徐进行,不宜过于激进,所以经知政堂一致投票同意,首先恢复隋唐五代以来的监军制度,监军由监察御史出任,不干涉军务,只监察军纪和大将是否合规,但现在还没有正式实施,各位大将可有什么想法和意见,可以先提出来。”
众将一片沉默,这时,岳飞道:“建立监军既然是制度,就希望将它完善,大家都按制度做事,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
众人都连连点头,岳飞建议说到他们心坎上了,既然是制度,他们也不反对,只是希望制度能公平公正,监军不要刻意刁难自己。
这时,李延庆接口道:“岳都统说得很对,既然是制度,就会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实行监军制度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大家,免得大家遭遇无妄之灾。”
说到这,李延庆见众人都不再反对,便对高深道:“请枢密院再把监军制度完善一下,先把稿子给大家看一看,大家没有意见,然后就正式推行。”
高深连忙答应,“今天下午就可以完善,明天一早抄送给大家。”
这时,十几名从事搬来几张大桌子,桌子上都是地图模型,众人精神一振,这才是他们今天期待看到的东西,众人纷纷站起身,围拢上来。
几张大桌子拼成了大宋江山模型图,都是用泥捏成的,然后烧成了陶瓷,各种城池、桥梁、官道、山峦、河水,还有各种人物,都做得惟妙惟肖。
“这是我命人耗费了三年时间才做成的天下江山图,目前只做成一半,最南端到明州港,最北端到漠北草原,最西到沙州,最东到新罗。”
李延庆用木杆指了燕山府,“我今天要告诉大家一个最新消息,金国已经向燕山府增兵十万,事情发生在上个月,金兵分三批向燕山府增兵,最新一次增兵是十天前,使燕山府的金兵人数达到十三万,如果加上大同府、河北和中原的金兵,那么金兵的数量已达二十万,这里面不包括燕山府的汉军、高庆裔的冀军和刘豫的齐军,如果加起来,金兵总兵力将达四十余万。”
不少人都倒吸一口冷气,大宋的军队才六十万,金兵的人数就超过四十万,着实令众人没想到。
“这个数量确实让人吃惊,但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今天的宋军已经不是三年前那样不堪一击,我们有骑兵,有众多弩军,还有强大的火器,更有犀利的重甲步兵,我们完全可以和金兵一战,实际上除了二十万金兵外,齐军和冀军的战斗力都不强。”
这时,范致虚有些忧心忡忡问道:“燕山府增兵十万,金兵可是有南征的企图?”
李延庆摇摇头,“金兵的漠北战役还没有结束,在这种情况下,金兵不太可能发动南征,更多可能是防备我们北伐。”
说到北伐,所有将领的神情都有点不自然起来,李延庆笑道:“看来‘北伐’两个字挠中大家的痒处了。”
韩世忠笑道:“殿下当然说到大家心坎上,总不能真等到停战协议结束后再发动北伐吧!”
李延庆缓缓对众人道:“最近朝中也有不少声音提出北伐,京兆军更是纷纷上书,要求大军出潼关,我并不反对北伐,但我的要求是北伐必须获胜,必须要有所收获,至少能收复中原,所以关键不在于想不想北伐,而是北伐准备好了没有?”
李延庆又对韩世忠道:“请韩都统告诉我,你的军队训练到什么程度了?”
韩世忠连忙道:“卑职训练三万长枪兵对付敌军骑兵,已经训练了两年,可谓士气高昂,士兵精锐,可以一战。”
“那装备呢?”
“完全是禁军装备,粮草也充足。”
李延庆点点头,“听起来好像不错,那你的对手情况如何?”
“刘豫在泗州、宿州和邳州各部署了两万人,由齐将范琼统帅,一旦我们北伐,这三支军队会立刻汇聚。”
李延庆又道:“据我所知,金兵在徐州部署了两万骑兵,由大将斜卯阿里统帅,一旦我们北伐,金兵会不会南下支援?如果金兵南下支援,我们又该怎么应对?”
韩世忠沉吟一下,“殿下所说的这些问题属于战术,一旦战略上决定北伐,具体战术我们再商议。”
李延庆淡淡道:“我做事情喜欢谋定而后动,绝不打盲目之战,这么给大家说吧!我给各位看的一张棋盘,上面有大家各自的位子,北伐肯定要进行,不会再无限期地拖下去,但各位是棋子,必须要听从我这个棋手的统一调令,请大家耐心等待我的军令。”
韩世忠不再说话了,他当然明白李延庆的意思,天下一盘棋,不仅仅是自己一家北征,要让各路大军彼此配合,就只能由李延庆这个棋手来调度了。
李延庆又笑道:“虽然统一调度是由我来安排,但具体作战还得依仗各位,大家都谈一谈吧!大家都有什么北伐的策略,请大家畅所欲言。”
岳飞笑道:“那我就先说几句。”
他拾起木杆,指中原南部一带道:“荆襄军队北伐必然是走邓州一线,我建议关中军队走商洛道出武关南下,在邓州与我的大军汇合,洛阳一带刘豫有两万大军,如果我和关中联军夺取邓汝一线,兵指许洲,刘豫大军必然会从洛阳南下,这便给潼关的军队进攻函谷关创造机会,也能给张都统的军队南渡黄河,进攻洛阳创造机会,洛阳必然失守,我们战线再继续向东推进,便能和韩将军的北伐之军形成呼应之势。”
李延庆点点头,“岳将军的方案正是我们目前最大的优势,其实我们对中原呈包围之势,北面是晋南张都统,西面是京兆军,南面是岳都统,东面则是北伐主力,无论我们从哪一面获得突破,都会造成刘豫顾此失彼之势,目前刘豫有十余万大军,金兵两万,所以我们首先寻找一个突破点,把这个突破点打开了,而顺刀而下,就是势如破竹了。”
李延庆一指地图上的梁山泊,“我说的突破点就是这里!”




寒门枭士 第一千零四章 梁山旧将
郓州梁山泊,自从宋江的第二次起义被彻底镇压后,梁山泊便终于风平浪静了,当年参加梁山泊起义的各路将领,一部分被镇压身死,象宋江、吴用、李逵等等,一部分则成为京兆军的干将,比如燕青、关胜、花荣、阮氏三雄等等。
还有一部分死在金兵的入侵中,象登州的孙立兄弟,再有一部分则消失在草莽之中,比如林冲、武松、鲁达等人。
不过也有一些依然生活在郓州,被官府赦免后成为了当地豪强,目前有刘唐、石秀、张荣等三人。
这天下午,郓州须城县南门外来了两名汉子,须城县在经历了历次战争后,早已破败不堪,城墙坍塌,城门失修,不过县城内的商业主街还比较繁华,这条商业主街长达三里,两边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酒楼、茶馆、青楼、关扑店、银铺、布店、粮店、肉铺、小吃铺等等,叫卖此起彼伏,热闹异常。
城门处也没有什么守军,只有几名老卒负责开门关门,虽然郓州已被金兵占领,但现在属于齐王管辖,这里没有金兵驻扎,又属于大后方,连军队都很少,只有一千士兵驻扎。
两名大汉正是阮小五和阮小七,他们奉李延庆的命令来郓州联络故人,据他们所知,须城中生活着三名梁山泊旧将,一个是张荣,一个是石秀,还有一个便是刘唐,梁山军覆灭已经过去了七八年,大家早已开始新的生活,能不能说服他们,这倒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阮氏兄弟并没有把握。
他们二人沿着大街缓缓而行,阮小二忽然一指前面不远处的一座酒楼,“应该就是它了!”
阮氏兄弟在做盐枭之时,曾经和须城县的张荣有过往来,他们知道张荣名义上在须城县开了一家大酒楼,但实际上在梁山泊养了数百名水贼,依旧干着拦截商船、粮船的勾当。
这是一家占地足有八亩的大酒楼,是郓州最大的酒楼,巨大招牌上写着‘荣记’二字,前面是一座四层高的酒楼,后面则有十几家小院,正门上方挂着一盏栀子花灯笼,表示酒楼内有暗娼陪寝,这在大宋比较普遍,基本上一半的酒楼都有色情服务,门口挂着栀子花灯笼就是标志。
当然,娼女并不是酒楼养的,而是酒楼伙计可以随时去娼馆请人,酒楼同时提供场所。
阮氏兄弟走进了酒楼,一名酒保立刻迎了上来,“客官好久没来了,请楼上坐!”
阮小五笑骂一声,“老子快八年没有回来了,居然还认识我?”
阮小七嗤笑一声,“哪里是认识你,他对谁都是这样说。”
一回头,只见酒保又在招呼两个客人,“客官好久没来了,楼上请!”
还真是口头招呼,阮小五只得摇摇头,向二楼走去。
“把掌柜叫来,我找他有要紧事!”阮氏兄弟在一张桌前坐下便吩咐伙计道。
不多时,掌柜匆匆过来,“两位客官找我?”
“我是你们东主的朋友,想见见他!”
“两位是?”
“你告诉他,我们姓阮,阮氏兄弟。”
掌柜是外地人,没听过阮氏兄弟的名头,他点点头,“两位爷稍坐,我去去就来!”
阮氏兄弟也不点菜,就这么坐等着,片刻,掌柜回来道:“两位阮爷,请跟我来!”
阮氏兄弟起身跟着他向后院而去,走到一处独院前,掌柜指指房间,“东主在里面等二位。”
“多谢了!”
阮氏兄弟推门便走进了屋子,刚进房间,两把钢刀同时架在他们的脖子上,只见张荣坐在小桌前喝酒,对面坐着另外两人,正是石秀和刘唐。
张荣哼了一声道:“两位将军这是要来抓我们归案吗?”
阮小七冷冷道:“原来你们投靠了金人,辱没祖宗!”
‘砰!’张荣重重一拍桌子怒道:“你在胡说八道什么,我们什么时候投靠金人了?”
“既然没有投靠金人,那见到宋军怕什么?”
张荣顿时哑口无言,石秀在对面打圆场道:“算了,都是梁山泊内一起长大的兄弟,何必这样生分?”
张荣这才给旁边手下使个眼色,两名手下将钢刀拿开了,阮氏兄弟也不管他们脸色,直接上前坐下,给自己倒了杯酒。
石秀笑道:“你俩升了官,是不是把兄弟们都忘了?”
这时,一直没吭声的刘唐冷冷道:“奴颜婢膝换来的官,不要也罢!”
阮小五大怒,“我是奴颜婢膝吗?你知道我杀了多少西夏人,杀了多少女真人?我灭了西夏,将女真人逐出河东,这就是我的功劳,我阮小五的统制当得顶天立地,不像你们,在金兵的铁蹄下苟延残喘。”
这几句话说得极重,刘唐脸上挂不住了,他哼了一声,起身要走,却被石秀一把拉住,“阮五郎说话就是这样,从不给人留情面的,你不是不知道!”
这时,一旁张荣问道:“那你们来做什么?”
“奉摄政王之令邀请你们参加北伐之战,驱逐金兵,收复家园,你们干不干?”
石秀不由动容问道:“是李延庆点我们的名?”
“正是!点了你们三人的名,希望你们能拉起一支义军,协助宋军反攻京东两路。”
“那我们有什么好处?”张荣问道。
“如果愿意为官,可封统领,如果不愿为官,可封勋官,赏赐白银和土地,你们自己选择?”
石秀比较热衷于功名利禄,他沉吟一下道:“可我听说统领也有三级,最低才是部将。”
“应该是封二级统领,当年我们也是,相当于偏将,当初我们加入宋军也是这个职务,如果所立功劳大,封一级统领,甚至三级统制都有可能。”
阮小七又劝道:“大家都四十岁上下的人,再过十年,这辈子就差不多了,难道就这么过下去,不给自己的后代留下点什么?让孙子说,我爷爷曾是梁山乱匪,还是拍着胸脯说,我爷爷是抗金英雄,驱逐鞑虏,恢复家园?你们自己想想吧!这应该是你们人生的最后一次机会,能不能抓住就看你们自己了。”
阮小七说完,房间里便陷入了沉默,石秀终于忍不住对张荣道:“三哥,我觉得还不错,你看呢?”
张荣点点头,“如果真是李延庆说的这么好,我也愿意,就怕最后又变卦啊!就像当年朝廷招安我们一样。”
阮小五道:“这个你们不用担心,摄政王的妻子是扈三娘,大家都很熟,亲兵首领曾是燕青,现在燕青可是大将军,都统制了,张顺当过长江水贼,现在是斥候营副都统,一级统制,关胜是重甲步兵主将,二级统制,花荣是神臂营主将,二级统制,我们兄弟三人掌管水军,因平叛宫廷政变立功,刚刚升二级统制,这些都是你们的老兄弟,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面前,要不我们怎么敢来招揽你们。”
张荣也着实动心了,他目光向刘唐望去,刘唐喝了口酒闷声道:“当不当官我无所谓,但驱逐鞑虏,恢复家园,我愿意干!”
三人都同意了,张荣便道:“那让我们怎么做?”
阮小五问道:“你们现在手下有多少人?”
张荣道:“刘唐庄园里不过几十名庄丁,石秀开了家武馆,可以召集一百多名弟子,我在梁山泊内有五百名兄弟,凑起来六七百人吧!”
阮小五道:“那就以这五六百人为根基,立旗招募义军,公开竖起抗金大旗,所需兵甲武器我们会提供。”
张荣有些不解,“兵甲怎么提供?”
阮小五淡淡一笑,“我们准备了一万副兵甲,可以随时运到微山湖。”




寒门枭士 第一千零五章 再举义旗
须城县的驻军首领姓陈,叫做陈六儿,济州郓城县人,在金兵没有占领京西两路之前,他是郓州守将,当金兵铁蹄横扫京西两路后,他和其他大将一样,投降了金国,手下一千厢军变身为汉军,不久又换了旗帜,成为齐军。
一千人目前就驻扎在须城县内,军营位于北城门附近,陈六儿胸无大志,他的士兵也是混口饭吃,原本就是战斗力比较低下的厢军,现在没有了理想和目标,战斗力更为低下。
傍晚时分,陈六儿带着五六名手下来到荣记大酒楼。
陈六儿当然知道张荣是从前的梁山将领,现在是附近五州六府黑白两道通吃的地方豪强。
这样的人他可惹不起,所以大家平时称兄道弟,陈六儿得了张荣不少好处,自然对他的某些不法勾当睁只眼闭只眼。
张荣在后院摆下一桌酒席请陈六儿和他的手下喝酒,夜幕已经降临,房间里灯火通明,众人推杯换盏,喝酒正酣。
这时,陈六儿已经醉倒在桌下,张荣见喝得差不多了,便给手下使个眼色,两名手下将陈六儿扶下去睡觉了,他举杯站起身道:“有句话憋在我心中很久了,不吐不快!”
五名将官都喝得面红耳赤,舌头变大,结结巴巴道:“张大哥想说什么,尽管说!”
“我在想,你们都是堂堂的大宋男儿,现在怎么替刘豫这条狗卖命?”
这句话说得十分突兀,令五名将官愕然,他们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愧疚之色,为首一名部将道:“大家都是乡里乡亲,张大哥也知道我们的,家里有老有小,想去投奔大宋,但家里又丢不下,当兵这么多年,也只能吃这碗饭,说实话,我们也窝囊啊!在家里被埋怨,在外面也被人指指点点,谁没有张脸皮呢?”
张荣点点头,“既然如此,我来给你们指条明路吧!”
五人连忙答应,张荣这才道:“实不相瞒,大宋摄政王殿下派老弟兄来找我,希望我能为大宋收复京东两路贡献一份力量,既然宋军反攻在即,我当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我今天请你们喝酒,本想把你们一刀一个全砍了,但想到这么多的交情,心中也不忍,杨二杨三还是梁山军出来的,所以我好言相劝,跟着我干,将来我保你们进宋军当个统制,如果不想干也没有关系,你放你们回家,可如果谁在背后出卖我,哼哼!你们的老底我都知道,就这么说吧!我会连祖坟都挖掉。”
五人都呆住了,这时,杨二杨三率先站起身道:“我们也是梁山军旧部,既然张大哥要重新起事,我们兄弟愿意跟随!”
“好!”张荣拍拍二人肩膀,“有我张荣一口,就少不了你们兄弟。”
他看着其他三人,“三位呢,想回家还是跟我干?”
1...392393394395396...4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