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枭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高月
张荣心中感动,再次单膝跪下行礼,“卑职谢都帅恩赏!”
“你们去吧!”
三人再次拜谢而去,待三人离去,李延庆吩咐一名亲兵斥候道:“给我监视张荣三年,如果他老老实实做个地主,那就算了,如果他依然在梁山泊做拦截商船的勾当,你立刻向我汇报,三年后,升你两级!”
“卑职遵令!”
亲兵匆匆走了,李延庆站在城头望着张荣的背影自言自语道:“机会已经给你了,如果你不知好歹,重操旧业,那就休怪我李延庆翻脸无情了!”
在全歼了三万金兵后,李延庆率九万大军离开梁山泊,沿着五丈河向汴京杀去。
........
临安,隐龙山庄,天还没有亮时,山庄寝宫内发出一声惊恐的大叫,只见几名宫女惊恐万分地跑出来,对外面当值侍卫大喊:“快去请太医!去请太医!”
不多时,长驻隐龙宫的太医夏游匆匆赶来,他在几名宫女的引领下直接进了寝宫。
寝宫外面站满了焦急的宦官和宫女,他们引颈向宫内望去,人群中传来窃窃议论声。
“这好像是第三次了吧!”
“是第三次了,前两次夏太医已经警告过太上皇,不能近女色,他不听,还变本加厉宠爱刘贵妃,,迟早会出大事。”
“哎!这么大年纪了,还夜夜风流,身体怎么承受得住?”
“太上皇以前也是这样,只是这两年身体每况愈下,又不知道收敛,唉”
正议论之时,寝宫内忽然传来了哭声,外面的宦官和宫女们也明白,纷纷跪下大哭起来。
清晨,范致虚和平常一样早早来到了皇宫,早朝已经取消了,百官都能多睡半个时辰,不像从前那样天不亮就得起来,着实辛苦。
早朝虽然取消,但言路依然畅通,皇宫大门前有三只巨大的红色木箱,这不是武周时代的告密柜,而是百官建言箱,朝廷鼓励百官对各种朝务以及军国发表自己的建言,同时朝廷还有《朝报》,每三天发行一刊,登载各种朝廷政务,一些有份量的建言还可以在朝报上发表,引起朝官的大讨论。
这是李延庆继承并发扬了宋朝言论自由的传统,无论官民,皆不能因正当言论获罪,可以讥讽朝政,可以调侃高官,但不允许恶意诽谤,或者恶毒的人身攻击,那就不属于正当言论范畴了。
范致虚和所有的临安人一样,喜欢民间的《早报》,这也是从汴梁迁移而来的民间报刊,停刊一年后,又开始重新发行,居然越办越好,消息迅速准确,通俗接地气,深受普通百姓和官员们的喜爱。
范致虚最喜欢看时政和里面的副刊,时政传递天下消息,有的时候竟然消息比朝廷还快,比如今天的头版头条就是,‘都帅设计火烧任城,三万金兵命丧黄泉’,这个消息简直让范致虚震惊,这是昨晚上刚刚送来的大捷军报,《早报》居然就登出来了,他们的消息是从哪里来的?
范致虚匆匆浏览一遍时政,又打开了副刊,副刊就是各种生意广告,租房的、招工的、各种推荐自己店铺特色的,简直琳琅满目,其中左上角有一个栏目,叫做昨日米价,上面公布了洗马桥米市的最新粮价,作为相国,范致虚平时没有时间去了解市场,他就从《早报》中得到各种民生信息。
上面的米价让范致虚稍稍松了口气,一级湖州大米,斗米六十文,基本上和开战前保持一致,并没有因为北伐而导致物价上涨,这也和战争准备充分有关,大量军粮早已囤积,并不需要调用民粮。
这时,马车在知政堂官衙前缓缓停住,范致虚从马车里走出来,他刚走上台阶,高深便急匆匆迎了出来,在他耳边低声道:“太上皇出事了!”
范致虚一惊,“驾崩了吗?”
高深点点头,“昨晚五更时分驾崩,还是和刘贵妃在一起。”
范致虚叹息一声,上一次就是因为和刘贵妃一起纵欲过度,导致昏迷两天才救醒,不知收敛,又犯同样的错误了。
“夏太医怎么说?”
“夏太医说是因为连续服药过量,一连十天都服了双倍的阳药,严重脱阳而亡。”
范致虚摇摇头,以前太上皇可是很注意养生的,最近一年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感觉,追求及时行乐。
“这件事还有多少人知道?”
“暂时隐瞒住了,目前朝中只有你我知晓。”
范致虚想了想道:“还是把信息公开吧!以免让人误会。”
高深明白范致虚的意思,如果掖着藏着,反而会让人怀疑是李延庆和朝廷做了什么手脚,还不如公开,虽然对太上皇的身后名声不利,但李延庆的清白就保住了。
“我知道了,如果《早报》要调查这件事怎么办?”
“就让他们调查好了,告诉夏太医,要据实回答。”
两人走进大堂,郑望之和李纲正在议论任城大捷之事。
“我真是奇怪了,《早报》居然和咱们同步知道任城大捷,这到底是什么缘故?”
李纲捋须笑道:“这你就不知道了,从北伐开始,早报就派人彻夜守在军信所门口,一旦有加急快报送来,他们就会花钱买消息,军报一般都是口报和信报结合,他们当然能够以最快速度得到消息。”
“难怪!”
这时,范致虚走了进来,问道:“曹相公呢?”
“在这里!”曹俨从后面走了进来。
“时间差不多了,开始吧!”
每天上午,知政堂都要开一个短暂的碰头会,讨论一下当天大事,然后着实安排,这个惯例已经坚持了快一年,以前李延庆也会参加,也常常会有各部高官参加,但今天就五名相国召开碰头会。
五人在议事堂坐下,范致虚道:“有件事情要告诉大家,昨晚太上皇驾崩了!”
这件事虽然让人有点惋惜,但并不算震惊,毕竟太上皇早已不管政务,重要性几乎已经没有。
“这件事要不要通知摄政王?”李纲问道。
范致虚点点头,“当然要通知摄政王,估计战事很急,他一时赶不回来,太上皇后事还是朝廷负责吧!今天先把后事标准定下来,大家看,丧礼怎么办?”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曹俨道:“就按照先帝的标准来吧!这样大家都没话可说。”
先帝赵构的葬礼十分简朴,陪葬之物都是他平时喜好物品,朝廷并没有花多少钱,曹俨虽然说得有道理,但大家都听得出来,他明显带着一丝不满。
不过话又说回来,太上皇驾崩,确实给朝廷每年省下一大笔开销。
范致虚想了想道:“大家表决吧!同意以先帝标准安葬,可以举手。”
曹俨和高深同时举起手,李纲也举起手,范致虚也举起手,只有郑望之稍微犹豫一下,但他最后也举起了手。
范致虚点点头,“既然一致通过,那就按照先帝的标准安葬。”
这件事虽然也算是重大政务,但李延庆出征临行前已经授权知政堂,他不在时,除了事关军队、相国变更、政体结构改变这三件事外,其他事情都可以由知政堂表决决定。





寒门枭士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意外消息
天亮后,临安各地开始鞭炮声大作,这段时间隔三岔五就有鞭炮声响起,庆祝徐州大胜,庆祝宿州大胜、庆祝攻占大名府、庆祝泗水大捷等等,民众也渐渐习惯了,不过今天的鞭炮声似乎比平时更加响亮一点,很多民众都跑去买了《早报》,《早报》的内容确实令人欢欣鼓舞,摄政王出奇谋火烧任城,全歼三万女真精锐骑兵。
全歼三万金兵,这便意味着宋军收复了京东两路,整个临安城都沸腾起来,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此事。
中午时分,在紧靠太学的三元茶楼内,一群太学生正在热烈地议论着目前的战局。
“我估摸着宋军实施空城计,把百姓事先迁移走,城内堆满了引火之物,待金兵在城内过夜时放火烧城,然后宋军把城门堵住,让金兵出不来,三万金兵当然全部命丧任城,要不怎么叫火烧任城呢?”
一名太学生按照《早报》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引来众人一片赞同。
有人赞叹道:“摄政王真正的奇兵是走海路北上,让金兵做梦也想不到,前两天《早报》不是说,咱们出奇兵攻占了大名府吗?这奇兵就是从海上过去的,打了守城敌军一个措手不及,听说战船已经封锁了黄河,使金兵无法南下,收复中原指日可待了。”
“可是冬天到来时,黄河结冰,金兵一样可以南下的。”
“黄河结冰至少还有半年呢!那个时候中原早就收复了,就算金兵来了也不怕,咱们就打城池攻防战。”
一名士子幽幽道:“摄政王为什么要攻打大名府,不就是为了把战场留在河北吗?同时也为收复河北打下根基。”
一群士子顿时安静了,忽然有人一拍桌子,“高明啊!”
士子们这才恍然大悟,纷纷不吝言辞地赞扬起来。
这时,一名士子奔了进来,高声道:“你们听说了吗?太上皇驾崩了。”
茶楼里顿时安静下来,有人小声道:“现在才死,便宜他了!”
“就是,安葬他还不知要花多少钱,生时造孽,死了还要成为负担!”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对赵佶之死充满了讥讽,却没有一句好话,很快,大家的话题又转到战局上来,这才他们关心的大事。
这还是读书人稍微关心一点,对于普通老百姓,太上皇之死他们更没有兴趣,连次日的《早报》,也只在政务一版的最下方发了一则讣告。
赵佶的去世就像一阵风似的,吹过后就消失了,几个月后便完全被人遗忘,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
这段时间完颜斜也着实有点焦头烂额了,宋军的全面进攻来得太突然,尤其李延庆从海路进攻更是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完颜斜也是在大名府被攻陷五天后,才意识到是宋军攻占了大名府,而不是高庆裔汇报的梁山乱匪,那么宋军是从哪里杀来的?
完颜斜也想了半天才把目光盯在大海上,只能是走海路杀来,趁现在是东南风,宋军的海船可以一路北上。
不过虽然猜到是宋军攻占了大名府,但完颜斜也依旧不露声色,而是利用高庆裔的军队夺回大名府,只是他没想到高庆裔也是老奸巨滑,五万大军连续五天攻城,却连城头都没有碰到,着实令完颜斜也恼怒万分。
第十天时,完颜斜也再也按耐不住,最终决定出兵大名府,同时派人赶往上京府向狼主送信,他强烈要求停止攻打草原,集结兵力和宋军决战。
目前燕山府有十三万军队,完颜斜也令完颜希尹率三万汉军驻守燕山府,他亲自率领金国大军南下,包括女真、渤海、高丽、契丹、奚等各部落军队,共计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大名府杀来。
目前完颜斜也最纠结的是中原五万金兵的情况,现在黄河以南的消息基本上已经断绝了.
虽然金国在黄河以南有不少情报点,但问题是,黄河以南的所有飞鸽传信都要经过大名府中转,然后再由大名府换信鸽转到燕山府。
失去了最关键一环,南方的情报点也就失去了作用,使金兵成了聋子和瞎子,除了他从京兆府的情报点得知宋军已全面北伐外,其余细节他都一无所知。
这天黄昏时分,十万大军抵达恩州清河县,大军在县城外暂时驻扎下来,次日一早再继续南下。
士兵们在忙碌的安扎营帐,这时,清河县令带着一名商人来找完颜斜也。
“齐县令,找本王有什么事?“
完颜斜也因为身份极高的缘故,他对下面的官员也颇为客气。
“卑职一来感谢殿下没有扰民,其次是有关于中原的消息要告诉殿下。”
前两天,完颜斜也下令河北各州县收集中原的情报,提供准确情报者将有重赏,他自己没办法搞到中原情报,只能寄希望于河北的官员了。
完颜斜也精神一振,连忙问道:“什么消息?”
齐县令对身后的一名商人道:“你来说吧!”
商人战战兢兢道:“小民在徐州有家店铺,前两天接到店铺的鸽信,说是黄河封住了,无法渡河,信中提到徐州死守,两万金兵遭遇十万宋军围攻。”
“什么!”
完颜斜也一把抓住了商人,怒吼道:“你说什么?”
商人吓得魂不附体,浑身哆嗦,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完颜斜也放下他,“鸽信在哪里?”
商人战战兢兢将一卷鸽信递上,完颜斜也急忙打开细看,眼前鸽信上果然写着十万宋军围攻两万金兵的消息,虽然没有写结果,但足以让完颜斜也心急如焚,至少他最期盼的一件事情没有发生,两支金兵并没有合二为一。
这是他最希望的结果,两支金兵合二为一,那就是五万大军,不惧任何宋军,但如果没有合并,很可能就会被各个击破了。
完颜斜也心中仿佛在滴血,十万大军,极可能就是李延庆从关中调来的那支十万京兆军了。
半晌,完颜斜也冷静下来,又问道:“你的鸽信还能往来吗?”
“还可以,如果大王需要的话?”
“立刻发鸽信去问徐州金兵情况如何,还有郓州的金兵情况如何,一并问清楚,然后告诉我。”
“大王,天要黑了,恐怕最快也要明天清晨。”
“那就明天清晨发信,我希望明天天黑前得到准确情报。”
“小人明白了!”完颜斜也随即派一队亲兵跟随这名商人。
完颜斜也长长叹息一声,如果说是因为朝廷战略失误,暂时放手宋朝去攻草原,才导致今天的被动。
可是草原又不能不打,这个战略决策本身并没有问题,归根到底还是金国的实力不济。
当年攻辽时,五十万辽兵和二十万奚兵被杀戮了大半,如果当时接受投降,那么金国的兵力也不至于象今天这样捉襟见肘,如果河北和中原不要抢掠杀戮那么狠,彻底将之破坏,那么刘豫和高庆裔也有足够的财力招募军队。
可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
完颜斜也负手来回踱步,他想起了另一件事,不由一阵心烦意乱,狼主竟把完颜阇母派来出任副帅,还竟然拥有金狼头令,这让完颜斜也感到了一种不信任。
据说狼主和渤海以及高丽达成了某种协议,将河北的人财物送一半给渤海部以及高丽部,这却是完颜斜也不能接受的。
估计完颜阇母前来,就是为了完成这个协议。
完颜斜也暗暗咬牙,只要自己一天在河北,完颜阇母就休想洗掠河北。




寒门枭士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举攻城(上)
河间府,一支由数百艘拖船组成的船队正沿着永济渠缓缓南下,由于是顺流而下,便不需要纤夫,不过两岸各有一千士兵严密护卫,这是冀军第三轮运输粮草物资。
而在西岸两里外,一支由十人组成的宋朝斥候小队正监视着船队南下,这时,夜幕已悄然降临,但船队并没有靠岸休息的迹象,依旧在河中航行,这也是因为金兵大举南下,但携带粮草不多,高庆裔必须尽快备足粮草,防止金兵粮草不足,最后完颜斜也责怪自己。
见船队没有休息,小队宋军斥候立刻加快速度,向南方奔去。
宋军盯住这支船队已经有五天了,李真率领五百精锐斥候,一直寻找下手的机会。
李真最后将伏击地点放在河间府最南面的大龙镇,大龙镇曾是一座大镇,因运河带来的商机而兴盛,现在已经废弃了,整座镇子原有两百余户人家,现在只剩下几户,大部分房舍都空关着,院子里长满了杂草。
李真看中这个地方有两个原因,一是镇子荒废的房舍很多,易于埋伏,其次是河边的道路非常狭窄,仅一尺宽,人必须侧身走过去,所以士兵在经过镇子时,不能顺着河边走,而是必须绕过镇子,这一段大概长五百步,非常适合宋军布局。
二十几名水鬼背着火油袋已经潜伏在河中,耐心等待着船队到来,亥时左右,船队终于浩浩荡荡驶来了,而护卫的士兵也知道这座镇子的特点,纷纷绕过镇子而行,暂时脱离了对船队的护卫。
水鬼们迅速行动了,他们无声无息的背负着火油袋向船队游去,船队只有为首的大船有十几名船夫,负责控制方向,后面拖船都是五百石的平底船,首尾用铁链子拴在一起,一般也不需要船夫,船上堆着高高的粮草,用油布牢牢盖住,虽然东岸的一千士兵能看到船只,但他们却看见不见船只的另一面。
水鬼们动作十分迅速,他们并不爬上船,而是攀住船舷,用锋利的匕首将油布划开,将火油倒一些进去,然后滑入水中,去向另一艘船下手,大约处理了一百余艘船。
这时,大龙镇的外围忽然传来一片惨叫声,这是埋伏在镇子里的斥候骑兵对一千护卫士兵动手了,他们用角弩射倒了两百多名敌军,随即杀了出去,五百精锐骑兵对阵七百余名普通冀军士兵,战争天平完全倒向了宋军。
东岸的护卫士兵顿时惊慌,统领吹响号角,士兵们开始迅速集结。
战争就是信号,水鬼们开始在船上点火了,一只接一只船只被火把点燃了,火借风势,火油助燃,火势燃烧得异常迅速,几名水鬼拿着火把弯腰在船上疾奔,直接点燃油布,尤其运载草料的船只,更是迅速被点燃。
“靠岸!快靠岸!”东岸士兵大声叫喊。
密集的箭矢嗖嗖地射向船上的水鬼,数名水鬼先后中箭,惨叫落水,这时,船只开始缓缓向东岸靠去。
为首的水鬼部将见形势不妙,还有近一半的船只没有点燃,他大喊一声,“跟我来!”
几名手下跟随他潜入水中,忽然,‘哗!’为首部将窜上船头,狠狠一刀将正在撑船的船夫劈下船去,其余船夫吓得纷纷跳水,向岸边游去。
部将抢过竹竿,奋力向相反方向撑船,阻止住了船队向东岸靠拢,众人一起奋力撑船,船只开始西面岸边靠去。
这时,东岸的士兵大怒,纷纷放箭,射向船首的几名撑船水鬼,一名水鬼闷叫一声,被一箭射中后腰,倒在船头。
“趴下!”
部将急声下来,他和几名士兵纷纷趴下,但手却不停,继续撑船向西岸靠去。
燃烧的船只越来越多,已经有七成船只被点燃了,但还有五十余艘船只尚未点燃,这时,从岸边冲来数十名士兵助战,他们直接将火油桶抛上尚未燃烧的船只,随即火箭射出,大火立刻熊熊燃烧起来。
火油桶的效果立竿见影,只片刻,五十几艘大船全部被点燃,整个河面上火光冲天,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火龙,对岸士兵又叫又骂,却无计可施。
但考虑船队被烧的严重后果,开始有不少士兵潜逃了。
天快亮时,数百船都被烧沉,河面上只剩下一些烧得漆黑的残骸,而东岸上的士兵已经不见了,也不知是连夜当了逃兵,还是去大名府报告领罪去了,但统兵将领却在半夜弃兵而逃,数百艘船只被毁,作为主将,他必死无疑,索性连夜逃走了。
宋军在五更时分,最后一艘船沉入河中时,便全体撤离了,但他们还有任务,那就是去监视金兵主力,五百骑兵向南方风驰电掣而去,消失在平原尽头。
大名府上空乌云密布,一场大雨似乎将随时到来,金兵大营内,激烈的鼓声依然在‘咚!咚!’的敲响,一万五千名金兵如狂潮奔腾,向大名城掩杀而来,这已经是完颜斜也在两天内的第三次攻城了。
在第一天的试探进攻中,金兵未能冲破宋军密集的箭雨,死伤近千人败退,第二次进攻,完颜希也则强令高庆裔三万军出击。
结果高庆裔的军队被宋军的震天雷炸得伤亡惨重,死伤五千余人,含恨鸣金收兵。
在两次试探后,完颜斜也已经明白了宋军的防御套路,远以神臂弩和床弩,而近以守城弓以及震天雷防御。
这时,完颜斜也终于得到了消息,徐州的两万金兵已全军覆灭,这个消息令他心痛万分,但又无可奈何。
他现在更担心完颜宗干率领的三万金兵情况,那三万人中可是有两万女真人,还有完颜宗干这样的贵族,如果也全军覆没,他真的没法向狼主交代了。
完颜斜也现在没有别的选择,他只有尽快拿下大名府,才能和临安的情报点联系上。
但同时,完颜斜也还是派出几名探子,利用小型皮筏偷渡黄河,看看能不能和郓州的金兵联系上。
在轰隆隆进攻的鼓声中,金兵一万五千大军分为三个方阵,一起向大名府城墙推进,人数密集,从高处望去,黑色的金兵密密麻麻,如蚁群一般,将大名城外的大地覆盖住了。
“前进!”在鼓声中,指挥这次作战的金兵副帅完颜宗辅高声大喊,
“率先杀上城头,赏羊万只!”
重赏之下,金兵格外精神振奋,杀气腾腾。
“前进!”
在滚雷般的呐喊声中,金兵大军如排山倒海般地向大名城推进,这一次金兵使用的攻城武器并不多,最主要便是排梯。
这是一种简易的攻城梯,也就是数棵大树用巨钉钉在一起,这些大树都是从附近森林里砍伐来的杨树,又直又长,每一棵大树都长四五丈,只保留其主干,将它们钉在一起后,便成为了临时的攻城梯。
它不仅使金兵能冲过护城河,也能搭上城头,百金兵顶着一只排梯奔行,它同时也能抵御宋军的弓箭以及床弩。
城头上,宋军已经准备就绪,北城头六十架重型火吱嘎嘎地拉开了,发射槽内放上了一颗八十斤重的巨型震天雷。
1...399400401402403...4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