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王梓钧
周赫煊苦笑:“姐姐,现在是夏天。”
张乐怡语气认真道:“可我听说东北很冷,夏天夜里的温度也很低。万一我们晚上出门怎么办?”
“冷了就买,咱有钱。”周赫煊开玩笑道。
“没正经。”张乐怡白了他一眼,顺手把风衣放回去。
如今已是八月初,他们即将启程前往奉天,参加冯庸大学的开学典礼。
张乐怡穿着一件碎花洋裙,眉峰如黛,眼若秋水,秀发挽在脑后,大家闺秀的气质扑面而来。她拎着手袋走进车站,顿时引来不少男性的注目。
没办法,张乐怡的胸比孟小冬还大。
如今北方女子并未放胸,张乐怡随便走到哪里,都犹如鹤立鸡群,惊得天津男人们眼球都鼓出来。
“不堪入目,不堪入目!”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学究连连摇头。
张乐怡遭受众人围观,忍不住脸红起来,低声问道:“我是不是也该束束胸?”
“束什么束?让他们看去。”周赫煊毫不在意。
张乐怡笑道:“嘻嘻,我还怕你吃醋呢。”
两人带着孙家兄弟走进车厢,他们买的是头等票,甚至还带着独立的马桶,可以去高级餐车吃饭,也可由乘务员送餐上门。
“污~~~~~”
火车渐渐驶离车站,行了大概几百米,铁路两边突然出现大片人潮。
那些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但此刻却化身为运动员,不要命的朝火车飞奔。
“三儿,快上来!”
“娘,娘你在哪儿?”
“啊,我的腿!”
“别拽,快放手!”
“我的儿啊,你死得好惨!”
“……”
周围传来乱七八糟的喊声,年轻力壮的很快爬上火车,老弱病残却毫无办法。有人爬到一半被挤下来,运气好的只是摔伤,运气不好的直接被车轮碾碎。
又有与亲人失散者,三三两两蹲在道旁,茫然无助地哀嚎哭泣。
“啊!”
张乐怡一声惊呼。
却是他们的车窗外有人扒上来了,无比危险地向上攀爬,很快那人的上身便爬到车顶,车窗处只能看到两只脚乱蹬。
一个上去,紧接着又是下一个。偶尔爬上车顶的人,还会伸手拉拽帮忙,不到片刻火车顶部便坐得密密麻麻。
张乐怡惊慌问道:“怎么会有这么多人爬火车?”
周赫煊表情凝重道:“都是闯关东的灾民。”
山东年初暴雨成灾,入夏又出现严重干旱,继而蝗虫群起为祸,间杂着各种风灾和雨灾,夏麦秋禾殆尽无疑,灾民达1000万人以上。重灾区颗粒无收,饿殍塞途,灾情更重的地方甚至“草根食尽,人烟断绝”。
周赫煊还记得《大公报》的报道:“鲁灾区农民多食破毡、棉花、皮革,或自尽、饿毙,铜元5枚可购一女。”
五枚铜元可购一女,五枚铜元啊!
就算是当20文的大铜元,五枚铜元也才3分多钱,只够买一张报纸。
都说乱世命贱,如今大灾降临,人命居然只值一张报纸的价格。
如今北方各大报纸,都在报道山东、河北的灾情,其中以山东最为凄惨。
就连洋人报纸也加入进来,报道内容如下:“鲁省待救难民,与战后欧洲难民待救之情形,不相上下也。据大概调查,山东最困苦之灾民,总计有千万以上,约占全省人数四分之一……设无得力之大宗救济,恐饿毙者,不免有二三百万之众。”
一位洋人记者深入灾区,对这场大灾荒如此描述:“灾民的苦难是震撼人心的。难民营里的人普遍染病,麻疹、水痘、肺炎、猩红热,比比皆是。许多人横死街头巷尾,尸体曝陈多日,也得不到掩埋……”
而山东的督军张宗昌呢?
他可没打算赈灾。
当张宗昌从前线返回山东后,在中国居住20多年的《纽约时报》记者哈雷特·阿班,立即上门拜访,希望能够约谈赈灾事宜。
张宗昌好酒好菜招待哈雷特,哈雷特这样描述那场晚宴:“满席价值连城的山珍海味,外加法国香槟和高级白兰地,丰盛到罪恶的程度……他(张宗昌)踌躇满志地向我炫耀一套从比利时定做的西餐餐具,可供四十人同时进餐。每件餐具,包括咖啡杯在内,全是切割玻璃的。他吹嘘道,全套餐具的价钱要五万五千美金。”
哈雷特在给《纽约时报》总部的报告中写道:“山东的问题是人祸,是山东督军张宗昌的巧取豪夺直接导致的。用美国人的钱来赈济山东的饥荒,无异于资助这个恶棍。若灾难不救,山东人民很可能就揭竿而起,将他赶走。”
《纽约时报》本来打算募集数百万美元捐款,帮助山东赈灾,但哈雷特的报告发回去后,美国那边立即放弃了募捐计划。
正如哈雷特所说的那样,“若灾难不救,山东人民很可能就揭竿而起,将他(张宗昌)赶走”。自从灾荒发生后,山东遍地红枪会起义,不仅抗租抗捐,还攻击官府和劣绅。
其中自然有我党的身影,我党趁着灾荒在山东发展出不少前期武装。某些部队甚至生存到抗战时期,成为敌后抗日的中坚力量——除了东北,山东敌后抗日打得最惨烈。
山东不仅有起义,还出现了无数打家劫舍的土匪,某些地方甚至成为土匪的世界,家境富裕者纷纷躲到青岛避难。
张宗昌对此毫不在意,照旧征收重税,甚至从前线调回部队镇压起义。有些士兵杀红了眼,干脆化身为土匪,他们甚至连普通灾民的口粮都抢,导致情况更加严重。
周赫煊本来兴高采烈去东北,现在被搞得兴致全无,整天倒在铺位上睡大觉。
清晨睡醒,张乐怡拉开车窗帘说:“快到地方了吧……天啦!周大哥,你快看。”
周赫煊趴在窗后向外眺望,只见沿着铁路,不时便出现几具路倒的尸体。这些人都是来闯关东的,但却病死饿死在途中,有的甚至还没死透,躺在地上艰难挣扎,睁大眼睛无助地望着天空。
“去他妈的张宗昌!”周赫煊忍不住爆粗口。
民国之文豪崛起 158【冯庸大学】
“招工啦,矿山招工。只要青壮劳力,月薪1块,包吃包住!”
“工厂招女工,听好了,只要女工,18岁以下,姿色出众者优先聘用。”
“……”
周赫煊一踏出车站,便看到整排整排的招工摊位。从山东涌来的灾民,在东北的商人老板眼中,就是取之不尽的廉价劳动力。
就拿矿山来说,在当地招旷工薪水较高,而且出事故还要给抚恤银子。灾民则不同,本来1块的月薪连女佣都不好招,但现在却可以随意挑选青壮,就算矿难死了也无所谓。
更有甚者,打着招女工的幌子做人口买卖和皮肉生意,完全就是在趁火打劫。
但灾民们却没有选择,能够活命已经极为难得了,哪里还顾得上以后?他们在招工摊位前,排着长队缓缓前进,就好像一只只待宰的猪羊。
周赫煊不忍卒睹,去车行叫了一辆马车,便往郊外的汪家河子村(后世沈阳铁西区)而去。
车把式很健谈,一边甩着鞭子,一边说话道:“几位是新来的老师吧?”
周赫煊笑道:“你怎么知道我们是老师?”
车把式说:“先生、小姐一看就是读书人,现在又去往汪家河子,当然是要到冯庸大学做老师。”
“连你都知道冯庸大学?”周赫煊惊讶道。
车把式笑道:“全奉天谁不知道?冯五爷仁义啊,把家产全都捐出来办大学,而且还不收学费,前阵子城里贴满了招生告示。我一个亲戚家的娃,就通过了学校的录取,报的还是啥机械专业。”
“学机械好,中国就缺工科人才。等毕业以后,走到哪儿都能找到好工作。”周赫煊说。
“那可不,”车把式健谈地说,“我那亲戚也不是啥富裕人家,供孩子读中学已经费尽力气。他本来是想去读师范大学的,师范免费嘛。结果一听说冯庸大学读工科也免费,马上就去报名了。那孩子聪明啊,脑瓜子好事,从小就有出息……”
车把式滔滔不绝,说起来没完没了,一直抵达了目的地才终于闭嘴。
出现在周赫煊眼前的,是大片新式建筑。红砖黑瓦、玻璃门窗、中西合璧,而且占地面积极大,把周赫煊的家底儿掏空了,也不够兴修这么多房屋。
冯庸正站在学校大门口,指挥着十几个挑工安放石狮子:“左左左,再左边一点,往前挪……诶,好嘞!”
周赫煊走过去笑道:“冯校长,别来无恙啊。”
冯庸见到周赫煊颇为高兴,他哈哈笑道:“我喜欢这个称呼,再叫两声来听听。”
“冯校长好!”张乐怡凑趣的也喊了一声。
“哈哈哈,以后别喊五哥了,就喊冯校长。”冯庸笑得满脸开花。
周赫煊递过一支香烟,问道:“学校的教员够用吗?”
“够,都是我高薪聘请的,”冯庸没有接烟,他说,“烟酒我都戒了,咱身位校长,应该以身作则,摒除以往恶习。”
周赫煊由衷赞道:“冯校长有魄力。”
冯庸拍着两尊石狮子说:“威风吧?六子送的。”
张学良送给冯庸大学的石狮子,一直流传到后世,就是沈阳和平区新华路燃气集团公司门口那对,当地的朋友应该比较熟悉。
聊了几句,冯庸对周赫煊、张乐怡说:“走,我带你们去参观学校。”
几人从校门进入,里面别有洞天,楼房林立,操场、球场、运动场设施齐备。
周赫煊吃惊道:“这么多建筑,你半年就建好了?”
“不到半年,只用了四个月时间,”冯庸得意道,“教室、办公室、图书馆、宿舍,加起来有2oo多间。”
张乐怡问:“耗资不菲吧?”
冯庸笑着说:“我把家里的现款全拿出来了,还卖了两家工厂、几处宅院,总共捐给学校31o万元。”
疯子!
破家办学,只有疯子才做得出来。
周赫煊说:“就算办大学,也用不到3oo多万啊。”
冯庸大笑:“哈哈,我带你们看样东西,看了你们就知道。”
周赫煊不解其意,满肚子疑惑跟在他身后。
众人通过操场,来到一排仓库前。仓库竟有便衣士兵把守,看那荷枪实弹的样子,里面显然藏着好东西。
周赫煊的注意力,却放在仓库前的狭长空地上。他仔细查看地面的白色标线,不敢确定地问:“这是飞机跑道?”
“哈哈,”冯庸没有回答,而是大笑着说,“把仓库打开!”
立即有随从掏出钥匙,跑去打开仓库大门,里面赫然停放着三架飞机。
冯庸指着飞机,用炫耀的语气说:“p—9,美国波音公司研制的双翼战斗机,前年1o月份才开始在美国空军服役。我为了搞到它们,可是费了不少功夫。我的计划是,在未来十年之内,再6续购买2o架战斗机,凑齐一整个战斗飞行中队。”
周赫煊狂汗:“你这哪是办大学?你想把东北空军司令部搬来学校啊。”
冯庸表情凝重道:“日本人时刻窥伺东北,我不得不防。在我的学校里,不仅有飞机,还有枪炮。所有学生,不论男女,每天必须进行军事训练。一旦日本人敢侵略东北,我这里就全校皆兵,而且是最优秀的学生兵。别看我这里人少,学校开设的全是理工科,学生们不仅要会开飞机、开大炮,还要学会修飞机、修大炮。如果给我足够的时间,我要让他们一个个都会造飞机、造大炮!”
“五哥,”周赫煊慨然道,“如果日本人真打过来,你还是带着这些学生撤往关内吧。他们都是最珍贵的理工人才,是国家走向工业化的种子,不能浪费在战场上。”
历史上,冯庸大学的大部分学生,都参加了“冯庸大学抗日义勇军”。无数优秀理工人才,白白丧生在侵略者的子弹下。
冯庸咬牙切齿道:“撤往关内?那是逃跑!大好男儿当思报国,我冯庸大学的学生,绝对不能当逃兵!日本人要是来了,老子第一个顶上去!”
周赫煊默然,不好再劝。
民国之文豪崛起 159【军事化办学】
“立正!”
“向左转!”
“向后转!”
“……”
一声声口号从操场传来,学生们正在进行队列训练,时不时还有人摔倒,歪七扭八的不成样子。
冯庸大学不仅有大学部(学费全免),还有中学部(相当于高中,学费减半)和小学部(相当于初中,全额学费)。因为学生数量不足,一些教员也没抵达学校,因此暂时还未正式开学。
但许多学生却已经来了,冯庸把他们安排在宿舍住下,先不上课,而是每日进行军事化训练。
“嗡嗡嗡!”
突然天空中传来巨大的噪音,学生们下意识抬头观看,有人指着头顶大喊:“飞机,是飞机!”
开飞机的当然是冯庸,这货实在忍不住手痒,不但自己开,还把周赫煊也请上去,说是要带周赫煊兜风。
周赫煊活了两辈子,还是第一次坐飞机兜风,也算开了洋荤。
“哟呵!”
冯庸把飞机飞得很低,故意围着操场盘旋,兴奋地朝操场上的学生招手。
好吧,这破战斗机,虽然号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型号,但座位两侧连块玻璃都没有,周赫煊被冷风灌得眼睛都睁不开他没戴航空眼镜。
“飞机,咱们自己的飞机!”
学生们轰动了,也顾不上队列,追赶着飞机大声叫嚷。
台上的教官正是马匪侯七,他此刻脸黑如锅底,大喝道:“都给我回来!回来!”
可低空飞行的飞机噪声太大,加上学生们处于兴奋欢呼状态,他吼了半天也毫无作用。
“妈拉个巴子!”侯七掏出配枪,对着天上连连扣动扳机。
“砰砰砰!”
学生们终于安静下来,诧异地看着他们的教官。
侯七生气道:“全体都有,围着操场跑十圈,跑不完的今天不许吃饭!”
有的学生立即奔跑,有的学生却不屑一顾。
侯七跳下高台,直接用枪指着一个学生的脑袋:“违抗军令者,一律枪毙!”
那学生直接吓尿了,连忙说:“侯教官,我跑,我跑,你把枪收起来。”
“还有你们,都给我跑。”侯七瞪着原地不动的学生说。
学生当中还有十二三岁的小屁孩儿(小学部),哪里见过这种阵仗?顿时一个个吓得不敢吱声,围着操场埋头疯跑,生怕那活阎王真的开枪。
侯七跟着学生一起跑,边跑边说:“都给我听着,这里不仅是学校,还是军营。谁要是不尊军令,我让他竖着进来,横着出去!”
冯庸大学真是个军营,里面的军事训练,比许多军阀部队都要严格。而且还会安排各种实弹演练,按照学生们各自的天赋,今后还能开大炮和飞机,冯庸这厮甚至打主意弄几辆坦克进来。
周赫煊抬掌按眉,做出猴哥远眺的姿势,眯眼瞅着操场上的情形说:“冯校长,你这是练精兵呢?”
冯庸臭屁道:“奉天有东大营、北大营,以后我这冯庸大学,就是奉天的西大营。别说学生,就连学校看大门的,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兵。日本鬼子要是敢来,我叫他们一个都回不了老家!”
“哈哈,五哥豪……咳咳。”周赫煊张嘴大笑,结果被冷风灌得直咳嗽。
……
周赫煊和张乐怡两人,一直在冯庸大学住了大半个月。
其实在8月8号那天,学校就已经开校了,但学生和教员数量都不够,所以正式开学日期一拖再拖。
由于冯庸在《申报》上打了招生广告,免费读理工科的口号,着实吸引来不少贫寒学子。别说东三省,就连南方的一些学生,都借钱凑路费赶来奉天。
民国大学虽多,但理工专业却少见,冯庸此举对国家建设大有好处。
直等到九月初,大学部的学生勉强凑够150人,冯庸决定不再等了,终于宣布开学。这是为了照顾周赫煊,历史上,冯庸大学的开学日期足足推迟到10月份。
这天早晨,全校师生职工加起来200多人,全部汇聚于操场。
冯庸做为校长登台训话,他说:
“老师们,同学们,我捐出了300多万银元办学,我不心疼。为啥?因为这些都是不义之财,我老冯家做了很多坏事,赚的都是昧良心的钱。这钱烫手啊,我不敢拿,不花干净我睡不着觉……
中国现在内忧外患,主要原因是工业落后,想要改造混乱的社会,就得发展民族工业,培养大量的工业人才。工业兴国,先育人才。你们以后从这里毕业,就是全中国最顶尖的工业人才。学成之后,不要只想着个人,还要报效国家,回馈社会。只有人人出力,国家才能振兴!
凡我学校师生,需遵守三纲、八德、八正。何为三纲?即工业救国、男女平等、教育均等。何为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何为八正?即正行、正业、正思、正言、正视、正听、正德、正容。
还有,不论学生和老师,每天都要进行军事训练。如今日本人虎视眈眈,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吾辈唯有奋力猛进,严训青年,准备国际大战,以收回我丧失之领土主权,才能求得我国家之独立自由!”
台下大部分都是贫寒学子,他们对国家的苦难感受最深。冯庸一番话讲出来,说得学生们热血沸腾,扯开嗓子奋力嘶吼
“冯校长说得好!”
“收回领土,独立自由!”
“工业救国,振兴国家!”
“精忠报国,死而后已!”
“打倒军阀,再造华夏!”
“……”
咦,好像混进来什么奇怪的东西?
冯庸对学生们的反应很满意,他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笑着说道:“今天,我特地请来了著名学者周赫煊先生,现在就让在周先生上台讲几句。大家,热烈欢迎!”
周赫煊缓步走上高台,还没开口说话,操场里就响起热烈掌声。许多后排学生踮起脚尖张望,就跟围观珍惜动物一样,想把周赫煊的相貌看个清楚。
“真是周先生,他竟然也来了!”
“周先生会留在这里做老师吗?”
“周先生是谁啊?”
“切,你连周先生都不知道,还读什么书?”
“周先生,把《我有一个梦想》再讲一遍!”
“……”
台下轰然嘈杂,看来周赫煊在学生圈子里确实很有名气。
民国之文豪崛起 160【田中奏折】
“呜!轰隆隆……”
就在周赫煊准备讲话时,学校外面突然响起火车轰鸣声。他面容整肃地指着外头说:“刚才大家都听到了吧?那是火车的声音。是日本的火车!这条南满铁路,修在中国人的地盘上,每天拉着从中国搜刮的矿物,运回日本去造枪造炮,反过头来侵略中国!我觉得咱们学校建得好,就建在南满铁路旁边。每天火车呼啸的声音,都是在为大家拉响警报,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再不努力奋斗,就要亡国灭种了!”
周赫煊如今已经晋升为演说家,他的讲话抑扬顿挫、慷慨有力,配合着那轰隆隆的火车声,然若洪钟大吕响彻在师生的心中。
冯庸对此是极为钦佩的,同样的话,他讲出来就没有这种效果。而且周赫煊还是即兴演讲,把日本人的火车当成助讲道具,瞬间就引起师生们的同仇敌忾。
冯庸甚至决定,以后每天早晨准时准点,全校师生都要仔细聆听那火车声。
周赫煊继续说道:“俗话讲得好,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就是我这种人。我他妈学些历史、哲学、文学有个屁用,难道还能用文章去砸日本人的脑袋?但你们不一样。冯庸大学开设有三个学院,工学院可以工业救国,法学院可以法律治国,教育学院可以教育兴国。你们才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千万别学我,当个没有屁用的书生!”
这是帮冯庸大学吹捧,提振学生们的心气儿。效果还是不错的,好多学生脸上都露出自信骄傲的表情。
周赫煊语气一转,又说道:“我在《大国崛起》中讲到,日本必然武力侵略中国。去年还有许多国人不相信,他们对日本还抱有幻想,但事实证明,这并非杞人忧天的假设。关心时政的同学大概都知道,今年6月到7月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而会议的中心就是满蒙问题。在东方会议上,日本订下了国策性文件,名为《对华政策纲领》,提出攫取满蒙和武力侵华的‘积极政策’,他们的第一步就是占领整个东北。同学们,战争已经迫在眉睫了!奋发图强,就在此时!”
周赫煊几乎是嘶吼着喊出来,台下一片寂静。
日本的《对华政策纲领》,前些日子已经被中国报纸披露出来,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但其措辞还算含蓄,没有彻底刺痛国人神经。
周赫煊今天打算来个狠的,他要把《田中奏折》也公示出来其实《田中奏折》根本不存在,日文原本叫《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乃日军参谋本部铃木贞一写的关于中国问题备忘录。
周赫煊大声说道:“大家知道《对华政策纲领》,恐怕还没听说过《田中奏折》。这是东方会议结束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写给日本天皇的奏折。我有个多年好友,他的名字暂不方便讲出来。但他是一位爱国志士,利用日本政党和他在日经商多年的朋友关系,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日本皇宫的皇室书库内,用两个晚上的时间把这份奏折抄录下来。大家想不想听这本奏折的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