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民国之文豪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王梓钧
总的来说,以前史学家研究的历史,都属于微观历史,单独研究某个时期、某个朝代、某个国家。而汤因比却开创了宏观历史研究,把整个人类历史看做整体,从哲学角度揭示它的本来面目。
事实上,周赫煊之前抄的那本《枪炮、细菌与钢铁》,严格来讲也属于宏观历史学著作,只不过研究方向偏于人类学和社会学。
此时两人坐在讲台上,清华校长罗家伦坐在第一排,亲自担任他们的对话记录员。而学生们也一个个拿起纸笔,聚精会神的聆听两位大师的对话。
周赫煊笑着说:“汤因比先生,我刚才讲课的内容,叫做《人类文明史》,受到了你关于《历史形态》一系列论文的启。”
“非常荣幸,”汤因比说,“事实上,我在六年前就开始思考文明问题。不过由于太多事情耽搁,直到去年才动笔,周先生的某些观点比我要成熟。”
周赫煊直言不讳地说:“汤因比先生,你在论文当中所阐述的文明形态,或者说历史形态,我并不完全赞同。”
“噢,为什么?”汤因比好奇地问。
周赫煊道:“你阐述文明形态史观时所用的论据,主要来自于西方历史,特别是希腊历史。我承认你的论述很精彩,但你把古希腊、古罗马和西方世界的特殊经历、以及展道路,当做所有文明的普遍展规律。再通过这种展规律,来研究解释其他文明,我觉得有些说不通,你忽视了每个文明的特性。”
“不不不,”汤因比坚决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他说,“我们研究历史文明时,应该抛出个性,去探究文明的共性。”
“文明当然有共性,但你把西方文明的某些特性当成了所有文明的共性,”周赫煊笑道,“恕我直言,你的立场其实是西方中心论,西方文明代表了文明的展历史,这是非常偏颇的做法。”
汤因比没有生气,说道:“请举例。”
周赫煊说:“比如你的统一宗教理论,我不认为中国有什么统一宗教。”
“佛教不是吗?”汤因比反问道。
“当然不是,”周赫煊笑着对台下的学生说,“你们有哪些信奉佛教的?”
清华如今还属于教会学校,由美国庚款扶持创办,罗家伦正在努力把清华转变为国立大学。
既然是美国扶持的教会大学,那么英语就属于必须掌握的语言,在场所有学生都能听懂他们在聊什么。听周赫煊用英语一问,信奉佛教的学生立即举手,结果只有稀稀拉拉七八个。
周赫煊说:“看到了吧。”
汤因比道:“科学的展,必然导致很多人放弃宗教信仰,但在古代中国,佛教确实属于统一宗教。”
“不然,”周赫煊分析说,“在我看来,如果中国真有统一宗教,那也只能是儒教。儒家展到后来,已经具有一定的宗教化特征,不过始终似是而非,并未传统意义上的宗教。”
汤因比说:“不管如何,中国社会仍保留着很多佛教思想,比如善各有报、转世轮回,这正是儒教做为统一宗教的证明。中国和欧洲不同的是,中国的统一宗教没有教会,但从影响力来讲,佛教符合所有统一宗教的特征。”
“中国人永远不是笃诚信徒,”周赫煊笑道,“汤因比先生,你可以去找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把他带到道教的庙宇中,你看他会不会对道教神灵烧香磕头。”
汤因比解释道:“佛教在传入中国后,进行了很大的本土化改革,它实际上属于多神教。所以佛教信徒跪拜其他神灵,这并不能否认佛教在中国曾是统一宗教的事实。”
周赫煊没有辩解,而是问:“汤因比先生,你听说过三教合一吗?”
“三教合一?”汤因比有些疑惑。
周赫煊说:“按照我的理解,中华文明的特质,在于它强大的包容性。无论是文化、科学、宗教,不管这些外来物有多强,到了中国最终都要本土化,并且被包容吸收。中华文明的核心精神是‘天人合一’思想,这是研究中华文明的大前提,它起源于西周时期,记载于《易经》当中,是中华文明数千年来的展总纲。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都遵循这个思想原则,只不过各自的态度和追求不同。以至于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必须符合这一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禅宗。”
汤因比知道天人合一,他对朱熹、王阳明等人物也有所研究,但却不认可天人合一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思想。他没有立即反驳,而是问:“那什么又是三教合一呢?”
“佛即是道,道即是儒,儒也是佛,”周赫煊笑道,“三教合一思想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了宋元时展壮大,到清朝时已普遍被中国人所接受。或者说,是潜移默化。不管是程朱理学,还是阳明心学,这些儒家学派展到最后,里面都蕴含了大量的佛道思想。宋明理学做为当时的新儒学,摄取了大量儒道哲学思想和基本观念,明清的儒家比道家还要道家,比佛家还要佛家。而佛道两教,也积极或消极的迎合做为主流思想的儒家,最后三教实际上已经合流,共同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真要说起来,中国的统一宗教,实质上是儒佛道三教融合后的怪胎。”
“周先生,你的这个观点非常有趣。”汤因比笑起来。
周赫煊说:“中国对于宗教的态度是兼容并收,不管是哪个教派,都必须遵守世俗伦理准则,谁也不可能成为统一宗教。就拿现在的基督教来说,中国有那么多传教士,如果基督教不进行中国本土化改革,那么永远也别想普及推广。最多,也就能保留形式而已,比如中国人采用基督教婚礼仪式,穿婚纱交换戒指对着天父盟誓。又比如大家一起过圣诞节,但这个圣诞节不会具有宗教意义,仅相当于一个狂欢节而已。”
汤因比有些被说服了,但随即陷入思想混乱,因为他创造的文明史观当中,统一宗教是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果统一宗教理论无法适应于中华文明,那么有可能,他的其他理论也不适用于其他文明。





民国之文豪崛起 277【预言者】
此时的汤因比虽然已经39岁,但他的学术思想还处于早期阶段,对中国的情况也了解得并不深入。所以,在关于中国的问题上,汤因比很容易就被周赫煊说服和驳倒。
直到中晚期,汤因比两次游历中国后,才真正对中国有了系统了解,并最终变成一个“中国粉”。
1974年时,汤因比和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有过一次交流,谈话内容被整理编撰成《展望二十一世纪》。
汤因比大胆的预测:人类将发展形成为单一社会,武力征服的传统方法,在原子能时代很难再起作用。如果世界能够和平统一,必定是以地理和文化为主轴,不断的结晶扩大起来。这个主轴不在美国、苏联和欧洲,而在东亚。而中国则是统一世界的核心,中华民族有着在政治、文化领域的优势,具有着无与伦比的经验,中国在21世纪将取得主导地位。
汤因比说这话的时候,中国还没结束十年特殊时期,当时根本没有人会相信。
甚至当池田大作问汤因比,如果能够重活一世,希望降生在哪个国家时,汤因比不假思索地说愿意出生在中国。
当然,这是晚年时期的汤因比,他对西方文明抱有悲观态度,所以才认为东方文明将主导世界。
中年时期的汤因比,还不是悲观主义者,而是浪漫主义者。
两人没有在纠结宗教问题,汤因比说:“文明的发展,在于面对挑战、克服挑战,每战胜一次挑战,就是这个文明的一次进步。”
“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周赫煊笑道。
台下的学生非常惊讶,因为汤因比所说的文明挑战,前段时间周赫煊刚给他们讲过,两位大师的理论居然出奇一致。
周赫煊又说:“西方的工业革命,就是一次挑战与应战的过程。西方文明战胜了挑战,所以获得质的飞跃,并且带动整个人类文明在进步。而中华文明如今也在面临挑战,只要能迈过这道坎,中华文明就将迎来新生。”
汤因比笑着说:“从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来说,它肯定能战胜挑战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中华文明属于全世界最独特的文明,它已经具备战胜各种挑战的内核,前提是要修复大一统状态。”
“中国正在等待一次机会,”周赫煊笑道,“比如再来一次世界大战。”
“很有可能,”汤因比黯然地说,“如今欧洲的形式不容乐观,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隐患层出不穷。未来20年内,欧洲不是要爆发大革命,就是要爆发一次规模巨大的战争。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必须进行改良,否则将会一步步滑向深渊。这种改良,必须通过革命,或者战争洗牌后才能顺利进行。”
我草!
周赫煊感觉极为震撼,大师不愧是大师,特么的能看穿历史啊!
汤因比不仅是历史学家和国际问题专家,还对经济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包括亚当斯密在内的经济学家认为,实现国民财富增长的唯一有效道路就是自由。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工业革命的本职,就是自由竞争取代了控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使得生产力获得极大的释放。但自由也并非完美的,自由放任可以打破垄断和管制,却会诞生出新的垄断形式,然后酝酿出激烈的社会矛盾。这个时候,就需要控制的力量来介入,把过度的自由拉扯回正确有序的轨道。”
国家资本主义思想?
周赫煊还没来得及说话,汤因比就笑道:“我非常喜欢中国的阴阳理论,这可以用来阐述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世纪管制下的经济制度,就是极阴状态,而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就是极阳状态,它会转化成阴。这个时候就需要阴阳调和,嗯,用中国传统思想来说,就是中庸之道。”
“汤因比先生,你对中国文化理解很深刻啊。”周赫煊好笑地说。
汤因比摇头道:“我不懂中文,更不懂中国的文言文。我所了解的关于中国的一切,都是经过朋友翻译转述的。说实话,中文太难学了,我没有那个经历去深入研究了解。所以,我的论著关于中国部分,很可能存在疏漏和错误,多谢你之前的纠正。”
周赫煊笑道:“说起中国,汤因比先生似乎不认同夏商周的存在?”
汤因比道:“我认为夏朝属于传说,商和周确实存在,不过有可能并未形成有效的政治实体国家。”
“汤因比先生请看。”周赫煊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叠照片,那是《大公报》记者拍的。
汤因比兴致勃勃地仔细观察,问道:“这是最近山东那个考古现场照片?”
“对,”周赫煊指着图片上的玉器说,“这是璋,这是珪,这是璧……这些都是从上古时代,一直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礼器。它们有很多作用,比如下聘,比如外交,最重要的作用是祭天和祭神。礼器是礼乐制度的物化表现,有礼器出现,就证明已经形成政治制度。这些礼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说明从那个时候起,中华文明就一直延续至今,它的核心精神依旧保留着。”
“那也不能证明夏商周是政治统一的国家啊,只能说明中华文明的超长延续性。”汤因比说。
周赫煊笑道:“我们前面说了,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天人合一思想。周朝的统治者被称为天子,意思是代天牧民,天和人是统一的。大统一思想也萌芽于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凡当时使用这些礼器的部落和民族,从理论上都是要信奉天子的。即便权利没有统一,但周朝在文化和政治上是肯定统一的。”
“不不不,你的说法太牵强了,”汤因比连连摇头,“我有研究过周朝的分封制,就相当于欧洲的封建制。打个不太形象的比喻,周天子就像哈布斯堡的皇帝,名义上代表着正统,可也只是摆设而已。你能说失去权柄的哈布斯堡皇帝,能够统治西欧和中欧吗?当时的西欧和中欧,又能称为一个国家吗?”
周赫煊无奈苦笑:“好吧,我们终止这个争论,因为谁都无法说服对方。”
这真没法辩论,因为中国和西方考古界的标准不一样。西方的标准就是要有神庙、有城墙、有青铜器,而中国则更重视玉器的发现,因为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
汤因比和周赫煊两人漫无边际地聊着,一会儿是人类文明,一会儿是欧美政治,一会儿是东亚文化圈,偶尔还扯一扯经济。
学生们听得眉飞色舞,负责记录谈话内容的罗家伦,同样也心潮澎湃。
两人的谈话内容,有许多都是猜想和推论,也有各种学术思想突破。这些东西对后世而言,可能一个初中生都能说出来,属于常识性的问题。
但如今可是1920年代末期,他们之间的交流,充满了令人惊叹的先进性、预言性和突破性。
可能随随便便一句话,在好些学生听来,就宛如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对历史、对文化、对世界的认识都产生了改变。
俗称,刷新三观。
第二天,清华的校办学刊,便全文详细的刊载了两人的交流过程,新闻标题叫做《东西方两位大师的思想碰撞》。
这份学刊被学生们争相传阅,甚至连北平的其他大学也拿去转载,在北方文化学术界造成极大反响。
直到80年后,这篇报道被人从故纸堆中翻出,全文贴到网络上,立即引发轰动和热议。因为里面预测到二战,预测到资本主义改良,预测到中国的崛起。
网友们开始恶搞,把周赫煊和汤因比的照片做成各种表情包,戏称他们为“大预言者”、“律令法师”。




民国之文豪崛起 278【婚期将近】
北平,东交民巷,六国饭店客房内。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
美女秘书(助理)维罗妮卡打开房门,微笑道:“你好。”
“小姐,您的咖啡。”酒店侍者恭敬地说。
“交给我吧,这是你的小费。”维罗妮卡拿出一块银元,不等侍者感谢,便端着咖啡转身回到房间。
汤因比正在阅读《枪炮、细菌与钢铁》的法文版样书,看着看着又不时地翻回前面章节,反复思考和回味书中的某些观点。
维罗妮卡说:“先生,喝点咖啡吧。”
连续喊了两声,汤因比才猛地抬头,然后说:“放茶几上。”
维罗妮卡虽然年轻貌美,但并非胸大无脑的女人,她对各国历史和文化也是有研究的,否则就不会有资格成为汤因比的助理秘书了。她好奇地问:“这本书讲的是什么?”
“世界各民族,或者说各个文明的起源和展,”汤因比感慨万分道,“这是一本伟大的著作,比我的文明展学说更加理性和系统。简直难以置信,居然有人可以写出这样的作品,它可以轰动整个历史学界。”
“那么厉害?”维罗妮卡不可置信道。
汤因比苦笑道:“关于文明的展,我一直认为必须要有挑战,没有挑战的安逸族群,是不可能成长为强大文明的。但看了这本著作以后,我才现自己的观点太过片面了。只有挑战并不能形成强大文明,还必须有适合展的环境因素。周赫煊先生在书中,解释了美洲和非洲落后的根本原因,我认为非常有道理。”
维罗妮卡笑着说:“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阅读这本书了。”
“等读完这本书,我想我必须修改自己的论文,其中一些观点确实有漏洞。”汤因比道。
维罗妮卡拿出一张请柬,笑道:“这是周先生下午送来的,他快结婚了,婚礼在上海举行。”
“是吗?”汤因比道,“看来我们要提前启程了,周的婚礼可不能错过。正好我还要向他请教,一些关于中华文明的问题。”
维罗妮卡喝着咖啡,坐在旁边陪汤因比读了会儿书,突然眨眼说:“我先去洗澡。”
“嗯,好的。”汤因比正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中,完全没有一点啪啪啪的兴致。
顺便一提,汤因比此时是有妻子的。
不过嘛,这种事大家都懂,欧美上层男士如果没有情人,属于非常lo的表现。
这个维罗妮卡也不容易,她仰慕汤因比的才华,默默无闻地当了2o几年秘书,直到二战结束后才终于小三上位成功。
两天后,汤因比带着美女秘书南下,跟周赫煊坐的是同一条船。
这家伙整天缠着周赫煊,请教探讨关于中国的问题,好为自己的学术著作积累资料。
结果汤因比非常郁闷的现,他想表达的思想观点,已经被周赫煊编写成教学内容了,这尼玛学术研究居然也有截胡的。
怎么说呢?
就像某天晚上,有人诗兴大,写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流传千古的名句啊,然后猛然现,靠,李白那家伙居然抢了我的诗!
汤因比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八年前,他目睹了一战后欧洲的惨状,就想着要写关于西方文明的论文。等他把许多问题考虑成熟,正准备动笔时,突然读到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他想写的所有内容,居然已经被人全写出来,并且把书都出版了。
史学界伟大著作《历史研究》,其实就是对斯宾格勒文化形态史学理论的继承和展。只不过,现在周赫煊抢先写出《史学研究》的后面部分,而汤因比只写了绪论内容……
好尴尬。
在船上的探讨学术时,汤因比跟周赫煊展开激烈争论,因为两人的观点虽然大体一致,但在细节上却有很大不同。
周赫煊联想到“剑桥”系列著作,笑着建议说:“汤因比先生,不如这样吧。我们各写各的,分别整理成篇,然后共同表。相同的部分一起署名,不同的部分分章节各自署名,然后联合署名集结出版。你觉得如何?”
汤因比想了想:“不错的建议。我们把各自观点都讲出来,至于读者如何理解,就看他们选择相信谁。”
“那就一言为定。”周赫煊高兴道。毕竟是他抄袭汤因比的伟大作品,如果能够联合署名的话,或多或少也算对原作者进行补偿了。
就在他们坐船南下时,全国舆论的焦点,都放在常凯申的大裁军上。
其实早在半年前,几大军事头领在汤山开分赃会议时,常凯申就提出了裁军计划,甚至连全国划分为多少军区都详细列出。
李宗仁当场就表示反对,并直说裁军当然可以,就怕某人有私心。
冯玉祥乐乐呵呵的同意裁军,不过他要修改常凯申的裁军计划,按照冯玉祥的想法,裁军后中国有一半的军队都是西北军。
阎锡山则全场和稀泥,既不同意,也不反对,跟哪边都哥俩好,谁都不得罪。
裁军之事,由于四大军事头领严重分歧,便就此搁置下来。
不管是阎锡山,还是冯玉祥、李宗仁和白崇禧,都认为常凯申不敢裁军,只是说说而已。
但没想到的是,常凯申自11月份以来,突然开始大肆制造舆论,还在报纸上刊出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以及每年的军费支出状况。现在搞得全中国百姓都知道要裁军,不管是士绅名流,还是商贾学者,都对政府裁军计划表示支持,常凯申的威望再度高涨。
把舆论和民心掌握在手后,常凯申又电报邀请冯玉祥、阎锡山等人到南京开会,具体商讨裁军事宜。
几大军阀气得肺都炸了,因为常凯申玩得太过分,这是要绑架舆论逼他们交出军权啊。
如果常凯申裁军出于公心还可,说不定这些军阀会支持。但问题是常凯申裁军不裁己,他把别人的军队裁去大半,自己的军队却只裁些阿猫阿狗的杂牌军。
吃相太难看了!
十二月中旬,冯玉祥、李宗仁和白崇禧都没理会常凯申,阎锡山却乐颠颠地跑去南京。
今年南京国民政府刚刚创办了中央电台,阎锡山亲自到电台讲话,表示支持政府裁军计划,愿意抛开个人得失,为中国的富强贡献力量。
一时间,阎锡山名声大振,风头甚至盖过了常凯申,人人皆称颂其为爱**阀。
好嘛,不管裁军怎么裁,反正阎锡山是树立了正面形象,这波买卖不亏。
左等右等,阎锡山从12月中旬等到12月底,冯玉祥那几个都还没来南京开会。阎锡山也不着急,对妻子说:“周先生过几天结婚,我们去一趟上海再回来。”
顺便嘛,还可以去上海**国演讲,阎老西可不干赔本买卖。常凯申为了裁军顺利,必须帮着阎锡山搞宣传,咱们阎部长就是来南边邀名的。




民国之文豪崛起 279【震惊:女婿要上天!】
法租界,贝当路,国际礼拜堂。
这是上海最大的教堂之一,三年前落成,大堂可容纳7oo人。
台下坐着徐志摩、胡适、梁实秋、徐悲鸿、张嘉铸、沈从文、6小曼等年轻朋友,还有张乐怡的亲戚朋友,以及她在上海读中学时的同学。
上了年纪,或者比较有身份的宾客,都没有来教堂观礼。
因为在西式基督教婚礼后,还要在饭店举办一场中式婚礼。这属于民国特色,既追求西方事务,又保留着传统风俗。比如去年常凯申和宋三小姐结婚时,就是先西式,后中式,面面俱到。
周赫煊一身西装革履,在牧师的引导下进行宣誓:“我愿意张乐怡小姐成为我的妻子,从今以后互相拥有、互相扶持,无论是好是坏、富裕或贫穷、疾病还是健康,都彼此相爱、彼此珍惜,直到死亡才能将我们分开。”
张乐怡低头甜笑,跟着宣誓道:“我愿意周赫煊先生成为我的丈夫,从今以后……直到死亡才能将我们分开。”
“在主的见证下,我宣布,眼前的这对新人结为合法夫妻,”这个牧师就比较给力,不想订婚时那样繁琐,他微笑道,“现在,新郎可以吻你的新娘了!”
1...8586878889...3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