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盛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断刃天涯
又苦了。
这一走,就不是几个月了,那是以年为单位的离别。
“怎么都这么苦着脸,登州是个穷地方,比不得长安,我总是能找借口,一年回来一两次的。”李诚赶紧补一句,缓和了凝重的气氛。明月过来,拉着手道:“郎君昨日才回,今日就不要在此间多耽搁了,免得家里娘子不快。”李诚听了笑道:“你倒是会替别人想,放心吧,天黑之前我再走。这些日子,白日里我一定常来,来了就呆一日再
走。”
明月听了脸上露出欢喜的笑容道:“真个如此就好,妾身也好休息几日,让别的娘子去顶上去。”若儿也笑道:“好了,后厨都在安排午饭了,一起喝几杯。”
天擦黑的时候,李诚才离开平康坊,身边跟着一个眉飞色舞的李治。
“师傅,早就听说这平康坊的戏园子,一直没机会来看看。今日一看,果真是个好地方。”
李诚懒洋洋的瞄他一眼:“是戏好看呢,还是平康坊的娘子好看?”
李治不防备道:“都好,戏自然是好看的,平康坊的娘子也好,不像宫里的那些娘子,没个活气儿。师傅,我跟你说……”对上李诚戏讥的眼神,李治呐呐的闭嘴。李诚这才笑道:“男女之道,人伦大道,做师傅的不会限制你什么。只不过你才多大啊?身子骨都没长好呢。这等事情,还是别太早去尝试,不然将来等到四十岁一过,就算人间绝色在面前,你也只能看看
。”
“师傅,治记住了。”李治有一点好,从来不在李诚面前自成“孤”。
李诚听了笑道:“记住,没满十八岁,就别在女人身上使劲,那就是无底洞。寻常人家一个媳妇都招呼不过来,你身边莺莺燕燕的,铁柱都能磨成针。”
李治嘿嘿嘿的笑道:“师傅教训的是,治也就是看看,还不曾真个去摆弄。”
李诚伸手摸了摸他的脑袋:“且忍一忍吧,每日锻炼不可停下,有好身体,才有好生活。”
其实李诚还是很欣慰的,别说李治了,一般的大户人家里的男孩,十二三岁就跟身边的丫鬟睡一起的事情,那真是数不胜数。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贾宝玉和袭人。
袭人比贾宝玉大几岁呢,这是家里刻意安排的结果。就是让贾宝玉在袭人的身上学会怎么做个男人。红楼梦里的有一回,说的就是贾宝玉在袭人的身上试了一回。其实怎么说呢,这时代的风气跟现代不一样。再有就是男人啊,到了青春期,哪有不好奇的?这一好奇,加上身边的丫鬟也都是惦记着抬个姨娘,哪有不出事的?而且家里长辈这么安排,也就是这个意思
。
生怕孩子到了岁数,出去烟花地乱来,那是不可控的。在家里弄几个丫鬟,属于可控的。见李诚回家来了,身边还跟着个晋王,崔芊芊自然是欢喜不已。本以为李诚今夜不会回家了,也做好了这个打算。毕竟自己一个人,家里别的女人在崔芊芊怀上之前,都不敢沾身子。就怕在崔芊芊之前,
弄出个儿子来,那就麻烦了。
这年月的大户人家后宅,好多事情就是因为长子不是嫡出闹的。
崔芊芊也怕这个,所以李诚出去浪,她一点意见都没有。毕竟李诚的战斗力,现在的崔芊芊一个回合都挡不下来,每次到最后,都是烂泥一般的。
崔芊芊接了李治,让姐姐安排李治住下。李诚回到自己的屋里,看看忙着指使丫鬟忙碌的妻子,笑道:“你坐下,我们好好说话。”
崔芊芊这才停下,坐过来道:“郎君有甚话要讲。”李诚看一眼莺儿,摆摆手。莺儿立刻把一干丫鬟支使出去,回来一个人在跟前伺候着。
李诚道:“这次回来,能呆一个多月,水师总管一职,朝廷基本确定了。”
崔芊芊也是一愣才道:“怎么,就不能留在京里么?”
李诚叹息道:“我是个什么人你不知道么?留在京里当然好,但是陛下的跟前不好呆啊。我也不想去登州那鬼地方苦熬,但是留在长安,就得替陛下去冲锋陷阵。得罪人的事情,那可都是我来做。”
“郎君既然有了主意,那就去做罢。早就说好的,后宅之事,妾身做主,外面的事情,妾身不过问。”崔芊芊心里不舒服,还是笑着支持男人。李诚也不避着莺儿,一伸手给崔芊芊腰搂住,抱起来放腿上,脸贴着脸亲昵道:“话是这么说,夫妻本是一体,该跟你说的我还是要说。总不能让你瞎担心吧,有的话,不跟你说,我跟谁说去?憋在心里可
不舒服,别看着我风光,谁会想你的难处?”
崔芊芊听了嗯了一声,李诚的举动让她心里很舒服,觉得这时候丈夫才是自己一个人的。低声劝道:“郎君不要想多了,再不济不做官也能过的下去。”李诚听了笑道:“官还是要做的,没这个官在身,小麻烦更多。留在长安,其实最担心的还是被太子和魏王之间的争斗牵扯进去。这话,听了烂在肚子里。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听人蛊惑,被牵扯进这两者
之间。”
崔芊芊听的心头一惊,身子一僵道:“郎君何出此言?妾身呆在后宅,如何能牵扯进去?”
李诚笑道:“不要把事情看的太简单了,后宅怎么了?这两家收下的人都不少,没准平时你来往的妇人里头,就有太子和魏王属下的人。有的妇人热衷名利,你不要学她们。”
崔芊芊听了点点头:“以后但凡有邀约,我便让姐姐去,我在家里呆着就是。”
李诚笑道:“那也不至于,该去的还是要去,只是要谨言慎行。李庄那边,你也要经常去看看,不能只看账本就算了。”
提起这话,崔芊芊便道:“对了,前日有人来报,说是一干纨绔,在李庄集市上纵马,鸡飞狗跳的差点伤了人。”
李诚道:“这事情我知道,自会去处理。”
崔芊芊从李诚身上下来,笑道:“郎君,隔壁武家要去一趟吧,丫鬟都来了好几回了。”
李诚听了多少有点尴尬,笑道:“我这便去坐坐,一会就回来。”
后门还是那个后门,只是上次来的时候,门是虚掩的,这一回,门在那边栓上了。
李诚站在门前,抬手拍了几下,不多时门打开了,一个丫鬟开门,见是李诚便露出笑道:“是李郎君啊,还道是又送东西来呢。”
李诚呵呵一笑道:“我可没带东西。”那丫鬟抬手关上门道:“郎君人来了,比带什么都强呢。”这丫鬟嘴是巧的,难怪在这里守门。
“家里一切都好么?”李诚一边走,一边笑着问。那丫鬟道:“好着呢,大娘子去了白家,二小姐三小姐也跟着去了,家里就一个大小姐。”
李诚听了不禁加快脚步,心里却是在不停的犯嘀咕,白松陵要闹哪样?
武顺刚吃的晚饭,正在后院里遛弯消食呢,听到门口丫鬟一声惊喜:“李郎君来了!”立刻抬头看去,随后便让跟前的丫鬟检查一番,哪里没弄妥当的。
李诚脚下很快,进了院子便看见武顺在那整理,笑着上前道:“顺娘不用收拾也是最好看的。”一句话说的武顺心花怒放,嘴上却道:“再好看,也比不了你家大娘子。”
李诚过来,当着丫鬟的面,很自然的搂着腰,抬手在臀上啪的一巴掌轻轻抽下去:“还没过门呢,就知道顶嘴了,该打。”边上的丫鬟赶紧把脸扭开,奔着门口去了。
书剑盛唐 第二百七十六章 李庄新貌
李庄,李宅的大门口外,一大早就等着一群人。这些人看着就不是普通商人,实际上也不是,都是长安城里一些权贵家里的管事。
李晋跟往常一样,早晨起来先在大宅子里转悠一圈,最后才走到门口处。
看见李晋出来,门口的一干人等,立刻围上来说话。
“李大总管早!”“李大总管好!”一阵密集的问候,李晋一点笑脸都欠奉,冷着脸不说话。不是他拿乔,实在是这些人太能缠人,稍微给点好脸色,就能缠你个烦死。
“各位,不是李晋不给面子,实在是这个事情,李晋做不得主。”李晋叹息一声,拱手说话。众位总管都知道他没撒谎,但不是抱着一份希望么?
“某也不让总管为难,只请总管给指条路。”一个管事说了一句,众人的眼睛顿时亮了。
“呵呵!”李晋的嘴角抽了抽,抱手一圈,转身就走。留下一群无奈的人在外面。
李晋在李家大总管的位子上坐的稳如泰山,不是说他的能力有多强,而是他做人的宗旨太明确了。“晋的一切都是家主给的!”李晋每天早晨起来,都会这么告诉自己。
李家事情,李晋抱定一个宗旨,李诚的话,坚决不打折扣的执行。其他人,酌情而定。
这些管事的一早堵在李家门口想干啥?李晋心里很清楚。
长安城里的流行风向标无疑在平康坊,什么新鲜事物,都是从平康坊里传出来的。
传播流行的有两个群体,一个是平康坊的小娘子,一个是去玩乐的读书人。李诚毫无疑问是当今文坛最耀眼的人物,是个读书人都以他为目标。可能是当做偶像,也可能是想踩着李诚往上爬。李诚还是平康坊娘子们最欢迎的客人,说句大话,平康坊的娘子们,哪个不是李诚的脑
残粉?平康坊里最红的娘子,不再是过去那种陪酒卖肉的小娘,而是戏园子里的几个台柱子。一出倩女幽魂,最红是女扮男装的明月,还有长腿大凶妹白牡丹。说起白牡丹,关在李家一段时间后,最终还是放回
了平康坊,出演小倩。
“这是平康坊明月和白牡丹处传出的最时兴的款式,用的是李家出的棉布,这棉布贴身穿最好,柔软吸汗……”长安城里的闺中娘子和妇人们,总是把这些话挂在最边上。
不知何时起,棉布成为了长安城里最时兴的穿戴。
“哥哥教你一个乖,这叫醒神草,提神醒脑不说,还能防止蛀牙。”
又不知何事起,长安城的权贵二代圈子里,开始流行起烟草来了。真要追根问底的话,还是皇帝的锅。李世民喜欢上了烟草,还喜欢给大臣赏一点。关键这玩意产量太低!
平康坊是一个点,然后四周辐射,棉布成为了当下最抢手的商品。
李世民是一个点,直接导致烟草在长安的市面上,有钱你都买不到。这些掌柜管事一早在这蹲点守着,目的就是为了棉布和烟草。棉布还算好办,明年开始自己种,毕竟这万一不算特别的新鲜,不行还有白叠子。但是烟草就要命了,这东西只有李家出产,一群老卒带着一
群护卫,看的是风雨不透。因为茶叶买卖的关系,李晋这边平时也不少跟这些管事和掌柜的打交道,这些人惦记着近水楼台先得月,李晋根本就不搭理。白叠子那点产量,算的什么?抵不上李家棉布的零头。眼下的市面上,你拿着
铜钱都买不到棉布。烟叶就更不要提了,这东西李家就不卖。
李诚交代过李晋,棉布和烟叶,必须等他发话才能出李庄。这是去年说的,今年的棉布和烟丝,除了给皇帝送了一点,全都在李庄的仓库里存着呢。
因为李诚的关系,刮起的棉布和烟丝的风潮,同样是因为李诚,这两种东西,有钱都买不到。市面上根本就看不见,李诚要干啥?没人知道,李晋也不知道。下了官道,李诚还是皱着眉头。这年月的道路太要命了,土路就这么讨厌。下雨的话,泥泞不堪,连着晴几天,尘土飞扬。文科僧穿越,伤不起啊。为啥当初不学工科?不然弄出水泥来,就不用受这个罪
。
其实还有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沥青。问题是,就算唐朝有天然沥青,他也不知道去哪弄回来修路。只能派人去打听,找机会弄回来。
眼下暂时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煤渣,用煤渣铺路,其实也有问题,下雨天是不太泥泞了,但是晴天的灰尘却一点都不少。
李诚不喜欢张扬,所以出门都是三个随从四匹马。李世民给了一个月的假期,该解决的事情,都争取在离开之前解决了再走。下了官道不远,就是李庄集市。一条土路,两边是货栈。这边的集市,更多的是做一个中转的作用。从李家作坊里出产的商品,放在货栈里存着,到一定的数量对外发卖。很多商人在做这个,都不用费太
大的劲,转手就是一倍的利。
李庄集市上最多的铺面,还是饭馆。工坊里的工人,每日三餐的中餐,一般都是这个模式,承包给外面的饭馆,每天到饭点了,做好了送上门去。
早餐则是在上工前,在集市对付一顿,晚餐则比较自有,来到集市上吃顿好的很正常。
这样的一个集市,完全是因为工坊而兴起。与长安城里的东市西市,并无冲突。
热闹的不紧紧是集市,还有渭河边上的码头。因为有利可图,越来越多的商家汇聚此地。作为一个穿越者,李诚无疑很清楚这样一个集市意味着什么?所以,李庄方圆十里内的土地,李诚都买下来了。现在因为集市的兴起,地价涨了几十倍。原来长不出庄稼,空着长草的土地,价格飙升到五
十贯一亩。如此高价,李诚却不卖,李家自己修铺面仓库,然后对外出租。单单这一项,一年就是近万贯的收入。简直是在抢钱。要知道,一个知县的月俸,也就是二十五贯,加上七十五石的俸料(小米和喂牲口的
杂粮),职田三百五十亩。
贞观年间,米价几何?一斗米才五文钱。也就是说,李诚现在是个土豪。
穿过集市时,李诚有点失望,那些纵马的纨绔似乎今天没有出现。李庄的老卒们枕戈待旦的,却没把他们给等来。说起来李诚还真的不清楚,到底是哪家的纨绔这么吊。有一个事情李诚很意外,他不在长安的时候,兄弟会那帮人,也都不在长安。就算是张大象,也去外地做官了。其他人就算不做官,也都在外地忙碌。这真的是巧合,根子还在李诚身上,这帮人都尝到了
甜头,去各自家里的地盘上折腾去了。
李诚打听了一番才知道,这些兄弟会的家伙,腊月差不多都能回来。现在都在外地忙着挣钱呢,都是被李诚带的,用家长们的话来说“知道上进了”。
确实,哪个地方也比不了长安城的热闹繁华啊。房遗爱这种货色,都去了辽东。李崇真、李思文、屈突铨等人,带了一票家将,跟着商队一起,西去鄯州的有,北上辽东的也有。
这些变化,真真切切的表现在二代纨绔们的身上。直接导致了,昔日围着李诚的那群人,不见了!对李诚来说,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清净了,坏事是消息没那么灵通了。
见到李诚,李晋激动的眼泪都下来了:“知道家主回来了,一直想去城里问候一声,这不是庄子里事情多么?烟叶收了要处理,棉花收了要纺织。忙过这一阵,要麦秋了。”李晋牵着缰绳,一通絮叨。李诚笑呵呵的下马,听他说话。门口一群人,只是远远的站着看,没人敢过来搭讪?为啥啊?不够资格啊,家里的主子还能在李诚面前说话,他们要是兀然上前,被打了都白打
。
“那些人都是来干啥的?”李诚看见了那群人,随口问一句。李晋冷笑道:“不是什么好货色,家主不用管他们。这群人,鼻子比狗都灵,闻着钱味道都上来了。早干啥去了?”
“钱味道?”李诚费解的问一句,李晋笑道:“长安城里的棉布和烟丝,价格都上天了,就是没有货。他们当然要往这跑了。”
李诚明白了,摇摇头道:“南方出白叠布,何苦要盯着我家?烟丝这个,一时半会产量也不够卖的。不着急处理,回头我来处置吧。”
李晋跟着李诚进门,继续道:“白叠布产量不高,从南边过来山高水远的,路上也不好走。每年就那么一点,都被一些权贵宗室匀了。如今这些人啊,都盯着李家呢。”李诚笑道:“这就是我要搞水师的目的了,有了水师,南方的货物走海运,虽然风险大,但是海船运输成本很低,十船能回来五船,就能挣大钱。再说了,贴着海岸线走,风险能降低到最小。”
书剑盛唐 第二百七十七章 少女情怀
“富贵险中求的道理,谁都知道。可是又有哪个能豁的出去?”李晋笑着接一句。
李诚听了停下脚步,回头看看他笑道:“说的有道理。人啊,都是这样,别人去冒险挣了钱,他就眼红。要他去冒险,怎么都不肯的。”
李晋的能力不差,李庄的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对此李晋也颇为骄傲,跟在李诚身边不停的讲解,最近李庄工作成绩。
如果说棉布和烟丝这一块,李诚还是很满意的,连着几个作坊走下来,李诚的一直微微皱着的眉头,就让李晋不安了。难道是自己做的不够好么?
“家主,晋没做好的地方,不用顾忌晋的面子。”李晋果断的主动开口,别等李诚提醒了。不想李诚只是笑着摇摇头:“不是你的问题,跟你说你也不懂。”
那是什么问题呢?李诚走了一圈下来,无奈的很。这不是谁的错,而是时代的错。
李诚搞的这些,本质上就是小作坊,但是他却有一颗现代工业的心,怎么会不皱眉?
好在李诚是学历史的,知道工业化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做到的事情。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瓦特发明的万能蒸汽机,在瓦特之前的所有发明,都是靠经验积累反复实验摸索的结果。瓦特开创性的把数学和物理学方面的知识,运用到发明创造中。
也就是说,他在发明万能蒸汽机之前,先做了一些数学和物理方面的计算。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在那个事情,却是划时代的举动。
所以李诚很快就坦然了,自己的不满是因为站的高度不一样。实际上现在的作坊,在唐朝已经是顶尖牛逼的存在。至于工业化,这个梦还是不要做了。
这个时代提高产量唯一的办法,就是靠人多。少府监几万工匠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此。
走了一圈,李诚不免意兴阑珊,这一切看似花团锦簇,距离自己想看见的结果差之万里。
“走走,不看也罢,回去了。”李诚连庄子都没回,掉头骑马就走。
李晋赶紧拉住缰绳道:“家主,烟叶和棉布的买卖,总得给个说道。”李诚勒马沉吟道:“棉布也就是十年八年的好光景,这层窗户纸一捅就破,没什么可藏着掖着的。回去你着急那些掌柜管事,库存的棉布拿出来拍卖,价高者得。烟叶就算了,现在这点产量,准备几份,直
接送给那些拍卖成果的商家做礼品。”“拍卖?家主,怎么个章程?”李晋更糊涂了,大概意思他懂,但是具体怎么运作就糊涂了。李诚摸着下巴道:“也是啊,你这样,棉布以一百匹为单位。具体的竞价方式,让他们写在纸上,最后你当着众人
的面公布出来后,再继续下一百匹。”李晋听的眼珠子一亮道:“着啊,家主英明。”李诚又道:“拍卖地点,放在平康坊的戏园子,我包一天下来,找些娘子唱曲助兴。分做上下半场,具体的章程,你这边联络好了商家,来找我详细的谈一谈。
”棉花种植和推广关系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粮食的产量。一点棉花的种植效益超过了粮食,棉花种植必然与粮食生产争夺土地。到时候这还真是个问题。不过现在来说,问题不是很大,唐朝总体上还处
在一个向外辐射的初期状态。
土地这个东西,可以去抢的。尤其是西域,完全可以搞成一个棉花种植基地。辽东可以种水稻, 高粱,大豆。只是需要加大开发力度,现代人哪有不知道北大荒的!
相比于现代社会,唐朝农业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作为少府监的少监,李诚还真的管不到这个。他只能从农业器械方面入手,提高生产效率。交代一番,李诚转身回了长安。换成以前,肯定要在李庄躲清净。
现在不行了,留在长安的时间有限,中秋节之前,肯定要出发前往登州了。
回到城怀贞坊,经过武家门口的时候,侧门里闪出个脑袋来:“李自成,等一下。”
听声音就知道是武约,李诚勒马停下:“是二娘啊,啥时候回来的?有事么?”
武约瞪他一眼:“没事就不能找你啊?”李诚翻身下马,把缰绳递给钱谷子:“我去去看看,你们先回去。”说着信步走来,武约瞪着一双眼睛道:“差点回不来呢,你说怎么办?”
李诚听着费劲:“进去慢慢说,你这么说我真不明白。”进了们,台阶上就看见武顺站那。
“李郎君来了,家里出了点事情,你又不在家,只好让二娘在门口守着你。”武顺一开口,李诚就知道了,真的出了点事情。赶紧上前道:“你看我不是来了么?慢慢说就是。”
这会的武家母女四人,还真的没什么靠山。家里出点事情,想找个男人来解决都没有。李诚的出现,潜移默化之中,成为了武家女人们的主心骨。
杨氏也出来了,看见李诚便笑道:“自成来了,你们去二娘的院子里说吧。”
这做母亲的,现在真是放下了,就担心闺女没个好结果。
武家姐妹俩和李诚进了武顺的院子里,丫鬟奉茶之后,武顺才道:“二娘,你来说。”武约看了一眼李诚道:“本以为有你做靠山,没人敢欺负我们家的孤儿寡母,不料今天从白家出来,半道上遇见一番浮浪行子,拦着马车不让过去。阿娘下车去讲理,却被他们言语上好一番挖苦,我气不过
下车去骂了一通。”
说着武约停下了,李诚不动声色的淡淡道:“继续说啊?”
武约跺脚道:“他们说的可难听了,说什么武家母女,与其被你大小通吃,不如便宜他们。说什么一杆枪,总有招呼不到的……”武约脸涨红了,声音也低了,气息却急了一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