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盛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断刃天涯
蒋亚卿还辩解:“卑职没有主动招惹他,他是后来的,不信魏王问宿卫。”
李泰没心思听他辩解,摆摆手道:“父皇很喜欢李诚,你告诉大家,不要针对他。”这句话是个借口,但是却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人都惦记着李承乾屁股下面的太子之位呢。
“卑职知道了!”蒋亚卿也只能捏着鼻子吃下哑巴亏,好在他平时表现不错,李泰让人给他报销了那点赔偿金,反正也不差这点钱。对待文人方面,李泰的态度没说的。就指望这些人给他吆喝呢,要不李泰怎么会费用逾制,超过了太子呢。
程处弼回家之后,一通汇报,程咬金不在家,只好跟老娘说这个事情。崔氏倒是个厉害的人物,听完之后淡淡道:“明日一早,你去李诚府上,好好谢谢他。”然后就没然后了。
房遗爱比较倒霉,房玄龄听说他在青楼打架,气的拿起棍子要抽他。不过房玄龄的老婆卢氏是个猛人,双眼一瞪:“你敢打我儿?”房玄龄只好作罢,一通臭骂。
卢氏气呼呼的反驳:“主动惹事的是柴令武,你怎么不去找柴超,跟你儿子横什么?”
房玄龄气的只好起身,晚上睡的书房。明天还得乖乖的去给儿子擦屁股。其他人情况都差不多,柴令武回家之后也告了状,不过他还算聪明,老实的交代了问题的经过。柴绍不过是李渊的女婿,李世民的妹夫。要不是平阳公主跟李世民的关系好,柴绍早就被打到太上皇一党去了。李世民也没过分的为难他,只是想被重用没希望了。
这点事情,柴绍还真的没放在心上,孩子打架也叫事情?至于那个宿卫,算在李诚头上。
李诚其实心里也不安,毕竟自己打架了,这就是个把柄,到底会惹出什么妖魔鬼怪,心里其实也没底。李诚仰仗的就是皇帝现在需要他,还有就是他一直表现出来的淡薄之心。
这一夜到坊门落下,也没见官差才抓人,李诚一颗心就算放下了。
秋萍昔日的闺房内,若儿让人保持了原状没动。这一夜,秋萍使出浑身解数,各种专业技能全部放出来,把李诚给爽翻天了。靠在一起休息的时候,秋萍紧紧的贴着李诚,低声道:“李郎,妾身想要一个孩子。”
大妇没进门,侍妾先有了孩子,这还真是犯忌讳。李诚当然也知道这个,但他是现代人思维,哪里管这么多忌讳。答应的也很干脆:“想要就要呗。”
一句话把秋萍给激动坏了,抱着李诚一顿乱啃,一番折腾后,缩在李诚的怀里掉眼泪。别的男人不好说,秋萍很善于观察人,李诚说了肯定是作数的。而且从日常的生活态度看,李诚确实没把她的出身当一回事。
天不亮李诚就起来了,得回家了,收拾完毕,早餐也不吃,坊门一开就出去了。回到家里,天才刚亮,又是一番收拾,吃完早餐准备出门去时,门口有人来了。
出来一看,李诚乐了,谁啊,小胖子李治。这家伙打着学习的旗号,堂而皇之的带着一干随从出宫了。这一路上把小胖子给激动的,长这么大他还是第一次自己带着随从出宫啊。
昨天他顺利的做出了李诚留下的题目,然后去李世民跟前显摆,完了强烈要求今天来“求学”。没想到李世民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居然就答应了。现场还有个高阳公主,也吵着要跟着一起来。李世民甚是宠爱这丫头,但是却没答应她这个无理的要求。
“见过老师!”李治看见李诚出来了,立刻上前作揖。李诚坦然的受他一礼:“晋王来的好早,本来今天打算出城去看看。既然晋王来了,那就先在家里上一课,回头再出城去上一课。”李诚没有好为人师的毛病,不过这学生是李世民硬塞过来的,还是未来的大腿。所以呢,认真的花点心思教育他,对自己的未来还是有好处的。
李治一听这话,当时脸上就藏不住笑容了,咧着嘴在那乐。身边的内侍不安的看看李诚,那意思晋王怎么可以出城呢?可惜,李诚没搭理他。领着李治进了后院,正走着呢,墙头上露出个小脑袋:“李自成,你家里来客人了?”
看都不用看,这是武约。李诚抬头一笑:“是我的学生,晋王李治。”脸上很平淡的李诚,心里却在感慨,命运的车轮惯性太大了,两人居然就这么见面了。
“这么小的王爷?”武约一看李治,随口一句。那意思,嫌弃这货太小了,不好玩。
李治一脸的吃惊,怎么有女娃娃可以趴在墙头上说话?这个印象太深刻了,这一辈子就见过这么一个。吃惊之下,李治话都说不出来了,小小年纪这个反应很正常。
“今天没时间陪你闲聊,我要给学生上课。”李诚笑着要打发她,武约听了却来了兴致:“上什么课,我带我一个。”李诚笑道:“想听课啊,那就趴在墙头上听吧,正好我在院子里上课。”李诚让人搬来桌椅,摆在院子里,让李治坐下之后,李诚站在对面。
李治还是八岁的孩子,坐在椅子,脚都够不着地。桌子有点高,都到他的嘴边了。武约在墙头上聒噪:“小屁孩!”李治嘴笨,被取笑了也不知道还嘴,只是憋着不说话,瞪着武约。
李诚一看不行,叫来杜海,拿锯子给桌子的腿锯短一截。这样总算是可以了,小小年纪的李治正襟危坐。边上还站着两个内侍帮忙,如果不是李诚在,武约早给内侍拿下了。
“今天我们上第一课,晋王开蒙了么?”李诚也就是随口问一句,李治却很认真的拱手回答:“回老师的话,治尚未正式拜师开蒙,识的几个字,也是身边人教的。”
李诚明白了,难怪李世民那么正式。给皇子选老师呢,自然是要选一个好的。
李诚早有准备,拿出一本装订好的手抄李诚版本的《三字经》,放在桌子上道:“我这个人不喜欢麻烦,仪式之类的事情就省了,当初我的老师怎么教我的,我就怎么教你。今天开始正式上课,我们从识字开始。”
李诚拿起比,写了一些常见的字,比如一二三四之类的数字,其中夹着一个“李”字。
没有粉笔,没有黑板,上课有点麻烦,也只能将就。李诚指着纸上的字问:“有那些字是认识的,那些字是不认识的?你指出来。”
李治很认真的看着纸上的字,小手指肥嘟嘟的,指着一个又一个的字念出来。李诚大概看了一些,纸上有五十个常见的字,他能认识一大半,算是相当的不错了。
李诚很想把汉语拼音搞出来,不过这玩意动静太大,搞出来恐怕满天下的文人都要怼自己。想想还是算了,这个东西不是随便搞的,等将来吧。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现在的官话跟普通话不是一回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李诚写下了这十二个字,开始一个字一个字的教,解释这些字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字都讲一遍之后,李诚道:“休息一下吧,活动活动,去方便一下,记得要洗手啊。”
李诚这个上课的时间就很人性化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时间一到就停下,绝不拖堂。
李治坐了好一阵,也确实有点累了,下来走动走动,去方便回来,洗手之后还喝了一杯果汁,口中不断的说好喝。李诚看着未来的皇帝,现在还真的就是个孩子啊。
休息十分钟,没有手表只能估计个大概,继续上课。第二节课就是把三个字连起来读,然后解释三个字连起来的意思。讲一遍之后,李诚让李治抄写一遍。
这时候墙头上的武约早就不见了,大概是觉得听小孩子上课没意思吧。
书剑盛唐 第七十四章 李治上课(下)
第三课,数学,李诚还是先摸底,八岁的李治聪慧过人,已经能做一般的加减法了。这个程度,在现代社会的学前班估计都是一般成绩,但在唐朝算是不错了。
李诚心里有数后,先教李治阿拉伯数字,在纸上写了0、1、2、3、4、5、6、7、8、9、10,然后开始跟一个一个数字的教,对应汉字的数字。最后告诉李治,这种数字有一个优点,就是在演算和记录时比较方便。
缺点也是有的,就是容易被人改动。所以呢,记数字的时候,尤其是关系到财务的记账时,可以采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两种方法同时记录对照。这样一个不容易出错,一个别人也不好改动。然后李诚布置了一些家庭昨夜,宣布家里的课上完了。短暂休息,吃完午饭出城去上课。
听说李诚要出城去上课,李治喜的抓耳挠腮,两个内侍却呆不住了。其中一个悄悄的溜走,李诚看见了也当着没看见,吩咐下去准备吃午饭。
秋萍一脸喜色,昨夜的愁绪一扫而空,瞅着空子问李诚:“李郎,给王爷当师傅的事,怎么也不说一声?”李诚一脸淡然,摆摆手:“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有什么可说的。把皇子教好,才是为人师表的本分。”
李诚家里的炒菜轻易的征服了李治,不过李诚却不让他多吃,告诫小胖子:“节食惜福,还有呢,人要是胖了,身体就容易生病。为什么呢?人胖了,身体的负担就重了。一天两天没什么,时间久了,就像一个车轮,总是拉着重车,磨损的也快。”
李世民这里下朝回来,准备吃饭的时候,身边的太监来汇报,说李诚要带着李治出城上课。
李世民听着一愣,稍稍沉吟便道:“自成是师傅,他怎么教雉奴,那是他的事情。做父母的,怎么可以干涉呢?不但不能干涉,还应该积极配合。李自成年纪轻轻,才具超于常人,每每有过人之处,这就是朕让他当师傅的缘故。以后这种事情,不要上报了。”
饭后李诚带着李治在后院溜达,一边散步一边有目的地聊天。
“晋王,中午饭菜你知道从哪来的么?”李诚笑着问,李治歪着脑袋想了想:“是师娘端来的。”一句话,正好捧着果汁过来的秋萍差点把盘子给摔咯,开心的走路都在飘。
李诚示意她别过来,带着李治继续溜达:“那师娘又是从哪弄来的食物呢?”
这一次李治不懂了,摇摇头:“师傅,这个不知道。”
李诚笑呵呵的看看他,点点头:“那我们就说说中午吃的饭是从哪来的。晋王说是师娘端来的,你看见的,这个没错,回答正确。但是师娘又怎么弄来的食物呢?后面有个厨房,所有食物在端上桌子事前,称之为食材。食材经过师娘和厨师的加工,变成了食物。再往前推,食材又是从哪来的呢?”
李治还是摇摇头,李诚道:“食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素食材,一种是肉类。素食材,比如我们吃的包子的外面的一层面,之前叫做面粉,面粉是用麦子磨出来的。还有就是我们喝的米粥,那是粟米熬制而成,粟米则是由粟研磨去壳后得到。这是我们最常用的两种食材。今天下午,我们出城去,看看粟米和小麦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你自己去解决,不懂就问农庄里的庄户。千万不要以为你身份高贵,就看不起那些百姓。要知道,陛下乃至整个天下所有的达官贵人,都是由这些普通的百姓在供养。这些百姓呢,体现在文字上,就是民。”
溜达一圈,又布置了一个作业,李诚带着李治,轻车简从,出城之后奔着农庄而来。这一路上,李治非常的兴奋,一直趴在车窗上朝外看,不断的问这问那,李诚一一回答。不管李治理解不理解,先把答案告诉他。
走到一块地边上时,李诚吩咐停车,让李治下车,走到地里,指着地面上残留的秸秆:“晋王,这就是一片小麦地,秋收已经结束了,我们看见的是残留的秸秆。”
“师傅,我好像明白了一个事情,麦子是地里长出来的。”李治给出了自己的判断,李诚点点头:“说的没错,麦子确实是在地里长出来的。”
上车继续前行,经过一片粟米地,李诚又重复了一遍,这一次李治知道,粟米是从哪来的了。将至农庄的时候,李诚对李治道:“现在是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以我们看见的都是收割后的田地。明年春天,我再带你来看看,百姓是怎么春耕的。”
“师傅,小麦和粟米,都是农夫春天种在地里,然后秋天收获么?”李治真是聪明,从没接触的过的事情,一点就透。李诚点点头:“说的没错,春天种下种子,秋天收获果实。但这个过程并不轻松,从种子种下去,就要担心它会不会发芽,发芽之后,还要浇灌除草施肥,从小苗到最后的收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有任何的灾难,都可能导致秋天颗粒无收。大唐以耕战立国,其中耕的根本,指的就是民。没有他们的辛苦劳作,国家收不上税赋不说,百姓没有粮食吃,就会早饭。”
“为什么没粮食吃就会造反呢?”李治提出了一个敏锐的问题,李诚就等着他这句话呢,一脸正色道:“记住了,民以食为天,如果一天没吃的,你会怎样,如果你两天、三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你都没吃的,你会怎么办?”
“找父皇啊!”李治给出的孩子的答案,李诚笑了笑:“那么如果父皇也没有粮食给你吃呢?”李治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李诚见状很严肃的告诉他:“人都是有父母的,你要吃食物,父母也要吃食物。小孩子没有食物可以问父母要,父母也没有食物呢?等着活活饿死么?”李治听了摇摇头:“去找吃的吧?”
李诚点点头:“对,活不下去了,不能等着饿死,去找吃的。这个过程,如果只是一个人一个家庭,问题还不算太大。如果有无数的家庭都这样呢?百姓必然铤而走险,造反求生。”
李诚知道自己讲课的内容,一定会传到李世民的耳朵里,但是这些道理相信李世民很清楚,不会因此而生出猜忌的想法。告诉一个皇子,这天下的生民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这是政治正确。李世民自己也是这么想的,不然就不会去动门阀士族的心思了。
还是一个八岁孩子的李治,无法完全理解这其中的道理,但是李诚还是灌输给他了。
到了农庄,高晋出来迎接,看见来了个王爷,还是李诚的弟子,喜笑颜开的张罗一番。
李诚拿出一个小本子,还有一根装了木把子鹅毛笔,递给李治:“你把粟、和麦变成粮食的过程记录下来,不懂的字,先画个圆圈。”拿着鹅毛笔,李治有点懵逼,不会用啊。
李诚笑着教他怎么用,然后李治歪歪扭扭的写了起来,过了一会交作业。不安的看着李诚检查他的昨夜,李诚看了看,很有意思。李治的作业如下:民○○,○○面,○为○○。
李诚看他费老大的,一共就写了三个字,其中主要精力看来是用在画圈上面了。看来这个画圈,对他来说难度很大,尽管画的圈也是歪歪扭扭的。
李诚拿起鹅毛笔,把他的原文改了一下:民种麦,卖磨面,面为包子。然后还给李治,念一遍之后笑问:“是这个意思吧?”李治点点头:“对,就是这个意思。”
李诚笑道:“不错,你做的很不错,拿着小本子回去,晚上就用这文字做作业。”
上课结束,李诚让李治在农庄里自由活动半个时辰,然后回家。
李诚所料不差,他给李治上课的内容,在他带着李治回城,给李治送到皇宫门口时,全都传到李世民的耳朵里了。听完之后,李世民不禁感慨:“自成这个课上的好,应该把所有皇子都送给他去上一上这样的课。以后雉奴上课的事情,就不要再报了。”
李世民彻底放心了,道理其实很简单,李诚讲的内容,其实是在告诉李治,身为皇室人员,你要知道老百姓和皇室的关系。搞不清楚这一点,将来会给在位的皇帝弄出无数的麻烦。李诚的立足点,是教会李治,如何巩固皇帝的统治。
这些内容,绝对是和李世民的胃口。
李治回到宫内,按照李诚的指点,第一时间来见李世民,汇报今天上课的内容。李世民兴致勃勃的听他讲诉今天的进过,最后满意的点点头:“雉奴学的不错,自成教的更好。”
李治拿出小本子,递给李世民道:“父皇,这是师傅写的一首诗,名字叫做《读史有感悯农》。”李世民一看硬笔书法,觉得很怪,但是另有一番风韵,再看诗的内容,面色微微一变。小本子上的一页,写着两首诗,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书剑盛唐 第七十五章 印刷术成
小孩子多数爱玩而怕学习,这是人的天性。但是李治表现出来的却是很喜欢学习的样子,完全是情趣盎然的姿态。这很不寻常了!一般的大儒给皇子上课,总是板着脸,没几个皇子会喜欢给他上课的老师。但是李治表现出来的却是很喜欢李诚。
这就很不寻常了,至少在证明一点,李诚很会教孩子。
次日散了朝,回到宫里,几个亲信的大臣没走,陪着皇帝继续商议一些国家大事。
聊了一会之后,李世民拿出李诚的两首诗,这是他抄下来的,放在众人面前。
李世民特意强调了一句:“此乃李诚旧作,抄与雉奴为戒。”
李治不过是个小屁孩子,在众位大臣的心目中,排位第九的皇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看完诗之后,房玄龄先站起来拱手道:“臣教子无方,请陛下责罚。”这是在给儿子擦屁股呢,皇帝不提这事,不等于事情就过去了。改天突然冒出来一句,“你儿子在平康坊打架。”那就很尴尬了,所以房玄龄等在机会认错呢。今天看见这两首诗,觉得是在提醒自己,所以赶紧站出来。大将军段志玄一看这阵势,也站出来认错。
李世民一看心里偷着乐,还有这效果?其实他真没想那么多,就是想提醒各位大臣,要爱惜民力。心里乐呢,嘴上说话很随意:“两位爱卿家里那点事情就不要在这提了,还是说这两首诗吧。各位爱卿都是从前隋之乱过来的,知道什么叫百姓流离失所,易子而食。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此乃警句也,朕引以为戒,各位爱卿亦当如此。”
魏征这个喷子站起来拱手道:“陛下爱惜民力,臣为陛下贺,为万民贺。”
谁说喷子不会拍马屁的?这一出手就是在挠痒痒。李世民那个舒服啊,一脸的得意,摆摆手:“爱卿过誉了,朕为万民之主,分内之事也。”
长孙无忌没有跟着拍马屁,但是他说了一句话:“李自成大才也,可入幕东宫为辅臣。”
现场立刻变成了哑剧表演,所有人都不说话了。李世民拿眼神瞅自己的大舅哥,你不能有啥好东西,都惦记着往东宫扒拉吧?真叫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李世民自己就这德性。好东西,人才,先扒拉进口袋,然后再说别的。
长孙无忌作为皇后的兄长呢,为外甥考虑其实也没什么不妥。问题是,你考虑过皇帝的感受么?李世民看李承乾现在还是很满意的,只是觉得他没有胖乎乎的李泰讨喜。
长孙无忌的建议,李世民心里就一个感觉,膈应!不是觉得长孙无忌偏心,也没觉得长孙无忌提前抱太子大腿,他也没这个必要。怎么说呢,长孙无忌确实是从国家稳定的角度看问题,但是涉及到太子的话题呢,魏征都闭口不谈,房谋杜断更是装聋子哑巴。
“此事不妥,李自成这个人,各位不是很了解。朕是知道他的,人有才,却懒散的紧。不是朕用鞭子抽着他,他都不带动一下。整天忙着享受,桌子椅子,就是他搞出来的。最近朕有一件事情交给他做,等他做完了再说吧。”李世民没有喷长孙无忌,还给了一个解释。
魏征站出来道:“陛下,晋王出宫求学,臣以为不妥。”
李世民摆摆手:“此小事尔,不劳魏卿操心。”李世民摆摆手,给他打住。李治又不是什么特别的皇子,李世民儿子多了。魏征也没再说话,喷皇帝也是一门艺术来的。他站出来说一句,目的无非是未雨绸缪,没出事就好,出了事情他有话说。所以,没有坚持。
李治交给李诚,李世民绝对是放心的。有个事情李世民没跟大家说,就是他赐给李诚的宅子,给他还给了崔成这个义兄。现在崔成干的不错,长安县治下治安和为生环境大大好转。宅子的事情可以看的出来,李诚是个知道感恩的人。
李世民要知道李诚留着宅子,是为了跟武约和武顺做邻居,估计能起的拿鞭子抽他。
李治又来上课了,现在他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李诚上课很有趣,偶尔还讲两个小故事。课业也没那么重,一般都是半天上课,半天自由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放在一般给皇子当老师的大儒那里,那是想都不感想的。李诚却丝毫没有误人子弟的觉悟。
上午三节课,今天换了花样,两节课讲数学,一节课教语文。完事布置一点作业,就让李治回去了,午饭都没留。李诚这么干是因为上午少府监派人来了,告诉他一个好消息。纸和墨的问题都解决了,经过多次实验,印出来的效果基本满足要求了。
在这个大事面前,李诚还能坚持上一个上午的课,算是比较称职了。
李治没吃上李家的午饭,撅着嘴回到宫里,吃饭的时候李世民看他食欲不振,心说早晨出去还兴致勃勃的,中午回来就这样子?我得问问!
“雉奴,今天上课不开心?”李世民不动声色,李治摇摇头:“上课开心,就是师傅有事去甚少府监,没留雉奴吃午饭。”
“嗯?”李世民一听这个话,心里有谱了,笑道:“还有下回嘛,回头父皇去李家抓一个厨师回来。”李治一听这话摇摇头:“父皇,不可。”
李世民一听这孩子小大人似得语气说话,忍不住笑着问:“为何啊?”
李治一本正经的回答:“师傅说了,要换位思考。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雉奴没吃上师傅的午饭,就把厨师抓回来。雉奴是高兴了,但是雉奴是师傅呢?肯定不开心了。雉奴不要师傅不开心,所以雉奴不要抓厨子。”
这个答案把李世民开心的不行了,一时间喜上眉梢。这孩子教的啊,太有成绩了。
猜你喜欢